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5篇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5篇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是明天的教師,請記住:每一個兒童都是帶着想好好學習的願望來上學的,這種願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兒童所關切的情感世界,他以無比信任的心情把這顆火星交給我們,做教師的人”。

承接着孩子的火星,這沉甸甸的分量和責任也提醒着自己,我也是帶着追求做一位好老師的願望來工作的,我和學生的願望火星在學校相逢,這成了我努力想做到的:在專業上可持續發展。如果把工作生涯比作一篇高影響力的論文,那麼過去的一年多教師經歷則是開頭的序和引言,而《給教師的建議》恰恰是質量很高的一篇參考文獻,所以我得好好引用指導自己以後的工作方法。

關於專業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修養。一頁頁的讀完,一點點地在體會心理學知識的身影。如利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兒童的語言發展關鍵期提高閲讀水平;利用多種記憶技巧提高學習方法;利用能力發展觀讓興趣與挑戰同在,提高後進生成績。這些理論深入淺出的滲透到實踐中,指導和啟發着我,在後續的教學中膜拜學習,遷移到課堂實踐中。

關於時間分配和閲讀:每個階段關注的點不同,想法也不同,在教四年級學生時間管理的課堂中,也引發了自己對時間的思考。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篇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閲讀二字點出了平衡時間的關鍵。整本書出現頻率最高的建議就是:閲讀。

教師如何備好課上好課,閲讀。你想上好一節課,不能僅僅是把這一節課要講的東西羅列出來,或者絞盡腦汁去想課堂上的串詞,這樣的課上起來看似很好,實際上往往會忽略學生的需要,忽略學生的課堂狀態。好的教師注意中心並不是教材內容而是兒童的腦力勞動。為了教好自己任教的學科要充分學習關於此學科的知識,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要講的問題會遊刃有餘的多。學生甚至是後進生如何學習和閲讀?對於一般學生,要從小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邊讀邊思考,邊記邊思考。對於後進生更是這樣,要給他們提供單獨的題或書籍,讓他們逐漸體會閲讀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主張每一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閲讀書目,自己收藏一定的書籍。此外,培養學生思維習慣,提高教學質量,甚至德育教育也離不開閲讀。

關於自我教育:作為教學新手,一直在反思如何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國小生對所有的老師都崇拜,而國中以後一般不會超過三個,受歡迎的老師要學識淵博,授課水平高,公正親切有個性等等,對照下來任重而道遠。不過在學校的大家庭中,每一位老師都有我要學習的財富,通過對他們的觀察學習,我才能更好的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形成自己的風格。

當然這篇工作論文的最精華部分還是在操作方法和設計,這些還需要在課堂時間中磨練,我會在這一百條建議的指導下繼續努力!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2

俗話説的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是在看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給了我一些啟發和思考。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的確,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就需要不斷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種種事實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能學的好!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説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但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説,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但同時也給了我們建議: “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所以我們要思考……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3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經常苦惱於如何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如何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學習效果檢查等一系列問題,終於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

概括本書第60-65節的內容,我認為要解決好以上問題,蘇翁給了我們以下建議:

一、教會學生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把“不斷地記誦和死記硬背”稱為“畸形的腦力勞動”,認為“誰不善於閲讀,他就不善於思考”,“閲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到發展。”因此蘇翁肯定地説道:“必須教會少年閲讀!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閲讀!”

我們教師都深有體會,哪個學生閲讀的多,那麼他(她)的語文成績就好,理解力也強。因此我們一定要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讀思結合,讓那些詞彙變成美麗的音符,在孩子心中彈奏響詩的琴絃。但是閲讀,也不能只讀教科書,因為“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非必修的閲讀的。”

二、做一個善於思考的教師。

記得剛踏上講台的一段時間裏,教案寫得特別詳盡,而且教學內容幾乎能背下來。課堂上原樣把準備好的東西一股腦倒給學生,並且指導學生做好筆記,不敢稍有疏忽,如果哪節課沒有講完,甚是遺憾。考試時,學生成績不理想,便一再埋怨學生:“我都講過了,你們為什麼還做錯?”講過了,學生就一定學會了嗎?讀過《給教師的建議》才明白教師不能機械地進行知識搬家,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獲得的知識才會更牢固!

那麼該怎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呢?首先教師要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用自己的思考指揮學生,使學生折服和欽佩,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課堂時間有限,要給學生多留思考的時間,教師必須精講。“數學老師和語文老師在一節課上所需要的時間,不應超過5-7分鐘。”“有經驗的教師拿出5分鐘、10分鐘甚至15分鐘,讓學生去思考,精神集中地、獨立地周密思考。”雖然我們的課堂時間不一定非得按這個時間分配,但我們一定要少講讓學生多練,每個學生都投入思考訓練中,課堂注意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教師要做到精講,還必須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教師所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應付裕如地掌握教材。”這樣教師備課時才能目中有人,才能抓住教材的重點,才能在課堂上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

語文課堂上,哪些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呢?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特別注意利用草稿本”。我們每個學生也有預習本,除了預習之外,還用來聽寫生字、默寫優美句段等。以後這個本子可以讓學生進行新詞造句、美句仿寫、概括提煉、內容分析等一些促進學生思維訓練的活動,這樣課堂效率或許會更加高效。

總之,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的腦力勞動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努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展示給學生,從而完成教育的重要任務:培養具有好鑽研的、創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維的人!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4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學生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説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説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是有限的。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教師應該有一桶。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作為老師更應該多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卻讓我受益匪淺,也深深地感動於他對教師,對教育的深刻剖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專業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同事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着作。”

在科學知識的海洋裏,我所教給學生的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他的功之就是用他的終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嚴格的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與書籍接下深厚的友誼,與孩子結緣,讓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讓時間控制在自己手中,讓備課成為一種樂趣。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6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學習的願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智力活動奧祕的志向。而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養,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蘇聯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建議,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而這很多都來自於蘇霍姆林斯基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實例。閲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後,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什麼是知識呢?《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的第七條這樣寫到:“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那麼這就要求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與多樣性的實踐活動充分聯繫起來,從而使知識“活起來”。

如何更好地學習知識呢?書中的第二十一條建議指出“興趣的祕密何在?”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那麼,怎樣才能把課上的有趣?興趣的源泉又在哪裏呢?書中提到:“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首先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靈活教學往往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爭取到學生熱愛你的學科,那麼這將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夠使學生的天賦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興趣的源泉還在於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運用到獲得的知識,這就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大的收穫。

書中的眾多理論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鑑,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第七十五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我們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質和邏輯來説,就是不斷地關心兒童的生活。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讀完這段話不僅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面對學生我們永遠都要保持善良的心,用愛去撫育、培養、澆灌他們。教師應該是孩子們最信任的人,是能使他們在失落、傷心時一起尋找問題、排解憂愁;也是能在他們喜悦、快樂時,共同分享並將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信任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加倍愛護學生對我們的信任!

教學無涯,丹心永駐。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青年教師任重而道遠。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後我還將繼續學習更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秀的教育經驗,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能夠“讓孩子們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7

《給教師的建議》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教育經典,蘇聯的霍姆林斯基所作,雖然年代有些久遠,但其價值依然熠熠生輝。它不僅有光輝的教育理論,更有鮮活的案例指導,每次讀它的時候,都有豁然開朗之感,彷彿找到了教育的活水源頭,彷彿撥開了困惑的迷霧見到湛藍天空······

在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幾條:

“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視野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想起自己初為人師時,總是碰到這樣的情形:因為對教材不熟悉,因為知識儲備不夠,所以上課的時候自己總是拼足所有的力氣去記住教材的內容和授課的邏輯順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教材的內容上,而沒有關注學生的思維和心靈,對課文的理解是粗糙的,語言的表達是沒有情感的。沒有鮮明情感的表達,學生聽起來自然費力而又無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節好的課堂的前提應當是老師的知識儲備是這堂課的知識容量的20倍以上,這樣你才能減少對教材的關注度,做到上課遊刃有餘。你對教材的關注度越少,你對學生的關注度才會越高,教師在講課時才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關注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生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知識視野比學校的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呢?

閲讀,閲讀,再閲讀。教師是知識的傳承者,但知識會老化、會過時,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把閲讀當作飢餓時的食物,當作自己的精神需求,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來,深入地思考。閲讀,有時候還能幫助自己抵制職業倦怠,能讓自己的思想保持活力,能讓自己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有一份底氣和自信。

“先進的教師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週轉’。這在實踐中會導致什麼結果呢?結果就是知識脱離學生的精神生活,脱離他的智力興趣,學生掌握知識變成了毫無樂趣的可言的事,變成了為知識而知識。”

現行教育真正可怕的失誤在於,它把學生的主要精力用到了消極地掌握知識上去了,就是讓學生記憶老師講過的現成的知識,死背教科書。學生揹負着厚厚的知識行囊,越學越累,而他們用大好的青春時光學到的知識,卻是人工智能幾秒鐘就可以搜索到的。就像馬雲近日在貴州大數據峯會上所言:現今社會,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孩子去記、背、算,不讓孩子去體驗、去思考,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無法競爭過機器、智能。知識可以學,但智慧不能學。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才是學校和教師應該指向的地方。

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慢慢積澱,需如靜水一般,不喧囂、不浮躁,慢慢流深。如此,真正的教育才會發生。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8

剛接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情緒上有些牴觸,總覺得,讀書是個人的事,學習也是個人的事,主動的學習才會是有效的學習。等到需要寫讀書筆記了,才擠出時間翻開了第一頁,書的第一章剛看完,就不由得從心底喝彩了一聲——好書。許多教學上的困惑、許多理論上的缺失,在此一一得到了解釋。至此,也才理解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一片苦心,慚愧於自己的井底之眼。

自認為還算是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雖然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不快,然而,從心底裏來説,還是喜歡這份職業,能從事這份職業,是命運使然,所以,我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不斷地學習,永遠不滿足於自我,才能對得起命運對我的這份厚愛。

人説讀史可以明智,我説,做為一名教育者,不間斷的學習同樣可以明智,還可以名目、明心。一本好書,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我很慶幸,能讀到這樣一本好書,對於沒有良好閲讀習慣的我來説,希望這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9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作為教師沒有一個不知道的,我以前讀過一次,但是説實話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很是慚愧,所以我決定重新研讀這本教育鉅著,以“改過自新”。

今天讀了《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條建議,讓我有很深刻的反省,尤其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是否公正?每一個人的認識能力、接受能力懂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他們也是有差異的,而我們教師卻是用一把刻度尺來衡量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這是不公的,書中舉了個讓學生提水的例子,“一個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了,而另外一個孩子卻能提來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提夠20桶,那麼這就會損傷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了,説不定還會躺到醫院裏去。”想一想,我們現在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是不是正在傷害着學生,他們雖然出於對我們教師的敬畏而不敢説出一些“我不會”、“我不懂”、“我完成不了”等話語,但這正在傷害着我們與學生間的感情,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喜歡接受一些完成不了的工作,更不喜歡佈置這個工作的人,而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在慢慢扼殺學生在學習中的快樂,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帶來的只是失敗後的批評,沒有一絲獲得哪怕丁點進步後的喜悦與肯定。

説句實話,我們的眼光及意識還停留在學生的成績上,這是出於我們教師自身考慮的一種自私的行為,要改變這種現象,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明白教育是要讓每一名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進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想辦法讓學生達到或者接近教學大綱上的要求,書中説的很好,“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書中還舉了個一個例子,一個有經驗的老師,為了讓不同的學生都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而佈置不同要求的作業,讓他們來完成,這樣所有的學生都在前進,有人快一點,有人慢一點,但是每一個人都看見了自己的勞動和努力,也享受到了快樂。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我們教師還會因學生抄襲作業而煩惱嗎?學生為什麼會抄襲作業,很簡單因為他不會,這和老師有直接的關係,説明你沒有對全班學生的各種能力做到心中有數,也説明了你在備課時沒有做到備學生這個環節,更説明了你評價學生的標準是出於自私的考慮。

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即使微小的進步也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讚許,從而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不要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失去。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0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他的名字對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説,都不陌生,在我們的教育成長之路上,可以説都曾得到過他卓越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精神的滋養。

從這本《給教師的建議》娓娓道來的文字中,我懂得和徹悟了一個教師所應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藝術;教育需要經驗更需要技巧,還需要為人師者付出愛心與真心進行“人文”教育。讓我敬佩的是,他當年所闡述的很多教育理論,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現在,依然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它們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它理性和實踐的光輝。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是專門寫給國小教師的,書中沒有生硬的説教,沒有空泛的大道理。在書中的字裏行間,在每字每句裏,都滲透着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真愛。他在給教師的每一條建議當中都結合了他自己多年教學當中生動感人、令人信服的教育事例。他對教育的闡述形象精準,加以精闢的理論分析,一針見血地點明瞭教育的真諦。為在教育工作中遇到迷惘感到困惑的人們指點了迷津,使我們感到貼心和温暖,也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通讀全書,感悟很多,但總的來説,我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為學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為“人”服務的,是為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服務的。從他的文字中,我們隨時感到他的道德、信念教育是與情感培養、美育乃至智育非常和諧地統一起來的。蘇霍姆林斯基格外重視德育,力求讓孩子從小就有鮮明的是非觀和羞恥感。他説:“羞恥心是對於卑劣的,醜惡的東西的強有力的抗毒劑;形象地説,它是能浮載榮譽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個年輕的公民,沒有早在他的童年時代就體驗到對卑劣行為的蔑視和為別人的痛苦分擔憂愁,那就難以設想他會有成為一個好人的志向。” 蘇霍姆林斯基善於利用一切小事鼓勵孩子們善良的念頭,幫助孩子們體驗正義的思想取得勝利的心情。蘇霍姆林斯基耐心地培養着孩子們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和道德信念,始終堅持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教育中,德育居於首位。這種教育理念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是非常可取的。

在培養智力方面,蘇霍姆林斯基自始至終屏棄死記硬背,強調思考的重要性。他認為,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正的。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候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學習、上課、完成作業、經常得到分數——這一切絕不應當成為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師看來,他只是一種頭腦裏被填塞知識的生物,他就不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如果一個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類心靈的某一領域成為主宰者……那麼,所謂的人就是不可思議的。” 這一段話可以説是振聾發聵的,對照素質教育,這不就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嗎?可我們在這方面到底做了多少呢?恐怕還是説得多,認識的多,但實際上孩子們還是掙扎在學海題海中難以自拔,或是在老師設計的學習程序中機械地完成着記憶的訓練。 蘇霍姆林斯基在文章最後説了一句話:“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話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索一輩子的,我們有太多的方面要向這位教育理論家學習。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1

在閲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閲讀過他的任何作品。假期剛好看了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有幸拜讀,感覺它真是一本好書!

其中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這篇文章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讀了《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間,一個字“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着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學生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同。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説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説‘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歡讀書的精神。”

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2

“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第一次聽見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被它莫名地打動了。説到螞蟻,除了會想到它黑不溜秋、小小的身體外,人們還會想到它的品質:默默無聞、勤勤懇懇、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我想,我們工作的時候,需要的就是小螞蟻的這種精神,認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而蝴蝶,讓人想到的`是:美麗、快樂、浪漫、多姿多彩。我們是幼兒教師,以女性為主的職業羣體,更應該生活得像蝴蝶一樣,美麗而又多彩。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個章節: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看了以後感受頗深。已經像小螞蟻一樣努力工作的老師們,怎麼樣讓自己的生活和蝴蝶一樣多姿起來呢?覺得自己近幾年在這句話的影響下,已經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了,也正如書中所説的,努力發現生活中的美和樂趣,在任何時候都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比如:

  1. 看書

暑假閒暇時間,花半天的時間,和女兒一起到圖書館看書。新的圖書館環境特別好,在窗邊落座,安靜的氛圍讓你很快地融入其中,眼睛累得時候,透過落地玻璃窗,眺望馬路上的車來人往,這種感覺真的很棒!臨走時,再借上三本,拿回家慢慢享受。日積月累的閲讀,能夠幫助我在孩子面前有更多的話題、更豐富的信息。

  2. 旅遊

也是在暑假期間,帶着老爸老媽,一家五口去海南島旅遊。置身於旖旎的南國風光,煩躁的心得以沉靜。看到老夫妻倆第一次乘飛機那忐忑的表情,看到老爸拿着相機像孩子似興奮地到處拍照,聽到老爸在電話裏和同事驕傲地説:我和女兒一起在海南旅遊……有那麼一瞬間,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是啊!平時的工作再忙,也應該留一點給自己的家人啊!特別是逐漸老去的父母!親情,應該是第一位的!

  3.散步

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專業的運動,散步也不錯。到附近的小公園去溜達一圈,在夏夜的晚上,既能欣賞到美麗的夜景,還能聽見久違的蛙鳴和蟲叫聲,彷彿回到了童年時代。冬天的晚上,戴上帽子和手套出門,小步慢跑,直到腳底冒汗。有了強健的身體,才能對付繁瑣的工作,不是嗎?

  4. 聽音樂

音樂,能夠盪滌一個人的心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裏,放上自己喜歡的樂曲,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從而能夠以輕鬆地情緒面對第二天的挑戰。

  5. 淘寶

在忙碌工作的空隙時間,用自己淘寶網上淘來的靚麗茶杯喝一口水,心情也隨之亮起來。每天要完成的瑣碎事情,用彩色的小紙片記錄下來,貼在超“萌”的小黑板上,用來提醒自己是否完成。這些可愛的小東西,能夠調節自己有時候鬱悶的心情,讓我能夠經常保持比較積極地心態去對待工作、對待生活。

……

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讓我們都朝着這個目標而努力!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3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

讀到這裏,我深切的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這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到教書育人、持續穩定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連通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韁繩",而且要在課堂內外連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來培養和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創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使教師與學生在親切、和諧、彼此信任的氛圍中教學相長。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感受頗深。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為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4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勞動在智育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只要是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裏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藝,就會讓兒童越聰明,讓他們對事實、現象、因果聯繫、規律性進行深入思考,同時他們的分析能力就表現得越鮮明。

我們先來看一下,蘇霍姆林斯基説的勞動是什麼?首先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裏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藝。一年年積累的事實更有力地證明,這裏面有一種直接的聯繫。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學習的技藝越高超,兒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聰明,他對事實、現象、因果聯繫、規律性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現得越鮮明。有一點,我是非常讚賞與認同的,那就是"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靈手巧是互通的。結合目前我們學校的實際,我認為可以創造性地利用蘇氏的觀點。那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玩",這裏的玩是和蘇氏的"勞動"是相通的。

在我所任教的家政課中,在帶領學生學習一個新的菜品時,往往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動手能力好的學生完成的較快,動手能力差的總是落在最後。就拿我教的涼拌三鮮來説,聰明的同學聽完教師的講解,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而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就是手把手地教,也是糊塗。因此,我主動聯繫班主任,在家長來校接學生的時候,與家長溝通,放假在家讓家長配合,適當放手讓孩子回家也試着練習做一些基礎菜品,因為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多動手玩耍。尤其是一些比較複雜的活動,它的各個步驟和操作之間都有依存性,而且它要求高度的注意力、精神專注和動腦筋思考。這些動手的過程其實腦力也是在勞動的。

會玩的孩子聰明,因為他們反應敏捷,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因此,勞動(有意義的玩)在智育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當然,玩耍(勞動)還要和閲讀結合起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通過讀書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教學中強調的動手實踐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回想到自己的課堂,有關這方面的訓練較少。當學生在學習新知遇到困難時,與其老師一遍又一遍的口乾舌燥的説,我們不妨讓學生放下刀磨一磨(動手操作),磨刀不誤砍柴工。當然勞動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就是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嗎?我們教師應時刻留意,給學生創造勞動的機會,讓勞動在學生的指尖上生花。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5

這本書是由有了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的B.A。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裏面的一百多條對於中國小生教師的建議,有實踐故事和理論性。對於我們教師的影響是非同凡響的!

從開始對孩子的解讀和教師的意義到教育的工作以及教育的引進,這是有着真正教育實踐經驗的人才能做出的。

書中的一些的事情寫得非常的詳細。是的,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定型都與家長,老師有着重大的意義,所以,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保證的一種良好的關係,兩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應該好好的商量解決。

每天的時間只有24小時,教師的時間除了為孩子們上課,還要許多的時間為孩子們的課程、未來而努力着,我們教師的時間應該就如魯迅説的這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是我們為了教育事業的付出。

對於學習,要讓孩子們學得快樂學得心甘情願。要做到這樣首先得讓課堂豐富起來,讓孩子從學習中早到快樂,一旦這樣,孩子們就會對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現在的學習當中,不要讓孩子只從課本上得到知識,比起課本上的知識,一下課外可能會讓孩子懂得更多,我們要讓孩子得到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切都必須從小做起。

國小老師的責任是相對來説比較大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更加的懂得教育工作的內容,可以從書中,前輩那裏獲得相對的知識,但我們也應該好好的讓自己對孩子們負責!

這是我對於《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所明白的,我們的教育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本書對於教師來説實在是意義頗大。

標籤: 有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l5v6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