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1

立志欲堅不欲鋭,成功在久不在速。冒着炎炎烈日,青科大築巢計劃實踐團的五位隊員於8月14日,懷揣着堅定的信念和美麗的願望,再次踏上征程。

活動的目的地是位於青島市四流南路的福來敬老院。福來敬老院是青科大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的一個常駐服務基地,環境學院青協經常組織本院學生來此進行義務服務,與老人聊天交流,老人們也經常和學生講一些他們的人生哲理,對學生的人生大有裨益。當五位隊員們來到敬老院時,在敬老院中的’管理人員和老人們對隊員們表示了極大了,拿出風扇和冰水,讓隊員們感受到了青島高温中的一絲涼爽;親切地與隊員交談,詢問隊員們近來的身體學習狀況。今天來到福來敬老院的主要目的是與敬老院的負責人員戴院長進行築巢計劃的交流討論,由隊長向戴院長説明築巢計劃的`主要實踐項目,商討了活動時間,戴院長也對本次活動提供了一些建議,使此次活動日臻完善。

在隊員們與老人交流期間,忽然發現大隊長賈博寧失蹤了,給他打電話之後才知道他正與一位101歲的老奶奶聊得火熱。這位老奶奶雖然已過了期頤之年,但身體還是十分硬朗,説話思路還很清晰,不時與隊員們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經驗,講人生中的一些趣事,老人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飽滿的精神令所有隊員十分感動。到了離開了時間,所有隊員與老人們依依惜別,老人們拉着隊員們的手説:“下次還要來呀。”隊員們對着老人們不住地點頭,心裏默默祝願着這些可敬可愛的老人們永遠身體健康。

感謝這些老人,讓隊員們體會到了家的温暖;感謝這些隊員,使老人們感受到了社會人士的關心;感謝本次三下鄉活動,給了所有人這樣一個契機,一個奉獻愛心,接收愛心,感動於社會,讓愛永駐於心間的契機。這是起點,不是終點,這是愛的延續,是心靈的觸碰。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2

今日是個大晴天,今日調研的主要任務是去xx鄉敬老院慰問老人和給他們送上一場文藝演出。據瞭解得知敬老院距離鄉鎮約為10來華里,在一個半山坡上。在山區由於公共交通不便利,等到9點半才來車,10點多點到達目的地。在遠處向門口望,去見一位中年人“跪着”在洗衣服,盆子裏還有好幾件冬季的棉衣(走近一看才知他是一個雙腿關嚴峻殘疾人,為了洗個衣服那樣瘸在地上對於他來説可是一個挑戰)。沿着大門走進去,中間是一個經過水泥硬化的平場,左右兩邊是菜地,前邊就是一排丁字形構造的平房的院子構造。那些老人已經熟識了老黃(以前的暑假老黃帶成員來過),抓緊搬出椅子和沏好茶水給我們解暑。教師帶着同學們跟覃院長打招呼,大家就放下自己的東西就開頭分頭行動忙乎起來,這些老人對咱們這一大羣隊伍的到來既佈滿驚異又露出歡快的笑容。

我約了一個組員抓緊向門口奔去,去幫那位雙腿殘疾的伯伯洗衣服,他願意的'承受了我們的幫忙,並不斷感謝我們,洗幾件衣服這一小舉動對於我們來説輕而易舉,但對於雙腿殘疾的他來説是談何簡單。其他組員幫老人洗被套的、曬被子的、清掃房間衞生的、在菜地除雜草的、陪老人談心的。幫他洗完晾完衣服,走向他的房間準備還為他做點什麼的,他講到被套剛洗過,被子也曬了不久,其他較薄的衣服都洗潔淨整理好放到櫃子裏了(他一邊説一邊翻開櫃子向我展現他的成果),只是這幾件冬季衣服由於太厚了,對於大於他來説非常不便利洗(敬老院至今還沒洗衣機),所以始終拖着沒洗,今日非常

感謝我們的幫助。在和他談天過程中還得知,他還負責養豬這一差事,今年養了6頭,主要是供院裏人自己吃,他一説完我們幾個都驚愕起來,自己連走路都是相當苦難,還怎能養豬呢?主動帶我們到豬圈裏參觀了一下,20來米的路程,走了差不多一分鐘,豬圈衞生清掃的相當潔淨,豬也長得非常膘壯,看來這一差事他完成的相當精彩,真是身殘志堅。後來又到別的老人房間轉了轉,看了看,發覺公共衞生與個人衞生都非常不錯,可見治理有方。

幫老人家做完事,大家分組集合起來預備節目,一局部人擺好椅子把老人們扶出來坐上觀眾席位。10點半正式開演,一個節目老人們情不自禁的鼓掌,或許不少言語他們沒聽明白,有些節目的主題沒有理解,甚至有聾啞人殘疾人,但他們個個都非常歡快,他們最少知道一點我們是來慰問他們,給他們送暖和的。節目有常回家看看、十送紅軍、感恩的心合唱類,劉海砍樵、豫劇表演類、小品類,也許進展了40來分鐘,雖然我們不專業,從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和掌聲,我知道我們到達了給他們送暖和的目標。

在節目進展中,我找到了x院長,向他進一步瞭解了這裏的狀況,也向他請教了些問題。他都意義為我做了解答,從他中得知這個敬老院建於2022年,剛建時根底設施並不完善,比方院子地面硬化是前兩年才完成的,自來水是去年才解決的(以前是人工到山下挑水),為了解決熱水問題他前幾個月賒購了兩個太陽能,院裏的電視機是社會愛心人士資助的,目前急缺的生活根本用具是:餐具消毒櫃、洗衣機(難怪那位殘疾伯伯還要手洗衣服),建立資金非常緊急。現在這裏有28個人,其中有小局部是身體殘疾或是精神障礙的人,但他們生活根本能個人自理,他説這個院長並不好當,裏裏外外的事情都是他去解決,他們的生活經費都是由鄉鎮財政部門撥款的,手續比擬繁雜,經費往往下發有點遲,這導致不少物資都要先賒購。特殊是向政府申請經費解決一些養老院的實際問題(比方:解決室外晾衣杆的經費是“討來的”有時向政府去申請經費他更情願“去討”(書面語是找社會愛心人捐))更是麻煩,盼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能為他們解決這些生活實際問題而奉獻愛心,讓這些老人能安逸點度過點晚年。

調研感想:敬老院是無後代兒女的老人晚年的唯一場所,為了確保他們的生活,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公共敬老院的根底設施,解決好生活及本所需設備,讓這些老人真正度上一個安樂的晚年;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人士應當勇於擔當起肯定的社會責任,奉獻自己的一份力氣,為需要的人們獻出自己的愛心。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3

大學的第一個暑假,沒有了繁重的暑假作業,沒有了頻繁的補課,一下子自由了許多,年輕的我們總想再做點什麼,總想體驗一下在大學裏無法體驗的生活,於是,我們9個滿懷熱情的同學走到了一起,組成了魅力東平小分隊,共同走進泰安市東平縣,去探尋那裏的改革開放發展政策和成果。

我們計劃活動時間為5天,在這5天內,將從當地環境、工業、教育等方面變化對其進行分析總結以便進行學習,並結合發展戰略為其分析,為當地更好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我們的活動主要有前往東平縣縣委,採訪相關負責人,瞭解縣誌及東平縣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狀況,詢問鄉鎮下一步發展戰略;熟悉當地風土人情,觀察城區環境的變遷,基礎設施及民眾生活的變化;採訪旅遊資源開發方面負責人,瞭解東平縣近幾年來在旅遊業方面的發展現狀及以後的發展戰略並做記錄;參觀“東方好萊塢”——水滸城影視基地,國家4A級景區,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羅貫中故里;到大羊新工業開發區進行參觀和學習,瞭解東平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工業技術改革和創新以及下一步發展規劃及發展方向;走訪當地學校,瞭解學校的發展歷程,校史文化,學校發展目標,採訪校長及老師,瞭解學校在教育變革中的改變,未來幾年發展目標;到居民區,人流密集的地方發放關於幸福感調查問卷,採訪當地老人,瞭解東平縣的變遷及發展,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人們希望改進的方面。

暑假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旨在鍛鍊學生、瞭解社會、做些實事、解決問題。都説下鄉的日子是艱苦的,但我們還是選擇了,而且我們相信我們的選擇,併為之堅持、拼搏到最後我一直堅信,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洗禮,人那顆稚嫩的心才能漸漸褪去柔弱的外表,才能成熟堅強起來,雖有風霜雨雪的滄桑,卻不乏蒼勁有力的堅韌不屈。正如詩中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七月,是收穫的季節。我相信,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一定會經歷我不曾經歷過的,收穫我不曾想過的。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4

淚水與喜悦,還是要落入俗套,最想説的一句話還是時間過得好快,五天的暑期實踐活動就這樣結束了。從開始時的喜悦與好奇到如今的懷念與不捨,種種感想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五天裏,從我的心裏飄過飄過,難以忘懷這五天的暑期實踐經歷,我獲得了很多,有友情,有經驗……。

20xx年7月15日汕尾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志願者活動,活動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是愛心組和童心組。其中又分為幾小組,有些小組前往奎山公園,有些小組前往敬老院,有些去走訪孤兒。我們幾個同學負責早餐,下午前往敬老院探望老人。

第一天參加三下鄉的活動,滿懷着興奮之情,炎炎夏日也沒有阻擋我們的步伐。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三下鄉的活動,第一次去敬老院。走到敬老院,看着一間間房間,裏面都是住着老人,有些老人因行動不便坐在輪椅上,有些老人則不方便躺在牀上。看着這一幕幕,頓時覺得他們很可憐,看着門牌的表欄上寫着: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走進一間房間,窄窄的空間,裏面還有一個房間住着一個老人。房間裏有一張桌子,一個衣櫃,一台電視,房間外面住着護工阿姨有一張牀,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簡陋的居住環境,房間悶熱,生活的條件差。護工阿姨熱情的招待志願者,志願者陪阿姨聊天瞭解敬老院老人的情況,外面有個殘疾兒童坐在輪椅上,我們陪他聊聊天。在聊天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姨談到他離家多年,沒有回家。頓時她的眼淚在眼中打滾,看得出她思念家鄉,回一趟家花費高,時間長。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也瞭解了一些情況。我們走訪另一老人,她行動不便,年邁九十五,説話不便,只會發出支支吾吾的聲音,她一看到我們就熱情的向我們握握手。在和照顧她的護工阿姨中瞭解到,他有三個兒子,都是當官的,因工作忙碌,難以挪出時間照顧她,只好送來這。來這兒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年邁,生活又不能自理,只好由護工阿姨照料。當我們依依不捨離開敬老院時,有個老人一一跟我們握手,不禁奪眶而出。到來的幾個志願者都哭了,難過,不捨頓時湧現,在我們幾個志願者離開時,有個小男孩一直跟隨我們的腳步,哼着歌曲,目送我們離開,直到我們的身影消失。

20xx年7月17日下午我們兩點四十分從學校出發去敬老院,汕尾市政府領導前來敬老院拜訪老人,電視台記者也前來採訪。我們分為幾隊一一拜訪老人,當我們走進他們的房間門口,看到有一個殘疾小女孩坐在輪椅上,我們剛開始跟她講話,她沒怎麼搭理的,之後在談話中我們瞭解到她對電視台的採訪很牴觸,不喜歡他們拍照。這個小女孩今年十二歲了,平時都是我們學校的志願者輔導教學工作的,她特喜歡數學,會講普通話,汕尾話會聽一點點。看着這個小女孩,特別心疼。她對外面的世界沒有過多的接觸,每天都呆在養老院,這裏的一幕幕,特別心酸。頓時覺得我們是那麼幸福,有健全的身體,有爸爸媽媽陪伴在身邊。

20xx年7月19日,今天是志願者三下鄉活動的最後一天,我們志願者在學校的飯堂二樓開總結大會。會議過程中,志願者紛紛發表自己在這次活動的的感想。在這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們獲益良多,不僅幫助到老人、孤兒,而且收穫到寶貴的友誼,學習到許多東西,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相信這次活動會對我們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在三下鄉活動過程中,我們志願者相互關心,分工合作,齊心協力幫助孤寡老人、孤兒。昨晚,老師和我們一起下廚,拍照合影留念,一起慶祝三下鄉活動的順利結束。

五天,如白駒過隙,三下鄉的到來彷彿就在昨天,而離別卻在今日;五天,雖然時間不長,但離別總是讓人依依不捨;五天,我們留下了汗水,收穫了歡笑與喜悦。五天後的今天,我們留下希望,帶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世上最難忘的就是那朝夕相處,一同揮汗,一起歡笑的'人兒,還有這如詩般的土地。這次活動中我們做得可能還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經驗有教訓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實踐,不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動,使我們在學校要更加學好理論知識將來應用於實踐之中去,使我們將來能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

這次活動讓我感受頗深,我們應該關愛老人,他們身體大不如以前,他們需要我們的陪伴,需要我們的關愛,哪怕是一點點,他們都會記住心裏。現在社會也存在一些狀況,現在的老年人缺乏關愛,子女不願接他們回家一起居住,生活上難以自理,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應健全養老制度,多一些福利政策關愛老年人。我們應該多關心老人,多陪伴他們,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關愛老年人從我做起。現在的我們忙於學業,可能無暇陪伴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身邊,但在節假日的時候抽空回家,看看他們,陪伴在他們身邊,時刻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偶爾也可以打電話給他們,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關心他們。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5

今天是個大晴天,今天調研的主要任務是去xx鄉敬老院慰問老人和給他們送上一場文藝演出。據瞭解得知敬老院距離鄉鎮約為10來華里,在一個半山坡上。在山區由於公共交通不方便,等到9點半才來車,10點多點到達目的地。在遠處向門口望,去見一位中年人“跪着”在洗衣服,盆子裏還有好幾件冬季的棉衣(走近一看才知他是一個雙腿關嚴重殘疾人,為了洗個衣服那樣瘸在地上對於他來説可是一個挑戰)。沿着大門走進去,中間是一個經過水泥硬化的平場,左右兩邊是菜地,前邊就是一排丁字形結構的平房的院子結構。那些老人已經熟悉了老黃(以前的暑假老黃帶成員來過),趕緊搬出椅子和沏好茶水給我們解暑。老師帶領同學們跟覃院長打招呼,大家就放下自己的東西就開始分頭行動忙乎起來,這些老人對咱們這一大羣隊伍的到來既充滿驚奇又露出歡快的笑容。

我約了一個組員趕緊向門口奔去,去幫那位雙腿殘疾的伯伯洗衣服,他樂意的接受了我們的幫助,並不斷感謝我們,洗幾件衣服這一小舉動對於我們來説輕而易舉,但對於雙腿殘疾的他來説是談何容易。其他組員幫老人洗被套的、曬被子的、打掃房間衞生的、在菜地除雜草的、陪老人談心的。幫他洗完晾完衣服,走向他的房間打算還為他做點什麼的,他講到被套剛洗過,被子也曬了不久,其他較薄的衣服都洗乾淨收拾好放到櫃子裏了(他一邊説一邊打開櫃子向我展示他的成果),只是這幾件冬季衣服由於太厚了,對於大於他來説十分不方便洗(敬老院至今還沒洗衣機),所以一直拖着沒洗,今天十分感謝我們的'幫忙。在和他聊天過程中還得知,他還負責養豬這一差事,今年養了6頭,主要是供院裏人自己吃,他一説完我們幾個都驚愕起來,自己連走路都是相當苦難,還怎能養豬呢?主動帶我們到豬圈裏參觀了一下,20來米的路程,走了差不多一分鐘,豬圈衞生打掃的相當乾淨,豬也長得十分膘壯,看來這一差事他完成的相當出色,真是身殘志堅。後來又到別的老人房間轉了轉,看了看,發現公共衞生與個人衞生都十分不錯,可見管理有方。

幫老人家做完事,大家分組集合起來準備節目,一部分人擺好椅子把老人們扶出來坐上觀眾席位。10點半正式開演,一個節目老人們情不自禁的鼓掌,也許不少言語他們沒聽明白,有些節目的主題沒有理解,甚至有聾啞人殘疾人,但他們個個都十分歡樂,他們最少知道一點我們是來慰問他們,給他們送温暖的。節目有常回家看看、十送紅軍、感恩的心合唱類,劉海砍樵、豫劇表演類、小品類,大概進行了40來分鐘,雖然我們不專業,從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和掌聲,我知道我們達到了給他們送温暖的目標。

在節目進行中,我找到了院長,向他進一步瞭解了這裏的情況,也向他請教了些問題。他都意義為我做了解答,從他中得知這個敬老院建於2019年,剛建時基礎設施並不完善,比如院子地面硬化是前兩年才完成的,自來水是去年才解決的(以前是人工到山下挑水),為了解決熱水問題他前幾個月賒購了兩個太陽能,院裏的電視機是社會愛心人士資助的,目前急缺的生活基本用具是:餐具消毒櫃、洗衣機(難怪那位殘疾伯伯還要手洗衣服),建設資金十分緊張。現在這裏有28個人,其中有小部分是身體殘疾或是精神障礙的人,但他們生活基本能個人自理,他説這個院長並不好當,裏裏外外的事情都是他去解決,他們的生活經費都是由鄉鎮財政部門撥款的,手續比較繁雜,經費往往下發有點遲,這導致不少物資都要先賒購。特別是向政府申請經費解決一些養老院的實際問題(比如:解決室外晾衣杆的經費是“討來的”有時向政府去申請經費他更願意“去討”(書面語是找社會愛心人捐))更是麻煩,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能為他們解決這些生活實際問題而奉獻愛心,讓這些老人能安逸點度過點晚年。

調研感想:敬老院是無後代兒女的老人晚年的唯一場所,為了確保他們的生活,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公共敬老院的基礎設施,解決好生活及本所需設備,讓這些老人真正度上一個安樂的晚年;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人士應該勇於擔當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需要的人們獻出自己的愛心。

敬老院三下鄉心得體會6

白髮蒼蒼,手持枴杖,走路蹣跚,這些已成為老人的象徵;孤獨、孤獨、無助也好像是老人的代名詞。老人,他們一路走來,經受了很多的風雪,需要的是關心與愛。在他們安享晚年之時,哪怕是我們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段真誠的祝願足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暖和和甜美。

正由於如此,這次社會實踐我們來到了邛崍市敬老院,開展我們的“懷一份真情,送一份暖和”川農學子走進敬老院幫扶孤寡老人活動。盼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給這些老人帶來一份歡樂。

早早的,我們就做好了全部預備,來到了敬老院。邛崍市敬老院坐落在一個環境美麗的小鎮上。剛到敬老院門口,我們就感受到了老人的熱忱,或許是他們太久的孤獨最終迎來了“喧鬧”。我們帶來了西瓜,藥品送給老人,看着他們飽經滄桑的臉容,摸着婆婆乾瘦且有點顫抖的手,我感到一陣陣的心酸。

到敬老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爺爺奶奶們清掃他們的寢室衞生。帶上口罩我們就熱火朝天的幹起來了,分工合作,擦窗户,掃地一樣都不落下。看着我們努力的幹着,雖然我們臉上留着汗水,但是我們心裏卻一點都不覺得累,很快樂,最終能夠用我們自己的力氣為他們做一點事情,看着他們佈滿感謝的眼神,我們覺得再辛苦也值得。我們為他們做一點點事情,他們熱忱的感謝很一陣,我突然覺得這種樸實的“賜予與承受”的感覺很好很好。

其次件事情就是和爺爺奶奶們談天,從他們口中我知道了他們的辛酸苦辣。其中有一位八十多歲的爺爺,他是一名紅軍,他説:“我們年輕時侯的生活非常艱難,能否解決温飽是的問題,有時候能吃上一頓番薯粥已經很好了,我們還吃過草根、樹皮,甚至還要餓上好幾頓……”。爺爺回憶着辛酸的經受,而我卻只能傾聽着、勸慰着、鼓舞着。好想和他們一起感受當時的一幕幕。後來,爺爺還表示,目前穩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保障,大家的常來探訪讓他非常滿足現在的生活。説到這,爺爺的臉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隨後,婆婆還談到我們這一代的學生,並對我們大加讚美。交談之餘,我們還為他們獻上歌曲。總之,當時的敬老院歌聲﹑笑聲久久的迴盪着。

第三件事情就是給爺爺奶奶們派飯,幫他們把碗筷預備好,把飯菜送到他們手上,看着他們吃的津津有味的`表情,連我們都感覺那飯菜很香。

後來我們還和他們一起在健身房切磋,教他們打太極拳,看着他們想仔細的學好,卻又滑稽的動作,大家都笑的合不攏嘴了。

時間飛逝,活動很快就完畢了,當我們揮手離開的那一刻,大家都有點不捨,但我信任我們肯定會再來看看的。

通過這次親身體會關愛孤寡老人的活動,與他們心與心的溝通,聽着他們那扣人心絃的人生故事,我感慨萬千:我為老人們生活在那個困難時期的遭受而深表憐憫,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安定和諧的時代而感到非常的幸運。我們能夠生活在這個年月已經是無限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眼前人,我們更要懂得敬重長輩,體諒父母,多與他們溝通。另一方面,老人們雖然有着不同的人生背景,經受不一樣的風雨,但他們有着一樣的需要——我們的關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老人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們身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名年輕人更應當弘揚美德,多與老人們溝通,在老人生命最終的日子裏,讓他們享受到家庭般的暖和,親人般的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0wk0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