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建築 >

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展觀後感

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展觀後感

看了此次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展,給我感觸最深的不是建築本身,而是作為一個建築師對於環境與人文的推崇。(雖然在抵制日貨,但就象魯迅先生所説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揚棄的觀點去對待問題,社會才能有所進步。)

安藤忠雄的建築設計展觀後感

建築作為一種強有力的設計符號,或為地標或為城市景觀,每説起一座城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建築也可以説是人類社會改造自然世界最為突出的案例之一了。如何與天然自然的在人類世界產生前的先在世界形成和諧統一,是當代建築設計師一直以來探索和思考的問題,人化的`自然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站在安藤忠雄世界貿易中心重建的設計前,我有些黯然,安藤忠雄寫下了他的設計思路:

(20xx年9月11日上午紐約突襲而來的恐怖事件,不但奪走了數以千計的人們尊貴的性命,也奪去了對於城市來説最重要的“記憶”。這種行為破壞了一個世紀以前誕生在巖石上的現代大都市紐約,以至美國的富庶與繁華的象徵,同時也是對建築了20世紀的世界以及其價值觀的一種否定,這種行為不因該得到饒恕。從單純的破壞與一連串的報復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得到重生。但是事情歸根結底是由於不同文化間的對立造成的,即以追求和傳播全球性標準為至上的美國社會價值觀和與此對立和試圖保持自身民族的身份意識同一性,保衞其宗教基礎的伊斯蘭世界價值觀之間的衝突,這個是被逼至絕境的人們最後拼死一搏的反抗。

現在正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時候,在地球這個有限的空間中過着紛雜生活的我們,怎樣才能共生共存呢?能否既互相認同彼此的存在又營造出一個共同體呢?

如何要填補已然消失的世界貿易中心遺蹟的空白,我想那不是建築,而因該是為安魂和反省而作的“場所”吧!於是我提議建造一個墳墓,墳墓將成為一個景觀,它的形狀為球形剖面的1/6,球的半徑為地球赤道半徑的1/30000,高度約為30米)

在看完了整個設計思路後我頗受震動,人們通過實踐將“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每一項的科學研究及發明設計都引起世界歡呼、雀躍。作為人本身種族之間的界限似乎被淡化了,但在某些特定的場所,矛盾又被激化,從頤和園到世貿大廈,過去的歷史似乎在重演,被摧毀的是建築還是世界觀?當今社會我們該信仰什麼?建築可以被重建,可是人的信心是否能夠重建?種族的隔閡與仇視能否被消弭?這個話題過於寬泛,讓我們還是回到建築本身吧!

建築與環境與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在安藤忠雄的建築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他的建築就如同一棵自然生長的樹木是逐步成形的,建築的細節部分就如同油畫的一抹亮色,不時讓人眼前一亮,那一片貝殼圖案組成的淺水區,櫻花盛開的櫻花園以及考慮到櫻花凋謝後所構成的秋的蕭瑟無不另人心動,長長的通天梯一半是幻想一半是現實,人是否走到頂就能與上帝對話?在理性與感性中,安藤忠雄在尋求平衡。

對上海的建築一直很關注,比如象糖葫蘆的東方明珠,火鍋樣的博物館以及象三個大碗的科技館,這些形容詞是老百姓對與建築的戲稱,但從這裏我們似乎可以品出另一番滋味,總之,在新的一年的開始,祝福中國的建築師們能夠為中國留下更多的奇蹟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nzhu/owqw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