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講座心得體會15篇

講座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講座心得體會15篇

講座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對的就業壓力,對就業的一切新奇很茫然,每個人都想在應聘的時候有很的表現,能在眾多的人羣中脱穎而出,被自己所願意去的公司聘用,可是一切都需要有公司認可的地方,怎能得到肯定呢?就業指導課就在此時發揮了作用。通過這幾周的學習,我對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有了一定的瞭解,為以後確定自己的就業定位。

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指導大學生如何就業也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許多大學生不能適應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動的市場化趨勢,不能從客觀現實出發設計自己的職業定位,存在相當的盲目性。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正好為我們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整個課程學習下來,我收穫了很多,受益匪淺。

學習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我瞭解到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到20xx年,也就是我畢業那年全國大學生就業人數高達720萬,其中廣東省就業人數為47萬。同時全社會整體就業壓力加大,社會對畢業生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現在企業更看重的工作經驗,這對於我們剛剛出來實習的大學生,工作經驗幾乎為零,這無疑是一大要害。作為廣東這個經濟發達的省份,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這是因為內地學生湧入廣東,加大了就業難度和大量民工南下,影響畢業生就業。使得我們不得不好好的去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因為我們的學習就是來給我們的未來有一個好的基礎,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生活上,面對這樣一個嚴峻的就業形勢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所以要好好的武裝自己,提升自己去適應這樣的競爭。同時,我們要注意心理調適,要振作精神,要做好就業前的心理準備。面對這嚴峻的就業形勢,我認為大學生成功求職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學畢業生。也就是説,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一是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要具備較強的敬業愛崗和開拓進取精神;三是要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能夠較準確地找到自己與聘用單位的共同點。即自己的志向、知識、能力、特長、興趣、愛好等與聘用單位有共同之處。要認清自己,個人離自己最近,然而最難以認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認真蒐集、分析和利用聘。

第三、要具備一定的求職技能。儘管求職技能多種多樣,錯綜複雜,但對大學生而言,最常見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兩會”:一是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闢,能引起閲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説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説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説、詳説,哪些改回避、簡談,説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干擾大學生正常求職的因素,目前還不少。如不正之風,設騙欺詐,信息氾濫等等。用信息。同時,眼界還要放寬些,不宜侷限於某個行業或某個單位,以增加成功機率。只有做好擇業前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增強就業心理承受能力;擇業前的思想準備,高度重視自己的就業問題;做好畢業推薦材料準備,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參加就業競爭。

另外,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我認為現在應以“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觀念”,就像老師講的“就業不只一條路,不只就業一條路”的新理念,要拓寬自己觀測人生道路的眼界。大學畢業生要找的只是一個工作,而不是職業,更不是事業。很多大學生就業定位出現了盲區,畢業生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向明顯,具有明顯的區域性,這就導致了需要人的地方沒人去,不需要人的地方擠破門。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劉大為説,“要走出‘大學生畢業就得當白領’的觀念誤區,所以正確地就業定位很重要。

總之,20xx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仍不樂觀。雖然形勢嚴峻,並不是説我們就沒有出路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們端正就業思想,認真分析和評價自己,調整就業期望值,找準自己的就業定位,勇敢地參與就業競爭,從零做起,從基層做起,最終定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5月20日下午3時,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如何讓自己成為受職場歡迎的人》講座在第一教學樓B203教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座榮幸邀請到中國保安服務管理(澳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就業指導師李國鬆先生作為主講嘉賓。

講座伊始,李國鬆用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職場事例,為同學們耐心地講述了初入職場的注意事項,並從當代企業對人才素質能力考量的角度出發,實事求是地提出成為受職場歡迎的人的四點建議:一、高效率地完成本職工作。職場上,沒有哪個不講效率的員工能獲得升遷,也沒有哪個領導能長期容忍辦事拖拉的員工;二、突破侷限,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己的侷限,善於動腦子去創新,給領導和同事的印象是金錢買不到的。創新能讓人戰勝自我、超越競爭,每一個從普通走向不凡的人,必然是從創新入手,在創新中成功,並靠創新持續成功;三、你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一個人沒文化,可以補;沒技術,可以學。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如果安於原來的“水平”,不去提升自己的價值的話,那就永遠是一個平凡者。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關鍵是不要給自己設限。這種“限”不僅是指你覺得你能做的高度,同時還有你做的寬度;四、在職場上,溝通和交際能力必不可缺,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更有利於我們成就職場的成功。

李國鬆的精彩講述得到了同學們頻頻點頭和熱烈的掌聲,同學們在講座過程中瞭解到初入職場的相關知識和基本要求,解決了他們關於未來職業發展上的一些困惑,為順利步入職場增強了一份信心。

5月24日上午,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物流與信息管理系分會“季憶留夏,有你有我”第二課堂志願服務活動在海澄村田心社區順利開展。在青協分會服務隊雷振宇、何靜好的帶領下,共有34名志願者參與了本次活動。

活動伊始,志願者採用“一對一”或“多對多”的形式進行常規功課輔導,並幫助國小生解答作業上的難題。緊接着,在確認大部分國小生完成作業以後,我係志願者開始利用多媒體播放畢業季的紀念視頻,温馨感人的視頻感染着在場所有人。此外,國小生還在志願者派發的便利貼上寫下自己對六年級畢業生的祝福。隨後,志願者組織國小生到樓下空地進行“二人三足”和“愛的抱抱”遊戲,在這兩個遊戲中獲勝的國小生能獲得兑獎券一張。現場氣氛熱烈,志願者與國小生進行了良好的互動。活動最後,志願者為在遊戲中獲勝的國小生、這一年以來在支教過程中表現良好以及即將畢業的國小生頒發獎品,同時給每個國小生送上了一張背面附有志願者對國小生寄語的活動照片和志願者DIY的筆袋。

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僅幫助國小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點,同時也提高了志願者的志願服務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為今後的志願服務工作積累寶貴的經驗。

講座心得體會2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北校員工共同觀看學習李強的《為你自己工作》視頻講座。看完他的講座後,我感觸很深。他所説的每一句話都給我以很大的啟迪、很大的反思。主任説她看到其中的一段視頻,那一瞬間想到了我,以下是自己在看過他的講座之後的一些感受。

要想得到,必先付出,並且珍惜自己的工作。

今天,在我身邊,有數以萬計、剛剛走出校園艱難選擇的大學生,真的,我很慶幸,可以在廣州新東方這個學校,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為此我感到非常的幸運和自豪,正如視頻上説的,我們應該對我們公司感恩,對我們領導感恩。

當今社會中,大多求職者都是為了高薪或是養老保險金或是其他種種原因而選擇職業,選擇企業,求職者只會想到:工資多少?有養老保險嗎?有福利嗎?有假期嗎?有交通補助嗎?有住房補助嗎?等等。唯獨沒有想到的就是:我能為公司創造多少財富?試問,沒有自己的付出又怎會有自己想要的收穫!要想得到,必先付出!

工作心態要轉變,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得份工資,還要為了自己的成長,多學習社會經驗,強大自己。

人生來就是為了工作,工作佔據了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作為一個員工,一定要了解公司的使命是什麼,自己的使命是什麼?這樣工作起來才有真正的動力。當我們為使命,而非為工資工作的時候,我們除獲得更多的工資外,還能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不要僅僅為工資工作,你應該為夢想而工作,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為你未來的人生和成長而工作。金錢是永遠賺不夠的,因此不要再把金錢當作目標。領工資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工資只能體現你努力工作了。

心態決定一切。改變命運,首先要從改變思想開始!一個人如果能擁有為自己工作的觀念,那麼命運將會給出他巨大的回報。“你不是在為企業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這麼一種觀念。的確,每一位企業家和公司員工,通過學習這個視頻,能夠有效地調整自我的工作心態,從而實現個人和企業雙贏。

在公司裏,員工之間除了能力與智慧的競爭的同時,態度也在競爭。一個人能否從眾人中脱穎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眾人,更需要他的態度比別人更積極。不能説具有了某種態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態度。因此,我也會端正我的工作態度,讓其具備更強大的競爭力。只要你在工作中踏踏實實的幹,心有責任感,無論小事大事都全力以赴的去工作,並且點燃自己工作的激情,和團隊協調一致,端正工作態度,工作才會做的更好。

看過這個講座,我的感受很多,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風的方向,卻有能力改變帆的方向,不是企業淘汰人,而是自己淘汰自己。《為自己工作》,讓我在對待工作態度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在以後工作中一定會更好工作,把自己的工作認真的做好,讓領導能夠認可我。説的再多也是空的,最重要的用行動來表示,為了把工作做到更好,我會更努力的!用行動來證明一切!

講座心得體會3

我很榮欣能有機會參加這次班主任培訓,因為這次班主任培訓給我搭建了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我珍惜這有限的時間,寶貴的機會。在這短短的一天學習期間內,聽了丁榕老師作的“做一名幸福、快樂、有成就的班主任”專題報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極大的啟發。

丁榕老師現任北京市西城區德育研究室主任,是全國優秀班主任,從她的言行舉止,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從事班主任的幸福感,同時也感染了傾聽她作報告的每一位老師。從講座中,除了學到許多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我們更多的感受到丁老師那崇高的人格魅力。

丁榕老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結合自己的從教經歷,深入淺出地從四個方面給與會老師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

一、幸福,快樂,有成就五部曲(苦中有樂、樂中施愛、愛中得福)。

五部曲是擇業、創業、樂業、敬業、愛業。她結合自己的從教經歷,用生動的案例講述了從事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幸福感、滿足感。她説:“用心才能快樂,不求回報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樂和幸福中獲得。”

二、更新觀念——以人為本。

她從人性的角度探尋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從人本的角度激發學生自覺能動性,助人自助,促人自悟;從人格的角度教育學生,對學生的一生髮展負責。她時時處處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着想,受到了學生尊敬和愛戴。無怪乎,她桃李滿天下,培養出那麼多的優秀人才。她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個性差異的教育教學行為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三、改進方法——按需施教,從瞭解學生的需要入手

學生個性千差萬別,因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從瞭解學生的需要入手,按需施教。丁榕老師正是這樣做的。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三條法寶是:合理的需要給予滿足;過分的需要給予引導;錯誤的需要給予糾正。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她對學生的深入瞭解,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學生的認可。

四、拓寬途徑——以心理教育為突破口

在這一方面,由於時間關係,丁老師講述的比較簡單。借用她的一句話作為總結:學校德育如一隻大鵬,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教育正是這隻大鵬的兩翼,它必須同時煽動,這隻大鵬才會騰空萬里,展翅翱翔,德育才會呈現出無比的生命力。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對“班主任”這三個字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與感悟。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調整自己工作方法才能把這項工作做的更好,更值得學校和家長!

講座心得體會4

4月10日下午3點半,學院主辦了《贏在職場就業指導專題講座》,由下沙人才中心的熊偉主任主講。講座中,熊主任強調了對信息的有效捕捉和能力與面試技巧的培養。對我們馬上進入大三,面對就業的學生來講受益非淺。

在信息技術無限蔓延和拓展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更應該把握好市場需求,快速準確的篩選擇業信息,是我們今後順利的尋到工作的重要基礎之一。

第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熊主任強調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錯綜複雜的社會格外重要。學會洞察他人的言語、動作細節、發覺他人的優點,使用正確的方法,借用不人的優點補充自己,就會非常快的爭取到屬於自己的有效市場。

第二,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現在我們依舊生活在大學的象牙塔裏。每天的晨練、上課、自習差不多上非常好培養良好習慣的方法。要堅持自己的路勇敢的走下去。

講座中還就我們要如何學好專業知識及選定方向做出了明確指導。整場講座的最大的亮點就是對大學生的就業指明瞭非常清晰的方向。讓我們更加清楚我們要如何去努力。自己得到的啟發很多。

講座心得體會5

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個基本規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説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國小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複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我們的做法是:摒棄“説教式”、“灌溉式”、“擠壓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機遇,充分利用“節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的加強對國小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的轉化為道德行為。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在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有的學生為父母製作了一張生日賀卡,有的學生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學生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表達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淨化自己的心靈。

加強國小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緻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的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

如何在國小生中開展德育教育

1、確定班集體的奮鬥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國小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老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損害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行為規範的競賽、一次又一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中,如學校開展的“六項競賽”,讓學生逐步培養起了集體榮譽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而班級獲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體現,讓他們能努力在為班級的榮譽而規範自己的行為活動。這種集體榮譽感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將與國小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範放入其中,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班級的具體的奮鬥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着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過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國小生對於能成為少先隊員感到很驕傲,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組織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通過一條條具體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學生可以對照自己執行,每得到一枚獎章,對他們來説都是極大的喜悦。在少先隊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體的範例,有助於幫助隊員理解道德要求。可以開展撿紙屑等一些有意義又切實可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把德育內化為自身的東西。

3、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大家的討論,把課文內容歸納出來,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可以很容易掌握應有的德育道理。從中學生可以養成認真細緻的優良行為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課文還要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引導學生實踐。這樣既明理,又導行,才能使學生既知道為什麼去做,還知道怎樣去做。要讓學生結合自身進行比較,確立明確的導行目標,構建課堂多維交往結構,採用小組討論等方式,就可以滿足學生交流的慾望,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從而產生德育效能。教師可以在設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縱向比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進步,或者橫向比較:看別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別人做得一樣好,在比較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在國小生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講座心得體會6

接觸市場營銷這個專業已經有一年半了,相信我們每個人在心中對它都有一個理解,而且我們也陸陸續續開了一些專業課程,其中的很多營銷思維、營銷理念都是經過一代代經濟學家、管理學家、營銷大師總結歸納得來的,更有很多理念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同時使我們受益終生的。然而那些理念似乎離我們太遠,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機械化的記憶,但是在我理解,市場營銷是隨處可見且貼近生活的,如果我們想去了解它,通過課本覺得遙遠而不現實;通過打工缺接觸較少所見所感僅僅冰山一角。而一場營銷講座則能較好的彌補書本和實踐之間的空擋,使我們有所觸動。

之前也聽過一些關於營銷的講座,大多數都是一些較有傳奇色彩的十分成功的案例的講解,但我覺得離我們太遠,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渴望接觸社會而又對社會了解較少的階段,我們更想知道的是自己在大學期間要為營銷這份職業做什麼準備?畢業5年內要有哪些付出、哪些收穫?因此我覺得此次營銷講座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更加實質化、具體化,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空有一個目標。且通過企業經理對自己求職、工作變遷、升職等經理的講解,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較好的'估計,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又因為年齡比較貼近的關係,他的思維方式、處事方式也易於我們瞭解,對我們今後兩年多的大學生活有一個較好的指導作用。

此次講座,我覺得自身受益較大的是他對於自己工作模式的具體的講解,從而讓我對於我今後的工作環境、待遇、工作強度、工作方式有了一個大概的掌握。而他所講的一些實例或者教訓,也使我們收穫很多。其中更是藴含了很多待人處事的方法,值得我們深思。

從我個人角度來説,我性格比較慢熱,且很難讓別人走近,甚至看到兩個不熟悉的人親切的交談會覺得偽善。因此我覺得我缺乏社會的磨練,而他的講座也給我很大啟迪,讓我對於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有了一些頭緒。

總的來説,此次講座讓我從營銷手段、學業規劃、職業發展、社會人際等多個角度獲益,也更加明確我要做出的努力。

講座心得體會7

7月16日上午,在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講座上,06級的學長陳勃講了很多關於他大學生活的經歷和整個創業的心路歷程。他説,電影中國合夥人裏面有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最好的朋友創業。合夥創業往往會讓朋友因為利益不均而反目。創業初期,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沒賺到什麼錢或者沒做大的之前,除了付出汗水就是不斷努力,朋友之間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內部矛盾。但是如果開始做大了,每個人都會開始有不同的想法,很容易產生矛盾。朋友之間一旦和利益扯上關係,就會變得複雜。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創業更不容易。但是他本人並不建議我們這麼早就開始想這些東西,創業的事情大可放到大三大四再去考慮。他認為在什麼年齡段就該做什麼事,不初戀怎麼叫國中,不玩遊戲怎麼叫童年,不逃課怎麼叫大學。如果你不早戀,不玩遊戲,不逃課,那你的人生雖然是完美無誤的人生,但是你也會因此失去很多。你無法瞭解早戀的美好,沒法體會玩遊戲的快感,更無法擁有逃課的勇氣。

在他看來,大學就像個醃菜缸,進了大學,我們就像是那些個新鮮的蘿蔔白菜。無論你是誰,不管你來自何方,走進去再走出來就會截然不同了。其實好的大學只是配方比較獨特而已,但是能不能成為好的醃蘿蔔醃泡菜,關鍵還是個人,不要讓自己成為一顆爛白菜爛蘿蔔。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要把美好的大學時光荒廢在宿舍裏。找到自己的堅持的信仰或某一種精神,努力追求並不停的戰鬥,這樣會在大學積累下不少人生財富。

大學,帶給我們的僅僅是自由,而自由這個東西,掌控不好,會失去很多。大學的時候,或許有很多人會都這樣,上數學課看英語,上英語課做數學。在被周圍的人看到的時候也許還會笑笑,並未覺得有何不妥,反而隱約中有一絲的得意。但是,這樣做其實從一開始就錯了。在錯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跟對的時間做錯的事情,其本質的一樣的,永遠都不可能有在對的時間做對事情的效果,甚至會產生相反的影響。

一件事情佔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同時也使得被佔用的“其他事情”也沒有了當初想要的效果。這個關係一旦延續,就會導致之後的幾件事情都會因此受到大小不一的影響。而這到最後的影響就是幾乎沒有一件事情能做好。

然而,正確和不正確都是相對的,相對於不恰當的時間而言,就算是做了不違法、不損人、有道理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在大學期間,有不少學生都有做兼職,這樣可以賺取生活費、學費,積累社會經驗,加深對社會的瞭解,有誰敢説不對。但對於大學生來説,最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則是學習。學習是將來的就業之本。該讀書時,忙着打工;該工作時,卻為畢不了業發愁。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本領,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只能加入待業的行列了。

參加社團,投身實踐,交友旅遊,每一件都是正確的事情,但如果該上課的時間不去上課、該學習時不學習,而去做這類事情,就很難説是正確的了。如果忘記了這一點,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因果顛倒,或者説貽誤了最佳時機。 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生命顯得更加短暫。有緊迫感,想多做點兒事情,這種想法是好的,但還應該有必要的捨棄。要明白有得必有失,不能雙贏時只能選擇放棄一樣。兩種事情都想做,就很有可能都做不好。

重要的是,明確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學習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這是毋庸置疑的。打工也好、兼職也好、實踐也好、實習也好,都只能在完成了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進行,而不能把學習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

如果真想多嘗試、多收穫,就要肯於吃苦,加倍努力。同時兼顧兩件或者幾件事情,就不得不比別人多付出。因為要想得到雙倍的收穫,必須付出多倍的努力。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假如用8小時學習,8小時睡覺,8小時做其他事情,這樣看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還是挺多的。但是人們往往每次都會盜用睡覺的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不到半夜是不會睡覺的,天天透支第二天的時間,第二天又透支第三天的時間,若到週末也不能調整過來,那便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所以,要保持一種“在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的心態。讀書的時間一心讀書,讀書才有效率,不虛度;娛樂的時間就不要考慮其他事情,盡情享受;休息的時間就只要靜心休息,才會徹底放鬆,不煩躁。故此,任何事情都有其固定的時間,各居其位,井水不犯河水。若其中一項事情佔用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內疚、煩躁、緊迫、不安、猶豫,種種負面情緒就會接踵而來。

人們如此不安如此焦慮,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個社會變化太快,節奏太快,誘惑太多,人人都怕落後。有的人在大二就開始感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開始過得多且過的生活;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經不知不覺按照父母的計劃前進。於是,你開始害怕,害怕來不及做自己想做的,害怕來不及功成名就,害怕成為普通人,於是,別人考研,你跟着考研,別人考公務員,你也跟着考公務員,迷茫的路上人滿為患。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內心信念總是可以輕易地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價值觀撼動得搖搖擺擺,然後去複製別人的經歷,做了以後還自我膨脹得厲害。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有些人適合走自主創業道路,有些人卻適合在辦公室格子間裏嶄露頭角。只要找到自己的追求,並努力付諸行動,就一定會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不用去走別人的路,不用把別人的人生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要清楚自己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就行了。

就跟收納物品一樣,若想把各項事情安排得條理分明,把過去的時間整理得明明白白,就要把各項事情歸類整理到各個時間儲物箱。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就會形成一個好的規律。該玩樂的時候玩樂,該談戀愛的時候談戀愛,該認真的時候認真,該放鬆的時候放鬆。

大學四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瞭解自己,懂得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講座心得體會8

首先感謝公司令我有幸參加了今天上午十點XXX老師關於銷售方面的知識講座,通過老師專業、精彩的演講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所舉的銷售例子生動易懂,讓我重新認識了銷售,從而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銷售行業的決心,以下是通過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1、説真的以前對於銷售認識很籠統膚淺,認為銷售只是賣賣商品,收收錢,調調貨,打掃衞生,天天做着同樣而重複的事情,機械生硬,沒有一點新鮮感,然而老師説的一句話點醒了我,讓我映像深刻,他説銷售是最偉大的職業,人人都在做銷售,銷售實實在在的物品、虛擬物品和向他人推銷自己等都統稱為銷售,銷售是與客户一起解決問題,滿足需要,深層次的挖掘需求,從而促成成交。

2、引用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先生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的人類的五個基本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開始講解,老師説生存需求是吃飽,安全需求是吃好、住好和穿好,社交需求是吃爽,尊重需求是吃麪子,自我實現需求是吃什麼不重要,跟誰吃才重要或者是吃什麼不重要去哪兒吃才重要,反觀自己屬於那一階段呢,分時候分場合可能那一階段都有涉及吧。

3、店內銷售同時又分效率型和效能型,老師從深層次的給我們講解效率型的顧客一般都是小額的,以感性消費為主;而效能型的顧客一般都是大額的,以理性消費為主。

4、然而人類的五個基本需求圖形金字塔和銷售區分的效率及效能十字架完美重合,得出銷售規律越往左金額越來越小,成交率越老越高,越往有金額越來越大,成交率越來越低。

從老師講解的以上幾方面來看只要抓住了顧客最真實的心理需求,能滿足需求銷售基本能成交。一個100塊錢拍賣的例子非常的有意思,他説剛在電梯口撿到一張紙,他拿出來進行拍賣,起價20元,因為老師所説的那張紙實際是100元錢,不斷的有人報價,只因報價低於100元拍賣成功都有賺頭,積極性很高,然而當報價等於100元是整場有額拍賣對出價者已無多大意義,從這個例子看來,拍賣者無論多少錢將此賣掉都是穩賺,因為那張紙是撿的,而出價方就得仔細仔細掂量了,那就得看真實的需求是什麼了。

通過今天的學習領悟人生處處皆是銷售,這是一個銷售為贏的時代。銷售已大大超出我原來對銷售職業的認識,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貫穿和滲透於各種活動中的生活理念。

銷售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銷售就是介紹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滿足客户特定需求的過程,滿足客户特定的需求是指客户特定的慾望被滿足,或者客户特定的問題被解決。能夠滿足客户這種的,唯有靠商品提供的特別利益,也就是一種交易滿足大家的共同的需求。

感謝公司領導為我們提供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對銷售這份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更加堅定自己從事銷售的決心,以後會更加努力。

講座心得體會9

非常感謝徐教授這麼多次次精彩的講座,聽了徐教授這麼多的原創作品,讓我明白,如果我們能好好的利用這個音樂的特性,那麼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個更大的幫助。不管是在專業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讓我有了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衷心的感謝徐教授!聽徐教授這次的講座,作為中國人的我,是應該對祖國做出貢獻的同時,發現祖國的美好河山深處那些優美動聽的旋律,更加的熱愛祖國。

在阿炳的講座中,不管是來在本專業的還是來自外院的同學們,他們都洋溢着求知熱情,講座在高漲的情緒和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同學們久久不願離開音樂廳,期待下次徐教授的精彩演講。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視頻觀摩中,不管是上海音樂學院本科生的表演,還是研究生的演唱,都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她們的演唱是那樣的自如,表演是那樣的國際化,完全投入到音樂中,沒有一絲一毫的緊張,而作為大四的我們,是否該為我們的專業,我們的人生做一次好好的規劃,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聽了這次徐教授的講座,我覺得自己該給自己的人生多一點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即將走入社會的我應該拿什麼資本,用什麼姿態來迎接更大的挑戰!

人生追求——真善美,在教授這門課上不僅僅得到了很多知識,更讓我們找到了明確的方向以及人生的真諦!再次感謝徐教授無私的付出和精彩的講座。

講座心得體會10

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大學,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上大學以後讓我收穫頗多莫過於是聽講師們的講座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他們精彩的演講深深地感染着我。講師們的每一次講座,都涵蓋了系統的專業知識,穿插上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並潤色於獨特的見解,精湛的分析。每次聽完後,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增長了我的見識,更激起了我對自己人生的思考。

我曾經對大學充滿着憧憬,可當我真正邁入大學生活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大學的自由時間遠遠多於中學,很多的時間都需要自己去經營。怎樣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呢?讓大學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呢?經老師的指引,我開始關注學校的“學者視野”週末科技文化藝術系列講座。為踐行“以學為上,以德為行”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學校每個星期都會開展,從未無故中斷過。期間,學校會請來著名教授或老師們為我們做講座,講座的內容包裹人文,科技,藝術等。這給我校師生拓寬知識面提供了渠道,為渴望汲取知識的師生提供了平台。

我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程上我們更多的是學習專業知識,而講座卻涉及到各方各面的知識內容,豐富了我課外知識。大學四年來,我參加了很多的講座。其中有為我排憂困惑教會我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有教會我為人處事方面的,讓我學會了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學會更好的與他人相處的;有培養我的社會責任感的,讓我學會關注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的等等。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我大學期間的迷茫時期——不知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涯。這時,學校為我們送上了一場及時雨,開展了一場《迷茫與成長——大學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在講座過程中,主講人王國穎副教授和我們一起探討了面對當今競爭激烈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該如何面對挑戰、廓清迷霧,樹立正確的目標,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將來的就業贏得競爭力,為迷茫但渴望成功的我們找到通往成功的的方法。雖然那場講座離現在已經有兩年多了,可那熱情澎湃,充滿激情的場面卻至今仍然浮現在我的腦海裏。當時我聽完講座回到宿舍後,滿腔熱情地為自己制定了一份大學規劃報告,指引自己如何走過大學這段精彩的道路。看着這份報告書,有些任務目標自己已經完成了,而有些在畢業前恐怕是無法完成的了。現在看來這或許是一份失敗的規劃書,但自己只要努力過,就敢於説無悔自己的青春。

在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方面,我不會忘記郭正濤教授為我們做得精彩的講座《淺論中國―三農‖問題》,他從―三農‖問題己呈現出複雜的多維度特徵、農業供給能力增強與農業發展的約束條件、農民收入的結構特徵與增長的制約因素、農村社會發展的主要維度與多重挑戰等方面的內容為我們闡述了我國“三農問題”的特徵和解決“三農問題”面臨的困難,併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通過郭教授的演講,讓瞭解了“三農問題”是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還是一個長期艱辛的任務,同時也讓我看到了郭教授他心繫民生,關注民生,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學者,也讓我們明白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的棟樑,也應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貢獻。

在這裏我更不會忘記鄒廕生教授的《理想–人生》的精彩講座,他教會我們“莫怕世上多風雨,一生都在旅途中”的人生哲理,激勵我們去奮鬥自己的理想。

在報告中,鄒教授報告了他自己xx年的人生旅程:出身山區農村、經歷山村苦甘、三進三出武漢大學,先後在部隊農場勞動鍛鍊,在工廠、機關、高校、公司、公共圖書館、核心期刊編輯部等單位工作的經歷。在這一段複雜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鄒教授這一生也是充滿曲折的,並非一帆風順的,可是在面對困難時,鄒教授絕不向困難低頭,而是勇敢直衝,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在報告中鄒教授還給我們大學生提出建議,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對親友、對國家有所貢獻,應做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時間,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加強身心健康等,從而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有好業績、好心情、好日子。

在這裏鄒教授以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人生故事,是我們大學生學習的一個榜樣,給同樣出生於農村我一個很好的激勵,現在我即將大學畢業,自己未來的路也還是個未知數,不管未來的路有多麼曲折,面臨多大的風雨,我都要勇敢地去闖,正如鄒教授的“莫怕世上多風雨,一生都在旅途中”,只有經歷了人生的風雨,才能成為人生靚麗的風景線。

我很感謝學校的用心良苦,為我們請來了各位大師,每個星期為我們精心準備了各方各面的講座,讓我們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汲取我們各方面

的知識。講座就是我們的第二課堂,給我們廣泛涉獵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為我大學生活生涯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講座心得體會11

翟鴻燊教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國學應用大師、書道家、演講家、國際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學術體系創始人。

我聽了國學大師的精彩演講,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大師所説的“醍醐灌頂”。翟鴻燊大師將國學中的精髓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應用於生活,貫穿於生活;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本應熟悉的道理,但是説“一語點醒夢中人”。

比如説,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強調培養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了正確的利他思想和博愛胸懷才可能有大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個人能做到這樣,那生命就是有好處的。

翟鴻燊大師的一些話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學會賺錢而不是掙錢”,“花錢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仁義禮智信”,“道字裏有天地,有自我,還有行動”,“愛不能把心給簡化了”。多麼簡單而又富有哲理的話阿!

聽了這一次講座,雖不是親身臨近,但也勝似身臨其境。其中許多話,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讓我從中受益頗多。

“色難”,相由心生。這是溝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時刻將微笑掛在臉上;正因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興還是苦悶,從我們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覽無餘;“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

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智慧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翟教授一向懷着強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的研究,在融會國際各種極具代表性的哲學主流、營銷理論後,結合中國實際狀況,針對管理科學、決策科學、人才培養、市場營銷、企業團隊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獨到的解決方案,並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翟鴻燊教授所研發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課程,已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美國國家大學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領導力項目等研修班中倍受歡迎。他把中國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們先人的智慧去認識當今的社會,可謂如魚得水。可見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東西是不會過時的。

這次講座還讓我明白的“改變”的力量,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變,從改變中提升自己,從改變中讓自己得以成長。《易經》中講“三易”:簡易、變易、不易。其中就講到了“變”的智慧和力量。這些理論可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業、修養、性情,以一種不愠不怒的平常心態對待自已的人生,在持續一種淡泊以致辭遠的態度去用心探索完美人生。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範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平時就應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為父母做了什麼,為家庭做了什麼,為朋友做了什麼,為整個社會做了什麼。以嚴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懷為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講座心得體會12

上週星期三午時,同學們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我校法制副校長的法制宣傳講座。時光雖僅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我的感想卻頗多。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我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俗話説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並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並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此刻儘管有教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着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

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學生大多時光都在學校,所以往往我們受到傷害都是因為同學之間的衝突造成的。這次法制講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課,使同學們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性。同學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完美的明天,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嚴於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講座心得體會13

四月十六日,學校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法制教育講座》,輔導員深入淺出的分析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如何維權》等法律法規的實施,舉證了超多的案例,充分説明了少年兒童如何正確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全校師生受益匪淺。

作為教師,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如何維權》等有關資料,知道執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教師在現實教育工作中充當重要主角。

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道德,要知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規去規範教育學生。教師是作為社會成員,應具備社會公德,作為家庭成員,應有家庭美德。由於教師這一職業的非凡性,有人稱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同時對教師的苛刻與責備也日益增多,這就要求做教師的不僅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有較強的職責感和事業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寬廣的胸懷,還要有甘於清貧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境界。而忽略了教師應對成千上萬性格各異的、情緒不一樣的學生時所承擔的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之下可能產生的心理反應。但是這種壓力也造就了教師百折不撓、勇於奉獻的青松般的性格。但教師究竟是人而不是神,老師的言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們提倡教師要講究職業道德,要摒棄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簡單粗暴的方法,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把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的職責勇敢的承擔起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思考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用多樣化的、用心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用心性,避免與學生髮生衝突,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少諷刺、譏諷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使學生感到家庭的關愛,從而迸發出學習的熱情。同時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加大

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對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有力的打擊懲處。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根據未成年人的非凡心理、生理特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重改善方式,不斷創造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把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將一些原來構成的工作機制、工作做法規範化,用規範化建設來提高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工作的整體水平。

講座心得體會14

x月x日下午,在xx中學,我有幸和xx基地的學員們一起聆聽了x老師的講座,從初見的激動,到學習的專注,再到之後的思考,我有了很多感觸和體會。

x老師先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教育心得,告訴我們精神的力量最偉大,從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志氣,談到對未來的憧憬,作為教師重任在肩,責無旁貸。然後又指出教育要“立民族精神的根,樹愛國主義的魂”,作為語文教師,更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因為語文是直接指向人的思維、情感、氣質的,從教學生“聽説讀寫、語修邏文”到教學生“求真的態度”,再到“滌灌生命之魂”,我們要有真追求,高追求,不能“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

從x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

1、要清醒地認識自我,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要明白自己的追求,這樣才能在之後的道路上從容不迫,堅韌前行。從事教育從來都不是為了名利,育人是國家大計,來不得猶豫徘徊,方向清晰才能持之以恆

2、要踏實打磨。x老師講述了她在備《七根火柴》這一課時的反覆修改,作為教師就要嚴謹治學,這應該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內驅動力。

3、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當今社會紛繁複雜,但作為教師應該有自己的底線,不能因此就模糊了自己的內心。就像x老師説的,作為教師,自己要有定力,不能隨風一吹自己就沒了。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孩子跟語言文字有骨肉親情,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操價值觀。“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作為教師,應該放低姿態,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明白他們的渴望和需要,尊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x老師很謙虛,更願意大家稱呼她“老師”,她更願意説自己是“草根老師”,她説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説”和“做”的距離,而她自己卻用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對待教育的態度在拉近着“説”和“做”的距離。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x老師的名言。早已名滿天下的x__老師都以這樣的話來鞭策自己,更何況我們普通教師。她以這樣的信念要求自己,其實更是對我們普通教師的鞭策和勉勵。除了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育好人。也讓我們在教育生涯中,不斷拉近“説”和“做”的距離。

講座心得體會15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當做到學法、懂法、守法。不去觸犯法律,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國家都制定了不一樣的法律制度,我們都要嚴格遵守。

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此刻儘管有教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着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為了避免同學之間產生矛盾,應當嚴於律己,不能自我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導致別人對你的不滿,輕則吵架,重則就會出現結夥鬥毆,事故也會隨之而發生。到時,不僅僅會給自我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並且還會使你受到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的折磨,後悔也來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學們都尊重別人,互相謙讓,真誠待人,你也會因尊重別人而受到別人的尊重,這樣,同學之間不僅僅會建立起真摯的友誼,我們的學校也會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禮貌景象。所以我們要處處以法為中心,不做任何違法的事,提高自我的法律覺悟,因為僅有人人講法,學法,守法,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才會和諧。

容易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衝動心理、盲從心理、攀比心理、哥們義氣心理和好奇心理。講座教育了我們應當不崇尚暴力、不盲目衝動,應對問題三思而後行。在遇到他人犯罪時應極力勸阻,不行則儘量保護自我。經過自我的勞動換取喜歡的東西,時刻堅持清晰的頭腦,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地遵紀守法。這是我們預防犯罪的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還要增強辨別是非、自我控制本事,正確對待所遇到的各種糾紛,學會控制自我。犯罪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了第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在一時衝動後鑄成了大錯,留下的只是後悔莫及。犯罪不僅僅危害到自我,還危害到了身邊的父母、親人。一失足成千百恨,我們應當堅持清醒的頭腦,瞭解犯罪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提高自我的法制觀念。俗話説的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應當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正確認識法律,樹立自我防範意識,遠離犯罪。聽完這節課,我想這對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向受用!

標籤: 心得體會 講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1qwl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