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葛亮家的文化散文

葛亮家的文化散文

村上一個長我十來歲的傻大個,叫葛亮。

葛亮家的文化散文

葛亮不姓葛,姓王。

王葛亮這個名字一直被鄉里鄉親喊叫至今,才遇及識字嫻文的人去誇耀。底細人説別看葛亮他爹一天學屋門沒進,可就是長了一個異於常人的好腦袋瓜子,凡是聽過的故事,就象刻了漏板印進他的腦子裏,啥時有用處了便可原版拿來。

葛亮出生那年,適逢他爹每晚在納涼的人羣中講《三國》故事,三疃五莊都出了大名。他爹崇尚朱葛亮的聰明才智,便給自己的娃取名王葛亮,巴望着王葛亮能為王家光宗耀祖。嘿嘿,我不大看《三國》也知道個大概,人家諸葛可是個副姓,你把人家的姓與名拆開用了,我不免有些好笑。

小葛亮在同伴中光長個子不長腦子,別人家孩子能背得幾首唐詩時,他還是訝訝學語那陣子掌握的那點老調子,象“小板凳拉木杴大頭在後邊”這樣的巧説就算是他的高難度知識了。他爹雖能説會道的,但飽嘗了沒文化之疼。記得早些年街頭巷尾議論,他如果有點私塾底子早就上縣文化館了,那年海選沒撈着去就是吃了筆試的虧。

為讓小葛亮不重蹈覆轍,葛亮他爹或抑仰頓挫或咄咄逼人,費煞苦心的領教均無濟於事,換回的仍是小葛亮木訥的表賻。他爹是較有見識的人,心想:若送兒上學是絕無收穫的,就用他的人高馬大吧,先當小馬駒拉扯着,莊稼地裏會排上用場的。

好馬要用好料喂,自己的孩子自己疼愛,小葛亮享受了正常兒童的待遇撫養。

年復一年,小葛亮隨着時間的腳步,轉眼走到了國家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他家也不例外,降臨了忍飢挨餓的厄運。

不能等閒待斃呀,一些腦子靈活,又能放下架子,張開嘴巴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人,便會到一些條件尚好的村莊去要飯。那時候“要飯”要的真的是飯,餅子、地瓜幹、萊團團……給什麼接受什麼,不像現在的行乞者只要人民幣。

那時候的行乞者是每家每户的要,走到誰家大門前,便把打狗的棍子一撐,嘴裏就叨咕一句話:大娘,打發打發要飯的.吧——,大娘,打發打發要飯的吧——,直到家裏出來人,送來了食物,也就不嘮叨了。

可能是年長的大娘心眼好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娘掌廚的原因反正那些要飯的到了哪家的門口都是這麼喊的,彷彿是行乞者的“官話”,或者叫 “行業術語”?

話説當時的王葛亮他爹,患上了腰肢損傷動彈不得,便叫葛亮隨同老鄉去要飯。

王葛亮象演出一般充分地準備了台詞,到了一户人家門口,照例站在那裏唸唸有詞:大娘,打發打發要飯的吧——,大娘,打發打發。

這時候屋裏走出一位大爺,手裏拿着食物。王葛亮也會區別男女,可能心裏想:原來是個大爺。嘴裏的話卻變成了這樣的:大娘,打發打發大爺吧——。

大爺一聽,火了:這小子,要飯的還是罵人的?邊罵邊掄起了院子裏的鐵杴,要打活人。

王葛亮對要打人的架勢是肯定會看出來的,飯也不要了,撒腿就跑掉了。

前幾天,看了一些精彩口誤的集錦,自己伏在案上大笑良久,便想起了葛亮家的文化來。

標籤: 葛亮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jdp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