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1

1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強調社會性,強調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各種

社會關係的總和”,強調人的一切言行都有社會基礎,人的思想觀念也是在社會環境中形成的。這和許多學説抽象地談論人顯然是有本質不同的,因此,馬克思主義進而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馬克思告訴我們,人的本質就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大學生必須學會處理這些關係。這些關係的背後有一個總根源,就是利益的權衡,於是便需要人去奮鬥,而奮鬥要有一個宗旨,就是努力改變你所處的社會現狀。馬克思講過:“以往的哲學家都是在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最講“處世哲學”,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説是主要講處世哲學,就是強調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從孔孟老祖宗那時起,就是主張處事應按哲理為之,一部《論語》大都是談處事的,而據説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深知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提高,接人處事不諳熟。於是不論學文學理的大學生,統統對講為人處世、人際交往的書籍知識求學若渴,大到處事格言,小到禮儀要旨,凡有此類書籍,一定借閲;有此類講座,均座無虛席。有一問卷調查的結果為證:對“你最想掌握的知識”,選擇“處世哲學”的達到65.2%。一時間,丁遠峙專門論述處世哲學的《方與圓》成了暢銷書,隨之,《縱與橫》、《得與失》、《點與線》等等一大堆書撲面而來。這都説明一方面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障礙,一方面大學生又急需這方面的指導。

2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

人生活在社會中,如何處理好各種個人與他人的關係成為誰也迴避不了的事情。從進大學起,大學生就會遇到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舍友之間,以及個人與班級、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面對如此眾多的人際關係,有的同學因為處理不當,整日鬱鬱寡歡,心情沮喪;有的同學因為人際關係緊張,精神壓力很大,導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學則由於不知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而經常為苦悶、煩惱的情緒所困擾。

根據調查反映,當代大學生人際關係狀況並不理想。結果表明,佔44%的同學反映,跟宿舍同學存在人際關係緊張現象,75%的同學反映曾經跟同學有過關係緊張的現象。當今大學生的人生環境,在當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會直接衝擊大學生的心理世界。加之大學生正處於人的心理成熟度落後於生理成熟度的“問題年齡期”(18,23歲),生活閲歷淺,心理承受力弱,產生矛盾困惑不善於或不能及時調適、化解。加上獨生子女

較多,無論家庭條件的好壞,都會受到父母的愛護,有的甚至是溺愛,導致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賴性強、辦事情沒有主見,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生活不能自理,於是產生心理障礙;有的由於適應能力差,容易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

這種由於不適應大學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心理問題,持續時間長,容易反覆發作,排解的難度比較大。一部分學生由於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成績不理想,產生困惑和焦慮。另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被父母呵護備至,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關注自我過多,關心他人較少。

我們不難發現,在大學生中間存在這樣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原因: (1)過於自我。大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認識人和事,而不能意識到別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觀點,對人或事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在待人、接物、處事當中只關心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而忽視別人的`處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着想。常常喜歡盛氣凌人、自

吹自擂,並且自私自利,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

(2)個人性格。有的大學生性格孤僻,不願與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蓋起來,不關心周圍的同學,冷眼看世界,周圍的同學也很難與他交談,對班裏的事情表現得很冷淡,對任何事情沉默。有的大學生性格比較小器,對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或者因為自身的生活習慣,對任何人都過於挑剔,對同學的生活習慣都過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較高傲,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過分獨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於與同學交往,缺少集體觀念,這樣在大學人際關係中也有一定的影響。有的大學生個性特別張揚,奇裝異服,卻不關心宿舍的衞生問題,甚至是個人的衞生問題,這樣導致了宿舍的同學對其產生不滿情緒,影響了人際關係。

(3)家庭因素。有的大學生因為家庭環境差,或者因為外貌、成績等因素,導致自卑心理嚴重。在交往中遭受到一點挫折,就會意志消沉,灰心喪氣,有時還會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別人的恥笑與污辱,就會忍氣吞聲,沉默寡言,最終導致自己交不到朋友。有的大學生家庭條件好,但氣焰囂張,看不起其他同學,也導致人際交往有問題。

3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 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平等、誠信、寬容、互助等原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大學生處理好人際交往。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論,在工作中需要靈活掌握方法。

談話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很好了解談話對象的思想及心理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把握大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變化,使談話順利進行。在談話過程中更要把握大學生的個性特徵,在和不同個性的大學生談話過程中,對談話對象的態度、語氣、表情、動作是不同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經常給大學生鼓勵和幫助,儘量避免埋怨和指責,幫助大學生建立起自尊、自信。對於那些缺乏自信心,性格內向的大學生,更要如此。

大學生較強的模仿心理使他們總是在現實生活中尋求並模仿自己所敬佩的人和事,所以典型事例可以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尊重理解人、關心人,心理換位是促進理解的有效途徑。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及時把握大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選擇最佳的心理狀態時進行教育。

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育。幫助大學生們處理好同學、師生、男女等各種社會關係。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2

人際交往能力是衡量一個現代人能否適應開放社會的標準之一,也是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適應現代社會以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個性品質形成和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如果大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建立良性的人際關係,將對大學生形成和發展良好的個性品質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

1.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一個人由於生理、家庭或社會等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心理過程和異常人格特徵,並由此引發個體的異常行為方式和行為表現。由於心理障礙,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為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適宜方式進行人際交往,以致其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表現對本人或者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

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自負心理

自負的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個人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時,不高興時就不分場合的亂髮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地説個不停,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態度。

1.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表現為對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優越地位等存有一種不友好的、敵視與憎恨的情感,他把強於自己的人看做是對自己的威脅,是自己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因而感到不悦,甚至產生怨恨、憤怒的煩躁情緒。

1.3多疑心理

具有多疑心理的學生,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的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着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盲目想象。

1.4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因為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當自卑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影響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進行。

1.5害羞心理

具有害羞心理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就會在語言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內心上回避人際交往。 2.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心理障礙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出來的心理障礙對於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這些障礙不是突發的偶然性心理表現,而是大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的。

2.1家庭原因引起的人際交往困惑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是所在高中的佼佼者,跨入大學校門之後發現自身與其他學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部分農村生源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如別人,知識面比較窄,沒有像樣的特長等,在與其他學生交往過程中就會產生自卑、封閉心理,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不能夠以正確的心態與同學交往,進而產生各種人際交往的困惑。這些人際交往的困惑導致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過於敏感,對同學的人際表現曲解誤解,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過於消極,進而影響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2教育體制造成能力培養的欠缺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忽略對於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大部分時間用於學習專業功課,忙於各種考試和職業技能培訓,對於集體意識的培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積極主動性。許多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卻不會與人交往相處,遇到挫折和壓力時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大學階段的學習壓力和各方面激烈的競爭使一些學生無法適應大學裏複雜的人際關係,部分學生對於各種校園活動不夠積極主動,無法培養集體觀念和人際交往的技能,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困難時無法得到來自朋友的支持,這樣使得他們陷入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狀態,對人際交往喪失信心。

2.3網絡依賴引發人際交往的排斥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統計報告,目前學生在中國的網絡用户中佔21%,其中高校學生達到了90%。上網聊天、交友已

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網絡作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人際交往空間,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交往的需求。成天泡在網絡上與遠在天邊的網友聊天交流,把精神寄託於虛擬世界,躲在遠離現實的避風港,有時候會導致大學生對於現實人際交往的缺乏主動性,現實人際交往的技能因缺少鍛鍊而喪失。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迷戀網絡造成精神空虛、學業荒廢,有一些學生去髮網絡辨別能力或經不住誘惑而出現痛苦的網戀或者上當受騙,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患上“網絡綜合徵”,出現嚴重的焦慮、憂鬱和懼怕現實等心理疾病症狀。

3.克服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心理障礙的對策思考

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對於大學生良性人際關係的建立會產生阻礙作用,克服這些心理障礙應該從人際交往的一般原則出發,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引導大學生樹立自信心和正確的`觀念,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嘗試,培養人際溝通的技能,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3.1加強學習,掌握遵循人際交往的原則

要想成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首先要遵循平等原則,儘管人與人之間存在性格、能力和家庭條件的差別,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尊重他人,平等相處。其次要遵循互助互利原則,交往一方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人際交往過程中破除個人主義,善於向別人求助,樂於幫助別人。最後要遵循寬容誠信原則。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遇事多為別人着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者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同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以誠相待,不卑不亢;説話算數,不輕許諾言。

3.2重視溝通,鍛鍊培養人際交往的技能

良好人際關係的培養是建立在頻繁的人際溝通過程中的,良好的溝通為交往雙方提供身心發展的信息和資源,建立和維持相互之間的聯繫,促使持久穩固關係的形成。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重視溝通,在人際溝通中鍛鍊培養人際交往的技能。一方面要加強自身修養,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另一方面要注重語言溝通,積極評價他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要正視人際衝突,學會寬容忍讓,積極化解矛盾。

3.3注重實踐,科學運用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

人際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印象往往與真實的情況有所差別,人際交往的心裏效應是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心理效應主要包括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刻板印象。積極瞭解一些交往心理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合理運用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克服這些效應的消極作用,可以幫助我們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善於表達自我,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克服刻板印象對於自我判斷的影響,避免先入為主的偏差,同時正確處理衝突,及時調整自我表現。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範例欣賞3

《人際交往心理學》作為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又是一門心理課,該課程的教學關鍵是既要符合高職院校專業的特點,又要遵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堅持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相結合的原則,努力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因此,我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把課堂中學到的理念與理論運用到生活中,建設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分析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明確《人際交往心理學》教學目標。

大量調查表現,與本科院校對比,高職學生的本身素質相對來説普遍較低,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許多高職教師反映,由於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呈兩極分化,對於一部分大學聯考分數只有200多分的學生來説,圍繞一個很簡單的理科原理講解好幾遍,還是接受不了,感覺迷茫,上課根本就聽不進去,只好神遊天外,或見周公,或聊天傳紙條。而一部分基礎紮實的學生感覺知識過於簡單,不用學也明白,也沒有興趣聽課。這就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只有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人際交往心理學》作為一門純理論的學科,相比思政法律等枯燥的必修學科來説,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至少這門學科還算是比較新鮮的,高職學生以前都未接觸過。所以這門課的教學目標不應僅僅是幫助大學生的瞭解人際關係特點,掌握人際交往的作用,理解大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學會增進人際

交往,優化人際關係,更應該促使大學生認識自我,學會接納自我、認識他人,學會寬恕他人,並能建立心理信念。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奠定學生良好的理論基礎。

(一)課堂講授法

一般來説,講授法用於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重點與難點,理解事實、概念、定義、與基本原理,通過點撥、歸納、總結和概括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等等。如在《人際交往心理學的概述》一節教學中就可採用此法:先講解什麼是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兩者有何區別和聯繫,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高職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原則、類型、結構、內在動力及心理效應。這樣,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會明確人際交往心理學研究對象和學習意義,掌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和人際交往的結構,瞭解本門課程的學科性質和研究方法。當然,在使用講授法的同時,應儘可能地結合使用輔助教學工具和儀器,適時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案例分析法

一般來説,選擇的案例宜典型、生動,這樣才有利於加深學生的印象,能使他們從感性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極大地激發學習熱情。如在《人際溝通》一節教學中,就可採用此法:事先,我讓學生準備了一個真實的案例——美國某航空公司的阿維安卡52航班毀於空難,機上73名人員全部遇難。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討論、總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人與人言語溝通的心理與障礙及學會傾聽,如何增強非言語溝通的效果。

(三)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用不同人際交往的活動場景,引導學生共同探求如何增強人際吸引與增加人際魅力,幫助學生形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方法與技巧。此方法能較好地使生活情景化、生活化,將人際交往衝突中的現實問題通過最客觀與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能進行思考與反省,更好地發現人際交往中存在的情緒問題。情景模擬的形象性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如在《人際交往的衝突》一節的'教學中,高職學生模擬寢室裏可能出現的各種風波,如

“生活習慣難相容”,“金錢問題傷感情”“公共責任誰來負”“隱私問題”等許多典型生活情景,瞭解人際衝突的原因、作用、類型、歷程,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觀察,能很好地掌握處理人際衝突的八個方法。

(四)心理小測試

運用此法,教師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並能讓學生對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深刻的反思。此法還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探索慾望,能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克服人際關係的心理障礙,獲得人際關係的技巧。如在《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一節的教學中,我在講述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的定義與原理後,提出一起做小測試:“你是否受人歡迎,”“你是否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受人歡迎的人有哪些良好的人格和個性特徵,再由學生歸納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五)團體輔導活動

通過團體輔導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結識新朋友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激發學生願意結識新朋友,並在結識新朋友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為目標。如在《人際合作》《人際技巧》一節中,我策劃了“有緣千里來相會”“解手鍊”“心有千千結”“心心相印”等一系列活動,促使學生在團體人際相互作用下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展自我,並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從而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係,發展良好的人際適應,最終更完善地發展與成長。

(六)多媒體播放法

通過播放人際交往有關的視頻或心理電影,幫助學生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如在《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一節中,我播放了心理訪談中的《難斷母子情》《成長的煩惱》,指導學生學習走出父母模式的陰影。還播放了《為什麼不理我》《胖妞不胖》,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促使自卑的學生走出心理陰影。在《人際吸引》一節中,播放了心理訪談中的《大學聯考人生》,幫助學生克服嫉妒、羞怯、自負、敏感等不良的人格特質。在《社交恐怖症》一節中,通過觀看視頻《催眠術與社交恐怖症》,學生了解了諮詢師如何通過催眠幫助社交恐怖症的人克服曾經的心靈傷害對潛意識的影響。還觀看了心理電影《驕陽

似我》中的片斷,瞭解了精神分析法對自我探索的重大作用。

(七)討論法

討論法,即指在教師指導下,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各自發表意見,集思廣益,獲取新知的教學方法。討論前,教師要根據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提出值得討論的主題,此主題要有效度、難度、新穎度和熱度,並指導學生查閲文獻資料,認真準備和討論的具體要求,並指導學生閲讀課文或參考材料,或進行調查訪問,認真做好討論意見準備。討論時,既要抓住時機,分配好討論的角色,安排好討論程序,又要善於啟發引導,鼓勵學生抓住問題的中心大膽地發表意見,把討論引向深入。討論結束時,要善於利用討論的結論,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討論中的不同意見,提出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如在《人際印象》一節的教學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八組,分別討論人際印象的四個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每組各派一名代表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宣佈討論結果,學生不僅興趣高漲,而且學習效果特別顯著。

實踐表明,在《人際交往心理學》的課堂教學中注重綜合運用

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更能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作者:歐陽葉 路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kdr9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