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

“好的老師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與學生做心靈的溝通,應成為學生心靈可以信賴的港灣;好的老師應努力自覺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尤其是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能力。”通過學習教育的'藝術——怎樣做個好老師後對我的心理啟發很多。

1、面對學生,是否做到愛每一個孩子?

教師只有學會愛學生,學生就會愛老師,才會喜歡你這位老師教的學科。教師心裏有學生,無論是多還是少,總想着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長。即使學生調皮、搗鬼得讓你發了瘋,最終都能因為他是學生而對他有所原諒。

2、面對學生,是否教會學生做人?

教會學生如何生存(安全問題、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如何做人(要有美好的人性)、如何成功(所做的事對大家有好處)。

3、面對學生,是否勤奮好學,勇於創新,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自己必須擁有知識。而知識的擁有,必須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獲得新知識。任何時候都要虛心學習,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2

以前我總弄不明白,為什麼那些有智障、殘疾的孩子,父母對他們反而更是寵愛,原來是因為他們的智障、殘疾,所以父母在他們身上付出的更多,因而愛也就越多。當了媽媽的我更能體會到這些吧“有付出才有愛”更是普遍運用在我們的幼兒教育實踐中。

剛接觸一個新班,面對一張張陌生的小臉,有的只是責任,談不上愛。隨着時間一天天的推移,每天我都去抱抱他們,俯下身來聽聽他們童言稚語,幫他們拉拉衣服穿穿鞋、擦擦臉,帶領他們一起活動、遊戲,漸漸地發現,自己班上的孩子一個個都是那麼的可愛、漂亮,那份關愛由心底湧出,完全不同於剛開學時見到他們的感覺。那是因為我付出了,所以也就感受到了愛。

成人如此,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班級的圖書角里擺滿了各種小朋友喜愛的、有趣的圖書,孩子們每天吃完早餐、午餐都會自覺的去圖書區去看圖書,因為都是剛買的新的圖書,都瞪大好奇的雙眼。老師一再囑咐,要愛護圖書,只許用眼睛看,輕輕的翻閲圖書。可沒過幾天,圖書還是有個別的給小朋友撕爛了,其實我想也許是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我並沒有讓孩子們真正地對這些書產生由衷的愛意。只是跟他們講講而已,在讓孩子欣賞故事同時,更應該讓每一個孩子真正懂得圖書的用處,我們得愛護它們。讓他們知道書爛了就沒得看了,不但自己看不了,別人也沒得看了。如果你愛護他門了。管理好它們了,你就會聽到很美妙的故事、很好聽的.一個故事,可以叢中學到好多本領。而且圖書也會感謝我們呢。孩子們收到這份感謝,能不高興嗎?孩子們對這些圖書付出了愛,對它們愛護了、管理了,小小的心靈也就自然湧起愛的念頭,誰也不會再去損傷這些圖書了。

網絡上流行着這麼一句話:因為愛,所以該付出,也因為付出了,所以更愛了。愛其實是相互的,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你對別人付出了,產生了愛,同樣別人也會相應地對你付出愛。正如舞蹈《千手觀音》的寓意一樣,你伸出一隻手幫助別人,那別人就會伸出一千隻手來幫助你。我們付出愛和我們得到愛同樣是一種幸福,然而所有的美麗都是用愛營造的。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3

20xx年春,一個新的學期即將開始,我心裏正盤算着:該以怎樣的方式和麪貌去給迎接那羣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呢?我懷着喜悦的心情,盼望着“2月17日”這一天快快到來。

2月13日,戴園長特意找我談話,宣佈把我調到小小班擔任配班教師。當時我象當頭捱了一棒,心裏難受極了。當然我明白,不是因為我工作不勝任,而實在是實際工作的需要。雖然明白這個理,但心裏確實是捨不得那羣剛剛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大班孩子們。我該怎樣去面對他們呢?就在放寒假前,我還在孩子們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證過,要教他們寫一手漂亮的字。而如今,我不得不食言了。

教師會後,老師們崗位調整的消息很快被好多家長知道了。李濟洲的媽媽打來電話:“汪老師,聽説有老師調班了,你肯定沒動吧?”語氣中透着些許希望。我滿懷歉意地告訴了她事實,並給她分析了調換老師的必要性。

孩子們返校了,他們見了我,沒有象以前那樣直撲而來,而是遠遠地望着我,那眼神充滿了哀怨,好象在説:“老師,你説話不算話,説好了要教我們畢業的,為什麼調班了?”就算是碰面了,也只是禮節性的問聲:“汪老師好!”問候聲裏,沒有了往日裏那種興高采烈的激情,一種難以名狀的失落感充塞了的.我心間。

也許是家長的解釋起了作用,也許是新任老師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們的表情好象慢慢“解凍”了,見到我,又象以前那樣圍着我,唧唧喳喳地説着他們學習中的變化。

一天下午户外活動時間,我又象往常那樣帶着小小班的孩子們準備下樓,恰巧那羣大孩子們在操場上上體育課。當我帶着小朋友從他們旁邊走過時,我感覺後背火辣辣的,我的直覺告訴我孩子們的目光正在隨着我移動。一向在領孩子們下樓時,我會不時地提醒幼兒注意這個,別忘了那個,可這一次,我象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大氣也不敢出,生怕惹孩子們不高興。户外活動結束回來,孩子們還在操場中央休息。冷不防,於夢穎,一個乖巧、聰明的女孩跳到我面前,“汪老師,我還想讓你教我們!”我一愣,隨即笑着説:“好呀!那你得連退三級喲!”她嘟起小嘴搖了搖頭。“那怎麼辦呢?”“老師,抱抱!”霎時,我鼻子酸酸的,隨即輕輕地抱了抱於夢穎。其他孩子看到了,一窩蜂地擁了過來,長時間憋在心底的感情象山洪一樣爆發了,高興地和我擁作一團……我知道,孩子們從心底裏徹底的原諒了我。

接下來的日子,我帶着小小班的“小不點”們,快樂地生活着,他們則在新任老師的關心、呵護下,健康地成長着。看着他們的巨大變化,我心裏暗暗替他們高興,我彷彿看到了孩子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後的日子裏,每當想起“老師,抱抱”這句話,眼睛仍然會濕潤。我想,這就是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吧,它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它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只要你真心付出了,不經意間你就會收穫孩子們的愛。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從事幼兒教育的幸福感。我們的孩子就是這麼天真,這麼可愛,我願意將我的愛散播在每一個孩子身上,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其實,愛是什麼,愛就是陪陪、親親、誇誇、抱抱,給予孩子渴望的這些愛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愛才會順暢傳遞。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4

教學方面:

在上一週的教學中對3(1)班和3(4)班學生的學情以有基本掌握,3(1)學生的基礎偏弱,3(4)學生的基礎較好一點。因考慮到隔着屏幕無法進行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在選課時和王瑞平商量以後決定選擇易操作和教學效果較好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本週學習“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和驗算”,好多學生已忘記驗算的'方法,所以在學習新知之前先複習上節和之前的知識。下午批閲課後練習題時,做到所有學生全批全改,批閲時將錯的原因告知孩子並用激勵性語言鼓勵給學生加油打氣,作業完成較優秀的學生髮現其優點並及時表揚。通過課堂表現和課後練習題的反饋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分析,對第二天的課堂進行及時調整。

管理方面:

這兩週逐步添加家長的微信,通過平時的聊天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生活和學習習慣。3(1)班王昊熙同學在寫作業方面不是很積極,在經過幾次的視屏聊天后有所改變。3(4)班張家赫同學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第一次不交作業,問其原因後説不會做題,我利用視屏方式和孩子進行講解;第二次不交作業問其原因,但是孩子媽媽晚上快十點時回覆,孩子説不會做,媽媽教了幾次後還是不會,而且孩子也已睡覺,我在上午的課堂多次強調如有不會的題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問我。後面也有幾次沒發作業,在和家長多次溝通下,20日晚,孩子媽媽終於説了實話,説孩子都會做但就是不想做,每科作業都不做,每科老師每天點名。在和家長、孩子約定下21日下午5:40和孩子進行溝通,且在最後聊天快結束時再次約定週日下午進行第二次和孩子聊天,6:30已交數學作業,晚上8:00語文作業只剩讀課文,英語平板已讀夠,但還差一點。本週採用限時及積分制,學生的作業情況有明顯好轉,但是依然有個別學生存在不交或者遲交現象,但是每天都會私發家長並詢問其原因。

不足與改進:

大部分學生的作業本週雖然能按時間按要求發,但是在作業書寫方面、規範方面需再加強。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5

在家中的時候,我常會想起我的太陽花班,滿是翠綠的花花草草,牆上是我們的全家福,各種活動的照片和幾個大寫的“靜”,像極了美好的圖書館。傾瀉的陽光下,一朵朵盛開的小小的太陽花,輕捧着書籍,認真的看着書……

因為一次關於讀書的演講活動,我有幸認識了楊老師,並加入到鄉村教育家這個大家庭。在這裏,濃厚的閲讀氛圍,讓我重新開啟了閲讀之旅。在楊老師的引導和鼓舞下,我開辦了太陽花閲讀實驗教室。

在太陽花成長的第一年裏,我在班級後面開辦了藏書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書閣,上面註明自己的藏書書目。熱心閲讀的孩子就會找到相應的書目到書閣主人那裏去借閲。陸澤是班級裏異常調皮的孩子,父母給他買了好多書,於是他成了班級裏有名的藏書家,作為“閣長”的他,每天忙着做好借閲登記,並收取了不菲的“押金”——積分。在做好借閲登記的同時,他學會了閲讀,學會了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班級像他這樣“生意興隆”的藏書家也越來越多了。為了充實藏書閣,我自己也在網上購買了近百本書,每天來我這裏借閲的孩子都準時歸還,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

另外,我還開辦了閲讀銀行,每一個熱愛閲讀的孩子都可以到我那裏去開户,並申請進入本班的閲讀羣。起先,來開户的孩子只有幾個人,但是由於我堅持每天對閲讀羣裏的孩子進行指導和鼓勵,漸漸地閲讀羣壯大起來。

每晚六點,羣裏就熱鬧起來。“滴滴”、“滴滴”……有的`家長開始彙報孩子今晚閲讀的書目;有的發送孩子認真閲讀的圖片;有的在羣裏呼叫:誰有《三國演義》啊......對於家長髮的每個信息我都極為重視,或點贊、或引導。

尤其是看到像大牛這樣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我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大牛曾經是令我最頭疼的孩子。從我認識他起,毫不誇張的説,他沒有一天不打架惹事。起先,我只是試着帶着這個孩子讀書,鼓勵他的家長進入微信閲讀羣。後來,我經常給大牛的家長“開小灶”,教會家長如何讓孩子愛讀書。現在的大牛已經不要家長督促,自己讀書了。有時候他課間看書入了迷,連上課的鈴聲都叫不醒他。真是十足的的小書迷。有次我看見他寫的一篇讀後感的草稿,最後兩行他用深深的筆記寫下了“知識永遠學無止境,知識永遠大於武力”的文字。這是讀書帶給他最真切的感受。

班級的黑板旁安放了閲讀分享箱。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好的建議分享給我。我至今記得第一天打開箱子的情景:那一瞬間我驚呆了,滿滿的一箱子,要知道這只是一天啊。帶着複雜的心情,我一條一條的讀着……漸漸地,我竟然不爭氣的被這些紙條弄得眼睛通紅。“老師,我想告訴你,你不用那麼晚睡覺,我已經喜歡上讀書了……”“我最為尊敬的尹老師,您還記得關於《寶葫蘆的祕密》閲讀分享辯論會了嗎?也許你不記得了,但我卻依然記憶猶新,希望您以後多開展這樣的閲讀活動,因為辯論可以鍛鍊我們的口才,我真的很喜歡。謝謝老師。”……

每週五是我面對全校開放的閲讀分享會。那些讀完一本書的孩子就開始在分享會上暢談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感想。看着他們不再生澀的紅撲撲的小臉,聽着他們激動的分享,在場的人都很感動。

就這樣,太陽花在閲讀的浸潤下不斷地成長。在和孩子們朝夕相伴的閲讀中,我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6

隨着現代人們教育理念的進步,融合教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也逐漸開始有更多的人研究融合教育和特殊兒童。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剛開始接觸融合教育的老師來説,除了要有足夠的愛心和包容心來關懷我們的孩子的之外,充足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有幸參加了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特教專職教師上崗培訓,讓我充實了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去幫助特殊兒童。

除了有對融合教育發展和工作的介紹之外,更有心理與教育、診斷與評估、行為管理等方面的講解。在我看來,要想對症下藥,制定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就首先要對孩子的情況有一個簡單的瞭解,除了醫院的醫學診斷評估之外,我們老師對孩子的診斷評估也是非常必要的.。王輝教授、陳琳博士等專家的精彩講解讓我印象深刻,不僅僅是因為這解決了困惑我許久的問題,更是歎服那麼多前輩為了融合教育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雖然只有短短數十日的培訓,我們所學到的也僅僅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我相信,就是這數十日的學習,加上後期的實操,以及今後對於融合教育的不斷學習,一定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資源教師,在針對特殊孩子的問題方面更加遊刃有餘。我們學校的校長跟我説過這樣一句話,能夠做好融合教育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好老師,我始終堅信着這一點,短暫的艱難和辛苦也會使我更有動力去做好這一件事。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從事融合教育,去了解那些可愛的特殊兒童,讓融合之花盛開的更加美麗。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7

語文老師大抵都知道這句所謂的名言: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也有很多老師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離如今這個時代太久遠,學生無法理解,因此應該從語文教材中刪去。我倒是覺得,沒有任何一位作家,可以像魯迅先生一樣,將那個時代如此真切地剖開攤在我們面前,也只有魯迅先生的作品,才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那個特定的時代。拋開其作品的時代性不説,單單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賞析,魯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習語言運用的最佳材料。

魯迅先生的《故鄉》這課,我備了足足一週時間,才有底氣站在講台上,和學生一起聊《故鄉》。

這課是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第二單元需要學習的讀書方法是“感悟、品味、欣賞”,我先讓學生讀單元提示,連讀三遍,然後説説學習本單元需要重點學什麼。學生把握的很準確,告訴我要“仔細辨析作品濃厚的文化內涵、情感表達方式以及語言藝術的特色”。我讓學生又將這句話連讀三遍,告訴學生九年級學習小説和七八年級不同,不僅要知道小説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而且要思考文章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表達這些東西。

我採用了餘映潮老師的切入方法,一上課,就將作者、時代背景等知識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齊讀。理清文章的線索、給文章分段之後,我就開始帶領學生潛入文本,品味文字。

我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第三段:“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讓學生在文章中找“我”記憶中的故鄉是什麼樣子的,將兩個故鄉對比着讀一遍,抓住不同的色彩,來理解兩個故鄉的差異。學生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作者描寫現實中的故鄉,用了“蒼黃”,而記憶中的故鄉,則是“金黃”。我讓學生思考這兩個顏色帶給人的感覺,“蒼黃”是一種很灰暗的黃,給人一種壓抑的、蕭瑟的感覺,而“金黃”則是鮮亮的、金燦燦的黃,“金”字本身就有一種質感,給人明亮的、歡快的感覺。

在比較兩個故鄉不同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體會“阿”字和感歎號的含義。學生紛紛説“阿”表示很意外,覺得自己記憶中的故鄉很美,如今見到的卻荒涼蕭索,心裏覺得出乎意料。我問學生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阿”,學生都説應該用低沉的、悲傷的語調來讀。我就讓學生醖釀感情,讀出悲涼來,學生讀得很有感染力。

接下來,我拋出了一個問題:“看到故鄉和自己記憶中的不一樣,很意外,還可以怎麼表達呢?”一名學生説:“這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嗎?”我説:“對啊,這個疑問句也可以表達現實中的故鄉與記憶中的故鄉出現巨大反差時的意外啊,為什麼魯迅先生要加上一個‘不’字呢?”學生齊讀這兩個句子,討論這兩句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但是,他們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於是我向學生解釋:“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我’因而產生了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所以又對懷疑加以否定,這個否定的疑問句反映了‘我’複雜的思緒、沉重的心情。”解釋完之後,我又總結道:“每一位文學大師,都是遣詞造句的高手,魯迅先生用一個‘阿’字,就寫盡了‘我’的疑惑、意外、難過、悲涼,文中如此精練的詞語還有很多,我們在讀的時候,要細細品味。”

接着,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我’一方面懷疑眼前的是不是自己的故鄉,説‘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一方面卻又説‘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不是很矛盾嗎?”看到我一臉疑惑,學生們興奮極了,熱烈討論着,希望能夠為他們親愛的老師排憂解難。一番討論之後,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故鄉本來就破敗荒涼,只不過小時候有少年閏土在,有純真的友誼在,所以覺得故鄉很美。而且小孩子無憂無慮的,看到什麼都覺得好玩兒,故鄉有西瓜有猹,當然會覺得故鄉美了。孩子眼中的故鄉,和為生活所迫的大人眼中的故鄉是不一樣的。一種意見認為,故鄉二十年前確是很美的,但是二十年過去了,故鄉變得荒涼蕭索,‘我’不願意承認故鄉這種不好的變化,所以就用‘故鄉本也如此’來自我安慰,這句話裏其實是有一種難過的。

孩子們問我哪一種理解更正確,我沒有下定論——時間還不到。當我們研讀到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時候,或許孩子們自己會得出結論來的。我只是在黑板上寫下了“反差————疑惑————悲涼————自我安慰—————憂憤”這幾個詞語,來幫助學生理清文中‘我’的心理變化歷程。

第二課時,我們研讀了閏土的變化,照例是潛入文本,品詞悟句。學生談到小閏土的臉色時,我追問學生“為什麼是‘紫色的圓臉’,讓小閏土的臉‘粉嘟嘟’的不是更可愛嗎?”學生略一思索,便答出了“因為他經常在海邊看瓜,被太陽曬成了紫色”,我順勢告訴學生,寫人要考慮到人物的身份、生活環境,比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户的衣袖,是‘油晃晃’的,符合他屠户的職業特徵,所以以後寫人,不能再“千人一貌”,讓所有的女孩子都長“瓜子臉、柳葉眉、櫻桃口”。

中年閏土的臉色是“灰黃”,我再次提起文中出現的另外兩個表示黃色的詞語——現實故鄉的“蒼黃”和記憶中故鄉的“金黃”,讓學生體會魯迅用詞的講究。我又引導學生將孔乙己的“青白”臉色與中年閏土“灰黃”的臉色相比,讓學生明白,孔乙己的“白”,是因為他鄙視勞動、從不勞動,而中年閏土的“黃”,是因為他常年種地,再次強調描寫人物要考慮到不同的身份。

我們繼續品味詞語。學生談到閏土見到“我”後臉上“歡喜”、“淒涼”的神情,我讓學生想象那種“淒涼”,想象當時閏土心中會湧起哪些思緒;學生談到“那時是孩子,不懂事”,我告訴他們即使是現在這個社會,所謂的“懂事”,其實就是不斷妥協不斷放棄;學生談到閏土要的“香爐和燭台”,我告訴他們“沒文化真可怕,因為沒文化的人,連自己為什麼會生活在社會底層、受到壓迫和剝削都不知道,更別提想辦法改變命運了”......

或許是我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思想,我的思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連續的兩節課下來,學生不僅毫無倦意,反而越來越興致勃勃,課堂上小手如林,都爭着闡述自己的想法,一掃往日死氣沉沉無人應答的氣氛。我忽然想起了黃厚江老師在《語文課堂尋真》中的一段話:“教師必須先閲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思考,讀出自己的發現,然後才能用自己的閲讀引領學生的閲讀,用自己的閲讀感受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用自己的閲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體驗,用自己的閲讀思考激發學生的思考,用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的發現。”原來,要想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老師必須先自己“活”起來——當然,所有的“活”,都是以深入鑽研文本、品味感悟語言為前提的。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8

讀書心得應由本人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書寫,以下僅供參考,請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撰寫。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閲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在閲讀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還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對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書中,作者從多個角度探討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學習、記憶、情感、動機、社交等方面。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心理學對於教育實踐的重要意義。同時,作者還介紹了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讓我更加深入地瞭解瞭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

在閲讀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複雜性。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教育需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書中,作者還介紹了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讓我更加深入地瞭解瞭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例如,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知識和技能;通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讓學生更加自信和自尊。

總之,閲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複雜性,讓我更加深入地瞭解瞭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讓學生更加自信和自尊。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9

我參加““守紀律、講規矩””學習之後,我深受教育,受益匪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關鍵在於立足崗位,身體力行,做到守紀律、講規矩。

守紀律,就要廉教為民,遵守黨的紀律、工作紀律,堅持原則,着力樹立教師良好形象,做人民滿意的好教師。講規矩,就要為學生着想,一切按教育規律辦事。就是要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學上,忠誠守信於黨的教育事業。講大局、講奉獻,強化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認真做事,在履職盡責中提升職業能力,就能把教育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守紀律,講規矩,就要把心思放在實實在在為學生髮展上,時刻忠誠守信教育事業。學習專業理論,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要抓住教育理念熱點、難點問題,優化課堂、高效課堂、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守規矩,講紀律就要健全和完善各項課堂常規,時刻以制度規範教學行為。嚴格依法執教,並用制度規範自己的言行。懂規矩,就要不折不扣地按教育規律辦事,要尊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其創新精神。要尊重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把握這些規律,教育教學工作就會有的放矢,教育事業才能科學發展。守紀律,就要經常“照鏡子”,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有違反紀律的行為。守紀律,就要“正衣冠”,時刻修正自己,知錯就改,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做一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教師。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應該時刻牢記共產黨員不僅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的責任!我們教師牢記自己的責任是要為學生、家長謀利益的,我們黨員教師平時要心繫學生,主動關心學生,多為學生和教師做實事,做好事。全面關心學生成長,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循序善誘,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探索並遵循教學規律,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教師就是一隻燃燒的蠟燭,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為學生帶來光明,打開學生的每一個心靈之窗。教師應該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用自己的真愛去打動每一個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生的時候,先要教自己,做學生喜愛的教師,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黨員教師要樹立遠大的事業理想和職業目標,確立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做到腳踏實地,樂於奉獻,靜心教書、潛心科研、熱心服務、專心育人,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範去影響和培養學生,堅守一個教師對國家、對社會、對教育事業的職責和神聖使命,在謀求國家和人民利益中去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守紀律、講規矩”要落實在行動上,踐行於教育教學常規工作中,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貢獻,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做到守紀律講規矩,爭做“四有”好老師。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0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提法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是多麼的重要。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優化課堂教學,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各級各類數學觀摩課、研討課乃至學校的隨堂聽課,很高興地看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明顯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師説生聽”變成了“自主學習”,“個人學習”變成了“合作探究”,課堂的師生互動氣氛異常的活躍,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一定的張揚,這一轉變確實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卻讓我們看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後,也折射出一些形式與無效,那麼,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於是過去的“複習型”、“開門見山型”……等導入課題的方法大多被“創設情景”導入法所代替,內容生動、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很多很多,課堂所追求的“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擁有學習主動權”在預設好的情境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實。但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情境牽強附會的現象。比如在一次聽課中認識《人民幣》的情境設計:教師:昨晚,小紅給在上海念大學的表哥寫了一封信,他需要什麼呢?

學生説:他需要坐火車去上海。不,坐飛機比較快。打個電話就可以。

教師急了,小明還要上學,他準備把信寄出去,需要什麼呢?接着,有學生回答要知道地址的,還有回答要信封的,有的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根本就不知道寄信需要什麼?終於有一位學生回答出需要郵票,老師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樣趕緊追問:“一張郵票多少錢?”學生回答:“8角。”於是,教師點出正題:“那麼8角錢可以怎麼拿呢?”

説了那麼多,教師就是讓學生思考8角錢可以怎麼拿!這些情境創設的盲目性不但沖淡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而且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不利於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境設計,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一次數學研討活動中,謝惠良老師就提出情境創設不能過多地與生活、語文聯繫;創設導入情境不能太長,新課的導入要簡潔有效。所以,有些知識的教學,採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學習或開門見山,效果會更好更簡便更節約時間。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人的思想是從想問題開始的”,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認識中的矛盾衝突,引起學生探索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情緒處於狀態,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能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儘量避免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的不帶思考性的簡單問題,或者是一些帶有暗示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壓倦,影響探究學習效果。只有問在有疑之處、問在關鍵之處,掌握好問題難易適度並具有啟發性,才是有效的課堂提問,才會儘量使數學課堂成為有效的教學,學生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

三、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素質教育已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人性化,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

但是,我們在聽課的過程當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孩子分組圍坐在一起,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開始,學生就象蜜蜂採蜜一樣,教室裏馬上是一片嗡嗡的聲音和學生忙碌的身影,誰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説什麼和幹什麼?有的是組長一個人在發揮,其它學生當聽眾;有的小組合作的分工、意圖不明確,學生不知所措,一臉茫然;還有的學生就自個兒在玩。

一些數學課堂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內容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現”。

合作交流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有些教師卻在課堂教學中走形式和走過場的。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我們要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於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並能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髮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明確:①、分工明確。②、建立機制。③、適時引導。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1

為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研究新課程理念下教育教學行為,記錄與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故事、教學行為事件,加強教師行動研究,實現課改背景下教書育人經驗的交流和共享,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樂清市舉行了全市國小教師教育敍事評比。日前,評比結果揭曉。我校程銀寶老師參評的《“報告書”助推班級建設》一文榮獲一等獎,張志英老師《智慧之愛,讓“露珠”變“鑽石”》一文榮獲二等獎,張麗老師《陪着“留守花朵”一起開放——由一個女孩的'“哭”所引發的思考》、柯麗蓉老師《“攀比”也能成為成長的陽光》榮獲三等獎。

據悉,三月下旬至四月底,國小分校教研中心結合樂清市教育敍事評選活動,制訂了《教師素養提升活動之專業閲讀活動方案》,開展相應的培訓,幫助教師掌握寫作要領,組織教師共讀《教師成長的40個現場》等教育專著,開展了教育敍事撰寫評選等一系列教師專業閲讀活動。教師參評積極性高,教研組組織教師共讀和撰寫教育敍事活動。老師們着眼於自身教書育人成敗經歷,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理論結合實際。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較好地體現了教育敍事故事性、真實性、典型性、創新性、實用性、啟發性的特點。

校級評選活動得到學校教科室和分校校長室的重視,有關領導在百忙之中擔任評審。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2

近年來,看着一批批的高三學生大學聯考畢業,對高中教育心得體會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初在高中擔任老師的時候,看到的是學生的成績。一直嘗試用題海戰術來不斷提高學生的成績,對於各別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會通過要求學生留下來進行惡補式訓練以求能短時間內快速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每次課堂總是拼命的把重點知識塞入學生大腦,甚至有一些硬性規定學生去背誦並定時抽查以求一些知識重點能牢記在學生頭腦中。

但是這樣一下來,無論看到學生或者是本身自己,都會疲憊和感到有點力不從心。直到看到微博上有説一個學校的學生,自主能動性強,全班30人,有29個被保送,其中只有1個參加大學聯考的,還考上了清華。他們老師説他完全沒有怎麼監督學生學習,都是依賴他們自主學習的。

忽然看到這,對教育心得體會有了奇妙的改變,開始嘗試着吸引學生的興趣去進行學習,開始鼓勵學生們自己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提高他們的能動性。而因為有這個新的'轉變,教育心得體會上可以看到學生們的疲倦開始褪去,在大學聯考緊張氛圍下他們多了幾分從容淡定,因為學校能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他們的成績開始能穩定上升。且因為新引入的競爭機制,更是讓他們隨時都保持着學習的熱情和緊迫感。效果更佳。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3

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一場疫情讓我們不得不躲在家裏。因此,20xx年春季延期開學,但我們停課不停學,利用網絡平台,還學生一個健康而又充實的線上課堂。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在網絡上授課,也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此次面對的,有可能不只是孩子,還有可能包括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甚至感興趣的其他觀眾。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挑戰,簡直比公開課還公開課。我感覺壓力很大,因為我的表現不僅僅代表我自己,還代表豐登塢國小的教學形象,不求有“名師名課”的效果,但至少也要中規中矩。

我馬上開始行動起來,結合本班學生的`學情,密切與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交流與探討,制定適合本班的教學計劃。線上有很多在高主任和周主任的指導下錄製的優秀的課程資源,以前由於硬件條件有限不能在課堂上實現學生人手一個設備看微課,但是現在可以利用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推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藉助“家校本”佈置作業大大提高了作業的批改和統計效率,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雖然五天的直播課讓我的老毛病腰椎間盤隱隱作痛,但是家長們由衷的讚美和感謝之言,一句句“老師辛苦了”一聲聲“老師你真棒”讓我倍受感動,欣慰至極,也更加拉近了家校之間的聯繫。

線上教學確實是線下教學的有力補充,我相信在未來我會更好地利用線上教學方式,讓線上和線下相輔相成。當下,面對疫情,我認為作為教師,好好備課,上好網絡直播課,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另一份防疫責任。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4

暑假為期六天的語文、社會學科培訓昨天下午已圓滿結束,詳細時間支配是四、五、六班級語文、社會各三天。我感覺今年的學科培訓與以往相比更有效,既有形式也有內容,針對全市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熱點話題,進行了理論聯繫實踐的學科高效培訓。

語文學科培訓經過xx老師的細心策劃分四大議題:第一是詳細講解怎樣聽評課;其次是錄像觀摩兩節,並要求全部參會老師寫出四百字以上的評課心得,然後指名現場評課;第三個環節是課外閲讀互動溝通,先後有鐵營學校的潘麗華、三實小的卞立貞和挺進學校的李俊紅老師,把她們在課外閲讀中的經典做法進行精彩細緻地解説。

説實話,每次集體活動,我總是坐在最前面,認真傾聽,仔細筆記,並深刻反思,潘老師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拋磚引玉使她的'同學也愛上了讀書,學會了寫作;卞立貞的閲讀指導循序漸進,環環相扣,螺旋上升,打造高效閲讀,不但注意閲讀愛好的激發,而且注意閲讀方法的指導,使同學知道讀書為了什麼,關鍵是知道怎樣才讀懂、讀深、讀出收穫;李俊紅老師的日有所誦,讀寫結合,有意並無意的體會到積累的歡樂,使同學先後出版了很多專輯《歡樂62班》、新聞、心靈驛站、閒逛經典、平歷史道古今,課外閲讀中的李老師採納讀、記、評、比的督查、指導策略激發了同學閲讀愛好,享受讀書之享受,寫作之歡樂!再有參會老師提出閲讀教學中的困惑發言老師現場解答。第四個壞節是如何進行習作修改,並當場出示習作題目或鄒越的演講視頻《讓世界佈滿愛》,要求老師們用學校生的口氣寫一篇習作,並交換批閲,寫出評語,有旁批和總批。

通過三天的品德與社會學科培訓,增加了老師的課程意識,引導老師們從更高的視點理解課程與教學,有意識地將課程標準和平常的教學實踐相對接,促進了老師學科教學理念轉變與課程實施力量的提升,專業成長的步伐加快,也為更多骨幹老師供應進展空間。

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15

信息技術正被廣泛,深入地應用到每一個方面,正深刻地改變着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使學習內容更豐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樂趣。信息技術的開展,既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教育創造了無限的機遇。為了迎接時代的挑戰,教育工必須自覺地運用當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思想。

通過校本培訓學習,使教師更新教育觀驗、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理驗和辦學特色,進學校的可持續開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本期的計算機培訓和考試,我的計算機知識得到了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繼續努力,今後我一定會用信息技術處理教學工作。

1月16日—20日,我參加了黑河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班。聆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收穫頗豐。尤其是姜建設、葉靜、二位專家對學科教育、隨筆寫作的準確解讀,讓人茅塞頓開。 雖然學習的方式比擬單調,就是靜靜的'坐下來聽課,但是,滿眼的精彩讓靜坐不再單調;雖然連續幾個小時讓人腰痠背痛,但是,學得新知的清新讓我的心頭越發温暖。 下面,我就把我本次學習的體會具體談一談:

作為教師就必須善於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潑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開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種期望不僅是教師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開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人人成才”的一個重要根底,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嘲笑中有愛迪生,麻襯的理目户配下,教師眼中就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差異的教育,就會有差異的開展。

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方案、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開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於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甚至學術能到達準確、鮮明、生動的境界。

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所以我們要博覽羣書,多學習多去了解一些大千世界,充足了電,挺直了腰桿站在學生面前,用知識的力量去守望童心。

學習中的體會實在太多了,讓自己深受感觸的內容也太多。感謝教研院培訓部領導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能夠不出家門就能學習的時機,讓我們聆聽到了如此真實的理念,讓我們感悟到了“貴在得法”的教學真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ldyl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