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演講與口才 >

大學生珍惜時間的演講

大學生珍惜時間的演講

大學生珍惜時間的演講1

同學們,生命是什麼?其實,生命就是經歷一分一秒的時刻,是由時刻相伴的一段旅程。在這個社會上,時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公平的享有時刻,時刻的長短快慢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它不會正因你是百萬富翁而多給你一秒,也不會正因你的緩慢耽誤而等待一分。就像民諺所説:“時刻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古人還用“白駒過隙〞來形容時刻的飛逝,又用“寸金難抵寸光陰〞形容時刻的珍貴。

大學生珍惜時間的演講

外表上看來,時刻好似很多,過了這天還有明天,過了這一刻還有下一秒,太陽會每一天正常升起,月亮每個月都有圓有缺,時刻彷彿永遠是這樣周而復始,沒有窮盡,但是對我們每個人來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伴隨着你的心跳,不管你是在穿衣吃飯,還是玩耍睡覺,時刻絕不停留,絕不增加。記得小時候同學們傳唱的兒歌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在不知不覺之間,人生就會從少年而青年,青年而壯年並走向老年。

古往今來,很多的人對時刻進行了評説,不一樣的人對於時刻有着不一樣的定義和解説。文學家説:時刻就是東去的長河,奔流到海不復回;醫學家説:時刻就是生命,珍惜一秒的搶救時刻就有可能挽回一條生命;教育家説:時刻就是知識,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能儘可能多地掌握衝擊未來的資本;軍事家説:時刻就是勝利,抓住戰場上瞬息萬變的瞬間就能夠轉變戰局,化腐朽為神奇;哲學家説:時刻就是真理的女兒;美學家説:時刻就是我們對生活的期望;深圳人説:時刻就是金錢。而我要説時刻就是我們的學習成績,就是我們的未來。

時刻是公平的,但是同樣年紀的人為什麼所做出的成就就不一樣呢?那是正因不一樣的人們對於時刻有着不一樣的態度和做法。勤奮者抓緊時刻;求知者利用時刻;有志者珍惜時刻;聰明者爭取時刻;好學者擠出時刻;上進者追求時刻;忠誠者遵守時刻;勤勞者創造時刻。

因此,同學們,做聰明的人吧,做勤奮的人吧,讓我珍惜時刻,正因珍惜時刻就是珍惜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好虛度光陰,不好因碌碌無為而悔恨。同學們,從這一刻開始,珍惜時刻!

大學生珍惜時間的演講2

時刻——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重、最易被無視而又最另人懊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周、月、年、代。

高爾基説過:“時刻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刻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刻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刻停留,但能夠每時每刻做些有好處的事。

東漢文學家崔瑗,官至濟北相。當他40多歲任郡吏時,不幸因事被捕入獄。當他聽説有一位獄吏精通?禮?學,便抓緊一切時刻向他學習,當獄吏審訊時,他也趁機請教有關問題。他的這種對待學習的精神,給我們每個人樹立了典範。時刻是生命的單位,有些人往往利用相同的時刻比別人多做許多事情。美國的大創造家愛迪生一生忘我工作,成了有__多項創造的創造大王。當他在79歲生日時自豪地宣佈:“按常人的工作量計算,我已經135歲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為什麼還有人虛擲光陰、荒廢生命。

此刻許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就天天在外面喝酒尋樂,或是呆在家裏無所事事,明明已經成年,還是給父母增加了許多負擔,這些人一不留意就掉進了犯罪的`深淵,成為社會的“危險人羣〞。這些人往往有一種“明天再説〞的想法,認為自己此刻還年輕,先盡情享樂,過幾年再思考工作。最終明日復明日,明日成蹉跎。一個“這天〞值兩個“明天〞,當日事當日做,把什麼事都放到明天的人,最終什麼事都幹不成。

有時我總會抱怨時刻不夠用,許多要乾的事都沒有幹,但是真的怪時刻嗎?它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歸根結底是自己不抓緊它,傑弗遜説得好:“從不浪費時刻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刻不夠。〞當你愁眉不展的時候,時刻從你的抱怨中跳過,我很欣賞朱自清先生在?匆匆?裏對時刻的這一説法。時刻就像鐵面無私不動感情的一個老人,不會因你的任何舉動停住腳步,它只會對你的虛度光陰抱以輕蔑的一笑,然後輕輕越過。對一個人來説,時刻就是生命,時刻有限,當失去它時,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曆一天天撕去,到最後只留下一個生了鏽的日曆夾嗎?人活着是要實現價值的,為什麼有些人生命的價值大、有些人生命的價值小呢?仔細看一看吧,他們的一生都做了什麼。有些人的一生在不斷完成那些有好處的事,那麼他的價值在學習工作中就表達出來了,只有做的事越多,做的越好,生命的價值就越大;反之,一個人不斷地浪費時刻,他的生命價值就會少得可憐。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就請珍惜時刻,正因時刻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koucai/jrqg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