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投資 >

綜述我國投資基金髮展基本情況

綜述我國投資基金髮展基本情況

一、對基金市場的一些特徵的概括

綜述我國投資基金髮展基本情況

二、發行方式及風險分配分析

(一)基金髮行概況

(二)包銷方式及其風險分配

(三)代銷方式及其風險分配

三、基金組織內部控制

(一)基金操作策略的變化幾原因

(二)基金的市值表現

(三)決策機制

(1) 外部風險控制

(2) 內部風險控制

(四)代理人成本——基金經理人的控制

(1) 代理人成本的產生

(2) 基金經理人的信賴義務

(3) 績效評價和管理費的計提模式

四、基金投資人及公眾利益的保護

(一)基金信息披露的概況

(二)前十大持有人的披露

(三)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狀況信息的披露

  一、對基金市場的一些特徵的概括

投資基金可謂是我國資本市場上的新興產品。目前市場上總共有封閉式基金54只,開放式基金17只。雖然產品數量上不是很多,但是,這些基金佔有的市值卻不容忽視。“基金目前持有淨值達到1400多億元,佔到目前滬深兩市總市值的10%強,已具有了一定引領市場潮流的力量”。所以,基金的狀況能夠對股市產生重大的影響,因而,投資基金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產品值得我們予以關注。

20xx年的基金市場,轟轟烈烈地大擴容,驚天動地的行業虧損,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反差。同時,基金市場的走勢之弱,也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基金持有人陷入鉅額虧損境地。“20xx年的基金市場,是名副其實的基金髮展年。截至12月25日,20xx年度共發行封閉式基金4只,總募集規模為110億份;發行開放式基金14只,首發募集的規模為447.9億元,兩者合計557.9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20xx年底基金市場規模的七成。因而,20xx年,是基金市場歷史上的第三次擴容期,也是歷史上擴容規模最大的一個時期。大擴容,預示着大發展。20xx年度的基金市場確實是一個發展年。但同時,20xx年又是基金市場令人傷心的一年,是名副其實的虧損年。截至20xx年12月20日,54只封閉式基金中53只出現虧損,虧損額合計82億元;17只開放式基金,13只出現虧損,虧損額合計18億元。整個行業的虧損,預示着市場預期的年末分紅已成為水中花。由此,基金業已經面臨着有史以來的寒冬。”

  二、 發行方式及風險分配分析

(一)基金髮行概況

去年開放式基金的密集發行成為市場的一大亮點,眾多的基金管理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投資基金產品,其數目之多,次數之頻繁,可以得上是空前的。而廣大的投資者也給予了相當高的熱情,例如,華夏成長證券投資基金髮行的第一天就暴出了2.6億的銷售業績,這一數字在基金慘淡經營的今天,足以為基金管理公司羨慕得不得了。可以説,在開放式基金髮行的初期,市場給予的是極其熱烈的反應,而在那些神話般的銷售業績中,多少攙雜着廣大投資者的非理性因數在內。時至今日,基金的發行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一隻基金如果募集到20億的規模,已經算得上是相當成功的了。

(二)包銷方式及其風險分配

在這種形勢下,眾多的基金紛紛採取了包銷的手段,將基金的發行盡數委託給承銷商包銷和銀行代銷,正是這兩個渠道都存在着問題。券商包銷,等於是説基金管理公司將發行的風險全部轉移給承銷商,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高枕無憂地旱澇保收。另一方面,承銷商承擔了巨大的風險,面對有限的市場容量,承銷商為了確保發行成功,往往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地想辦法拓寬銷售渠道,動用一切的客户資源,而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的情況下,承銷商只能吞下苦果,將未能發行的基金分額照單全收,於是,很有趣的一幕出現了,一些新發行的基金的大額持有者往往正是這些基金的主承銷商,眾多的券商一不小心就成了基金的“大股東”,大筆的流動資金被套牢,叫苦不迭。這種條件下基金的發行得不到市場的檢驗,基金市場的供需狀況被嚴重的扭曲,很容易產生泡沫。而且,通過這種方式發行的基金,一上市就面臨着下跌的壓力,基金的業績也相當的難看。可見,通過包銷的方式發行,基金管理公司倒是省事了,無形之中巨大的市場風險被轉移到承銷商的身上,利益與風險的分配嚴重的不對稱。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市場擴容,助長了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盲目性,中間無疑藴涵着極大的風險,最後損失的還是廣大的中小投資者。

(三)代銷方式及其風險分配

另一種渠道是銀行代銷。銀行擁有最豐富的資金和客户資源,因此,攜手銀行往往對一隻基金的成功發行有着重大的意義。銀行的'營業廳裏,堆放着許許多多基金銷售的廣告和產品説明書。不僅如此,有的銀行還強迫自己的員工認購指定數量的基金分額,以達到完成銀行的銷售任務的目的。這種帶有行政命令式的認購,嚴重違背了市場規律,眾多銀行的職員怨聲載道,叫苦不迭。通過這種代銷的發行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又將風險轉移到銀行,銀行再將風險轉嫁至廣大儲户及自己的員工身上。由此,一些銀行完滿的完成銷售任務的背後,卻是犧牲了廣大的員工的利益。如果説投資者面對基金下跌的行情而被套牢是出於市場的風險,那麼這些員工的損失就不是單單的市場風險所能解釋得了的。這種銷售方法已在業內成為公開的祕密和慣用的手法,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對之予以監管,監管層的注意力似乎還無暇顧及這方面的問題。

  三、 基金組織內部控制

(一)基金操作策略的變化幾原因

“基金們在成立之初大多采取的是集中持股的操作策略,從而使得基金在5·19行情以及20xx年行情中收益頗豐。數據顯示,xx年12月基金整體持股集中度為61%,xx年12月為55.37%,20xx年12月為60.75%,20xx年12月為59.12%,而到了20xx年6月下降為42.03%.基金出現持股集中度下降的趨勢,主要有這麼幾個因素,一是監管力度的加大;二是市場發展的趨勢使然,即因為近年來莊股的跳水使得集中投資的做莊模式逐漸被市場所淘汰;三是隨着大盤股的上市,如中國聯通,使得基金找到了可供分散投資的對象。”

(二)基金的市值表現

在這種策略下基金的市場表現如何呢?“基金指數由去年收盤1183點,跌落至12月25日的966點,跌幅達到18.35%.而同期上證綜指的跌幅僅僅為13.62%.基金市場的跌幅是股票市場同期跌幅的135%.基金市場在20xx年度的弱勢確實超出了市場的預期。目前基金指數連續創出歷史新低,較股票市場的走勢要弱得多。具體表現就是,封閉式基金與20xx年末市值相比,持有人的市值損失接近155億元左右。而且,這種損失,主要體現在第三季度與第四季度。基金市場的這種弱勢,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也嚴重打擊了基金市場投資者的信心”。由此可見,在整個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基金的重倉持股藴涵了極大的風險,屢屢有基金上演高台跳水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最為明顯的就是銀廣夏案發後大成系基金由於重倉持有銀廣夏而損失慘重,跌得是一塌糊塗。

(三)決策機制

(1)外部風險控制

在投資決策上,什麼時候買進,什麼時候賣出,買賣哪隻股票,在這些具體的問題上誰掌握有決定權,誰對投資的決策進行監督,歸根到底就是外部風險控制問題。目前我國基金投資決策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基金經理擁有一定額度的投資自主權,比如5000萬元以下可以自行決定投資。而一定額度以上如5000萬元以上的投資就需要經過投資管理委員會和風險控制委員會,可以説,基金的決策機制就是在靈活和風險之間尋找最佳的平衡點。目前的決策機制以有效控制風險為重點,卻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對市場信息反應遲鈍的缺點,如何平衡有待進一步探索。

(2)內部風險控制

“降低風險和抵禦風險將是基金作為服務性的專業理財機構區別於其他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的重要特徵。這個風險,一是來自基金所投資的外部市場及基金的投資過程,二是來自基金內部。尤其是內部風險控制是基礎,是基金立足之本。對於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內部控制力度,應該説,主管機關要求在基金管理公司內部設立獨立於業務部門的檢查稽核部門,督察員擁有充分的檢查稽核權力,專司檢查、監督公司及員工遵守各項法規和公司制度的情況之職是一個有力的制度,但需要進一步發揮。而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普遍設立的風險控制委員會與社會獨立董事制度也還有細化與深入之處。另外,針對投資風險的量化技術與控制技術需要大力加強研究或引進,使得基金的投資更具科學性與可預測性”。

(四)代理人成本——基金經理人的控制

(1)代理人成本的產生

投資基金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經理層經營權的膨脹,與投資者存在根本利益衝突。一方面基金的巨型化使受益權高度分散,另一方面基金有效的經營在客觀上又要求基金的經營決策必須面對激烈的競爭、複雜多變的市場迅速靈活的作出反應,因此有效的經營決策只能委託具有專業知識的的經理機構來決定。此外,投資者的搭便車現象以及放任專家經營的態度強化了基金經理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和道德風險。從經濟學上分析,投資基金結構中存在着兩個層次的委託關係:基金持有人與基金管理公司的委託關係;基金管理公司與經理人員的委託關係。因此,內部人控制問題幾不可避免。這種層層委託的代理關係使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傾向變得更為嚴重。

(2)基金經理人的信賴義務

參考英美法基金經理人權義事項的規範以信賴義務最為重要。信賴義務按內容的性質又可分為注意義務和忠實義務。注意義務就是基金經理公司有義務對基金投資履行其作為經理人的職責,履行義務必須是誠信的,行為方式必須是經理公司合理地相信為了基金的最佳利益並盡普通謹慎之人在類似的地位和情況下應有的合理注意。忠實義務就是受託人必須以受益人的利益作為處理受託業務的唯一目的,而不得在處理事務時考慮自己的利益或為第三人謀利益,也就説必須避免與受益人產生利益衝突,如禁止內部交易、自我交易。我國現行的基金法制中沒有任何條文規範經理人所應負的注意義務,也沒有對忠實義務的原則性規範。這些制度層面的真空,不利於基金行業的規範。

(3)績效評價和管理費的計提模式

這兩方面本來是應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即管理費的計提,經理人的收入應當與基金的業績掛鈎,使基金的業績成為考核基金經理的過硬指標。經理人的收入也應當與市場風險聯繫在一起。然而,目前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剛剛過去的20xx年基金持有人損失慘重,一方面,基金市值折損大。截至20xx年1月3日,54只封閉式基金經過大幅下挫後全部跌到了0.90元以下。持有人的市值損失近155億元。另一方面,20xx年基金持有人基本上無紅利可分。因為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基金分紅的首要條件是單位淨值維持在面值以上。但截至去年12月27日,掛牌交易的54只封閉式基金淨值全部跌破1元面值大關,分紅就變成一句空話。與基金持有人大面積虧損截然相反的是基金經理人不僅毫髮未傷,旱澇保收,甚至日子還要好過以前。”“由於目前管理費的提取是按基金淨值固定比例提成,因此儘管基金20xx年上半年整體表現不佳,但基金公司仍然獲得相當豐厚的回報:上半年,15家基金管理公司僅從51只封閉式基金提取的管理費合計高達約5.2億元。而同期51只基金的本期淨收益約為-15億元。”在20xx年公佈的上半年基金年報中可以找到一個典型的例子,“20億份額的封閉式基金中,基金興華上半年表現最佳,淨值增長率達到7.57%;相對應的是基金漢盛表現最差,淨值增長率為-1.2%.但就管理費而言,漢盛基金管理人上半年提取了約1420萬元,興華基金管理人卻只提取了約1384萬元。”可見,現行的管理費計提模式,沒有將基金經理人的收入和基金的業績掛鈎,體現不出對基金經理人的激勵機制,是很不合理的,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對基金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此,經濟學家吳曉求曾呼籲,改革基金收費制度,首先從降低基金管理費着手。有關業內人士也呼籲應該儘快改革基金業的管理費集體模式,如果基金出現虧損,應當大幅調低管理費計收標準。

  四、 基金投資人及公眾利益的保護

(一)基金信息披露的概況

這裏的問題最為集中的就是基金的信息披露問題。“基金業信息披露不夠充分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為投資人所詬病。在基金業規模迅速擴大走向全社會的今天,廣泛保護投資人的知情權日益重要,得到投資人的認同更事關整個行業的發展。改良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告別”霧裏看花“的歲月,似乎已經擺到了桌面上”。

(二)前十大持有人的披露

“開放式基金沒有披露前十大持有人,一直為投資人所耿耿於懷,因為通過前十大持有人的情況可以瞭解某隻開放式基金得到了什麼人的認同,從而有助於做出投資決策。中國證監會1999年3月發佈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準則第五號———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中關於上市公告書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中已明確規定,應分別列示各發起人和社會公眾持有的基金份額及佔總份額的比例,同時還需列示基金前十名持有人的名稱、持有份額、佔總份額的比例等。但是至今沒有一家開放式基金公佈其前十大持有人的名單,即使是管理層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了豁免,也應公開説明情況”。 即使是有些基金予以披露,也表現得遮遮掩掩的,例如僅僅列出“信託公司”字樣,讓投資者很是看不明白。對此,基金管理層自有説法,往往是出於保護商業祕密為由,避免競爭對手獲悉基金的倉位情況。但是,這種説法是站不住腳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説,投資者的知情利益都應當是放在第一位予以保護的,以商業祕密為由拒不公佈相關的信息,是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遺憾的是,這種類似的違法行為一直位能得到糾正,證監會的法規得不到執行。

(三)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狀況信息的披露

開放式基金的規模目前是隨季報而公佈。基金規模的異動有時候會影響到基金的淨值變化,當這種短期異動發生時,不公佈規模變化對普通投資者來説是一種信息不對稱。再次,無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基金,在其投資組合中,國債與貨幣資金沒有分開列示也是一大弊病。絕大多數基金在其投資組合中僅公佈國債與貨幣資金的合計數額。除了專業人士能從年報的資產負債報告書中“債券投資———成本”一項瞭解到究竟有多少資金運用於國債投資外,多數投資人基本是一團霧水。現在國債作為重要的金融產品,在基金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含糊其辭的國債與貨幣資金在基金資產淨值中佔40%無法説明問題,因為佔1%的國債、39%的貨幣資金與佔39%的貨幣資金、1%的國債這兩種投資組合相差甚遠。上述含糊其辭的信息披露,使投資者難以瞭解基金的價值走向,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決策。還有就是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問題。大多數投資者對此的反應就是信息披露太慢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touzi/qe7m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