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湧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以下是由聘才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閲讀參考。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電影,這是個讓人愛亦不甘恨亦不忍的天縱奇才。他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一九零零。

從他被親生父母遺棄在三角鋼琴上的那一刻,從他被水手丹尼收養的那一天,就註定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就必定一生漂泊。區區七尺之軀,短短几年光陰,居然能經天緯地,馳騁樂壇,不得不讓人對他五體投地。他才華橫溢,可以瞬間譜寫經典樂章;他幽默風趣,令失聲痛哭的朋友破涕為笑;他更浪漫多情,在顛簸的船艙中與鋼琴共舞一曲,優美如斯。我為他深深着迷。

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個天之驕子,他的人生既沒有扣人心絃的跌宕起伏,亦無驚世的璀璨輝煌,簡單四字--細水長流,即可概括全部。他藉籍無名,每天為富人窮人彈琴伴奏。那場與爵士之父意料之外確又情理之中的較量驚豔全場。

然而是命運的安排,抑或它與我們開的又一個不懷好意的玩笑?是上帝的寵兒,抑或世界的棄兒?

不被祝福地降生,是缺少證明的流民,是不被任何一個國家承認的驅逐者。他的誕生與死亡於世間沒有任何影響。他在這喧鬧的人世不會留下任何一個音符,他在這個片廣博的土地不會留下一絲足跡。因此他拒絕出唱片,他的音樂與本人無法分割。如果這個世界無法接受他,他同樣拋棄整個世界。但是即便如此,這個認知仍是他心中放不下忘不掉的傷痛。雖然他拒絕下船,但卻渴望俯仰於天地之間,他有着一顆崇尚自由的靈魂。然而心底的魔牀監禁了他的思想,束縛了他的肢體,無時無刻地折磨着他。但值得欣慰的是,擁有一位相知的知己是他最大的幸福。於是他痛並快樂着。

導演兼編劇atore不是一位樂於煽情的藝術家。對於一九零零姍姍來遲的初戀並沒有故意渲染。愛情的腳步翩然而至:作曲時,一位美麗的女士出現在一九零零的視野中,於是情竇初開,一見鍾情,做盡戀愛中小夥子會做的。姑娘對他亦有好感。然有情人不一定終成眷屬,姑娘到站了。臨走前留下家庭住址讓一九零零去找她。一九零零模糊地答應着。愛情能讓世間最懦弱的人變勇敢。戀愛的激情喚起人們打破桎梏的勇氣。姑娘走後沒多久,一九零零決定下船。但就在我們萬分期待中,這位被萬物無限眷戀的男主角卻突然停在了樓梯中央,在半空中茫然地望着眼前的城市,用力得彷彿這一生一次就夠了,然後將禮帽甩進海里,毫不猶豫地回頭。

相信看完電影的朋友都無法忘卻一九零零辛酸苦楚的眼神,那裏溢滿憂傷。既然如此決絕為何流露出如此讓人心疼的目光?既然如此厭惡陸地又為何總是透過窗口目送每個乘客離去,久久不語?

"鋼琴有八十八個琴鍵,我可以很好地控制它,奏出完美的音樂。但當我站在那個城市面前,我看不到它的盡頭。每個街區都有上千條街,每條街都有上千個十字路口。我不知道要怎麼選擇。誰來告訴我該怎麼選擇?"

原來不是不想,而是不會嗎?

在他三十多年的生命中,從來沒有人教導他應該怎樣選擇。曾經有一個叫做丹尼的老傢伙告訴他,媽媽是一匹賽馬,買對了你就贏了,但他還來不及説要怎樣才能買對那匹馬時就永遠地離開了一九零零;曾經他的童年只是孤獨地在渡輪昏暗的一角中度過,趴在窗邊看着温暖的海水,睜着他那雙蔚藍的眼睛深深地看着,進行與大海的交流,雖然那總是他的獨角戲;曾經有無數個夜晚他蜷曲着輾轉難眠......

渡船的壽命有限,人的生命亦有盡頭。孩提時的一九零零和着哇哇的啼哭聲降生於維珍尼亞號,離去時亦在滿足中與它一起粉身碎骨。滿足嗎?為什麼?有人説:"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還有人説:"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愛你卻不能在一起。"我無法揣測出一九零零究竟是懷着哪種心情離開人世的,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每次看《海上鋼師》都不同的感觀!第一次看時,因為網絡問題,max在不同的地方播放1900的曲沒看到,1900的最後的'表白只看到後面的一半,當時我就想這只是一種尊重。後來細想下就產生了疑問,想為什麼他要這麼選擇。出於沒看完整,每當想起這電景時就想找個時間去補下。這次我終於看到了,直接拉到我沒看的地方看。當我看到max不顧一切去找1900時,就動容了,當聽着琴聲,看着那場景眼淚出來了,看着max一塊地,一塊地去播放時,眼淚就拼命的湧。完了就感歎,為什麼會這樣,他可以不這樣的,表示不能理解!

可就剛才我想明白了,突然間想起很久前的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生,在街上乞討做乞丐。我想1900的離去,只是想把自己的生命變得完整,或者説完美!是種寧可玉碎也不瓦全的行為 。因為他清楚下船後無法保持這種自我價值的完美。而作為他唯一的好朋友,明白並理解這種看透世事,明白活着的意義後,選擇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表示尊重。既,拼命去找到他,是出於一種友誼,一種對生命的尊重;當1900表述自己價值觀時,又出於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表示理解,成全了1900,併為之感動和遺憾。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託納多雷的時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又名《聲光伴我飛》,《一九零零的傳奇》。它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的孤獨,畏懼以及他傳奇的一生。

主人公一九零零是一個孤獨的守望者,無論是他的養父,亦或是他的朋友,沒有人知道他內心的渴望與孤獨,更沒有人瞭解他的那份畏懼感和無依感。他是一個孤獨的守望者,守望在自己的麥田,不曾也不敢離開。一九零零對長的看不到盡頭的馬路,長的看不到盡頭的人生充滿恐懼,他鐘愛鋼琴,鋼琴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慰藉,鋼琴是他最忠誠的愛人,在他最孤獨的時光中始終伴他左右,在他無聊的時光裏給他帶來快樂。一次,在除鋼琴之外的任何事物,一九零零都不曾體味過,他不懂正常人生的真正意義,所以他不懂他是為愛而生的,為他的鋼琴而生的,他在畏懼中選擇了死亡,深邃的海洋成為他靈魂最終的棲息地。

故事發生在1900年1月,在豪華的遊輪上,一個嬰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的鋼琴上,他到底是出身貴族,還是貧民,無從得知,而且那對主人公來講也無關緊要。因為無論他出身怎樣,他最終都是水手的兒子。他在穿上被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養父死後他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的鋼琴天賦,在船上樂隊表演。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感動。

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説了1900的高超技藝,特意上船去和1900比賽,最後自歎不如,黯然離去。

可惜的是,這一切的精彩都只能保留在海上,由大海為他作證,為他唱着讚歌。他從不願意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他會不會為了愛情,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聲驚豔世界?答案是否定的,最終他沒有踏上陸地,他選擇了死亡,他選擇了與自己生活了一生的船同葬。

該故事從一個潦倒的小號手麥克斯的獨白中娓娓道來,一段唱片中的鋼琴獨奏勾起了他腦海中的無限往事。在麥克斯的敍述中,整個故事的高潮是在1900與傑尼的鬥琴階段。傑尼彈奏了三段爵士樂,可謂是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傑尼本以為憑此足可把1900殺個人仰馬翻,落花流水。誰知1900卻一步一個台階,先彈奏簡單清新的《平安頌》,然後復彈傑尼的爵士樂。面對傑尼的挑釁,1900不驕不躁,穩步前進,對他來説,鋼琴不是一種競技遊戲,那是一種心靈的愉悦,是一種美的感受。在第三回閤中,1900顯示了他的真實水平,一首鋼琴曲被1900彈奏的大氣流暢。一曲終了,全場震驚,鴉雀無聲。直至1900將預先準備好的香煙放在因飛速演奏而摩擦生熱的滾燙的琴線上引燃,然後放在早已目瞪口呆的傑尼口中,全場才如夢初醒,掌聲雷動。整個高潮一氣呵成,精彩絕倫且妙趣橫生,充分體現除導演深厚的功力與劇本的精巧構思。如此酣暢淋漓,不由讓人看的大呼痛快。

但當1900在“轟隆”一生炮響中與船共亡時,該影片的氣氛則迅速轉換,看到這,我不禁矛盾,該影片到底是一個喜劇還是一個悲劇,或許它既不是喜劇也不是悲劇,它僅僅是一個故事,一個傳奇人物的傳奇故事,亦喜亦悲。

看影片不得不看導演,導演的精神可謂是一部影片的靈魂,該片導演的時光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説》、《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看過這三部影片的人肯定都能體味到三位主人公不同的孤獨——或是直接可感的孤獨,或是隱喻的孤獨,但終歸有種不能名説的情緒藴含其中。

導演的風格可能是固定的,但導演的情緒,思考的問題是會變的,對《海上鋼琴師》的導演——拖託納多雷,我真的不能理解。他或許是一個看透世界中的情緒的人,所以他不被一種思想束縛,他可以在不同的思想甚至是對立矛盾的兩種觀點中自由切換,亦或是,他是一個愛思考的矛盾體,他不能讓自己在一種觀點中行走,他常常與自己對話、爭辯,要不然他是怎樣拍出《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兩部主人公性格和人生追求完全不同的電影的呢?

在《天堂電影院》中,託納多雷讓多多義無地捨棄故土已經擁有的一切,離開了自己從小生活熟悉的的小鎮,去花花世界成就功名,實現自己。而在《海上鋼琴師》裏,1900卻寧肯捨棄重逾生命的鋼琴,捨棄陸上可望可及的愛情,捨棄與麥克斯真摯的友情,抱着殘船的殘軀隨着炸彈的轟響永沉海底。在從《天堂電影院》到《海上鋼琴師》短短數年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還是託納多雷其實一直都抱有兩種矛盾的想法?

不同的人對《海上鋼琴師》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有的人認為1900是求仁得仁,為了夢想而堅持信念,值得欽佩敬仰。也有的人認為1900是怯懦無能的自閉症患者,敏感消極,固步自封,不知咫尺之遙的陸地世界包含了太多的美好。問題糾結的關鍵在於:1900應不應該下船?

託納多雷沒有讓他下船。1900站在舷梯上觀望良久,他眼神茫然若失,最後自嘲地笑笑,反身回到了自己的殼裏。在愛情與船之間,1900選擇了船…當他返回船後,直到最後他與船共同在炸藥中葬身海底,他也未曾在試着走上舷梯一步,在生命、友誼和船之間他依然又是選擇了船。

到底該影片中的“船”是什麼?在1900心中,他對船,對海洋,對陸地,對世界是怎樣的想法?影片中的1900,他是極度孤獨的,沒有母愛,又早早的地喪失了父愛,在向養父的遺體做告別時,他必然是軟弱的,無助的,迷茫的,彷徨的,他渴望温暖,慰藉,給他以支撐的力量。此時,喇叭中傳出的音樂帶着柔和,温暖。給他冰冷的心帶去了温暖,給黑暗中的他以曙光。此時的他,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音樂,與其説愛上音樂,不如説他愛上了温暖。

與音樂相同的是,那艘他從記事起就陪伴他左右的,他生活的船,是取代他父親陪他度過那麼久,承載他,包容他的事物,他不可割捨,因為他熟悉,他了解,就如一個默默無言的親人。我認為該片中的船正是取代了“母親”的角色,正是這份感情讓1900不能離開,只有母愛才是人和萬物精神深處的歸宿。

1900不下船,他不敢下船,或許他是懦弱的,一切無從得知,正是不知道,所以我也認為,1900之所以不下穿,也許是就是因為怕失去更多,因為他其實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只有音樂是他的唯一。丹尼走了,他還有鋼琴,鋼琴隨着船沒有了,他還有自己,如果他上了陸地,或許他會把自己都迷失掉。船上人如流水過,從來沒有過久的停留。他不知道人世有多艱難,人情有多冷漠,如果他知道,那他理所當然也會被移民發出的對美國的歡呼聲所感染,產生一些積極的情緒和幻想。而他沒有,他不只是身體停留在船上,連心裏都是封閉的。因此他並不是因為世界險惡而退縮,而簡單的是因為世界的無邊無際,變化無定。他害怕自己也會被城市的步子同化,最終走上一天不知頭也不知尾的糊塗路。

這種心裏,是一種病。因為害怕變化會帶走美好的東西,因而牴觸。從這一點來看,丹尼的死對1900來説是極大的失去,但隨即,音樂補充了他的失去,讓他重新圓滿。身邊的人來人往,無一在他眼前停留,就連那驚鴻一瞥的美女,親厚的麥克斯,仍然在最後離開了他。他唯一能掌握的就是琴鍵,唯一不會變化的就是那個船和他心中的音樂。這樣來看,丹尼的死對1900的影響應該是巨大的,巨大到足以給他留下陰影。但在影片中,這一點並未清楚的表達。

1900的選擇和處世態度,在我看來是消極的,但又未必是軟弱的。一個人可以把一種消極到對自己無甚益處的信念堅持了二十多年,未必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勇敢。1900正如導演本身,是個矛盾體,不可一眼看透的人。

導演安排了1900走向了死亡,走向了毀滅,這種安排無錯,但他忽視了人性中光輝的一點——好奇心。如果不是好奇心,人類不會開拓疆土,走到今天的高度文明。如果不是好奇心,1900也許不會爬到鋼琴椅上,用手指開啟自己宿命之門。1900的靈感來自於對人們的觀察,但當船逐漸老去,旅客不再出現,1900的靈感會逐漸枯竭吧。不彈琴,只怕1900會突然覺得兩隻手多餘了,也不一定。陸地上有美麗的少女,有愛情,有麥克斯,有充滿霧氣的奧爾良,有高山大河,他為什麼沒有下船?他的好奇心去了哪裏?

我不能反駁導演的安排,只能在內心懷着對1900的同情與敬佩,無奈與惋惜,再一次靜靜地看一遍《海上鋼琴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m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