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服裝 >

80後大學生夫妻返鄉辦起服裝廠

80後大學生夫妻返鄉辦起服裝廠

開欄的話:為了反映當代過程中的甜酸苦辣,展現當代年輕人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創業觀念,本報開設"故事"專欄。講述的感悟體會,追蹤他們的創業歷程,以激發更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

80後大學生夫妻返鄉辦起服裝廠

近日,在海昌街道硤東社區的一處廠房內,十幾名工人飛快地踩着縫紉機趕製一批來自意大利的訂單。這家企業規模不大,但説起企業的老闆,鄰居們都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這兩個小年輕不簡單"。

走出大學門 首月月薪600元

這對創業夫妻中的丈夫姓施,是海寧人,妻子姓龔,是慈溪人。兩人都是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05屆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2008年4月,夫妻倆回到海寧,創辦了海寧易瑞得工貿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生產反光背心。

7月15日下午,記者在易瑞得公司見到了這對夫妻。小施穿着一件印有"易瑞得"字樣的工作服,剛剛從外面回來。而小龔則在廠裏忙碌着。

"別看現在企業辦得有模有樣,剛走出大學校門時,我們也曾面臨過嚴峻的就業形勢。"一年多的創業路,讓兩人感慨萬千,但小施覺得畢業初那段工作經歷尤為深刻。"大學畢業後,我和她就結了婚,一起留在寧波。我在一家生產反光背心的外貿公司工作。剛開始,像我這樣的新人很難接到訂單,所以第一個月只拿到了600元工資。"小施説,小龔也在企業工作,情況和他差不多。

這樣的收入,讓兩人在寧波的生活捉襟見肘。

不計較薪酬 拼命多學點本領

剛踏上社會的艱辛,並沒有讓兩個小年輕打起"退堂鼓"。他們選擇了放低自己的起點。"走上工作崗位後,才發現除了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自己還真的什麼都不會。所以當時並不計較有多少薪酬,只是想多學點東西。"抱着這樣的想法,小施在工作上變得非常積極。

"那時不單跑業務,跟單、進料樣樣都做,有時人手不夠,還會幫工人裝集裝箱及卸貨呢。"小施笑着説,"這些工作讓我受益匪淺,比如通過裝貨、卸貨,我後來甚至能準確估算出一個集裝箱能裝多少貨物。"

經過一年的磨鍊,小施很快從一個啥都不懂的.新人,變成了老道的業務員及管理人員。他熟悉了公司的整個運作流程,年薪也達到了10萬元。

"生活比剛畢業那會好了許多,但當時腦子裏卻萌生了新的想法。"小施發現,公司做反光背心的材料大多是從家鄉海寧採購的,而自己和妻子小龔都是學服裝設計的,製版打樣一點也不難,對運作流程也相當熟悉了,所以,何不自己回家辦企業呢?

棄十萬年薪 帶兩件"法寶"創業

在寧波工作三年後,小施和小龔回到了海寧準備自己創業。"我們從寧波帶回了兩件創業的‘法寶’,分別是工作攢下的三十萬元啟動資金和三年的工作經驗。"小施幽默地説。

小施説,企業創辦初期,規模很小,只有四五名員工和三台打樣用的縫紉機,生產一些"手腕帶"等小禮品。一旦接到大一點的訂單,還不得不到其他工廠外發加工。

一段時間後,企業賺了些錢,就馬上採購設備。直到去年7月份,小施和小龔的廠才第一次加工製作了500件反光背心。

現在,企業逐漸擴大了規模,增加了設備和人手,甚至還招了幾名大學生從事業務工作。如今,企業的年產值已達到200萬元,這讓夫妻倆興奮不已。

反光背心在國內的市場不大,主要以外銷為主。目前放在兩人面前的難題,就是如何接到更多的訂單以及爭取長單。對於解決這個難題,小施也有自己的想法:"嚴格控制質量,併力求高品質。只有品質好,才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户。其次,除了跑客户外,還要通過阿里巴巴網站,擴大銷售信息的渠道。"兩位80後大學生信心滿滿地表示,等企業運作穩定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要把企業做大做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fuzhuang/m6rv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