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多媒體 >

淺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情況

淺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情況

論文摘要:本文在對多媒體教學的含義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着重討論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缺陷,並提出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幾個基本原則,防止使用過度。

淺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情況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缺限;使用原則

一、多媒體含義的討論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把media解釋為:the main ways that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receive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at is the television, radio and newspapers.意思是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工具。把multimedia定為形容詞,意思是(in teaching)using sound, pictures, and film in addition to text on a screen.譯為多媒體的。《辭海》(1999年版)沒收入“媒體”這個詞條,只有“媒介”這個詞。其第二解釋為指各種信息的傳播手段。如新聞廣播等。《辭海》(1999年版)受時代侷限,把多媒體簡單地解釋為“多媒體技術”的簡稱,顯然不妥。但是其解釋仍然能給我們啟示。(解釋為:集數值、文本、顏色、圖形、動態與靜態圖像、視頻、聲音、音樂、語言等媒體的處理為一體,研究其產生、傳遞和處理的一種技術。)從中能夠得出,多媒體是涉及多種媒體的。

那麼,究竟是“媒介”還是“媒體”?通常所説的“新聞媒體”、“第四媒體”、“網絡媒體”、“超媒體”,“多媒體”等,這些詞彙中媒體一詞的所指是不同的。因此,有人對此多有微詞。比如説不應譯作“第四媒體”,而應叫“第四傳媒”或者“第四媒介”。到底是媒體還是媒介?有人認為:

“傳播媒介有兩種含義。(一)它是指傳遞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載體,如語言、文字、報紙、書刊、廣播、電視、電話、電報等;(二)它是從事信息採集、加工、製作和傳播的社會組織即傳媒機構,如報社、出版社、電台、電視台等。在傳播學中,傳播媒介包括以上兩種含義。細分起來,如果是指傳播活動的手段、方式或載體,那麼一般就用‘媒介’這個詞;如果是提傳播活動的組織、機構或人員,那麼一般就用‘媒體’這個詞。”

照此説法,前述“新聞媒體”中“媒體”指的是組織或機構;而“多媒體”、“第四媒體”、“網絡媒體”、“超媒體”中“媒體”則是指“傳播活動的手段、方式或載體”,應當説是“媒介”。這種解釋,可謂差強人意。但是人們通常把記者説成“媒體從業人員”,説有些案件受到來自“媒體”的壓力,把教學時用的PPT叫做“多媒體”。實際上,這只是約定俗成罷了。

據此,我們可以把多媒體這一概念分成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指能傳播文字、聲音、圖形、圖象、動畫和電視等多種類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載體。包括電影、電視、CD-ROM、VCD、DVD、電腦、網絡等。狹義,專指融合兩種以上“傳播手段、方式或載體”的、人機交互式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媒體,或者説是指在計算機控制下把文字、聲音、圖形、影象、動畫和電視等多種類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傳播的手段、方式或載體。如多媒體電腦、因特網等。所以,只有融合兩種以上媒介的傳播方法才能叫多媒體,其應用技術叫多媒體技術。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教學具體多方面的優點,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打破時空的界限,教師可以隨時調用、任意切換,以豐富的內容、生動的畫面、巧妙的`鏈接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給教學注入活力,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內容形象化,使教學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具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優化教學過程。其次,多媒體進入課堂後,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了師—機—生之間的三者對話,使教學過程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廣播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交互式”方向轉換。這種轉換還包括從線性的記憶學習轉換到非線性的發現、探索和建構;從通用的標準化“生產”,轉換為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教學;從教師單向灌輸,轉換為交互性、協作式學習;從學生被動接受,轉換為主動求知的角色扮演;將痛苦乏味的學習過程轉換為愉悦有趣的課堂經歷。從而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此外,關於多媒體教學的優點,也有人認為它能使抽象的知識更為直觀,此外,多媒體還可以起到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例如,我們在講授內燃機時,以往必須把內燃機打開展示給學生,現在就可以用三維動畫代替實物展示了。這樣更生動、更節約,效果更好。

三、多媒體教學的缺限

通過對多媒體特點的研究,我們發現多媒體具有以下具體缺陷:

(一)影響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訓練和養成

抽象是對具象的提煉和概括,是從具體的事物概括出一般的規律,是無法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具象只是對事物認識的初級階段。例如,宇宙的起源是什麼?什麼事世界觀?常有人用語文課舉例。例如講《三峽》,就用三峽風光片,“使學生對三峽之美悠然神往,使他們瞭解和體悟到作者在課文中描述的意境。”筆者奇怪的是:《三峽》問世1500多年來,讀者不知道怎麼“瞭解和體悟到作者在課文中描述的意境”的?難道非得到多媒體發明出來後人們多《三峽》才有真確的體悟?難道當我們看到魯迅的肖像時,一定會問:魯迅頭髮真的這麼豎着的嗎?哪天找他的照片看看!其實,《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之所以時代相傳、歷久不衰,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不是因為人們到過岳陽樓和琅琊山,而是憑藉美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打心底裏產生賞心悦目的感覺而已。 "

(二)不利於學生解題思路和邏輯思維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自有它獨到之處。例如數學課上,老師邊板書邊講解,還不時向學生提問。老師還可能把學生的答案隨手用粉筆寫下來,讓全班同學討論,有時能一口氣寫出數個答案,頻繁地擦掉寫、寫完擦,直到給出正確的答案來。這對於學生的解題思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多媒體課件所不能代替的。有老師認為,“老師用粉筆板書是電腦無法代替的,PPT都是預設的,但教師與學生對話互動的過程中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發現通過板書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我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國小時哪位老師講課思路清晰、邏輯縝密;還記得中學時哪位老師肚子裏有貨倒不出來,講課亂七八糟,板書不知所云。

(三)不利於學生注意力和學習品質的提高

人的成長過程中的許多習慣是靠強制、半強制養成的。一開始,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好,集中時間不長。所以,幼兒園老師手裏拿着小鈴鼓,每過幾分鐘就搖幾下,讓學生注意黑板或老師自己;每節課的時間也短,才30分鐘。到了國小,每節課時間延長了,成了40分鐘;到了中學,每節課45分鐘。到了大學,每節課50分鐘,老師還經常連續上,中途不休息,學生也受得了,注意力能集中,因為學生受到了多年的訓練。如果學生總是要靠色彩、音響的吸引來集中注意力,一如幼兒園老師手裏的小鈴鼓,他們哪天能長大?

(四)對學生視力也有不利的影響

記者對西安部分中國小調查後發現,投影儀在課堂上使用較為普遍。對此,眼科專家建議避免多節課連續使用,上多媒體課最好中間能休息5到10分鐘。可見,多媒體使用對學生視力的影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五)多媒體課件教學還可能使課堂效率下降

“有了PPT,一堂課下來,老師坐在電腦前都不用挪動。”“由於一些老師開始依賴PPT講課,學生因此覺得上課內容PPT上就懶得聽講,導致課堂效率降低。”有些學生就等着下課時把PPT考走,留期末複習,找重點,應付考試。實際上,對於多媒體課件用於教學究竟提高了多少教學效果,並沒有實證研究的結論和具體的量化結果面世。這恰恰説明了對於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或者説長處,只是表象而已,或者説是人們的一廂情願。

四、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和遵守的原則

(一)注意不同學科的區別,還要區別理論課與實踐課

不同學科涉及的內容不同,有的方便用多媒體,有的不方便,那就要能用則用,沒法用的就別用。例如哲學課,很抽象,需多用抽象思維,也就是單純的思考,是不好用多媒體的。如硬要用,就顯得很勉強了。再比如講詩歌,如果用圖片、錄像來輔助教學,反而會讓學生的理解侷限在一定的範圍內,無法發揮自己的想象。正如欣賞一幅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論課與實踐課對多媒體的要求,以及多媒體所能表達的內容也大不一樣。理論課多抽象,難以用多媒體表達,實踐課多具體,好用多媒體教學。我們發現,高校中許多實訓課就是用課件才得以進行的。

(二)注意教學的不同階段,分別新課與複習課

一般來説,新課需要層層遞進,抽絲剝繭,使用多媒體,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內容形象化,使教學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具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優化教學過程。”但是,到了複習階段,時間緊,知識點多,就最好別用多媒體了,最多用一下WORD,展示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即可。這就正如上英語課,新學課文時用全英文講解對師生來説都容易,輪到語法課時再用全英文講解對學生就是折磨。所以一定要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來權衡多媒體的使用與否。

(三)注意學生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就學階段

國小和中學不同,中學和大學不同,蓋因為在不同的階段裏,所學內容不同,注意力和毅力都不同。經過層層分流,越往後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品質越好,意志力越強,多媒體的使用就要與時俱進,在使用的頻率、使用的範圍上都要作出適當的調整。

(四)以必要為原則,以效益為中心,謹防使用過度

這是衡量多媒體使用是否得當的尺度。我們應勇敢地打破唯多媒體是從的思維和做法,一如我們當初打破幻燈統治教學一樣。多媒體教學怎麼使用,在哪節課使用,使用多少,都要看教學的效果,也就是教學效益。“不用PPT就能講清楚的地方,就不用PPT”。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唯書、唯上。教育行政部門在組織課優比賽、檢查教學時萬不可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作為一個得分點。正確的態度是,多媒體使用得當、教學效果好就是一節好課,就該得高分。

(五)注意色彩的搭配,保護學生的視力

在實用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主義可見色彩的搭配,色彩對比不能太強烈,教室背景光線要温和。另外,多媒體課件使用的時間要儘量短一些。

(六)要把多媒體要和自身條件及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

製作多媒體要和自身條件結合起來。手頭音像資料多,就可以多製作;反之,則少製作。年輕老師對電腦精通,可多製作;年齡大些的老師對多媒體制作掌握不好,可少製作,發揮自己教學經驗豐富的長處。多媒體的使用還要和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如果學校有人體骨骼標本,看實物就比看多媒體效果好。如果實驗室有電機、可拆解,用多媒體就多此一舉了。

五、結論

多媒體是教學領域的新生事物,我們對它應採取歡迎的態度。但是我們絕不能對多媒體盲目迷信,一哄而上,而應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在充分認識多媒體的優點和缺陷的基礎上,結合授課內容、授課對象、授課階段進行分析,決定採用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多媒體的使用要和自身條件及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標籤: 淺談 多媒體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duomeiti/owy4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