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2016讀悲慘世界的心得體會

2016讀悲慘世界的心得體會

讀悲慘世界的心得體會一:

2016讀悲慘世界的心得體會

當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心中一種難以言明的感動油然而生,我感覺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讓從一個階下囚變成一個善良,受人愛戴的市長,這是一段多麼辛酸的過程然而這部聞名世界的名着卻將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種種改變盡收眼底然,我不禁對雨果這位浪漫主義作家心生敬意!

這本書的主角——冉阿讓,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之後,他成為了一個純樸,熱心的園藝工人,幫着他的窮苦姐姐撫養着7個可憐的孩子,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讓找不到活兒幹了。家裏飢寒交迫,一點麪包渣兒都沒有,於是冉阿讓便在一個麪包店裏偷走了一個麪包,後來被人抓住,被判處五年苦役!這是何等悽慘的時刻:社會逐斥並無可挽回的拋棄一個有思想的生靈!冉阿讓在監獄裏備受悽苦,終於,不堪忍受越獄之苦的他,試過四次逃跑,卻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刑。年復一年這顆心靈逐漸乾涸,緩慢的,卻是不可避免得,新靈感和,眼睛也乾涸。直到出獄,十九年他沒有流一滴眼淚。到了出獄的時候,冉阿讓耳邊聽到這樣一句奇特的話:“你自由了”但是,一張黃紙通行證,究竟通向什麼自由。冉阿讓雖然釋放了,但卻因揹負罪名,找不到住處。

冉阿讓變得仇視法律,他開始放棄了這個社會。就在冉阿絕望的時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晚他在主教家裏留宿,然而當主教熟睡的時候,冉阿讓竟然想要殺了他,為的是偷走他家的銀器,後來主教寬恕了他,將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點點的感化了冉阿讓,使冉安讓開始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讓生性沉靜,但並不憂鬱,也許,這是天生富於感情的人的特點。冉阿讓在教主的感化下,開始恢復人性,後來還當上了市長,成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誨,他開始熱衷於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樂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濫判無辜,再度成為了階下囚。,但他仍然將教主的恩惠牢記於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賽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辦學校、招無家可歸的人做工、資助貧困,使當地經濟繁榮。但社會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終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這不得不讓我感歎人性的黑暗,社會的虛偽,人們爾虞我詐的陰險,也讓我為冉阿讓這類平凡而普通的人民,為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偉大貢獻,他們是可愛的。故事是悲慘的,但是他向我們揭示的種種真實,是這部恢宏龐大又細膩入微的巨着精彩之處,也是讓我為之鼓舞的地方

冉阿讓曾經是一個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但是他卻被教主的博愛一點一滴的感化着,讓冉阿讓棄惡投善,對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愛,也許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是,這個社會的醜陋與壓迫,使冉阿讓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聖人的心,像那個主教一樣。懂得愛,懂得寬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偵察員沙威,他原諒一切,他是那樣的温和、有大愛。誰能想象他曾經是一個殘暴的苦役犯?

整部小説在於怎樣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也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社會最底層窮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惡,並且時而為之感動。這不得不再一次的讓我感歎巨匠雨果的文筆!光明磊落,寬厚善良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但是,陰險狡詐,自私自利的小人會永遠遭到人類的唾棄。書中有許多角色也真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比如店主德納第,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時聲稱自己是演員,一時又説是畫家,但再高明的欺詐手段高,也掩蓋不了自己丑陋的內心。在生活中也有着類似的事情:比如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排名,而不惜考試舞弊,但這種行為縱使欺騙了老師,同學,但卻永遠也欺騙不了自己,欺騙不了自己的真才實學!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壓迫,沒有了偽裝,大家都像主教那般成為光明的使者,傳遞無私,善良的精神,讓每一個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將會是何等的平等和諧呀!

讀悲慘世界的心得體會二:

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章節,它就在我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美好的,他們是那裏最為真實的象徵。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時社會的顏色——黑暗。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具有着真誠與善良。我也只是在闡述,闡述着故事,而深深銘刻在心的,是冉阿讓這個高大的形象。其實,很敬佩他,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對他肯定的讚美。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麼得慘不忍睹,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麪包鋪裏偷了一塊麪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他是如何捱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東西。主教説,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冉阿讓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他成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卻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慈愛讓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為了書中最為光輝的亮點。

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的時候真正幫助過,關心過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透過冉阿讓,讓我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我想我將為你憂傷,還將用金色的詩歌鑄成你孤寂的形象,供養在我心裏。”

故事裏,我看到了“寂寞”這兩個字的影子,它不論何時都夾雜在裏,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心口窒息。不是覺得冉阿讓在那種美好而歡樂的氣氛中逝去,不是最好的結局,而是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讓人更加沉湎於悲痛之中。他雖然是安詳平靜地逝去了,可他的內心還在孤獨着,寂寞着,周圍的一切,都是幸福而安逸,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永遠都得不到了釋放——

《悲慘世界》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處處被一層似有若無的悲傷籠罩着,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是真的,寂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東西,它是魔鬼手中用來交換青春的咒符。書中的冉阿讓可以在自己蒼老的身軀上揹負起一個受傷的年輕人,穿過整個巴黎市區的下水道。那個時候,他健康得可以再活上一個六十年。他把柯賽特視為自已的女兒,讓他這個,從沒愛過,孤身一人,從未領略過父親,朋友的感情的人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柯賽特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亮光,唯一給他過歡樂,幸福,温暖的人。可是,當柯賽特與馬呂斯結婚後,他卻經受不住寂寞的侵襲,在那樣舒適,富足,美好的家中迅速地衰老,逝去——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

所以説,當我們用心來觀察周圍的人時,是不是也突然覺得該給他們送與温情與安慰。往往是在人老的時候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安靜,喜歡熱鬧,即便是不長時間,也讓他們覺得滿足。卞之琳有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何其不是,身在其中,自會感覺出與親人之間的快樂,親近於親人,以歡笑送與他們,便是幸福。

老人需要陪伴,還是那句‘常回家看看吧”。多陪陪你身邊的人,趁他們正在的光陰,努力把歡笑傳染給他們。

其實,也並不是到了老的時候才會覺得寂寞,主要是那顆心,是經歷的太多,痛苦的太久,才會飽受滄桑,才會越發寂寞。冉阿讓不就是嗎?他應該很早以前就覺得孤獨了吧,只是熬到了晚年。什麼叫風燭殘年,這便是事實。

久而久之,我們更要好好地充實自己的生活,讓生命點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oq0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