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2000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2000

《安妮日記》裏面講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經歷。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閲讀!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2000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2000字 篇一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1944),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説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小小感悟:

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説:“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安妮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安妮從13歲生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衞軍查抄後不久。這個不到16歲就被納粹奪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記在戰後成為人們對那場人類夢魘進行深刻反思的珍貴教材。今天,由65種語言出版的《安妮日記》已售出3000萬冊。安妮故居也成為各國遊客訪問阿姆斯特丹時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共有93.6萬人參觀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3個月,參觀人數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1萬人。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飢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祕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註定是悲劇。2000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着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髮,聽着倖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麼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説:“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弗蘭克,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裏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迫於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這位13歲猶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很少能見到陽光呢,因為陽光和實現並存。躲在祕密的閣樓裏,就是為了讓自己蒸發,起碼在那些陌生人眼裏。在密室度過了兩三年的艱苦生活,她終於在16歲那年離開了,因為,蓋世太保終於叩開了密室的門。1944年8月他們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安妮和其他七個人被送進集中營,經歷不斷惡化的苦難:艱苦的工作、嚴寒、飢餓、疾病以及隨時面臨的被送進焚屍爐的威脅!巨大的焚屍爐的煙囱總冒着濃濃的黑煙,安妮們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進去,還要時刻關注着那裏面是否會飄出自己摯愛的人的灰燼。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安妮年僅16歲,屍骨難覓。據統計,超過一百萬的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死於大屠殺,安妮弗蘭克是其中之一。

對十三歲的安妮來講,這日記本就像打開一扇門,它通向成長,通向無限的希望。安妮説過“沒有日記,也就無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機會回味這一切了,因為同時拉開的,是戰爭的序幕,隨着警報的拉響,惡夢就開始了。而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她可以説:“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裏,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着人心。她在見證着戰爭與迫害。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孩子像安妮一樣,在法西斯瘋狂怒吼中,微笑着説,“我相信善良。”永遠無法忘記安妮赤裸身體被削髮的空洞眼神,永遠……

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2000 篇二

一本日記承載了一段悲痛的歷史;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少女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本日記目擊報道了二戰期間在德軍佔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這就是《安妮日記》。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13歲的安妮收到了一個作為生日禮物的筆記本,從此便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於迫害猶太人的風聲緊急,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藏到了他父親公司的密室,從此開始了25個月的暗無天日的生活。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匿的八個人被捕並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這個花季少女由於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死於納粹集中營。

讀完本書,我最大的感觸便是‚戰爭‛。安妮所寫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戰爭的厭惡和對自由、和平的渴望與追求。‚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為了什麼?’‛由於黑暗獨裁統治,由於種族歧視,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開始了。這讓我想起了日軍侵華,想起了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遇難,這慘絕人寰的殺戮似乎和納粹殺害猶太人有着相似之處,難道這些侵略者和這些無辜的百姓有着深仇大恨嗎?為何要瘋狂地屠殺,這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髮指。

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應鄙棄戰爭,嚮往和平。‚戰爭‛,一個多麼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戰爭,毀掉了人們美好的生存家園;是戰爭,帶給了人們深痛的災難;是戰爭,帶來了鮮血,帶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和平‛應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該保護和平、維護和平。

還有令我很震動的是安妮的堅強樂觀精神。在密室25個月裏,他們生活的艱苦常人難以想象。密室與外界是封閉的。白天他們拉上窗簾,不見天日,晚上不能開燈,每天只能慢步低聲,輕言細語。食品和生活用品只能讓安妮父親的同事幫忙供給。密室的生活是無聊的,他們每天的娛樂活動僅僅是聽收音機、聊天、閲讀。密室的生活也是恐懼、緊張的,人們整日擔驚受怕,上空一架架飛機掠過,炮聲不斷,人們隨時會被德軍發現。在這種壓抑、惡劣的環境下,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的精神一定會崩潰的。可是安妮卻仍然能笑着面對生活,她雖然有時會心情沮喪,但從不絕望。她在日記中吐露自己的心聲:‚我年輕,有許多尚未發掘出來的能力。我年輕而且強壯,正活在一場大探險之中,所以我不能整天唉聲歎氣。我有許多優點:快樂的性格和堅強的內心。每天我都感到自己的心智在成長,感覺到日益臨近的解放,感覺到大自然的美和周圍人的善良。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絕望呢?‛是啊,為什麼要絕望呢,青春才剛剛開始,美好的未來還在後面。安妮堅定信念、積極學習。‚我必須努力學習,以免變得愚鈍,我要堅持上進。‛她也有着自己的願望,希望能成為一名記者或作家,她也在為着自己的願望努力着,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不斷與命運和困境作鬥爭,真是令人敬佩啊!在密室生活中,安妮也經常和母親發生衝突,但她也積極調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努力糾正錯誤,終於和母親‚和平相處‛。可是真正的‚和平‛何時才能到來呢?安妮是多麼地希望自由,渴望和平啊!可是就是這樣一支含苞待放的花朵還沒有展現她的美麗與芬芳時便在納粹集中營默默地凋零了。

比起他們,我們實在是幸運得多,活在一個幸福、和平的年代,不用整日提心吊膽、擔驚受怕,我們的生活很快樂。可是一些同學卻整日埋怨,認為學習太累,不珍惜時間和機會,浪費了,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然而在那個年代,儘管人們想上學,對學習充滿熱情,可是沒有人給他們機會,實在是不公平。所以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學會努力,不要讓將來的自己回首往事時感到後悔。

最後我還要借用安妮的一句話‚我希望死後還能繼續活下去。是啊,她做到了,她的精神永遠地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標籤: 安妮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9nd5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