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養閲讀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

又到一年一度訂報刊雜誌的時間了。一天,學校報刊雜誌管理員説:這些年咋們學校花了不少的錢徵訂報刊雜誌,可説實話,來閲讀或借閲的人並不多,所訂書報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除了教學任務繁重、安排欠合理、服務不到位、電子閲讀衝擊等因素外,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師生閲讀習慣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閲讀沒有真正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狀態,這與學校作為精神文化的孵化器和傳承地功能極不相稱,這種狀態必須改變。

那麼如何培養師生閲讀習慣,讓閲讀點亮師生心燈呢?

世紀老人冰心曾説:“我對讀書奉行九個字,即: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冰心先生的這番話言簡意賅,立意深遠,值得尋味。

先看看“讀書好”。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其中的道理人人皆知,沒有人會懷疑它的正確性。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視閲讀呢?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法國人均年閲讀量約為8。4本,日本8。4—8。5本,美國8。7本,韓國約為11本,全世界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而我國18—70週歲國民年人均紙質圖書的閲讀量約為4。39本。由此可見,中國人成人的閲讀量是很少的。人人都知道讀書好,卻沒有以身作則自覺讀書。許多事情,你要去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否則,你就沒有説服力,會顯得很蒼白。讀書是一件自得其樂、回味無窮的事兒,讀書時,帶着自己的人生經歷去和作者做一次超越時空的'交流,常常會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擴大視野,增強人的能力,豐富人的情感,磨鍊人的意志,提高人的閲歷。閲讀,可以把生活讀成詩,把人生讀成散文。作為教師,我們更要做一個博覽羣書的人,要像蜜蜂一樣,博採眾家之長,方能釀出甘甜之蜜。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我們在讀名著的時候,也有這樣一種感覺。比如讀夏洛特?勃良特的《簡愛》,我們可以從中深刻感受到簡愛的那種善良、質樸、堅韌。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再説説“好讀書”。在學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真心讀書,不能葉公好龍。曾經有個老師對我説:“我也知道讀書好,可我就是靜不下心來讀書啊。”於是,我就向他推薦了一本能讓他讀了能靜下來的書,就是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請讀一下這段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男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本書很薄,通篇的文字細膩、安靜,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讀這樣的書,會讓匆匆的腳步慢下來,浮躁的心靜下來,感受到做母親的温情與温馨,那一份從容與安靜,是幸福的回味。有的人認為讀書是很苦的事,需要毅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自古就有“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的典範,其實,讀書和學習是兩回事,學習有時候是為了謀生,而讀書更多的是謀心。就好比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行色匆匆,是趕路;有的人悠然自得,是散步。同樣是喝茶,有的人是為了解渴,有的人是品茶。讀書就是閒庭信步、讀書就是品茗聞香。

最後是“讀好書”。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讀什麼書很重要。據説馬雲因為當年在金華火車站撿了一本書,讀了以後他的人生從此改變。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讀工作所需的專業書籍以外,需要多補充讀一些文史哲方面的書。為什麼要讀文史哲?龍應台有個很好的比喻,她説:“文學,是白楊樹的湖中倒影;哲學,是迷宮中望見星空;史學,是沙漠玫瑰的開放。”我們既要讀中國古代經典,又要讀中外名著小説。中國古代經典包括經史子集、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諸子百家,讀孔得仁,讀孟得義,讀老得智,讀莊得慧,讀墨得力行,讀韓得冷眼,讀苟得自強不息。詩莊詞媚,唐詩歎清風漸起,宋詞惜黃花雨下,唐詩宋詞的世界風光綺麗!作為中國人,一定要讀一讀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你看,《紅樓夢》是一部世情小説,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自它問世以來,就有“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的説法;《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説,許多成語典故流傳至今,它特別適合朗讀,比如關羽出場那一段:“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讀來朗朗上口,像説書一樣;《水滸傳》是一部英雄傳奇,金聖歎評它為第五才子書;《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説。此外,老師們還要讀一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它會告訴你,每個孩子心裏都住着一個好孩子;女人們要讀一讀《簡愛》,做一個自立自強、自信自愛、有尊嚴的女人;還可以讀一讀餘秋雨的文章,感受一下華美的文字、浩蕩的底氣;讀易中天的書,你會知道,晦澀的典籍竟也可以解讀得如此活潑、這般俏皮。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可以點亮心燈。心明瞭,眼睛就亮了,你的有些看法就會發生改變。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2

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

我們國小生手中的教科書都是精心編寫的。課文思想教育內容豐富,語言文字訓練紮實,教材中關於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助人為樂、誠實善良、鑽研科學、以及遇事動腦筋和全面地看問題等思想內容,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更能激發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裏,這種感覺特別強烈。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就必須很好地利用課本,讓課本成為很好的指路明燈。比如,當學生在學完《海上英魂》,沉浸在鄧世昌這種為了國家捨死忘生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時,我們可以及時介紹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這些就是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教材,學生帶着一種高亢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人物由衷地感到佩服。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閲讀的歡樂。被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感動。當我們教完《會説話的產品》時,就可以介紹一些科普讀物讓學生看;教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就可以介紹林清玄的其他優美散文,讓學生讀。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説都是詩人。但要讓他們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這根琴絃就是學生的教科書,它是讓學生進行廣泛閲讀的指路明燈。

二、在語文課堂開設閲讀窗口,針對孩子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把每一個孩子都領進書籍。

所謂流利的,有理解的閲讀,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在同時進行思維。不經常閲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閲讀,那麼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的概念和現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裏吸取的知識的體系裏去。我在教學時,經常在我的語文課上設立閲讀“窗口”,讓學生閲讀感興趣的文章。學習好的學生我找他個別談話,主動介紹一些好的書籍,他們書讀得越多,感到自己學的知識就越少,越會激起他們閲讀的慾望。從而以更飽滿的精力投入到閲讀中去。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更加要求他們更多的閲讀。並且向他們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教他們泛讀和精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和閲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我告訴學生可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而對於一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優美的優秀作品,則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佈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這樣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另外,我還教給學生一些“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比如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閲讀時的見解、感受等。或者在文章旁邊作批註,或者寫讀書筆記等。隨着孩子閲讀量的增大,孩子的思維逐漸受到碰撞和衝擊,激發學困生的覺醒。可以説,閲讀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主要手段。

三、營造閲讀氣氛,教師自己必須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成為一本活的教科書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海洋,培養對書籍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種地位。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像於永正老師所説的那樣,自己要成為一本活的教科書。教師的教學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水道溪流來滋養它。這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每天不斷的讀,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融入思想的大河。那麼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死扣教科書,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誇美紐斯曾尖鋭地指出:“不學無術的教師,消極地指導別人的人,是沒有軀體的人影,是無雨的雲,無水的源,無光的燈,因而是空洞無物的。”

四、學校和家庭同心協力,創設條件,培養學生閲讀習慣。

根據研究,家庭的侷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是兒童智力落後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家庭的教育,教師是很難教會兒童閲讀的。在家長學校中,我們要讓家長看清這一點,懂得尊重書籍。讓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書,也可以自己的孩子去辦借書證。讓學校和家庭一起,引導兒童養成天天閲讀的習慣。我校結合社區、家庭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構成了一個學生學習的金三角。家裏注重書房的利用,每家一個小書架,一張小書桌,一個和諧的家庭。孩子在這種薰陶下快樂地讀書,有了自己的空間自然也愛上了讀書。每個教室設有一個圖書角,讓孩子們隨時有書可讀,整個教室沐浴着濃濃的書香氣息。

五、開展活動,激勵學生堅持閲讀

當然,課外閲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閲讀質量,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閲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評比表彰課外優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閲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閲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

在國小階段,我們如果培養了孩子的閲讀習慣,孩子在閲讀中就會有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更多的閲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也會越來越強烈,才能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從而也就會有創造性的勞動生活。正像蘇赫姆林斯基所説: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學校的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孩子們的摯友吧!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3

一、營造良好的閲讀環境和氛圍

1、怎樣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首先應該給孩子營造出一種健康、乾淨、温暖和快樂的閲讀環境和閲讀氛圍。閲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其中環境的薰陶最為重要。要想孩子愛上閲讀,父母首先要對閲讀也產生興趣。最理想的環境是:充滿書香的家。

2、書在家裏無處不在,讀書是家裏成員的休閒活動之一,而且父母經常與孩子交流閲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鼓勵孩子將書當“玩具”去玩,視“書”為好朋友的觀念。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書面語言產生了興趣。在兒童語言發展關鍵期內,我們應及早地為孩子提供完整語言的學習機會。

二、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閲讀能力最好的途徑

1、《蘇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書作家橋斯坦賈德曾説: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給孩子吃飽穿暖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應該去為孩子們選擇出最好的書,帶回家來,放進他們的卧室裏。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的'父母很早就開始給他們讀書,並使他們養成了熱愛閲讀的良好習慣。

2、當孩子看完一篇東西時,要鼓勵孩子敍述出來。家長一旁要注意適時鼓勵、表揚和引導,讓寶寶們感到興奮和自豪,由此產生閲讀更多書的願望。在閲讀過程中,當他講錯了或講得不夠好時,不必向對待學生似地認真糾正。有些兒童不愛閲讀是由於家長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點糾正,這會使他感到厭煩。孩子都是愛玩兒的,爸爸媽媽們還要多考慮如何讓閲讀更生動、有趣,通過一些寓教於樂、有趣的語言遊戲讓孩子愛上閲讀。每天堅持半小時的親子閲讀,不僅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在媽媽的懷抱裏很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長都很有利,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心智全面發展。

總之,好的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是天長日久、不斷重複的結果。貴在持之以恆。聽故事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講故事是每個家長的天職。而總有那麼一天,孩子會捧起以前由家長捧着的書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邊陪伴了。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4

他今年八歲了,上國小二年級,在班上乃至學校裏,都是個小明星,這要得益於他所在的“實驗班”,由於採用實驗版教材,他們班是一個試點,每學期的公開課展示課之類的都是在他們班進行,來觀摩的不僅有學校的老師和領導,還有廣東省的專家和港澳教育界人士。在公開課上的出色表現,讓他過早地贏得了“才子”的稱號。這是因為他閲讀了大量的課外書,上課發言時總是有精彩語句,頗有點語出驚人的意思,給班級和學校爭得了不少好評。確實,孩子的閲讀是非常重要的,會在他的小腦袋裏留下多彩的故事、豐富的詞句,這些儲存起來的信息,在適當的時候就會迸發出來,變成自己的語言和觀點,贏來一次次掌聲。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培養孩子閲讀方面的體會,希望大家多多發表意見,我們共同探討。

首先,是幼兒園時期。中班時,也就是3-4歲這個時期,是孩子識字能力最強的一個階段,我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加強孩子的認字:

方法一:在我們這裏的幼兒園,老師會教授一種“指讀”的方法,讓孩子在讀一篇課文時,用手指指着字讀,通篇文章都是這樣,讀幾遍下來,孩子就認識了一批字。在學校是這樣,在家裏,父母也要這樣貫徹老師的方法,並且在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故事的時候,也用“指讀”的方法,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大人是故意針對他的了。

方法二:自制字卡。我製作了很多字卡,名片大小,上面寫一個常用字(不寫拼音,因為這時還沒開始學拼音)或一個常用詞,隨機教孩子認,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幾遍下來就沒什麼問題了。同時配合另一種方法,用一張A3紙,在上面畫了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然後在空隙處寫上常用字或詞,經常帶他讀,等他把這些字認識了,識字量就又增加了一批。接下來,隨機抽出四五張字或詞卡,讓孩子編小事故,要求把這些字和詞都包括在內,自己要先示範。這種小遊戲孩子是很感興趣的,別忘了,孩子每次編完故事都要表揚一下。這種方法,不僅能鞏固他所認識的字,而且為以後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方法三:鼓勵孩子閲讀更多的課外書。中班甚至大班的孩子在看故事書時,多半是在看圖而不是字,我的兒子因為有一定的識字量,在看書時都是在看字。當他可以順利讀完三五百字的小故事時,就可以挑選一些800-1000字左右的故事給他看,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由眾多小故事組成的名著。這時,孩子的識字量在急劇上升。

有了以上這些基礎,上國小時他已經出類拔萃了。國小一年級入學後不久,學校老師就發下一張A4紙,兩面都密密麻麻地印滿了孩子在國小階段需要讀完的'書名,不僅有象《淘氣包馬小跳》《哈里波特》這類的中外兒童讀物,甚至還包括了《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等等等等。我當時也不解,這些書孩子能看懂嗎?可是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實驗班,就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配合,我還是照着書單買回了第一批書,裏面有《愛的教育》《八十天環遊地球》《綠野仙蹤》《彼得潘》等十幾本書,這些書都是注意版的,每本都有200多頁,但實際字數都不超過十萬。孩子讀起來很輕鬆,不會有總也看不完的感覺。每當他看完一本書,都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這時,老師又有了新要求,寫《讀後感》。我先幫他列出了作文題綱,大概講解一下讀後感的結構(這些內容老師不講),然後讓他寫,最後糾正一些錯別字,注意一定要保持孩子作文的原貌。第二次,讓他自己列題綱,我幫着把把關,第三次就可以讓他自己寫了。孩子的進步是快速的,他自己也是很高興很自豪的,因此閲讀的興趣非常深厚,一本一本的名著就這樣印在了他的腦子裏。當然,不是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寫讀後感的,可以讓他複述書中的情節,藉此檢查一下閲讀質量。

孩子做事畢竟還是三分鐘熱度,為了更好地引導它,我採用了和電影相結合和自己先行閲讀兩種方法。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一次就是電影頻道放映《小飛俠》,當時那本書家裏已經有了,可是他還沒有看,我看出他已經產生了小小的自滿情緒。我看了這部電影后,被深深地吸引了,由於是週六後半夜看的,我知道週日上午會重播,就帶着他又看了一遍,畢竟是一部兒童名片,還沒等電影演完,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把這種本拿在手上準備看了。另外一部書就是《柳林風聲》,我看的時候他還故意不以為然,表示他不會看的,還説我是白費心機!我也不理他。看完後,學着他在電腦上寫讀後感。當他偷偷地看了我的讀後感後,才發現這部小説是那麼有趣,於是自己從書架上拿下來看了,而且主動寫了讀後感,想和我比試比試。這兩件事給我了啟發,孩子做事是要有適當的引導的。

現在,他已經不用再看注音版的書了。前段時間電視播放《雪山飛狐》,他很喜歡看,我不失時機地告訴他,我已經看過原著了,他又開始羨慕了,於是我們到書城買了《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這是成人版的。

二年級剛開學時,學校裏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VCD碟,是推廣《兒童經典頌讀叢書》的,我看了以後熱血沸騰,就買了兩套,其中一套是注音版,另一套是家長版。裏面囊括了四書五經唐詩宋辭以及外國名著,且配有CD碟。我和孩子共同制定了讀背計劃,先從《論語》開始,每天兩小段,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背到第八篇了。而且他能學以致用,在課堂上發言時運用得當,贏得了掌聲。

孩子的作文被老師指定在班級作文網上第一個發貼,其他同學都是跟貼,因為他寫得快、字數多,而且內容也不錯。這些都得益於他所積累的大量的閲讀。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5

莎士比亞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學會閲讀首先要養成閲讀習慣,這種習慣不需要別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覺就能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進行閲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們閲讀習慣的培養。孩子們在閲讀實踐中由於沒有及時得到指正和指導,造成閲讀跟不上,想像力也就越來越差,由於現在電視網絡的便利,孩子閲讀時間空間相對越來越少,豐富的想像力也會隨之消磨掉。家長老是抱怨孩子不會寫作,這就是想像力缺失造成的,孩子也就沒辦法把文章的層次,段落寫清楚。

草原雄鷹指導師就學習習慣第五講《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又給我們家長指明瞭引導的方向,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方法一:家長要營造讀書的氛圍。家長首先要養成閲讀的習慣,可以邊閲讀邊評價內容,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關注,慢慢地孩子也會受感染。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看,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整天在書店裏找書看,小孩慢慢就喜歡閲讀了。又比如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架擺上他自己的圖書,並幫孩子作圖書的分類整理,當孩子主動閲讀放置的圖書,雜誌,報紙等,父母可以給予誠摯的讚美。由於父母的欣賞,孩子自然樂於閲讀。

方法二:家長要與孩子做好親子陪伴閲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親子閲讀不同,幼兒早期陪伴是通過孩子熟悉的`事情入手,去刺激感觀,讓孩子邊玩邊對卡片,這樣又能記住還會説。當孩子會説話時家長用童話故事去進行親子閲讀,通過熟悉的植物及動物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展開,慢慢地孩子就會通過童話故事,能把簡單的情景描繪出來。我們家經常與孩子共同讀書,或者,每天臨睡前留出一刻鐘時間,指導博文讀報讀書,那時候天天如此,博文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可有段時間,一方面我們的原因,另一方面兒子迷上了三國的評書,天天臨睡前把閲讀時間改為聽評説時間,當時我們也沒反對,但現在想想還是有點欠考慮,聽與讀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每天閲讀還要堅持,並給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歡的閲讀材料,這樣可以放寬孩子閲讀範圍,自由閲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發揮閲讀天性,從而愛上閲讀,使兒子博文的想像力更一步的提高!

方法三: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識讀興趣。我記得兒子博文從小就喜歡聽老師或我們朗讀,幼兒園的每一篇文章雖然識字不多,但博文都會背誦下來,而且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應運到生活中。我一直認為朗讀不僅是創造一種讀書的氛圍,更主要的是,幼兒時的孩子聽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強,他們聽到了豐富的詞彙和大人對書的理解。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詞語和句子後,孩子會自動地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要經常給孩子朗讀,為了調動朗讀的積極性,對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找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讀給爸爸媽媽聽,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

方法四:家長要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閲讀興趣是在識字興趣基礎上培養的,這樣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一個充分的發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自己閲讀,也可以孩子與家長互讀,可以用讀"故事,小説,科普,讀物,雜誌,報紙"等形式,這不但可以營造家庭讀書氣氛,可以讓孩子願意跟隨父母閲讀,而且讀完之後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觀點,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怎樣把課外閲讀與課文中的寫作有機結合起來,或引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在孩子們閲讀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孩子閲讀思考的習慣,糾正那種“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不良習慣,這樣才能引導與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並激發他的閲讀興趣。

方法五:常見的閲讀方法。一種方法是精讀與略讀。所謂精讀(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在讀的過程中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大聲讀出來,要求孩子分析文中內容,並講出主要內容,讓孩子去領略分析書中的能力,讓孩子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斷。所謂略讀(這種閲讀的目的,是為通覽全篇,取其精華。不要求對讀物逐句逐詞地進行閲讀,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從大主題入手,再從細節會考慮。)家長引導孩子先從內容簡介,快速瀏覽章節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段等等,讓孩子在寫作中構思,列出題綱,並瞭解大概意識。另一種方法是邊讀邊記憶。家長引導孩子對內容不能枯燥的去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記憶,可通過(有意記法—理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精選記憶法—諧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圖像記憶法)等方式去引導。閲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細心與耐心。宋代的朱熹説過:“讀書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記號,進而在寫讀書筆記時將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當中,心到手到最為重要。

兒子博文的閲讀習慣,每天放學後一小時的閲讀量,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從要求二年級閲讀量的3—4萬字上升到三年級的20萬字,這些往往還不夠,而造成這個原因的是我與老公對博文閲讀方法上的引導還不到位,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希望能更加努力!希望進入我小家學習的家長朋友們,我們要從孩子的年齡特徵出發,根據具體情況逐步培養,由小積大,最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6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是看閒書,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習;作為教師為了片面提高學生的成績,對可能考到的知識點進行機械重複的練習,不重視學生的課外閲讀的指導;當然有的家長、教師也認識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負擔下沒有時間去讀書。因些要改變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必須先更新觀念。家長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性,並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提高課外閲讀的效率。

所以,首先我和家長達成共識,讀書倡議書、好書推薦、圖書管理員、借書證、圖書公約,得到家長的支持後,我開始着手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存入書架中,組織學生借閲,增加學生的閲讀量。有書讀,還要有好的讀書方法。“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國小生課外閲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無論從提高讀書效率,還是從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特點來看,都必須重視課外閲讀方法的指導。如果能使學生“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食物上一樣。”那麼,課外閲讀指導就成功了。因此,我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採用背誦大王: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評選,並授予稱號、閲讀標兵、手抄報:辦有關讀書方面的內容,一月一次,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其次就是這學期我們教授了孩子《新華字典》的查閲方法,所以我鼓勵孩子在閲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查閲《新華字典》幫助我們更好的閲讀,最後我讓孩子們在閲讀中摘抄好詞好句,積累豐富自身詞彙量,現在一部分孩子們在寫話中能運用自如。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積累運用是語文學習之核。好文章看得多背誦得多,暢達的造句、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原一部分。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7

今天,我讀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本文講述了“我”與同伴們不顧嚮導勸阻,出示善意,救下了龜羣的偵察兵,卻最終導致龜羣慘遭食肉鳥捕食的悲劇發生,由此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將會發生與願望相反的結果。

是啊,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將會發生與願望相反的結果。你看那些在河邊亂扔塑料袋、礦泉水瓶、廢紙、果皮等垃圾,以及在岸上亂塗亂畫的人感到羞愧,他們的.覺悟太低,素質太差了。是不可以被別人這麼破壞,他們這樣做,就已經違背了自然規律。有些人就會讓自己開心,就傷害那些弱小的動物,讓它們痛不欲生。可惜了那些遭遇到的動物,做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都要分清楚搞明白,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太平,不違背自然規律會給我們好的結果。

我聽父母説,他們當年的生活特別不富裕。就是因為那些破壞大自然的人,有些人類為了貪圖富,不惜傷害自己的母親;有些人為了賺錢,不惜砍伐樹木;還有些人買假貨賺錢,不惜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等。我們不應該做這種下流的事情,應該想辦法補救。現在的生活之所以這這麼好,都是那些為祖國奉獻的人。願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人類才會懂得保護大自然的規律。

黃河的嚴重性非常的大。人類破壞森林就等於是在自殺。森林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這是導致環境日益惡化的最直接原因。所以,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破壞森林就是毀掉人類自己。

由於人為破壞,母親河變成了禍河,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愛護動植物,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遵守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讓我真正明白了一個道理:保護森林資源、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違背自然規律,會給大自然帶來災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主,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好心辦壞事。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8

一、什麼才是真正的教師整本書閲讀?

在學習課程的時候,當聽到吳教授總結整本書閲讀課程實施情況,提到了五類不同的閲讀狀況時,我還特別慶幸,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到了第五層次”師生共同讀完一本書,組織閲讀交流會”,可是仔細一想,我將自己讀過一兩次的書帶給學生,上一次導讀課,然後上一次讀後交流課,我就是一個真正的閲讀者嗎?是一名合格的閲讀者嗎?我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是不是變得更愛讀書了,更會讀書了,我想,我現在所做到的應該只是讓學生更愛讀書,而在更會讀書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本書,如果做教師的也只是匆匆的讀一次,就在班上上整本書的課程,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於心急,這樣上出來的課也只能是流於形式,止步於嘗試,並不能稱之為專業。想到這裏,我就覺得甚是幸運,因為在我迷茫的時候,遇到了親近母語這麼好的課程。讀起來,學起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閲讀者。

二、如何恰當地選擇整本書讀後交流的主題?

吳老師在課程的理論部分詳細地介紹了一本書確定交流主題的過程,任何一本書,最後我們歸納出的主題有很多種,有的主題是甚至非常宏大,這些主題如何落實到課堂中,如何和兒童鏈接起來,如何用有效的形式去進行討論,我覺得整本書閲讀中這是最難的一步。

以我本學期在自己班級嘗試閲讀《夏洛的網》為例,因為這本書我自己看過好幾次,非常喜歡,所以把它定為了我們上學期的共讀書,在讀後交流課上,我選擇了三個主題:

1、威爾伯為什麼獲救?

2、在夏洛眼中,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3、你認為友誼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討論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興趣濃厚,暢所欲言,甚至討論出了威爾伯之所以獲救,也是因為他自己在拯救自己,然後到了第二、三個問題時,學生明顯就積極性不高了,後來課後我自己進行了反思,才發現,確實“友誼”“生命”這些話題都太過於宏大,三年級的孩子其實不太樂於討論這樣抽象的問題。所以,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我制定的交流討論的話題上,沒有鏈接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畫抽象為具體。

三、不斷嘗試,才會柳暗花明

深知整本書的閲讀對孩子們的益處,所以即使開始得晚一點,做得暫時不夠好,我還是不遺餘力的在班級進行着嘗試,帶着對整本書閲讀課程的學習收穫,加上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經驗,我相信,班級的閲讀課程一定會走上正軌。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9

在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後,發現新課標在加強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與文化素養積藴的同時,也強調了學生創新意識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給創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教育部門也更加註重學生創新意

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創新教育的研究也隨之深入。

從大語文觀的角度出發,我們的閲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動中享受閲讀的樂趣,展示閲讀的成果,那麼創新教育中閲讀教學的價值將會體現得更加充分。不可否認,這些研究極大地推進了創新教育的進程。然而,在現階段,在我們剛剛開始大面積深入研究創新教育、實施創新教育的時候,已經暴露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些課堂上常常聽見教師這樣引導學生:“請談談你的閲讀感受。”“還有什麼要説的嗎?”“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等等。師生就是在這樣的“對話”中結束了40分鐘。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語文課學生究竟收穫了什麼?

“知識與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性目標,字詞句篇、聽説讀寫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最外顯的特徵,同時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依託。而近來語文教學愈來愈捨棄“學科特徵”,並在自己不該“管轄”的科目中行走,不少閲讀課上成了“文化民俗課”“地理常識課”“戲劇表演課”“風光旅遊課”……不少具有遠見卓識的語文教育專家對類似於這樣的所謂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課進行質疑,甚至提出比較嚴厲的批評。因為這樣的課形式的東西多,實質的東西少,不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實,老師們心裏也很清楚,學生在課堂上誇誇其談,成了“動口不動手的君子”,其實學生的語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待當前的創新教育,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一些做法,下面,我提出一點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同討論:

 一、基礎知識的獲得至關重要

目前,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倍加關注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誠然,實踐能力的確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可是作為學生,尤其是國小生,如果沒有厚實的知識作為基礎,那麼學習又該如何建構呢?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賴以自豪和驕傲的經驗——強調“雙基”的落實。儘管這曾經讓我們的語文教學進入過誤區,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雙基”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部分。事實上,新課程實施以後,“雙基”這一概念已經逐漸從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師頭腦中淡出。很多研究課,包括一些名師的觀摩課,早已把字詞教學的落實、文章結構的把握、表達方法的揣摩等拋諸腦後。這些東西到底需不需要?我們舉一個例子來回答:文盲不識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話題,他依然可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與你“對話”,我們能根據他的“對話”能力説他的“語文素養”好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為他沒有一定量的語文知識儲備,不具備一定的語文表達能力,他不會閲讀,不能用書面表達,更不用説後續學習或進入相關學科領域。因此,學習的創新完全應該從最基礎的知識獲得開始。尤其是語文閲讀課,由於學科特徵,它對於語言文字的積累、語感的長期訓練、培養等更顯得重要。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忽視知識獲得的過程。

在這裏我想通過一個案例説明一下:

應該指出,具體針對國小課堂教學而言,學習就是學生把已有知識進行有機的篩選、合理地轉換、重新的建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創新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即求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是一種創新,所以我們在創新教育中,應該把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在堅實的知識基礎上,也就是説,研究與開展創新教育時,應把引導學生獲得堅實的知識及其過程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

二、重視求同與求異的有機結合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創新就是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自己尚未發現的東西,於是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就成了國小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核心任務。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是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中的言語特色,要求學生進一步欣賞、積累、運用祖國的語言,併為學生提供發散性訓練,創造性地解決課內課外學習和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在運用過程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強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學習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

語文教學強調訓練,並不是説要另起爐灶,而是要求與閲讀教學和諧共生,相互交融,讓閲讀過程成為訓練的有益載體,讓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的《新型玻璃》教學中找到滿意的答案。

我們自然贊成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的培養,然而,我們認為在大力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同時,應該避免產生偏激行為,即為求異則求異,認為凡是標新立異東西或別出心裁的東

西都是創新,而根本不去考慮其合理性、科學性、簡約性,那麼,我們的創新教育很可能就會步入一個誤區。因此我們認為在創新教育中應該正確處理好求異與求同的關係,努力做到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使學生在原有的不同的層次上都能有所發展,都能實現創新。

例如,在閲讀教學中,如果我們認識到,引導學生在原有的,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事物、道理、想法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修正,使其逐步提高、更趨完善就能夠滿足需要的'話,就不必強求學生去另闢蹊徑,因為在這樣一個加工、改造、修正的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同樣能夠被激活,同樣能很好地做到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的同步、辯證、有機的結合,同樣能在貌似求同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異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了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而這樣一個加工、改造、修正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

 三、要注重創新的過程而非形式與結果

長期以來,有關結果與過程的討論已是老生常談,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已是學科教育費時低效的瓶頸所在,在原有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我們再來研究創新教育的問題,就難免會陷入這個長期積澱的泥潭。

對於國小生而言,我們提創新教育中並不在於他們能夠發明什麼新的事物,產生什麼新的思想,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即遇到問題能否打開思路,能否從多方面的途徑來考慮問題,能否掌握一定的創新的方法,是不是養成了創新的良好習慣,有沒有鍛鍊自己勇於創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質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所應該關注的。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超越現實,引導學生由學會模仿到嘗試創造,由固定的想法到發散的思維,由隨意的幻想到科學的想象,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潛能,這才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中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羣鳥活動的場面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鳥的天堂中鳥的形狀還有……,鳥的顏色還有……,鳥的活動還有……”一時間,學生紛紛舉手,積極發言,課堂氣氛相當活躍,令人不由得為學生的勇於創新的精神叫好。但當我們冷靜地反思一下這個教學過程時,會發現以上的訓練僅僅是學生在教師的牽引下對一些簡單的單項的詞語的積累,而這樣一個所謂的發散性的訓練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完全是一種低效勞動,又能談得上什麼創新呢?

而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強調語言的體驗和感悟,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關注學生精神生命的自由發展。他執教的《爺爺的蘆笛》就是他對學生精神生命的不斷喚醒,是切實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有力佐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當我們在轟轟烈烈地開展創新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在四十分鐘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説在課堂閲讀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如何體現合理性與價值觀,以避免給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機械地貼上“創新教育”這個標籤。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而創新教育的關鍵又是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同時今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綜合的、多向的,因此我們在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時一定注重學生培養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

總之,創新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我們不能把創新教育僅僅作作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喊在嘴上,也不能在寶貴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作一些無謂的所謂的創新。要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紮實的訓練、自由的表達中進行高效的、自主的學習,從而實現創新,發展素質。應該説,創新教育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的指導作用也無法忽視,其實施對於廣大教師來説,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行更多的創造性的勞動。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0

驀然回首,那塊攘着花邊的白手絹和藍心,那五彩斑斕的菊花田還有那五個小人“酒精靈”都在我的腦海之中刻骨銘心,而更深刻的是書中那兩顆貪婪欺騙的心。

《手絹上的花田》講述了一塊白手絹能夠釀製菊花酒的故事。一個名叫良夫的郵遞員受菊屋酒店老奶奶之託,替老奶奶保管她的酒壺。而這個酒壺裏會出來五個小人在手絹上釀製菊花酒。老奶奶還叮囑良夫,釀酒的時候誰也不看見。還有不要去想用菊花酒掙錢。隨着時間的推移,良夫貪慾滋生,忘了自己當初的承諾,不但自己妻子知曉了這件事,且貪婪的內心使他們為了購買心儀的.洋房不惜用菊花酒賣錢。後來,他們竟變成了“酒精靈”似的小人,另外五個小人也住在隔壁,最後他們途經歌聲走出了小人世界,回過神才發現自己出現在了新菊屋酒店,暈頭霧腦地回到了平常。

還記得那次考試,教室裏靜可聆針。老師那嚴厲的眼神已飛快環掃四周,概覽全局。我快速地做着卷子不敢抬頭,害怕時間快速飛逝。可是就在這一瞬間,我流暢的筆尖停頓了下來,我的眼神呆滯住了,緊緊咬着雙脣眉頭緊鎖額頭手心都冒着冷汗,是的,我被眼前的題目難住了。一剎那,壞念頭浮現在了腦海中。用手捅捅左邊的同學問問答案又何妨,一張完美的試卷可不能就因為這麼一個空格被破壞了。

我立刻回想起那本童話《手絹上的花田》,欺騙、謊言、貪婪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我放下了心中的壞念頭,不願做個良夫那樣的人,我要做個真實的我,風拂過,心中的雜念都煙消雲散,心底的聲音促使我不再焦慮和注意那個白色的空格,便繼續埋頭寫着。其後我回頭望着試卷上的那個空格,露出了淡淡的一抹笑……

慾望和謊言是一個無底深淵,望能尋覓自己那顆初心不再丟失,隨從自己的內心,做真實的自我,不再用千百個謊言用來彌補一個謊言。然而此刻鼻子周圍卻湧現了一陣陣菊花酒的芳香,讀《手絹上的花田》有感……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1

我十分喜歡《桂花雨》這篇文章。讀後,使我對桂花雨的思鄉之情讚歎不已,產生了嚮往之情。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我”對別的花除了記些名字外並不喜歡,而唯獨喜歡掛花。桂花樹的樣子不夠靈秀,再從“不開花時”“開花時”兩個方面説明桂花的平淡無奇,然後筆鋒一轉,證明“我”喜歡桂花的原因,即使花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氣迷人。

它的香,是無處不在的,沁入了左鄰右舍的每一個角落,沁入了每一個人的肺臟,沁入了人們的生活。

桂花本是沒有區別的,母親這樣説只因她不是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體味桂花。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桂花帶給“我們”的.快樂,吃着用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己充盈母親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村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掛花是一樣的掛花,情感卻是不一樣的情感。故鄉的桂花香裏,有親情,有鄉情,有回憶。所以在母親的心裏,家鄉的桂花永遠是最香的。你看,那小河邊開滿了野花,有紅的、黃的、粉的,多得我都叫不上名了。晶瑩透亮的河水,在陽光下閃着粼粼的微波。河底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石頭,可漂亮了。我們總在這時候,挽起褲腿,下河去撿小石子。我們總是用小石頭把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在小水桶裏裝滿青色的小蝦,快活地戲水,滿河都是歡聲笑語。這對於我來説,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我想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有難以磨去的回憶,不管是酸甜,還是苦辣,也深深地刻在了心裏。隨着芳香濃郁的桂花雨,我們與作者一起重温了人生中美好的童年時光o那美好的回憶不僅喚起了我們的夢想與純真,還讓我們感受到: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我們身處何地,故鄉永遠是我們割捨不掉的情懷。

《桂,花雨》這篇課文,讓我真正懂得了故鄉童年時的回憶是多麼香甜,就好像一個五彩繽紛的盒子,每當我想起那可笑的一幕,就令我噴飯不已……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2

閲讀是人們從文本中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領悟文本內容的重要手段,人們常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可見閲讀的重要性。現代的閲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開展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閲讀同樣也應該這樣理解。在閲讀教學中老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閲讀態度的主動性、閲讀需求的多樣性、閲讀心理的獨特性,培養學生對閲讀的熱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閲讀方法。

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在閲讀課上,老師要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採取多種方式,給學生創造活潑的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閲讀活動。老師可以巧設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創設學生討論的情境。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稱這對父子為了不起的.父子,老師向學生提問:“作者為什麼説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父子呢?〞學生帶着問題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反覆閲讀,提煉相關信息,並形成自己的答案。有的學生答覆説,是因為父親在堅決信念的支撐下,不避艱險,救出了兒子和一羣孩子;有的學生説,通過與其他孩子父母的比照,表現出了這位父親的執着;有的學生説,因為兒子面對危險和希望,首先想到了同學;有的學生説,因為孩子和父親同樣堅決而英勇。在閲讀後,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樣既調動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又使學生思路大開,還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才能和獨立考慮才能。

老師在設計閲讀教學時,還應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實和拓展閲讀內容。如講授?桂林山水?一課時可以採用錄像、圖片等資料,輔助文本閲讀,讓學生自己欣賞美如詩畫的桂林山水。老師無需用更多語言,學生可以根據多媒體上看到的,文本中描繪的,形成綜合感悟。圖、文、聲、像一體的閲讀材料,能有效調動學生閲讀的主動性,進步閲讀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

學貴有疑,學而無疑的原因是無興趣,或不懂或動力缺乏。學生的好奇好問,老師應儘可能地滿足。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學生學習興趣索然,甚至心靈受損,所以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老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鼓勵學生,肯定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要讓學生敢於提問,關鍵在於老師要激發學生的熱情,並抓住時機進展引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比方閲讀中的詞語教學,由於教學內容是學生們相對生僻的詞語,很容易形成機械的方式方法——老師在學生閲讀之前,先把詞語的形、音、義、用法解釋清楚,學生被動地跟着老師走。但是,換一種方式,假如先讓學生閲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句,之後老師再做出解答和補充,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增加,學生對詞語掌握存在的問題,也更容易診斷。比方,在學習?尊嚴?一文時,學生自學之後,都爭先恐後地舉手發問“菜色〞“愜意〞是什麼意思,“南加州〞在哪裏等。這時候,老師再根據課文的情境,解釋“菜色〞的意義,就更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詞語外表意義和引申意義的不同用法,再通過比較“菜色〞和“愜意〞在課文中的意義,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的常用義和特殊用義。在結合課文故事講清“南加州〞的方位後,學生會對故事背景有更全面的理解。

三、注重學生的閲讀感受和體驗

在閲讀教學中要突出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如在閲讀中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説出自己的體驗〞“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才能。如在教學古詩?竹石?時,可以讓學生談談假定自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根,會有什麼感受。學生會將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所為綜合在一起,閲讀感悟會提升到更高層次。同時,閲讀教學中,在感受性閲讀的根底上,老師還應該提倡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做出自己的判斷,嘗試討論性閲讀。有利於學生拓展思維空間,進步閲讀質量。

四、培養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閲讀習慣極大地影響着閲讀效果,尚未形成習慣的學生在閲讀之初經常會有“看在眼裏,讀不下去〞的現象。閲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閲讀理論中逐漸形成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首先要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做到讀書時要集中精力,心無旁騖,不要一邊閲讀,一邊做其他事情。學生在閲讀時要勤於考慮,既讀懂文中的人、事、理,還要讓學生在閲讀時養成聯想、拓展的習慣,比方?水滸傳?中塑造了很多英雄好漢的形象,很多人有一樣的身份或經歷,但每人又個性不同。魯智深和李逵,都是性情直爽的人,但魯智深粗中有細,李逵卻魯莽有餘;林沖和楊志都是軍官出身,都是被“逼上梁山〞,但“逼〞的緣由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後期對“招安〞的態度明顯不同。通過這些聯想和比照,有助於把握人物個性,進一步還可能昇華到對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進展考慮。老師還要訓練學生邊讀邊想邊動筆,定期檢查學生的課外閲讀筆記,並做細緻批註,鼓勵做得好的學生,鞭策被動應付的學生。課外閲讀要堅持經常,老師和家長要積極主動蒐集和推薦好的書目和文章,尤其在當今文化傳播手段多樣化的條件下,老師可以有面對學生的微博,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每天都讀書,哪怕開場很少,漸漸使閲讀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五、運用朗讀手段,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閲讀教學中,要訓練學生運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琅琅書聲的語文閲讀課,不是好的課堂。可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讀會等。朗讀有助於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積累詞句,有情感地朗讀還能使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朗讀過程也是一種學習與欣賞的過程,讀得多了,學生的寫作才能也會得到進步。

總之,老師應充分重視閲讀教學的作用,講究教學藝術,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勇於創新,開掘語文教學的內在魅力,使學生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薰陶。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3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樂,“讓孩子快樂,讓孩子玩”是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由於二年級孩子識字量還不多,所以我在十月份的課外閲讀計劃是讓孩子們讀《格林童話》,如果沒有《格林童話》的孩子,可以閲讀《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或其他童話故事。還在十月底安排了一次“故事大王大比拼”的`班會課。

班會課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着手想把自己肚子裏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説故事的孩子儘自己的能力把故事講得精彩,聽故事的孩子專心致志地細心聆聽,故事説完後孩子們還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給予故事王鼓勵的掌聲。

班會課後,孩子們經過故事王的表情、表達、精彩程度等予以投票,最後經過票數的多少選出前三名故事大王。比賽結束了,孩子們還意猶未盡。

經過本次的“大比拼”,讓孩子們嚐到了看故事、説故事、聽故事、評故事的樂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經過這次的比賽,也讓我對日後如何培養孩子們的課外閲讀、如何更好的開展故事會有了更充分地瞭解。在日後我一定不斷改進、完善孩子們的課外閲讀,讓他們更快樂的在玩中學習。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4

近段時間來,為了配合老師陪孩子一起閲讀的建議,刻意的每天晚飯後安排一定的時間陪兒子一起閲讀,收穫頗豐。在讀的過程中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性格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發現在父母非常認真的陪讀一段時間後孩子的讀書專注度也有明顯的提高,自己對孩子的一小點成長的希望也被滿足了。喜悦之餘,也對該如何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做了一些思考,在這裏與大家分享。

學前兒童的閲讀習慣培養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作為父母應該把每天抽出一小點時間陪孩子一起閲讀當做一種樂趣,這種樂趣既是家長髮現孩子優點的樂趣,也應該是孩子探索書中世界的奧妙的樂趣。陪讀時應當主要以孩子為中心,家長只需做好書與孩子的媒介這一角色,而切忌主觀的把家長自己對所讀內容的理解強行灌輸於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他們內心保有着對知識、對世界無限的好奇心,對世界和書中內容有自己的天真美好的感受,而這一切都是吸引他們去探索求知的動力,切不能因家長的盲目引導而破壞了這種美好的天真的感受。

堅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閲讀,這能夠更好的在家長和孩子中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樑。身為父母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閲讀應是一種樂趣與幸福,但對大多數家長來講,這種樂趣卻不是常有的。除了睡前給孩子讀個故事、背首故事或是兒歌之外,懷着輕鬆的心情陪孩子一起探索書中的樂趣和培養閲讀的興趣卻成為了孩子們的奢侈之事。當下的上班一族班們下班後每每以累為由婉言拒絕了孩子們一起學習的請求,表面上看孩子被拒絕後會表現得若無其事,但長此以往,孩子的求知慾望卻被慢慢的磨滅了,最後弄得家長們對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成為了無稽之談,這種潛移默化值得家長們反思與防範。孩子的學習不能只交給老師,父母在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讀書既能使孩子汲取知識又能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種美好的事物。

要把閲讀當做是一種樂趣,而不是求知的工具。當下的家長們一提孩子起看書寫字,就會炫耀自家的孩子會被多少古詩,會講多少國學故事,會從1數到上千上萬,孩子讀書的過程被當做了一種炫耀的資本。但很少有家長去反思一下我的孩子累不累,厭不厭倦。其實,從孩子的智力發育、身心成長來看這是不正常的。苛求五六歲的孩子去幹那麼多大人都力不能及的事,只不過是在透支孩子未來的學習慾望而已,事實一再證明孩子的成長成才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起點發力過猛換來的只是短時間的“神童”稱號,終將泯然於眾人,而不是孩子長久的未來。總之,多花點時間陪孩子一起讀讀書、寫寫字,多給孩子講幾個故事,多陪孩子一起做做手工,既能培養感情,又能幫助孩子打開智慧之門、探索科學的奧祕,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益的。但孩子的成長需遵從科學、不能主觀、不能盲從,孩子身體健康,心裏快樂才最重要。

培養閲讀心得體會15

閲讀是國小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這就要求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學生有了閲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閲讀產生主動需要。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學生才會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才會努力尋求閲讀機會。因此,教師要在閲讀實踐中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讓他們愉悦地進行課外閲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閲讀興趣?

首先,要確保閲讀的時間。讓閲讀課進入課堂並堅持做到五個“每”即:每週安排一課時作為閲讀課;每個學生擁有自己的讀書剪貼本或讀書筆記本;每天在家讀半小時以上書報;為每個孩子建一份閲讀檔案,隨時記錄孩子的讀書情況;每學期參與班級“小書蟲”獎的評定。使孩子們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讀書成為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要教給孩子讀書的方法。教會學生基本的閲讀方法,就能逐步培養出良好的閲讀習慣,習慣經反覆訓練可以成為天性中的一部分。林語堂在談讀書説道:“讀書須膽識、有眼光、有毅力。”這可作為我們培養學生閲讀習慣的一面鏡子。培養查閲的習慣。要求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對於難以認識、理解的字、詞、句及查閲工具書,直到弄明白為止。如有輔助資料應儘量參照、查閲、以加強理解;培養做讀書卡片的習慣。將文章的內容濃縮在小小的卡片上,將書讀薄,將優美的語句或新瞭解的知識摘抄下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培養與他人交流閲讀心得的習慣。交流可以使模糊的問題清晰,可以觸發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領悟整體、體味局部,並充分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最後,創設良好氛圍,熱愛閲讀。在班裏建立起一個小的讀書區,在讀書區裏,有孩子專用的書架,有屬於自己的圖書,這些書必須是孩子喜歡的,適應學生的'讀書能力。利用家長會培訓家長,使他們明白了閲讀的重要性,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家長在家中擺滿各種有趣的書籍,讓孩子可以順手拿來翻看與欣賞。要使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要使閲讀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視閲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會樂於讀書。父母經常津津有味地讀書看報,對待書報總是興趣盎然,孩子會覺得讀書很有趣,對書籍充滿着好奇。家長在輕鬆的氣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時間,與孩子一起讀幾分鐘書。可在外出時,帶上一兩本書,在公園裏,在郊外,在河邊,在清新的空氣下,在鳥語花香的環境裏,與孩子一起讀上幾段書。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圖書世界,使讀書成為孩子的消遣活動;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閲讀興趣。對於少讀書或不願讀書的孩子來説,聽故事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講者聲情並茂的敍述中瞭解情節,認識人物個性,知道事物善惡。學生對聽故事是樂於接受的,家長、教師可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學生看書,推薦書目,達到激發興趣,擴大閲讀量的目的。“放任自讀”任其讀。課外閲讀應是自主、自願的閲讀,該讀什麼或不該讀什麼應由學生興趣決定,只要內容健康,學生愛讀什麼就讓他們讀什麼。所謂感興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東西,這樣的文章和書籍讀起來很輕鬆,又能獲得新鮮感,精神很愉快。對剛接觸書籍的孩子來説,激發其興趣,“放任自讀”是最合適不過的,不要管他讀什麼書,就算是幽默笑話也任其讀之。教師的這種“放任”態度是寬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享受閲讀樂趣,點燃心靈的火花。

總之,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堅持不懈。真正讓學生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這些感受均來自於這次認真研讀課標以後,今後我還要繼續學習,以獲得更大的收穫,提高自身的素質,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0wv0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