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2篇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2篇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

在硯台鎮汪家社區,提起xx,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xx,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羣眾那裏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為奮鬥、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於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着不便的身體,xx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國小畢業即將升入國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麼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xx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後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沒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xx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xx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藉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xx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xx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於xx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由於誠信經營物美價廉,生意逐漸興旺。

生活逐漸好轉後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嫻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為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為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後帶動10餘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為一名殘疾人,xx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為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xx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時,她總是激動地説: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雙温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麼?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xx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麼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着愛心,感染着別人。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2

今年48歲的小馮只有一隻手臂,是灌南縣孟興莊鎮白皂村人,一個普通的鄉村婦女。她以一隻手臂撐起年產值達100餘萬元,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20餘人(其中有12名各類殘疾人)的規模。獨臂女用瘦弱的身體撐起生活、創業重擔,默默地堅持着自己的信念,與命運的抗爭着。

一次意外痛失左手臂

有着高中文化的小馮看準了糧食加工業的行情,勤勞大膽的她認為在農村做糧食加工一定有着良好的前景,於是她説服了丈夫,向親朋好友籌借了1500元錢,買了一台磨面機和一台加米機辦起了一個小型加工場。由於她待人熱情、服務周到、價格低廉,加工廠吸引了很多的顧客,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當年就還清了家中的所有債務。3年後,償到糧食加工甜頭的她又拿出家中所有積蓄,為加工廠增添了1台磨面機、1台碾米機、1台飼料機,擴大了生產規模,經過幾年風風雨雨的拼搏,她的加工廠在當地已是大有名氣。

或許是蒼天故意要捉弄這位爭強好勝的農村婦女,98年,一次機械意外奪去了她的左臂,望着血淋淋的左臂,她用嘶啞的吶喊聲發出強烈的抗爭。多麼勤勞、善良的一個農村婦女,為什麼要遭受如此痛苦。躺在病牀上的那些日子,望着左肩的紗布,她想到了痛失的手臂,想到了以後的生活,“丈夫是個帶病回鄉的退伍軍人,根本就幹不了重活,我就是家裏唯一的頂樑柱,現在還剩下一隻手臂了,我該怎麼辦?三個孩子和丈夫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家裏的工廠該怎麼辦?”,後來她想到了找短工幫忙的辦法,於是在村上找了2個短工幫忙,就這樣,加工廠又維持了幾年。到了20xx年,糧食加工行業發生了變化,新興的機械化設備徹底吞沒了小型加工廠,傳統的加工理念已不再適應人們的生活需求。她的糧食加工廠也未能倖免於難,工廠出現了虧損,開始一路滑坡。

創業艱難中丈夫離開她

20xx年,不甘失敗的她提出了讓家人感到可怕的想法“籌辦大型麪粉廠”,缺少資金、缺少技術、缺少工人…,這對於一個一隻手臂的農村婦女來講意味着什麼。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膽大心細的佳玉把籌建的整個過程排列的清清楚楚,説服了家人的她,拿出了家中的所有積累,再一次找到了親朋好友,用最樸實的話語“我準備籌建麪粉廠,還缺一些啟動資金,”這樣東拼西湊籌集了50多萬元,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個集糧食收購、加工,儲存、出售的“灌南縣佳玉面粉廠”誕生了。隨着麪粉業行情的要求不斷提高,她又籌借了18萬元,新建了化驗室,添置了化驗設備,並且建了成品庫,改選和新增了麪粉設備。在縣殘聯和質檢局的幫助下,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的驗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

20xx年,正是麪粉廠生意剛有起色的時候,狠心的丈夫,捲走了家中的所有現金,和村裏一個女人私奔了,留下她和三個還在上學的孩子,還有一大堆的債務。這時的小馮徹底崩潰了,感情上的創傷,加上幾十萬元的債務,3個上學的孩子,一大堆的產業,叫她一個獨臂的婦女如何應付得了。在她的腦海中曾閃過輕生的念頭,但她很快就覺得這是一個懦夫的選擇,而自己要做生活中的強者。再看看自己一手創辦的麪粉廠和3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更加放心不下,她覺得自己雖然是個殘疾人,但她為人坦誠、買賣公道,又熟悉當地麪粉業行情,就算一個人同樣能把麪粉廠經營好。白天她要忙着工廠的所有事情,工作了一天已是一身疲憊的她,還要盡一個母親的責任,替孩子們弄這弄那,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要起來,給孩子們準備早飯。懂事的大女兒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母親這樣操勞下去,提出了要放棄學業,回來幫助母親的想法,但遭到了她的強烈反對,她説不敢自己多苦、多累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讀好書。令她欣慰的是,受她影響,幾個孩子都十分的爭氣,大女兒考了南京某大學讀本科,兒子在縣高級中學上高中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她發誓要把自己的孩子都培養成大學生,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在麪粉業競爭激烈的灌南市場,現有大小麪粉廠六十幾個,而小馮創辦的麪粉廠也只是這些麪粉廠中的普通一員,唯一不普通的是,老闆是一個一隻手臂的單身婦女。而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她的經營範圍覆蓋了1/5的灌南縣城,大半個孟興莊鎮。她是如何將生意做的這麼大的,知道她的人都會説,她的麪粉廠之所以辦得這麼好,那是因為她們廠產的麪粉質量可靠,而價格卻比其它同類產品低。另外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從來不用手機,聯繫業務主要是靠固定電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她看來,光靠電話裏説的,聽的,新客户不一定會接受她,她要將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展現給客户。20xx年9月的一天上午,小馮敲開了縣六中後勤主任辦公室的門,向該校後勤主任推薦自己廠裏生產的麪粉,後勤主任打量了一下這位殘疾婦女,用懷疑的口氣問道,“為什麼要用你們的。”小馮把自己的情況簡單介紹一下,説了句“先免費送你們幾袋試用一下,如果用的好了,就和我聯繫,就當為殘疾人事業做點貢獻,用不好的話也不收你們錢,就當是我們殘疾人為社會做點事”,一句話,倒把這位後勤主任給驚住了。幾天後,該校後勤主任打來電話,説學校領導同意用她們的面了。

生活中不忘關愛同命人

看着自己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可村中有10多户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一想到這,加玉心裏就泛酸。她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着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如今,自己也闖出點名堂了,日子富裕了,可這些兄弟姐妹都眼巴巴地指望着自己,又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如何幫助他們擺脱貧困呢?她想到了自己辦的麪粉廠,何不把他們都招到自己的廠裏上班呢?心潮澎湃的她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10多户殘疾人家庭,她挨個跑了一遍。沒過幾天,加玉面粉廠裏又多了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幹不了重體力活的殘疾人。在這裏他們只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個月就能拿到六七百元的工資,生活也算有着落了。鄰村村民孟小東,今年36歲,是位肢體殘疾人,原本一直閒在家中,靠年邁的父母養着。20xx年小馮找到了他,讓他到自己的廠裏打工,每個月只是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就能拿到幾百塊錢。得知他至今沒有對象的消息後,馮佳玉又主動給他當起了紅娘,為他介紹了一個對象。如今孟小東已經是孩子的爸爸了,每當談起此事,總是熱淚盈眶,對加玉姐讚賞不絕。

如今,小馮的麪粉廠,已經形成了年產值達100餘萬元,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20餘人(其中有12名各類殘疾人)的規模。採訪她時,她講了段話,“這個麪粉廠總投資有70多萬元,如果這些錢都是從銀行貨款的話,那麼現在一年所賺的錢還不夠貨款的利息”。問她原因,她向我們道出了實情,假如每加工一萬斤小麥,除去成本可以賺500元,再除去工人工資420元,自己實際得了80元,這80元中還不包括其它水電、機械磨損的費用,給他打工的駕駛員收入都要比她高。是啊,多麼純樸肺腑的一段話,寧願自己少賺一點,也要讓工人過得更好一點,這也正是工人們死心塌地跟着她幹活的原因。

現在她的最大心願就是能夠早點把家裏的債務還清,然後擴大生產規模,讓麪粉廠吸收更多的貧困殘疾人就業,再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到殘疾人事業中,讓更多的殘疾人享受到黨的政策的關懷。

命運是無法選擇的,但可以選擇面對命運的態度。命運的不公使她的創業、生活多經磨難,但小馮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用殘缺的身體演繹人生的完美,激勵更多的殘疾人堅定信念,用不屈的奮鬥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3

XXX,女,現任海鹽縣望海街道殘聯理事長。從事殘疾人工作15年來,她把改善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腳步丈量困難角落,用點滴記錄使命擔當,努力創新工作機制,帶動企業扶殘助殘,奮力開創扶殘新領域,為望海街道高質量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在工作中,她善於謀劃思路、尋求突破。成功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海鹽縣唯一一家浙江省五星級殘疾人之家;此外,她發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結對困難户、聯繫企業解決就業,用實際行動為愛心企業和殘疾人搭建助殘橋樑,實現愛心助殘精準幫扶,營造社會扶殘助殘良好氛圍,得到縣殘聯的充分肯定;她着力擔當、責任前行,疫情防控以來,為保障殘疾人生活不受影響,不留死角和空白,她積極參與隔離點、核酸檢測、數據排查、掃樓等各項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她勇於創新、踐行使命,曾先後獲得“十二五”XX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XX市“最美殘疾人工作者”、海鹽縣第一屆“最美殘疾人工作者”、海鹽縣勞動模範、海鹽縣“最美樓道長”等多項榮譽。在她的帶領下,望海街道殘聯連續多年在縣殘聯排名前列。

善於學習、勤於工作

作為一名殘疾人事業工作者,XXX始終勤於學習,重視對殘疾人政策的學習和鑽研,熟悉各項殘疾人幫扶政策,第一時間落到實處。殘疾人是特殊困難的社會羣體,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兜底保障、各項補助關乎殘疾人基本生活,她通過多方比對、村社區瞭解情況,主動排摸殘疾人能享受的補助政策,所管轄區的殘疾人基本上都是被告知可以享受政策,各項補助應補盡補。

夯實隊伍、奉獻履職

街道殘聯和村社區殘協是開展殘疾人工作,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是聯繫廣大殘疾人的重要紐帶。她通過召開業務培訓會、專題講座、政策學習等多種形式,殘疾人工作隊伍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建立一支業務知識過硬、甘於奉獻、深受廣大殘疾人信賴的殘疾人工作者隊伍。20xx年更是並根據縣殘聯文件要求積極爭取夯實協會隊伍建設,為6個村社區高標準配備公益性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健全殘疾人組織,招聘時最關心的是應聘者是否有情懷,殘疾人工作是需要有情懷的。

謀劃思路、尋求突破

重度殘疾人就業夢是她的夢,為此縣殘聯政策剛出台,第一時間爭取機會,籌建了海鹽縣唯一一家浙江省五星級殘疾人之家,通過“託養+工療”的形式為轄區內28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實現就業,解放他們的家庭。一户多殘中的特殊困難户是她最大的牽掛,兩户8人沒有一個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家庭,雖有託底保障,依然無法解決他們的日常生活,她奔走在企業,在愛心企業的支持下成功結對,解決難題。

成功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20xx年望海街道北蕩社區創建浙江省無障礙社區,依託北蕩社區的這次創建,以建設示範、帶動一片的方式實現街道無障礙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一次參與無障礙社區改造的她,常常跑在村建辦,打聽工程相關的內容,並協調各部門,按最高的標準去完成,趴在路邊説:“這個緣石坡道還差0。5公分,我需要無高差,這樣輪椅才能平緩通過”,村建辦的潘工説海燕真是高標準嚴要求,我們積極配合你。創建共改造11個點位,共計投入資金200萬元,成功創建浙江省無障礙社區,並得到市縣殘聯的充分肯定。技多不壓身,在積極宣傳殘疾預防中,自編自導拍攝公益宣傳片,在中國殘聯舉辦的宣傳片中獲得全國殘疾預防比賽優秀獎。

着力擔當,責任前行

疫情三年餘,為保障殘疾人生活不受影響,對全街道獨居、多殘、親友在異地等進行排查,疫情防控中可能面臨安全隱患的殘疾人進行實地走訪,第一時間掌握殘疾人生活情況與身體狀況。困難殘疾人在生活上有諸多不便,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殘疾人能否在第一時間得到照顧,獨居殘疾人有無能力過好年,日常生活是否得到保障,殘疾人親友能否給殘疾人提供幫助,精神殘疾人配藥是否有難度,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重視,提前謀劃。為此,她要求10個村社區全部建立微信羣,方便解決殘疾人需求,不留死角和空白,助力疫情防控,讓殘疾人從生理到心理得到更多照料。她更是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隔離點工作、核酸檢測工作、風險排查、掃樓、樓道排查等堅守一線。

勇於創新,踐行使命

殘疾人的困難各有不同,扶殘難度相對較大,但她認為只有形成良好的助殘氛圍和大環境的支持才能幫助更多的殘疾人。為了助殘大環境她主動聯繫街道工辦,動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扶殘助殘幫扶弱勢羣體。愛心企業搭建助殘大舞台,舉辦“凝心聚力逐夢飛翔”大型助殘頒獎文藝晚會,近五百人觀看演出,23名殘疾人在舞台上精彩演繹,讓殘疾人展現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精神。為愛心企業和殘疾人搭建助殘橋樑,實現愛心助殘精準幫扶。在她的聯絡下共有二十多家企業參與幫困殘疾人、實現殘疾人就業,讓企業和弱勢羣體緊密聯繫,擴寬助殘新平台,讓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迴歸社會。

載愛前行,深入接觸

XXX非常關注轄區內900多名殘疾羣眾的困難和問題,只要有機會就主動上門瞭解殘疾人的困難,研究問題所在,協調各部門盡所能幫助解決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近年來,幫助全家四位智力殘疾人的家庭,介紹工作,無障礙家庭改造,社會幫扶等實現脱貧;幫助想申請低保的單身殘疾人實現就業;幫助聾啞女孩實現文員夢;幫助孤老精神病人辦理殘疾證並給予補助和社會救助;盲人因意外失去唯一親人後,第一時間聯繫社區安頓生活基本保障;腦癱兒童因殘疾而無法跟同齡人一起上幼兒園,她到處奔走實現孩子就學夢;幫助殘疾女孩走出自卑,點燃生活希望;給予殘疾男孩的未來指引方向,不再迷茫。省市縣有培訓項目,她都能清楚地知道適合誰,並耐心分析,她總是説:“殘疾人的事需要做細,去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打開他們封閉的內心,真希望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她就是一個一個去面對面聊天,在聊天中瞭解需求。另外鎮街的殘疾人來諮詢她,她都耐心告知,還不吝嗇自己掏腰包去幫扶殘疾人,今年過年自己買了幾件新年的羊毛大衣去看望其他鎮街的殘疾朋友,像這樣大大小小的的事情她做了好多年,她説幫扶不分地域,只要他們有需要,而我知道。

“關愛匯成長温暖迎曙光”殘疾兒童走訪慰問

一個個暖心項目、一項項政策實施、一步步丈量着需求和問候,當看到一户户殘疾家庭改善了生活露出感謝的笑容,她倍感幸福。提供就業平台、豐富精神生活、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她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為殘疾羣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奮鬥。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4

xx,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國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國中畢業的xx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着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xx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電刨牀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xx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xx年元月,xx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繫,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xx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xx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xx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xx靠着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xx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户,其他養殖户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户家裏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户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xx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xx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xx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xx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xx計劃於20xx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5

xx,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xx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xx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後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説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蹟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xx,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並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願採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後,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鬥歷程。

20xx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裏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着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説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6

我叫xx,今年43歲。幼兒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痺症,下肢萎縮乾癟,開始只能靠一張小木凳挪步,後來靠雙枴行走,從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掙扎。長大後,我勉強上完了國中就因為身體原因輟學在家中,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處求事。有一句話叫做“陽光總在風雨後,事業成功靠奮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從親戚那裏學會了服裝設計和製造的手藝。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學習時,我格外賣力,在滿師後憑着紮實的手藝功底,在鎮江市區一家服裝廠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這家服裝廠倒閉了,遭受雙重打擊的我並沒有退卻,靠着廠裏給予的一筆很少的經濟補償,加上向親戚朋友借的錢買了一輛殘疾車,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為啟動資金,想自謀出路,開一家服裝加工廠。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我任勞任怨,歷盡艱苦,光是拉客就翻車過好幾次,命都差點丟掉。

20xx年底,我在丹徒區政府和區殘聯的大力幫助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找到了地皮,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廠,蓋起了新廠房,還購進了三十多台新自動縫紉機,在上黨鎮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縫紉技術的女工和部分殘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裝廠的人員配備,搭起了框架,同時也解決了一批和我一樣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經過各方籌備,我的“國方”製衣廠開張了。可“萬事開頭難”,創辦之初舉步維艱,由於對進貨渠道的陌生,對顧客需求的不瞭解,我真是吃夠了苦頭,甚至一段時間入不敷出,但我並沒有氣餒,憑着自己精湛的服裝設計手藝,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心和幫助下,渡過了難關。我的生意日漸紅火,客户也越來越多,甚至一些邊遠地區和國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來。

20xx年7月,我廠生產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裝就贏得了對方的好評和稱讚,10月初,又有一批出廠服裝全部達標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個人常常需要兼顧裏外的事情,忙起來一天只吃兩頓飯,從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為的只是能夠把廠發展起來,壯大起來。

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服裝廠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資都發不起,我一度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人活一口氣,我要為殘疾人這個羣體爭那麼一口氣!最終咬着牙堅持了下來。今年,服裝廠的效益穩步回升,難關最終度過了,實實在在讓我鬆了一口氣。如今,面臨發展的良機,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將廠發展壯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裝廠申報福利企業,再招一批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到自己的廠裏來就業。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殘疾人地位和尊嚴,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鎮江市,丹徒區的領導都來慰問過我,鼓勵我自強自立,將服裝廠辦好。我的心裏暖和和的,下定決心要抓住機遇,再接再厲,不辜負大夥的期望。

服裝廠創辦至今,儘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面臨着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方面,雖然我渴望擴大規模,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相應的資金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跘腳石。在這個節骨眼上,懇切希望各級領導能在百忙中關心一下,幫我解決一點實際困難,好讓我這個展翅躍飛的小鳥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度過困難,走出一條殘疾人創業的陽關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風雨相隨、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樣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7

我叫小郭,肢體殘疾,國中文化,陽城縣東冶鎮窯頭村人,現年47歲。從一個懷揣夢想的懵懂少年,到一個嶄露頭角的殘疾創業帶頭人,坎坷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路。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所走過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相反,創業歷程充滿了荊棘,憑着頑強的拼搏精神、身殘志堅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台。

1992年國中畢業後,我認為:一個人要有真本事,就應該闖一闖。於是,我和朋友到北留磚廠工作,努力學技術,由於機器出現故障,導致了我左臂殘疾,當時心灰意冷,後來在父母和朋友的開導下,慢慢走出了陰影,決定努力奮鬥,改變自己。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我沒有膽怯,自小養成的不屈的性格讓我堅持了下去,20xx年在鄭州太行物流作為裝卸工,一年多後,成為裝卸部主任。20xx年回來陽城,註冊了晉惠裝卸搬運部。

註冊了晉惠物流裝卸搬運部後,我知道,幹事業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更要有耐心。在晉惠物流工作幾年來,壓力較大,一直在想着如何能讓更多的客户選擇晉惠物流,如何維護客户。無奈我走出去和同學、朋友各方人士交談、考察,到許多建材市場,服裝城,小商品城宣傳,經常到晉城、沁水等網點向同事和老員工請教管理經驗,主動向一線員工瞭解業務細節和遇到的問題,細心聽取員工意見和建議,向新員工講授各項業務知識和技能,和一線員工一起送貨、分揀,和技術員共同研究物流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客户也越來越多,晉惠物流也發展越來越好。

“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務。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8

小海,現年51歲,自1980年高中畢業後大學聯考成績全縣第一,但由於視力殘疾沒有被錄取,一直從事農牧業生產,當時剛察地區種植的油菜籽,青稞,小黃燕麥產量低,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農民種植的糧食無法解決温飽,小海在種好莊稼後就外出打工,曾從事燒石灰、挖金子、搞拉運等副業來補貼家用,但當時的環境下,還是不能解決實際困難,他認為一名有文化的農民,經常思考如何在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下讓土地增產。當他得知塑料大棚和温室種菜能增加收入時,就想如果在剛察地區能夠建成温室和棚種植農作物就可防災防凍,就用打工掙的錢,於1993年到海東地區學習,建設了剛察縣第一幢日光節能温室,從事蔬菜種植實驗工作,由於學習的種植技術和引進的蔬菜品種是東部農業區成功的經驗,然而在剛察地區不適應,當年種植蔬菜沒有成功。1994年他自費到海北州農科所的蔬菜温室中學習兩個多月,到1995年試驗成功了適應剛察地區地理、氣候特徵的長春祕製黃瓜、筍子、菜瓜、菜花、雪裏紅等20多種蔬菜品種。他把這些成功的技術和品種毫無留底的推廣給尕曲村及周邊農牧民羣眾,形成了家家有小温室,改變了剛察地區種植單一小白菜的歷史,豐富了當地羣眾的菜籃子。由於當地氣候的影響,温室種菜,在冬天生長非常困難,如果連續吹風,蔬菜就會凍壞,1996年他建設了尕曲村第一幢兩用暖棚,進行夏季種菜、冬季育肥牛羊。1997年由於農產品銷售難,青稞、油菜全靠外來小販,用木頭、青油等兑換,他苦思冥想,最後用貸款購置了榨油機和飼料粉碎機,收購當地生產的油菜籽、青稞,加工成菜籽油和飼料,改變了當地羣眾農產品出售困難的問題,保證了當地食用油和飼料的供應。同時形成了從事種植、加工、養殖等相互依託的農牧業生產。在農牧業生產中,他積極參加培訓,引進、推廣先進的農牧業新技術,新品種,先後引進推廣了浩油11號、白青3號、白青4號、白青6號、加拿大白燕麥、黑飼麥1號等優良品種,為本地區土地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同時他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廣分層施肥技術、機械條播技術、大白燕麥和箭筈豌豆套種技術、綠色蔬菜種植技術等先進技術,這一系列的先進的使用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使當地的農作物畝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小海的積極作為,得到了尕曲村大多數村民的認同和支持,20xx年尕曲村村支書,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積極聯繫上級職能部門,引進和推廣了浩油11號油菜良種,白青6號青稞良種,加拿大白燕麥與箭筈豌豆套種技術;積極爭取項目,先後實施了兩用暖棚建設項目,建設下種、冬養的農區兩用暖棚54幢,尕曲村30%農户受益,實施尕曲村人畜飲水項目,使95%的農户通上了自來水,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使尕曲村100%的貧困户收益,實施退耕還林項目,讓尕曲村村民旱澇保收的同時,為環青海湖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帶領尕曲村及周邊富餘勞動力,進行勞務增收,先後組織參加了網圍欄安裝、水泥杆製作、空心磚製作、井圈製作、栽樹種草、暖棚建設、硬化路建設、公路養護、滅鼠等工程建設。每年參與人數為50—150人。對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生態保護、農牧民增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組織開展農機具使用培訓

20xx年小海同志與尕曲村26名農牧民組建了剛察縣誠信種植養殖業協會,並被選舉為協會法定代表人(會長),他領導的協會,在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於20xx年底會員發展到200户,帶動輻射周邊農牧户達650多户。

自成立協會以來,小海努力工作,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科普宣傳和農牧區新技術推廣為己任,經常參加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科技農牧扶貧開發局等單位牽頭舉辦的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等科普宣傳活動,累計購置併發放各類科普讀物900多冊。

20xx年到20xx年連續三年,小海帶領協會技術骨幹,為沙柳河鎮、哈爾蓋鎮、伊克烏蘭鄉的農牧民定居小區的牧民羣眾,進行暖棚蔬菜種植、綠色蔬菜種植技術講授和實地培訓,按每年3月份到10月底,從種植到收穫、使用等全方位指導,親自指導並帶領牧民羣眾種植後,每7天進行一次管理指導,累計收益羣眾達20xx多人次,發放了藏漢兩種科學種植圖書1000冊,通過多年富有成效的宣傳,培訓活動,使科普工作真正達到了“不走形式、不走過場、注重效益”的目的。

小海,在積極應用和推廣農牧業新技術的同時,積極倡導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努力推動尕曲村春節社火演出。20xx年和20xx年為演出捐款計10000元,爭取活動經費累計150000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每年向協會會員和周邊羣眾,發佈調查油菜籽、糧食、飼料、牛羊肉等市場行情分析資料和農牧業新技術資料,全方位開展建設文明家園科普教育活動,引導周邊農牧民羣眾,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0xx年小海同志配合縣總工會,組建了剛察縣第一個農民工工會,自工會成立以來,他積極參加縣總工會的各項活動。為貧困農民工爭取救助資金和慰問活動,為農民工爭取體檢項目;在全國助殘日活動中,配合縣殘聯,為貧困殘疾人發放助殘工具、慰問金、慰問品。

20xx年他帶領協會成員及周邊貧困户,在黨政軍企共建示範村活動中,配合沙柳河鎮人民政府,建設入户硬化路9公里,清理垃圾1500噸,受益羣眾達300多户,以上作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工作中,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對維護地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組織開展綠色科學種植技術培訓

小海的努力奮鬥和積極作為,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當地羣眾的稱讚,先後當選為剛察縣科技農牧扶貧開發局土地仲裁員;剛察縣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海北州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剛察縣總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並當選為委員;海北州農牧協會會員;剛察縣生態畜牧業協會會員。他的事蹟得到省、州、縣人民政府肯定,並多次受到表彰。20xx年榮獲海北州“全州農牧民自主創業先進個人”;20xx年榮獲海北州“信用建設先進農牧户”;20xx年榮獲“全州殘疾人自強模範;”20xx年榮獲剛察縣“農牧業集約化經營先進個人”和青海省“全省自強模範”;20xx年榮獲海北州“青藏高原自強和諧號”先進個人;20xx年榮獲海北州“全州優秀工會積極分子”。

小海幾十年如一日,努力普及現代種植、養殖技術知識,倡導科學種植、科學飼養方法,傳播最新技術和市場信息,學習和推廣使用科學技術。他在幾十年奮鬥歷程中,遭受到多次的試驗失敗和自然災害,但他從不妥協,一方面總結教訓,一方面向專家請教,他從不計較一事一時的得失,始終如一地學習和推廣農牧業新技術。他始終將科技推廣為己任,將個人受益和帶領周邊羣眾共同富裕相結合,將成功的試驗,無償的傳播給大家,將美好的信息無償的提供給大家,他積極發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對全縣農牧區產業結構調整和集約化經營發揮了積極地示範帶動作用。他以“誠信第一”為宗旨,以“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為出發點,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維護地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模範作用。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9

小馬,男,回族,1986年10月25日出生於化隆回族自治縣巴燕鎮東上村,三歲那年由於一場大病,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從而為父母親增添了一分憂愁和生活上的困難,小孩今後怎麼辦?怎麼養活自己?這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全家的生活只靠母親打臨工來維持生計。然而多年後,小馬憑着自己的堅強毅力,在別人冷眼、譏笑、嘲諷中堅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努力,用他殘缺的身軀為身邊的親人,也為他周邊困苦的殘疾人朋友撐起了一片天空,他那奮發有為的精神和同情關愛弱者的品格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小馬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其間波折重重,但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就不愁沒有自己成功的那一天。小時候小馬在同伴們的唏噓聲中,度過了他特殊的童年時光。

8歲那年,父親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將他送進了學校的大門,在學校裏看到老師和同伴們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再一次點燃了他對生活的希望,上學之路也還算順利。2007年高中畢業後也拿到了青海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是考慮自身身體條件,及家庭情況,無人陪讀,最終放棄讀大學的夢。2008年,四面楚歌的小馬,被生活逼到了絕處,他不想這樣平庸地度過殘缺的一生,也為不給家裏增加負擔。從2008年至2014期間,向親朋好友舉債25萬元,自主創業在青海省化隆縣牙什尕鎮經營起了“風之緣網絡會所”,通過勤勞和智慧的經營,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2012年被評為海東地區就業創業先進個人。走出困境的他,時刻不忘提升自己,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期間還客服種種困難,考取了汽車殘疾人專用駕駛證,自己買了一輛小汽車,從此便是如虎添翼,為以後的創業之路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在積累了一點資本後,他也並不滿足於現狀,經過與當時在外地開拉麪店的朋友們商量之後,將會所轉讓出去,帶着自己第一次辛苦賺到的40餘萬元資金來到了上海,加入了拉麪大軍。在看準一家店面後,跟朋友一起湊足65萬元,毅然盤下店面。經營起了拉麪生意。雖然在這個行業裏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十分辛苦,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也換來了相當可觀的回報,證明了自己其實是可以自食其力的。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一向思維敏捷,頭腦靈活的小馬,靠着自己良好的經營理念,硬是將日營業額從起初的2000元不到,做到了5000元以上。為自己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增強了融入社會的自信心的同時,也為以後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經營拉麪店期間也積累了不少人脈,發現朋友出門在外,聚到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家鄉的傳聞,看到有親朋好友從老家來,盼望的還是家鄉的美食。看到現如今網絡技術這麼發達,一直都想在這裏尋找一些商機。終於在2016下定決心,將拉麪館以98萬的價格轉讓出去回到老家,在家人的幫助下,創辦了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公司註冊資本200萬元,“伊客源”名字取意“網絡時代伊斯蘭的客商”,目標將公司打造成國內知名的清真食品銷售平台,然後成立清真食品研發小組,從全國市場中尋找銷量較好的,但是清真市場類缺乏的產品。比如像甘肅臨夏出產的“哈倆裏清真方便麪”和青海循化出產的“巴力嘎嘎清真泡鳳爪”,這兩款產品在現在的清真市場中已經得到認可,他們都是從全國市場中尋找到的好產品,也是穆斯林羣眾需求的產品。

雖然公司創辦初期困難重重,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但早已經歷過反覆磨鍊的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從未想過要放棄。從一開始的好幾天才只有一單的銷售成績,到後來的每天兩三單,十幾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起早貪黑。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用真誠贏來了微笑,用汗水換來了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公司發展到2018年,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小馬用它的“慧眼”,也用他的膽識,為自己的別樣人生做出了新的定義。這也證明了自己是可以自食其力的,是可以活的有價值的。在創業經營期間因接觸的人比較多,小馬以前內向的性格也變的越來越開朗。他熱情周到的服務,也為他日後創業積累了相當廣的人脈。

自2016“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辦到至今一直都在運行,企業採用責任到人的用人方式,根據“企業初期用能人,發展期間多用人,穩定之後用窮人”的用人理念。在項目開展和發展中積極吸納有能力的殘疾人加入,關愛幫助殘疾人的同時,鼓勵更多的殘疾人積極創業。在公司內部每個部門中都設立殘疾人崗位,發展高峯時曾帶動有10名殘疾人就業,在新開展的項目中也儘量讓更多殘疾人蔘與進來。真正將公司文化“自強、自信、自力、創新”融入進來。2018年被化隆縣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

到了2019年,雖然有了一定成績,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經歷過各種錘鍊的他,早就有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想法。想到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全民創業的美好時代,將來會有無數像自己一樣的小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新的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從來都是行動者的小馬説幹就幹,立即成立了“正浩財務諮詢有限公司”。公司主營會計代理記賬,財務税務諮詢,工商税務業務代理服務。公司旨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積極服務和幫助無數像自己一樣,處在發展階段的小薇企業,更加規範健康的茁壯成長。雖然新的公司還在起步階段,旦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當七年級無所有時,曾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各種幫助的情形。他説“現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想到還有無數像自己當七年級樣迷茫的殘疾人,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感覺自己責任重大。等將來這家公司也發展起來了,一定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

到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由於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的產品主要為清真食品,且客户多為在各大城市經營餐飲業的西北少數民族。在餐飲業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公司業績也一再下滑,曾一度出現了虧損。但是在困難面前,小馬首先想到的不是退縮,而是如何迎接挑戰,渡過困難。目光長遠的他,早已習慣了承受各種風險。他説“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堅持下去的毅力”。

“一人富不算富,一人強不算強”。小馬經常這樣説,他的成功不僅僅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大環境好,黨的政策好,各級黨委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雖然現在他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想想同樣身體殘疾的人現在還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他感同身受,認為有責任幫他們一把。帶領、鼓勵殘疾人朋友,不等不靠,用自己雙手自食其力。

“他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這是小馬常提的一句話。命運關閉了一扇窗,也必將為他打開一道門。年輕的小馬頭腦靈活、勤勞肯幹。為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同時更好地學習交流,小馬帶領員工積極參加各種博覽會。通過全民都在廣泛使用微信公眾平台的方式大力宣傳,加大投資力度,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身殘志堅的小馬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於面對現實。他説,老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雖然不能為社會做重大貢獻,但我要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念,去奮鬥,去爭取,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0

初見xx,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幹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闆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xx,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幹事業

xx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痺症,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xx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裏,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xx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裏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裏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痠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牀上,什麼也不想幹。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後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裏,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後,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於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xx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着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於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着閲歷的增加,xx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裏借來了十幾萬,於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裏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xx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於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xx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着xx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並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説,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xx説:“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乾眼淚,拖着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xx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佔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後,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裏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裏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後,xx日夜吃住在公司裏,憑藉着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並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xx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xx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於xx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餘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於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於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xx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繫,他做了聯繫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裏,並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xx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xx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xx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蔘加的遊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豔捐款1000元……

幾年來,xx的無私大愛和許多助人為樂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xx表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他會辦一個福利企業,把更多的殘疾人組織在一起,讓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自身價值,自強不息、奉獻社會!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1

小李,男,1994年3月出生,系因民鎮槽子街村村民。家庭人口5人,20xx年時因病致殘,目前是因民禾佳飯店老闆。

小李從小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家中主要依靠父親在礦山務工的收入來維持所有生活開支。母親在家種地,拉扯自己和妹妹長大。20xx年,6歲的小李突患重病,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生活更是難上加難。父母沒有放棄他,耗盡家中本就不多的積蓄堅持為他治病,家裏的牛羊全部賣完,甚至舉借外債。那時的小李整日躺在病牀上,看着憔悴的父母一度想要放棄治療。是父親佈滿老繭的雙手扶起他病弱的身體,是母親哭腫的雙眼撐起他活下去的信念,也讓他在往後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堅定的走下去。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醫護人員和小李的共同努力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病情好轉了,但小李落下了殘疾。出院後的小李從不抱怨,變得特別的樂觀向上,他知道自己能活下來已是父母付出心血換來的,珍惜睜開眼看到的每一天。父母看到他殘疾的身體總是哀愁不已,時常傷心垂淚,可小李總是告訴父母:“我還活着,還陪着你們看每一天升起的太陽,這不是很好嗎?況且殘疾了並不代表我就是個廢人,可以做我能做的事情,好好孝順你們。”6歲的小李,懂事的讓父母心疼又欣慰。

轉眼間到了20xx年,看着年邁的父親艱難的維持生計,白髮叢生,年輕的小李也想為這個家出一份力。剛步入社會,因沒有任何傍身技能只能走進餐廳做一名洗碗工,每月僅一千餘元的收入。他至今都記得領到第一個月工資交到父母手中時候的心情,雖然少,但終於可以為父母分擔家中生計。時間一天天過去,父親的身體每況日下,工作困難。小李經歷了社會的洗禮,開了眼界,知道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他從不因自己殘疾輕易向命運低頭,勵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所以他在努力工作的時候,常常利用閒暇時間學習本領技能,不管是切菜、配菜、端茶倒水,什麼都學,也通過自學懂得了一些餐飲行業的管理知識。

20xx年因民鎮組織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的的內容為美食培訓,小李積極報名參加了。在培訓中他學習的尤其認真,常常請老師幫忙糾正不對的操作和習慣。培訓結束後,小李萌生了創業的想法。萬事開頭難,創業首先要解決資金問題。家裏能拿出的錢不多,他積極地跑銀行、跑村委會、跑政府單位。在鎮村各級領導的關心下,他在因民社區油炸房開起了第一家餐館——因民禾佳飯店。因為手藝好,分量足,誠信經營,餐館開業後收入也很理想,慢慢的還清了所有的債務。20xx年小李報名參加了東川美食大賽,榮獲二等獎。他説:“這個獎項是對我這麼多年付出的肯定和鼓勵,讓我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20xx年,槽子街村實施了整村搬遷,小李一家全部搬到了東川城區居住,生活環境大大改善。如今的小李已經成了家裏的頂樑柱,妹妹馬上要上大學了,女兒上了國小,生活日日向好。20xx年小李申請了殘疾人就業創業補助,鎮殘聯工作人員到餐飲店裏實地核查並幫助辦理了創業補助。他堅信:“在政府的關心、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所有的困難、壓力都會迎刃而解的,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蹟12

呼和浩特小孫,一個飽嘗命運磨難,但是又不屈服於命運安排的殘疾人企業家。

他有幸參加了北京殘奧會火炬8月30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傳遞,做為一個火炬手,又是當地一位成功的殘疾人企業家,大家難免對他有些好奇。於是記者採訪了他。面對記者的話筒,孫海鋒講述了他動人的創業故事。

在呼和浩特市,有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殘疾人企業家。他就是呼和浩特市康復假肢廠廠長、內蒙古殘疾人愛心藝術團團長、內蒙古愛心報社社長、市肢殘人協會主席小孫。人們初次見到雙腿患有殘疾的孫海鋒時,都很難想象這樣的軀體中竟然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當初,孫海鋒僅僅依靠2400元人民幣,就建了一座假肢工廠,而且一干就是20年。

孫海鋒出生在山西臨猗縣一個貧困家庭。1974年,16歲的他來到呼和浩特,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開辦了修理鐘錶門市部。

改革的春風吹向內蒙古大草原後,孫海鋒費盡千辛萬苦,成功地開辦了假肢工廠,以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

孫海鋒永遠也忘不了辦廠初期的困難和艱辛。

1988年籌辦假肢廠時,兩把舊椅子、一張辦公桌、一個水缸、一鋪土炕,就是全部家當。妻子多年積攢的兩千多元口保命錢被他“騙去”買了設備。而建廠後的第一個月竟虧損800多元。工人鬧着要工資,妻子哭着要往回抽資金,親戚朋友紛紛上門催還借款,心愛的女兒餓得哇哇哭着要奶吃……孫海鋒進退維谷,捶打着兩條病腿徹夜難眠……

天生就不肯向命運低頭的硬漢子孫海鋒決定堅持下去,因為他堅信自己的路選對了,黑暗過後就是光明。他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職工素質偏低,不懂技術,自己不懂管理。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自己行動不便的問題。孫海鋒查閲了很多資料,為自己設計了一雙病理鞋。這雙病理鞋以鋼架卡住膝關節以下,支撐着身體,儘管穿起來疼痛難忍,但畢竟能慢慢行走。適應了病理鞋後,他便學習騎自行車,他那發育畸形的胯根本就邁不上車座,只能以右手提起右腿才能騎在車上。孫海鋒跌倒無數次,摔得遍體鱗傷,終於會騎自行車了。從此以後,他親自去購買原料,去殘疾人家裏承攬業務;白天登門求教,晚上在家刻苦鑽研,為防止打磕睡,他就嚼辣椒。3個月後,廠子扭虧為盈了。當工人們拿到工資時,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殘疾人孫海鋒艱苦創業辦廠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成了呼和浩特的一大新聞,捐款隨之而來。孫海鋒得以翻修了廠房,增添了設備,擴大了業務範圍,改善了職工的工作條件……一個正規化的企業像雨後春筍一天天興旺起來。

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孫海鋒一件一件地辦到了。

回憶起當年那段艱辛創業的歲月,小孫覺得困難並沒有阻擋他。開始幾個月,孫海鋒的假肢廠一度面臨倒閉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退縮,沒有放棄,而是擦乾眼淚,拖着殘疾的腿去求技術、求援助、找用户。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假肢廠增添了設備、新建了廠房,逐漸有了起色,還有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沒有打過退堂鼓,我總感覺到順利的事誰都容易去做,就因為有困難,我才一直做下來。”

然而孫海鋒並沒有因此滿足,他知道,僅靠假肢廠有限的業務量是難以持久的,僅靠賺殘疾人的錢是不行的,必須走一條立足殘疾人,服務全社會的道路。於是,他又想法設法成立了殘疾人愛心藝術團、辦起了殘疾人報紙,為的是解決一部分殘疾人的生活困難,同時呼籲全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瞭解殘疾人事業。孫海鋒説:“我就感覺人應該有尊嚴,人應該去努力,應該有開拓精神。我努力了,面對成績我也感覺到我成功了。我最高興的就是我給殘疾人做了服務以後,他滿意,他在假肢的幫助下站立起來了。”

發展殘疾人事業總要比發展其它事業多一些困難。孫海鋒每前進一步,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事業雖然發展了,但孫海鋒並不滿足,他依然在為他的下一個目標辛苦地奔波着。

“我的目標就是為更多的殘疾人服務,上為政府分憂,下為殘疾人解愁,我一直是提倡幫助建立殘疾人自我創業的機制,不要光給他們輸血,而且要為他們造血,讓殘疾人在創業中體現人生價值。”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用這句話最能形容自強自立的小孫。他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但他沒有絲毫懈怠,並將一直奮鬥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7n61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