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集合]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集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學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集合]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1

1、心理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在半年的研究時間,10次治療活動裏面,使用合理情緒療法,檢驗合理情緒療法對監獄長刑犯的抑鬱病症矯治的有效性即對病患情緒狀況的促進作用;並使正處於監獄服刑中期的長刑犯認識到,情緒狀態並不是激動體驗的結果(人們體驗到某種不愉快的事件,某種失敗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稱為"激動體驗"),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結果,並且使治療對象對他們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對象產生懷疑。合理情緒療法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非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其消極情緒的不合理、不現實之處,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在糾正長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礎上,讓他們懂得一些抑鬱症的醫學知識,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現自己性格上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會在監獄環境下患抑鬱症的原因;讓監獄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要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鍛鍊,改變原來對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逐漸培養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適應監獄勞動改造的環境,積極地對待相對漫長的服刑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變遷,都要從逆境中走出來,在生活中做一名強者。

⑵意義:一旦接受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的對象--長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們會感到更積極,就會做出更恰當的決定。從而使他們能正視自己所處的現狀,積極配合監獄的管理,加強自身的改造,為將來刑期結束,重新融入社會而培養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幫助監獄管理人員更好地認識到患有抑鬱症的監獄長刑犯的情緒特徵和患病原因,從而促使他們更正確、合理地對待病患在服刑期間出現的特殊情況和表現,給與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關懷,幫助其克服情緒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參與改造。同時也有利於監獄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2、心理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合理情緒療法目前在治療罪犯中得到的應用較為廣泛:

⑴國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進行了一些治療性犯罪人的嘗試,他利用情緒療法治療了一個28歲的露陰癖者。在前幾次的治療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這個治療對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維,這些不合理信念導致這名治療對象體驗到一些消極情緒,例如,自憐、抑鬱、憤怒等。因此,在治療這名露陰癖者的過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維,幫助他對每種不合理思維提出質疑。隨着患者放棄對自己提出的強制性要求,隨着他用別的內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願望,他的行為變得不那麼衝動了,他感到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會行為了。這種方式被稱為合理情緒療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療對象的行為的同時,接納治療對象本人。他幫助治療對象處理其敵意和抑鬱情緒,從而降低這類消極情緒的強度。他幫助治療對象承認自己的愚蠢行為,但是,並不貶低治療對象本人,同時,也讓治療對象學會放鬆術。

②艾伯特·埃利斯還利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一名精神病態者。他認識到,諮詢並不能對所有的精神病態者產生效果,但是,對於許多精神病態者來説,在他們虛張聲勢的行為後面,存在着焦慮和罪惡感。他們的犯罪行為往往是防禦性的,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缺乏自尊的。艾伯特·埃利斯的治療不是責備這些人,而是努力向他們表明,他們的行為方式是自我挫敗性的。治療的關鍵是,要向他們表明,他們的犯罪行為對自己是有害的。

③莫茨比(M、Maultsby,1975)更廣泛地將這些技術應用於犯罪人的治療之中。例如,在緩刑犯和假釋犯中應用合理情緒療法,將15~20名緩刑犯和假釋犯組成治療小組,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活動。每次進行集體治療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合理情緒療法進行講解和討論。通過使用這種治療方法,似乎降低了這些犯罪人對假釋官的敵意。一旦犯罪人學會了不再使自己心煩意亂,他們就能更好地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

④考克斯(S、Cox,1979)描述了利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男性酗酒罪犯的情況。在治療中,要求80名男性酗酒罪犯參加治療計劃。在這些罪犯的年齡在21~62歲之間,主要是白種人。所有人在以前都被監禁過至少一次。在進行治療後,這組罪犯每個月的違紀行為從20次下降到6次。在假釋後的前6個月中,只有2個人的假釋被撤銷。在13個表現良好的男犯中,在假釋後的2個月內,只有6個人的假釋被撤銷。

⑵國內研究:

我國學者劉邦惠、黃希庭(20xx),採用人格障礙診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問卷,對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礙及人格特徵進行調查,調查的樣本絕大多數是長刑犯,刑期在十年以上的佔91、8%。研究結果發現:

一罪犯人格障礙的發生率顯著高於普通人羣,且與普通人羣存在極顯著的差異。

二罪犯人格障礙與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緒穩定性,精神質,內外向三個因素有顯著的相關。其中,情緒穩定性因素與12種類型人格障礙及總分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精神質因素與除強迫型以外的11種類型的人格障礙及總分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內外向因素與表演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以及自戀型人格障礙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分裂樣人格障礙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情緒穩定性因素可能是各型罪犯人格障礙的基本人格因素。該項測查結果還發現,罪犯各型人格障礙的得分及總分都顯著高於普通人羣,人格障礙的陽性率也非常高,這説明罪犯是人格障礙的高發羣體,這似乎印證了人們的普遍看法。

課題的研究內容20世紀90年代初期,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監獄學研究室研究員吳宗憲將罪犯的監獄適應不良劃分為2種類型,其中一種即退縮性監獄適應不良,這是指罪犯將消極情緒指向自身,以損害、貶斥自身作為宣泄消極情緒的途徑的監獄適應不良形式,這種適應的結果,會導致罪犯發生心理異常變化(包括冷漠、麻木、絕望、抑鬱、神經症、精神病)和自傷自殺等。通常,長刑犯在服刑初期,逐漸熟悉並適應監獄服刑生活後,其表現特點主要是:對監獄的環境和管理的不適應心理明顯,情緒不穩定;罪重刑長,對未來看不到希望,沒有明確的目標,心理負擔較重,對周圍的人和事也持有較高的警惕性。而到了服刑中期,則是一個長刑犯接受刑罰處罰過程中的平穩期,這一時期一般持續時間最長,是罪犯服刑生活的主體部分。罪犯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獄生活後,對服刑改造環境和監獄的各項管理已基本適應,並會表現出以下特點:情緒相對穩定,能夠安心服刑改造;在監獄人民警察的指導下確定了自己的服刑目標,能夠以行為規範和罪犯考核標準來要求自己;罪犯在平穩期的表現容易引起監獄人民警察的懈怠心理。另外一方面,在長期的嚴格管理中,罪犯監獄人格化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有的研究發現,長刑犯監獄人格的重要特點就是刻板固執,做事循規蹈矩,墨守陳規等;另外也表現為:屈從,自卑,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表現應該説都與改造罪犯的初衷背道而馳。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不是外部的激發性生活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個體的不同信念或解釋造成的`結果。如果個體所持的是非理性信念,那麼對生活事件或情境傾向於消極的解釋,進而導致消極的情緒和自我挫敗的行為。如果個體選擇了合理的信念,放棄了負性的解釋和非理性信念,個體的情緒和行為將隨之改善。艾里斯概括了引起抑鬱焦慮、挫折的若干種非理性信念,例如:人應當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讚許;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就很糟糕;情緒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自己無法控制;逃避困難和責任比正視它要容易得多,等等。從目前所查到的研究資料來看,國外通常使用合理情緒療法來治療焦慮、暴怒等情緒體驗以及極端性思維等認知歪曲的現象。使用合理情緒療法針對抑鬱情緒,特別是患有抑鬱病症的監獄長刑犯的研究目前還不多,筆者因此希望通過在監獄內的調查與研究,瞭解監獄內長刑犯患抑鬱病症的狀況,並通過使用合理情緒療法,讓他們懂得一些抑鬱症的醫學知識,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內心世界,讓監獄患者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針對自己的弱點加強鍛鍊,改變原來對生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逐漸培養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適應監獄勞動改造的環境,積極地對待服刑期和未來的人生。

3、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⑴實行方案:

①使用臨牀上評定抑鬱狀態時最常用的量表HAMD量表(24項版)對正處於服刑中期的監獄長刑犯進行抑鬱情緒狀態測量。

②在第一次治療活動中,治療人員簡明扼要地講一講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

③個別治療與集體治療相互結合:治療人員在前三期內進行個別治療,在講解合理情緒療法理論並與之交流的同時,指出病患的不合理信念,迅速做出解釋;治療人員同時也可適當作對峙性的,可以勸説治療對象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可以揭露、反駁治療對象的辯解,但是要無條件的接納治療對象。治療到團體階段時,採用角色扮演、讀書療法、講故事、生活哲理討論等方法幫助治療對象實現目標。例如,角色扮演涉及到在治療環境中練習新的行為,即在其它情景(例如獄中環境、出獄後的社會環境)中嘗試這些行為之前,首先涉及到在治療環境中練習這些行為。

④最後,治療對象會在治療過程中逐漸變得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治療對象同時必須承擔起如何進行選擇的全部責任:究竟是選擇正常的信念,還是選擇象原先一樣的反常信念?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的決定權完全在於他們自己。

⑵課題進度:

①20xx年6月撰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②20xx年7月-8月查閲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蒐集符合監獄長刑犯抑鬱病症測量的量表;認真學習和聯繫合理情緒療法的具體技術;制定開展合理情緒療法的進程。

③20xx年9月中旬(17-23號)聯繫南京某監獄,並詢問該監獄內各種刑期在押犯人的分佈狀況。

④20xx年9月下旬(29、30號)前往南京該監獄,使用抑鬱症測量量表對所有長刑犯進行記名測量。

⑤20xx年10月上旬(1-7號)對回收的量表進行統計和得出結果,並經過篩選,確定參加合理情緒療法的長刑犯人員名單(第一期約20名左右)。

⑥20xx年10月中旬(13-14號)前往南京該監獄,與監獄管理人員商討規劃具體矯治活動細節,並向管理人員公佈參加矯治活動的長刑犯人員名單,請監獄管理人員給出意見並及時做好思想説服工作。

⑦20xx年10月中旬(21-22號)前往南京該監獄,進行第一次情緒治療活動。回來後總結活動體會和活動的成功與欠缺。

⑧20xx年10月下旬-12月底前往南京該監獄,進行餘下的九次治療活動。並於最後一次活動結束-

後,再對參與活動的長刑犯進行一次抑鬱症狀況測量。

⑨20xx年1月回收量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2

論文題目:主觀幸福感研究

(一)選題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狀況評述、本人是否有創新

1.選題意義

幸福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自古至今人們都在追求幸福。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的情況下,為什麼幸福感卻越來越少?幸福本來就是主觀的,影響個體主觀的

因素很多,現代社會對於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

個體主觀幸福對人們身心狀況,生活質量都有影響,甚至對當前社會的進步與

發展也有一定影響,所以研究主觀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2. 國內外研究狀況評述

(1)國內研究情況

國內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90年代到本世紀初,

研究方向從老年羣體擴展到向全體人羣發展,在理論方面,理論綜述和有關主

觀幸福感結構的討論都取得了很多不錯的成果。在測評工具的建設來看,主要是引進和修訂國外量表,也有較少研究者自編問卷進行測驗。

(2)國外研究情況

國外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寫的第一篇《自稱幸福的相關

因素》為標誌。Diener(1997)在其論文《主觀幸福感研究新紀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劃分出描述比較、理論建構、測量發展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統計學的維度,描述與比較不同人羣幸福感;第二階段主要是將研究重點轉向內部因素,建構有關的理論框架,探討獲得幸福的各種途徑和跨 文化研究;第三階段主要是將研究方法、途徑和主觀幸福感測量理論進行整合,

形成了以自測量表為主體,並結合其他評估技術,以正面評價為主,併兼顧負面指標的新格局。

(3)本人創新

主觀幸福感本身就是一個因人而異的主觀感受,本人覺得應該重視對主觀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從研究對象上,應該擴大研究人羣的範圍,大到,小到農民工人都應有所研究。這樣對主觀幸福感的評定才會更加全面。從研究方法上,我們應當用一套適合於當前國內形式下測量人們主觀幸福感的量表。應注意無論是測驗量表以及測量工具,還是測驗方法等都應該與時俱進,適時改觀。使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規範化,科學化。

(二)論文主要內容及寫作大綱

1.論文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介紹主觀幸福感的概念以及有關的理論,重點探索屬於主觀範疇的人格因素,以及屬於客觀範疇的生活事件(社會關係、收入、健康狀況等)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通過積極有效心理干預領域來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研究如何提高幸福感。

2.寫作大綱

1.主觀幸福感概述

1.1主觀幸福感的概念

1.1.2國內對主觀幸福感含義的界定

1.1.3國外對主觀幸福感含義的界定

1.2當前人們對主觀幸福感研究的現狀

1.2.1國內對主觀幸福感研究的狀況

1.2.2國外對主觀幸福感研究的狀況

1.3主觀幸福感的分類

1.3.1以外界標準界定的主觀幸福感。

1.3.2以情緒體驗界定的主觀幸福感。

1.3.3個體自我評價的主觀幸福感。

1.4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

1.4.1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主觀因素

1.4.2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客觀因素

社會關係

經濟狀況

健康狀況

1.5有關主觀幸福感的理論

1.5.1目標理論

1.5.2活動理論

1.5.3由下到上的理論和由上到下的理論

1.5.4判斷理論

1.5.5動力平衡理論

1.6主觀幸福感存在問題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結語

(三)主要參考文獻

①段建華.主觀幸福感研究概述.心理學動態,1996(41)

②葉亦乾 《普通心理學》

③李儒林張進輔樑新剛:影響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理論. 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20xx

④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於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心理學動態, 20xx

⑤ 嚴標賓 鄭 雪 邱 林:中國大陸、香港和美國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比較[J].心理學探新, 20xx

⑥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論.重慶師

⑦朱琳:《論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

⑧汪向東.心理衞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衞生雜誌,1993,增刊:260~263.

⑨張釗. 個人目標、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一項縱向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 ,20xx

⑩張羽. 社會支持方式與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 山東師範大學: ,20xx

(四)研究方法、完成措施及寫作進度計劃

1.研究方法:通過蒐集資料以及綜合分析法和教師的指導

2.完成措施:認真分析和蒐集相關資料,到圖書館查閲相關書籍,並且利用網絡蒐集了一些對於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理論的相關資料,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3.寫作計劃:

(1)20xx年12月20日至20xx年12月30日查閲文獻、選題。

(2)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月11日完成開題報告,並交老師修改。

(3)20xx年1月12日至20xx年1月22日修改開題報告,並完成論文初稿

(4)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1月30日完成二搞,並交指導老師修改。

(5)20xx年1月31日至20xx年2月15日完成論文。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3

一、課題的提出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國小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揹負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閒的雙休日,奔波於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閒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説只是週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於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厭學是目前中國小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症。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噁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國小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緻、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係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儘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脱出來。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錯綜複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國小生,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為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於發現厭學的根源,採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後,要組織力量予以糾正。

大學生心理學報告4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深刻的瞭解到健康發展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上的健康。社會各界對心理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對心理知識的瞭解需求也越來越大。各個學校都開展了心理健康課程,企業組織也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政府部門也加強了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和普及。

現如今,中國小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所面臨的壓力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如何引導他們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學業壓力、升學壓力、競賽壓力成為了一個深受關注的話題。而我們作為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如何將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不斷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便成為了一個需要我們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利用我們的現有知識瞭解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並幫助中學生(尤其是初高中畢業生)面對壓力、克服困難、緩解壓力、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便成為了我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主題。

想要用我們的所學去幫助那些有困惑、壓力大、需要幫助的中學生,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究竟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對症下藥。因此,我們的暑期實踐是從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開始的。暑假的某一天,我們如約來到xx市xx六中,向65名即將升入高三的同學分發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此問卷由我們小隊成員從資料室搜索查找發現,並由全體隊員根據高三畢業生具體學習生活情況加以修改,使其更適合高三應屆生,提高了問卷的信效度。問卷分發答題過程非常順利,同學們很配合,結果令人滿意。

通過問卷,我們發現高中畢業的壓力主要來自升學的困擾,面對複雜困難的學習任務表現出煩躁倦怠的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沒有信心,對於大學聯考後的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

針對了應屆生這種心理狀況,我們開始了本次暑期實踐的第二部分——以此針對高三學生緩解升學壓力,放飛心中夢想的主題段對綜合素質拓展訓練。

本次團訓一共由貨幣組織疾風勁草蜈蚣大翻身三個主題小遊戲構成,精緻而充實。參與遊戲的同學充分感受到了心理小遊戲的魅力,在心理遊戲中充分放鬆自我,排遣壓力,愉悦身心。在遊戲中穿插的説出自己心中夢想環節,讓同學們勇敢表達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在最後的分享環節中同學們深入交流了在這次素拓活動中的體會與感觸。大家紛紛表示希望將這次遊戲中得到的經驗運用到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高三學年更順心,更輕鬆,更有效率。

通過前兩個部分的順利進行,同學們對心理學、對自己的心理狀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學們都希望我們通過這次暑期實踐為大家進一步介紹心理學,使同學們對心理學對自己都有一個更身層次的認識瞭解。

藉此契機,我們展開了本次暑期實踐的最後一個部分——心理沙龍。

在心理沙龍中,我們位同學們介紹了一些心理學中對日常生活有所幫助的小常識,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然後,我們着重介紹了有關氣質類型方面的知識,並向同學們發放了氣質類型問卷,同學們通過這份問卷瞭解了自己的氣質類型,接下來我們針對不同的氣質類型對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取長補短的'可行性建議,讓同學們更加的瞭解了自己,並且讓同門們通過這次沙龍懂得了如何用心理學知識對自己進行調整提高。沙龍結束時,同學們紛紛表示獲益良多,並親切的邀請我們有機會再去學校和他們一起分享心理學知識。

本次活動順應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瞭解的需要,對校園心理健康建設有積極的意義。前期準備工作安排合理、到位、活動可操作性強、可行性強,能引起學生興致。活動地點都在教室或操場,活動內容沒有危險性項目,安全係數高,且不會浪費學生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加上有學校內老師或學生幹部從中協調,我們的活動進行的十分順利,達到預期目標。

通過此次暑期實踐我們獲益良多。首先,我們對心理學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正確合理應用實踐有了進一步的心得。我們更加學會了如何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幫助他人。我們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策劃組織大型活動通的能力也得到充分鍛鍊。其次,過隊員自己的修訂問卷、自己的策劃的團訓、自己組織的沙龍,我們對所學知識的信心得到了提高。我們更加堅定的明確自己是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的。只要不斷努力刻苦的學習鑽研,不斷實踐,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足以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此立足。最後,通過本次實踐,加強了我們隊員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默契程度。作為一個長期合作的學習科技小組,互相之間的合作無間是我們的項目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我們的團隊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鍛鍊考驗中茁壯成長,並在不斷的鍛鍊中取得最終的成功。

感謝xx六中對我們這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1521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