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1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為我們施工企業,更應該有這種“工匠精神”,應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為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2

今年,他又如期而至。

他依舊穿着那件泛黃的白襯衣,拎着一個陳舊的老木箱,只是他的背更駝了,臉上的溝痕更多了。在我小的時候,王大爺是一位虎背熊腰的壯漢,走路挎着大步像風一樣,粗長的胳膊充滿了力量,舉起我來都輕而易舉,幹起活來極其麻利。但他還是他,笑眯眯的拍拍我的肩膀説:“又長高了。”我趕緊迎他進屋中。他拿出那個陳舊厚重的本子,用他那粗糙的雙手翻到記載着我家信息的那一頁指了指説:“今天的天氣剛剛好。”這個人便是護船工---王大爺。

吃過午飯,王大爺站起身來説:“就是這個時候,這時養船最好。”説着他已走出了門。我下午無事便陪他去了。

烈日當空,毒辣的陽光照在沙灘上,耀的人睜不開眼,一層層的熱浪翻滾着,連蟬都不叫了。然而王大爺依舊麻利的爬上船,迅速的從他的木箱中取出錘子的鑿子,熟練地叮叮噹噹敲打着。船艙的温度已經超過四十度了,大顆大顆的汗珠從王大爺的臉頰上滾落浸濕了王大爺的衣服,可王大爺卻渾然不知依舊緊握着錘頭鏗鏘有力的捶打着鑿子。鑿完後,王大爺用刷子仔仔細細的刷掉每一台縫隙的'雜物,然後取出另一個是刷子小心翼翼的在縫隙抹上油........夕陽西下,今天的任務終於完成了。王大爺找了塊陰涼地坐下喝起了水。我也席地而坐在他的旁邊與他閒談起來,我好奇地問道:“王大爺您的手藝這麼高超,幹了多少年了?”王大爺呵呵一笑的説道:“四十多年了,年輕的時候從父親的手中接過這把錘頭和鑿子,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與船在一起,這裏的每一條船都像我的朋友,我做這些就是為了讓我這些老朋友保持健康,我一定要把這件大事幹好。

一天結束了,王大爺也該回家了,我望着他遠去的背影,不禁陷入了沉思:王大爺這類人可能不知道他們堅守的意義,但是他們的行為詮釋了他們從未聽聞的“工匠精神”吧。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3

我是一名鐵路工人,昨晚觀看了“大國工匠”後,我體會到工匠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從中獲得快樂。

《大國工匠》講述了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脱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365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付出努力都會獲得不少收穫,幹一行愛一行,不管在哪個平凡的崗位上只要努力都能開出幸福花。

我作為一名90後,參加工作已經6年了,我們這個行業就是沒有節假日,一年四季都在外地工作,顧不上家,有人問我這樣對孩子好嗎?我想説那不然呢,為了生活沒辦法。我們所在的商合杭高鐵明年就要通車了,我們也要加班加點好好在奮戰一年,若干年以後我和家人坐高鐵從亳州段通過我會很自豪的説你看這一段是我曾經參與建設的,我覺着很自豪,付出值得。雖然我們的成就沒有到達工匠這個地位,但是在我心中我們這些為了高鐵早一天開通的建設者們也是大大的工匠。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4

3月1日晚8點,通過觀看央視綜合頻道直播的《大國工匠》頒獎發佈會,感觸很深。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文化不同,年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崗敬業”。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靠自己過硬的技術和本領,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着職業技能的`完美,為民謀福,貢獻社會。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敬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更是為了一種人生的追求,這也是工匠們很少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做着重複的工作,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工作,當別人一家團聚或在公園休閒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獨自鑽研奮鬥,失敗了也不灰心、不氣餒;靠的就是有一顆恆心,靠的就是對專業的執着,甚至是痴迷。常言説,“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就沒有做不成的。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評選為工匠,其本領和技能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造出來的產品就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來自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正是有了這種工作態度,才能使他們勇往直前,不斷向行業的頂峯攀登。這也是我們千千萬萬勞動者學習和持有的態度。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5

今天,項目部組織全體職工觀看了央視一套播出的20xx年度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節目,講述了那些大國工匠們用雙手匠心築夢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國工匠們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他們創作了各種工程上的“中國精度”。高鳳林,焊接火箭“心臟”發動機的中國第一人,面對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確控制,是中國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個普通不過的鉗工,但是能將手工裝配精度做到頭髮絲直徑的1/40——0.002毫米,他親手裝配的天線指過北斗,送過神舟,護過戰艦,亮過“天眼”;喬素凱,作為國內唯一核燃料組件修復團隊領軍人,4米長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復工作,難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螞蟻;陳行行,一個年僅29歲的國防年輕工匠,在高精密數控加工上不斷改進工藝和技術,將無數尖端武器裝備上薄薄的殼體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來。

通過看核電站領軍人喬素凱,國防軍工業陳行行,維修工人王樹軍,火箭焊接安裝高鳳林,地質鑽探者朱恆銀,特高壓帶電作業人員王進,鉗工夏立,復興號高鐵轉向焊接員李萬軍,油田開採譚文波,修復工匠李雲鶴等領軍人物最大感觸是,不管是各行各業的人只要是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怕吃苦,敢於亮劍的精神最終會得到成功的,為國家帶來更大的利益,帶來最大的輝煌。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6

今日,項目領導組織大家觀看“大國工匠”紀錄片,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大國工匠”的故事,並且被他們的事蹟深深打動,他們都是在一線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們有機械工、維修工等等,無一不例外,他們都是普通的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個人都是靠着對職業技能完美的追求,靠着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着日復一日的鑽研,靠着年復一年的專注和堅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着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頂級的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更為可貴的是,他們身上所傳承的工匠精神。其中,由於行業的原因,李萬君李工給我印象最深刻,“復興號”當今世界上大規模運行的我國動車組的最快動車組,時速350公里,從“和諧號”到“復興號”,我國動車組研製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次重大突破,被稱為“復興號腿腳”的轉向架焊接直接決定這一突破的成敗,可是李萬君李工他做到了,研製出了一槍三焊的心方法,焊出了世界新標準,也讓“復興號”的`批量生產成為現實,成為閃耀世界的中國名片。

在那裏也感激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舉辦的“大國工匠”度任務發佈暨頒獎典禮,讓我們更多的認識到行業外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和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其最終目標是讓我們的祖國,讓中國強起來,祖國走向繁榮昌盛。為我國的高鐵事業付出更多的努力,爭取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7

週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樑工等等,來自於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着同樣對工作執着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説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樑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後退,也不能後退。20xx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彷彿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8

大師,是有突出成就的、天賦異稟的傑出人才,他們開拓領域、致力革新。工匠,則是鑄造產品、資質中等的優秀人才,他們持之以恆、默默無聞。世界上不能沒有大師,世界同樣也少不了工匠。因為,一個大師開闢的道路,需要無數工匠去平整。

大師情懷,是以才華為基礎的狂放不羈,是以視野為前提的自我革命;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一板一眼,心中只有作品,沒有對名利的妄念。

大師固然無價,但工匠精神更值得大多數普通人學習。

工匠精神易學,難度容易接受。王羲之四海放浪形骸,魯迅怒懟整個文壇,那是建立在極高的才華與極強的自信之上,甚至藉助了運氣的成分。敢於掙脱世俗束縛,需要巨大的勇氣;而悲憫整個民族,首先要寬恕你的宿敵;聆聽心靈的.召喚,還要有召喚才行。這些大師情懷,實在難學。而工匠精神,概括起來只有恆久、完美和單純。與大師相比,工匠只需要剔除隨便、馬虎與浮躁這些小缺點,不必苛求太多。

工匠精神普適,不對人要求太嚴。大師情懷只適用於大師,而加之於普通人身上,就成為狂人。大師畢竟是以天賦為基礎的,在全人類中也是極少數。而工匠精神是普適通用的行為準則,大多數人都有條件具備。與人才輩出的猶太民族相比,德國人貌似少了一份才氣與靈氣,但德國至今仍在醫學、工業成為典範,離不開全國上下的匠人精神。德國人將規則看得神聖,將流水線上的每部產品乃至每個結構件當做藝術品看待,願意並樂於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某項工作。人民在充實中幸福,國家在沉默中富強。平凡的工匠帶來了非凡的成就。

其實,工匠精神與大師情懷並非天涯相隔。日本服裝大師三宅一生,每年兩次參加時裝大會,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他曾這樣評價自己:(我這一輩子)只是做了一塊布。沒有自我炒作,沒有追隨潮流,也沒有野心勃勃。這位大師級的服裝設計者,卻又這一顆謙卑、專一、精益求精的心。這位大師本就是一個工匠,水到渠成,厚積薄發,是工匠精神培育出了一位大師。

腳踏實地,心平氣和,專心致志,這樣的工匠精神,會為世界留下無數精良可靠的作品,會讓無數天馬行空的夢想落地開花。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優秀事蹟學習心得9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裏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歎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裏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國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李政道博士説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歎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鑑《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築夢”的旅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955y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