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集錦14篇)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集錦1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科學教師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集錦14篇)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1

水、空氣、巖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認識了水和空氣的特性。本課將帶領學生進入巖石的世界。巖石和水、空氣等物質不同,它有自己的特點。本課將啟發學生對巖石已有的認識以及觀察、分類方面的已有經驗。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各種巖石的特點,通過自選標準給巖石分類,認識巖石的基本屬性,以及巖石是多種多樣的。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活動:一、觀察、描述巖石。二、給巖石分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充足,時間緊湊,教學內容間的邏輯性強,但是整體的教材安排比較難以創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貫穿於整節課之中,是我着重思考的問題。

本節課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具體如下:

1.導入雖有趣,但還不夠深入。

浮石的導入,與學生的元認知發生了衝突,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趣味性。但是,卻不免有些讓人產生疑問:“這節課是要上浮力嗎?”導入能夠起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導入將學生的思緒拉去了與本課內容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或許就是畫蛇添足了。

2.導入部分使用的浮石片段和後面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巖石展示,有些重複的地方。

教材中學生使用的巖石是自己從各地找回來的,而本節課由於是公開課,因此我選擇了提前準備好巖石,因此,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地球上的所有角落幾乎都有巖石的存在,特別是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其實也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巖石,再結合課堂快結束時讓學生説説自己對於巖石還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讓學生非常直接地意識到:即使是身邊非常常見的“石頭”,其實也有許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但是如此一來,的確有點略顯重複。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2

觀察,是一種受思維影響的、有系統的、主動的、有意識的知覺活動。在科學課程中,觀察是任何科學探究的基礎。這是由科學的性質決定的,因為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描述和解釋世界,描述和解釋世界的途徑便是觀察和實驗,而實驗也是觀察,是藉助於儀器進行的觀察。《科學課程標準》也指出:“科學課是由一個個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探究活動組成的;學習科學,就是去參加、去經歷一個個的觀察、研究、認識活動;沒有觀察,就沒有研究,更沒有認識。”由此可見, 國小生觀察能力的形成對於其今後的科學學習及科學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

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強烈好奇心促使其產生了觀察的慾望。但是受年齡和心理的影響,國小生的“觀察”往往比較隨意、籠統,而且受情緒影響較大。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是觀察,而是看。事實上,觀察不同於平時所説的看,它具有系統性、目的性、持久性的特點。因此,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是觀察能力形成的首要任務,而在國小階段,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進行有序觀察和比較觀察。

1.學會進行有序觀察

自然界中事物的存在都有自己應有的位置,現象的發生都遵循着特定的發展過程。因此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做到心中有序。只有讓學生清楚,先觀察什麼,再觀察什麼,最後觀察什麼,真正做到按照順序觀察,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屬性,才能達到觀察的最終目的。

①按時間順序進行觀察。如教學《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片段。

師:太陽是一個天然光源,每天,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在它的照射下,地面上可以看到我們的影子。你有沒有留心觀察過,一天之中,我們的影子發生着什麼樣的變化呢?這可能與什麼有關?

生猜測:影子的長短髮生着變化,這可能與太陽照射的角度有關。

師:同學們可以自己設計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一下,但是老師想問問大家,在實驗的過程中,你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手電筒的位置變化要與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一致。

師:我們在觀察影子的變化時,也要注意與太陽所在位置表示的時間對應起來,誰來説説,我們該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呢?

生:我們要根據太陽位置來觀察影子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觀察:清晨到中午,影子發生着什麼變化;中午到黃昏,影子發生着什麼變化。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着重對觀察方法進行了指導,讓學生清楚,必須根據太陽位置的變化(也就是時間的順序)進行觀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清晰看出一天中物體影子變化的規律。

②按方位順序進行觀察。如“觀察鳳仙花”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一棵大樹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按照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植物的種子時,可以指導學生按照由表及裏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鴿子、貓、昆蟲等動物外形特徵時,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順序進行觀察……

按照順序對事物進行觀察,可以保證觀察全面、細緻,從而真正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質屬性,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認識活動會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

2.學會進行比較觀察

比較就是在觀察中區分客體,確定客體的異同,從而促進思維活動。科學探究過程是學生弄清事物本質屬性的過程,對於不同的事物和不同條件下的同一事物,只有通過比較觀察,才能發現其差異,捕捉它們各自的特徵。

如教學《電磁鐵》,在讓學生弄清電磁鐵和磁鐵的性質特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隻手拿磁鐵,另一隻手拿接通電流的電磁鐵,用它們同時吸引回形針,並觀察現象。然後再讓另一個同學切斷電磁鐵的電流,觀察現象。此時,教師問學生:“通過剛才的活動,你知道電磁鐵和磁鐵有什麼不同嗎?”通過觀察、提問,電磁鐵和磁鐵的主要區別在學生的腦中就很清晰了。

又如在教學《種子發芽》這樣一個對比實驗時,為了研究相同的種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是否都能發芽,就必須採用比較觀察法。如驗證種子發芽是否必須有水時,老師都是讓學生準備兩組相同的種子同時實驗,讓其中一組種子保持濕潤,另一組種子保持乾燥。然後堅持每天觀察兩組種子的變化,把觀察到的現象及時地記錄下來。這樣通過比較觀察,學生就知道了種子發芽需要適量的水分。

二、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且藉助於工具進行觀察

科學層面上的觀察已經不僅僅是用眼睛看,它通常是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的綜合運用。運用單一器官進行觀察,獲取的信息具有侷限性,觀察工具的使用及五官的綜合運用能夠讓觀察者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如在教學《觀察水》時,要求學生進行區別鹽水、白糖水、清水、醋、牛奶、白酒的實驗。學生用眼觀察能夠找出牛奶;用鼻子聞可以找出醋和白酒;用舌頭嘗能夠分別找出鹽水、白糖水、清水。

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區別這六種液體時,得到了最直接的感受,對各種液體的特性有了深刻的感知,運用多種不同的感官觀察物體,獲取信息的方法就深深地印在學生腦海裏了。下面是《土壤中有什麼》的教學片段:

學生交流觀察土壤後發現。

生1:我發現土壤中有小石子,小動物,植物的根和塑料袋等雜物。

生2:我還發現土壤有水分和空氣。

生3:我發現土壤是由許多顆粒組成的。

師問生3:你對這些顆粒進行了觀察嗎?

生3:沒,太小了,看不清楚。

師:老師想大家都非常想觀察這些顆粒吧!怎樣才能清楚地觀察這些顆粒呢?

生3:藉助於放大鏡就可以了。

師:請組長領取放大鏡,組織組員觀察土壤中的顆粒。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清晰得看出學生在觀察土壤時出現了困難,導致獲取的觀察信息不全面,從而提出了需要藉助於工具深入觀察。這樣一個小挫折的出現,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觀察活動僅僅運用五官是不行的,觀察微小的世界還必須藉助於觀察工具。

三、引導學生進行準確細緻的描述

學生通過感官獲得的對事物的各種認識要轉化成可以與他人交流的信息,這就需要對觀察對象進行描述,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是否全面、到位,也只能通過其對觀察對象的描述來判斷,所以描述是觀察活動的一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對觀察對象進行準確細緻的描述,可以促進觀察與思維相互滲透。觀察──思考──觀察,在這樣反覆的活動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對事物更深刻、更本質的認識。在描述的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意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和對現象的解釋區分開,讓學生充分領會觀察的真實性。

下面是《蝸牛》教學的一個片段:

學生在對蝸牛觀察了一段時間後,交流自己的觀察記錄。

生1:蝸牛有2釐米 ,背上有一個螺旋形的殼,很硬,上面還有棕色的花紋。頭上長着兩對觸角。上面的觸角長一些,尖上長着一對眼睛。下面的觸角較短。蝸牛的糞便是棕色的,很細。它的膽子很小,一有人碰它,就把頭縮回殼裏去。

生2:蝸牛有2.5萬種,遍佈世界各地。背上的殼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我估計右旋的多。蝸牛的牙齒非常多,有一萬多顆,所以它吃東西一定很快。

師問生1:這些都是你觀察到的嗎?生點點頭。

師問生2:你説的也都是你觀察到的嗎?

生2:有的是我從課外書上看到的,有些是我猜測的。

師:同學們,老師讓大家觀察蝸牛,是觀察你們面前的蝸牛,仔細看看它的外形、運動等等,從課外書上讀到的,自己猜測的不是自己通過的眼睛、耳朵、鼻子實際獲取的,所以就不是觀察。記住了,真正的觀察應該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聞到的,就是像生1一樣。請同學們再次觀察蝸牛,看看還有什麼發現。

教師將生2的回答和生1的回答做了比較,從而讓學生領會了觀察的求真性質。緊接着,教師又讓學生進行第二次觀察,這是在學生領會觀察的求真性質後進行的,因此能讓學生的觀察更加細緻、全面,從而對蝸牛的形狀和行為有更深刻的認識。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3

新教育的路,曲折而漫長,思考、應對,重新出發:

  一、走着走着,別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某某培訓三年後,我依舊仍走在這條路上,用三個字來總結——不容易。

1、應對內心的迷茫,不容易。某某培訓的資料很強大,看似表面聽懂,其實有很多的東西是真不懂,最最關鍵的是明明懂得卻做不到,那時內心的那個迷茫、那種無力、那種黑暗……不斷地懷疑、反問,不斷地尋求答案,最終發現所有的答案都在自我內心時,才漸漸開始平靜、淡定、從容。

2、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容易。處理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不難,拿起過就能夠放的下。但人與人之間因為摻雜了情感,就顯得格外複雜,心與心的距離有時就如天與地般遙遠。同樣一段文字,因解讀人的心裏認識不一樣,會得出不一樣的解讀,也最終理解了校長培訓時説的那句話:如果上帝明白人類發明了文字,估計它會被氣死。

3、做到“風不停,樹應靜”,真不容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新教育圈子也是一樣,同樣一句話可能會被解讀成各種版本,傳遍天下,原説話者也無法解釋,因為這一解釋,又將有各種不一樣版本的解讀,如此應對“風不停”,只能做的選擇是“樹應靜”。

還好,我依舊走在這條路上,因為無論曾被他人如何誤解,或是被貼上多少標籤,我還是我——此心光明,夫復何求?!

再次反觀自我當初為什麼選擇新教育?最初因拜讀校長博客中關於道德經的解讀部分而痴迷,隨後參加的培訓及送女兒入讀新教育學堂,皆因自我缺乏做人的智慧,缺乏為人母、為人妻的智慧,缺乏與人相處的智慧,如此,依舊走在這條路上,我的目標是提升自我的做人智慧。

  二、也許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幸福是什麼?沒有人能夠概括出定義,因為它只存在於你的心中,沒有外在標準的衡量。同樣的一天,有人為賺到300元錢而感到開心,有人卻為捐贈300元而感到開心,有人因感情而笑,也有人因感情而哭,而我的女兒可能因為吃到一碗味道可口的蘭州拉麪而倍感開心,那時那刻,她很幸福。然而幸福卻沒有終點和極限,就像沒有百分百純正的黃金,它僅是一種感受,當時當刻。

既然如此,新教育最具價值的應是追求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沒有結果。有一天,朋友問什麼是新教育?我突然覺得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所能概括的任何一個定義都不準確,也無法準確,我只能談談自我的經歷與感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收穫了些什麼,但這些都不是最終的答案,因為目標在遠方。

  三、最重要的目標應當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從接觸新教育後,我就異常想辭職,以往因為工作的選擇而異常糾結,一方面來自家人的反對,另一方面來自於自我內心的不確定,不確定自我的“另類”選擇是否真的是自我真心喜歡的;有朋友説是因為我放不下此刻工作所帶給我的種。種名和利,看似對又好像不對,直到有天突然想明白一個道理,我的選擇目標是“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選擇工作的種類,只要目標和方向是明確的,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對的,因為工作的動力和方向就是你“成為”的方向,如此,糾結了三年的事最終放下了。

小某今年未被今日錄取,據説原因是孩子的目標感不強,剛聽到時還是有疑惑,如今也漸漸明白,目標清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教育中所提到的“喚醒”“發覺孩子的內動力”都離不開目標二字,一個人僅有目標明確,才明白自我平常要做什麼,也才有動力去自願自發的做。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4

作為教師,更應該付出更多的“愛心”來愛這些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讀懂他們。

“老師,讓我來分吧!”早點時間到了,我提着籃子匆匆走到孩子們中間,就聽見徐世英小朋友在我背後輕聲説,我扭頭一看,她張着兩個小手,抬頭看着我,正等待我的答案。“好啊!”我一邊説着,一邊將幾個小蛋糕放在他的小手裏,接到蛋糕,他馬上“忙”起來了。

説起徐世英,他確實算不上我們班非常乖巧聽話的孩子,在剛進幼兒園時,她的調皮好動愛哭也着實讓我和其她老師“頭疼”了一陣。慢慢的,我發現徐世英不像很多調皮的孩子一樣,“混世小霸王”似的,只知道玩,不學知識。他調皮好動,卻也非常聰明好學,在老師講故事、發書給小朋友、教小朋友唱歌時,他都一改往常的調皮好動,靜靜的聽着,認真的學着。不僅如此,興樺小朋友喜歡出頭,當老師帶小朋友複習以前學過的歌曲時,他就站在前面,面對大家,做給其他小朋友看;當我帶小朋友户外活動結束回教室時,他就站在門口,像老師似的摸着小朋友衣服,讓他們一個一個進來,雖然這也時常讓許多膽小的小朋友不敢進教室;當我們開始吃飯時,他就跑過來“忙前忙後”。

認識到這一點,我跟其她老師也不再認為他那是不聽話,違反紀律了,而是時常滿足他的“小虛榮心”。結果,他卻明顯比以前聽話了。最讓我意外感動的是,他的那一句“謝謝”。離園時間到了,我像往常一樣給孩子們穿好外套,戴上帽子。“老師,我鞋帶開了。”徐世英在我旁邊説。“那老師幫你係上”,我笑着説。我蹲下身,幫他繫好鞋帶,我剛要站起來離開,“謝謝”,他輕輕的抿着嘴説。聽到這兩個字,我一愣,參加幼師工作幾年了,每天離園時,幫小朋友穿外套、戴帽子、繫鞋帶,徐世英是第一個對我説謝謝的小朋友,這兩個字也在我心裏盤旋了很久,我又進一步認識了這個調皮好動卻也聰明好學的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心裏感到特別的高興。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5

今天的風很大,天空中不時會有颳起的土和小草。從廁所回活動室的路上,郭海洋突然指着天空大聲地喊起來:“快看哪,天上什麼飛來了?”。我和小朋友都隨着他指的的方向看去。只見從北方有一個很大的白色東西向南方飛來,隨着那個白色東西越來越近,小朋友有的説是飛機,有的説是大鳥,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説是飛碟。白色的物體離我們很近了,終於看出了是一個很大的白色塑料布,小朋友們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回到活動室,很多孩子還在討論着那個白色的塑料布。我見他們還對那塊塑料布那麼感興趣,就問他們塑料布怎麼會飛到天上去呢?通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風大了就會吹起來,很大的風會給人們帶來很多不便,甚至還會把大樹房子吹到等很多危害;但小一點的風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好處,例如發電,吹乾衣服等。我又問孩子們塑料布和塑料袋飄在空中好不好?有的孩子説很好看,可有的孩子説不講衞生。針對這些我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讓他們懂得塑料袋舊電池等這些東西,對環境破壞非常嚴重,不能隨便亂扔,看到垃圾要撿起來放到垃圾桶,從而培養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6

同學們在學習《太陽和影子》一課時,每個人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與之前製作不倒翁失敗時的難堪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甚至有些讓人難以置信。

在探究影子產生的條件時,也許是有些同學提前看過課本,不少人都知道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體”這兩個條件,也就是説,透明的物體不能產生影子。道理似乎很簡單,然而,究竟什麼樣的物體才可以算作是透明的物體呢?在此之前,我曾經用幻燈片,用玻璃,甚至用水作為透明的物體來探究它們能否產生影子,結果發現儘管這些物體在我們多數人看來是透明的,但是仍然能夠產生影子,也就是説在關於影子的問題上,上述那些物體不能算作是透明的物體。因此,我必須要讓學生弄明白這一點,否則學生便可能形成“透明的物體能夠產生影子”這樣錯誤的認識。為了儘量避免出現這樣的後果,我啟發同學們聯繫他們的生活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還好,他們很快聽明白了我的意思,馬上有許多同學舉起了手。考慮到於明哲同學從上課一開始就沒有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我便將這個機會給了他,

“空氣。”於明哲同學一語中的。

“聽清楚了沒有?於明哲同學由‘透明的物體’想到了‘空氣’,你們覺得空氣是不是透明的?”我的興奮早已溢於言表。

同學們也都一致贊同於明哲同學的回答,沒有想到一個在我看來難度較大的問題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於明哲同學回答得非常正確!”我鄭重地提出表揚。

但是還有幾隻小手仍然在高高地舉着,我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

李朝同學回答説風是透明的物體,我只能解釋説空氣動起來就成了風了。張鴻愷同學則認為大地沒有影子,當我解釋説月食就是地球擋住了反射到月亮上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影子投到了月亮上面造成的之後,他眨了眨眼睛,又回答説細菌沒有影子,同學們馬上又反駁説細菌只是小得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它應該是有影子的。不過從張鴻愷同學的回答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出他那敏捷的思維,看出他積極回答問題這一優秀的學習品質,因此我對他的表現也表示出極大的肯定,同時提醒他要儘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另外,積極回答問題而且聲音響亮的還有張惠喬同學和於秋雨同學。

由於這一節課需要同學們探究的問題較多,因此需要他們在實驗記錄單“我們的發現”欄目中書寫的內容就很多。每一次書寫,翁麗真同學都能夠做到第一個完成,而且寫完後馬上端端正正地坐好,又開始自覺地背誦剛剛書寫的內容,對此我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後來,在我的感召下,又有張子涵、唐堉森、伯蕊、王銘心、王子豪、房佳男、高揚、畢文亮、鞠佳桐、隋昊、張舒揚、宋央金、劉新寧等同學表現得像翁麗真同學一樣優秀,並使得整個課堂呈現出一派積極向上、你追我趕的熱烈氣氛。

要求學生將書寫的內容背誦下來,在組織他們同位相互檢查背誦情況時,我發現儘管宋美佳同學沒有同桌,但是她仍然能夠做到按照我的要求來背誦,然後對照課本檢查自己的背誦情況,表現出高度的自覺。

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贏得老師的賞識,我也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滿足他們的願望。

後來,我覺得他們身上的優秀之處不僅需要我去發現,去欣賞,更應該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欣賞,並進一步去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來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

叩問心靈

臨近下課時,我認為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做出適當的評價,應該遠遠比我給予他們一個評價效果要好得多。實際上,在此之前我已經組織學生進行過類似的評價,與其説是評價,不如説是引導學生自覺進行反思更恰當一些。

一次,當25名同學將自己製作的量筒帶到課堂時,也讓我想起在製作不倒翁時全班只有11名學生完成了作品,當然,對越來越多的同學參與到作品製作的大軍中來,我向所有同學表示出自己的興奮。隨後,我便讓這36名同學閉上眼睛對自己真誠地説上一聲:“我真棒!”這樣做,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這項活動中獲得一次美好的情感體驗。

還有一次,當我讓翁麗真同學説一下她對自己的表現是否滿意時,她説“不滿意”,而實際上她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了,因此,我給予的評價是“看來,你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

而在今天這節課上,有很多同學都表現得特別優秀,遺憾的是沒有受到我的表揚。因此作為老師,我有責任讓每一位表現優秀的同學都能夠體驗到成長的快樂,並努力將這種積極的生命狀態延續下去!

“這學期從第一節課開始,我就注意進行自我反思,並將自己在每一堂課上的閃光點記錄下來,來鞭策自己做得更好;當然,我也記錄那些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在學習《認識太陽》一課之前,我沒有組織大家去搜集資料,再比如在組織大家制作一個不倒翁時,我沒有按時上課,上課時又沒有考慮到同學們的興趣與需要……”

接下來,在對課堂上那些表現優秀的同學提出表揚之後,我坦言“當然,我們班上還有許多同學也都表現得特別優秀,只是老師沒有發現,但是在老師的目光掃過你的臉龐時,卻能夠感覺到。實際上,對自己最具有評價權的是你自己,真的,一個人可以對別人説謊,但是絕對不能對自己説謊;一個人做的任何事情可以逃過別人的眼睛,但是絕對逃不過自己的視線。下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這節課上,自己哪個地方做得很好,請你告訴自己一聲;再想一想,哪個地方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只要自己稍加努力或者是採用其他的方法還可以做得更好,也請你對自己説上一句‘某某處我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不僅在科學課上要經常對自己這樣説,而且在其他課上也要對自己這樣説;一天下來,在晚上臨睡前還要對自己這樣説。也就是説,你要常常留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慢慢地,你會發現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同學們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了,樣子十分虔誠。

下課的鈴聲終於響起,看着同學們一張張稚嫩可愛的臉龐,我從心裏感到充實。

難忘瞬間

我告訴同學們我會在課後將每節課的反思都及時整理出來,並且這學期有5篇反思已發表在人教網國小科學欄目上,那些反思裏面還提到許多同學的名字,有於明哲、宋美佳、嶽鑫……這樣説着,便有許多同學都睜大了眼睛,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文章裏面。

在同學們離開實驗室的時候,都紛紛向我道別,我也趕忙揮手向他們迴應。親愛的讀者,你説,當一位老師處於這樣一種情形之中,又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激動之餘,急就一首小詩──《理想的課堂》,來抒發自己那一時刻內心的感受,內容如下:

每一朵花兒都鮮豔,

每一張笑臉都燦爛。

每一個動作都含情,

每一句話語都用心。

每一束目光都明亮,

每一聲問候都温暖。

每一節課堂都充實,

每一位師生都幸福。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7

我最近組織了一次科學學科課堂教學訓練,成績不容樂觀,針對同學在科學學習上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卷後評語的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均衡發展,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的教育,學生看後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加油!要多花心思在科學上。X同學你是個聰明的人,若多用點時間在科學上,肯定會優秀的,相信老師沒錯的。”;

X同學在一次檢測中也達到了優秀級,老師就寫“你此次得了優秀級,因為你認真看書了,認真鑽研息息相關,對嗎?”;

“因為你認真了,所以進步了”。這是對一位平時較頑皮的同學寫的;

X同學雖然處於及格級,但有進步。於是,老師寫了,“為小組加油!若再用心點,肯定會更好的,不信,試一試。”;

X同學卷面不夠整潔,於是老師就寫上“若把字再寫端正些,學習再用心些,肯定會優秀的。”;

針對X、X同學兩同學沒有達到及格級,於是老師就在旁邊寫了“平時要多複習,多看書,用心看書,做到了考試時就不會緊張,不會有空白處。”

在批閲作業或閲卷時寫上一兩句有針對性的話語,語句温馨,提示友情,就好像在面前促膝談心。這樣既鼓勵了學生注意場子,又尊重了學生不丟面子,使教育收到實效,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8

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之一,反思活動應當從哪裏入手?這無疑是決定反思活動成效的重要問題。在此,筆者希望藉助下面的案例來談談反思活動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切入點──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而許多時候,這些問題又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暴露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且還要深刻分析影響師生課堂行為的內在原因,並針對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改進。那麼,隨着反思活動的不斷進行,自身的專業素養就會不斷得以提升,同時自我反思能力也將不斷得以提高,良好的反思習慣也將逐步養成。

下面是在教學《白天與黑夜》一課時的幾個教學片段:

片段一:在導入環節,教師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出示了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的錄像資料,讓學生進行觀察。在接下來進行班級交流活動時,有學生回答説:“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

片段二:在探究新知環節,授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猜測白天與黑夜的形成的原因,結果同學們在自轉還是公轉的問題上各執一詞,議論紛紛。

為此,授課教師讓兩位同學分別代表太陽和地球,來模擬演示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時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作為“地球”的學生要按照自西向東的公轉與自轉方向“運動”,而沒有對運動方向進行必要的解釋説明。當然,通過模擬演示活動同學們一致認為是地球自轉的原因最終導致了地球上白天與黑夜現象的交替出現。就是説,演示活動在達到了短期目標的同時,也為以後學生錯誤的出現埋下了引線。

片段三:在探究新知環節,授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時,仍然沒有對地球的運動方向作出必要的解釋説明,只是強調一點:手電筒要儘可能做到與地球儀處於同一高度,並做到照亮半個“地球”。也就是説,學生對於地球運動方向的操作完全處於一種自發的狀態。這無疑又使得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滑行得更遠。

片段四: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一致認為地球上白天與黑夜交替變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接下來,授課教師開始着手解決地球運動方向的問題,儘管通過種種努力告訴學生,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然而,當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地球儀上用箭頭表示地球的自轉方向時,有許多同學都出現了錯誤。

學生不能按照要求在地球儀上正確地用箭頭表示出地球的自轉方向,這便是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反思的切入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呢?回顧案例中提及的幾個教學片段,那麼學生在地球儀上標明方向時出現錯誤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對於地球自轉方向的教學活動安排為時過晚。或者説,在教師正式講解這一知識點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甚至還以錯誤的方式保存到自己的頭腦當中。

就是説,應該在學生剛剛接觸到地球自轉這一問題的時候,或是稍微提前一段時間,比如在導入新課環節,當學生回答出太陽的東昇西落之後,教師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那麼,學生在後來猜測白天與黑夜成因時的模擬演示活動,以及後來的自主探究的模擬實驗過程中,自然也都能夠按照“地球”正確的運動方向──自西向東來進行相關的演示與操作活動。那麼,最後讓學生在地球儀上用箭頭表示地球的自轉方向時,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學生之所以出現了錯誤,或者是因為他們對於地球的自轉方向沒有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或者是因為他們在先前的模擬演示或是模擬實驗活動中已經進行了錯誤的操作,由此而形成的錯誤經驗對他們後續的學習活動產生了誤導。

不僅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演示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時,也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告訴他們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的。否則,學生的演示活動就有可能出現錯誤,或者即使是演示的同學動作正確,但並不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還會使其他那些觀看的學生對於地球運動方向的理解產生錯誤。這樣,也就必然增加了他們以後學習活動的困難。

這一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示至少有以下兩點:

第一,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作為教師,既應當關注學科教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知識體系,又應當關注學生的知識經驗、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並做到能夠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及時恰當地調整教學內容,以保證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

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包括聽課老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特別是學生的思維出現了斷層,或是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我們便應當探究出現這一問題的潛在原因是什麼,弄清了其中的原因,那麼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也就能夠做到有效避免,自然就會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應當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意義所在。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9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我們數學的韓教師就兼管着學校的圖書,韓教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苟言笑的中年男教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教師特有象徵的脖子,我們還偷偷的給教師起外號呢!“長脖子教師”,可是,我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因為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因為每當韓教師給我們佈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我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因為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所以,那時候的我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慾望大。(小時候班主任教師每當週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週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裏,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着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裏的新書到處都是,什麼全綵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我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僅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説歸説,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學習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並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我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提高,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琅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佈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瞭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先看書可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學習的時代啊!所以,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鍾,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間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我們班一個叫王浩強的小朋友,上課不認真聽講,排隊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規則的時候總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規則時透過教師的教育他們會平靜地理解,可是這個寶貝一旦不守規則教師對他進行教育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嚴重影響了活動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不管怎樣耐心説服都無濟於事,並且最近有變本加厲的趨向。

中班的孩子,就應對自我的行為有必須的控制潛力,並且對自我行為造成的結果就應學會理解才行,可這孩子越演越烈。透過調查明白,這個男孩是第二個孩子,前面有一個不幸夭折了,父母對這個寶貝格外珍視,對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通常都會得到滿足。所以這孩子把這種方法當成一個法寶,在家用,到幼兒園也拿來用,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可是在幼兒園裏小朋友不會牽就他的這種行為,教師對他的這種行為也要及時教育。

我首先和家長溝通一下教育方法,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就能解決問題的。有事慢慢説教師和小朋友都及時幫忙他,和他一塊兒做遊戲、一塊兒玩。透過這段時間的教育,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變,缺乏的只是堅持。相信我們只要堅持下去,這孩子會變成一個好孩子的。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10

一位教育專家説過: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助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説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徹底改變評語中該生怎麼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分學生雙差而出。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觀念!

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瞭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不能在別人面前説孩子的缺點,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11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愛一個學生,不僅僅要關愛他,有了缺點、問題教師更應當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幫忙他,關心他。使之最終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我們班的張贇,因為天生性格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在加上缺乏教育,使他養成了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也很差,考試成績和班裏同學相差二、三十分。考試經常不及格,英語就考幾分。平時也他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時和別人發生矛盾了,本來是自我的錯,可是他怎樣都不承認是自我的錯,教師的教育也不聽,甚至和教師對着幹,不把教師放在眼裏,動不動那自殺來嚇唬教師,應對這種情景。我真覺得這樣的學生難教育啊,就叫來了家長,家長雖然配合教師管教,可是開始他怎樣都不聽,最終他爸爸把他帶回了家,説不讓讀書了,在家呆一段時間後,聽説也經常和家裏人發生矛盾,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想他在家可能也比較寂寞,我就去找他了,見到了我開始也有點不好意思,在我的苦口婆心的勸説下,他有點認識到自我有錯了,於是就開始説,教師我要和你去上學,你能理解我嗎?我説只要你願意改好,教師當然願意了。事後他很感激我,説要不是教師你,我就不能讀書了,來到學校後,我也主動的接近他,發現問題,就用很和藹的口氣告訴他,讓他改正,。經過我的慢慢的説服教育,他對作業很認真並能及時地完成。一旦我發現他的作業有錯就及時地進行了輔導,他説教師你對我這麼好,我以後必須好好學習,改掉以前的壞

毛病,將來有考上好的學校,工作了,我必須報達你,如果這樣,那我們以後永遠是好朋友,又過了一段時間,班裏的同學都説:“張贇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作業認真完成,見到那個教師都很有禮貌”。高爾基也以往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僅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他遠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的心願,。他的改變讓我覺得搞教育並不是什麼難事,看你可願意付出,孩子總歸是孩子,有可塑性,只要你付出愛,再壞的孩子都能改好。

我以後會一如既往的熱愛自我事業,關心每個孩子的成長,鼓勵、鞭策孩子,大大推動了學生的成長和提高。

有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作為教師,應當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孩子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一點就通,有的死鑽牛角尖,那時,教師就僅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忙他們,忌怒忌燥,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俗語説:“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了。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12

語文課上的問題主觀性都是比較強的,答案並非唯一。教師不能用參考書上的現成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而要鼓勵他們進取地獨立思考,要求他們不人云亦云,不唯書本、唯教師,敢於發表獨到的見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學生就能掙脱標準答案的束縛,展開想象的翅膀,閃現智慧的火花。僅有這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能得到訓練,創新本事才能逐步提高。

在一次詩詞賞析課上,同學們賞析柳宗元的《江雪》,一個同學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這麼寒冷的下雪天,這位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不是在釣魚又是在幹什麼呢教室內鴉雀無聲,學生開始了深思。一分鐘之後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説:“老人感到十分孤獨,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有的説:“老人是在獨自欣賞雪景。萬里江山,粉粧玉砌,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雪景之美也。”還有的説:“這位老人看起來很清高。”詩人那種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跡不正隱含其中嗎最終一個學生説:“他在釣一個春天。”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在經受重重打擊之後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來嗎學生的詮釋獨具慧眼,精彩至極。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經過自我獨立思考、確定,敢於提出自我發現或設計的問題,其思維更具挑戰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一位教師指導學生閲讀《皇帝的新裝》,有個學生説,這篇文章是安徒生靠想象來寫的,我也設計了一個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創新本事。問題是:皇帝最終意識到自我受騙了,但出於皇帝的尊嚴,還不好承認。假如你是那位皇帝,你有什麼高明的辦法來治服騙子(這只是一個假設,並不是這篇文章的繼續,學生討論交流)幾分鐘之後,有同學發言,我有一個辦法:先以賞賜這兩個騙子為由,把他們招進宮。然後宣讀聖旨:“皇帝為了答謝兩位織師,又特意請人設計了一套衣服,這件衣服也有一個特點,就是誠實的人穿上這種衣服用鑽刻刀在上頭刻花,人就會有理解穴位按摩的感覺,特舒服。請立刻為兩位織師更衣。”兩個騙子穿上衣服在理解鑽刻刀刻花的過程中受盡折磨……還有同學説,我也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騙子招進宮後,皇帝以衣服輕飄為由,讓兩個騙子在衣服上鑲上寶玉,如果三柱香後鑲不上,就要推出午門斬首示眾,騙子自然被治服。同學們聽了這高明的辦法,立刻總結出了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牙還牙,以毒攻毒”的做法。在那裏學生的思維源於教材而不拘於教材,其創新性得以充分展示。

所以,要讓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發展,這就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確立“人人發展”的理念,培養“人人善問”的習慣,激發“人人求新”的慾望,供給“人人蔘與”的機會。僅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本事的人才。

反思:如果教師在學生求異思維過程中善於推波助瀾,往往能掀起辯論的高潮。實踐證明,學生僅有在辯論中才能不斷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所以教師要善於營造民主氣氛,寬鬆和諧的氛圍,創造討論爭辯的環境,鼓勵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每個同學都是課堂的主人,對於同學的看法、課文劇的編排、教師的見解要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敢於否定,讓學生在質疑爭辯的過程中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我的觀點,從而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表達本事,發展他們的創造力。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13

1.教師自身要充分準備(深入教材,吃透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教師要做好每一次“下水實驗”)

2.實驗材料要充足準備。比如《油菜花開了》一課,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完整的油菜花,保證學生在解剖的時候,不會出現油菜花的各部分不完整的情況

3.實驗規則要提前建立

(1)實驗小組合作規則

每學期開學初,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

學生的分工定期輪換一次,讓學生在嘗試不同的角色中鍛鍊不同的能力。

(2)彙報交流傾聽規則

4.指導學生規範實驗操作

(1)學生認識儀器,知道使用方法。

很多儀器的使用有着嚴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例如温度計的使用與讀數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不能將温度計拿出水面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麪相平等。

(2)教師規範演示,不做反面示範。

(3)學生明確目的,自覺進行實驗。

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效果就會很好。如《比較水的多少》學習量筒的方法,問學生,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量筒?通過討論,學生知道量筒的用途非常廣泛,那他們在學習它的使用方法時會更加的投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實驗的效率。

(4)教師巡視實驗,確保有效進行。

學生小組實驗並不意味着我們採取了“放羊式”的教學模式,這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甚至特發事件,以免造成課堂的混亂。

3.指導學生規範實驗記錄

方法很多,除了文字以外,用一些符號、圖畫、簡單的詞語進行記錄

記錄大部分可以用科學作業本里的記錄單,如果作業本里的記錄單不合適,教師就要自已設計實驗記錄單。

在彙報交流後,教師要讓學生對部分記錄不規範的記錄進行修改。

4.指導學生規範材料整理

玻璃儀器,要輕拿輕放,石棉網加熱後不能用手碰,必須用夾子夾取放到指定的地方。實驗完畢後,材料的整理也是一種學問。合作較好的實驗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學生規範地整理材料。

國小科學教師隨筆14

不知不覺中,工作已經四年了,本以為最難忘的教師節是第一次過教師節,可直到去年,才發現,去年才是最高興的一年,因為我的第一撥學生已經畢業了,他們那天都會來看我了,我一向在操場上等他們進來,看着他們進來看到我,一個個的衝過來和我擁抱,並送給了我一封封長信,以及一個個並不算精美,但必須是精心準備的禮物後,真是“得此生,能夠無悔亦!”

但同時,一份愧疚也油然而生,班中47人,除一人出國外,回來了42人,剩下的4人全是會考考砸了的學生,或許是對我有些憎惡,或許是對我有些歉意,或許是還無法從會考的失敗中擺脱出來,無法應對我和同學們的眼神,他們最終沒有回來,新教師感言。其中,還有一位因會考考砸而未到的女生髮來信息表示歉意:王教師,您好。首先,祝您節日歡樂!記得您以往説過“會考之後有人就聚不齊了”,當時,我怎樣也沒有想到那個缺席的人會是我…對此我感到十分愧疚和抱歉。但您放心,三年後將會有一個全新的任某某出此刻您的面前。對於剛剛開始的高中生活,一切都好,只是常常會想念您及其他教師、同學,但我想當我真正融入此刻的班級時就會好些了,範文《新教師感言》。再次祝您節日歡樂,請您原諒我無法讓自我像其他同學一樣,手捧鮮花地出此刻您的面前,但我會在那裏為您及其他以往教過我的教師深深的祝福,願您一切都好。您永遠的學生——任某某”

那天,我其實很高興,和學生們在一齊聊天,回憶着一齊走過的三年時光,之後,還一齊去了ktv,與學生們一齊唱了很多歌:《再見》、《紅蜻蜓》、《朋友》。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回來我想我會更加的高興,因為我真的想你們了。明年教師節,不管會考你們考得怎樣,不管未來你們能否考上清華北大,你們都回來吧,因為我想你們了。

任某某,如果你能看到教師的這篇札記,請你相信,教師是哭着寫完它的,此刻每一天坐地鐵上下班,坐到北苑時,都不敢讓自我的臉面向東方,怕自我看到你們家,怕自我回憶起去你家家訪時的樣貌,更怕自我又想起你從前稚嫩的樣貌。之後,忍不住給你打了電話,強忍住感情,和你説了很多,最終你答應以後必須會參加每次同學聚會,這才是教師最高興的事。

沒過幾天,要換手機,手機號要一個一個重新輸入時,我把你們所有的聯繫方式都輸入了下來,也許,許多可能一輩子都再也用不上,但我還是會留着你們每個人的聯繫方式。因為,也許,我不是你們人生中最好的教師,也許,你們不是我最優秀的學生,但請你們相信,我是最在乎你們的教師,而你們也是我最在乎的學生。

正是這樣的一個真正意義的教師節,讓我明白:也許,世界上再沒有一個職業像教師一樣,包含着這麼無私、這麼複雜的感情在裏面。可是,也正是這次教師節,讓我更加體會到教師的職責感。同時,也讓我把教師這個職業看成一份事業,讓我更加熱愛這份工作,它也支持着我,必須把工作做得更好,因為,它除了關係着自我的未來,更關係着班中無數孩子們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2mj9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