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1

教學研討的學習,不但使我加強了對學校常規教學管理的認識,而且讓我有機會學習教學的新理念和課程的標準。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體現語言本質。在此,我想談談自己對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培優補差的一點看法。

首先,課堂教學有梯度,照顧好各層次的學生,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關鍵。從備課開始,就應該考慮到學生差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施展身手,各顯神通,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增強自信。記得讀書時代的我,非常內向,害怕回答問題,因為我沒有自信啊。其實,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一般是能主動參與課堂的,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就不同,他覺得自己不會,怕錯,怕被笑話,等等。這些心理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我想,在課堂教學中,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要特別照顧基礎薄弱的同學,給他們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加入活動,增加他們的自信。

其次,抓好課後作業、課外輔導,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課堂效率一般都不高,這會影響到他作業的完成率和準確率。因此,需要老師關注課後的他們,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課後作業跟蹤和課外的輔導。這些工作可以是老師親自去做,但是基礎薄弱的學生較多的話,不妨調動學生力量。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一起完成課後作業,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鞏固的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解決了問題,對課堂知識可以基本掌握,一舉兩得,共同進步。我曾經在班級開展過一幫一活動,但由於自己跟蹤不足,致使效果不夠明顯。僅僅做好課後作業跟蹤是不夠的,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還應該做好糾錯講解、定期單獨複習的工作。

再則,面向全體學生中的培優工作這一步不可丟。在科組討論過程中,有老師就反映了,培優補差工作中,大部分老師都慢慢將重點放在補差這方面,而忽略培優工作的開展。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做的嚴重不夠,課堂上給基礎好的學生準備的挑戰問題不夠新穎、不夠尖端,有時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已。課外呢,只是給基礎好的學生推薦了一些資料,在他們買回資料後沒有做跟蹤和具體的輔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況。

總之,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這是一件長期的細緻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細加堅持,才能真正將這項工作抓好。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做得不足,我會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使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所收穫。我相信,付出過,努力過,一定會有收穫。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2

20xx年4月27日和28日,我和學校的幾位教師有幸參加了雲南省科教院培訓中心組織的《校本教研策略培訓》的學習,不但使我加強了對校本教研的認識,而且讓我有機會學習校本教研的新理念和校本教研的具體實施。

在昆明理工大學新迎校區大禮堂兩天的學習中,我們分別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教育中心王潔主任的《高效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有效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問題與解決》兩個講座,雲南省教科院中學研究室方貴榮主任的講座《聚焦問題,提高質量》,江蘇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袁玥副主任的《教師微型課題的生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師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法》兩個講座,還聽了昆明市盤龍國小李紅校長作盤龍國小校本教研的實驗經驗交流。

聽了王潔主任《高效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有效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問題與解決》兩個講座後,是我認識到:有意義的校本教研必須做到心中有規則,手上有技術,腦中有智慧。還讓我充分意識到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教師去傳遞課堂或者完成書本,而且確保為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而學習。

在方貴榮主任的講座《聚焦問題,提高質量》中,方主任冷靜分析了制約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因:學校沒有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組織;教學研究的思路有問題;教學研究的方法不得其門而入。還了解了深化校本教研的基本路線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從中總結出:教學即教研,成長即成果。

聽了江蘇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袁玥副主任的《教師微型課題的生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師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法》兩個講座後,使我知道了什麼叫微型課題,微型課題是一種應用性研究,即運用教育理論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研究。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項工作,科學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對於教育科研來説,針對研究課題的不同類型,採用恰當的方法,同樣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有助於我們便捷、有效的完成科研課題,而且使我們的研究顯得更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一般來説,中國小教育科研常採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等。當然,這並不是教育科研方法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分類,而是因為這些方法跟日常科研工作聯繫緊密而被經常採用。同一研究課題,往往會交叉採用幾種不同方法,這在研究過程中要是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聽了昆明市盤龍國小李紅校長作盤龍國小校本教研的實驗經驗交流後,是我深有感觸。聯繫我校校本教研的開展,發現我校校本教研的開展存在諸多不足。李校長從四方面介紹了他們學校校本教研的開展情況:

首先,創建一個生機勃勃的校本教研保障體制,讓校本教研滋生活力。1、領導班子理念創新,步子堅實;2、校本教研網絡清晰,職責明確;3、活動經費捨得投入,合理使用。

第二,完善一套全面規範的校本教研管理體制,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1、制定校本教研遠景規劃,明確學校實施校本教研的目的性;2、建立校本教研管理獎勵體制,激發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第三,建立一個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模式,使校本教研富有活力。1、加強研究,不斷反思,促進教師不斷成長;2、利用優勢,積極承辦教研活動,成為校本教研的起點;3、全面參與,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成為校本教研的焦點。

第四,走出一條持續發展的校本教研特色之路,使校本教研充滿活力。1、在課堂教學上,堅持“一個理念,積極發展”的課堂態勢;2、在教學研究上,堅持“課題研究,全員參與”的教研機制;3、在師資培訓上,堅持“重點切入,全面提高”的培養方法。

從幾位專家、老師的彙報交流,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上。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體現語言本質。

課堂教學要有梯度,照顧好各層次的學生,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關鍵。從備課開始,就應該考慮到學生差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施展身手,各顯神通,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增強自信。記得讀書時代的我,非常內向,害怕回答問題,因為我沒有自信啊。其實,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一般是能主動參與課堂的,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就不同,他覺得自己不會,怕錯,怕被笑話,等等。這些心理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我想,在課堂教學中,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要特別照顧基礎薄弱的同學,給他們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加入活動,增加他們的自信。

還要抓好課後作業、課外輔導,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課堂效率一般都不高,這會影響到他作業的完成率和準確率。因此,需要老師關注課後的他們,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課後作業跟蹤和課外的輔導。這些工作可以是老師親自去做,但是基礎薄弱的學生較多的話,不妨調動學生力量。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一起完成課後作業,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鞏固的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解決了問題,對課堂知識可以基本掌握,一舉兩得,共同進步。我曾經在班級開展過一幫一活動,但由於自己跟蹤不足,致使效果不夠明顯。僅僅做好課後作業跟蹤是不夠的,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還應該做好糾錯講解、定期單獨複習的工作。

面向全體學生中的培優工作這一步不可丟。在科組討論過程中,有老師就反映了,培優補差工作中,大部

分老師都慢慢將重點放在補差這方面,而忽略培優工作的開展。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做的嚴重不夠,課堂上給基礎好的學生準備的挑戰問題不夠新穎、不夠尖端,有時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已。課外呢,只是給基礎好的學生推薦了一些資料,在他們買回資料後沒有做跟蹤和具體的輔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況。

總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這是一件長期的細緻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細加堅持,才能真正將這項工作抓好。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做得不足,我會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使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所收穫。我相信,付出過,努力過,一定會有收穫。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搞好校本教研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3

教研組是教師羣體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基本單元,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共識。

但是,在一些老師的觀念中,始終有個錯誤的想法,教學是教學,教研是教研,出現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學科教學與學科研究相分離的現象。

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動能夠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教研過程中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

校本教研圍繞着活動的實效性展開,形式上一改以往集體備課中面面俱到為各個擊破。

具體做法為:各個備課組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活動的重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

主要是在抓常規的情況下,着重建立、並逐步完善了以集體備課體系為主要載體的校本研訓活動。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議。

1。教研活動不在乎形式多樣,主要在於是否有效。

傳統的聽課和評課,如果組長多動點腦筋,調動組員的積極參與性,那一定會很有成效的。

集體備課也一樣,要翻新,不落俗套。

2。應從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着手,讓老師在活動中暢所欲言,而不是幾個老師發言,完成任務。

同伴交流,團結互助很重要,這就要求教研組長能根據自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校本教研內容,引發老師的思考,解決本校的實際問題。

3。校本教研的主題選擇不能依靠教研組長一個人,而要充分發揮草根的力量,根據實際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來確定比較合適的研究小課題,並且討論制訂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實施中不斷小結、跟進、再嘗試,再研究,讓真實的小課題不斷地滾動,逐漸接近要研究的比較大的疑難問題。

3。作為校本教研我們確實應該着眼小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發現小問題、解決小問題的途徑來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三、總結校本教研開展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

從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校本教研開展得好的教研組其教學能力整體很強,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不大,即使是剛畢業的新老師也能顯示出較好的綜合實力。

而且,活動中教師們能暢所欲言,不同的觀點在這裏不斷碰撞產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4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教育科研已經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國小校,不再是專家教授的專利。中國小教師開始成為教育科研的主力軍,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成為許多中國小的教育理念和實際行動。更進一步加深了對什麼是校本教研、開展校本教研的現實意義的理解:開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廣大教師藉助相關教育理論,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學工作一樣,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師通過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論,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進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創新中國小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廣大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目前教育科研的現狀,加強教育科研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的教研方式,強調教育科研工作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圍繞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為學校發展服務。同時,校本教研還要注重以人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科研的主人、成為反思的實踐者。通過教育科研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實現服務。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的事業,教育科研必須以學生髮展為本,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解決學生髮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反對形式主義。要結合中國小教育的基本特點和學校具體實際,營造一種新的既有科學性更具操作性的學校教研文化。

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行動研究,從學校實際及學生實際出發,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出發,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校本教研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新觀念、改進方法,對教育教學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何使這種推動作用得到儘可能發揮,需要對教育本身進行研究與創新。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培養目標的藍圖,是中國小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校本教研是課程改革對學校課程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於學校的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以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為主體,結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所進行的課程規劃、組織、實施與評價的活動過程。以校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課程的校本理念。

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置身於教育教學情境之中,對教育問題進行反思、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就是對教育事業的最大貢獻!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5

校本教研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可是什麼校本教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為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我參加了州校本教研的活動,讓我在教育教學上有了很大的認識,下面就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通過學習,使我對“校本教研”有不同的理解,從中也使我意識到以上的理解都是一些片面的、錯誤的觀點。我認為“校本”即學校生存之本,即學校的人文環境,優秀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特色,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社會的認可,在此基礎上用創新的理念去開發學校資源,研究學校發展方向,總結成功經驗,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去挖掘老師工作潛能,去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學校好比一個工廠,它的產品是學生,學生走向社會後能否成為有用之才,這才是校本教研的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用先進教育方法,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教師通過教學去發現自己長處和不足,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才是教研的主旋律,“校本教研”去研究什麼,研究學校的優勢和劣勢,研究學生綜合素質如何提高,研究如何用創新的手段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去研究如何利用所存在的一切資財源為教育教學服務,而研究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去鍍金,抄襲幾篇文章,獲得這稱號哪稱號,去自我標榜,如果教師脱離了學校之本,就成為了無源之水不可能有新的發展。所以我認為“校本教研”,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喊空洞的口號,邯鄲學步,盲目追捧別人,沒有自己創新,如果是這樣,只會是作繭自縛,最後也將被社會所拋棄。

金主任的關於小課題研究方面的報告,使我明白了“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樹立“我的問題我面對”的意識,立足教學實踐,選擇真實而具體的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認真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小課題研究成為促進“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研究活動的重要輔助措施,從而逐步形成“課題從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用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逐漸成長起來。其實,我們的校本教研直接來源於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即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研究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課題的歸宿。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們懂得了什麼樣的課是新課程的課,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懂得了如何評價新課程的課。在實踐中不斷轉變教師的角色,直接地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新理念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同伴協作能力。使教師能在實踐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領悟中調整,在合作中成長。校本教研真正成為了教師成長的“沃土”。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6

教研組是教師羣體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基本單元,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在一些老師的觀念中,始終有個錯誤的想法,教學是教學,教研是教研,出現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學科教學與學科研究相分離的現象。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動能夠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教研過程中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校本教研圍繞着活動的實效性展開,形式上一改以往集體備課中面面俱到為各個擊破。具體做法為:各個備課組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活動的重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抓常規的情況下,着重建立、並逐步完善了以集體備課體系為主要載體的校本研訓活動。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議。

1.教研活動不在乎形式多樣,主要在於是否有效。傳統的聽課和評課,如果組長多動點腦筋,調動組員的積極參與性,那一定會很有成效的。集體備課也一樣,要翻新,不落俗套。

2.應從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着手,讓老師在活動中暢所欲言,而不是幾個老師發言,完成任務。同伴交流,團結互助很重要,這就要求教研組長能根據自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校本教研內容,引發老師的思考,解決本校的實際問題。

3.校本教研的主題選擇不能依靠教研組長一個人,而要充分發揮草根的力量,根據實際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來確定比較合適的研究小課題,並且討論制訂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實施中不斷小結、跟進、再嘗試,再研究,讓真實的小課題不斷地滾動,逐漸接近要研究的比較大的疑難問題。

4.作為校本教研我們確實應該着眼小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發現小問題、解決小問題的途徑來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三、總結校本教研開展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從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校本教研開展得好的教研組其教學能力整體很強,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不大,即使是剛畢業的新老師也能顯示出較好的綜合實力。而且,活動中教師們能暢所欲言,不同的觀點在這裏不斷碰撞產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7

3月14日,我和學校全體教師參加我校組織的教研會學習活動。本次活動主要有三位老師向學校和全體老師做了相關的彙報,全體老師認真聆聽並學習。其後,校領導做了總結。

近年來,我校一直立足於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為育人、立人之源,把校本教研作為塑師、興師之舉,把校本教研作為立校、強校之綱,在校本教研的大道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校各項校本教研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周全計劃,突出重點,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而本人在校本教研活動過程中,收穫頗多,我逐步認識到:不開展教學研究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沒有研究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沒有研究的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在校本教研活動的過程中,作為英語組教研組長的我,本人具體的做法是:

1、定期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案例研討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進行一次教育教學案例研討活動,每位教師應注重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案例的蒐集與整理,並在案例研討活動開展時將自己蒐集的典型案例提交,大家辯析討論。

2、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教學診斷活動,每位教師應樹立強列的問題意識,及時蒐集和整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本組教師圍繞重點問題,實施共同研究和集體診斷,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開展集中型教學切磋,堅持集體備課然後個人上課,每次上完公開課後,組織教師認真討論、評課,深入研究,分析比較教學觀念對實際教學的指導意義,再嘗試實踐。

4、開展讀書、認真反思。本人自己結合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定期按時按質寫好讀書筆記及案例和有關論文及自我反思的撰寫情況,確保理論水平的提高。

5、外出學習,開拓眼界,為了吸納外校的經驗,我校多次派本人蔘加州級縣級骨幹教師培訓活動,多次參加縣級賽課以及縣級、州級聽課活動。

通過以上活動,我真正認識到:教學是一種理性的實踐活動,教學需要研究,教師需要參與研究,我們應該潛心教育研究,矢志教學改革,努力促進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教育事業的興旺發達。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8

通過《校本教研的實踐與創新》的學習以及我對相關資料的查找與研究,我有了一些深刻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以開設教學講座論壇形式的專題性教學研究

在校本教研中,以“教學問題”為研究內容,開設各種講座、論壇,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我校開設的講座、論壇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和“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把自己當作被動的受訓者,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討,因此,講座、論壇學習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我們認為,每個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或多或少的經驗,教師完全可以承擔培訓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現身説法與其他教師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這種全新的講座,構建了一種新的學校文化,為教師搭建了平等對話、交流的平台,使廣大教師得到空前的鍛鍊和提高,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在論壇活動中,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認真總結教育教學規律,並找出教學中存在的“新課程問題”,積極撰寫論文投稿參與論壇活動。

二、以“傳幫帶”為補充形式的個性化教學研究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培養了一大批改革意識強,作風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這些教師有的已步入中老年,但老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絲毫不減,當年在教育改革的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雄風猶在。在開展校本教研中,我們把他們作為依靠力量,簽訂“師徒合同”,一幫一帶領青年教師進行教學和研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老教師除了毫無保留地向青年教師傳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外,還甘為人梯,不辭辛苦地為青年教師上示範課,不厭其煩地聽青年教師的彙報課、試講課,為青年教師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乃至細節,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共同學習新課標,領悟課改的精神實質,默默無聞地為青年教師的成長鋪路搭橋。

三、以案例分析為載體的靈活性教學研究

通過分析某一個校本教研的案例,某一個教師從事研究的案例,可以真實地使教師認識在研究中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可能對策。案例可以發展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可以幫助教師理解教學中所出現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反思的方式。在校本教研中,提倡案例研究,促進了理論與實際結合。我們及時交流老師們在教學中的案例反思,使教師彼此之間逐漸體會和領悟在一個個具體的教學課例中,所藴含的課程發展理念,重組、修正各自的認知結構及專業理論,進而獲得建構理論和專業成長的機會。

四、以增強了解相互學習的教學觀摩研究

作為研究主體和實踐主體一身而兩任的教師,較之於純粹的理論工作者而言,具有一筆獨特而有待深入開發的研究資源——這就是教師長期參與教育教學實際活動而獲得的豐富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特殊情境中所累積起來的感性經驗,往往包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價值,需要教研主體梳理、分析、感悟、昇華。這中間,教師自身多層面、多向度的“反思”,是開掘研究資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因此,教學觀摩便成為了校本教研的常用形式。

五、校外學習培訓的教學研究

學校提倡校本研究,積極支持教師外出學習研究。在當今的信息社會,校外的各種學術活動和相關的學習培訓仍是一種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教師通過外出學習,可以得到一些文字材料上不能表達的信息,特別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以及觀念領域的東西。教師廣泛參與外出學習,接觸新事物,開闊眼界,提升認識高度,形成一些新觀念、新方法、新行動,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總之,立足於學校,立足於教師,立足於教學,是校本教研的出發點與歸宿,也是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基礎。教師之間進行專業切磋、協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倡導科學精神,營造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教研氛圍,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效益,實現資源共享;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並形成長期有效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具備研究的職能和能力,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組織,從而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校本教研學習心得體會9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校本教研是推動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內在動力,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又是促進教師提升自身素質,逐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聽了蔣曙光老師的課後,感受頗深,有一下幾點心得:

一、校本教研的內涵

校本教研是一個新事物,其內在規律與發展特點還有待探討,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為了滿足學校和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以學校為基本單位,着眼於學校的整規劃和發展,以學校實情為出發點,以具體實踐為落腳點,在上級教研部門的直接指導下,由校長、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旨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科研能力,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而開展的教學研究。它着重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應該突出“以校為本”、“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和“以解決具體問題為本”的原則。

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個體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以及教師羣體為取得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而進行努力的過程。前者是指教師個體專業化,主要包括理論素養專業化、學科知識專業化、教學實踐專業化等方面;後者是指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題之一,是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課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關係着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採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教育界面臨的一大課題。目前,農村地區的中國小教師,由於受條件限制,他們的專業化發展受到制約;同時,教師教育制度、教育科學的改進與發展等都是制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教師的專業化尚處於中、低水平,這必將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係。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教師的發展只能在學校,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在對自己實踐的不斷反思中才能完成。學校既是教師專業生活的場所,又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地方,加強校本教研正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增強了校本教研實施的可能性

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者是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一方面,校本教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在校本教研中不斷成長,湧現出一大批專家型的教師;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素養得到提高,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具體問題,自覺進行教學反思,同時使課程研發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師無序的、散亂的教學經驗上升到自覺的教育教學行為,為更好地實施校本教研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師的專業化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開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走“科研興校,科研強師”之路,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投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培養出一批批專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師,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面貌有一個大的改觀,以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0257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