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方案模板彙總7篇

設計方案模板彙總7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模板彙總7篇

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探索製作小青蛙的順序,培養幼兒對自制玩具的興趣。

2、發展幼兒在美工活動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紙筒(半成品);漿糊;青蛙頭像(舌頭)人手一份;圖示;毛巾等

活動流程:引出內容------思考材料與製作步驟------嘗試製作------體驗成功-------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兒呢?它在老師的口袋裏。會是誰呢?我們大家拍手歡迎。 “我來了,我來了”教師出示作品並唱歌:“呱呱,我是一隻小青蛙”。(引起幼兒關注的興趣。)

2、 大家喜不喜歡這隻小青蛙?為什麼?(因為這隻小青蛙很可愛;會説話...........)滕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做這隻可愛的會説話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討論

1、我們先來想一想,做一隻小青蛙需要一些什麼材料呢?(幼兒觀察後回答)

2、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對了,我們製作小青蛙就需要這些材料。那麼,材料都有了,我們就要開始製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後的,所以我們想一想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呢?(幼兒討論)(老師把小朋友討論的結果用圖畫按順序表示出來)

三、嘗試操作

1、對,先拿一個紙筒,要把這個紙筒折成什麼形狀呢?(M型)

2、要折成這個形狀,是怎樣折成的,大家一起來試一下。

3、大家摺好了嗎?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説一説,她是怎麼折的?你們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樣的。把小手伸進去試一試,能不能一張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經做好了,接下去應該做什麼呢?小朋友們一定要一邊看好圖示,一邊擺一擺,想好了,再粘貼。看看誰做的小青蛙最可愛。

5、注意粘貼的時候漿糊不要粘太多,要塗均勻。

四、體驗成功

1、小朋友來試一試手裏的小青蛙會説話嗎?(呱呱)

2、如果你是一隻小青蛙,你會是一隻怎麼樣的小青蛙呢?(幼兒回答)小青蛙們再來説一説美麗的春天

五、延伸活動

1、春天真美麗,小青蛙出來玩了,看看還有那些動物也來了?(出示其他的小動物製作)

2、這些小動物和剛才做得小青蛙有什麼一樣的地方?

3、原來它們的嘴巴都可以一張一合,好像會説話。回去再做更多會説話的小動物,這樣表演故事的時候就可以派上用處了。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一、瞭解課文的基本觀點——“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理解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二、瞭解課文采用精闢的比喻和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從正面和反面兩個不同的角度反覆證明自己觀點的寫法。

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的基本觀點——“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二、瞭解課文采用精闢的比喻和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從正面和反面兩個不同的角度反覆證明自己觀點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1、2小節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察今,篇名,是《呂氏春秋·慎大覽》中的第八篇。《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的門客集體編撰的。

《呂氏春秋》是在呂不韋任秦國丞相期間編寫的。呂不韋開始任丞相是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罷相在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統一全國的前夕。當時秦的變法已有百年曆史,但六國中反對變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書”,就是由齊人淳于越提出“師古”引起的。這篇文章就是針對“師古”的主張寫的。

《呂氏春秋》是雜家代表著作,其編寫經過見於《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內容以儒、道思想為主,兼及名、法、墨、農及陰陽家言。目的是為秦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思想武器。

二、學習第1小節

1、範讀

2、疏通文字、重點講解

法先王之法:效法、取法;法令制度。前一個是動詞,後一個是名詞。

人或益之:有的、有的人。代詞。人或益之,意思是説,人們有的益補它。

雖人弗損益:虛詞“雖”有雖然、即使兩種解釋,根據上下句關係選擇恰當的解釋。這裏的“雖”應講成即使,有假設存在某種情況的意思。

3、本段的主要意思是:“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

三、學習第二小節

1、範讀

2、疏通文字、重點講解

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

先王之成法:已成的。成法,已成的法令制度。

察己、察今:明察。

古今一也:一致,一樣。

以近知遠:形容詞用作名詞,近處的、遠處的。

以所見知所不見:“所+動詞”的固定結構,相當於名詞,即見到的,沒有見到的。

堂下之陰:陰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日月之行:運行。

3、本段的主要意思是:“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四、總結:

此為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用設問句提出了先王之法不可效法的觀點。為什麼先王之法不可法呢?兩個原因。一是“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在漫長的年代裏,“人或益之,人或損之”,已非本來面貌,所以不可效法。二是“先王之法,有要於時”,既“有要於時”,那麼,“時不與法俱在”,就要隨着時代的變化來制定適應現實的法令制度了,而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分析了這兩個原因之後,作者提出了“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主張,以“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為依據,提出了“察今”的中心論點,就是説,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當今的實際。為了進一步説明這個觀點,文章列舉了日常生活中常見易懂的三個例子:“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鼈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這幾個例子説明了“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的道理,從而論證了“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的觀點,治理國家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而應當在“察今”上下功夫。

五、佈置作業,朗讀體會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3、4小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問:第一部分主要內容?略

二、學習第三小節

1、朗讀

2、疏通文字、重點講解

先表澭水:標誌,標準,名詞作動詞,設標誌。

循表而夜涉:標誌,標準,名詞。

千有餘人:相當於“又”。

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漲了許多。和“益之”、“暴益”不同。

所以也:……原因。所以敗,失敗的原因。

有似於此:類似,像。似於此,像這種情況,或,和這種情況相類似。

3、分析:荊人襲宋夜渡澭故事,諷刺了不顧時間條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説明時間不同了,條件就應有所變化,做事就應從具體的時間條件出發,而不能因循守舊。

三、學習第四小節

1、朗讀

2、疏通文字、重點講解

守法而弗變:遵守、遵循,這裏有貶義,即墨守、保守。

向之壽民:先前;長壽者。即本來可以長壽的人。

因時而化:根據、依照;變化。即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是故:因此。

非務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務相反,一定要有所不同。

時勢異也:時代,形勢。時勢異,時代和形勢不同了。

3、分析:在提出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觀點之後,以良醫治病為喻進行論證。由“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講到治國的道理:“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因時而化”就是要察今、變法,從而論證中心論點。

四、朗讀課文,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5、6小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重點詞句翻譯

問:寓言和設喻闡述了什麼道理?

二、新授

(一)學習第5小節

1、朗讀

2、疏通文字、重點講解

以故法:用;舊。用舊有的法令制度。

為其國:治理。

時已徙:變遷。

“楚人有涉江者”的“者”,是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其結構是:“中心詞+定語+者”。翻譯時應將定語挪前而譯成:有涉江的楚人。

“是吾劍之所從墜”的“所”,附在介詞“從”的前面,和介詞連同介詞後面的動詞“墜”組成“所”字結構,指代介詞所介紹之處所。全句意思是:這裏(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之”,結構助詞,表示它前面的詞(詞組)是定語。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的“所”,連同附在它後面的動詞“契”組成“所”字結構,指代行為對象,“所契”即“刻記號的地方”,後加“者”構成“所……者”結構,這就更明確了這個“所”字結構的名詞性。“之”,代詞,代“劍”。

3、分析:“時已徙矣,而法不徙”,則難治。作者以“刻舟求劍”為喻,從反面論證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中心論點。如果時徙而法不徙,是糊塗迂闊的表現。譏諷了不顧“地”條件變化而機械法古的人。

(二)學習第六小節

1、朗讀課文

2、疏通文字、重點講解

人問其故:原因,緣故。

“有過於江上者”的“上”,按《辭海》解釋:指處所。按於在春説:“上”按古義為“側畔”。今暫從於説。“者”,用於動詞性詞組後面,構成名詞性詞組,表示……的(人)。

“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遊。’”前一個“其”,是指示代詞,相當於“那”。後一個“其”,代詞,代嬰兒。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覽纂》:“荊國”作“亂國”。“為”,動詞,這裏作“治理”講。“於”介詞,引進比較的對象。

3、分析:作者以“引嬰兒投江”的寓言故事為喻,説明不能因為先王之法令好就生搬硬套。嘲笑那些泥古者生搬硬套的幼稚荒唐。這是進一步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譏諷了不顧“人”的條件變化而機械法古的人。

3—6為文章的第二部分,以“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為核心,從多方面論證中心論點。這一部分裏,作者講寓言故事、打比方,反覆強調先王之法與現實情況已經不適應了,墨守先王之成法是行不通的,要治理好國家,就要改變先王之成法;“世易時移,變法宜矣”。這就進一步證明,明察當今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法令制度對治國是十分重要的。

三、總結

1、總的説文章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察今”的論點,即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當今的實際。

第二部分(3~6段)進一步論證論點,提出“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主張。

2、寫作特色

A文中舉了什麼例子,論證了什麼問題?

分析:第2段提出了“察今”的觀點,列舉了日常生活中常見易懂的三個例子:“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鼈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這幾個例子説明了“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的道理,從而論證了“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的觀點,治理國家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而應當在“察今”上下功夫。

第4段在提出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的觀點之後,以良醫治病為喻進行論證。由“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講到治國的道理:“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因時而化”就是要察今、變法,從而論證中心論點。

B本文講了哪幾個寓言?各説明了什麼道理?各包含怎樣的寓義?根據這三個故事可以推斷出怎樣的結論?

分析:本文講了三則寓言,各有不同的寓意。荊人襲宋夜渡澭故事,諷刺了不顧時間條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説明時間不同了,條件就應有所變化,做事就應從具體的時間條件出發,而不能因循守舊。楚人刻舟求劍的故事,諷刺了不顧地點條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説明地點不同了,條件就應有變化,做事就應當從具體的地點條件出發,而不能因循守舊。引嬰兒欲投江中的.故事,諷刺了不顧人的條件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説明人不同了,條件就應有變化,做事就應當從具體的人的條件出發,而不能因循守舊。這三則寓言是從時、地、人三個不同的角度論證了“察今”的重要性,“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四、完成課後練習。

設計方案 篇3

為強化安全管理,公司堅持認真貫徹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針,確保公司安全工作順利開展,有效杜絕各類事故發生,結合公司特點,制定本安全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人為本、羣防羣治、預防為主、安全發展”為總體要求,深入紮實開展“安全生產月”等活動為宣傳載體,以加強組織建設、加強教育培訓、重視隱患排查治理、現場管理,加大安全投入等主要措施,以有效防範和杜絕事故為工作目標,切實把各項責任落實到位,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保證公司工作持續穩定開展。

二、工作目標

1、堅決遏制較大交通事故、杜絕死亡事故、杜絕車輛自燃事故、杜絕機械事故的發生。

2、道路交通安全行車事故不超過22萬公里/次,承擔同責以上交通責任亡人事故不超過2200萬公里/次。確保公司無“三超一疲勞”、酒駕、毒駕等交通違法行為發生。

3、從業人員持證上崗達100%。

4、安全隱患整改率100%。

5、GPS綜合在線率不低於92%,安全設備設施配備率100%。

三、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建設

以“主體責任明確、崗位職責明晰、制度健全規範、措施有效落實”為標準,建立健全各級組織,分級落實安全責任,與駕駛人員簽訂安全責任書,確保安全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1)崗前安全教育培訓。加強內部協調,做好職工的崗前“三級”教育培訓(主要內容:工作環境常見的安全隱患、所從事的工作可能遭受的職業傷害、安全職責及操作技能、自救互救急救的方法、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公司的規章制度等)。

2)日常教育和培訓。各單位(部門)每月至少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一次,安全教育培訓時間不少於2學時;做好各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知識學習工作。

3、加強安全隱患排查

1)對於每次檢查出的安全隱患,需立即對隱患採取可控措施,減少隱患帶來的危害,確保各車輛的正常運作。對查出的安全隱患,整改率需達100%。

2)開展2-4次應急演練,組織好應急預案演練,完善綜合

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等,儲備相應的應急所需的救援物資和器材。

4、開展好檢查、督查工作

對執行檢查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完善安全檢查信息收集、報送、處理和反饋渠道,保證安全檢查的高效性。

1)各單位(部門)做好聯合檢查、自檢自查工作,並將檢查結果記錄存檔;

2)安全生產領導小組開展不定期、不定時綜合檢查、季節性檢查和節假日檢查工作;

3)充分利用GPS監控平台,強化對貨運車輛運行中動態監控,及時糾正駕駛人員違章行為,針對天氣變化及時發送信息提醒,確保行車安全。

5、提高車輛管理力度

1)認真落實車輛每天例檢例查、日常保養工作,認真填寫例檢記錄存檔備案,不弄虛作假,堅持“行車前、行駛中、收車後”的三檢制度落到實處。禁止帶病車上路行駛,及時保養調校,保證車輛正常營運。每月按要求對車輛年檢、二級維護到期的車輛做出計劃,並做到月頭計劃通知、月中提醒、月底落實的工作原則,為安全行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凡上路運行的車輛,必須配備有效的消防設施設備(滅火器)和有效證件。

3)認真貫徹落實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辦法和措施,明確責任,各負其責,對“三危物品”檢查工作嚴查嚴堵。

6、做好駕駛員資質審查

1)嚴把駕駛員入門關。根據公司《營運車駕駛員招用管理規定》,嚴把准入關,提高新招駕駛員的准入門檻,從源頭上控制風險,對操作不當,技術生疏的駕駛員,拒絕准入。

2)嚴格複審駕乘人員資質。凡不再具備資格的駕駛員,堅決取消其從業資格。對安全意識薄弱的從業人員進行再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考試不合格的取消其從業資格。

7、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改善安全生產環境

根據上一年工作情況,按文件規定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配備相應的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和應急救援器材,並做好安全生產投入的落實驗收工作。

8、突出獎懲制度,實行目標考核機制

為實現安全生產目標,杜絕事故發生,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為核心工作,明確安全生產獎懲內容,提高駕駛員糾正不安全行為的積極性,全面實施獎懲制度,並對獎懲情況及時公佈。

設計方案 篇4

一、複習導入:

1.認讀字詞。

2.自由讀全文,回憶上節課遺留的問題。

二、新授:

(一)根據質疑情況逐段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文寫了誰?他們在做什麼?你是從哪知道的?讀一讀。

(2)提示:這句話寫的是: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隨學生回答,貼圖、板畫)

(3)看圖説一説,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運用語言)

(4)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體會句式)。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小花貓開始釣着魚了嗎?為什麼呢?自由讀二、三自段。

(2)看圖理解小花貓是怎樣釣魚的。

(3)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體會小花貓為什麼釣不着魚。(4)小花貓的心情怎樣?(板書:沒釣着)

3.學習第四自然段。指導有語氣地朗讀。

4.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讀。想:貓媽媽説了幾句話?每句話説了什麼?

(2)你理解這兩句話嗎?(再次質疑)

(3)根據學生質疑情況,結合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怎麼能釣着魚呢?”、“釣魚就釣魚”、“三心二意”等詞句。(板書:三心二意)

(4)指導朗讀,體會貓媽媽的話的含義。

5.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1)小花貓聽了貓媽媽的話,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自由讀六、七自然段,分組討論。

(2)看投影,理解怎樣做是一心一意釣魚。(板書:一心一意)

(3)看圖,理解“釣着了一條大魚”(師板書:釣着了。板畫:一條大魚)

(4)指導有語氣的讀這兩個自然段。

(二).總結課文內容:

自由讀課文。想:小花貓開始為什麼釣不着魚?後來為什麼又釣着魚了?

(三)學習按要求説一句話:

1.看黑板上的圖,説説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出示例句。

2.按要求説句子。()在河邊釣魚。

()在河邊()。

()在()()。

3.判斷句子的正誤,理解什麼是通順的句子。

我在河邊划船。(X)

4.同桌交流造句。

三、.總結全課:

你喜歡這節語文課嗎?為什麼?(明確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設計方案 篇5

前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在“XX國際志願者年”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説,志願精神是聯合國精神的最終體現。”這句話指出了志願精神的本質,表達了人們對志願服務的由衷讚美。志願服務的精神概括起來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身為志願者的我們,也希望通過一種形式來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志願精神,並將其發揚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所以,我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將於xx年4月13日舉辦一次“志願精神,你懂得”為主題的話劇、小品大賽,用一種輕鬆娛樂的形式去讓我院的學生了解志願精神,只要我們能夠在生活中的小事中發揚這種“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那麼我們人人都是志願者。

一、 活動背景:

志願服務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1、奉獻

“奉獻”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獻,即不求回報地付出。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願服務精神的精髓。

2、友愛

志願服務精神提倡志願者欣賞他人、與人為善、有愛無礙、平等尊重,這便是友愛精神。

3、互助

志願服務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

4、進步

進步精神是志願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二、 活動主題:

“志願精神,你懂得”校園話劇、小品大賽

三、活動內容:

本次話劇、小品大賽以宣傳志願精神為主題,充分的促進了我院學生對志願精神的瞭解。

四、活動目的:

為了更好的增強大學生對志願精神的瞭解,讓我們能夠把這種精神可以發揚到生活當中。

五、活動地點:龍外小劇場

六、活動時間:

初賽:各系自行安排

彩排時間:另行通知(地點:待定)

複賽:4月13日

七、 活動流程:

(1)、大賽前期策劃準備:

1、所需物品:條幅、宣傳海報、選手牌、請柬、獎狀、抽籤、幸運觀眾號碼牌(數量要多),為李老師準備發言稿、比賽評分準則、水、給各位老師準備食物、租主持人服裝、禮儀旗袍、統計好選手所需要的舞台效果。

2、賽前工作分配:

宣傳部:負責海報、條幅、抽籤、選手牌、幸運觀眾號碼牌以及抽獎箱的製作。

祕書部:負責擬寫李老師的發言稿,草擬比賽評分準則以及評委評分表,獎狀的打印,通知各系負責人活動時間、地點,做好溝通工作,現場算分工作。

組織部:負責賽場秩序,催台,選手後場順序安排等工作,以及人員座位順序問題(安排好老師、評委、選手以及觀眾的座位)。

外事部:積極配合各部工作。

實踐部:做好禮儀人員工作安排,以及活動的前期培訓工作。

(注:在複賽的前一週開始進行微博等的宣傳)

3、比賽程序:

初賽:各系負責人進行負責,每系最後評出一個節目。(注:節目的主題為各系自行選擇志願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中的一條來演繹)

複賽:1、先讓選手進行抽籤,以抽到的號碼為順序進行比賽,做好前期的彩排工作。

2、決賽當天選手按抽籤順序進行表演,每進行一個節目的表演由評委評分。

3、在以上內容結束後,穿插幾個歌曲類節目,以作稍事休息。

4、在節目都演完後,進行現場幸運觀眾抽獎活動,在觀眾進場後會發給大家一個號碼牌,大屏幕滾動抽取號碼,被抽到的號碼為幸運觀眾,將會得到一個小獎品,幸運觀眾的人數為5名。

5、在比賽的同時,進行微博上的互動。

6、最後由主持人宣佈比賽結果,並有由評委進行頒獎(提前編排好頒獎人員順序,評委為各系青協負責人、院學生會主席、院團委書記、院青協主席等)

7、比賽獎項: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

8、賽後工作:大賽結束後,全體成員要進行賽場的清理工作。另找時間開會進行此次比賽的總結工作,把選手獲獎名次情況粘貼到住樓大廳以及2號教學樓大廳,做好活動經費的預算。

八、活動的保障措施:

1、場地保障:與老師做好溝通工作,確保場地能過如期使用。

2、安全保障:做好參加的各個人員的安排和順序,保障大賽順利進行。

3、設備保障:與舞台工作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和溝通,確保設備高質量的為比賽服務。

4、人員保障:確保所有演員能夠按時、按地點進行復賽。

六、活動口號:

人人爭做志願者!志願精神,你懂得!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外事策劃部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單雙腳跳的動作要領,發展跳躍能力。

2、提高下肢的耐肌力。

3、培養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激發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輕快的音樂。

2、呼啦圈。

活動過程:

一、教師詢問幼兒,有沒有看過水塘裏或田間的小青蛙,小青蛙的動作是怎樣的。

二、播放音樂,與幼兒一起佈置場地,指定一個區域為水塘,於水塘中放置呼啦圈。

三、教師請幼兒當小青蛙,鼓勵幼兒踴躍嘗試跳躍的創意練習。

四、觀察幼兒的跳躍動作,找出幼兒示範的有創意的跳躍動作,轉身跳、直線跳、變換方向跳、連續跳等,併為其動作取名字。

五、教師説,每隻小青蛙都很棒,努力學了很多的本領,現在,要看看大家的本領怎麼樣,請依指令做出跳躍的動作。例如:

1、小青蛙跳上岸:原地雙腳向上跳。

2、小青蛙跳荷葉:雙腳連續向前跳。

3、小青蛙比跳遠:幼兒分組,數名幼兒聽哨聲,於教師指定的起點處立定跳遠。

4、小青蛙跳房子:雙腳連續向前側跳。

5、小青蛙跳下水:雙腳向下跳。

六、兩人一組,一人負責變換動作,另一人則跟隨着變換動作。培養合作、專注力,以及動作變換之間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結束:

收拾場地、器材,整理儀容,完成課程。

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瞭解詩歌朗讀的技巧,並反覆誦讀

2.通過咀嚼詩歌的語言,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教這五首詩,可引導學生對它們逐一進行朗讀,理解與鑑賞,以達到學一首,理解一首,背一首的目的。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飲酒》

教學過程

一,《飲酒》

1.朗讀導入

(1)首先請學生結合註釋將這首詩通讀一遍,初步瞭解詩義

(2)然後請學生個別讀,教師注意正音反饋

(3)接着請學生聽教師範讀或者放錄音

詩有平聲,仄聲,緩急輕重與節奏,讀得很緩時並不是平板的拖長,也應該注意感情的注入。

2.理解詩意

(1)介紹作者及這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陶淵明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最傑出的文學家。他對儒、道兩家取捨調和,從而形成了一種自然的哲學。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一種自然的哲學。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一種自然的社會。他認為:人應歸化於自然,不必有意識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自然哲學的內涵,在他的田園詩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現出來。

(2)開頭四句

通過自問自答道出了詩人身處人境而能沒有車馬喧囂的煩惱,是由於心遠地自偏(只要心境礦遠,就不會受到世俗的干擾),從精神上擺脱了環境的干擾。

(3)後四句

接着説自己採菊東籬,不經意中目遇南山(廬山),時近黃昏在南山生髮出來的山氣(雲霧),飛鳥返回雲中,感受到造物的奧祕,參透了人生的真諦。儘管詩中明説欲辨已忘言,但本詩通過一系列意象所隱約暗示的人生真理還是可以探索的。

提問:請同學們自己談一談陶淵明詩中所説真意是什麼呢?(南山的永恆,山氣的美好,飛鳥的自由,不正體現了自然的偉大,自然的永恆、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之外,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呢?言下之意,作者對於那種爭名逐利的生活態度是持否定態度的,這與詩中作者所描述自己歸隱後的悠閒,恬靜地歡快心情是一致的。)

3.賞析,揣摩詩句

提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中悠然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如果把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依然寫出了作者悠閒,曠遠和平的心境,見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經意,若改為望,則變為有意去看南山的意思。

4.背誦這首詩

板書:《飲酒》

南山(永恆)

意象:山氣(美好)此中有真意(歸依自然,順應自然)

飛鳥(自由)

→否定爭名逐利的生活態度,表現歸隱後悠閒歡快的心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學習《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一.學生結合註釋試讀詩歌,初步理解這首詩的大義。)

二.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園山水詩人,早年隱居家鄉鹿門山,四十歲赴長安應進士舉,失意而歸,一生未入仕,在隱居與旅程中終老。他既自命清高,又不無盛世沉淪之感.

三.品讀詩歌

(1)師範讀或放錄音

(2)品析

這是一首干謁求仕的詩,作者委婉而巧妙的向張丞相(張九齡)表達了不甘山林寂寞,尋求引援的迫切心情。

這首詩以洞庭景物寫起,前四句把洞庭秋色描繪得雄渾壯闊,其中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成為千古以來詠洞庭的名句。(提問:蒸撼兩個動詞好在哪裏?明確:水氣蒸騰,籠罩了整個雲夢古澤,駭浪滔天,搖動着岳陽古城。撼,搖也,形象生動而有力。蒸撼這兩個動詞寫出了洞庭湖浩瀚激盪,氣勢磅礴的景象,這正是詩人自負不平的心態寫照)

中以欲濟過渡,暗示自己想做官為朝廷出力而無人引薦。

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是詩的主旨所在。垂釣者即當朝的執政者,主要是詩中的張丞相,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薦,在朝為官,不再單單只是羨慕他人。

全詩寫得不亢不卑,別具一格,牢騷話以典故出之,既顯身份,又為張丞相留有餘地。

(3)學生齊讀

4背誦這首詩

板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前四句:描寫洞庭湖景色(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五、六句:過渡

七、八句:點出主旨(想出仕為官而無人引薦,沒有途徑)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學習李白的《行路難》

教學過程:一,要求學生結合註釋將課文通讀一遍,初步瞭解詩

歌的大意。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李白的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事物都有敏鋭的感受,始終在高樣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行路難》是李白遭受饞毀初離長安南下時寫的一組詩(共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樂府題解》雲:《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

三,分析

1,提問:是什麼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聯繫背景)

明確:因奸佞當道使詩人心情悲憤,憂鬱。

2,賞析: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照應詩題行路難,用比喻的手法,抒寫了自己在長安經歷仕途風波的深刻體驗和事與願違的痛苦心情。

3,詩中借用歷史典故的作用

詩人借用呂尚垂釣碧溪,後遇文王得到重用及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抒發自己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與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的心願。

4,詩歌結尾處兩句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

詩人相信終有一天將乘長風破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的彼岸。表達了他準備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慨和樂觀精神。

5,這首詩歌中的路是指什麼樣的路?

明確:從《樂府解題》可以看出,這首詩中的路不僅僅是指狹義的路,而應該是具有更廣泛意義的人生之路。

四,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五,當堂背誦

板書:行路難(其一)

李白(唐)

停杯不食拔劍茫然憂鬱悲憤

冰塞黃河,雪滿天山(比喻)應題行路難

長風破浪會有時準備衝破阻力,施展自己抱負的

直掛雲帆濟滄海豪邁氣慨河樂觀精神

(昂揚激越,豪邁樂觀)

第四課時

一.《觀刈麥》

1.結合註釋初讀詩歌,瞭解詩歌大意

2.簡介作者

白居易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極力強調詩文要反映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要發揮詩文的積極社會作用,擔當起懲惡勸善的職責,從而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響亮口號。他寫了大量進步的詩歌,在這些詩歌中,他用關切的筆調描寫了勞動人民的貧困和苦難,併為改變他們所受的非人待遇而大膽呼號。《觀刈麥》是白居易詩中最早反映農民疾苦的一首詩。詩中對農民的辛勤勞動和苦難生活都作了真實而形象的描繪,並把自己放進去和他們作對比,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切同情農民,反對殘酷的階級壓迫。

3.學生自己分析該詩,老師略加指點。

(1)主題專一明確。

(2)敍事(1-10句,寫刈麥的情景)與抒情議論(將自己與農民相比,表現對農民的同情與關心)相結合。

(3)語言通俗易懂

3.背誦這首詩

板書:觀刈麥白居易

(1-10句)寫刈麥的情景(敍事)表現對農民的(11-13句)將自己與農民相比(抒情議論)關心與同情

(主題專一,語言通俗易懂)

二.學習《漁家傲》

1,結合註釋,學生初讀這首詞,瞭解詞的大意。

2,聽教師範讀或聽錄音,邊聽邊聯想,腦海中浮現相應的畫面,

3,介紹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陝西守衞邊疆多年。在政治上,他主張革新,為守舊派阻撓。他的詞,寫邊塞生活,蒼涼悲壯,慷慨生哀;寫羈旅生活,纏綿深致,膾炙人口。

4,分析

提問: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這句詩寫了塞外怎樣的景緻?

明確:上闋寫景,下闋抒情。

上闋最後一句話寫:只見數不清的山峯,形成天然的屏障,一輪在瀰漫的煙霧中欲落未落,它的餘輝照映着一座城門緊閉的孤城。長字顯示了環境的闊大,落字具有悲涼的意味,而孤閉字則渲染了軍情緊張,戒備森嚴的氛圍,這兩句詩寫出了塞外悲涼與闊大,豪邁的景緻。

板書:

上闋:扣準異字,極寫秋日邊塞的風光景物荒涼

下闋:寫邊塞軍旅生活和戰士久戍不歸的思鄉之情悲壯

主旨:表達了作者破敵建功的決心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

5,擴展

放《説句心裏話》的歌曲,加深對主旨的領會。

三,引導完成課堂練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l9wg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