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説理文章。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

[摘要]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數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現代社會,就業成為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重要難題。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同時也為了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很多獨立學院都相繼開設了創業教育。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的創業教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獨立學院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經常遭遇失敗。為了改善這一現象,獨立學院必須要對此加以重視,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革,為大學生的成功創業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

當前的時代是一個創新創業的時代,幫助大學生創業,一方面可以緩解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理論依據,老師和學生要共同重視,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強化改革和實踐。通過對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就相關的改革策略展開論述。

一、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缺少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

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教育活動的催化劑,濃郁的校園創業文化可以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的管理層對這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支持力度不足,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很少利用網頁新聞、校報、學校廣播等將國家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進行宣傳,也沒有給學生宣傳成功創業的案例,導致在校大學生對創業缺少一個明確的認識,有些人甚至認為創業是一個非常複雜、十分艱難的任務,甚至對創業想也不敢想。除此之外,學校對學生的創業活動給予的幫扶極少,而且管制非常多,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參與度和關注度都比較低[1]。

(二)課程內容比較單一

豐富、完善的課程內容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但是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十分單一,缺少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效能沒有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很多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而且在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中,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度非常低。大多數創業課程,如創業基礎等,幾乎都是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系列的內容,缺少獨立、標準的創業課程以及完整、系統的創業課程羣。

(三)教育師資不足,缺乏專業化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發揮着核心的作用,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對創新創業教學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和決定作用。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而且實踐性比較強,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不僅要有基礎性的創業知識,還要經受專業培訓,有創業的精力和體驗。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的教師在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後就來校任教,缺少就業和創業的經驗,加上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大多數教師本身掌握的基礎知識也不夠牢固,這種情況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就像紙上談兵,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育資源不具有集中性

在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教育資源發揮着核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以及相關活動資源不具有集中性,分散在總務、後勤、院辦、科研、人事、團委、招生就業、學工、系部和教務等不同的部門中,而這些部門由不同類型的校領導進行分管。這種條塊分治機制,讓有限的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從而導致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孵化、實訓、教學等環節難以得到有效整合,教學場地、教學設施等條件無法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2]。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訓練計劃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獨立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很多學校缺少一個長期的教學計劃,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筆者認為,獨立學院要想有效促進大學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訓練計劃,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真正落到實處。1.積極組織和創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獨立學院要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學生利用各專業特長以及各個學院等組織和創建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團隊。同時,學院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配備具有較強業務能力的指導教師,為團隊提供指導和諮詢等有關服務,從而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和團隊的創新能力[3]。2.加大對於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幫扶力度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關注度不高,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校對其管制比較多,但是實際上的幫扶卻非常少,導致學生對創業沒有信心,也沒有嘗試的興趣。獨立學院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教育,還要給予實際幫扶。大學生是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團體,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獨立學院也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在經濟上加大對創業團隊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一些科技創新型項目,需要花費的資金更多,學校可以設立相關的專項經費,對大學生科技項目給予一定的資助。同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有關部門、學校、市級和省級的科技競賽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學校要不斷拓寬科技項目的整體覆蓋面,給更多學生組織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搭建良好的平台[4]。

(二)充分利用資源完善管理

1.利用資源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周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例如,湖南農業大學就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充分利用本部的卓林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20xx協同創新中心等項目複合應用型實驗班和拔尖創新型實驗班等優秀的資源,有效開展和實施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2.完善管理獨立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師評價機制進行更新,指導教師在做好科研、教好課程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專長創立企業,從而帶領學生進行創業,這樣可以有效實現教學相長,既能提高教師的創業能力、豐富其創業經驗、提高其創新創業教育能力,還能給學生一個實戰的場所,積累創業的經驗,為今後自己的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獨立學院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建立創新創業學分,同時還要對學生管理制度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實施具有彈性的學制,並且允許學生在校期間休學進行創業。總而言之,獨立學院要最大限度地給學生的創業提供便利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三)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1、對於獨立學院已經存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要不斷提升其空間和能力通過企業、政府和學校合建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小微企業創業新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學校科技園等。同時,獨立學院還要不斷探索基地運行的系模式,對創新性比較強、技術含量比較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創業項目給予重點扶持。

2、結合實際情況新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獨立學院要對校內外的有效資源進行整合,每年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創建合適數目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同時還要強化多專業和多平台的協同,以校內教學科研平台為基礎,融入校外大型企業和有關部門以及科研單位等組成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習實訓的基地網絡,給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的條件保障和空間支持。

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主題教育活動

1、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良好的氛圍往往能激發人們的熱情和興趣,獨立學院如何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就會將學生的創業慾望有效激發出來。獨立學院要對此加以重視,每年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有關的教育論壇,給學生和教師講解各個專業內的市場機會、發展現狀、前言科技等,並且給學生介紹有關的創業經驗。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新聞網頁、廣播等方式給學生宣傳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以及相關的創業成功案例。除此之外,學校或者學院還可以不定期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以及創新創業沙龍,給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業慾望,做好與市場的接軌工作。

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獨立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和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深化以數學建模競賽、ERP沙盤模擬對抗、大學生實踐研究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讓大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創業活動中積累創業經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除此之外,獨立學院還可以組織有創業意向以及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學生到相關企業中去參觀和學習,對企業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加以瞭解和掌握,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業激情。綜上所述,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獨立學院對自身的資源優勢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教學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形成“產行研”“校政企”多方聯動機制,將學生創業的社會通道全面打動,以此推動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達到促進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討:以廣東科技學院為例[J].品牌(下半月),20xx(1):78-79.

[2]王東明,劉姬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56-57.

[3]陳雨青,黃妍.淺論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學生工作[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90-91.

[4]李靖華,閔捷.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xx(5):45-46.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2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地高校在大學生中廣泛地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批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片面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創業人才。文章認為,從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關係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是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創新教育,從而培養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創業教育;創新教育;創新人才;關係研究

創新教育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多年來,教育界對創新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如通過課堂教學開展創新教育,通過實驗實習教學開展創新教育,通過課外活動開展創新教育,等等。當前,在高校教育中廣泛開展了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教育。通過創業教育過程,大學生將體驗創新的感受,激發創新的熱情,培養創新的能力。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新人才教育的內涵詮釋

面對時代發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大批創新型人才是時代的呼喚。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新教育一樣,都有着獨特的內涵。(1)創新教育的內涵。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新時期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課題。創新教育的內涵主要可以從三方面描述:一是創新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育創新型人才。二是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造就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創新能力的新人。這兩個基本取向缺一不可,也是創新型人才內在要求的統一。三是創新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創新人格等創新素質的教育活動的過程。(2)創業教育的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對於人才而言,創業教育可以被稱為“第三本護照”。這樣,創業教育就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創業教育的內涵主要可以從三方面描述:一是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提供給學生創業所需要的觀念和技能,使他們辨認出別人可能忽視的機會,並且使他們擁有洞察力和勇氣採取別人可能遲疑的行動。二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育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一個不能培養出傑出企業家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一個企業家匱乏的國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競爭力的。三是創業教育的終級目標是培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創業理論教學活動、創業實踐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訓練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學生企業家精神。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創新人才教育的價值分析

創業教育的本質和核心是創新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業教育對創新教育的價值是永恆的。創業教育是通過創業的教學與實踐過程,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創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創業教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創新教育的一個完整的範疇。從實際的創業出發,達到創新教育的目標。首先,對大學生來説,創業是一個“從無到有”或“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是一個創新過程。其中,可以包含創新一個企業、創新一種產品、創新一個管理模式等,創業活動中充滿了創新因素。其次,創業教育激發起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圍繞創業活動,學生進行一系列設計與創造,從而培養大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開拓精神。再次,創業活動是一個品質砥礪過程。通過創辦企業的實踐,鍛鍊了大學生的勤奮、誠信的品質和堅毅、果敢的毅力,提升了大學生自主、自信的信念,增強了實踐能力。因此,創業教育正是創新教育的一個全過程。與通常的學習活動相比,創業教育對大學生來説,從理念的建立、計劃的設計,到開展創業活動都是全新的。大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全新的創業觀念建立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説,“創業”是一個從未接觸或思考的概念。許多學生在認知上對創業是一個文盲,在實踐上是一張白紙。所以説,通過創業教育的過程培養出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在大學開設創業教育,對於絕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説,並不是直接指導學生開展創辦企業活動,更重要的是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興趣,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創業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大學畢業生直接進入自主創業行列,直接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如果是高科技的創新則直接推動國家的技術創新。然而,參與創業活動需要有獨立性、開拓性的素質。綜上所述,創新和創業的核心都是創造,創業本身就是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創新教育的很好方法,在本質上是激發人的創造性。目前,許多人把大學生創業教育簡單等同於創辦一個企業、開展一些商務經營活動或作為未來就業的一種形式,缺乏對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創新教育價值的科學理性認識。這將阻礙創業教育影響的實際推動,必須改變這一認識狀況。首先,充分認識創業教育意義。由於部分教師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偏差,使許多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效果不夠理想。一是目前選擇創業之路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不多。雖然我國高校普遍開展了創業教育,但是,選擇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比例不高。據有關統計數字表明,大學畢業創業的比例佔3%左右。二是將創業教育的認識停留在大學生創辦企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將創業教育的B的簡單地理解為培養創辦企業的人。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創業教育。我們不可能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學生畢業後都去自主創業,但是,對每個大學生來説,一旦有了“創新創業素質”,就擁有了伴隨一生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體系之中,不能讓創業教育遊離於專業教育之外。其次,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創業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創業教育中相關課程的學習,是一個培養創業素質的過程,也是培養創新素質的過程。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將創業與敢於冒險聯繫在一起。他提出創業者的行為表現為“願意承擔風險”“願意為創意冒險”。他對創業的定義強調的是一種過程。在這過程中,展現的是創意和創新。最後,加強創業教育體系建設。這一點,主要是要不斷改進創業教育體系及教學模式。健全的創業教育體系應該包括目標體系、課程體系、環境體系和評價體系。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新人才教育的關係

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可以概括為“創造性和創造力”。創造性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性人格,創造力指創造性思維、創造性知識和創造性能力。而創業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創業教育之本是“成物成己”。“成物”是創造新事物,創建新企業;“成己”則是成為創新創業之才。首先,創業教育可以培育創新意識、訓練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不是機械地按照過去的經驗或規範準則思考問題,而是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和麪臨的新問題,突破常規思維的侷限,去尋找與眾不同的、富有新意的解決問題的思維辦法。創業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訓練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創業教育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創業,如何創業,通過創業的意義、創業的成果、創業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換言之,創業教育小是要求學生直接從事創業活動,而是要求學生在大學階段通過接受創業教育,瞭解創業的基本規律和路徑,為未來的職業選擇或創業活動準備必要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其次,創業教育可以學習創業理論,優化創新教育方法。一是創業教育是以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為載體的: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涵養創業品質,接受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其中,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對他們來説是最重要的創業課程體系的構成主要有創業基礎理論、創業實務、創業實踐等環節。一般的創業教育課程包括《創業或創建新企業》《小企業管理》《如何寫創業計劃書》《創業財務》《創業營銷》等。在各環節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創業理論、實踐創業活動,以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二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引導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創業是智慧與能力的較量。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知識積累,並涉及多個交叉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如SWOT分析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頭腦風暴法、關鍵路徑、最優理論等等。這些理論的學習,使大學生掌握創業基本理論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創新技能、領導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等。第三,創業教育可以模擬設計創業計劃,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實踐課程體系,22016年1月第2期(總第486期)即模擬設計創業計劃。圍繞一個創辦的企業進行設計,設計中不能簡單地模仿他人的創業計劃,而是要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市場、環境、條件等因素進行分析,捕捉創業機遇,分析創業風險(包括政策、資金、技術、競爭、市場、環境、管理、決策、團隊、成熟等風險),確定自己的創業目標與定位、創業項目、創業步驟、風險規避與防範。學會創業機會評價(機會窗口模型、機會漏斗模型),通過創業規劃的設計,完成對創業組織的概述、市場分析、產品與服務的確定、經營策略的計劃、管理隊伍的構建,並進行中線研究、財務分析、機會和風險預測等設計規劃。創業計劃設計是一個思維的聚焦儀,它開拓大學生系統創新思維領域。同時,創業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通過創業實踐體系,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創業教育中增加了實踐創新環節。例如,創辦創業園。據此以各種方式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從事商務活動、技術發明、成果轉讓技術服務等。這些最典型的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和知識準備,使未來創業者具備戰略眼光、溝通協調能力、營銷能力和決策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創業教育的過程就是一種創新教育的過程。因為創業教育過程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創業實踐、創業實訓等創業教育活動。這些創業教育活動,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學生直接創業能力,又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i只和創新精神。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創業教育活動,可以塑造大學生的自信、勤奮、堅毅、誠信的品格,培養他們的成就動機、冒險精神,激勵他們像企業家一樣去面對社會、思考問題,努力成為這個時代的創新創業的先行者。

參考文獻:

[1]楊金焱,費世淼.新時期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構成與培養[J].教育探索,20xx(12).

[2]梅偉惠.美國高校創業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3]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學視閾下的創新創業教育[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7).

[4]商光美.高等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3).

[5]唐國慶.創新教育與教學實踐[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3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品質教育,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創業品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三方面。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使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鋭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關鍵詞:創新意識 創業精神 創造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雖然各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爭論,但從各國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創新創業教育無不是以培育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一個人是否具備創新創業品質決定了其創新創業成功與否,決定了其能否成為一個創新創業型人才。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

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實質。創新創業品質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在具備一定知識和能力基礎上所展示出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品格、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其核心要素體現為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三方面。

(一)創新意識(innovative)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創新意識就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於現狀,執意於創造、創新的要求的動力。”[1]大學生創新意識就是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並以這種態度來規範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包含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等因素。

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必需具備的心理素質之一。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徵,主要包括問題意識、發現意識、懷疑意識、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等。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只重視大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資格的獲取,而忽視職業品格和為科學獻身精神的培養,忽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能力。[2]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加強培養大學生的懷疑意識、問題意識和批判意識,培養大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使其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另闢蹊徑、獨樹一幟。

(二)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

“創業精神”概念最早出現於18世紀。20世紀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將創業精神看作是一股“創造性的破壞”力量,管理學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將這一理念更推進了一步,稱創業者是主動尋求變化、對變化作出反應並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3]我們認為,創業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範疇,是進行創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具有開創性的意志、信心、勇氣和個性等情操特徵。

創業精神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它要求大學生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強烈的事業心、奮鬥精神、開拓精神和奉獻精神,把握創新機會,養成自己獨特的創業個性和創業意志;以創業心態和創業精神對待工作,並以創業作風和創業品質要求自己,形成創業行為模式。

(三)創造能力(creativity)

創造能力就是創新創業能力,也可以簡化為創造力,是在知識學習和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和科學加工,從而產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識、新方法,並應用它們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能力,[4]是戰略、計劃、實施、財務、項目、時間等管理能力的綜合。[5]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是隱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表象背後的深層次特徵,是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知識的現實體現,是大學生運用已知的信息、知識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6]

創業需要多方面條件的支撐,諸如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資金和個人品質等。創業資金是創業的物質前提,創業知識為創業提供了有力的知識體系保證,創業能力則使創業資金增值成為可能。[7]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求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教學資源開發,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與培訓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實踐教學內容。

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共同體現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之中。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通過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意識是一種主觀認知,創業精神是一種心理個性,而創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種將創新創業知識與社會物質條件相結合的過程,並最終體現為創新創業成果。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構成

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能力為導向”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我們認為,由於不同行業或企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不同,也由於個人能力結構和能力內容的差異性,創新創業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從實踐狀況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能力素質要求也是大同小異的。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其應當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個通用模型,否則創新創業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們試圖構建這樣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型: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應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鋭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一)強烈的驅動力

強烈的驅動力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並獲得成功的動力因素,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價值觀。最終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壽命的,不是創新創業的現狀,而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能,即驅動力。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勵自己創業的不竭源泉。

(二)敏鋭的洞察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敏鋭的洞察力是指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問題從總體上直接加以認識和把握,以一種高度簡練、濃縮的方式洞察問題的實質,並迅速解決問題或對問題作出某種猜測的思維形式。[8] 我們認為,敏鋭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幾部分:

(1)觀察力:對世界、國家、行業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企業內部商業運營態勢,有客觀的認識,善於把握企業運作的基本技術和技巧;

(2)敏鋭力:在收集、處理、分析信息基礎上,善於捕捉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以獲得感知,覺察現存社會中商品或服務的存在的缺漏、瑕疵,發現現有事物的發展方向,並對新興事物充滿濃厚情趣;

(3)獨創力:經過科學分析,發現對現有的市場和產品具有很大創新意義的“創新點”,並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這些創新點;

(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創新點;

(5)判斷力:對社會需求和自己的創新點作出正確的判斷。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4

雨果説;“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這就是他的天才。我們來讚美大師吧,但不要模仿他們。還是讓我們別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當然很好,如果失敗了,又有什麼關係呢?”創新,是大學生未來的導航燈。大學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為,就必須及時地給自己注射新鮮的血液與生機勃勃的活力,因為與時俱進的生命就在於不斷創新。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現在充滿競爭並飛速發展的21世紀更是一個發揮創造性與創造性思維的時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説:“創造力不僅僅對科技進步有影響,更對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哪個國家能最大限度地發現、發展、鼓勵人民的潛在創造性,哪個國家在世界上就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新才是靈魂和支柱,離開了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就不會有知識經濟。對一個國家來説,培養大批創造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關鍵。

有了創新能力,才可以談創業。創業是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的有益實踐,是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對社會進步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促進就業來説,創業是就業的基礎和前提,創業已成為促進就業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創業是人們開創事業的實踐活動,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型社會行為,是把人生理想轉化為社會現實、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其最大特徵是創新和創造價值。

創業是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新制度形成現實生產力的孵化器。

創業是一個複雜、艱難、和極富挑戰性的過程,是人們自立、自強的實踐活動,對創業者的鍛鍊和素質提升大有裨益。其中藴含着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積極人生態度。

創業並不神祕。創業不一定要創造全新的生意,也不是學歷“多”、知識“深”、智商“高”者的專利。重要的是,創業者對市場必須有充分的瞭解,必須專心投入。創業的核心是如何把市場需求和你要做的產品或服務結合起來。要自主創業,建議多從服務行業出發考慮。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務性行業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這也正是自主創業者的特長所在,即符合創業者資本小、力量弱的特點。另外,社會進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創業模式,如電子商務(或網絡商店)等。

現在國家大力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其中的含義是很豐富的,政府也相繼出台了相關的政策來扶持、支持大學生的創業。大學生創業羣體主要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由於大學擴招引起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這部分大學生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但是由於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着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的歷史使命。在高校擴招之後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大學生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

大學生創業面臨着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從地方到地方到各個高校都熱情鼓勵、支持大學生畢業自主創業。各級政府為大學畢業生創業制定一系列的優惠的政策,各高校為大學生創業也積極創造個方面的條件,對有條件的大學生來説,自主創業已經具備了難得的機遇。

創業的路子相當的廣泛。許多大學生創新意識強,有自己的專利或開發項目,創辦高科技企業,是創業的一條理想之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創業之路可供選擇,比如,一些畢業生運用自己的專長、特長,個人或合夥開辦軟件公司、電子商務公司、服裝設計公司、技術研發公司、文化藝術宣傳公司以及餐館、書店等等。

自主創業的途徑:

(1)加強閲讀。信息來源一是靠紙質媒體,如《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等;二是靠網絡媒體,如政府門户網站、行業協會網站、媒體網站、企業網站等。以增加對創業及市場的全面認識。

(2)廣泛交流。尋找你生活周圍有創業經驗的親戚、朋友、同學網友、老師,甚至還可以通過E―mail或參加一些活動約訪企業家或商業人士進行諮詢,以得到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

(3)實習鍛鍊。一是在學校學習期間要注意提早參加社會實踐,如藉助週末、寒暑假等時間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到相關企業實習,學習企業管理經驗、開拓市場經驗、風險防範經驗、財務管理經驗等。二是參加模擬訓練。包括校內外舉辦的各類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設計大賽、情景教學訓練等。三是實踐演練。如試申請辦公司、試申請專利、試辦著作權登記、試辦商標申請、開設電子商務網站、策劃組織活動等。四是下到單位或企業實習,在實體單位鍛鍊一段時間,積累市場經驗和實戰經驗。

(4)尋求支持。與當地創業中心、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信息中心等機構建立聯繫,研究當地政府機構的扶持政策,尋求創業扶持,特別是資金、税收減免等方面的支持。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1)充分發揮大學生科技社團的作用,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通過大學生科技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形成創新創業的文化良好氛圍。在培養過程中,要做到普遍性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發現、培養一批骨幹分子,發揮示範作用。

(2)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教育專題活動,拓展創新創業教育載體。在校園文化中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教育專題活動,以社會實踐為紐帶,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有機地融入到校園文化中來,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如參觀創業成功的企業,請創業成功者介紹創業的奮鬥歷程,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大力營造創業光榮的氛圍,帶動更多的學生勇於創業。

(3)以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為載體,以科技競賽為依託,培育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依託校園各種科技競賽,充分發揮“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就業創業論壇、科技論壇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課外活動,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的課外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4)搭建實習實訓平台,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為學生搭建實踐訓練平台。這裏有三種途徑,一種是校企合作,聯合創立實踐訓練基地;第二種是在高校建立“創業基金會”、“創業協會”等組織機構,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演習場所;第三種是通過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學生體驗創業。以上三種途徑都是在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搭建起一個發展的平台,通過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高校與企業聯姻,企業走進高校,共同探討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

(5)培養企業家精神,打造領軍人物。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除了進行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外,還必須樹立起由創業導向模式向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轉變的新理念。只有將第一課堂課程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深層次不斷喚醒、啟發和挖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團隊訓練、崗位見習、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出創業領軍人物,才能在大學生中塑造創新創業理念,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水平,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品格和創業能力。

簡單來説,創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作用:

1)創造社會財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2)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3)豐富人們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4)增加市場競爭力,拉動國內市場需求,繁榮社會經濟。因此,創業對於市場體系的完善、市場的合理化、企業創新與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獲得與強化、提高企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都有着非常重要意義和作用。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5

內容摘要:中國現代化市場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作為全新的形式在中國市場成長起來,應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也逐漸向平等的模式轉換,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選擇權利,這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不僅是機遇,對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標準,我們不僅要具備更高的素質來在選擇崗位時脱穎而出,而在創業時也需要有更加強大獨立的創業者精神來面對一系列挑戰。未來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將逐漸由當代大學生主導,與此同時就要求當代大學生創業發展方向必須與當下時代發展要求相匹配,並且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經濟

在當今這個優勝劣汰競爭激烈的社會,對於我們所開發的產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沒有達到要求的,就有面臨淘汰的可能,在科技發達,競爭巨大的現代社會中,無論在什麼行業創業都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和挑戰,而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需要用“創新”贏得這個市場,擁有“創新”,才擁有不被淘汰的資本。在當下的市場經濟情況下,就業市場形勢變得非常緊張,應屆生找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最利於我們的方式就是選擇自主創新創業,大學生的成功創業所帶來的利益不僅是對於自身的,對社會也有貢獻。若創業成功者層出不窮,則能很大程度緩解就業難這一問題。當然,大學生創業也絕非易事。一些類似於創業能力、想法、謀略、膽識、人才選擇等能力和資質並非靠短期培訓就能達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於經驗累計才能練就。對於創業的另一大關鍵是心理準備,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詳細的規劃,判斷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能力和素養,明確自身目標和定位並尋找適合的發展通道,通過細緻的準備來克服在創業初期對於創業失敗的擔心,從而推動創新創業的順利發展。首先,創新型企業思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當今縱觀中國國情和世界格局的情況下,市場經濟發展中一股強有力的推進力正在形成,創新創業逐漸變成落實和突破個人潛能的個人發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創業活動中,創業者不僅可以為自己創收豐厚的經濟回報,也可以使自身潛在價值得到社會的迴應,從而使個人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獲得收穫,比如地位、榮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們説創業是發展,創業是一種貢獻,創業也是一種收穫。

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新能力,可以大大緩解市場就業環境的壓力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中國就業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根據有關數據,城鄉就業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萬,在現有的財政結構下,這些年來,求職者只有大約1100萬個工作崗位,全年的工作崗位數量約為1300萬。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70萬,這是歷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職競爭的環境中,社會對於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一直都在密切關注着,而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創業實踐的規劃中所展現的自我保存和前進的能力就是所謂的創業能力,其中包含經市場駕馭能力、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外貿業務流程知識,社交溝通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等。如果一個大學生可以在畢業之後鍛煉出這樣的能力和水平,那麼他不但不能夠變成社會的就業環境壓力,相反,他們可以利用自營職業的形式增加就業,從而緩解日益緊張的就業壓力。

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新能力,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着市場經濟的成長,在市場經濟隨時連續的推動力下,城鄉產業結構也在持續的保持相對應的調整,從而帶動了職業崗位的轉換以及勞動力的相對轉移。對於企業家來説,他們不僅要有工作能力,還要學到足夠的創新能力和創業。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就要求我們在培養人才時應更加註重其創新創業的能力,與此同時,對於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發展作用。

三.促進創新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培養大學生創新和創業的能力

創新作為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的源動力,也是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競爭的重要資本,一個國家如果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就相當於擁有巨大潛力來發展知識經濟。21世紀的競爭是金融與國家綜合能力之間的競爭。注重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是創建創新體系的核心環節和核心內容。它還在創新國家的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學生需要關注創新和創業的四個方面:

1.端正態度,樹立自我教育意識

一個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別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積極向上的姿態是自我能力培養的條件。積極的心理狀態,讓我們在培養優秀良好創業能力的過程中獲得“選擇的自由”。也就是選定為自己的行動負責,選擇對學識的內化方法,選擇合適的方式應對外界市場因素和突發情況,並保持合適的態度。只有端正態度,才能更好的將知識內化,實現培養目標。我們必須盡力培養良好的創業熱情和興趣。

2.制定適合自己的創業能力培養計劃

一個創業者,應具有“確定自己的創業目標,把握自己的創業過程,區別理解自己的創業成敗,達到自己的創業目標”的規劃能力。我們要為自己制訂一套詳細的創業計劃來培養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長期計劃,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行在一個長時間的區間裏去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也有花幾天讀一本書、花一個月參與創業培訓課程、學習編寫創業計劃書這樣的短期目標。在實踐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情況,修改自己的原定計劃、思考自己的成敗,小結自己的教訓和經驗。

3.加強全方面、多視角、全過程的創業進修

企業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創業能力的基礎。它體現為:為了實現自主創新和創業,我們必須學習與創新和創業相關的常識和技術技能,獲取商業信息和信息,並從銷售和銷售中獲得經驗和教訓。博得人脈客户渠道與市場承認。有必然的創業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規劃合理的學習計劃。學習專業方面的學識以外,還需要學習人文方面的學識;也就是包括了對教科書上直接知識的學習和非直接接觸到的日常經驗的理解和體會,同時包括將一些來自感性的認知和實際案例直接接觸獲得的經驗轉變成自己的知識;也就是包括對創業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對創業的精神和意識的加強。一方面經過在平日上課中所學習的知識,完成相應的習題,另一方面經過實際課本以外的實訓和活動做到學做合一,“做”中“學”,“學”中“做”。“只有兩種動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鷹和蝸牛的頂端。雄鷹是靠翅膀飛上去的,而蝸牛隻能爬上去。蝸牛也許爬了很多年,經歷了風雨的洗禮,停滯過、摔倒過,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穫的成就與雄鷹是一模一樣的。”學習的過程貴在堅持,我們或許不能獲得胸鷹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像蝸牛一樣堅持。

4.如要要證明自己的創業能力,必須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創業實踐中去

如果你離開創業實踐,創業能力的發展總是在紙面上。大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必須要做到建立創業信心,義無反顧的加入到創業實踐活動中去是。當然,我們可以將創業實踐活動分為幾步:首先,利用課餘時間先打工;其次,嘗試做一些有用的創業項目,比如寫一份商業計劃書,並嘗試將你的項目申請放在學校創業園區;最後,勇敢的創辦自己的企業。比如:同學們可以申請參加創新創業學院的集裝箱大學生創業園區的創業實踐,或加入學校就業創業協會,或各類工作室,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我們將發展我們的多方面潛力,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業技能,並探索創業機會。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途徑

1.為使大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實踐教育達到更加規範、系統、科學,將優秀學生選拔考核體系向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對於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隨着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變遷而更改,學校在培養人才時應時刻注意時代需求,在過去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下推陳出新,培育更加適合時代以及能推動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在培育選拔創新創業人力資源時,為樹立具有適應性和個性化特點的高等教育質量觀,應在體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內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應的改革。因此,構建了滿足學生內部需求,滿足學生實際,標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雙重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對於學生而言,不僅增加了自主選擇的空間,也有了更多的發展平台來展現自身的創業能力和潛力。

2.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意識。這也是高校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教學指導學生理解自主創新創業的深刻內在意義,加強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意識是最初步驟,接着是以成功的創業案例為先進示例,以他們的成功事蹟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信心,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潛在能力去創新創業,建立項目,最後一步是為項目和組織形式建立一個以承運人為基礎的“創業教育”實踐小組,以鼓勵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讓大學生對於創業的動力在具體實際運作過程中中尋求最為合適的交接點,讓大學生自行呈現出自主創新創業的理念。

五.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

創新已經演變成了我們民族的魂魄,國家弱項興旺不衰也必須將創新發展成國家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當下的大學生都是新時期的年輕力量,是這個時期最擁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集體,如果這樣的集體只會隨遇而安,丟失了青春的創新慾望和拼搏能動力,中華民族將會和惰性一樣停滯不前,失去能動力。創業是發展新的市場商機,建立創業項目團隊,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種渠道資源,創新的產品生產或創新服務,實現創造新市場價值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牛長鬆著.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學林出版社,20xx.01

2.郭廣生主編.我和創業有個約會———大學生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01

3.張英華、凌陪會主編.企結合”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xx.05

4.邱小林等編著.(高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高等教育基礎類).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02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6

摘要:當前,調動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創業拉動就業,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給予支持,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介紹目前高校就業教育的基本情況,進一步探討進行高效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包括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創業輿論引導;促進大學生轉變觀念;發揮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創新創業;教育探求

就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持續動力,對於大學生羣體來説,就業一方面與家庭利益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對維護社會穩定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黨和政府一直將就業問題作為工作的中心內容之一。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作為一種新趨勢,自主擇業與創業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建設有助於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支持,是解決“新常態”發展階段就業問題的必然選擇。

一、校園文化及大學生創業創新的關係

環境會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於增加大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其綜合素養,對於大學生的生長成才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創新是時代的主題,也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培養綜合性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高校組織創新創業教育,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需要物質和文化基礎的支持,高校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制度及文化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是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所不可或缺的。在黨和政府“大眾創業”及“萬眾創新”口號的引領下,一系列鼓勵創業的政策紛紛出台,對於高校來説,更應該為大學生營造有助於開展創業的環境,推動學生積極地開展自主創業,這是高校應當負起的責任。

二、高校校園文化對創新創業的推動作用

(一)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在大學生看來,創業是極為艱難的一個過程,主要是因為創業期間有許多難以把握的因素。另外,創業者隨時都面臨着失敗的風險。目前,就創業來説,大學生主要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創業所需要的成本較高,與此同時,失敗的風險也很大,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保障體系還有待於完善。第二,絕大多數大學生不願意成為往屆生。一些學生十分擔心,一旦創業失敗,必然會失去應屆畢業生的優勢,增加就業的困難。這種心態在剛開始創業的大學生中間十分常見,根本原因在於創業意識薄弱和自尊心缺乏。對於這種情況,高校為大學生提供了支持政策。一方面增強企業和學校的合作,通過組織學生去業績突出的企業觀摩和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硬件設施及軟件條件;另一方面則在校園內開展創業設計競賽,發揮高校師資力量的作用,為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提供有益的建議。此外,對於在創業設計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或團隊,學校會獎勵給學生一筆資金作為創業基金。為了解除高校創業學生的後顧之憂,高校會為創業失敗的往屆生提供一些就業信息,有助於消除了學生的的畏難心理,推動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開展。

(二)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學的隱性課程在創業創新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高校來説,其課程可以分為顯性課程及隱性課程兩部分。前者包含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等內容,後者的範圍則涵蓋高校的全部校園文化內容。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培養創業創新能力的契機。比如,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的管理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比如在學生會、校團委等組織中,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學生會掌握資源管理、人員管理的基本知識,從而為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校園文化中藴含創新元素。在創業起步階段,校園文化發揮着培育和提高的作用。創業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我國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宣傳和支持大學生創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許多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融入了必要的社會化元素,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之間的斷裂得到彌合。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學生對社會理解更為深刻,形成了強烈的市場觀念,學到的知識能夠有效地轉化為財富,可以準確地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第二,校園文化中給大學生成長提供了必要的創新元素。創業從根本上來説就是創新的過程,我國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體現出很強的創新意識,避免了低水平重複建設,因而很多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洋溢着創新思維與創新元素,為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四)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大學生作為一個緊跟社會發展潮流的羣體,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強烈的時代氣息,與此同時,這樣的校園文化氛圍也培育了大學生強烈的創新精神。他們不滿足於僅僅傳遞既有的事實,而是力求排舊促新,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創業的前提就是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強烈的創新精神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做出了根本的保障。

三、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措施

(一)發揮政策的指導作用,各個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創業既相互獨立又密切相關,單個部門不能完成這項工作。我國的高效需要遵循國家的政策規定,在校園環境、運行機制及支持政策等方面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及創新創業教育。為了更好地領導及管理大學生創業教育,各個高校應當研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如果條件允許,高校還可以根據大學生創業實際情況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建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為大學生創業能提供專門服務。同時,高校需要對校內資源加以整合,在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納入與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有關的部門,例如學生處、就業處等,需要定期召開例會,對於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研討解決。在學生管理部門及創業部門之間建立交流制度,合理地分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和場地等資源。構建良好的創業環境,改進大學生創業服務系統,注重扶持大學生校內創業。對於創業及創新問題,應當勇於任用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的青年領導者,應該一貫地保持敏鋭的洞察能力及較強的執行能力。

(二)注重校內宣傳,為學生提供創業輿論引導。創業教育主要依靠課堂來開展,創業實踐則是創業教育的實際應用,因而必須做好創業教育及實踐兩方面的工作。高校需要充實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對創業課程設置加以調整,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策略,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學生學習到的創業知識需要在創業教師的指導下才能成功地轉化為實踐。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前提基礎是師資隊伍建設,創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則關係着創業教育開展的實際成效。由於國外創業教育起步較早,高校應該加大投入,為創業教師提供出國學習的機會,並且將西方的.經驗與高校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而為學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創業指導。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該組織校外見習及校際交流等活動,並且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創業成功者作為兼職教授,定期舉行創業經驗分享會,為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奠定基礎。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注重創業經驗分享。目前,各種新媒體紛紛湧現,例如微博、微信等等,這些新興媒體受到了大學生的追捧。因而,高校應該充分發揮新興媒體的作用,立足於大學生的喜好設計宣傳的形式和內容,將鼓勵創業的宣傳內容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而推動學生觀念的轉變。創業宣傳應該堅持貼近發展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創業實踐的原則。貼近發展實際就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及就業形勢,為學生提供形勢政策方面的總結報告,從而讓學生掌握政變化情況,認識到進行創業的必要性。貼近學生生活,即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個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貼近創業實踐,就是指將大學生創業的整個過程納入到指導範圍中,及時為他們提供指導及幫助。綜上所述,當前,隨着高校招生比例的擴大、延遲退休政策的推行,我國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提出了“大眾創業”及“萬眾創新”的方案,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這一方面有助於解決目前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為了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高校應該重視創業創新教育,並且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情。此外,高校也應當注重教師隊伍建設,併為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提供恩多的機會,從而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文瑩,陳玲鳳.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雙軌模式”--基於“三自”教育視角[J].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5)

[2]張曦,王大治.關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科學與財富,20xx(5)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7

一、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影響遠遠低於預期,嚴重滯後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高級技工嚴重短缺,缺口竟然達到數十萬人。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制約因素:

1.高等院校教育辦學定位及教學措施不盡合理

一是,高校辦學定位與社會需求相脱節,喪失了自身應有的優勢和特色。二是,創業創新服務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大學畢業生創業創新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三是,師資隊伍和實踐實訓條件也不適應高等教育的需要。四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不充分,存在因循守舊、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技能培養,使得大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社會認同度嚴重下降[3]。

2.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

發展高等教育,需要高水平儀器設備和科研教學平台。很多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投資不夠重視,往往存在追求政績和立竿見影心理。不少高等院校由於缺乏人財物的大量投入,被迫在“貧血”的狀態下勉強運行,導致高等教育質量與社會人才需求存在巨大反差。當前,面對急劇增多的生源,在現實有限的辦學資源基礎上,高等院校質量水平下降將是不爭的事實[4]。

3.高等院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對錯位

許多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上沒能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使學校喪失生機與活力。有些高等院校不顧自身辦學基礎情況開辦新專業,造成人財物的嚴重浪費、辦學特色不太明顯、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錯位等。大學生在學校所學很難直接轉化為社會實踐技能。許多高校在學生的培養模式上,尤其缺乏對大學生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忽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過於注重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了興趣愛好的激發和個性能力的培養,使得大學畢業生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高等教育及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社會制約因素

一是,針對高等教育畢業生的政策性規定過於僵化,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創業創新機制和政策有待改革完善。二是,社會上還存在着對高等教育的誤區與偏見,生源質量得不到保障。三是,用人單位抬高門檻,導致高等教育畢業生相對過剩。四是,高等教育的法律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高等教育立法不夠完備系統,高等教育法律規範不成體系;高等教育法律規範貫徹執行力度不夠強,往往是因為沒有規定嚴格法律責任並加以落實[5]。

二、產生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困境的原因分析

目前,導致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着“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遲滯、大學生創業創新乏力”的因素很多,而且不同的行政隸屬、不同的省市地區、不同的高校可能情況不一。

1.高等教育培養模式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有些高等院校的辦學特色不明顯,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導致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差,社會急需的人才培養不出來或數量極少,而社會飽和的人才又供大於求[6]。

2.很多高等院校的辦學基礎條件均不能適應

現代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相當數量的新建高等院校存在發展資金匱乏、沒有生均經費、專業課程建設經費緊缺等問題,只得依靠學生繳納的學費勉強維持正常運行,直接並嚴重影響了高等人才的培養質量。

3.當今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心理定位不太合理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體系不盡科學,大學畢業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擇業心態,導致當前創業創新市場同時存在“有業不就”與“無業可就”兩種情形。

4.大學畢業生創業創新的通道不夠順暢

多數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到基層去鍛鍊、到農村去工作。高校畢業生由於受到户籍壁壘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其在非户籍所在的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無法實現“無障礙創業創新”。政府調控及鼓勵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門編制限制及用人制度等問題、城鄉工資收入水平及保險福利等存在較大差距也是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高等院校畢業生支援西部建設的願望遠遠得不到滿足。

三、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路徑分析

由前述可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推進大學生創業創新是融合互動、相互促進的關係,在路徑選擇上也必須綜合考量兩者因素,不可不顧中國高等教育實際和基本國情,科學合理地協同推進前者改革與後者創業創新。

1.建構高等教育與大學生創業創新“二維四面”的框架體系

當前,“創業創新難”與“技工荒”並存的悖論,凸顯出高等教育並未培養出適合工業現代化發展所需求的人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等教育體系建設一個科學的升級框架至關重要。高等教育政策設計站位要高、定位要準,不應侷限於體系層次、類型結構,沿用結構分析模式,忽視質量、公平和效率,否則必將不適應時代新需求。只有從結構和功能調整出發,貫徹“普及、優質、公平和高效”的教育理念,全面升級高等教育水平、質量、公平和效率等“四位一體”的戰略,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創業創新才能成功實現。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教育培訓質量不斷升級。提高實踐技能的教學質量,是本次升級最緊迫、最關鍵的環節。同時,要繼續加強師資隊伍、設備設施、課程體系等基礎能力方面的更新升級,建立校企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質量監督與保障的國家制度。(2)高等教育公平得到進一步保障[7]。高等教育將在院校之間、城鄉之間、專業與課堂之間得到進一步平衡,同時切實縮小技術型、技能型人才與管理型、學術型人才的待遇差距。(3)高等教育不斷向現代化升級。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實現高效運轉,必須理順高等院校“雜燴結構”,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進一步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4)建設人人有技能的社會。高等教育的普及範圍應全面覆蓋全體勞動者。高等教育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等。高等教育的層次、類型應更加完備,使現代學徒制得到應有發展。

2.建立系統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宏觀架

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好壞,可以促進或制約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加以整體規劃和系統推進。(1)逐步完善保障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相關政策法規[8]。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法律體系,明確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經費保障,強化高等教育經費立法,保證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形成有力的監督機制,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9]。(2)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對高等教育人財物的投入,做到省裏投一部分,地方政府投一部分[10];做好高等院校與相關單位協調交流與合作工作,實現校企共建、資源共享;對高等教育實施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高質量的師資。(3)大力改革高等院校教育培養及創業創新模式,抓好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加強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培養技能成長的引領能力、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強的轉崗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11]。(4)切實提升實踐課教師技能水平和應用性科研工作。高等院校必須加強應用性技術研究,向社會企業提供科研成果,方能顯現學校的價值,才能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3.全面促進高等院校與社會企業等組織機構的對接、互動與共贏

(1)立足全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規律和當地發展態勢及其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變化,把擴大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新作為當地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建立健全行業企業參與高等院校辦學的長效機制,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平台建設,增強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動手能力。(2)建立健全社會公共創業創新指導和服務體系,把解決高等教育畢業生創業創新問題納入各縣、市促進創業創新工作協調機制之中,完善高等院校創業創新指導與服務體系,為高等教育畢業生提供創業創新創業支持計劃。加大推行創業創新准入制度的力度,加強創業創新保障政策執法監察,逐步統一勞動力市場。(3)建立健全科學的技能型人才評價機制,制定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社會地位和待遇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技能人才的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和引導全社會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提高高等教育畢業生的自我創業創新能力,培養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提倡鼓勵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並將此作為爭創國家示範性高等院校建設的評價指標。

4.促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良性互動

(1)要把握好高等教育變革的正確方向。隨着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高等院校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人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重視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12]。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大力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快和推進教學改革實驗,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創建高等教育學生綜合發展的平台。(2)高等教育服務於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高等院校應着眼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高等教育畢業生應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為政府的產業升級工程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高等院校應該全面改革創新不適合現代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加大學生實驗實訓的力度,增強教育教學效果。高等院校通過“前廠後店”等新模式深化產學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的專業化水平,促進高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構築校企雙贏機制,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立體化產學合作的夥伴關係,使得高等院校能成功、高效的運營。(3)根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要求,高等院校應開發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育模塊,完善學生相關能力培養體系。信息社會虛擬經濟市場的繁榮給高等教育者帶來了不少挑戰,必須要培養學生對社會變動的應變能力和創造性,必須有效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使其更適合信息時代的要求等[13]。(4)切實抓好大學生自身“軟實力”的再培育。一是,良好的體制和環境是實現畢業生創業創新的前提和條件,要重視對畢業生創業創新政策的落實力度;二是,加大教育調控力度,規範高等教育辦學;三是,加快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構建以創業創新為導向、以市場為需求的辦學機制[14]。(5)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保障機制。從宏觀層面分析,作為政府監督的重要舉措,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因而必須建立各級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體系。高等院校應逐步打造靈活開放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相應的高等教育的體制和機制,注重研究和解決畢業生創業創新工作中的新問題。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8

一、相關理論

1.突破性創新的三種情形。企業面臨的環境不確定性主要有:需求不確定性、競爭不確定性、技術不確定性等,其中競爭不確定性對企業的生存發展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方面。因此,通過非市場與低端市場進行突破性創新就成為不確定性下戰略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產品的性能結合了技術和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不僅決定了產品性能的發展方向,也決定技術市場化的成敗。Christensen正是觀察到技術發展的軌跡與市場需求的軌跡不同步,二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出現偏離現象,由此提出性突破性創新理論。驅動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動力是槓桿作用最大的產品性能特點,它是潛在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所考慮的主要因素。Paap和Katz指出突破性創新的技術替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現有的主導驅動力中仍存在相當需求沒有被滿足,但是舊的技術已經成熟,難以再將產品性能作進一步的改進,而新技術能大幅度提高主導驅動力中包含的產品性能。第二種情形:現有產品的性能已經完全滿足了消費者的某種需求,也就是產品性能已經達到了極限杆槓點,消費者對既有產品的主導性能已經不關心了,轉而關注其他性能,而舊技術不能滿足新的性能需求,只有通過新技術才能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第三種情形:環境的變化往往促使消費者產生新的需求,這就引起了新的主導驅動力的出現。當原有技術能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時,技術替代不會發生,但是當原有技術不能滿足新的主導驅動力時,將會形成產生對新技術的強烈需求。

2.創新流程與模糊前端。模糊前端是突破性創新的早期階段,主要活動是產生創新構想、確認機會和初始機會評估(Leiferetc,20xx)。這一組動態的活動構成了突破性創新生命週期過程的初始階段,由於這一階段突出的模糊性特點。模糊前端的特點是設計、影響項目結果的自由度是很高的,但改變的成本卻很低。與後階段相比,其信息量少、不確定性高,由此限制了其優勢的發揮。創新構想的產生是突破性創新的起點。

二、大學生創業突破性創新模糊前端的實施方法

突破性創新項目需要明確顧客未來的需求,明確創新的出發點,馮希普爾通過研究表明,促進創新的決定力量並非生產商,而是用户和供應商。

1.領先用户法。顧客大多滿足於現在產品提供的服務,不能預想將來的需求。“領先用户”則具有這種能力,許多研究證實了自己提供解決方案的創新用户的存在。如滑板運動、滑雪運動、衝浪運動的創新研究表明:幾乎每種產品開發的源泉教師運動員而不是運動設備的製造者。

2.領先供應商。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交互關係是創新管理成功的關鍵。更多的製造企業進行產品或技術創新時,把視角轉向供應商,與供應商聯合進行技術創新。Akira認為製造商與供應商的關係在知識開發、資源利用、聯合創新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在新產品概念提出時,領先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能夠刺激創意的產生。例如環保材料的產生,就使很多企業開始重新定位產品計劃。在產品設計階段,供應商早期參與能夠確保供應商提供創新設計中指定的部件,並且提供必要的設備、工具和培訓方面的投資。供應商參與產品設計會最大程度地減少設計的錯誤和減少下游創新過程中由於反覆改進付出的高昂代價。因此,供應商參與產品設計將會得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產品和滿足製造企業特殊需求的高質量部件。在新產品測試階段,通過與製造企業的密切合作,供應商將獲得早期的信息,包括技術特徵、需要改進的部分。它還將獲得更多的客户需求信息,並且儘早地對產品進行改進,提高客户的滿足度,這對供應商和製造商的益處都是顯而易見的。供應商深層次的參與這些階段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當創新具有突破性的特性時,供應商參與對資源匱乏的製造企業進行創新的重要性與貢獻將更明顯。因為在每個參與階段中,供應商專用性投資既增強了供應商對製造商的依賴程度,又為製造商提供了產品創新所必需的特殊資本;雙方承諾的對稱性確保了供應商與製造商高質量的互動和目標的共享;雙方知識的互補性驅使雙方不斷彌補知識與信息差距,創造突破性創新所必需的新知識。Truffer認為供應商在不同階段參與制造企業的產品創新,涉及到雙方不同層次的員工,他們中也許有人正在尋求一個恰當的時機來推銷他們的突破性創意,一旦供應商參與合作成功,便可以將這種突破性創新商業化。供應商參與的程度越深,企業突破性產品創新的績效越高。然而,當需求發生突然或急劇變化時,企業的下游客户會及時向上遊企業反饋需求信息,企業也會在恰當時機與新的供應商建立關係。Hakansson認為這種關係的建立需要在突破性創新的早期階段產生,需要同於產品需求穩定階段,產品需求的不確定促使供應商與製造企業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可產生更多的突破性技術創新,同時也能糾正努力方向,滿足市場需求。因此,需求越不穩定,供應商參與對製造企業突破性產品創新的作用越大。不同於產品需求穩定階段,產品需求的不確定促使供應商與製造企業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可產生更多的突破性技術創新,同時也能糾正努力方向,滿足市場需求。

三、結語

一般説來,創新必然要要很高的失敗風險,而且突破性創新更是如此,大學生創新如果選擇已經成熟的產品,與大公司競爭優勢並不明顯,反而是突破性創新能夠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但很多研究表明,有些創新失敗是因為企業忽視了消費者需求與供應商配合度而造成的,因此,從用户與供應商的角度來生產產品,在新技術解決方案與所激發的市場需求之間建立聯繫。成為一個善於把握機會的機會識別者,覺察到一個突破性創新構想商業潛力的市場意識,最終形成創新概念。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9

【摘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高度重視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大膽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並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政策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於20世紀在發達國家中率先興起。我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對此高度重視,並於20世紀末開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索,教育部先後頒發了相關文件,對高校提出了明確要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為此,我們必須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清醒的認識,更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演進及其本質向度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

1.創新教育的起源

“創新理論”最先由約瑟夫熊彼特從經濟學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奧地利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用“創新”理論解釋並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他探討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創新與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嚴格區別開來,認為“創新”是經濟概念而非技術概念,“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是將原始生產要素重新排列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經濟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約瑟夫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影響,20世紀40年代創新成為教育的新思潮,創新教育旨在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最先誕生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其他發達國家逐漸興起。

2.創業教育的興起

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受教育者的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是培養其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教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1947年哈佛商學院的邁爾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學中開設了一門創業課程———“創新企業管理”。20世紀末美國多數院校開設了創業課程,並設立“創業教育項目”。美國是較早在大學進行創業教育且具有完備創業教育體系的國家,已經建立了課程體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適當、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發展成熟,以及法律對創業培訓和小企業孵化保障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目前,發達國家均先後採取相關措施開展創業教育。聯合國充分肯定了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並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對於以知識教育為主的“學術性護照”、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的“職業性護照”之外的以創業能力教育為主的“第三本護照”的主張。

(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發展

1.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階段

在國內最先將創業計劃大賽引入高校校園的是清華大學。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了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並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開設了“高新技術創業管理”課程及“創新與創業管理”專業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等有關部門舉辦的全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行。大賽彙集了全國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1999年6月國家頒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20xx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大學開展了教育工作試點,採取不同方式進行實踐探索,在高等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2.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階段

20xx年5月教育部頒佈了《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誌着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發展階段。《意見》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1]《意見》從戰略的高度指出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還對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出了明確方向。20xx年教育部發出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通知,將28所部屬院校和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地方院校列入項目試點名單,對這些高校給予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進高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20xx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又聯合下發了《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為高校創新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向度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其本質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注重思維開發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發展,使大學生走向社會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專業技能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與促進大學生就業有密切的聯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於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率,但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從社會發展的視角考量,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率是使大學畢業生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提升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及核心要素,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及外在表現形式。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的缺失

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出是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從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上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超越,是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上的深刻變革。但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更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2]。多數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在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和緩解就業壓力上,把創新創業教育同就業指導教育混為一談,這就偏離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實質。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脱節

教育部《意見》指出: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三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上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應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及思維開發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專業教育方面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形成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既沒有專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沒有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僅僅停留在增設一些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上。也有的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基地等,但絕大多數院校還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還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融入專業教育的全部過程。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手段滯後

1.師資方面所呈現的問題

目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教學的師資嚴重缺乏,既存在數量不足,又存在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技能不強的問題。多數高校“現有承擔着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以學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和輔導員為主。他們有一定的就業指導理論基礎和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沒有較多案例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不僅在數量上不能滿足需要,在業務能力和實踐經驗上也與創新創業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遠”[3]。

2.教學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教學手段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創新創業教育實驗、教學設施建設滯後,多數院校還沒有建立起能滿足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驗室;二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媒體教學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創新與創業精品課程數量少,課程資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創新課程名不符實”[4];三是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滯後。“實踐基地欠缺,多是以企業參觀、實訓室模擬實訓等形式,缺乏實效。”[5]校企協作教學對多數院校來講還只是探索,或者説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認識方面的因素及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實踐的時間較短等原因,也有客觀上國家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此種現狀必須儘快改變,否則將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將會被髮達國家拋得越來越遠。

(四)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學生積極性不高

1.校園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夠濃厚

多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輿論宣傳滯後,校園創新創業教育只有教務、就業、學團等部門關注,還未引起全面的重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教育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是對傳統教育教學的挑戰,它既不僅僅是增加一兩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不僅僅是開設一兩個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更不僅僅是幾個部門的事,而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改革。

2.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

有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的意願普遍不強,有80%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冷淡,根本就沒想過要創業;只有11%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較強,表示有創業的想法。”[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偏頗理解;二是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大賽受限,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三是部分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信心。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舉措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1.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

《國家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對新時期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瞭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戰略轉變,它不僅僅要求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必須轉變,更重要的是學校主要領導、廣大教師、學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須發生根本性轉變。創新創業教育要貫穿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階段,要把這種理念落實到教學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之中。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從大的方面説這項改革關係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實現的遲早。因此,要在深入學習、領會有關文件的基礎上提高認識,借鑑發達國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本校實際,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學生自覺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必要條件,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變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要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實際增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並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生的主修課程,規定合理的教學時數。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建設,改進教學方法,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形成科學的創新知識結構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實踐證明,一種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而且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綜合性知識的培訓,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

2.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各門專業課程教學都必須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緊密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在深入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重新編制教學大綱,重新設置課程內容,增加學生實踐教學課時,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課堂上增加案例教學及師生互動環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感受,增加教學的感染力。要注重把校內實踐教學、校企協作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學生自主創新創業項目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7]。做到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有效銜接、形成合力。

(三)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結合本校及專業特點建設創新創業教研中心,打破專業限制,把研究室、實驗室、孵化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改變以往老師做學生看或只是少數學生做多數學生看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要讓更多的學生動手實踐。

2.強化專業競賽及社會實踐活動環節

目前,國家、省市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毋庸置疑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引導、推動作用,但參加的畢竟是少數人,而且又有一定的專業限制。因此,各高校應以國家創新創業競賽為引導,以校內創新創業競賽為重點,大力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並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教師的思想水準、認識水平、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將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教師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教學效果,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創業思維及相應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學生,優秀的教師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要建設好一支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共同課的教師隊伍。要進行專門培訓,使其不但具備先進的思想理念,同時還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在開展創新創業教改實踐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二是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創新創業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各個專業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技能;三是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注重發揮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可把社會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權威聘為兼職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帶領學生開展主題研究,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

2.加強保障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需要學校各個方面的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經費支出,特別是剛剛起步階段,無論是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還是項目大賽,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要創造條件,保障房舍、場地、設備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為慎重起見,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先進行教學改革試點,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開,試點階段要選派得力的幹部和有豐富經驗且熱愛此項工作的教師。總之,要強化領導,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持之以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http://www.jyb.cn

[2]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載《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年第1期。

[3]李國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載《當代職業教育》,20xx年第11期。

[4][5]楊波葛珺沂:《開放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年第3期。

[6]江彩霞:《基於創業實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載《人力資源管理》,20xx年第9期。

[7]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29頁。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0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當今新型教育理念,在整個高校中發展迅速。尤其在應用型學校中尤為突出。應用型高校與科研型高校最大區別就是要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和能力,這是應用型高校最緊要的任務。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上要實現更高的目標,需要改進和完善相關教育體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為大學生尋求更加優質的就業。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進

一、引言

應用型高校是我國經濟較快發展和高校大眾化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就業的新型高校。相對於研究型大學而言的,它的特點是教學型普通本科院校,為社會輸送相關人才。目前,整個社會處於轉型期,這使得應用型高校要指導學生儘快適應社會新形勢和新要求。創新創業教育是應用型高校關注的重點,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大學生就業的很好的途徑。在整個社會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氛圍下,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具有精力充沛、知識寬廣、敢打敢拼、思維靈活的優勢。同時早創新創業教育上也存在着經驗不足、教師匱乏、資金短缺、實踐不強的許多困難。有鑑於此,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要逐步進行改進,達到教學要求。

二、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看。應用型高校在政策上掌握不全面和不準確表現在對相關的體制和要求缺乏統一的理解,對於理論基礎和理論指導理解不深。造成教學質量不佳,沒有形成較為明確的思路。從體系上看。應用型高校在教育課程上較為單一,沒有宏觀把握,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模式較為簡單,跟不上社會變化的速度,缺乏整體把握,不能建立出科學、整體的體系。從師資上看。應用型高校在師資隊伍上較為薄弱。相當一部分的教師由其他專業改行或兼職進行授課。這表現出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經驗、學歷層次、教學方法差距很大,不能培養出優良的學生。從理念上看。應用型高校不斷加大宣力度,但由於觀念、機制和思維等方面,學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引導力度不夠,在校內未形成支持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從環境上看。應用型高校的相關重點多集中在創新課堂、優惠政策、創業規模等內容,對於教學環境、地點、器材等領域關注度不夠,這不利於教育的常態化和優質化。從實踐上看。應用型高校在實踐上,存在着諸多問題。要求學校建立配套設施和實踐基地。目前看,存在諸多困難,造成很多大學生理論和實踐嚴重脱鈎的問題,進入社會後創業成功率較低。

三、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採用的新方法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和大學生對於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新需求。因此應用型高校要與時俱進改進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在整體上要營造出創新創業良好氛圍。近年來,應用型高校的大學生對於創新創業的關注與日俱增,營造出濃厚氛圍。要求學校要努力打造出優質服務平台、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改善教學環境,推動整體發展。為了推動創新創業,高校通過加強創業孵化建設、開展各種“雙創”示範基地、實施科技幫扶、補助優先等,建設培育機構,打造優質的創新創業平台。學校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效果,積極完善網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建立彙集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信息、智能服務、公共推廣等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加強創業政策服務。學校職能部門發揮扶持和促進的效應,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依託,弘揚主旋律,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使大學生的意識、精神成為校園中靚麗的風景。同時,還要拓展教育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訓練,包括各類競賽、課外科技、企業實訓等,強化實踐育人。並注重推進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建設學生創業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通過舉辦雙創論壇、舉辦名師名家講壇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素養。這樣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良好氛圍。

2.在體系上要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由於創新創業教育面向的是自主創業能力較高的大學生,這與應用型高校發展相當吻合。當今,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實踐需要,這是應用型高校亟待解決的任務,要採用最新的課程設計,要建立起新型的教學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要把必修課和選修課並重,均納入教學計劃,不斷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形成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創新創業課程體制,激發學生創業興趣,積極創造良好的條件。在課程內容上,注重開發創新創業精品課程,並積極申報各項課題。同時,教學資源要更加是廣泛的傳播,構建層次清晰、銜接順暢、科學規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在課程實施上,要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分專業、分階段的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在專業教育上要開設體現行業特點、融入創業思維和方法的專業課程,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融合,在拓展教育上要幫助創業意願的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課程教學和實訓,對已經開始創業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儘快做到學以致用。

3.在師資上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隊伍建設。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教師隊伍上是要完善校內教師培訓體系,在新進人員崗前培訓中加入創新創業專題教育。還要選派優秀教師參加相關培訓,建立和完善校內創新創業教師的激勵機制。當今對於創新創業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教師的能力要更加具體和全面。要做到以人為本、終身學習、提升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這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前提;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這有利於多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發掘學生創新創業潛能,儘快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開發潛能,樹立創新創業意識;較為綜合的知識結構,創新創業教育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體現了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因此,創新創業教師應該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才能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與實踐。教師需要既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具有嫻熟的實踐能力,將教育與實踐有機融合,充分挖掘和充實創新創業知識,資源、和方法;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因此教師應當熟練掌握教學前沿,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4.在理念上要轉變創新創業教育思想。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是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主體思路。隨着時代的發展,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從注重知識向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並重的轉變,這樣才能引導大學生積極創新,積極實踐,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在教學理念上,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認清學生個體差異,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採取頭腦風暴法、遊戲法、角色互換法等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激發興趣,加強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感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要重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到基層鍛鍊自己,增強技水平。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鼓勵學生參加團隊合作和科研探索,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

5.在環境上要跟上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複雜性、長期性的工程,這與科研型高校有明顯的區別。應用型高校僅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是明顯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社會、企業等方面共同幫助和支持。這些力量要協同聯動,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因此,學校要今早融入社會。環境在變化,要求學校優化人才,建立創新創業綜合環境,要做到創業與科研並重,這可以把具有創新的意識的大學生今早的挖掘出來。同時,政府要發揮協調引導作用,設立創新創業發展計劃,對於具有較好前景的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落實優惠政策,完善創業扶持,加大創業擔保貸力度,簡化流程,擴大規模,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還要進一步推動創業促進就業,提升就業質量,還要建立大學生創業發展基金,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優先幫助。企業對於大學生的創業要有人文關懷,企業注重與學校進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務實的平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創新創業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大環境,與時俱進,完善自我。

6.在實踐上要開闢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教育,學生的創業能力只有在實踐中鍛鍊才能有所提升。因此,應用型高校更加重視為大學生創業搭建平台和提供保障。因此,學校要改進大學生創業園、創業俱樂部、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這樣才能為大學生提供充足、有效的創業機會。目前,國內已經創辦出許多創新創業基地,大部分雛形都是以學校為依託、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創創業基地,使得在校大學生能夠在學習和討論以外,也能夠建立良好的創業公司與創業項目。創新創業基地還要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種訓練和比賽。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申請專利等。還要連接校園與社會,溝通學生和市場,達到對於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科技創新、就業創業和社會服務。通過開闢和完善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可以構建創業羣體,全面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先進、科學的創新創業觀念,達到提升創業能力的目的。與發到國家相比,我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但其發展前景非常光明,尤其是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是大勢所趨。因此,應用型高校儘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型學校,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是當前以及今後發展戰略的核心之一。改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刻不容緩。這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普遍認同,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大學生是最具創新精神和創業潛能的羣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創新型社會的生力軍。現在提高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必須要改進教育體制,要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致力於改進和創新。只有這樣,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才能發展、壯大,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為大學生做好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李輝.內涵發展視野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向[J].高教探索,20xx(4).

[2]劉坤,李繼懷.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的演變及其深化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

[3]鄒建良.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xx(5).

[4]丁怡.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堂教育體系[J].就業指導,20xx(5).

[5]石國亮.時代推展出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xx(10).

[6]田碩.影響大學生創業績效的因素探析——基於江蘇省典型高校的實證研究[J].經營管理者,20xx(12).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1

學生培養中創新創業意識是目的很多高等院校有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建立工作室,讓學生用自己課外的時間強化知識內容,進行項目設計,開展自我管理,形成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自身創業素養,強化自身創業能力。

1工作室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意義

工作室創業模式即學生在學習期間自己組織的小團體,目的是在工作室內研究課上的難點和重點,並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以期在實踐探索中尋找不足,不斷的進行改進,通過實踐理論的充實實現成員間的互動,共同尋找未來共同發展的平台。通過工作室的模式,能強化學生的管理,讓學生在學習之餘管理自我、創新自我、團結自我。並由具有創業經驗的導師帶隊,學生根據知識內容自主設計實踐活動,自主規劃和經營。在工作室內工作和學習,能夠累計經驗和人脈,掌握團隊合作理念,從而為今後的就業和創業提供籌碼。工作室項目的開設能突破傳統授課模式中理論與實踐脱節的現象,可更好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通過自主實踐的形式表現出來,使教學更好的融合實踐。藉助工作室模式能縮短理論與實踐間的差距性,工作室的開展先要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然後結合學校的專業進行項目設定,最後調動學生的價值理念和導向,並將實戰看成是驅動學生髮展的前提保障。

2工作室模式下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研究

2.1培養機制上具有開放、連續和融合性

工作室要想長遠發展人才是發展的核心前提,所以工作室就應網羅各類人才積極參與到建設中。工作室開設時人才的納新和管理上要重視主體開放,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管理學生的團隊意識。就機械類專業工作室為例,可在全校範圍內招收具有科研和製作愛好的學生,可不限專業,只要有這方面愛好和研究即可。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工作室內的人員形成學科交叉,避免工作室內的學生都是同一專業,問題處理中多使用同一處理模式。除此之外,讓工作室內不同專業的成員間相互學習,進行優勢借鑑,能利用本專業的優勢特徵,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團隊內成員間的頻繁交流,能使團隊中成員瞭解更多相關專業的知識,進而拓寬團隊中成員的知識層面,避免學生學習機械專業只能瞭解這一專業的知識,對其他專業的知識知之甚少,不能滿足未來國家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工作室管理中可以使用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非團隊內的成員也能參與科技發明活動,這就能發動成員周邊的同學、室友或者朋友等都積極的參與到項目研發中,成員間的親密互動,能強化彼此間的合作意識。如項目完成後,需要進行後期的外觀設計,小組成員就會向美術專業的學生尋求幫助,他們能為小組成員提供新的思路或者設計理念,在雙方的配合下共同完成外觀的設計,非美術專業的學生能在設計中重新整理思路,打破以往專業思路中的固化思想。所有參與工作室內的新成員,應經過一年的“試用期”,然後才能成為真正的工作室成員。並要為工作室內的成員建立檔案,使用編號制度管理成員,要求每個成員有着自己對應的編號,建立工作室微信或者qq羣,利於成員工作之餘交流項目和專業知識。定期開展討論大會,總結一段時間內的工作狀況,探尋業務的進展情況,並解決工作中常見問題。

2.2培養內容上的主體、互動和獨立

2.2.1主體活動

作為工作室內的成員要結合自身的項目開發需求,設定具有針對性的項目探索計劃。要求教師在培養中注意培養內容和方向上的一致,同時在保有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讓學生有良好的主體性。培訓中,教師應積極的與學生互動和交流,以構成師生互動平台,雙方在交流與互動中,能瞭解彼此的看法。教師先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學生可能在經驗和能力方面會略顯不足,但部分學生的思路不受傳統思想束縛,具有創新意識,教師就要加以鼓勵,讓學生積極的思考,並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將具有質疑的權利,也願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2.2.2互動性活動

工作室組織定期討論,這能提升小組內成員開拓的思想理念;積極的發言,並將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説出來與大家分享。為培養學生的能力,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輪流組織會議,擔任會議主持,從而鍛鍊人員的能力與表達。作為小組負責人需要協調好成員關係,並在互動中探索知識,提煉關鍵性知識要點,加入自己的想法,鍛鍊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如,電子通信專業的學生在討論中發現,現在互聯網軟件的發展,很多手機廠商不重視硬件,導致手機藍牙傳輸速度仍舊停留在過去的緩慢傳輸狀態中,大型文件在無網絡的情況下,傳輸速度極慢,那麼是否未來創業可以從這方面入手,研製無網的傳授系統。大家就此開展激烈的討論,成員間進行互動必然會有意見衝突之時,通過沖突碰撞不斷的談論,湧現出新的思路,那麼就應讓學生在衝突中尋求能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並通過應付困難強化解決困難的意識與勇氣,這才是開展創新意識的最終目的。

3結語

工作室是創新與創業的實踐性載體,就應將學生看成是課程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培養中以機制、內容和手段為主要入手點,共建創新意識,構建師生共建的學術共同體,補充現有教學模式,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就業發展理念。

作者:翁潤鋇 蔡露燕 單位: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林小軍,劉君,張紅巖,馬青麗.基於課外師生工作室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03):11~12.

[2]李智.創新創業工作室對大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J].高師理科學刊,20xx(07):131~141.

[3]鄧小明,鄧志龍.基於工作室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研究———以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xx(06):111~112.

[4]宋俊鋒,林素仙,計佳燚,吳瓊.基於“工作室”模式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技展望,20xx(07):131~141.

[5]張紅巖,林小軍,馬青麗.依託課外工作室模式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xx(06):111~112.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2

摘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關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討論成為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李總理強調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其核心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問題,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是國家對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興趣不高、態度不積極,本文就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轉型高校;大學生;問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意識薄弱、態度不積極、參與率低

創新創業意識是人類主動創新的思維和進行創業的動機。創新意識推動創新行為和活動。通過對陝西省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抽樣調研數據顯示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知識的只有18。04%,對於藍橋杯、飛思卡爾、挑戰杯、大創等創新創業活動有興趣的只有7。30%。有14。45%同學在大學期間參加過創新創業或科研活動並有所收穫。有81。56%的學生認為自己畢業不開公司,創業教育對自己無關緊要。對4所大學創業情況收集整理髮現,學生參加創業活動的較少,有自己創業打算的只有3。13%,已經畢業的學生中只有1。05%的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在校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有1。76%。可見,轉型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薄弱,對創新、創業活動積極性不高,自主創業人少。

(二)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專業教育指導

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大都僅僅停留在“第二課堂”的認識上,有一些高校工作者認為,只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等就是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都擔着教學、科研等任務,工作量大,無法全力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進一步導致高校出現了以專業教育為核心的“第一課堂”與以科技創業活動及競賽為核心的“第二課堂”之分,二者之間缺乏有機結合。

(三)“注入式”教學制約了大學生“雙創”能力

大學在課程設置上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實踐課設置並不合理。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選修課、課外活動、講座、創新創業大賽或是創業政策指導等形式的業餘教育活動,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論教學層面,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融合。教學活動通常採取灌輸式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透徹深刻地掌握知識,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大學生自身的內在作用。

(四)創新創業活動尚未建立有效管理制度

雖然近年由教育部和各個專業學會牽頭髮起的包括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及各類科技和專業競賽比較多,也有很多的學生和教師積極參入其中,但是這些競賽的刺激往往具有階段性,在競賽結束後學生獲得了榮譽,老師得到了肯定,這些研究往往也就終止了,研究的深入性難以為繼,短期效益明顯,但學生的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難以持久,創新創業教育更是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指導教師和輔導員的認可度需落實,高校教師承擔教學及科研任務缺乏時間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另一方面,學校及二級學院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不夠完善,沒有完全調動教師積極性。

(五)創業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不夠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42。34%的創業學生不瞭解創業的相關政策,不知道從何種方式和渠道瞭解政策;25。73%的創業學生對政府鼓勵、支持學生創業相關政策,掌握程度較低;31。3%的創業大學生表示沒有感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感覺政府的優惠措施很遙遠。由此可見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們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在推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等相關方面陸續出台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相應文件,但是宣傳範圍還不夠廣泛,落實和宣傳力度並不到位,普及面不夠廣,使得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對此政策的認同度低,受惠人數少。

二、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國家精心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潛在創業能力最強的羣體,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高校、社會、政府、大學生本人以及家庭的多方面努力。社會要積極創造環境條件高校啊喲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使學生真正成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研究—以吉林省為例[D]。東北師範大學。

[2]盧寶臣。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

[3]魏旭。山東省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究[D]。山東建築大學。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3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從被服從的地位,變為就業市場中兩個平等、互選的主體,雙方都有自主的選擇,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迎接挑戰。大學生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

一、創新創業思想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已突破200萬大關,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就很多。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於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3、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個性品質內容及其形成條件

個性。或稱為個性特質,是指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比較固定的特性。一個具有創新品質的人才有可能去進行一系列創新活動。一個人的創新品質包括強烈的好奇心、廣泛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敢於質疑的學習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們發現和認知世界的驅動力。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性中的興趣和動機是促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而興趣源於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個體從事創造思維的內驅力。興趣和動機可以使個體集中注意於所從事的創造性活動。

主動學習。傳統的教育以機械、模仿、循規蹈矩的學習方法為主,養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缺乏靈活多變和主動的學習訓練,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只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形成探究式學習機制,才可能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質疑。教師權威、書本權威的觀念深入人心,學生不敢質疑老師,更不敢質疑課本成為很普遍的現象。沒有懷疑,哪來創新?只有善於發現問題,才會有創新的可能性。質疑精神促使人們發現問題,而創新精神則促使人們進一步解決問題。

而創業品質也有着豐富的內涵,它包括敢於競爭的精神、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捨堅定執着的頑強意志、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等多方面的品質。

敢於競爭。商品經濟社會充滿各種商機,也充滿各種競爭和壓力。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創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經濟眼光,還必須有過人的膽識與勇氣。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後,是否敢於將自己的計劃付諸行動,是決定一個人創業能否順利開始的第一步,創業需要的是敢於競爭與冒險的膽略。

勤奮求實。創業僅僅有膽略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要有勤奮求實的態度。

鍥而不捨。創業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碰到挫折或失敗,是從頭再來還是選擇放棄?大學生們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創業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半途而廢的創業最終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創業的大學生至少要注意四個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對公司運作的認識過於簡單,他們不清楚如何融資、如何做商業上的事務活動籌謀、如何塑造管理團隊等,甚至連基本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常識都很短缺。因此,在創業前,應該有一個相對系統的理論培訓。市勞保局每月都有免費的創業者培訓班,有心創業的大學生可以來報名到場學習。

其次,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既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創業,那創業就必須符合市場規律,不經過市場調研,盲目投資,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創業之前,應該冷靜地思考,選擇啥子行業來做才氣更接近成功。建議最好先到相干行業去打工,熟悉一些行業的運作規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勞保局到場見習培訓,有50多種崗位可供選擇,在見習培訓中選擇創業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瞭解政策,充分哄騙政策。對大中專結業生畢業後選擇自主創業的,通稱裏有不少相干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充分了解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減免的,哪些優惠是可以申請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才氣在創業之初,節約資金更好發展。

最後,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學結業生的通病,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輕言放棄,是不會取得終極成功的。創業的道路沒可能一帆風順,以是,大學生在心理上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途徑。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

江澤民同志多次提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羣體,如果失去了創造的衝動和慾望,而僅僅安於現狀和守成,那麼中華民族最終將失去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絕不僅是希望創業的同學所應考慮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崗位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也不該失去創新之“心”。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成立活動組織,利用各種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創業具有較高的風險,但也有較高的回報。隨着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迅猛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並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大學生創業也因此成為熱門的話題。

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飯碗”(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飯碗”。目前,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併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學生創業,除了創業不失為緩解目前就業壓力的一條解決途徑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於開拓的創業精神。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4

摘要 新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未來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文章提出了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 創新創業 大學生 能力培養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問題,關係到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是否能夠承擔起振興民族大業的重要課題。全面開展切實有效地創新創業教育,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主動適應複雜多變的周邊環境,積極應對未來世界的嚴峻調整,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1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1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20xx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已突破200萬大關,達212萬人,20xx年又突破300萬大關,達到338萬,20xx年更是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413萬人。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早在20xx年就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大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20xx~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20xx年是34萬,20xx年是37萬,20xx年是52萬,20xx年是69萬,20xx年達到了79萬。

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於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高校畢業生大多在20~25歲之間,這個年齡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他們要求獨立地、有主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依賴父母的心理逐漸消失,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明顯增強,同時又處在人生的重大轉折和突變時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開發潛力、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1.2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1.3 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2.1 以項目和社團為載體,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形成和推動創業行為的內驅力,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憑藉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要通過宣揚大學生中湧現出的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脱穎而出。為此,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理解自主創業的深刻內涵,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來開展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中,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方式,形成了以專業為依託,以項目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羣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龍頭,以科技協會為平台,層層推動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和學生創業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在興趣特長與專業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感受創業,培養創業意識。

2.2 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創業品質

創業品質有着豐富的內涵,包括敢於競爭、敢於冒險的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捨、堅定執着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態自控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多方面的品質。

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價值最終都取決於教師。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修養和創造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質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學生,學生才敢於冒險、敢於探索,才會突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的研究性學習。沒有一定數量的創造性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學生。學校可以聘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或校友為客座教授,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傳授創業技能知識,使學生獲得實際經驗。

一批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對大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創業品質給予強化。創業往往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實現或完成的,它需要組建起自己的團隊。一個精誠團結、各方面能起互補作用的團隊,才能實現1+1>2的效果,才能保證創業的成功。通過教師隊伍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自我,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將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產生深刻的推動作用。

2.3 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2.3.1 建立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

高校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將其列為必選科目,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他們的創業學識,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可考慮採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過程和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其創業視野;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

2.3.2 開設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課程

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開展一些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課程,包括“網絡教學”、“實地考察”、“企業家論壇”、“創業計劃(設計)”等環節,以拓寬學生學習範圍和視野,使課程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定期舉辦對話交流論壇,請創業成功人士直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解答其在課堂學習中和實際創業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其提供創業借鑑與指導。

2.3.3 創設環境類課程

環境類課程要突出創業環境的設計與佈置,儘可能把校園的佈局與美化、校園文化建設、周邊環境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應建設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業環境建設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硬環境如校園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器等。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學生可以提出項目申請,方案獲通過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辦一些校內公司或在校內經商等。或者由學校組織開辦模擬公司,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創業相結合,其運作程序符合企業行為,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創業的平台。軟環境如職業指導等,院系應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建議,從而避免學生盲目創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創業環境的建設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進行。

2.4 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創業能力

實踐證明,一種有利於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綜合性知識,如有關政策、法規等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因此,必須在教學思想上有根本的改變,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知識橫向拓寬,縱向加深。使學生從日趨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獲得創造能力的培養。

系統創業知識的形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第一,大學課堂、圖書館與社團。創業者通過課堂學習能擁有一門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閲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社團活動能鍛鍊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第二,媒體資訊。一是紙質媒體,人才類、經濟類媒體是首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21世紀人才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等。二是網絡媒體,管理類、人才類、專業創業類網站是必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中國營銷傳播網》、《中華英才網》、《中華創業網》等。此外,各地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信息中心的網站等都可以學到創業知識。第三,與商界人士廣泛交流。襄樊學院還不定期的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2.5 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2.5.1 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和各種專業競賽活動

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和科研活動,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對於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和提高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學生當中造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才能使更多的創新人才破土而出。實踐最能鍛鍊和培養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實踐中多看、多思、多問、多記、反覆檢驗,反覆調查,不斷總結,吸取教訓,才能從實踐中摸索出真知。

2.5.2 以校內外創業基地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

創業教育的落腳點在社會實踐。學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創業基地,以此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一方面通過實習環節開展創業實踐。專業實習是專業理論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創業階段實際操作過程,把校內外實習基地辦成創業教育示範基地,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所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另一方面,創業基地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繫網絡,包括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了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

參考文獻

1 鬱義鴻,李志能,羅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 D·Hisrich).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

2 李儒壽.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探析[J].襄樊學院學報,20xx(6)

3 徐萍.個性品質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J].當代教育論壇,20xx(1)

4 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xx(24)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論文15

[摘要]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着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從獨立學院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學生特點等方面來分析,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可行的。構建包括校園文化、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平台、保障體系等內容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下,作為創新創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學校,對最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青年大學生羣體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樣肩負着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重任。積極探索適合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目前獨立學院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1]。由於獨立學院辦學時間較短,創新創業教育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大多數獨立學院未能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即使有也是蜻蜓點水,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獨立學院可以從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學生特點等方面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從辦學模式來看,獨立學院大多是普通本科高校與社會力量(大多是企業)聯合辦學,其本身就是創新創業的產物,先天與企業聯繫緊密,具有創辦企業的經驗與優勢,擁有創新創業的氛圍。從培養目標來看,獨立學院明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2]。應用型人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創業就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社會活動,兩者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從學生特點來看,獨立學院學生的大學聯考分數較低,大多數學生自制力較差,但是家庭條件優越,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實踐動手能力強。應該説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更適合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綜上分析,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對社會發展、學院發展、大學生自身發展、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不難發現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只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今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競爭。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項基本功能,而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獨立學院的核心使命。獨立學院只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創新創業教育是獨立學院自我發展的需要

獨立學院對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自身體制、辦學條件的限制,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處於尷尬地位。相對於公辦院校,獨立學院沒有財政支持,相對於民辦院校,辦學自主權受限,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獨立學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獨立學院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和困難,唯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社會聲譽,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可,才能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創新創業教育正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所以獨立學院更應該抓住機遇,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適合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

從本質上看,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大學生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有利於實現大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的需求都是從低到高,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而自我實現是每個人需求的最高目標。創新創業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無論大學生將來走向何種崗位,在工作中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只有擁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才能創造性地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達到較好的工作效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進而提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四)創新創業教育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加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和農村剩餘勞動力,使得就業競爭激烈,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不免遇到就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給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帶來隱患。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改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使大學生從單純的被動的就業者轉向創造就業崗位的創業者。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成為就業崗位的創造者,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進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三、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架構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關鍵。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包括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多元化高素質師資隊伍、創新創業實踐平台、創新創業保障體系等。

(一)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色文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將創新創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勢在必行,形成以創新創業為榮的輿論導向,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首先,學校要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互聯網等宣傳途徑,加強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和創新創業典型事例的宣傳報道,使全體師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增強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以創新創業為榮的校園文化氛圍。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以創新創業為目的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舉由創新創業競賽、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講座等,豐富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增長學生的見識,鍛鍊他們的能力。再次,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及校園建設,在校園環境建設、設施建設、制度建設上融入創新理念,讓學生切實融入實實在在的創新創業的氛圍中,切身感受創新創業。最後,從校風、教風、學風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積極向上、崇尚科學、吃苦耐勞、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校園文化精神。

(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它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簡單地創辦企業的教育,社會發展需要專業支撐的高質量創新創業,這就需要與專業教育高度融合。只有實現高度融合,才能實現高質量地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惠及每位學生,使其具備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切實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創新創業教育還應遵循教育的普遍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大學生開展分階段、針對性較強的創新創業教育。綜上,創新創業教育應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之中,設為必修課程,與專業教育融合,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針對大一學生,開展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的創新創業啟蒙教育。儘早喚醒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掌握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自覺地為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使大學生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概念及內涵,體會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釐清創新創業活動與專業學習之間的關係,瞭解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等。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為後續創新創業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奠定基礎。針對大二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教育和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教育,應該開設與創業有關的企業管理、財務管理、法律與税收、公共關係、決策評估、社會調查、市場營銷等專業,使學生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讓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所需的個人素質和能力,如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判斷決策能力等。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自覺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鍛鍊。

針對大三學生,結合專業教育開展實用創新創業教育。利用案例教學,結合創業實戰案例,講解創辦企業的方法和步驟以及市場調查、項目選擇、商業評估、風險控制、企業融資、創業計劃書的撰寫等。同時利用創業模擬軟件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藉助模擬軟件,全面體驗創業的全過程,切身體會創業過程中涉及的各項事務等,增強大學生創業感性認識。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有效利用專業實驗室、開放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它們的創新思維。

針對大四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及創業實踐。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業作為高質量就業更應受到重視和有效指導。在大四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需要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念,掌握就業信息的獲取途徑,以及求職技巧、面試技巧、決策方法等。同時,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創業項目評估,對有前途的創業項目進行扶持,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導師,加強指導和服務工作,有條件地進行“孵化”,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多元化高素質雙師型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建設多元化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是實現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具有廣闊的理論知識,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也就對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於國外一些國家,我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缺乏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培養體系,導致這方面的人才短缺。辦學時間較短的獨立學院更是如此,所以獨立學院更應該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從政策、資金方面予以保障,在職稱評定、工作量計算、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傾斜,吸引優秀教師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來。一方面注重自有教師隊伍的培養,針對全院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普及教育,使所有教師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充分融合。在此基礎上,選拔有意願且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充實到創新創業的教師隊伍中來,通過定期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學習深造,鼓勵他們到優秀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創業實踐,用實踐驗證、豐富理論知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要廣泛挖掘社會資源,聘請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政府官員、優秀校友、學生家長等作為兼職教師。從而打造一支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兼結合、多元化高素質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四)多渠道創新創業實踐平台建設

創新創業本身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項活動,也只有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更好地檢驗理論、掌握理論、豐富理論。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台是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訓練的必備條件。

一是積極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開拓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管理能力、交際能力等。開展假期社會實踐調查,讓大學生深入社會、瞭解社會,瞭解企業運營模式、行業知識、地區特點和發展趨勢,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社會閲歷、積累社會經驗,開闊視野,培養創新思維,提高調查分析、歸納推理、創新創業能力。

二是有效開展實踐教學。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與專業融合,結合專業特點,利用專業實驗室和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實踐提供學習交流的平台,並安排專業教師負責指導,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是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生產實習機會,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專業發展及運用情況;瞭解工作單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綜合素質的要求,進一步鞏固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並且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企業生產脱節的問題。

四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動員學生參加校內外基礎競賽、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如數學建模競賽、高數競賽、英語競賽、C語言設計大賽、電子設計大賽、創新創業設計大賽等。

五是建立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園。對創業設計大賽中的優秀作品,經過專業評估,提供創業場地、資金、設備等,加強指導和服務,進行創業孵化。

(五)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建設

任何一項工作的落實必然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駕護航,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是一樣,需要政策保障、評價體系、資金保障等支持。一是組織保障。學院應該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成立以主管院領導為組長的創新創業領導機構,成立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政策宣傳、政策制定、教師培養、課程安排等。二是資金保障。大學生創業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資金,應該建立校友捐贈、企業投資、學院投資、創業貸款等多渠道籌資措施,徹底解決大學生缺少資金的後顧之憂。三是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客觀有效評價教育效果是改進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組建由學生代表、校內外專家、知名企業家、學校督導組成的評價小組,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業計劃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同時有效利用評價結果,積極反饋給學院領導、教師,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構建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既關係到學生個人成長成才,又關係到獨立學院的長遠發展。因此,獨立學院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不斷探索和完善適合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志義.創新創業教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xx(4):5-7.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徵求意見稿)[Z].20xx.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23em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