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

一是教學目標的設定。

一堂精彩的課程一定要有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同樣説課也需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理念以及教學單元和學情等來設定,教師應準確、清楚、深入定位教學目標。但教學目標絕不等於教學範圍,我們在講課過程中一定要將目標設定在具體的小點上,結合實際,切記泛泛而談。

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

説課是將自己的教學活動規劃講述出來,這屬於教學創作。既然是創作,教學活動就一定要有創造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觀摩過程中,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規劃或者是教學流程的設計方面都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模式,從創新性導入到文本的梳理探究、課堂小結在到作業佈置,環環相扣,並且每個環節都有活動設計和設計意圖展示,將教學目標落實到環節之中。以高中粵教版《項脊軒志》為例,參賽者從細節着手,以“細節傳情,思維品質”為題,通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導入情境,品讀書房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親人,融合師生的思考,最後以練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這堂課通過分析書房的變化,從細節處着手分析人物,既解讀了文本,也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是教學重點的模擬教學。

參賽者在説課結束之後,需圍繞設定的教學重點模擬教學,將某一個知識點講解透徹,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在模擬教學中,教師通過預設情境來闡述自己對某一問題的分析與講解並加以板書。以《審辯式思維的力量—時評寫作指導》為例,參賽老師在講述重點時採用了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探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通過尋找事實依據和正反方的辯論得出結論“人所不欲,勿施於人”。

此次説課比賽聚集了全省的`優秀青年教師,參賽者在題材的選擇上也結合自身優勢選取了詩歌、小説、散文、寫作等多方面的內容,説課環節流暢,內容豐富,活動設計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體現了語文的核心素養。當然在此過程中,個別選手的説課脱離實際,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活動的設計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數教師均能夠圍繞要求來進行説課。此次學習對自身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夠結合實際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活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動起來!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2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9)班和高二(11)班語文教學工作。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每一堂課,爭取向45分鐘要效益。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課外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課本範文的講解,因此,在對課本範文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真做好教學中的每一步工作,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緻,教案書寫工整詳細,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真正做到了有備而上。所以在課堂上我胸有成竹,揮灑自如。由於高度的投入,飽滿的熱情,加上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率高,課堂氣氛較活躍,對課本範文的掌握度較高。在此基礎上,我係統地搞好專題練習,如語音題、字詞改錯題、修改病句題、古詩名句默寫題等,有計劃地紮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功底。

3、閲讀教學長抓不放

高中階段,特別是理科班語文明顯處於弱勢的地位,學生課餘用於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而語文教學不能單靠課堂教學,必須依託課外拓展。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語文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比如高二第二個學期期中過後開設的《唐詩宋詞選讀》就是一個最好的平台。我在教授《唐詩宋詞選讀》時,就是採用學生先仔細閲讀文本,然後在閲讀的`基礎上鑑賞詩詞、。另外結合作文教學,經常給學生布置歷年以來的大學聯考作文,在講解作文時,也給學生朗讀一些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讓他們在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與自己的作文中進行比較,從中學會模仿和借鑑!還把一些學生寫得較好的週記、作文作為範文朗讀。通過這些途徑,學生們的閲讀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二.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高中的學生也有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想學生們成才,首先必須要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如在自己的班裏舉辦小型的詩歌朗誦比賽(具體操作由班幹部和語文課代表負責)鍛鍊學生的朗誦能力;開展演講活動,通過讓學生在講台上自我介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上講台表演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等等。

四、取得的成績:在期中、期末考試中所任教班級成績都較理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本學年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將會以最飽滿的激情不斷地去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3

“教者父母心”,“學生事,無小事”,參加老師工作一年以來,嚐遍酸甜苦辣,驀然回首,發現收穫頗豐,尤以上面兩點為重。

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第一天起,我也成為一名班主任,剛從大學校園走出,儘管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卻是躊躇滿志,正是憑着這種熱情以及跟學生亦師亦友的優勢,我的工作逐漸上手,慢慢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可是,慢慢的……,生活就像學生的週記,在平淡中一頁頁翻過。每次批改週記,都像在無邊的沙漠中艱難跋涉,我非常渴望眼前突然出現一杯清水或是一片綠葉,給疲倦的眼球和麻木的神經注入一絲激情與活力。

突然,一位學生的週記讓我緊張了起來。

“老師,你不是一個關心學生的老師,我對你挺有意見的。”

我心咯噔跳了幾下,沒看錯吧,揉揉眼睛,沒錯,一直以來,我挺自豪的,自問能將班管理得不錯。原來那個打架,曠課現象時有,第一次連續幾次考試“穩坐”倒數第一的班級,現已井然有序,好不容易丟掉了“差”帽子,沒想到同學對我卻頗有微詞了。

“你根本就沒把學生事當自己事,這次期會考,我這麼努力考,成績終於有了很大進步,本以為可以向家人報喜的,可是我的政治成績加少了20分,政治老師都知道,可排名時為什麼沒加上?還有考完試後,我上課走神,成績又退步了,你都沒發現,你一點都不關心學生。”

我愕然。這位學生政治加少20分,這我知道,也明明跟政治老師一齊改過,重新輸進電腦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腦子裏填滿了憤怒和不屑,瞬間變成了一個充足了氣的氫氣球,一個針或一粒火苗就足以讓我眨眼間爆炸,氣沖沖地找來這位學生了解情況,語氣非常地不友善,把學生嚇得小聲嘀咕:“你們就是沒加嘛。”我氣不打一處來,聲音提高到八十分貝:“沒理由!”

她膽驚心跳地拿出全級排名單給我看,我傻了眼,真的沒加!怎麼會這樣?與政治老師慢慢回想,猛然醒悟,原來改了以後忘記在電腦存盤了!這真的是我的疏忽。解釋為時已晚,對學生的傷害已造成。學生一臉的`無辜“老師,排名沒出來之前,你為什麼沒看看呢?你應該再仔細複檢一遍啊,這次我這麼拼搏,又不能向家報喜,很沮喪。”儘管我一再保證會親自打電話與她家長解釋,可是學生還是開心不起來。

終於明白,高中生是很敏感的,不論用哪種方法,她都很容易感到老師是在運用技巧而缺乏真誠和尊重,一旦學生認為老師有錯,缺乏尊重的時候,就可能心中有陰影,產生不再信任的心理,以致產生對抗心理和牴觸情緒。所以,老師一定要細心,真心的對待學生的每一件事。學生事,無小事,事事關心,事事在心,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

XX高級中學XX組XX通過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培訓學習,我有太多的感悟和收穫。不同類型的專家和名師講座,帶來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很大幫助。一、課程教學改革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大膽引入"活動教學"觀,即逐步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為主,輕視主體活動,輕視學生素質發展的傳統教學形式,逐步形成"學生學,教師導,關注學生髮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積極嘗試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形式,力求使傳統課堂教學的學生以"聽"為主,轉成以學生的"動"為主。及時改變教師的傳統角色,努力樹立新型的教師角色,即應使教師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教材、教參的複製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形成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努力營造全新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師生關係平等,教學互動,教師注意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教學過程充滿着"成功"的體驗,師生熱情高,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的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我國基礎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軌道: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為我們創辦特色學校,培養多元化人才開闢出一條重要途徑,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們更清楚認識到開發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立足於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興趣愛好、家長的願望、教師的特長、學校的辦學理念等實際情況構思了校本課程體系。二、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改革,是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參與和積極自覺的學習態度上。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自覺積極的學習教育,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師生間合作默契,同伴間團結合作、和諧民主,樹立新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學生的同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爭取將每一節課堂都打造成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是分為三部分:預習,展示,反饋。即每節課教師佔用5—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要保證得到25分鐘,課堂達標5分鐘。預習環節是把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的右上角,讓學生自學。展示環節,一般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小組展示,交流預習成果,然後進行全班展示,學生會的不展示,不會的出錯率高的進行展示,師要給與及時的評價。反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對他們進一步檢查學習情況,看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高效課堂中,教師不再是以前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直接參與者;教師應稱其為“導學教師”、“大同學”;講課應該稱其為“課堂學習”、“指導學習”。

我們還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堅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定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決心儘快適應這種教學方法,大膽的放手,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三、實施高效課堂新課程改革下,我認為最先解決的問題是:1、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怎樣在分組合作以後維持學生的紀律?現在的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差,自制力也不好。現在進行的合作學習,但合作的意識並不明確,這不等於是合作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己學會讀書,學會自己完成作業,自己動腦解決問題,能用寫或者畫表達自己的感受。還需要在學生養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時,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真正的讓給學生,讓他們

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5

在實習的兩個月期間,我進行了語文教學的實習和班主任工作的實習。雖然時間很短,但我體味到了做老師特別是做一名班主任的樂趣、責任與艱辛。我也深刻的理解了“學為人師、學為人範”真正含義。

作為一名高中一年級的語文實習老師,我對高中一年級的語文課程學習作了一次深入的瞭解,我以一名語文老師的要求,站在另外一個高度,欣賞課文、瞭解課文、講解課文。

經過學習和實踐,我覺得語文教學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備課。

備好一堂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我認為,備課不僅僅備的是知識點,而備的是整個教學流程;備課不僅僅是備的是教師的授課,而備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與差異的語言與行為;備課不僅僅備的是知識點的數量,而備的是知識的質量……一份完善的、符合教師的滿足學生需求的具有指導性和啟發性的教案,不僅能幫助教師按時按量完成教學的內容,更能讓整個教學的流程更加的流暢,讓學生學的充實的知識。所以,我認為,備好一堂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第二:講課

如果説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的話,那麼講課就是一堂課的關鍵。講好一堂課,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完善的教案,而更應該具備豐厚的專業知識。當然,豐厚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也需要有清晰的思維和超強 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我覺得講好一堂課應具備以下幾點:標準而熟練地普通話;清晰的教學思路;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解決臨時問題的能力;多方運用輔助教學工具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能力以及活躍課堂氣氛的能力。講台雖然只有三尺,但他是教師施展個人魅力的舞台。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個舞台,講好每一堂課。

第三,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即是對教學流程的再次思考,看哪些環節不夠完善;對教學效果的跟蹤調查,看那些地方任然需要補充。當然,更重要的事後者,特別是在知識的遷移、課堂臨時問題的解決方面,我們最好形成書面的反思,為以後的的教學留下經驗與教訓。實習期間,我一邊聽其他老師講課,向他們學習,一面請指導老師聽我講課,給我多提意見,多做指導。我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儘管我知道自己與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經過我的反思,我一定會有所進步,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所以我認為教學的另一個要點就是自信。

在實習期間,我還實習了班主任。雖然只是實習,可是我做的東西和一個真正的班主任一樣,我盡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接近一名真正的班主任。

作為班主任,出來處理好班裏的日常事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愛心。愛我的學生,就像愛我的弟弟妹妹一樣。其實,孩子們的思想非常的簡單,那就是“你愛我我就愛你”。所以愛是化解一切不愉快的最好良藥。關心他們的生活、包容他們的錯誤、耐心的講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不是讓孩子多麼害怕你,而是讓孩子敬畏你,因為你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

當然,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

認真的對待我們的工作我們學生。、

通過實習,同時感知到得 自己的能力的與不足,任然要我更加的努力。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6

從擔任高中語文教學任務以來,有不少學生反映過這樣一些看法,感覺國中語文的學習比高中要簡單許多,原來國中時文言文背一背,稍加理解就足以應對考試,作文只要語言通暢、符合題意就可以很快完成。而到了高中,文言文難度加深了,作文好像深奧了很多,學習明明很認真刻苦,但語文成績卻經常不盡如人意,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其實,有不少教師也覺得語文課是一個較尷尬的科目。平時認真愛學習的同學考試成績卻不是很理想,而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卻可能考出一個令人驚異的分數。這樣會使部分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上有投機的想法,覺得語文課聽也行,不聽好像影響也不大,考試時反正不會考到課本上的課文。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認真學到的知識是不會擱淺的,考試只是涉及到一部分語文知識,而真正的語文知識豐富龐雜,需要用心學、用心記。

一、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

在新版的國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都寫到“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些都是對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

從開始學習説話,語文就開始進入到我們的周邊,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使我們逐漸具有了聽、説、讀、寫的能力,這對於日後進入社會,進行日常交際都奠定了基礎。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在這一基礎性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改善。高中語文在此基礎上更深入一層,更加側重於理解和思維表達,在認識上形成第二次飛躍,從認識事物的表面而逐步探索事物的本質。因此,對於剛剛步入高中學習的新生可能會有一階段的適應期。語文的工具性,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並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單就語文課程本身而言,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方面,這意味着語文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就個體而言,語言是思維和想象的工具。就人際交往而言,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就人類總體而言,語文是傳承文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語文的工具性是一種用以達到目的的工具。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個課程系統而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還表現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也就是説語言的學習還有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與實用性

語文學科,尤其是高中語文,從一開始就應進行綜合性的學習,包括對於字音、字形、成語、病句、標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另外,科技文、文言文的理解以及對詩歌的鑑賞能力、現代文閲讀的欣賞水平,都講究其綜合知識的掌握。有的學生抱怨説,學習語文就如同大海撈針,平時學的東西可能在考試時只是涉及到星星點點。其實語文課的學習並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多的是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決定學習語文要求基礎知識紮實豐富,在此基礎上能夠延展,以一推十,還有現在的語文講求語言表達或者説是語言的實際運用。針對上面所述題型,它顯得實用性更強,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積累。相對於英語,語文有着更為普遍的語言環境,生活中處處是知識,處處離不開語文,在平時的運用中,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既要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語文能力,還要傳授並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後,對於學好其他學科和走向社會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礎。語文是來源於生活又是服務於生活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已經成為共識。學生閲讀課文,從根本上説,是由於生活的需要;在閲讀中,要憑藉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原有知識與課文對話,構建課文的意義;閲讀的收穫,又提高了生活品位和言語能力。因此,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應放眼於整個生活環境,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社會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與時俱進,給語文教學注入生活的氣息。除強調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同時,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應與生活緊密相聯,樹立在語文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實踐知識,提高技能的理念,使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輔相成,將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儘可能地融入到學生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以大語文的觀念引導學生自主、靈活地學習語文。

三、語文學科具有審美性和人文性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課本(包括讀本)是我們最基本的教學工具,其中輯錄了古今名家的多部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説、戲劇等等。我們從中可以感知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在唐詩宋詞中感受千百年前的風俗文化;可以感受《孔雀東南飛》那至死不渝的真情;可以感受《荷塘月色》那淡淡的愁思與那如夢如幻的荷塘美景;感受《祝福》那吃人的封建禮教對於勞動婦女的殘害;感受《雷雨》那激烈尖鋭的矛盾衝突。在欣賞的同時,我們獲得了審美享受,還可以提高自身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對於文章所展示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我們要懂得繼承和弘揚。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文質皆美的文學作品使學生受到文學美的薰陶,逐漸形成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另一方面用無情鞭撻人情淡薄、人性醜陋一面的文章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自覺摒棄假、惡、醜。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認識。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心理素質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活動能力因素;二是注意、興趣、動機、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傾向性和能動性的因素;三是個性心理特點的因素。這三方面的因素與語文教學有着極其密徹的關係。

四、語文學科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語文是一門比較靈活的學科,其中知識涉獵很廣,天文、地理、歷史、醫藥、社會品德等可能都會有所涉及。在學習上,更多的是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上的多樣性。藉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利用課本、講解、視頻、組織教學演出等手段,將文章內容生動形象地傳達給每個學生,使他們能真正地融入課堂,自主地去感受作者、感受作品。現代信息技術能集聲音、文字、圖像、色彩、形體、動畫於一體,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知識線性輸出的模式,使信息傳輸成為多層次、多渠道的開發空間,有助於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完整準確地理解知識、迅速敏捷地獲取信息。另外,語言環境的優勢也可以處處發揮,春節時候的對聯、門口的啟事、電視報紙廣播的廣告,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達着語文的魅力。

總之,學好語文對學生目前以至將來學習各門科學文化知識都有極大的幫助。它是打開各門學科知識大門的鎖匙,學好語文並不是那麼困難,只要我們把握住高中語文的特點,在實踐中一點一滴的積累,提高認識和興趣,廣泛閲讀,注意生活細節,循序漸進,所謂“有志者,事竟成”,語文學習終會漸入佳境的。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7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俗話説,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需要過硬,這是教好一門課程最起碼的要求。學生需要一碗水,教師就得準備一桶水。這話廣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應試教育模式的教師們的座右銘。很多學校在新課改背景下仍然繼續提這句口號固然無可厚非,但其中所藴含的道理必須得弄明白。

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學生那碗水多一點,還是要跟個水缸一樣?這沒有具體而明確的標準。憑藉着四年師範大學的學習經歷和專業理論水平,很多教師基本上都符合這個“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這是否就意味着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夠把語文課給教好嗎?

有的教師仍然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層面之上,把教師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地位之上,每一堂課都很樂於把自己所遵從奉行的道理講給學生們聽,如同古代私塾裏的老學究一般滔滔不絕。其實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學生往往聽得如墜雲霧之中,昏昏欲睡。而這樣的教師並不一定真的在乎學生是否真得聽進去,只要把課堂四十分鐘注滿內容就行了。

這樣的課堂又怎麼能做到高效、務實、有趣呢?

新課程改革之後,應試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被徹底打破,教育界煥發生機呈現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破土而出。比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課堂”、“先學後教”等模式。

不可否認,這些教學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試想一下:如果一種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麼這個方法還能適用於實際教育教學情況千差萬別的教學實踐活動嗎?實際上,它只能作為教學實踐的一種參考和借鑑。不過這些新教學模式有一個共同點: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於讓更多的學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學過程中應儘可能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搞“一言堂”了,必須要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主導者、領導者轉變為參與者、指導者。那麼誰又成了新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了呢?學生。

學生是校園中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體,更是教師們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唯一對象。如果不以學生為主體,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教師只有轉換角色觀念,下定決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好一個服務於學生學習活動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學環境的改善

教學環境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現實中,由於區域間資源配置、人口分佈和經濟發展不均衡等歷史因素,各地的同層次院校之間的硬件和軟件水平也因此呈現出高低參差、極不均衡的特點。

這裏所説的硬件主要是指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和教學所需設備儀器的.配置管理。硬件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風貌,更直接展現了師資力量和羣眾口碑。新課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學生形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學輔助設備(如多媒體平台),再形象的語言也不如一張實景圖片的展示來得生動。課堂教學中,因為缺少必要的器材設備,學生無法身臨其境,無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觀和文化的魅力,還會有什麼好心情聽課呢?這堂課的教學環節如何落實?教學目標又如何完成?

師範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自主擇業時往往會傾向於選擇教學環境較好的、師資力量雄厚的、發展前景廣闊的單位。這種就業意向的趨勢充分説明了提高學校硬軟件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過來説,如果僅僅停留在基礎設施足夠使用的層面之上,勢必會一步步落後於新形勢下教育教學的需要。

而軟件則是指學校裏的教學主體——教師和學生。各地高級中學的在職教師大多來自本科師範院校,從學歷文憑上比較並無太大差距。可為什麼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越往後就越能體現出優劣高低了呢?關鍵在於人才的繼續教育。

考察、學習、講座、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將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落到實處,轉化為教育生產力,還需要教育機構的管理者、決策者們不斷地思考和實踐。人才強國毋庸置疑,人才強校亦是此理。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增強教育實踐主體的凝聚力和進取心是提高基層教育水平和實效的必由之路。

三、課堂教學的特點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是師本課堂,也就是教師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興趣被壓抑,積極性自然也就不會很高。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應是生本課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探討教材內外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決疑難問題,從而真正地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

現實教學中,課堂教學活動往往陷入一個不良循環:為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師提前充分備課,準備好了滿滿一桶水,然而在課堂上等着讓學生來提出疑問時,學生常常因為承受多門學科作業的重壓而未做好預習,不能達到教師的教學預期。無奈之下,教師只好如往日一般將那桶水分別注入學生的碗中。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也是平時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場合。如果這塊陣地都無法守住,那麼教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會受到致命的打擊,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就此一蹶不振。解決這一問題,是關鍵所在。

新課改的核心精神在於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用心去理解和體會世界,用腦去思考和探究科學。如果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機械性的重複操作和毫無意義的形式上,那麼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學者都將無力迴天。每節課的時間都只有短短几十分鐘,短暫而寶貴。與其讓學生犧牲課餘活動時間去做作業,為何不充分利用好這短短的幾十分鐘呢?

當教師們能自由地採用適合自己、切合實際的一些教法將自己的學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課堂上時,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與他們無關。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學狀態,也是教師們最樂於體現價值、成就感最為強烈的時候。而這一理想狀態的前提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是自由多樣的。

舉個例子,民國時期北大的教育教學風氣是很開放的,這得益於蔡元培校長倡導並踐行的“百家爭鳴,兼容幷包”理念。教授之間對某個爭論探討的話題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甚至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抨擊批評其他人的觀點。如胡適和錢穆,兩者是師生關係,但錢穆在不認同胡適觀點的時候,仍然敢於在眾多學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評對方;而胡適依然對錢穆的學問持尊重和肯定的態度。這一段佳話成為北大學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寶貴財富。

恰恰是由於對不同風格、不同見解甚至不同立場的包容,才使得當時北大的學術風氣領先國內,學術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難以撼動,而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培養了無數的傑出人才,履行了自身應盡的責任。

四 、教學方法的創新

如果説,教師轉變角色是首要條件,改善教學環境是物質基礎,深刻認識課堂教學特點是思想準備,那麼創新教學方法則是教師踐行課改理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傳道授業解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語文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思考性強,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主動去接受、理解、消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創新教法。

所謂創新,自然要基於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學的傳統方法是分析文中語法現象,分解文本信息,培養古文翻譯的能力。但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對學生而言不啻是天書,如果缺少興趣,就很難融入其中領略古文魅力。試想我們教師能否轉變觀念,通過音像、圖片、文字等多媒體樣式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古代文化常識(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要求;古人讀書學習、為官一方的人生信條和道德操守等),先從思想上讓學生對這一文體發生興趣,繼而在教學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蹟、精神品質方面的分析,藉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不是一味強調語法知識的灌輸和記憶。

時代在不斷髮展,教學形式和方法也會不斷變化。除了對傳統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們還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比如詩詞鑑賞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自然是讀意象、賞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驟,雖然這種方法是極為符合邏輯分析規律的,但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思維慣性,反而束縛和禁錮了思維。

也許可以這樣:在硬件允許的前提下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穿上古裝扮演詩詞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聲誦讀作品,切身感受彼景,體會彼情,這樣一來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還可以這樣:讓學生操作個人電腦,自己去查找詩詞作品相關的資料,如古代前賢和專家學者對作品的評價、相關的歌曲影視作品等,讓他們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將這一作品講得透徹明白,教師則只需稍加點撥即可。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探索,必須立足於以上各方面,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才能逐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真正地將師生從傳統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1983年9月,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北京市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創造性地概括了當代中國的教育思想,正確地反映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是鄧小平教育理論中最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的內容。由此可見,作為教師,只有立足長遠、面向未來,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育理念,勇於實踐探索,才能使教育事業永葆生機活力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8

高中語文因該把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和旨在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上。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課的教學設計應努力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學目標從單純地提高聽説讀寫能力,轉向情感、能力、審美情趣的同步發展。語文課堂既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有利於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着眼於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的`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發展,因此我們要敢於“跳出”語文看語文。

第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和諧,教師和學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態下積極參與教學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 師要設法創設愉快的學習情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體現“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人”的現代師生關係觀,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確,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學的同時,儘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選擇合適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允許學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學習課文,通過 學生的自主探究,不斷把教學引向深入。教師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力求有所創新。使用同桌夥伴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提高課堂上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第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與寫相結合。

我 們語文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作為閲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用“以讀為主、自悟自得、讀法滲透”為特色的現代閲讀新模式代替以“內容分析、煩瑣提問、寫法分析”為特徵的閲讀教學舊模式,使閲讀教學返璞歸真,成為真正的閲讀能力訓練課,語言文化修養課。教師在閲讀指導上,要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出發,注重誦 讀、感悟和積累,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

第四: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把“閲讀小課堂”引向“閲讀大課堂”。

開放語文課堂,實施課內外結合,拓展閲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首先要搞好課堂閲讀教學改革,“向40分 鍾要質量”。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把發展學生閲讀能力的希望全部寄託於課堂教學,把學生的閲讀視線限制在課本上。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課堂上所獲得的內容遠遠達不到廣泛閲讀的標準,所以閲讀課堂教學必須是開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教學資源,跳出教材,放大閲讀範圍,把“閲讀小課堂”引向“閲讀 大課堂”。引導學生讀書報雜誌、“電子書”(電腦、網絡、光盤)和“無字書”(自然萬物、人情世故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習閲讀、積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五: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補充,實現超文本閲讀,提高閲讀教學效率。但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要慎用。曾看過這樣一事例:一堂優質課《蘑菇該獎給誰》,一開課教師就讓媒體展示了故事的動畫,師複述內容,生提問,就是不讓學生讀書,用多媒體取代了對文本的解讀。閲讀,就是把文字符 號轉換成圖象,多媒體運用得不當,剝奪了學生轉換語言符號的訓練。

總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學生其他素養的發展必須通過理解和運用語言來實現,我們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堅守屬於自己的那塊領地。讓我們一起共勉。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9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藴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藴奠定基礎。”把“形成傳統文化底藴”確定為學習文言文的價值追求。同時要求“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這一點也對古詩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於文言文離我們時代久遠,且語言簡約、精深,學生讀起來難以理解,因而產生厭惡文言文的情緒,甚至會談“古”色變。為改變這一現狀,實踐新課標精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加強預習

教給學生閲讀、翻譯、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譯時要遵循“信、達、雅”的原則。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每次講課前,可以要求他們書面翻譯出所要學習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再求助於教師。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使教師及時、真實地瞭解到了學情,講課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熟讀成誦

俗話説:“三分文章七分讀。”宋朝朱熹也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應該充分重視文言文課堂的誦讀,讓學生在讀中疑,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誦。針對學生的特點,在課堂討論解疑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幾個步驟去讀。首先,讓學生對照着註釋把文章從頭到尾邊讀邊譯,老師巡視指導,讓學生把自己還沒有弄懂的地方圈出來,同時整理到筆記本上,可以問同學,也可以問老師,直到真正弄懂為止。其次,讓學生試着不看註釋誦讀文章,在還不能記住意義的地方作出標記,然後將這些難記的知識反覆地記憶。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做好組織指導工作,儘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進入學習。同時要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明白誦讀對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所謂根基扎得深,果實才芬芳,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愉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激活知識

文言文學習不是以讀懂一篇課文為目的,而是以具有“閲讀淺易文言文”為基礎,在教學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識,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間的聯繫。這一聯繫體現在對詞義的理解、語法使用方面,也體現在對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如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還有常見的固定格式,在新課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關知識再聯繫新課,這樣能夠有效地促進理解和保持。通過這種方式,使已有的知識在多次重複中得到逐步的強化。

四、重視積累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學生要“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近年來,大學聯考語文試卷也加大了對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誦並積累一定數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自身文化品位,適應大學聯考的需要。

總之,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染。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0

一、淺析目前高中語文教師閲讀現狀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想要教出好學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先廣泛地閲讀,只有教師本身深有所得,那麼才有貨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導學生閲讀,而自己卻不去閲讀,那麼效果會大打折扣。閲讀的重要性,每一位語文教師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來靜心閲讀的教師卻少之又少。

高中的語文教師有備不完的課還有改不完的各種作業,特別是在大學聯考這座大山的壓力下,學校和教育部門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試分數上。與之相對應的任課老師,有着很大的升學壓力,想要靜下心來閲讀,可能更多的教師會靜下心來想方設法地提高成績。其實,從宏觀角度去看待考試與閲讀的關係,會發現閲讀是高中語文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學生成績的最佳方法。

曾經有人調查發現:在中學教師這個羣體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被批改作業、備課、閲卷、和學生談話等佔據。

閲讀課外書的教師數量不多,而這為數不多的教師中,去圖書館次數最少的竟然是我們語文教師。這樣的數據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語文教師不是最需要閲讀的羣體嗎?事實卻讓大家大失所望。

當下,高中語文教師工作壓力大,閲讀量小,閲讀範圍狹窄,閲讀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為如此,面對知識面越來越廣、求知慾越來越旺盛的學生,不少高中語文老師感到底氣不足、有着捉襟見肘的感覺。

在近兩年,當地教育局組織的高三教師與學生考同樣的試卷,並將試卷混在學生卷裏同時批改,出現了不少語文教師的考試成績落後於學生的情況,這是令人感到非常尷尬的局面,這也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閲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高中語文學科有着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博的特點。上至盤古開闢天地,下至風土人情,從天文地理歷史到古今中外名人傳記,無所不含。因此,教師只有寬泛的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藴,才能夠駕馭得了語文課堂教學。蘇霍姆林斯基則建議教師:讀書,讀書,再讀書!只有持之以恆、廣泛地閲讀,才能夠得到專業的發展和素養的提升,也只有書本能帶給教師豐富的營養和廣博的世界。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生活範圍狹窄,接觸人羣和事物單一,知識面相對比較狹隘。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專家或者一個滿腹經綸的語文教師,只有努力追求,不斷成長。縱觀一些起點普通的語文特級教師、語文界的領頭羊,他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得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並且形成獨有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細細探究他們的專業成長過程,發現他們一直都在進行着廣泛的閲讀,常年與書結伴而行,在課外閲讀中與古今中外的名家進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他們的知識面比普通教師要廣、思維更開闊、視野更寬廣、底藴更加豐厚,自然而然地教學能力更強。

三、閲讀方法與內容的選擇

構建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一個異常複雜的過程。書籍品種之繁多,內容之廣泛,即使窮極一身,也不可能讀完。因此,選好書、讀好書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是漢語言文學類書籍的閲讀。語文教師首先要精通語文專業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從宏觀角度掌控課堂,引導學生在語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發揮語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廣涉自然、科學、社會等方面的閲讀。要滿足學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須有廣泛深厚的知識作為支撐。語文學科是其它所有學科的基礎,同時也涵蓋其它學科的內容。

由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閲讀並且汲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涵蓋社會、科學、生命等廣泛領域的獨特教學風格。教師以高的專業素養教授出出色的學生。

再次是要鑽研教育發展類的書籍。教師有着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光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還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配合以淵博的知識,才能夠出色的履行教師的職責。一個教師是否優秀,除了知識儲備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

一、實施課改,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

1、學生觀。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

1

特長,教師要不斷了解、分析學生的差異情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有求知慾、有創造力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熱情,使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

2、質量觀。不把以前的考試分數、平時課堂答問題的正確與否,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把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綜合起來評價學生。只要有進步,就是好學生。

3、教學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現,重視多維素質的培養與發展,強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4、師生觀。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依賴於和諧互助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充分信任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都有進步願望,都有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本質。

二、語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

2.“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説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於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2

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於學生。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三、課堂教學注意問題

1.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穫。

2.教法。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在枝節問題上爭論不休;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

3

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3.師生關係。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後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四、課堂教學避免誤區

1、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閲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之,瞭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將語文閲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並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脱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鑽研新課程標準,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2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

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説,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3

通過微課題研究工作資料的準備,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讓我困惑過、無措過、苦惱過,同樣也欣喜過、收穫過。在研究的初步階段也得到了語文組同事們的幫助和指導。使我和我的學生得到很多。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努力尋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為微課題研究的實施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展開研究,閲讀大量相關教育教學的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堅持進行理論學習,不定期通過圖書館借閲、網上查閲、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與所研究內容相關的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

我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隨着資料的準備,課題的立項,課堂效果的'總結,腳踏實地學習研究。通過閲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緊扣課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導入的實效性,充分準備課題研究的資料。

2、通過資料的大量準備,結合日常教學,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體系。

3、設計準備階段的調查問卷,力求為課題服務。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準備階段,我還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日常教學導入方法的改變,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讓我明白學生求知和課堂導入密不可分。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我在前期準備階段中,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課堂導入方法的不確定性,課堂內容的不一致性,總結自己,找資料找方法,提高導入效率。讓課題研究成果更具有價值,更有意義,及時的改進和總結,為課題準備成長自己,再接再厲。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我會堅持自己的課題,用心研究,用心準備,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課題,也是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4

一、尋找重點,完成目標整合

在進行語文整合式教育的過程中,應從教材和方法這兩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找到合適整合的教育教材,所以要求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重點、抓住主線、運用明確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知識點實現目標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注重抓住文章的重點,並不是一篇文章每個部分都應講到,而是應圍繞文章的重點,很自然的與其他相似文章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二、豐富話題,完成與內容的整合

整合式的教學總的來説是非常講究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的,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自顧自地講是不被採用的,而是應通過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話題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問,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減少教學資源的浪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三、將書本知識有效的`結合在實踐中,完成資源的整合

學習書本知識是為了以後的實踐中能夠靈活的運用,所以在語文的整合式教育中,就需要強調語文書本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教師在教課中可開拓室外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知識,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接受知識。也可佈置與語文教學符合的實踐任務,讓學生根據實踐來理解文章內容,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資源的整合。

四、問題與情感體驗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實現語文教學,在學生的自我扮演過程中可以深刻地領會文本。同時在角色扮演中,更能揣摩到文章所表現的任務情感。學生在扮演過程中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語境中,瞭解到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文章,這就鍛鍊了學生在文章中的獨立思考能力。

五、多媒體教學與競賽教學方法整合

多媒體教學相對於傳統教學更有直觀性和形象性,能夠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中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將重要的片段播放出來,讓學生欣賞,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展開課堂競賽,比如搶答比賽和辯論賽。大多數高中生都是處在青春期,有着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將教學資源與競賽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5

一、我對語文教學備課的認識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這是我在高中教學一週後體會到的,它的微妙體現在以下幾點:

1.抓大綱方向

只有明確了這個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心裏踏實。

2.抓教材,並且這個必須在廣度和深度上着眼

所謂廣度,就是對語文各項知識(文學、常識、語法、修辭、表現手法、構思立意、表達技巧,甚至歷史、地理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並且能信手拈來,不拖泥帶水,牽強附會。

所謂深度,就是快速的領悟力、敏鋭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咬文嚼字的功夫、深鑽細研的'技能、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等。

3.抓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必須先了解他們,研究他們,首先,要知道他們的知識儲備情況、理解領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接受能力、自學能力等。其次,要知道他們的性格特點、文化背景、信心與愛好等,這些直接體現着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最後,在綜合瞭解學生各種情況的基礎之上,為他們考慮:在課堂上他們需要什麼(具體)、不需要什麼;喜歡什麼、反感什麼;哪些理解起來容易,哪些理解起來不容易;哪些是可以當堂接受的,哪些需提前預習、課後鞏固;哪些對他們最有效果,哪些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費力不討好的……

4.抓自己

我有什麼樣的教學風格?我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學生能接受我哪些方面?不能容忍我哪些方面?昨天教學得失?今天該怎樣懲前毖後……

綜上所述,大綱、教材、學生,都是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考慮的因素,最後才是自己。

在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應該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善於揣度的思想家、優秀的組織者、高超的指揮家、出色的演講家……高中語文,應該有許多值得深研的地方,非花費大量的心血是不能做好的。

二、我教學備課的總體構想

鑑於以上認識,我做了以下總體構想:

1.課堂模式

少講,儘量把時間控制在15~25分鐘,這就需教師在備課時作極其充分的準備,根據大綱要求,針對學生特點,作縝密的部署。

2.以本為本,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從整體着眼,高屋建瓴

對課程內容思想、主體風格(或格調)、作者構思、寫作特點等,有一個全方位的把握,並以此為框架,拉起全文之“綱”,這個,我覺得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3.抓要點

抓住教材中若干要點,鑽進去,點燃,讓它爆炸,升起來煙霧瀰漫,擴散無限,是意境,是張力,是遙遠的星空和宇宙;底下是活生生的現實,是什麼就是什麼,看什麼就是什麼,是觸動,是震撼。深刻、難忘,是支撐天空的大地……

4.問題教學

多設計些課堂練習題為好,因為文學畢竟是相當抽象的精神產物,只想不做,光説不練,容易使學流於一種更為空洞的思維領域、更為虛幻的失重空間、更為迷茫的精神沙漠、更為偏離的邊緣地帶……在一片撲朔迷離的“煙霧”中,摸不着頭腦,或者索性,自顧自地去作心靈的旅遊——與其勞神費力,還取不到“真經”,不如駕一片閒雲回我的“花果山”或“高老莊”去。

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呢?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因為這項工程做起來確實龐大,頭緒繁多,耗時費力,弄不好,哪個環節上準備不到,就可能導致全局失利,所以我得一項一項落實,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搞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jj7p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