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通用5篇)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通用5篇)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1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汪和王春梅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温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2019年,汪王春梅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樂家園

汪與王春梅於1997年結婚,夫妻兩2019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汪,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台,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並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繫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着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眾多的留守幼兒在這裏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讓汪欣慰的是,婆媳關係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2019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19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後,留下了後遺症,半身不遂,癱瘓在牀。父親出院後,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裏一起生活。汪是個大孝子,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儘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麼累,壓力多麼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後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麼累,王春梅疼在心裏,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後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搶着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汪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着枴杖去遛彎了。

汪弟弟2019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於是,王春梅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裏,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二、攜手創辦普惠園,熱心公益報社會

汪經常對妻子説,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19年,宗儒源頭的小宇傑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於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汪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四處奔走相告,呼籲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宇傑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為小宇傑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傑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裏上學了。汪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為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宇傑,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三、愛國守法懂誠信,為夢匯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汪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汪認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穫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2

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們夫妻十多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我們認為,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賢惠女人的支持”。我平時忙於學校裏的工作,家裏的一切事情無暇顧及,為了不讓我被家中事務分心,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主動承擔了照看孩子、做家務、等很多事情,家裏家外操持得有條不紊。他既是家中的賢內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堅強後盾。在我的`這個家庭裏,雖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異,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二、愛崗敬業,互相促進

我從事教育工作十幾年,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我及時學習和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學習各種本領和專業知識;我積極參加了市區各級培訓的學習,我老公被派往武漢財校學習,通過三年的努力,我們各自取得了大專畢業證書。在工作中,我們兢兢業業,竭盡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

  三、鄰里和睦,熱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崇尚環保,勤儉持家

我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我們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從不亂扔垃圾,這些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還在在房前屋後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五、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我們三口之家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一直堅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家是社會中最小的細胞,相親相愛、平等互助、理解寬容、尊老愛幼、艱苦創業、勤簡持家、文明和諧的家風更是經營一個幸福和睦家庭的重要根基,每一個小家庭的成員都應該為做一個愛國、愛家、敬業、誠信、友善的人而努力與奉獻,只有這樣,家人才會感到温暖與幸福,也只有每個家庭都平安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加美麗與和諧,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温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美麗和諧。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3

我家共有5口人,公公婆婆務農在家,我和愛人都是教師,女兒就讀於南陽市第二十三國小。我們一家老小安排的井井有條,全家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幸福大家庭。

一、恩愛夫妻,教女有方。

我和愛人是高中到大學的同學,共同的興趣愛好使我們走到一起,多年來我們相敬相愛,平時經常一起探討工作學習中的問題,共同操持家務活,愛人每晚堅持輔導孩子的學習。女兒在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強,是好孩子;在外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懂禮貌,講衞生,愛清潔,是個好公民;在學校更是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興趣廣泛,是老師的好幫手,是同學們的好夥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學生。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標兵”。我也更能更能體會自己的責任,在家裏任勞任怨、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從未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鬥嘴,在親戚朋友心目中,我們是一對模範夫妻。

二、和睦家庭,孝敬老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種美德我們家中表現得細緻入微、堪稱模範。公公婆婆原本在農村生活,身患多種疾病:公公患嚴重腸胃疾病,整天破肚子;婆婆患高血脂病,天天吃藥。於是我把他們接來一起住,解決了兩位老人的後顧之憂。平時無論工作多忙,從不耽誤為老人買菜、洗衣、做飯……處處做到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平日裏對任何人做到不計得失、不記恩怨、真心相助、親密無間。為確保父母的晚年生活的幸福安寧和精神生活的充實,雖然老人家裏經常是人來人往,他們二人從不厭煩,經常陪伴老人下下棋、打打麻將,只要兩位老人生活充實,整天樂呵呵的享受天倫之樂,就是他們最大的欣慰。

三、開拓進取,業績突出。

作為一名教師,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接人待物熱情周到、助人為樂,以身作則積極參與愛心捐款,救助弱勢羣體,一直信奉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對待工作和家庭做到協調兼顧、業績突出,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本人在家中能搶挑重擔,任勞任怨。兄弟姐妹之間團結和睦,有困難互相幫助、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經常受到鄰里的稱讚。

常言説的好:“家和萬事興”,家庭之所以和睦,總結起來就是做到了“真誠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我們做到了這些,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文明家庭”!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4

在秦都區╳村,有一個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們是鄒盈,劉壯家庭。鄒盈,現年32歲,八家村村民。丈夫劉壯,現年32歲。他們與女兒及年邁的婆婆組成美滿的家庭。兩口恩恩愛愛,相敬如賓,悉心經營着這4口之家。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於劉壯經常在外務工比較繁忙,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妻子劉盈一直站在劉壯身後,扮演着賢內助的角色,上的廳堂、下得廚房。在家裏,她勤儉持家,科學理財,照顧着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鄒盈同志與愛人劉壯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二、優生優育,只生一個

鄒盈是20xx年12月和劉壯領證結婚的。從嫁到八家村以來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困難。20xx年11月生育一女,根據陝西計劃生育條例還可生育一胎。受新型生育文化的影響鄒盈兩口深刻理解:家庭幸福不幸福,優生優育是關鍵。20xx年8月21日鄒盈、劉壯歡天喜地走進街道辦事處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作為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婦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把新型婚育文化落實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計劃生育光榮,優生優育至上,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婆媳合力奔小康

鄒盈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明白幸福不幸福,經濟基礎也是關鍵。她提議開個麪條加工店,婆婆因媳婦身體不好堅決反對,愛人也因孩子需要照顧拒絕。她就是那種只要認準就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在她的再三勸説下全家人同意開面條加工店。麪條店開張了,人卻更忙了。婆婆為了讓她在買麪條人不多時能回家休息一會兒就主動要求替她,她就利用回家時間把老人不方便乾的家務活也承擔起來。在人們面前鄒盈經常誇讚婆婆説沒有婆婆她把麪條店開不下去。而婆婆總是變着花樣做飯。一年兩、三萬的收入另婆媳笑聲不斷。

在鄒盈、劉壯夫婦的心裏幸福就是互敬互愛、少生優育、勞有所得!

幸福好家庭主要事蹟5

真情,跨越二十年時光;至愛,溢滿五十平米小屋;孝善,奏出家庭幸福音符。李金科夫婦近二十年如一日,接連照顧三位親人,用持久的孝心和愛心營造了一個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春節臨近,李金科夫婦更加忙碌了,置辦年貨、打掃衞生、拆洗被褥……特別是這兩天先後接到妻子的幾個在外地工作的兄弟姐妹的電話,説今年還像往年一樣,都到他家過年,李金科臉上露出了笑容。一大早,李金科就提着大袋小袋從菜市場滿載而歸,用他的話説,“過年麼,就要有個熱鬧勁,一家人團團圓圓親親熱熱,就是好。”從他的高興勁兒上,竟然一點也看不出他近二十年來照顧岳父、岳母和內兄的難處和辛苦,有的只是幸福的笑容。

“照顧老人就要像照顧孩子那樣,精心、盡心”

1959年出生的李金科,是鳳陽縣就業和失業保險管理服務中心職工,妻子唐玉琴退休前在縣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夫婦倆帶着兒子唐猛原先住在距離李金科單位不遠的地方。1992年為了方便照顧年老多病的岳父、岳母,使老人進出方便,李金科舉家搬到了縣醫院內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兩間職工宿舍,擔負起了照顧老人日常起居的職責。穿衣、餵食、吃藥……這一晃就是8年,直至2000年岳父去世。而同年,年邁的岳母又罹患腦淤血,最終導致腦死亡,成了植物人,終年卧牀不起。因腦淤血導致腦癱生活起居不能自理的內兄唐玉軍,也在這時住進了李金科的家中。

每天早晨起牀,李金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能獨自行走的內兄扶到衞生間,給他脱、穿褲子,伺候其大小便。然後,親手給他刷牙、洗臉、餵食。為了方便照顧內兄,十多年來他和兄長一直同室而宿在一間只有十二平方的小屋裏,兩人的牀只相距兩尺。李金科的牀下放着兩樣東西,一個是便壺,一個是便盆。“每天夜裏幾乎都要起來兩次,幫大哥端茶倒尿。很少有一覺睡到天亮的。”李金科停頓了一下,“這些年,我也習慣了”。

秋冬時節,李金科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堅持每週帶內兄去浴池洗一次澡。到李金科的家,要在小巷裏轉三個彎,每次他都要把內兄扶到三輪車上,小心地推出小巷。洗澡時更是細心搓洗、擦拭,內兄體重達到一百七八十斤,他每次都累得氣喘吁吁。除此之外,他還要和妻子一起,每天早晨用抽痰器為岳母吸痰,洗漱。妻子每天也是每隔2個小時左右為老人做一次翻身、按摩。卧牀數年的岳母由於夫婦倆的悉心照料,竟然一個褥瘡也未生過。李金科説,照顧老人就要像照顧孩子那樣,精心、盡心。

常年重病患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為了給岳母和內兄提供可口、營養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上班前,李金科總是親自到菜市,精心挑選他們愛吃的新鮮食材,合理搭配營養。因為每天提着藍子到菜市場採購,曾有人誤以為他是飯店買菜的,去的多了小商小販們幾乎都認識他。

由於岳母只能進食流質食物,李金科每天都把各種蔬菜打成汁,然後用蔬菜汁拌上面粉,做成麪湯,妻子再用針管通過鼻飼為岳母進食。在李金科的精心照料下,內兄一米七二的身高,體重卻達到一百七八十斤了,李金科説:“還真的不敢讓他放開吃。”長年累月下來,同事們都知道李金科做得一手好飯菜,同事開起了玩笑,説他“比女人還女人”。更有甚者,居然還有人正兒八經地向他取經學廚藝,把他看成了真正的“大廚”。

為了豐富內兄的精神文化生活,李金科家中除了電視機外,還備有收音機、書報等,夫婦倆再忙再累也時常抽出時間和兄長談心,有時還講講國內外新聞。除了這些,家裏還種了一些花草,養了一隻花毛小梗犬。李金科內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聽廣播,小梗犬就在他腿邊鑽來跑去,增添了更多快樂。

“一家人幹嘛計較那麼多呢”

李金科岳父、岳母並非沒有其他兒女,妻子兄弟姊妹六個,除妻子外都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內兄也育有一個女兒,已在合肥成家立業。“從老岳父到老岳母,再到他小孩大舅,多少年如一日,聽起來都讓人害怕!”共事二十多年的同事沈希珍説,“服侍自己的父母,沒話説,岳父岳母有五六個子女,這事怎麼就落到他身上了呢?”但李金科卻有説服自己的理由,“你看,在南京和上海工作的幾個兄弟姐妹,經濟狀況雖比我們好得多,可工作壓力大,比我們更忙,家又那麼遠,老人家還是留在家鄉好。”他還很認真地説,“大哥的女兒在合肥住的是樓層房,老人上下太不方便了,孩子年輕也要以事業為重,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創業。一家人幹嘛計較那麼多呢,我們照顧也是一樣。”

話雖如此,但自從擔負起照顧三位親人的責任,夫婦倆就沒輕鬆過一天,沒睡過一天安穩覺。每天忙完工作,就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家務勞動中,日子也就在照顧親人和上班之間輪迴。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中的病人,單位來人接待或同事聚會也都儘量不參加,下班後,都立即趕回家,生活幾乎成了一個封閉的圓圈。為了日夜看護好岳母和內兄,十多年來夫婦倆更是一直分室而居,各自陪伴照顧一位,這對於正當壯年的李金科來説,心中難免會泛起陣陣酸楚和委屈。幾年前,兩人雖然攢錢買了一套新樓層房,但為了照顧行動不便的病人,一直都未搬過去住。同事韓榮鑫搖着頭説,“一個月給一萬塊,我恐怕也幹不了這事。”

説到家事,李金科還是沉默了片刻。李金科説,他們夫婦也都50多歲了,這麼多年講一點想法都沒有是不真實的。每當伺候兄長感覺很勞累或是在陪朋友、客人喝點酒後回去,為解完大便的兄長擦拭時,就會感到反胃。另外,沒有更多精力為同樣年邁的雙親盡孝,很是愧疚。但身為退休老幹部的父母親非常能理解和體諒兒子,總是教育他應尊長輩敬兄長,要善始善終,不要牽掛他們。兄弟姊妹們也都支持李金科的做法,父母的體諒、兄弟姊妹的支持鼓勵,使他得以安心地伺候病人。

十多年來和內兄同吃同睡,李金科對內兄的習慣非常熟悉,雖然説話不清楚,但內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他都能讀出其中的內容。當問妹夫對他照顧得怎麼樣時,他卻能很清楚地從嘴裏喊出一個“好”字。

每當有人讚揚時,李金科總是這樣説:“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時候,也都會變老。父母為子女操勞一輩子。作為子女,再苦、再累、再髒也不能丟棄責任,不能有絲毫怨言,要讓老人安享晚年。”在夫婦倆的精心服伺下,岳母和內兄一直病情穩定,心情愉快。2009年,86歲高齡的老岳母安詳地走了。李金科説:“老人走得很平靜。”

“像這樣特殊情況的家庭卻如此温馨幸福,真是難找”

李金科兄妹五個,他排行老三。為了讓三哥安心照顧幾位老人,小妹把84歲的父親和81歲的母親安頓在自己身邊,而二哥則每天買菜到小妹家,為老人做飯。李金科説:“其他姊妹四個從來沒有責怪過我,我們兄妹五個感情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吵過嘴。現在,父母身體也還很硬朗,經常過來串串門,其他四個兄妹也時常到這邊來,看看情況,拉拉家常。父親每次都會坐下和唐玉軍聊上幾句,詢問身體狀況,陪他嘮嗑解悶。儘管唐玉軍言語不清,但老人家的這份感情他能感受得到。

妻子唐玉琴和李金科是老同學,早就熟知對方脾氣秉性。“結婚這麼多年來從來沒像有些家庭那樣吵嘴打仗”,唐玉琴説。夫妻倆相互扶持,互幫互助,共同照顧老人。李金科在生活中有‘兩不’,一是不進銀行,二是不進服裝店。他把工資卡主動交到了妻子手上。同事都開玩笑説他是個“沒有工資”的人,他卻一本正經地説,“要掌管經濟大權幹嘛呢,我需要用錢就從老婆那拿,隨時要隨時給,比銀行還方便”。李金科拍拍身上的衣服説,“身上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是老婆給我挑選。每次都是把衣服拿回家讓我試,我感覺合適了才買。”

唐玉琴的五個兄弟姊妹,雖説都在外地工作,卻時刻牽掛着幾位老人,除了經常打電話瞭解老人的情況,對李金科一家的生活也是十分關心,還不定時地寄錢、寄物、寄藥。他們特別喜歡李金科的兒子,最後李金科讓孩子隨了唐姓,起名叫唐猛。每年過年過節,幾大家子都要回到李金科家裏“鬧騰”幾天,還不忘給李金科一家帶些禮物。2009年,唐玉琴六弟從南京回來,還特地給姐夫和外甥每人帶了一塊手錶。2010年唐猛和吳晶晶結婚,姨娘和舅舅們還把外公外婆的一套老宅子送給了外甥作為婚房,遠在上海工作的表姐也給晶晶捎來了化粧品。唐玉琴六弟的孩子每次回來都要和哥哥唐猛睡在一起,唐猛成家後,這個十五六歲的弟弟只要回來,還要住到哥哥的新房裏。

在李金科夫婦的教育和影響下,兒子和兒媳也特別孝敬老人,雖説已經搬出去單獨生活,但每天都回到家裏看望父母、照顧大舅。兒媳更是乖巧勤快,掃地、做飯、忙家務樣樣能為公婆分擔,自從和唐猛結婚,每天中午晚上還和婆婆輪流着親手給大舅餵飯、擦嘴。

説起李金科一家,周圍的鄰居和同事沒有誰不翹起大拇指的,都説像這樣特殊情況的家庭卻如此温馨幸福,真是難找!2008年,李金科榮獲“中華孝親敬老之星”獎;2010年,李金科一家被評為第七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户。

標籤: 事蹟 通用 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9prq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