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薦】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薦】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師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薦】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

早晨,我班的李小惠朋友是媽媽揹着來的一放下小朋友,她媽媽就滔滔不絕地數落”小惠,今天早上如何如何不聽話.”小惠的神情逐漸有歡喜變得惶惑起來,睜着大眼睛四望,,想要尋找一種温暖和愛撫.媽媽數落完了,轉身要走時.

小惠突然向媽媽提了一個要求:”媽媽,你笑一下再走.”媽媽不大情願,可還是對小朋友笑了笑走了.。這天,小惠在園的情緒都比較高漲。如果小朋友沒有得到媽媽臨走時的.那一笑,只是記得媽媽充滿怨意.怒氣的眼神和埋怨,恐怕她一天都會悶悶不樂,情緒低沉的

美好早晨是美好一天的開始,早上情緒好壞,可能作就人一天的情緒,千萬別在早上數落小朋友.對小朋友笑一笑,表揚一下,讓小朋友高高興興地開始一天的活動。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2

作為幼教老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孩子上幼兒園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從那裏開始了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

對於剛剛脱離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説,幼兒園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境。他們期望得到認可、讚賞、同情、關心和愛護,期望得到老師的愛。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為幼教老師,的過失莫過於對孩子沒有愛,的悲哀莫過於失去了對孩子的愛。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愛心的體現無所不在。幫忙孩子繫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愛心是重要的,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的耐心,職責心。從有利於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不斷加強自身幼教專業素質的提高,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劃,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孩子”。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認可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親近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喜愛你;給孩子愛心,他就會感到幼兒園如家一般温暖;給孩子愛心,他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關愛別人。請不好吝惜我們的愛心,讓我們在幼教崗位上全方位地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在愛的海洋裏不斷茁壯成長。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3

大班教師教育教學隨筆一:“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隨着年齡的增長,升入大班後,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於創新”。孩子們每天有説不完的話,教室裏時不時看到這個在跑,那個在鬧,老師的話只能起到三分鐘的震懾作用,三分鐘之後的混亂可想而知。其實,我們不能總像小班一樣是依着孩子的性子來,也應該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情是要經受一定懲罰的,以此來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學會一些必須要遵守的規則和。所以,有時懲罰也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叛逆期的經典表現就是所謂的“反着幹”,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敢説、能説了。我們在欣慰他們有主見的同時也不得不頭疼他們個人情感的毫無限制的釋放。而小班的教育方式——細聲細語,娓娓道來已經嚴重激發不起孩子們傾聽的興趣。所以,我們必須制定一定的規則和紀律,還要採取一定的“獎懲制度”,讓大班的幼兒明白如果表現的好老師會給予獎勵,但違反規則和紀律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記得曾經有一位家長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老師怎樣去教育他的孩子,“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儘量多照顧他的情緒”,我們曾經無數次的採用這種所謂的“照顧他的情緒”的教育方式,但是事過之後我們發現造成的結果就是他的變本加厲。從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這樣一種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詞,而且這個詞也被廣泛的應用着。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們針對不同的孩子選擇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是不一樣的。比如:班裏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心小,對於這種孩子我們就需要循循善誘,而不是厲聲呵斥。而有些孩子就是班裏的強者,什麼都不在乎,在嘗試過種種的説服教育之後,他仍然會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的霸氣,對於這種孩子,我們就只能通過懲罰來挫挫他們的鋭氣了。當然,我們所謂的懲罰並不等同於體罰,本着愛孩子的心理,我們只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迫,但是卻並不至於要用身體上的懲罰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比如:組織活動時不專心,喜歡交頭接耳,我們會走到他旁邊輕輕的摸摸頭以示提醒;上課不專心,不聽講,而且還搗亂課堂秩序,我們就只能將肇事者喊到前面,脱離開讓他喋喋不休的小環境,進入比較安靜的環境中專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乾裂了,家長心急如焚,我們只好責令他在別人喝一杯的時候他需要喝兩杯;當別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關心用玩具來打鬧的時候,我們就要讓他到一邊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究竟是什麼......

和孩子們相處了幾個月了,看着孩子們從中班升到大班,並且一天天的進步着,我們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畢業之後孩子們將面對新的學習環境,而這個環境不再如幼兒園這般,他們要逐漸學會認真聽講,端坐整齊,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義,所以,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發自內心的希望他們能夠以後的路走的更加寬敞平坦,我們希望他們上了國小、中學乃至大學都是班內的佼佼者,在我們的眼中,他們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訴我們他們的發展與我們息息相關,只有教育好他們,我們的教育生涯才不會有遺憾,所以,有時難免會嚴厲,有時難免對孩子使用“懲罰”。

我希望孩子們能夠理解,最主要的是從每次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中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們該怎樣去做一個好孩子。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要做的重點工作,寵愛、溺愛不要發生在孩子們身上,讓我們的愛變得更加理智。

大班教師教育教學隨筆二:迴歸自然育靈性

無論您在哪個季節走進我們的幼兒園,您都會看到滿院子正在快樂做事的孩子們。

春天,孩子們在悠然地賞花,看小草偷偷地冒出小芽,等待蟲兒們陸續地出現在春陽下;他們自在地餵魚、喂小兔子、看小雞仔們嬉戲;他們聽鳥兒唱歌,給鳥兒築巢;他們專注地觀察、投入地寫生……夏天,孩子們捉螞蚱,撿蝸牛,粘知了,逮蝌蚪,摘野花,採野菜;在自己的農耕小田裏除草、捉蟲、幸福收穫;在林中捉迷藏,在雨中狂歡;他們盡情地玩水、玩沙、玩泥巴,或者圍坐在草地上聽故事……秋天,孩子們或是正在採摘黃澄澄的柿子和紅彤彤的山楂,或是正在撿拾脆生生的鮮棗兒和剛落下來的核桃;他們與秋風嬉戲,與落葉共舞;在樹木的枝幹上,您看到的不只是樹葉,還有自己爬上去的孩子……冬天,孩子們瘋狂地玩雪、玩冰、堆雪人、打雪仗、凍冰花……看到這裏,也許您會納悶:您講的是公園還是幼兒園?您講的是事實還是童話?

這就是我們的幼兒園,秉承自然教育的理想創造的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幼兒樂園。

要了解這個自然教育的童話,先要了解我們的教育哲學和理想。

秉承“天人合一”的教育信念和理想天人合一,是中國古老的思想信念,也是我們實行自然教育的哲學基礎。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自然之子。所以,自然環境對孩子的生命成長、心靈啟迪至關重要,尤其在養護孩子的“真善美”及“智慧和靈性”等方面有着社會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美國當代著名的海洋地理學家雷切爾·卡森説,“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愛默生也曾説過,“培養好人的祕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而我們的教育理想就是,給孩子創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孩子真正地體會到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神奇和美妙,體驗到在大自然裏嬉戲和探索的快樂和幸福,初步感悟到人在自然裏的位置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播下天人合一的種子。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過一種內在自然和外在自然完整統一、幸福快樂而又富有意義的童年生活;讓我們的老師過一種平和潤澤、幸福完整,通過成長自己而引領大眾的教育生活。

所以,我們的教育宗旨就是,以自然育靈性,以大愛啟智慧,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

“無中生有”創建自然生態資源為了實現我們的自然教育理想,自20xx年辦園初,我們就因地制宜為孩子們建了一個生態園,大體分為遊戲區、觀賞和探索區、養殖區、種植區四大區域。

遊戲區裏我們準備了沙、水、泥、土、石等自然遊戲材料,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玩個夠。在這裏他們一會兒是建築師,一會兒是工程師;一會兒是燒烤店的燒烤師,一會兒又是蛋糕房的蛋糕師……在探索和創造中,感受着這些自然材料的魅力和特點,感受着自己和這種種不同物質的聯繫。

觀賞區和探索區裏,我們種下了杏樹、梨樹、桃樹、櫻桃樹、核桃樹、李子樹、山楂樹、棗樹,無花果樹,櫻花、梅花、海棠、紫薇、丁香、木槿、凌霄、牽牛、荷花等大量的花草樹木。這些花草樹木隨着季節的變換呈現出不同的美麗景色,和諧美麗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很多有趣的昆蟲和鳥兒來這裏安家。在這裏,孩子們自由地享受着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美、愉悦與安寧,深切地體驗着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帶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周圍事物的不同影響。

養殖區裏,我們養了雞公雞婆雞仔一家和兔子、鴿子,它們和諧相處其樂融融。在這裏,孩子們可以餵養它們,觀察它們,模仿它們,研究它們。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建構着自己對動物的認知體系及情感態度。

種植區裏,我們為孩子們開闢了一塊塊袖珍農耕小田。在這裏,孩子們種下他們滿滿的好奇和期盼;在這裏,他們瞭解各種植物不同的種植方式、生長及生存智慧;在這裏,他們感受體驗着植物生長週期裏不同階段發生的不同的故事;在這裏,他們品嚐着勞作的滋味和收穫的快樂;在這裏,他們通過觀察、探究、測量、記錄、寫生、泥塑、烹飪、表演、照料、養護等各種方式建構着自己對自然事物的認識以及與自然的關係。

看着鳥語花香的自然生態園,人們很難想到,它當初竟是一片廢墟瓦礫。

德州躍華學校是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條龍辦學的民辦學校,幾個學部都在一個校園內。1999年創建的國中部和高中部;20xx年創建的國小部;20xx年創建的幼兒園。校址的前身是一塊麥田。20xx年3月我來到這個學校時,幼兒園正在挖地槽階段,整個園區都是建築工地和建設其他學部時殘留下的建築垃圾。工程完畢以後,大堆的垃圾被集中清理以後,留下了目前生態園的前身——泥土裏或埋藏着或混雜着瓦礫石塊且凹凸不平的十來畝地。這塊地不光荒蕪雜亂,還很肥(由於各種原因,一度以來,這裏是某些人大小便的地方。為了取消這項功能,耗費了我4年多的時間——每天早晨我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鐵鍬去掩埋大便)。在如何處理和利用這塊荒地上出現了分歧,有人主張硬化,即用瓷磚或大理石鋪砌起來;有人主張軟化,即用塑膠地墊裝飾起來。而我對投資人説:不要動這塊地,給我們留着,這塊地能長出咱們幼兒園的特色——自然。

大班教師教育教學隨筆三:在社區活動中,培養幼兒愛護環境

社區教育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社區教育的優越性在於其通過社區內的環境佈置,人文氣氛,以及所組織的各項大型專題活動,對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那麼,在日益蓬勃發展的幼兒園環境教育中,如何開發,利用園外環境――社區教育活動,從多方面多渠道地對幼兒進行自然而然的環境教育,拓寬幼兒的環境保護的視野,從而自發地產生愛護環境的情感呢?在此談談我班的一些做法。

一、讓幼兒到社區宣傳環境知識,萌發愛惜一草一木的意識。

實踐,永遠是鍛鍊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環境知識,並逐漸地表現出向同伴以及弟弟妹妹介紹環境知識的熱情。惜逢我園地處江灣橋南紡織路,隸屬中海名都小區。我決定利用這一無意識的行為,組織幼兒大膽地向名都小區裏的居民們,路人宣傳環境知識,在實踐中進一步培養孩子愛惜環境的情感。

於是,我們班裏首先開展了“名都環境宣傳員”的競選活動,讓幼兒自己評比誰是最佳宣傳員。孩子們在小組內展開了激烈的競賽,選出代表在班上比賽,終於選出了幾名“環境宣傳員”。我們要求他們以自己是一名“環境宣傳員”的身份向小區居民或路人宣傳節約用水,講衞生等知識;向阿姨們講垃圾分類放的重要性;向吸煙的叔叔宣傳香煙的害處多;向公公婆婆講愛護草木等,共同營造小區美麗的環境。

小小“宣傳員”稚嫩的話語,簡單而生動的講述,既贏得了周圍羣眾的讚許,也增強了孩子宣傳環境知識的信心。自此以後,班上的幼兒形成了一個你追我趕的局面,不但積極學習新的環境知識,還大膽地向別人宣傳,對不良的破壞環境的行為習慣敢於提出批評,孩子愛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二、發動家長共同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共同提高環保觀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都在孩子中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設法讓家長共同培養參與社區活動,爭取家長參教、議教、助教,進而識教,懂教,共同培養環保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邀請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玩具。家長們幫助孩子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舊物品,共同製作出各種各樣的作品:有利用一次性杯子製作的七彩水桶;有利用食品盒製作的玩具車;還有栩栩如生的杯子娃娃……,大大鍛鍊了家長幼兒的動手製作能力。

經過和家長一起參加社區活動,使孩子們對參加社區環保活動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形成金三角的合力作用。生活垃圾即會變寶,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利用廢物製作的興趣,不斷地增強了幼兒的變廢為寶的觀念。可見,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影響一方社區的輻射作用,在我們的教育中已初見成效。

利用社區活動進行環境教育的效果是顯着的,孩子們明白了自己什麼行為對環境好,什麼行為不好,慢慢地把學習環境知識的興趣昇華對環境問題的興趣。他們開始關注周圍社區環境,不斷地在社區中交流與分享環保信息,逐漸萌發了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實際行為保護周圍社區環境的情感,真正理解了環保的意義。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怎樣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社區活動資源,帶領幼兒在“走出去”中豐富環境知識和經驗,創設理想的教育環境仍是我們今後探索的方向。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4

本週我進行了一節公開課的展示活動《曬襪子》,此活動其實是一節託班下學期的生活活動,主要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在遊戲化的情境中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是一模一樣的。在正式開展之前,我對其做了三次調整。

一、我的第一次嘗試

1、第一次活動我把它定在託班,活動的目標為:

(1)幼兒通過觀察瞭解兩隻襪子是一樣的

(2)幼兒能大膽主動地進行找襪子游戲,並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

整個活動比較亂,幼兒的注意力也比較分散。在他們剛剛坐在地墊上,就有一個小朋友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這時有兩個小朋友也陸續跑了過去;不過,當我念兒歌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還是被吸引過來了,也跟着一起邊念邊做動作;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他們觀察並説出自己襪子的一些特徵時,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在迴應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墊,有的在地墊上面爬,有的則偷偷地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還有的眼睛就盯着我看,不説話,場面有些混亂;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幫襪子找朋友,大多數小朋友都在拿着襪子"找",不過,只有二三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襪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襪子給老師晾起來為樂趣,結果沒幾對襪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於孩子們是第一次到音樂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塊的地墊上活動,所以,他們非常地興奮,對教室內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想去玩一玩,試一試,看一看。因此,在他們剛坐在地墊上的時候,會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內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風景,在地墊上爬來爬去。

(2)託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有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太能主動説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以,在讓他們説出自己襪子的顏色時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着我而不説話(3)託班主要依託有趣生動地情境來開展遊戲。而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基本上就沒有創設什麼有趣的情境來吸引他們,而直接讓他們觀察自己的襪子。這也是他們注意力分散的一個原因

二、我的第二次嘗試

1、針對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和現場的`情況,我決定做如下調整:

(1)由於剛上託班的幼兒年齡還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活動中往往還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選擇了小班的孩子。

(2)由於第一次活動時的情境性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性和情感性的目標:

A、在幫媽媽洗襪子的情境中聯繫搓、夾、卷的精細動作

B、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一模一樣

C、在活動中情緒愉快,喜歡幫媽媽做事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活動的第二環節--幼兒探索並嘗試如何洗襪子,並能把洗好的襪子夾起來,當我問到,"我們洗襪子的時候首先要幹什麼"時,只有一兩個孩子迴應我,其中有一個説:"放在洗衣機裏",我便用"洗衣機壞了"引導他們想起用手洗,接下來我再問:"我們把襪子弄濕,然後要放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一臉茫然,只有一個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順着往下引導,"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許多的泡泡,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個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他們:"在水裏漂一漂"。在整個幼兒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我在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為主導,而沒有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起到拓展他們思維的目的;在孩子們拿襪子嘗試着自己洗的時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來搶我手裏的一盆襪子;在活動的第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卷襪子時,有的把襪子包起來,有的就一隻一隻地卷,有的沒有對齊就開始捲起來了,什麼卷法都有,有點亂。

3、專家領導的點評+我的思考

(1)整個活動我的情緒不是很高漲,比較低沉,沒有把氣氛調動起來

(2)孩子們沒有洗衣服或襪子的經驗準備,所以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才會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

(3)教師在分發教具材料時的考慮不是很周到,如:讓孩子們拿襪子去洗或晾的時候教師應該一個一個地拿給孩子,而不是讓所有的孩子來拿一個盆裏裝的襪子,這必然會出現擁擠,搶奪的現象。

(4)教師的教具材料擺放的不是很科學,衞生。如:直接把放襪子的收納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設置上還不是很連貫。

 三、我的第三次嘗試

1、我的調整:

(1)由於第一個環節孩子們沒有洗襪子的知識經驗,所以直接改為以一首兒歌來調動他們的興趣,幫助其儘快融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2)在材料的分發上,主要以教師在遊戲的情境中直接分發為主(3)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一雙襪子就是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這個目標時,我在他們觀察我的襪子這個環節,設置為只把一隻鞋脱了,讓幼兒先觀察説出其顏色,圖案等特徵,然後再讓他們猜測另一隻襪子的顏色,及圖案。

(4)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以兒歌的方式先示範,引導其學會如何卷襪子。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都在積極地洗襪子、晾襪子、並且在觀察襪子的時候,有的孩子還不自覺地一遍遍的説着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就是一雙襪子,可見,第二個目標完成的很好,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在活動的最後,當孩子們看到收納盒裏整齊地放着他們卷好的襪子時,都興奮地叫了起來,臉上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5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愛心,愛孩子、愛家長、愛工作。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個孩子,耐心細緻地去指導每個孩子,才能做到對孩子的關心,體現出老師的責任心,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得到良好的教育。

大班是在原有中小班的基礎上升上來的,他們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不過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自我放縱的渴望也日益增長,也就出現我們常説的“越來越皮”、“越來越油”、“越來越沒耳朵了”……

所以,我覺得在進入大班之初就應該和孩子一起探討並且制定各項規則,如:區域規則、用餐規則、散步規則、運動規則、午睡規則、上課規則以及文明禮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精神層面的規則意識。同時,針對這些規則要制定相應的賞罰細則,讓每一位孩子都有一種“公平公正”、“賞罰分明”的意識。當然,在制定規則過程中也應注意孩子的'年齡特徵,採用孩子感興趣、能適應、能接受的方式。如我們班,午餐時會採用“和小鬧鐘比賽”的形式;午睡時會採用“小小解放軍”倒數數字的形式等,孩子們在感興趣的前提下積極地參與其中。

記得班主任培訓時候,殷老師的《走進童心》提出,我們老師應該更加地深入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不要過多的干預他們,多把機會讓給他們。於是,我在我們教室裏、分出“小小值日生”(7—8位)、“小小氣象員”(1位)、“小班長”(多位)、“小組長”(10位)、“小警察”(多位)等多個角色參與班級常規管理,他們都有固定的職責,如:小值日生是參與打掃、澆水、檢察其他幼兒如廁盥洗擦嘴漱口,分發碗筷吐絲盤等;小小氣象員是報告每天天氣並做好記錄的人;小班長是在課前、課後等模仿老師,管理其他小朋友的;小組長除了要為組員分發飯菜、學習用品,還要管好小組紀律;小警察通常是監察其他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或者區域活動時間,是否有違反規則的行為……

我們本着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參與,並適時適地地給與指導,讓每一位孩子都樂意參與,能夠參與。相信經過長時間的堅持與訓練,孩子們都會擔起相應的職責,老師越來越省心,孩子越來越積極,常規管理也越來越好了。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6

大班美術活動中,我們教孩子們折紅花,童童很快就學會了,展開的花瓣像振翅欲飛的蝴蝶,漂亮極了。童童自豪地把紅花插在書包上,惹來同伴羨慕的目光。這時,童童神祕地對我説:“老師,我還想再折一朵紅花!”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呀?”童童驕傲地説:“我想帶一朵紅花給妹妹。等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可以上小班了,妹妹説她也上我的好幼兒園。”孩子純真的話語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這足以證明我們和孩子之間已經建立了深深的師生情,我們的幼兒園是一個充滿關愛、快樂自由的地方,這裏是孩子們快樂的天地,幸福的搖籃。我們的職責是一次又一次愛的傳承,有愛就有快樂。

有人説:“幼兒眼中的好幼兒園,一是有愛,二是有自由。”其實不難發現一個温柔的老師、一個温暖的教室,是孩子們尋找和喜歡的地方。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鼓勵的.話語足以讓孩子高興好長時間。他們希望老師關心自己,盼望擁有很多的好朋友,渴望能開開心心地玩耍遊戲而不被爸爸媽媽束縛自己的自由。教師每一個愛的表達、愛的撫摸對幼兒來説都是一次莫大的鼓勵和感染。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早晨孩子們會愉快地跟爸爸媽媽説再見,然後張開雙臂投向老師懷抱,開啟一天美好的生活。當孩子們在假期裏還盼望着上學時,當被孩子們稱為“好幼兒園”時,我們感到無尚的光榮和無比的幸福!因為,有愛就有快樂!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7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悦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為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我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台呢?

1、我們共同認為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我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我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我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為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為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

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我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8

大班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剪紙練習,許多動手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以沿線剪出各種圖案;幾個比較好動的孩子也逐漸能靜下心來參加活動。實踐證明,孩子在趣味性較高的活動中堅持的時間長。

本學期,雖然是新接的班級,可根據我對大班幼兒年齡學習特點以及日常的觀察、瞭解,發現這個班孩子們動作能力差異很大,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促進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首先,我努力創設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

在活動室的牆壁上,通過展示摺紙、剪紙範例示意圖、摺紙、剪紙細化目標以及粘貼剪紙作品,通過欣賞以及環境的`潛移默化,逐漸孩子們對剪紙的興趣油然而生。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還通過家園互動在活動室投放大量的有關剪紙的圖書,推薦和鼓勵隨時翻閲。

剪紙活動一開始對孩子來説困難很大,不是剪壞了,就是折錯了,常常是手忙腳亂。這時我就及時幫助孩子們找出原因,第一部不能折錯,要不就會前功盡棄。然後耐心指導剪法;另外,請能力強的孩子做榜樣,開展一幫一活動,效果挺不錯。

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後,孩子們能得心應手的剪出各種圖案。這時孩子們就會覺得沒意思,簡單的剪幾下,就放在一邊又去拿一張紙剪,這樣既浪廢紙,作品又沒有新意。於是我拿起一個窗花提議:“小朋友咱們來個“剪窗花”比賽好嗎?看誰剪的窗花與眾不同。”孩子們立刻高興的拿起剪刀,認真的剪了起來。活動結束後一看,孩子們的作品多種多樣,棒極了!

在剪紙活動中,我首先幫助孩子們克服困難;接着是堅持每天練習,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後是不斷變換剪紙的花樣,讓孩子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孩子們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有增無減。

因此,在剪紙活動中孩子們變得比以前認真、專心多了,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學習的堅持性。老師做事的態度直接影響着孩子們的耐心,沒有耐心的老師很難培養出有恆心的孩子們。同時,孩子們從老師的“表現”中領悟到了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9

上課了,老師要求小朋友自己去找小椅子坐好。程程小朋友走到自己的位子,卻發現自己的位子上沒有小椅子,於是她站在那兒等着,我希望她能自己找到椅子坐下,就提醒她説:“沒有坐下的小朋友要找椅子坐下,可程程還是茫然不知所措,我耐心的一遍遍指導,她終於把椅子搬過來坐下。美術活動中,讓小朋友學畫蘋果。小朋友們都在認真的畫。可是有個小朋友卻自己玩。我問:“你為什麼不畫呢?”

小朋友説:“老師,我不會。”其實,其他的`小朋友畫的也是亂七八糟,但是他們仍然在畫。

我走過去,對他説:“沒關係,先跟着老師畫,你那麼聰明慢慢學就會了。”“好的,來,再畫一個,你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好嗎?”終於,所有的小朋友都認真的畫着他們自己意識中的“蘋果”。看到小朋友們這些點滴的變化,我心裏很欣慰,小朋友們的個體意識發展是不一樣的,小朋友們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從點滴培養。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0

本週我進行了一節公開課的展示活動——《曬襪子》,此活動其實是一節託班下學期的生活活動,主要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在遊戲化的情境中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是一模一樣的。在正式開展之前,我對其做了三次調整。

一、我的第一次嘗試1、第一次活動我把它定在託班,活動的目標為:(1)幼兒通過觀察瞭解兩隻襪子是一樣的(2)幼兒能大膽主動地進行找襪子游戲,並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

整個活動比較亂,幼兒的注意力也比較分散。在他們剛剛坐在地墊上,就有一個小朋友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這時有兩個小朋友也陸續跑了過去;不過,當我念兒歌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還是被吸引過來了,也跟着一起邊念邊做動作;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他們觀察並説出自己襪子的一些特徵時,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在迴應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墊,有的在地墊上面爬,有的則偷偷地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還有的眼睛就盯着我看,不説話,場面有些混亂;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幫襪子找朋友,大多數小朋友都在拿着襪子"找",不過,只有二三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襪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襪子給老師晾起來為樂趣,結果沒幾對襪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於孩子們是第一次到音樂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塊的地墊上活動,所以,他們非常地興奮,對教室內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想去玩一玩,試一試,看一看。因此,在他們剛坐在地墊上的時候,會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內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風景,在地墊上爬來爬去。

(2)託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有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太能主動説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以,在讓他們説出自己襪子的顏色時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着我而不説話(3)託班主要依託有趣生動地情境來開展遊戲。而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基本上就沒有創設什麼有趣的情境來吸引他們,而直接讓他們觀察自己的襪子。這也是他們注意力分散的一個原因二、我的第二次嘗試1、針對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和現場的情況,我決定做如下調整:

(1)由於剛上託班的幼兒年齡還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活動中往往還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選擇了小班的孩子。

(2)由於第一次活動時的情境性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性和情感性的目標:A、在幫媽媽洗襪子的情境中聯繫搓、夾、卷的精細動作B、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一模一樣C、在活動中情緒愉快,喜歡幫媽媽做事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活動的第二環節——幼兒探索並嘗試如何洗襪子,並能把洗好的襪子夾起來,當我問到,"我們洗襪子的時候首先要幹什麼"時,只有一兩個孩子迴應我,其中有一個説:"放在洗衣機裏",我便用"洗衣機壞了"引導他們想起用手洗,接下來我再問:"我們把襪子弄濕,然後要放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一臉茫然,只有一個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順着往下引導,"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許多的泡泡,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個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他們:"在水裏漂一漂"。在整個幼兒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我在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為主導,而沒有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起到拓展他們思維的目的;在孩子們拿襪子嘗試着自己洗的時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來搶我手裏的一盆襪子;在活動的第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卷襪子時,有的把襪子包起來,有的就一隻一隻地卷,有的沒有對齊就開始捲起來了,什麼卷法都有,有點亂。

3、專家領導的點評+我的思考(1)整個活動我的情緒不是很高漲,比較低沉,沒有把氣氛調動起來(2)孩子們沒有洗衣服或襪子的經驗準備,所以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才會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3)教師在分發教具材料時的考慮不是很周到,如:讓孩子們拿襪子去洗或晾的時候教師應該一個一個地拿給孩子,而不是讓所有的孩子來拿一個盆裏裝的襪子,這必然會出現擁擠,搶奪的現象。

(4)教師的教具材料擺放的不是很科學,衞生。如:直接把放襪子的收納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設置上還不是很連貫。

三、我的第三次嘗試1、我的調整:

(1)由於第一個環節孩子們沒有洗襪子的知識經驗,所以直接改為以一首兒歌來調動他們的興趣,幫助其儘快融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2)在材料的分發上,主要以教師在遊戲的情境中直接分發為主(3)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一雙襪子就是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這個目標時,我在他們觀察我的襪子這個環節,設置為只把一隻鞋脱了,讓幼兒先觀察説出其顏色,圖案等特徵,然後再讓他們猜測另一隻襪子的顏色,及圖案。

(4)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以兒歌的方式先示範,引導其學會如何卷襪子。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都在積極地洗襪子、晾襪子、並且在觀察襪子的時候,有的孩子還不自覺地一遍遍的説着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就是一雙襪子,可見,第二個目標完成的很好,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在活動的最後,當孩子們看到收納盒裏整齊地放着他們卷好的襪子時,都興奮地叫了起來,臉上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1

在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成成小朋友將娃娃家的一隻小杯子放進口袋裏,再也沒有拿出來。活動結束後,我問全班幼兒:“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大家都説想看,於是我就學着魔術師的樣子邊比劃邊説:“我變只杯子出來,現在這隻杯子已經在成成口袋裏了,請他拿出來給大家看。”聽了我的話,成成把那隻杯子拿了出來,大家都拍手叫好。

事後,我找成成小朋友談話,告訴他不能隨便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去。他輕鬆地點頭稱好。我想:這樣做既讓幼兒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又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新琦,動手能力非常差,據瞭解,在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樣樣都有人代替包辦。就這樣,在幼兒園也要靠老師。每天下午起牀後自己不會穿鞋,總是等着老師給穿。剛開始,給他穿上吧,別耽誤了他小便,否則更麻煩。每次都這樣遷就他後來越來越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將會產生不好的後果。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對他開始了另一種方法:那天,當新琦起牀後,他和原來一樣,提着兩隻鞋子在我身後等我。我整理完牀鋪後,接過他手中的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對他説:“今天自己穿一次吧?來,我教你。”我一邊手動一邊嘴説:“一雙小鞋先放好,小腳丫子往裏鑽,鑽呀鑽呀鑽到頭,再用小手鈎後面。”

我和他穿上一隻,另一隻我讓他自己穿,最後終於穿上了,我們兩個都高興的笑了。然後領他走出休息室,走到小朋友中間,讓他講講自己是怎麼穿上鞋子的,還讓小朋友拍手鼓勵他。新琦可高興啦!第二天,新琦來幼兒園就自豪的告訴我,“老師,在家裏我也自己穿鞋。”我摸了摸他的頭説,“你真棒!”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2

中班開學的第一個月,發現孩子們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高,變得更懂事,也更能幹了,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僅僅沒有提高,反而更加焦躁了。因為有新教師的加入,再加上這些孩子可能本來就有點兒開學綜合徵,所以每一天上學都悶悶不樂的,他們不哭也不鬧,可是他們就是不開心,一個人默默地縮在自我的位子上。

第一個發現的不開心寶寶是陳沫言,他每一天早上都自我一個人默默地走進教室,不哭不鬧也不和教師打招呼,我和他講話他也沒有反應,發現這個情景以後,我就故意去逗逗他,問他是不是不開心,他一開始不肯説,之後才開始説自我想回家,我很老套的和他説:“小朋友們要上學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的呀。”這些話以前已經説過無數次了,可是這次卻還是發揮了神奇的效果,我仔細想了想真正發揮效果的應當不是我説話的資料,而是我發現了陳沫言在不開心,並且所以去安慰他,所以他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重視,就變得歡樂起來了。接下來第二天早上他就和我打招呼了,我繼續和他玩,和他講話,他慢慢地恢復了以前上學的狀態。

發現第一個不開心寶寶以後,第二個第三個我也一個接一個的把他們找了出來。之後發現的是李雨萱,然後是於俊楠,最近發現的'一個是張智熠。發現他們生活在不歡樂中,我就故意去逗他們開心,撓撓癢癢,一齊玩呼啦圈,讓他們明白教師很關心他們,比起哭鬧的孩子,他們更容易被忽視掉,我也很慶幸能發現他們的不歡樂,幫忙他們儘快的走出這種心靈的亞健康狀態,對整個班級的精神狀態也是一個很好的調整,每一個孩子都喜歡教師,才會配合教師,才會讓中一班變得更好。

每次吃飯,總有一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對他們,我是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不斷的提醒對他們來説只是耳邊風,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樣辦呢之後,我靈機一動,為什麼不換一種教育方式呢於是,在一次午餐前,我從阿姨手裏接過飯菜時就故意大聲的説:“今日的飯菜好香哦!你們聞到了嗎”這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都翹起小鼻子誇張得聞着。一邊聞一邊説:“真的,好香!”“今日的蔬菜聞起來也很香,必須也很好吃。”説着神祕的偷瞄了一眼今日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我又説“那誰來猜猜我們今日吃什麼菜蔬菜吃了有什麼好處呢”我剛説完,好多小朋友都爭着要回答,飛飛説:“教師,我媽媽説多吃蔬菜就會不生病,還會更聰明。”小茹説:“吃蔬菜會變得更漂亮。”“哦,是嗎那還有誰也喜歡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動下,大家的熱情高漲,就連幾個不愛吃蔬菜的小傢伙也樂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應求,並且小朋友吃飯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飯也多吃了。

從此,在每次吃飯前,我總是用生動的形式介紹菜名或討論有關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簡單得吃飯禮儀,用自我的熱情來帶動幼兒吃飯的興趣,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也在無形中逐漸養成了,這就是吃飯中的樂趣吧!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3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不管是主題教學活動或遊戲活動,遵守紀律和守規則的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疼愛,反之,那些“搗蛋王”聽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訓斥,其實,有時細想起來“搗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愛之處。

晨晨是我們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白淨的皮膚,可愛的臉蛋,看着都着實招人喜歡,而他就是我最頭疼的“搗蛋王”,小手就沒有閒的.時候,特別是在遊戲的時候,總是與小朋友發生糾紛,告狀的屢見不鮮,在我觀察中,晨晨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每次在玩區域活動時,他都表現積極,願意參與遊戲,也希望老師會關注他,喜歡他。

從我關注他後,我發現晨晨與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對,所以經常事與願違,所以告狀的也就見怪不怪了,如:在玩區域活動時,在區域裏隨意走動,隨意拿或搶玩具,“老師,你看晨晨,跑我們這裏搶東西”“老師,他擠我們”“老師……”。每當發生這種事情,我都有意識地,悄聲提醒他,教他正確的交往方式,在與他交往的過程中,鼓勵他與小朋友們搞好團結,要學會分享玩具,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們商量,不可以硬搶,大家一起玩才快樂,在主題教學活動時,讓他有表現的機會,因為他聰明好動,上課喜歡回答問題,我就多給予表揚,潛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氣色,慢慢的他和羣了,會説:“我們一起玩好嗎”。

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的,調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多一些關愛,多一些耐心,也許一個眼神或一個提示,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應,讓愛走進幼兒的心田,讓世界瀰漫愛的芬芳。開放的“睡前五分鐘”。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4

時間很快,轉眼開學一月之久。懷着滿腔熱血來到這個新的大家庭,但是前期對這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很熟悉,相對工作都沒有那麼

隨心應手。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在這一個月的教育教學當中,我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本學期我教的是大班,班上幼兒常規方面都還不錯。幼兒的學習興趣較好,在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大體上都喜歡遊戲故事活動。還記得那天我在上的那一堂音樂活動《小矮人與大巨人》,我首先的導入是以故事的形式,把幼兒引入一個小矮人與大巨人的世界。當我在講述完故事後,請幼兒想象你眼中的小矮人與大巨人是怎樣的?他們又是如何相處的?

我發現每一位幼兒都有很認真的去思考,去學做大巨人和小矮人的形象表演。特別是後來我讓幼兒根據音樂的強弱,分角色表演時,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非常認真的去表現自我。後來我又把這個音樂遊戲活動放到了晨間活動時小朋友讓小朋友自唱自演的熱身活動。每一次玩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開心!

的確,將學習滲透到遊戲活動當中時,那種學習氛圍是不一樣的`,幼兒的學習效果也是不同的。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不斷的反省自我教育教學,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去不斷的豐富的教育教學。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一定能不斷的提升自我,培養好祖國的花朵!

大班教師教學隨筆15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老師就兼管着學校的圖書,韓老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老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老師特有象徵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老師起外號呢!“長脖子老師”,但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為每當韓老師給我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為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因此,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_大。(小時候班主任老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裏,這就是當時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着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裏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只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説歸説,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而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進步,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同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但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己,“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因此,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0lny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