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 >

重慶南川8萬畝茶葉基地是當地茶農脱貧致富的希望

重慶南川8萬畝茶葉基地是當地茶農脱貧致富的希望

7日清晨,重慶南川區大觀鎮居民唐繼澤早早地來到他家的茶場,望向眼前一片熟悉的翠綠,盤算着今年茶葉採摘的最佳時機。“清明和穀雨是春茶採摘最關鍵的時期,必須要把握好。”唐繼澤説。

重慶南川8萬畝茶葉基地是當地茶農脱貧致富的希望

從81年進入鄉鎮茶廠開始,62歲的唐繼澤已經和茶葉打了36年的交道,從上世紀80年代掙外匯的紅碎茶,到90年代南川茶產業“紅轉綠”後的地區品牌“金佛玉翠”,再到產量有限卻在業內知名度頗高的“古樹茶”,唐繼澤都如數家珍。

重慶南川總面積達8萬畝的.茶葉基地不僅出產優質茶葉,其旅遊價值也漸漸被髮掘出來。

“我們南川的土壤和氣候比較適合種植茶葉,種茶的歷史也很久,那些山上的老茶樹就是明證。”唐繼澤所言“老茶樹”,指的是在南川境內金佛山生長,樹齡達1400多年,被掛牌保護起來的金佛山野生大茶樹,這些老茶樹與南川境內的8萬畝茶園一起,構成了南川目前茶產業的兩大支柱品牌,“古樹茶”和“金佛玉翠”。

在老唐記憶中,古樹茶自不必説,產量少、價格好,一直是南川茶響噹噹的名片;而“金佛玉翠”為代表的綠葉茶,則見證了南川茶產業這30多年時間的起起落落,更是當地茶農脱貧致富的希望。

“南川除了古樹茶外,南川一開始最出名的是那些能直接出口掙外匯的紅茶。”唐繼澤告訴記者,南川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規劃建設的全國紅碎茶基地縣,所生產的紅碎茶憑藉“濃、強、鮮、香”的特質被譽為四川茶葉“五朵金花”之一,深受歐美、英、日、巴等國消費者歡迎,並多次在國際上獲獎。

“在那個年代南川紅碎茶最高年產量達到2500噸,年創匯近128萬美元。”南川經濟作物站站長李偉告訴記者,進入90年代後,由於來自印度、非洲等地紅茶品牌的強勢競爭,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南川紅碎茶的產量逐減,南川茶產業開始“紅轉綠”、“外轉內”的戰略轉型,而轉型的關鍵,就是通過培育一批新時代茶農,巧打產業牌,念好脱貧致富新“茶經”。

“以前那種缺乏包裝和品牌推廣的紅碎茶一公斤只能賣幾美元,茶農想靠這種老產品致富顯然不太現實。”李偉説,“所以南川茶產業要想重振雄風,首先要有一批懂技術、懂市場,具備強烈品牌意識和品質意識的新時代茶農,但這樣的茶農靠學校是很難培育出來,只有通過市場大浪淘沙,然後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引導,把精英的力量凝聚起來,最後形成在全國範圍內都有競爭力的茶產業鏈。”

“近幾年南川區引進了7家農業企業投資茶產業,累計投資超億元,在產業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鏈條,”李偉説,“接下來南川還將深度挖掘茶產業在茶葉品牌之外的文化附加值,通過茶旅結合,大力發展茶旅遊、茶觀光、茶休閒業,營造茶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nongye/g0q9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