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植樹心得體會

植樹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植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樹心得體會

植樹心得體會1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為給校園發展作貢獻,給我們的家園增添一點綠色,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秀麗,我們社團開展了植樹活動。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萬物都向人們露出春天的微笑。在那裏---我們可愛的同學們,一個學子們學習修養的佳境,鳥語花香的好地方。

“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帶着這份感恩與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要為新的一年栽下新的期望,播撒愛的種子,讓思源的愛的信念傳播的更遠,讓更多的人民感受到愛的温暖。

植樹造林為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帶給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種香甜鮮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葉;還有滋補身體的冬青樹上的女貞子,鮮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銀杏等珍貴藥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築,開採煤炭,交通運輸,製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樑、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結構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開採1000噸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農業生產中,我們使用的超多農具也離不開木材。

其次,植樹造林可為人類帶給氧氣,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們明白人每一天吸入氧氣,吸出二氧化碳,樹正好相反,它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不斷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據統計,一畝樹林每一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由於森林具有遮蔭避風、樹木呼吸和蒸騰作用,因此有成片樹林的地方冬暖夏涼,能夠避暑療養。樹木能粘附空氣中的塵埃而使空氣清潔、新鮮。科學測試證明: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塵埃20噸~60噸。此外,,樹木在呼吸過程中,產生超多特殊空氣,能治療一些疾病,對人體有良好作用,比如,樺樹、楊樹、檜樹等能分泌出植物雜菌素,能夠殺死白喉、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兩旁栽樹能夠降低噪音,多種多樣的樹型、花果和翠綠的枝葉能夠美化環境,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帶給理想化環境。

為了保護樹木,我校同學在樹上掛上愛心提示,提醒同學們愛護樹木.有的樹由於是珍貴品種,好多同學都不明白它們的名字,我們就在樹上掛了對每一種樹的簡介,增長同學們的知識.我們還製作了宣傳板向大家宣傳植樹節的活動。

正因為我們有如此多熱心的同學,我們的工作怎樣才能如此成功。大家努力團結在一齊,我們就必須能成功。

各位青年志願者也都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加強社會實踐部成員各項潛力的培養帶給了很好的機會。

志願者們紛紛動手栽種花草樹苗,他們不怕勞累,不怕泥土,爭先恐後地剷土、栽種、澆水,幹得不亦樂乎,每個參與的人員都親手種植了一棵小樹苗,呈現了一派用心勞動的景象。

我係的志願者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種下了一棵棵代表着期望的小樹苗。小雨中,青綠的小樹顯得那樣的稚嫩、弱小,但是在他們的身上我們卻看到了青木成林的期望。一棵棵小樹苗在我們的努力下展現出生命的屈強,植樹護綠行動,做到人人蔘與,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以到達為校、社會增添綠色,淨化、美化環境的目的。

大家對這次活動都感觸頗深,皆感慨萬千,能夠説這次活動不僅僅拉進了大家的心,使我們的大家庭體會到了團結的重要。更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淨化。

“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心存感恩將永久完美,心向陽光就永久不會有陰影。讓我們親近自然,親近社會,樹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帶着自己的使命與信念更加堅定地前進!這就是我們此次活動的感想,謹共享!

植樹心得體會2

20xx年1月4日,我有幸參加首屆智慧教室創新教學賽課活動,我執教的《植樹問題》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其目的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教學學生熟悉的植樹情境,引導學生藉助線段圖,經歷猜想、實驗、抽象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間隔與點之間的數量關係,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並運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説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而智慧教室運用現代化手段切入整個教學過程上課堂變得簡單、高效、智能。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智慧教室的輔助作用,讓學生通過課前自學、課中交流。隨時檢測,以實現快速準確掌握每位學生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有助於開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能力。本課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整合,並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組織學生開展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

1.適度改編。原教材例題是“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為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體現“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我把它改編成“城區路面改造,為了更加美化綠化,園林工人在全長為1000米的城區道路的一邊植樹”;

2.親歷思想。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教學時,結合情境圖出示問題,通過猜測驗證的方法經歷分析思考的全過程並初步感受到“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可以從簡單的事例中發現規律,然後應用找到的規律解決原來的問題。

3.建構模型。重點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通過畫圖、演示等方法幫助學生思考,把分割點數和栽樹的棵樹一一對應起來,發現並初步總結栽樹的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並通過生活運用不斷強化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

而智慧教室軟件正是運用現代化手段切入整個教學過程,讓課堂變得簡單高效、智能。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智慧教室的輔助作用,讓學生通過課前自學、課中交流、隨時檢測、以實現快速準確掌握每位學生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有助於開發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

智慧教室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智慧教室軟件具有傳統教學手段不具備的教學輔助功能。充分發揮發掘和利用智慧教室軟件中的搶答、挑人、IRS反饋系統、圖片無限複製等功能,有利於達成教學目標,有效提高學生課堂探究的參與面和參與度。

軟件功能的使用要有利於學生的探究,以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無論是哪項功能的使用,都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如搶答功能等。

1.沒有錯誤的技術,只有錯誤的選擇。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將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2.不能為“智慧”而“智慧”,要讓“智慧教室”成就“智慧教師”,讓智慧教師完美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我暫時只是運用了其中的一些技術手段而已,觸摸到了冰山的一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和不斷探索,希望能離“智慧”近一點。

植樹心得體會3

前一天趙老師通知的時候,碰巧我值班(這邊就我們三個人,每個人值一週),這項活動我是很想參加的,但是又趕上我值班,魚與熊掌怎麼兼得呢,最後還是領導讓去了,這是一項全室的集體活動,要求每個員工都得去,正中我意,萬分高興。

這是一項全民性的活動,各局委都去了,路不算遠,可走的卻很艱辛。我們只知道什麼村,大概的方向,單位的車裏擠的滿滿的,司老師的車、俊民的車也坐滿了,路上還有一些不知去什麼地方的車跟着,可誰也不清楚具體在什麼位置,就這樣跑呀跑呀,費了好大勁才到目的地。如果事先各單位派一個人先來看看目的地,也不至於跑那麼多冤枉路。到的時候具體任務也不明確,只告訴樹坑的大小是80見方,至於栽在什麼位置,株距行距如何卻都不清楚,如果事先在要挖的坑上用石灰畫一個十字不就省事多了嗎。為什麼這幾個細節問題都沒考慮到呢,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説是細節決定成敗,並舉了上海一號地鐵與二號地鐵,一個是德國人設計的,一個是中國人設計的,但中國人設計的許多細節問題都沒有考慮到,有許多敗筆之處,損失也很大。

上面給我們單位分的任務是48個樹坑,而實際上卻僅僅有12個,那多餘的幾個去哪裏了,不得而知,是不是其他單位也有這樣的情況呢,難道又那些領導們在玩一些數字遊戲還是為了自己不可告的利益?樹坑挖完之後,又通知先不讓栽樹,等領導驗收了合格後再栽,為什麼不能馬上就驗收一下呢,難道真的有必要再跑來一趟嗎?幹嗎要那麼多形式?

這次植樹節正好趕上星期天,有些老師沒有聯繫上,有些老師聯繫上了卻因私事而不能前往,而那天天氣也比較冷,領導對這次臨時性出勤不太滿意,説什麼有些人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考慮集體利益,回來後又給前去挖樹坑的老師每人補助50元。我在想,誰會沒有個私事呢,況且這是星期天,又是個臨時性的活動,至於放到那個高度嗎,沒有去的員工也決不會有什麼私心而不願去植樹,實在是有些事情。

植樹是一項全民性的活動,如果我們每個公民都能夠在這個季節栽上一棵樹,過不了多久,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有很大的改善,將會變得生機盎然,如果每個人在離開生活的環境時,用一棵樹來代替佔去的那片耕地,生命將會畫上更完美的句號。

早想親自去栽一些樹了,不是單位組織的,而是自己自發的、自願的,同時也要領着自己的女兒栽一些樹(如果按陰曆算的話,今年的植樹節正好是女兒的生日),每年去幾次,培育它,讓她感悟生命的意義,去感悟生命是如何在自己精心培育下延續的,去懂得關愛,更要懂得生命的珍貴。

昨天植樹節,我們辦裏去了5個人參加市裏組織的植樹。雖然這不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了,但心裏還是有種在市內呆久了,到郊區吸吸新鮮空氣的激動。一路上,車外的人和事確實給了我們不少的議論話題目。一會兒就到了植樹地,一路排開的大大小小的車子,大概有100來輛,車旁的司機也是一字排開。來到山上,那橫幅,那人羣,那工具,真是人山人海、工程浩大。據説,參加勞動的人,回到單位都是有20—50元不等的補助的,有的單位,中午還要在外面吃一頓,可見,這不是種樹,這是在造秀啊!我想,領導要的不是要種多少樹,也不是要去多少人,關鍵是要電視上那幾分鐘的新聞報道,關鍵是要總結報告裏那個種樹的數據。植樹節,變了味的植樹節,這是種政治樹哦!把這一天所有單位的開銷加在一起,再去請人種樹,不知道要多種多少樹啊!這樣的植樹節不知道還要到什麼時候?

植樹心得體會4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了這種精神的寄託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是城市的忠誠衞士,它用它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這個忠誠的城市衞士,為了美化城市,還真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比如綠樹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它還是吸收氮氣、二氧化碳、臭氧的天然淨化物,並且具有調節空氣温度、濕度,吸粉塵、噪音等功能。這些,都使人

們高度重視綠樹的.作用。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

今年春季,學校青年志願者服務支隊組織各系青年志願者到明陽天下植樹基地植樹,由於是春意昂然,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已經羣情激昂,興奮不已,如春天飛回大自然的侯鳥,享受一片綠色的春意。還可以一覽沿途的美好風景,愉悦自我,陶冶情操。在大地上留下自己親自種植的小樹,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種子,伴隨着青春釋放綠色的生機,為大地增光添色,在歲月延綿中詮釋生命的意義。當然在種樹的時候我也不忘保護。我用一些小工具做各種環保牌,寫上保護樹木花草的言語,並一個個小心翼翼的給它們掛上,讓全校同學們都能行動起來!

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年年植樹,成活率有多少?聽説幾年前曾搞過一次萬人植樹活動,但幾個月過後,成活的只有數棵,結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樹,後期放棄,後期的管理工作沒有到位,結果等同沒有植樹,汗水付諸東流。

我曾聽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

植樹心得體會5

3月4日,學校組織大學生參加了植樹造林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乘坐校車顛簸了一路於下午2點到達目的地——萬盛。穿着統一的黃色T恤,戴着鮮豔的橙黃色帽子,掛着燦爛的笑容,同學們的到來為荒涼的大山注入了一股青春和活力。

新傳的學生依次排成隊鋪滿彎曲的山林小道,為山上的樹苗供水。像傳遞奧運火炬似的,每個人接過那盛滿水的桶時都小心翼翼的,全神貫注,彷彿這水桶裏載的不只是水了,而是滿滿的希望和沉甸甸的責任。

領導在植樹之前激動地説道:“我們大學生每人植100棵樹,便會種出一片大學林!”的確,當我們植完後,從車上遙望這片澆浸了自己的汗水的“大學林”時,彷彿能嗅到幾十年、幾百年之後這片綠蔭散發的清香,聽到鳥兒的歡鳴。此番義務植樹,給了我許多的啟示: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當幾百股這樣的力量匯聚起來時,將足以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

書本不是大學生唯一的知識源泉和精神食糧,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更能陶冶情操、鑄煉品性。

多出來象牙塔走走,你會發現這個社會為你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可以揮灑汗水、實現夢想的舞台!

植樹心得體會6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説:“把綠色送給大地。”因為綠色是大地的衣裳。春天,這個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的季節,萬物都向人們露出春天的微笑。3月x日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代表學校要執行一個特殊而又神聖的任務——植樹。懷着興奮而又期待的心情,我跟着這支植樹大隊開始了出發的旅途。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連我們身邊空氣都顯得異常的温馨、愉快。

到了目的地,看到屬於我們常德市一中的小樹苗,我很高興,因為我們的任務是要賦予她神聖的生命。工作人員像我們講解了種樹的許多注意事項。瞭解之後,我們就不約而同的拿起工具,開始了我們的任務。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開始動手挖坑,鋤的鋤,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等我們挖得差不多,我們拿小樹苗的根部去衡量我們的坑夠不夠大、夠不夠深,如果不夠,就繼續挖,直到合格為止。然後把樹苗放進去,扶正,蓋上泥土,然後再給生機勃勃的小樹苗澆澆水就可以了。

此時的我們心裏滿是快樂與輕鬆,很快一棵棵樹苗聳立與春土中,以昂揚的姿態向世界宣佈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此後,它們會吸天地之靈氣,大地之精華來使自己更加茁壯的成長,長成參天大樹!這不正象徵着我們這新一代的國家未來接班人嗎?我們就是在社會的愛護與培養中茁壯的成長中。此時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努力吸取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養,爭取作個21世紀的合格人才!

本次活動在有關部門的大力組織下,最後圓滿的結束了,參加本次意義非凡的活動除了我們這些大學生之外,還有我們可愛的武警叔叔、解放軍戰士、乖巧的紅領巾以及一羣可愛的幼兒園小朋友,場面熱鬧非凡,每個人臉上都掛滿了成功的喜悦。

作為一名大學生,積極參加本次植樹活動是我們認真履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六個一”以及“綠化長江行動”的責任,也是為建設“森林重慶”貢獻我們微薄的力量。

綠色是生命的色彩,參加植樹活動就是為生命增添活力,煥發生機。讓更多的人蔘與到這植樹的隊伍中來,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需要、也是改善重慶生態環境的需要、更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作為山城重慶的一份子,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不容推卸,而要勇於擔當。

植樹心得體會7

暖風習習,春日和煦,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為響應國家植樹綠化的號召,使學生充分了解有關樹木的知識,瞭解植樹節的來歷及其遠大意義;進一步瞭解樹木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提高學生保護樹木花草的責任感;增強愛護樹木的能力,我校特將3月10日——16日定為“綠化周”,組織了“爭做綠城小衞士”植樹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學生做到:1、瞭解植樹節的來歷及意義,以班為單位,圍繞愛樹、護樹,進行樹類知識講座;2、利用週末對本學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區進行一次自發的愛樹護綠行動,為小樹澆水、施肥,除雜草等;3.低年級學生可進行“我和小樹共成長”主題繪畫大賽;4、中年級學生可創作愛樹護綠標語,製作標語牌;5、高年級學生可上網瞭解樹類知識及相關內容,進行一次樹類知識調查,在班內進行彙報交流。

感謝你看我上傳的文章,希望能給您幫助

3月10日(星期一),全校以班為單位舉行了一次以植樹節為主題的班隊活動,深化學生的思想意識,明確此次活動的要求;3月7日,各班老師號召學生利用週末蒐集、瞭解有關樹木的知識、植樹節的來歷及其遠大的意義;3月12日,一年級各班的國小生一大早就捧着自己在家中精心繪製的關於種植小樹的畫交到了各班老師手中,各班班主任將選出的優秀作品張貼於本班牆壁,營造綠化氛圍;五年級的學生利用美術課,集體設計創作了十幾條愛苗護綠標語,不僅語言凝練,而且製作精美;下課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饒有興致地將這些標語小心翼翼地懸掛於校內外的花草樹木上,以提醒師生及行人:要愛護花草樹木!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的是六年級學生集體給小樹苗澆水活動:12日下午,六年級的學生從家裏帶來水桶、灑水壺、鐵杴等勞動工具,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為校園內、外的綠化花草澆水、鬆土,場面熱火朝天。恰逢此時,天降甘霖,有同學幽默地説:“老師您看,我們給小樹苗澆水,老天也給我們澆水了!”澆過水的花草彷彿更加鮮綠,為學校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風景。傳的文章,希望能給您幫助

此次植樹節活動,加深了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大家都積極地行動起來,為了保護地球母親,為了美化綠城鄭州,也為了美化我們的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植樹心得體會8

3月2日,晴,風和日麗。懷揣着一顆為家園多出一份力的心,我們經過精心的準備,於今天早晨8:30分我們和系部領導在學院主教學樓前集合完畢後就興致勃勃的踏上朝陽向我們植樹的目的地出發。初春的陽光也還是顯得姍姍來遲,儘管沒有像預先那樣坐車到目的地,但這些都未影響同學們的情緒,大家心情都還不錯,一路上歡聲笑語,經過半個小時的爬山,我們終於到達了我們植樹地點。

一到這裏映入眼簾的就是工作人員們為我們準備好的一些幼樹及為減輕我們負擔而為我們挖好的坑,然後我們的系部書記就對我們講了一些注意事項,讓我們去領種樹的工具及用水桶打水,這之後我們每三人一組就開始植樹了。開始植樹時,我們三個像無頭蒼蠅一樣先把樹放進坑裏,也不管它是否已經放正就胡亂用土填好坑,系部張書記看到這種情景一邊笑一邊的教我們要這樣要那樣做,他的親身示範終於沒白費,汲取了他的經驗後,我們一改先前植樹的胡亂弄,按照正確的方法植起樹來,這樣也就提高了我們植樹的效率,一棵兩棵三棵……最後我們在澆水時又學到了寶貴的經驗:在澆水時我們要圍繞樹的周圍澆水,還要防止水流出,要讓水徹底浸入到樹根裏,這就要求我們在填坑時注意坑的形狀要呈一個凹形,擋住水往外流。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還沉浸在植樹的快樂中的我們竟不知道我們今天的植樹即將結束。“坑沒有了”一位同學説,書記接着説:“沒有了嗎?那就只能不種了,同學們準備回學校了!”雖然手拿鐵鍬起泡了,但不知怎麼的聽到沒坑了,我們心裏竟莫名的生起了一份失落感,是還沒玩夠嗎?不是的吧!都累成這樣了,難道是覺得樹植少了?我們可以不約而同的回答:是的,我們植的樹沒達到我們預想的成績。我想要是我們平時多點植樹的經驗今天的植樹成績會更好的,但我們都沒灰心,要是下次再植樹我們定能達到我們的要求,因為我們都學到了寶貴的經驗,在這裏,我呼籲廣大的學子們:我們要多植樹,多為我們共同的家園添一片綠,共同綠化我們的家園,要體會到環境保護,從我做起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這次植樹活動成功的增進了我們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增強了我們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了我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民族責任感,達到了為咱們共同的家園增添綠色、美化環境的目的。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一項長期艱鉅的工作,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個過程有可能十年,百年,甚至永遠的做下去,另一方面我們也更應該加強環境保護的教育,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愛護地球就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而且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每年的植樹節才去植樹,要把植樹保護環境當做是一種精神,一種融入我們大腦最深層的精神。中國現在經濟增長速度飛快,如何權衡好環境與發展的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只有全民族都樹立了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們國家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植樹心得體會9

3月12號的植樹節即將臨近,所有的人都開始宣傳保護樹木、植樹造林的理念。

我們的綠化應該是全面的綠化,而不是甲地搞綠化,把乙地的樹移到甲地,正如象山縣一位國小生在作文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綠化的農轉非。他在調查後發現,原本在數十年農村長得好好的樹,有的移到城市後死了,人挪活,樹挪死,這也是一種形式主義,這邊綠了,那邊禿了,這是在糟蹋綠化,值得深思。

在綠化中當然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濫砍濫伐、毀林事件時有發生,有些單位未經審批就把樹鋸掉,有些商店認為樹木遮蔽了店面,就自作主張鋸去行道樹,有的把樹幹當作搭建涼棚支撐,有的在樹枝樹幹拉上一條繩子涼曬衣服被子,更有人在樹旁生起爐子經營早點快餐,樹木受此折磨,以至萎縮縮死亡,令人痛心不已。

砍伐樹木的壞處很多。大家都知道樹木可以循環二氧化碳,如果大量砍伐樹木,樹木的數量就會急劇減少,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無法得到循環。茂密的樹木可以阻擋沙塵暴,前兩年北京遭遇沙塵暴,整個城市被沙子所籠罩這也是因為缺少樹木的保護所造成的。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保護樹林、保護樹木,讓都市的生活添一分綠色!

長假結束上班第一天,領導叫我參加縣裏組織的植樹活動。於是與單位同事一行三人來到了我們單位的植樹點。

我記得植樹節是3月12日,是以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的,今年的植樹比往年提早了一點,這或許是因為年假天乾物燥,燒山平平發生,加之天氣預報説近日有雨所以提早了。這是我參加工作後第一次參加的植樹活動。小時候參加植樹活動時覺得只是一次春遊,因為路程遠還要帶上乾糧什麼的,反正玩玩就回來了,這一次的植樹活動讓我感觸頗多。

每個來到植樹點的人都很自覺地拿起鐵鍬挖坑栽樹,當我搬運樹苗時,更感覺到自己手臂的力量的不足。在路邊的這一片荒地上,我們種上了將近上百棵小樹苗,才過立春,就為那片土地增加了些春的氣息,為這個城市帶來了些綠色!植樹活動進行得迅速而順利,雖然種下的桉樹參差不齊,大小不一,但一棵棵都種得很正,昂首挺胸,我在心裏想,希望樹苗能夠存活下去,等到若干年後,我們從這裏經過時,看見濃郁的樹木,成就感將油然升起。

森林是地球的肺,由此引申,樹木對於世界不啻於肺泡對於人體,微不足道卻又舉足輕重。每年的植樹節,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植樹節的誕生,也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所採取的一項有力措施,希望明年還有機會來,再看看我們親手種下的樹木,是不是依然挺拔,依然美麗。

植樹心得體會10

春天,這個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的季節,萬物都向人們露出春天的微笑,植樹的心得體會。今天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3月12日——植樹節,喜歡這個充滿希望的節日。喜歡想象着一粒種子生根發芽的力量和精神,喜歡感受那種催人向上的勇氣。我們要執行一個特殊而又神聖的任務——植樹。懷着興奮而又期待的心情,我們班的9個同學跟學院這支植樹大隊開始了出發的旅途。下車後,一路來,我們一邊摸索,一邊探路,三十多分鐘的路途並沒有讓我們感到疲倦。反而,一路上,我們有説有笑,連我們身邊空氣都顯得異常的温馨、愉快。

到了目的地,看到屬於我們班的小樹苗,我們的任務是要賦予她神聖的生命。諮詢一下負責安排我們的工作人員,種樹需要什麼注意事項。瞭解之後,我們不顧一路的疲憊,擦擦額頭的汗水,就不約而同的拿起工具,開始了我們的任務。首先,我們要把我們要種的樹搬移到我們要種的目的地,到達了目的地,不論男生還是女生,我們都開始動手挖坑,鋤的鋤,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等我們挖得差不多,我們拿小樹苗去衡量夠不夠大、夠不夠深。然後把樹苗放進去,扶正,蓋上泥土。拍拍手,我們完工了。好像遺忘了什麼。哦,原來是忘了澆水。雖然前兩天都是雨天,泥土還是濕潤,但我們把我們喝的礦泉水澆上去。

在植樹節種下一棵小樹苗,種下希望和快樂,希望它會迎着春風茁壯成長,當夏天到來的時候,可以鬱鬱葱葱地為我們遮擋陽光,當秋天到來的時候,可以給我們送來秋天的氣息;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温暖。

“飲水思源,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帶着這份感恩與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做完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挖坑、種樹、澆水,為我們的生活的環境做了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都感覺到有一種成功感的喜悦,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我們的期望。眼前這棵幼苗,我們用我們愛心作成長的水分,用我們的愛心作為成長的營養成份,日復一日的盼它早日茁壯成長,成為大樹,為我們共同的家增添一份綠意,為美化環境增添一份小小的力量。

植樹心得體會11

伴着和煦的春風,過着喜慶的節日——愚人節,我們一行八人於早上7點鐘,帶着清醒的精神頭,懷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翠湖的征程,前去參加翠湖的植樹活動。

於上午9點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翠湖濕地公園,我們到那兒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少的志願者們在了,人山人海的甚是壯觀,我們心中滿懷着激動與喜悦,離活動的開始尚且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們都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但是總得按程序進行下來啊,否則的話,沒有工具那也沒法進行植樹啊,於是乎我們就耐心的等了那麼一小會兒,當我們完成了簽到,然後領取了植樹工具後,我們就興高采烈的前往了植樹區域,看到那一個一個樹坑、一顆一顆小樹,我們一行人都有異常“興奮”的感覺,耐心的等着活動的開始時間,在下達了開始植樹的命令後,我們自覺地分成了三個臨時小組進行植樹工作,大家填坑的填坑,培壟的培壟,乾的熱火朝天、不亦樂乎,時不時的還會傳來幾句笑談聲,整個植樹場地可以説是一片歡聲笑語,大家似乎都感覺不到勞 累一般,全都非常起勁地幹着,而且還樂呵呵的聊着天,似乎都很是享受一般;當活動進行到了中間高潮時段,我們一行三甚至還搞起了競爭與比賽——看看哪組植的快、培的圈好。在温暖陽光的撫慰下,我們歡天喜地的植完了樹,在將要“班師回朝“之前,我們在那兒拍了集體照以作留念,臨走之前我們看着我們的勞動成果温馨的笑了72

於上午11:15我們踏上了回校的路途,坐在公交車上時,我們植樹的熱情依然相當高漲,大家對今天參加這次植樹活動仍還在侃侃而談,餘韻猶存。雖然説這次我們植樹很累,確實挺累的,但我們心中都有一種滿足感,能夠參加這次植樹活動,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成就感,因為這又在我們生活中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中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這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不約而同的對下一次的志願活動期待了起來,希望能再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貢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現在,我們一起祈禱、期待着下一次的志願活動的早日來臨。

伴着和煦的春風,過着喜慶的節日——愚人節,我們一行八人於早上7點鐘,帶着清醒的精神頭,懷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翠湖的征程,前去參加翠湖的植樹活動。

植樹心得體會12

伴着和煦的春風,過着喜慶的節日——愚人節,我們一行八人於早上7點鐘,帶着清醒的精神頭,懷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翠湖的征程,前去參加翠湖的植樹活動,於上午9點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翠湖濕地公園,我們到那兒的時候已經有了不少的志願者們在了,人山人海的甚是壯觀,我們心中滿懷着激動與喜悦,離活動的開始尚且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們都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但是總得按程序進行下來啊,否則的話,沒有工具那也沒法進行植樹啊,於是乎我們就耐心的等了那麼一小會兒,當我們完成了簽到,然後領取了植樹工具後,我們就興高采烈的前往了植樹區域,看到那一個一個樹坑、一顆一顆小樹,我們一行人都有異常“興奮”的感覺,耐心的等着活動的開始時間,在下達了開始植樹的命令後,我們自覺地分成了三個臨時小組進行植樹工作,大家填坑的填坑,培壟的培壟,乾的熱火朝天、不亦樂乎,時不時的還會傳來幾句笑談聲,整個植樹場地可以説是一片歡聲笑語,大家似乎都感覺不到勞累一般,全都非常起勁地幹着,而且還樂呵呵的聊着天,似乎都很是享受一般;當活動進行到了中間高潮時段,我們一行三甚至還搞起了競爭與比賽——看看哪組植的快、培的圈好。在温暖陽光的撫慰下,我們歡天喜地的植完了樹,在將要“班師回朝“之前,我們在那兒拍了集體照以作留念,臨走之前我們看着我們的勞動成果温馨的笑了?

於上午11:15我們踏上了回校的路途,坐在公交車上時,我們植樹的熱情依然相當高漲,大家對今天參加這次植樹活動仍還在侃侃而談,餘韻猶存。雖然説這次我們植樹很累,確實挺累的,但我們心中都有一種滿足感,能夠參加這次植樹活動,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成就感,因為這又在我們生活中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中又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這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不約而同的對下一次的志願活動期待了起來,希望能再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貢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由於長時間不運動,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胳膊痠疼,手上也磨出了泡,但是大家的心裏都還在回味着這次植樹活動,都在用心的去體味這次活動,都在用心的去感受這次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大家學到了植樹的基本方法,更讓我們學到了如何去堅持一種精神,而且大家在勞動過程當中加強了溝通,增進了瞭解,找到了思維上的契合點。

植樹心得體會13

在長樂路國小,聽了趙文淵老師的一節植樹問題。這節課通過幾個環節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數與間隔的關係。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的特點自主探究,你是園林工人應怎樣做?最後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説説本節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在練習中,着重逆向思維完成練習,通過課件體現知識的探究過程。

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教師過多的引導,使學生的自主探究任務沒有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單純的用規律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對學生有些難,所以在課堂中重視規律更強調方法,注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如果説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枴杖。有了這根枴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了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直接例題導入,引導學生可以畫圖模擬實際栽樹,通過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就此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選擇短距離的路用畫圖的方式得出結果。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展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植樹心得體會14

一堂好的閲讀課,需要有恰當的適合學生的文本解讀,有充滿語文味的語文活動,有語文素養的有效訓練,有學生精神成長的積極引領。在本堂課中,吳老師通過自己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引領學生穿行在文本的字裏行間,不斷開啟學生對文本的新的認識,深入理解幸福的內涵,完成了一次語言文字的暢遊和人文精神的探尋。

一、文本解讀既適合教學,又凸顯深度。

《植樹的牧羊人》是一篇外國小説,文字淺顯易懂。七年級的學生讀起來並非難事。但學生讀小説常常僅從表面看人物、情節,沒有老師的教學引導,他們的理解會膚淺而隨意,文本薰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就會喪失。

葉聖陶先生説:“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引導學生讀什麼?看什麼?就是讓學生讀到他沒有讀到,看到他沒有看到,但跳一跳又能得到的東西。

對這一篇文章,教師沒有停留在牧羊人的故事以及牧羊人有怎樣的品格特點這種簡單的解讀上,而是讓學生思考“牧羊人自己是否幸福?”。文章把牧羊人寫成了像上帝一樣偉大的人,而老師卻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讓學生從字裏行間去解讀牧羊人的生活狀態,探究牧羊人的內心世界。

學生從文中發現,牧羊人最初種樹的目的並非偉大。他可能是“打發時間”“排遣孤獨和痛苦”,“渴望生命”……但無論是什麼,其實藴含的都是一個普通人在絕境中的掙扎,是一個痛苦心靈的自我救贖,是一個孤獨、痛苦、甚至絕望的人內心深處潛藏的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理解了這一點,教師又引導學生體會牧羊人在種樹過程中收穫的不同的幸福,並拓展了英文中“牧羊人”的解釋,讓學生進一步明白,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不放棄自己”,才能讓自己得到幸福,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這樣的解讀,以學生十三四歲的眼光,是不易發現的。但經過老師的引領,從文字中由表及裏,層層剖析,逐漸發現了淺顯文字背後的新奇,挖出了文字深處的寶藏。

二、教學問題既聚焦主題,又開放多元。

王榮生教授認為:好的課堂教學結構可比喻為“一根筋”或“一鍋出”。“一根筋”指教學的各個環節圍繞和指向核心教學內容的核心點。

“一鍋出”指把教學的多項任務巧妙地統一在一個環節裏。

教學這篇文章,教師在導入中就明確告訴學生,本節課的終極目標是“探尋幸福的真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設計了三個主問題:

1、這篇文章講述了什麼故事?

2、牧羊人究竟靠什麼創造了幸福生活?

3、人們生活幸福了,牧羊人自己幸福嗎。

這三個主問題均與幸福相關聯,從情節把握到人物分析到主題挖掘,如階梯狀層層推進,學生沿着問題“拾級而上”,直至達到目標。這説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極為清晰的認識,因而能夠圍繞核心,刪繁就簡,設計目標清晰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

同時,這三個主問題的答案又具有多元性,多層次性。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閲讀。這樣的問題如同敲鐘,小扣則小鳴,大扣則大鳴。學生在與文本交流、與教師交流、與學生交流中不斷更新認知,啟迪思維,從而提升了閲讀的層次,深化了對主題的認識。

三、語言品讀既讀得細膩,又析得深刻。

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文字中“走幾個來回”,

在本節課中,教師抓住語言,引導學生或靜心默讀,或深情朗誦,或細細咀嚼,認真體會文章中的用詞方式,反覆揣摩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準確把所握人物的個性特點,真切感受語言文字背後所藴涵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當學生找出“三年來,他一直這樣……長成大樹”這段話,並説明了這句話體現了牧羊人堅強的毅力後。教師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讓學生比較帶有數詞的句子和不帶數詞的句子的不同,體會“十萬顆”“兩萬顆”“一萬顆”等數詞後透露出的艱辛和不易。同時又輔以朗讀,抓住重音、注意停頓、放慢語速來強調這些詞語,更深的領會數詞在文中凸顯人物品質的作用。

又如,當學生找出體現牧羊人無私心靈的句子:“這塊地是你的嗎,他搖搖頭説,不是。那是誰的地?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教師讓學生髮揮想象,在“搖搖頭”前試着加上一個表示神態的詞語。學生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給出了“緩緩地”“淡淡地”“毫不在意地”等詞語,清晰地呈現了牧羊人的形貌和性格特點,合理填補了作品留下的空白,也深刻理解了文本所藴涵的思想意義。

更多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抓住關鍵句,學文悟理,提升理解力和精神境界。學生從“他輕輕地往坑裏放一顆橡子,再仔細蓋上泥土”的動作中讀到了思念和希望,從“白樺樹棵棵鮮嫩、挺拔,像筆直站立的少年一樣”讀到了滿足和喜悦,從“牧羊人還活着,而且身體還很硬朗”讀到了健康是福。

根植於語言的教學,才能有課堂的深度,才能有思維的廣度,也才能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

當然,在享受這堂課亮點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商榷、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語文知識和閲讀方法還沒有很好的與教學內容滲透融合。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本節課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教育的功能,而工具性的落實相對弱化。

二是語文活動顯生硬簡單。教學過程中有一次合作學習,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需要學生讀書,獨立思考得出結論的問題,不必討論。其餘學習形式多為問與答,課堂活力呈現不足。

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我們對課堂的追求永遠只會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上好一節課”,永遠在路上。

植樹心得體會15

暖風習習,春日和煦,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為響應國家植樹綠化的號召,使學生充分了解有關樹木的知識,瞭解植樹節的來歷及其遠大意義;進一步瞭解樹木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提高學生保護樹木花草的責任感;增強愛護樹木的能力,我校特將3月10日——16日定為“綠化周”,組織了“爭做綠城小衞士”植樹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學生做到:

1、瞭解植樹節的來歷及意義,以班為單位,圍繞愛樹、護樹,進行樹類知識講座;

2、利用週末對本學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區進行一次自發的愛樹護綠行動,為小樹澆水、施肥,除雜草等;

3、低年級學生可進行“我和小樹共成長”主題繪畫大賽;

4、中年級學生可創作愛樹護綠標語,製作標語牌;

5、高年級學生可上網瞭解樹類知識及相關內容,進行一次樹類知識調查,在班內進行彙報交流。

3月10日,全校以班為單位舉行了一次以植樹節為主題的班隊活動,深化學生的思想意識,明確此次活動的要求;

3月7日,各班老師號召學生利用週末蒐集、瞭解有關樹木的知識、植樹節的來歷及其遠大的意義;

3月12日,一年級各班的國小生一大早就捧着自己在家中精心繪製的關於種植小樹的畫交到了各班老師手中,各班班主任將選出的優秀作品張貼於本班牆壁,營造綠化氛圍;五年級的學生利用美術課,集體設計創作了十幾條愛苗護綠標語,不僅語言凝練,而且製作精美;

下課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饒有興致地將這些標語小心翼翼地懸掛於校內外的花草樹木上,以提醒師生及行人:要愛護花草樹木!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的是六年級學生集體給小樹苗澆水活動:12日下午,六年級的學生從家裏帶來水桶、灑水壺、鐵杴等勞動工具,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為校園內、外的綠化花草澆水、鬆土,場面熱火朝天。

恰逢此時,天降甘霖,有同學幽默地説:“老師您看,我們給小樹苗澆水,老天也給我們澆水了!”澆過水的花草彷彿更加鮮綠,為學校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風景。傳的文章,希望能給您幫助

此次植樹節活動,加深了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大家都積極地行動起來,為了保護地球母親,為了美化綠城xx,也為了美化我們的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標籤: 心得體會 植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9pd3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