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設置的論文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設置的論文

1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設置的困境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設置的論文

1.1課程目標難設定與人才培養目標脱節

一般情況下,培養課程內容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篩選。但多數情況下,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用人單位需要脱節,沒有一個專門的培養目標來指明培訓的方向。以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為例,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佈的《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中雖然規定了農產品的培訓學時、培訓內容、培訓對象,但對培訓目標沒有進行清晰的界定,僅僅對職業能力特徵進行表述:“具有一定的判斷、推理、計算、語言表達能力、色、嗅、味、觸感官靈敏,空間感,形體感強。”由此可見,這一培養目標比較籠統,並未對培養對象所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進一步細化,只是籠統概述分析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應具有的能力與職業技術。因此,很難根據此類培養目標安排相應的課程內容。此外,參加培訓的學員素養良莠不齊,這給課程內容的選擇加大了難度。

1.2培訓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脱節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其課程內容應該與其生產崗位任務息息相關。但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各種原理、理論俯拾皆是,課程內容學科化嚴重,文化層次偏深、偏難,缺乏真正貼近受訓者的`需求,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知識、技能、政策較少,不利於學員對知識的消化與轉化。

1.3培訓內容篩選困境

在定下培訓課程之後,需要對培訓內容進行篩選。若以48課時為例,要在短期內將多門課程全部上完,內容涉及範圍廣,培訓難度大。培訓內容的開發是以培訓對象的學習能力為依據。但目前,在篩選培訓內容時,往往會忽略受訓者的真實需求,或者不能照顧到部分素質教低的學員,導致培訓失去針對性。同時,培訓內容缺乏統一規劃,沒有課程標準,仍然沿襲高校管理的課程開發模式,導致培訓內容片面,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

2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設計的幾個基本要素

2.1課程內容的選擇需具有目標性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課程內容應該與目標相一致。但是職業農民的個體因素與在校學生是有區別的,除了考慮與目標的相關性之外,還要考慮其他方面:例如課程內容的有效性、對社會產生的價值、學員的接受度、能否幫助他們轉化生產技術、更新現有的理念,幫助實現突破。

2.2課程內容應具有職業性與實效性

職業性是新型農民培訓的邏輯起點與本質屬性,所有的培訓內容應該要做的是要針對培訓對象的職業特性,適合職業發展需要來設定課程內容。以單一的專業理論知識為主線構成的課程體系,難以實現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目標。再有,從課程體系來看,面向新農村建設研發或者開設的課程很少,除了農林等專業外,其他各專業課程設置與農民培養相關課程設置幾乎沒有。這導致在涉及相關專業培訓的同時,課程內容會存在與農民職業、社會需求脱節。

2.3課程內容設置應具有適用性與多樣性

在考慮到課程內容“有用”的同時,還須堅持“適用”,須能切實給農民帶來提高技能、增產增收等諸多實惠。伴隨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需求在變化,農村經濟在變動、農民需求也隨之不斷改變。課程內容須根據企業、市場、社會的要求,做出相應、及時的調整與更新。課程內容設置既然是面向農民,那麼就要涵蓋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包括農、林、牧、漁等各類管理技術與技能、農村就業、農民個人發展、農產品加工等。因此,要對課程模塊進行細分,防止培訓內容“一刀切”。

3構建有效服務的課程培訓體系

3.1結合地市高校,明確課程培養目標

高校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要陣地,地市高校課程目標的制定直接影響培養效果。在課程制定方面,應該以新農村建設目標和人才需求為導向,逐步開發農民職業培訓的課程。可選擇多樣化培訓課程生成路徑,例如,既可選擇某個農業領域或少數領域的課程目標,也可選擇多數或者全部領域的課程目標,又針對高校所在地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進行設定,還可針對所在省職業農民的現狀進行編制。

3.2提升學院活力,建設特色課程

從當地涉農大學、高職院校入手,堅持學校辦學特色的同時,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課程改革的議程,逐步完善院校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三農的特色。學院應堅持發展可服務於當地特色產業的培訓課程,加大與農户、涉農企業的整合力度,使教學內容能很好地與區域農業發展對接。

3.3培訓課程內容設計須分板塊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課程設計須分板塊、分類型。根據農民自身素質的不同、所從事的產業不同,大致可將分為基礎模塊、技能模塊、實踐模塊。根據工種的不同,合理安排課程設置,主次分明,比例適當,將課程與學員的實際需求有效對接,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4.4建立培訓課程內容反饋機制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課程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的特點,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彈性,在授課時,針對問題可以進行調整與創新。作為課程內容開發過程中最重要的調控手段,課程評價不僅是對教與學成果的測定,更是對課程有效性、合理性的檢查與調整。在課程結束之後,對受訓者進行回訪、培訓效果測評,就顯得非常重要。課程評價不僅利於提高課程開發的質量,還能更好地實現受訓者的職業能力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4kdv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