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讀《三字經》心得體會

讀《三字經》心得體會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下面讓我們通過學生們閲讀後的心得體會來感受這部國學著作的魅力。

讀《三字經》心得體會

範文一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蒙學著作。它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已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許多人,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蒙學著作。它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琅琅上口。 已流傳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許多人,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三字經》列舉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

“頭懸樑,錐刺骨。”這是《三字經》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為好的學校為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教育學生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學生現在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説説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列寧説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温席的黃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樑灝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瑩、李泌”,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為。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為模仿的對象,以榜樣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範文二

《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如今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通過學習《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感到自豪,而最大的收穫是對學生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三字經》它是每三個字一句的詩歌。固然只有三個字,但每句簡潔明瞭,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個典故,含義深刻,言簡意賅,易記易背,朗朗上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都是些百讀不厭,被眾人所稱讚的經典名句。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讀了她,我知道了中國的九州,五穀,六畜,七情,五音,五倫,六藝,三皇五帝等等。我們知道怎樣珍惜時間,講文明懂禮貌,懂得人生哲理,

文中還有很多道德教育的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通過讀《三字經》,增強了文學功底,厚積博發。繼續了一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文化。今天在我們改革開放的這個年代,更應該瞭解歷史,鑑戒歷史,少走彎路,開拓創新。為人師,為人父母,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後人中,就會多引經據典,增加説服力,同時運用聖賢的聰明,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三字經》中還有激勵人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告誡希看我們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長大成才,為國效力。我們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環境、方法、時間、恆心的制約。我們現在條件這麼優越,一定要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我們要大力搞好學校文化的建設。在教學方法上要精益求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教師做好服務工作就好了。教不嚴,師之惰,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懶惰,留意研究新的教法,不怕苦,不怕麻煩,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只有學好了,才知禮、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kmy5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