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5篇)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5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文化建設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5篇)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於學生的薰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功能。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助於班集體建設。班級文化作為一種文化,我認為它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這些文化中有些是看得見的,有的是看不見的。因此,班級文化建設是方方面面融成的一個整體。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去塑造學生、鍛鍊學生,無疑比起單一的説教效果會事半功倍,影響更加深遠。

一、xx年9月13日去海口海甸分校景山學校參觀學習後,學校制定了本次活動,符合本校實際並可行的“金江中心學校班級文化建設評比實施方案”制定並實行了本校班級文化建設評比和獎勵辦法。學校將班級文化評比列入班級、班主任的考核評比中。

學校現有23個教學班,雙軌制,在校生1400名學生,100名教職工,有23名班主任。在這次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活動中,各班教室能佈置班訓、班級公約、評比台等,班級文化各具特色,教育氛圍濃郁,班級佈局合理,簡潔美觀。

二、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主要特色

在12個班級中師生、生生關係融洽,氛圍和諧。學校大部分班級衞生狀況好,整體環境和諧有序,具有較強的文化氛圍和班級特色。在教室環境佈置上注意到以下原則:

1、教育性:

班級文化有着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之功能,要進行有教育意味的教室佈置,減少傳統口號性、教條性的標語,代之以生動活潑化的淺易語句有利於教室整體氣氛、文化氣息的提升。

2、整體性與美觀性:

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主要指教室環境文化建設。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明麗、温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因此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注意了整體性與美觀性,體現了“潔、齊、美、育”的原則,

總之,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活躍了學校文化生活,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但是我們會繼續努力,不斷提高。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2

有高遠的文化追求,才能鑄就一流的職業教育。xx中專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塑建了以“陶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並提煉出“真、精、善、美”的陶文化精義,以此精心建設校園文化,文化韻味遍及校園,文化氣質提升師生,文化形象享譽社會。

一、文化追求特色鮮明

陶藝具有天地之真、藝術之精、實用之善、渾然之美。在二十五年的辦學歷程中,xx中專凝鍊出“求真求精,至善至美”的陶文化精神,並以之為校訓,確立了“培養熱愛生活,勇於實踐創新的技術人才和現代公民”的辦學宗旨,樹立了“以陶載文,以技傳人”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堅守樸實,實踐創新”的校風由此形成,彰顯了“真教、精教、善教、美教”的教風,高揚着“樂學勤學、善學篤學”的學風。

為使價值理念系統標識化,形象化,學校更新了立足於新校訓的校徽闡釋體系。學校校徽的主體是一雙手捧起一團火,雙手連着一個同心圓。陶藝,是手上的藝術,是土與火的藝術,職業教育要教給學生的正是手上的藝術,通過一雙巧手實現美麗人生!火,是老師們奉獻教育的熱火,更是學生燃燒着的青春之火!校徽主色調是藍色,意味着要培養寧靜致遠、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藍領人才。這一標誌已廣泛用於學校會標、指示系統、聘書、榮譽證書、工作筆記本、信封、名片及各類標牌,並賦予了標準字、標準色,成為校園文化最具特色的視覺標識,張揚着學校的文化追求,為宜興職教事業增添了亮色,在xx省校園文化標識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二、文化風骨卓然挺立

xx中專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上有大規劃、大手筆和大格局。學校古樸典雅、綠意葱蘢、花木扶疏,是xx省園林式單位。其中,又以三館三室三工場為風骨撐起校園文化的厚重文脈,閃爍着“真、精、善、美”的文化光芒。

走進xx中專三個藝術館,強烈感受到大美無言的文化薰陶。在吳開誠藝術館,近距離感受藝術大師真誠的藝術追求、精湛的藝術造詣;在陶藝陳列館,盡情品賞紫砂、精陶、彩陶、均陶、青瓷的一代風華;在孫伯春作品陳列館,讓人深深領會學校 “真教、精教、善教、美教”教風。

學校將大師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創建了汪寅仙、李守才、徐安碧等大師工作室,引導師生仰大師之德,學大師之藝,走大師之路。同時還建立了校內名師工作室,以名師文化推動教育教學,帶動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劉煒傑工作室、華順方工作室等已經成為技能教學競賽的骨幹力量,成為教學新秀、教學能手的最佳孵化器。此外,學校還集合創新文化打造創新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的湯泓老師以新穎的構思和出色的教學基本功奪得了xx省兩課評比文化藝術組第一名。

學校本着“真、精、善、美”的原則精心設計工場文化,在創建的紫砂、數控、電子電工三個工場中引入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力行7s管理,以圖片長廊和產品擺設營造富於企業精神和專業品質的氛圍,激勵學生在工場實訓中“樂學勤學、善學篤學”。在先進文化的引領下,學校紫砂陶實訓基地被評為xx省高水平示範性實訓基地,並被列為中央財政扶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

三、文化品格靈動閃耀

xx中專以三大工程和四個校園為抓手,緊緊圍繞“真、精、善、美”的陶文化精義,推進教師文化和學生文化和專業文化建設,亮點閃耀。

學校並以“真教、精教、善教、美教”的教風為指引,大力推行 “青藍工程”、“名師工程”、 “雙師型工程”,着力培育德行修養高尚、文化底藴深厚、專業技能精湛的師資隊伍。一種健朗向上、真心奉獻、精心教育、善於鑽研、美好課堂的教師文化蔚然成風,成為校園文化大花園中美麗的景緻!目前學校已有高級教師67人,碩士學歷教師逐年增多,無錫、宜興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30餘人,擁有國家技能競賽金牌教練、高級工藝美術師等高端教師人才,師資隊伍閃耀着靈動奪目的文化品質。

學校推出“四個校園”新概念——“温心校園”、“文藝校園”、“書香校園”、“服務校園”,深受學生歡迎。“温心校園”心理熱線傾聽並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困惑,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做義工,為和諧社會奉獻愛心。“文藝校園”社團活動不斷,演講賽、書法展、民樂演出、心理劇比賽、文明風采大賽等活動呼喚青春勵志之心。“書香校園”的美文晨讀十分鐘活動,將一篇篇勵志美文化為琅琅的晨讀聲,午間閲覽室更是莘莘學子們最喜愛的地方。“服務校園”讓優秀畢業生回到母校,開展就業創業演講,幫助學弟學妹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為您服務,小紅帽在行動”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建設,鍛鍊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XX年學校被評為xx省德育特色學校。

學校將“求真求精,至善至美”的陶文化精神貫徹到專業和課程建設中,着力打造強勢專業和精品課程,以卓越的專業建設和精彩的課程體系贏得社會的認可和讚譽。目前,學校擁有xx省品牌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和xx省特色專業-----工藝美術(紫砂陶藝),擁有工藝美術、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電子商務四個無錫市重點建設專業以及商務英語、裝潢設計等宜興市重點建設專業,建成陶藝教程、數控車削技術訓練、機械製圖與cad、紫砂陶裝飾、素描等五門無錫市精品課程和泥塑基礎、電子商務基礎、機械基礎、紫砂陶裝飾、車削技術訓練和素描等六門宜興市精品課程。

四、文化保障堅實有力

優秀文化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學校認真實施《xx省職業學校教學、學生、後勤管理規範(試行)》,建立和完善了160多項規章制度,編印了《制度彙編》和《學生手冊》,努力讓文化融入制度,讓制度體現文化。學校在常規管理上努力創新,將企業的“7s 管理”模式與學校常規管理有機融合,不斷優化師生行為習慣,提升師生素養。根據師生生活、學習、活動等情況,先後出台了教學區(辦公室、教室、實習室)、生活區(宿舍和餐廳)、活動區管理規範,藉助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等媒體廣泛宣傳,使得全體師生熟知規範。對師生每一個時點的行為全方位量化考核,使之自覺養成清理、清掃、整理、整頓的良好習慣,並通過召開規範管理現場會,進一步提升管理質量。多年的實踐,使教學區清潔整齊,生活區清新怡人,實訓區規範有序,為學生畢業後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3

一年來,我校在抓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重點實施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經過不斷努力,我校以提升學校文化的品味為突破口,以發揮文化環境育人功能為出發點,立足實際,着眼長遠,整體籌劃,全面推進,分步實施,樹立起完整的學校文化形象,打造學校文化品牌,賦予校園豐富的生命力,給教師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已建立成有花、有草、有樹、有木、有詩、有情、有畫、有意書香校園,傳承民族傳統,營造奮發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現將我校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明確思路、統籌規劃、有效實施學校文化建設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先進的文化發展方向,繼承與創新發展思路,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羣策羣力,始終“以精神文化引導人,以環境文化薰陶人,以制度文化約束、激勵、規範人,以人文文化培養人、教化人”為學校文化建設思路。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提升校園靜態文化品位和創新,豐富校園動態文化活動,逐步構建具有棣花中心國小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使學校成為校園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文化底藴豐厚、各項制度完善、人際關係和諧的校園。

二、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打造整潔優美的學校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學校文化的載體。我校大到校園的整體佈局規劃,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廁的淨化、香化,都作為一種文化內涵的表象。使學生在其間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最後形成觀念、化為行為。一是學校成立“五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實施“淨化”、“美化”、“綠化”、“亮化”、“暢化”工程,使各項硬件設施做到整體規劃、分別實施。學校硬化操場,綠化教師生活區,修建花園,構造人文景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二是加強校舍改造,優化育人環境;三是部室健全,管理規劃,提供育人保障,學校不僅對已有的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器材室、少先隊活動室、會議室等進行改造,增添設施、改造環境、營造氛圍。豐富了我校的教育資源。通過物質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套較為明確、完整的辦學思想體系和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並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構建和諧進取的精神文化思想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我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德育、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尊師愛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密切合作;同學之間親近友愛——團結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勵,同時我校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學校精神文化。

一是統領文化建設,根據學校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藴,結合自身實際及教育發展現狀,認真總結歸納提煉我校的統領文化內涵。我校以“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環境育人、創建特色”為辦學理念;以“勤奮、文明、和諧、友愛”為校訓;以“敬業、愛崗、務實、求真”作為教風;以“明志、樂學、善思、奮進”作為學風。把這些文字做成牌匾放置學校醒目位置,使全體師生耳詳目熟,用它來指導、鞭策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二是文化氛圍建設,學校通過對建築物的的規劃及佈置來塑造學校文化內涵,通過一定的載體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學校把《國小生日常行為習慣》和《國小生守則》噴繪在校園大門口,時刻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生活;醒目的榮譽牆無時不激勵着全體師生奮發進取;名人故事是同學們前進的動力。

三是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學校以“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學校形象,培養文學新人,繁榮校園文學”為宗旨,積極尋求學生文學發展的新理念,不斷探索創作的方法與途徑,定期舉辦的文學講座,開拓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升了人文素養,學生在文學學習中豐富了生活,發展了才幹。

四是學校的人文文化建設。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互相幫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賴,團結合作,樂於爭鳴的文明氛圍,積極開展各類活動,為教師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校充分利用宣傳欄、報欄、學生手抄報、學生書畫等形式大力宣傳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4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特色的重要體現,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髮展的深厚土壤,是學校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根本,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在傳承學校歷史,立足當前發展,面向學校未來有着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並將潛移默化影響着師生精神面貌及其成長。基於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本研修報告從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校園文化內涵及對促進學校發展的作用進行論述,並提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正文:

一個健康的人僅僅有健康的體魄,合理的習慣還不夠,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代表這個人的生命和價值。一所學校擁有先進的設備、精良的師資,規範的管理還不能體現其最大的價值,其文化底藴的深厚程度和文明的傳承歷史才能體現其存在的全部意義。許多優質學校、特色學校就是他們有着優良的校園文化,正是這種校園文化彰在顯着學校的精神和內涵 ,激勵着師生健康、活潑、生動的發展。理解和認識校園文化建設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責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走學校內涵發展的路子是學校當前乃至今後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加強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1、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現階段我國任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還不發達,和發達國家還從在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則要靠教育,學校則是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宣傳和教育的重要陣地。

2、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需要。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本質是經濟和科技的競爭,説白了就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我國從這一戰略高度出發,提出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而學校又義不容辭的肩負起這一重任。

3、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驅動力、生命力,是學校師生教育教學與生活中形成的特殊的社會文化。它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是學校面貌的物質、精神反應。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與發展特色。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素質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是賞心悦目的校園環境、鼓舞人心的校訓格言,還是和諧的人際關係、積極進取的校風學風都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經意間使受教育者的感覺器官得以生動的刺激,心靈得以深刻的浸染,不知不覺地接受隱含於其中的觀點、價值。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不僅直接受直接經驗的影響,而且也受觀察的影響,通過他人的行為及結果,成為個人的價值觀念並保存下來,這個過程需要教育者選擇合適的機會,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耳濡目染,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把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溶為個人內在的品質,促進道德成長,並以一定的具體行為表現出來。發揮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積極教育影響把消極影響納入可控制的範圍,就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素質教育獲得最佳教育效果的關鍵所在。

二、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校園既是文化建設的傳播場地,又是文化創造的誕生地。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具體表現為: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複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儘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衝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後,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校與校之間仍存在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薰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四是由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和任務

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它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園環境教育設施和教學、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軟件方面包括校風、教風、學風、校園文體活動等。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在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下,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鞭策,健康成長。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要求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

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中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2)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對教職工具有凝聚作用、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社會具有示範作用的優良校風。(3)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4)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四、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提煉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所有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宗旨。學校是否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是否有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因此,學校要繼承傳統,還要結合形勢有所創新,借鑑外學校經驗,結合時代精神,提煉學校自身的辦學理念。

其次是師德建設和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在師德建設上,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俗話説,態度決定一切。教師要改變教學行為就得先改變觀念。這關乎教學的靈魂和信念,關乎教學行為的目標和歸宿。學校只有加強教師職業形象、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形成一個團結協作、互相支持的堅強的戰鬥集體與良好教風。校風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好的校風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學風建設。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第三要加強制度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系統的規章制度才能規範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我們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第四要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精心打造校園文化環境,使校園的規劃、景觀、環境呈現一種和諧美。要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用優秀校友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創業歷程和成就,激勵學生自尊、自立、自強、自信。要重視自然環境建設,使校園的路、水、園、林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

第五要構建豐富多彩、常規的師生文化活動。建立學校的文化傳統,確立學校重大集會的時間,開展主題教育。如:開學典禮、迎新生會、畢業典禮;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利用獨特的地域優勢開展教育活動。確立屬於學校師生的節日。如:藝術節、運動會等,展示師生在繪畫、表演、手工製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長。建立健全師生課外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創辦校刊等。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提升了他們的能力。

文化是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沒有優秀的學校文化,便不會有卓越的學校。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它引領着學校的各項建設。賦予學校各項建設的文化內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面對更加開放的、多元文化並存的社會和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隨着市場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在社會各領域、各層面的不斷推進,以及學校自身的發展,學校領導班子要帶領全校師生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厚重的使命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營造一種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氛圍,來促進健康的集體輿論,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校風傳統,統一的文化認同的形成;組織個性化、有特色、高品質的文化娛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開展系列化、開創性的知識文化活動,來擴大學習的認知領域,挖掘學生的潛力,鍛鍊學生的才能,使學校成為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一部和諧優美的協奏曲,為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藴。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5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推進了德育建設,提高了學校的發展層次,形成了較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出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俗話説: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制度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非常注重制度文化建設,以制度約束人,以責任要求人,以藝術説服人。

學校制度的建立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政策、法規,緊緊圍繞培養德才兼備、素質全面的人才這一核心,在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學校的規章制度。

2、學校制度要全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3、學校制度要細緻,各項制度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避免粗放管理,走向人治。

4、要嚴明,制度紀律要有貫徹落實,賞罰分明。

5、建立學校文化建設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加強協調。學校成立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處理日常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是學校各職能部門。其中教導處負責日常的教學工作,學生的調動管理工作。大隊部負責學校的德育工作,校紀校風建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管理工作,班級管理與評比,總務處主要負責學校的物質建設,學校財產管理,學校的財務管理。在全面、細緻、嚴明的制度管理下,逐步培養師生的紀律意識,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有效。

二、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是育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充分挖掘潛力,廣泛運用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包括:

1、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

根據新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目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我校創設了三大主題班會:養成教育(主題有: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朋友與友誼、我心中的偶像、自信與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題有:感謝父母、感謝老師、關愛、名人激勵我成長等);

2、國旗下的講話,莊嚴的正面教育。

我校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如愛國主義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等等。話語雖不多,但非常注重實效,在莊嚴的國旗下,嚴肅的氛圍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國旗下的講話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發揮媒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我們充分利用好廣播、櫥窗、黑板報等校園文化設施,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努力營造正確的輿論氛圍,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學校廣播室每天廣播時間1小時,除了宣傳學校好人好事、扶正貶邪外,還根據學生年齡和興趣特點,在不同時段設計了不同的廣播板塊,大大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

4、開展各種活動,搭建個性發展平台。

我們充分廣泛地開展各種活動,為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搭建起一個又一個發展平台。如“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珍愛生命,安全在我心中”、“節約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國小生”等專題活動,既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元旦文藝匯演”、“讀書比賽”、“書畫大賽”、“六一遊戲活動”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表現舞台,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消防應急演練”、“地震應急演練”等實踐活動,讓師生學會面對突發事件緊急自救的知識,大大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通過廣泛開展各種活動,進一步淨化了校園文化,抵制了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抑制了低級、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了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也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三、紮實抓好品行養成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反映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標誌。我們突出抓了兩個方面:

1、完善“他律”,倡導“自律”

通過《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實施及校規、班規的制訂與實施,使學生熟知並達到學校生活中具體的行為要求;建立良好的獎懲與激勵機制並及時分析總結學生品德行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在班級中創設產生良好行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杜絕不良行為的發生,形成“他律”。有了嚴格的他律,還要輔之以受教育者的內心自律。因為一個良好言行習慣的養成通常都需要經過自覺地練習和實踐才能定型。我們鼓勵並提倡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通過樹立榜樣,創設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言行習慣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2、紮實抓好生活細節,促進養成教育

在師生中廣泛倡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等古訓和格言,及時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等集體輿論手段,並與家庭教育達成共識,讓學生真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經過不懈努力,我校全體師生講學習、講文明、講禮貌蔚然成風,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

四、創建優美的物質環境

1、學校重視人文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處處是教育之地”,是我們力求讓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學校文化特有底藴的校園建設原則。進入校園,“文明、自信、求實、創新”的校風,上教學大樓,“行為四十八字”的大型標語,激勵着學生拼搏進取;“奮鬥改變人生,拼搏創造輝煌”等名人警句,耐人尋味,時刻激勵着學生的鬥志;《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時刻提醒着學生,學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質教育的成果。

2、人人蔘與,構建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教室是學生在校園裏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他們潛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環境,也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設計的班級環境,凸現出班級特色和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走進教室如同走進了知識的海洋,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欄目。

經過一年的實踐和不斷完善,班級文化建設成為了學校文化建設的亮點。

近一年的工作,我們最深的體會是: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能提高全體師生的素質,締造和諧校園,能帶動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但由於學校規模小,資金有限,學校校園文化的“硬件”還有待進一步完備,加大投入,如學校操場需要平整、硬化、綠化;牆壁需要粉刷、亮化、美化。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在今後工作中繼續加強投入力度,使校園文化建設,這枝精神文明之花開得紅豔。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6

一、學校簡介

xx市無棣縣位於山東省最北部,面積1961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全縣現有中國小78處,在校學生4.6萬人。無棣地處沿海,屬黃河沖積平原,全縣地勢平坦,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連接京津塘和膠東半島的交通要道,素有“冀魯樞紐”之稱。

近年來,無棣縣委、縣政府乘借“黃藍兩區”開發機遇,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加速轉型,統籌發展,努力建設富裕文明魅力幸福新無棣,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在致力經濟發展的同時,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民生事業,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來抓,先後籌資1。5億元完成了全縣農村42處完全國小校舍改造,鄉鎮學校面貌明顯改觀,城鄉教育趨於均衡。縣教育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嚴格落實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完善安全防範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狠抓重大隱患整改和危險源監控,不斷增強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救能力。學校安全工作穩步推進,有效地促進了平安和諧校園的建設,為全縣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20xx年8月建成啟用,20xx年8月改建為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600人,在職教職工185人。學校位於老城區東北部,北臨205國道,南靠院前街,東西兩側皆為鬧市區,人流密集,交通狀況、治安環境複雜,為保障師生人身安全,建設平安和諧校園,針對面臨的實際問題,學校始終堅持“文化引領、活動滲透、特色強校、內涵發展”的方針,着力在學校安全文化建設上做文章,不斷探索學校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全力打造全員育人新機制,逐步形成了富有二實特色的校園安全文化。

二、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崗位責任

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積極貫徹執行縣教育局頒佈的《無棣縣校園安全管理分工及責任追究制度》、《無棣縣教育局關於在全縣教育系統實施安全工作網格化管理的意見》、《無棣縣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一崗雙責制度的通知》和《無棣縣校園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等文件精神,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校長為組長、以分管校長為副組長的學校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安全教育領導小組、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安全隱患排查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的安全工作;制定實施了《學校各級各類人員崗位安全管理職責》、《學校安全保衞管理規定》、《學校行政安全管理制度》、《學校教務安全管理制度》、《學校後勤安全管理制度》、《學生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學校安全教育制度》和《學校安全檢查制度》,在提升學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明確各崗位的安全責任,使師生人人具備安全意識,個個練就避險本領;並藉助縣校園安全領導小組的力量,聯合成員單位對學校各個方面進行細緻的崗位管理和隱患排查,將校園安全隱患整改責任落實到具體的職能部門,確保校園安全隱患整改落到實處。

三、狠抓工作重點,紮實開展工作

1、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教育注重環境影響和滲透,讓學生進入校園能耳聞目睹,根據教育局的統一要求成立了校園安全警務室,配備專業保安人員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班,從服裝和安全器械配備上達到統一化,校門口設有安全教育專欄,定期向家長提供安全教育和温馨提醒等相關內容,學校設有滾動電子顯示屏,每天一句安全警示語,校園內路標清晰規範,靠右行走,自覺排隊的警示語隨處可見,20xx年學校把大門西主路命名文明路,主題為“説文明話、走文明路、行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路牌

2、加強安全排查,防患於未然,打造金字塔式安全排查網絡,班內所有物品責任到每一個學生,定時定點檢查記錄,放學關好門窗,斷電斷水,班主任老師做好《安全日誌》排查和記錄,根據記錄情況,上報政教處,政教處負責每個樓層的安全秩序和安全排查,三位副校長包乾三棟教學樓,定期組織安全疏散演練,安全排查,這樣成立了每一設施責任到人的金字塔式安全排查網絡。

3、以課堂為主陣地加強安全教育,

4、全面落實“五個一行動”:每天給學生一次安全提示,每週召開一節安全主題班會,每月開展一次逃生演練,每季度組織一次安全講座,每學期組織一次安全教育專題家長會。

5、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打造人人蔘與的安全管理模式,成立安全小衞士值班制度。

6、挖掘社會資源,合力打造平安校園,充分發揮家委會的作用,做到“三請三出”,一請得到縣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定期開展排查管制刀具活動,二請家長志願者和校外輔導員的支持,定期到校做法制報告、交通安全報告、食品安全報告,三請武警中隊到校為新生學生軍訓和加強國防教育,三出,一出事到法院、交警大隊去看庭審現場和交通安全圖片展,二出是到武警中隊和看守所去看觀摩警示教育。三出是進入社區參加法律宣傳志願者活動。

四、開展“平安校車”工程,做好交通安全整治工作

為從根本上消除全縣中國小生上放學的交通安全隱患,在縣委李恩波書記的親自安排下,經過多方調研,無棣進行了校車管理運營模式改革。20xx年8月5日,成立了無棣縣校通公交服務有限公司,同時購臵22部校車為縣城區的2處學校共1386名學生提供接送服務,經過半年多的運行後,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讚揚,社會反響良好,政府又提出要滿足全縣中國小生乘車需求的意見,在20xx年又購臵校車97部,實現了全縣校車全覆蓋,這一舉措讓更多的人民羣眾嚐到了甜頭,20xx年,又應部分學生家長的需求,再次購臵了校車22部,截至目前,我縣已經先後投資3500多萬元購進新校車143輛,同時取締了所有違規及報廢等不合格接送學生車輛,滿足了全縣城鄉9000多名中國小學生的乘車需求。

校車公司由縣教育部門主管,縣公安交警、交通部門協管,校車公司的日常管理具體由教育局安全辦負責,重點工作是監督校車規範運營,抽查駕駛員資質,監督學校校車管理工作,協調各相關部門召開校車管理聯席會議,處理校車運營過程中的偶發事件。

校車駕駛員必須具有A1準駕車型3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且無任何違章記錄。校車運營路線由縣教育部門牽頭,會同縣公安交警、學校、校車公司共同協商劃定。主管、協管部門、學校都與校車公司簽訂安全運營責任書。每輛校車都裝有行車記錄儀、GPS定位系統、車載監控系統,還安排看護員全程跟隨接送學生。每個學生均持有“校訊通”乘車卡,上、下車刷卡,自動給家長髮送子女安全到校、放學的信息。每個學生在校車上都有粘貼自己名字的固定座位,學生到校時,學校專門安排老師清點人數,並將學生帶進學校;放學時學校專門安排老師組織學生統一上車。對學生自家、自校上下車情況,看護員與老師都作詳細的交接記錄。

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國中、國小學生給予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90元(學生每人每月乘車費需180元),對低保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由縣鄉財政全額承擔乘車費用。

目前,全縣開闢校車線路143條,近兩年來已累計接送學生1000餘萬人次,惠及全縣9000餘名學生,未發生一起學生交通安全事故。我縣校車“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化運作,公司化管理”的運營管理模式,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報》和山東電視台等主流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

20xx年4月份教育部學校管理處俞偉躍處長來無棣對校車運營情況進行調研,並就地接受了中央電視台記者的採訪,對無棣校車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也提出了寶貴建議。這個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縣校車運營模式。副省長夏耕、市委書記鄧向陽等各級領導也分別做過批示,給予了充分肯定。湖南望城、河北萬全縣、山西芮城縣及省內各地市等10多個縣市來我縣學習校車運營管理經驗。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7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所好的學校牆壁也會説話。”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個教室,操場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環境,文化的理念。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着作用,它具有隱蔽性和延續性的特點,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着環境育人的功能。校

園文化是一個立體化,開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設的物的因素,教師,學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與物,教師與學生等的相互關係等。它是一種環境,也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

1、歷史傳統

一所學校尤其是有着較長曆史的文化名校,在其自身的發展中,必然有其文化的積澱。一代一代的教師和學生,在各個不同歷史時代裏的不懈追求與努力,本身就為學校增添了一筆無形的但影響深遠的文化果實。這些文化積澱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

大路陳國小建校幾十年,取得的成就為人稱道。今天,學校的師生員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追求的足跡也將成為學校文化的一個新的內容,也將成為學校未來發展中的文化積澱。

2、校風校貌

有人曾説:美的環境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於學生陶治情操,淨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大路陳國小在進行校園外表形象具體設計和佈局的時候,一貫遵循高品位原則,儘量做到:佈局合理,格調高雅,賞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觀實用,便於教學和維修。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理念,通過典型示範、評價導向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重塑“敬業、愛生、鑽研、開拓”的師表新形象。

我們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以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的過錯;要以理服人,取信於人,做學生的表率;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遵照《守則》《規範》的要求,尊師守紀,團結友愛。

大路陳國小倡導良好的師生人際關係,鼓勵教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啟人,啟發誘導,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動人的感情,激勵人的意志,那麼學生必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尊重,熱愛,信賴老師。所以,我們更大程度上要求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從管理入手,促進學生自治,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良好班風、教風、學風、考風、校風的形成,關鍵在教師,落實在學生。使學生成為管理自己的主人。推進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自我實踐”的教育教學改革,對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和時代性具有積極作用。

學校從辦學實踐中認識到,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是教師教育的結果,而是家庭教育,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交往的結果。學校在充分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確立了學生日常管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制定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使學生明瞭是非界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由看管型向自覺型的轉變。

3、校本教研

同時,未來的教育需要我們立足校本研究,學校鼓勵廣大教師要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將研究作為教師教學生活的重要內容,倡導反思性教學,鼓勵同伴合作與互助,努力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教師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參與課題研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研究,撰寫教育教學個案,生成體現個性的教學風格,促進教師由教書匠向研究者轉變。

未來的教育還需要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促進學習化組織建設。學校通過多種活動在教師羣體中大力宣傳終身學習的意義,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教師參加多種形式的學習(包括學歷教育,有組織的業務培訓,以及非正規學習的自學,看書,讀報或其他學習)提倡教師羣體成員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進行學習;倡導教師羣體成員間通過問題研究,觀點爭論,提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激勵教師自覺學習,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校真正成為一個學習化組織。

通過這些途徑,學校創設了一個有利於教師研究,成長,成材的環境,使教師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可持續發展,從而,為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8

4月22日,在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有幸隨教育局領導及其他學校的各位同行一起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小學校管理與校園文化建設培訓,並且參觀了北京國小廣外分校及史家國小等名校。

這次專題學習,我深刻領悟到原清華校長梅貽琦所説的話:“大學者,非大樓也,乃大師之謂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想成就一所學校,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實質就是學校的文化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教育。實踐已證明,一所學校的文化底藴越深厚,學校發展的基石就越牢固,潛移默化的影響就越深遠,學校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教育磁場,教育教學就會彰顯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整個校園就會呈現出和諧的局面。

專家、教授的講座就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確實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

北師大鮑傳友教授指出學校文化建設的任務,要注重人文性、參與性、教育性,避免走入只重視環境建設的包裝、摹仿及自己閉門造車的誤區。北京五中前校長吳昌順年逾七十,但老人精神矍爍,富有激情,講座內容緊扣教育脈搏,他對校長的角色、職責有獨到的理解。他多次強調:學校的品牌要靠教師來創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教師,而校長就該甘當人梯,讓青年脱穎而出,校長可以不是全才,

但要支持、團結,讓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能量。北師大洪成文和楚江亭兩位教授則從管理創新的視角,通過各種案例向學員們表達了這個一個理念:換一種思維,轉換一個視角,把腳稍稍往前一邁,我們的管理會更精彩。郭振有和趙希斌兩位教授對教師素質提出建議:要把孩子看成天使,不是教室防微杜漸,不是未雨綢繆,而是亡羊補牢,要善於點點石成金,撥撥亂反正,要努力改變當下教育方式的墨守成規與思想保守;他們分別從職業態度、個人素質、專業基礎、教學基礎四個方面闡述了學校文化中教師素質的重要性。幾天的理論學習令我充分體會到:好的學校文化不但應該做到外部的美,更應該是以發展師生健全的人格為美。同時,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對自身所遭遇的教育問題的迴應,不要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獨立任務來完成。“三流學校靠校長,二流學校靠制度,一流學校靠文化!”專家慷慨激昂的講述,可謂振聾發聵!

北京國小廣外分校和史家國小几所學校校園設計的獨具匠心及制度的精心設計與學生的精彩表現讓我折服。身臨其境與隔岸觀火的感覺畢竟不同。大概是京城寸土寸金的原因,學校的大部分建築都在地下,許多專用教室、體育館、食堂等都蝸居在地下,例如廣外分校的地下禮堂與游泳池;史家國小的地下體育場館、餐廳、整層的心理活動教室,都具有顯著特色。一進入史家國小,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所美麗的、現代化的學校。它是由北京東城區人民政府投資建造,學生可以住宿的純公辦學校。總投資三億多人民幣,佔地面積50多畝,地面建築最高處五層,上下有多部電梯。當然,對我而言,印象

尤為深刻的,是處處藴含着歷史、人性、科技的校園文化。現在的史家國小,除了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教育不遺餘力地投資,更有像卓立校長及王歡校長所帶領的一代一代史小人殫精竭慮地付出,才會有讓人稱羨的全國名校!北京國小廣外分校和總校每年交換教師,保證了教學質量,學校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仍克服困難,建有地下游泳館,並使游泳課成為學校校本課程。學校建有一個書店,設有兩個門,一個門通向校內,中午對孩子開放,每個孩子都有書卡,可讀可買;一個門通向校外,除中午外面向社會開放。此舉加強了學校、孩子與社會的聯繫,得到了學生及社會的一致歡迎。另外,該校的長短課時制、每年級的自編操、每天2分鐘優秀歌曲、每週三下午半天的自主隊會時間(即可以外出、舉行隊會等)及為拓展視野暑期帶學生走出國門到澳大利亞或英國短期留學等舉措都具有特色。

通過培訓和考察,我知道了“學校文化”和“校園文化”兩個詞彙的區別和聯繫;進一步理解了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知識,明確了學校今後的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方向。我告誡自己:在為別人喝彩,在欣賞別人的同時,是否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自己又能為學校留下什麼?一聲聲捫心自問伴隨我重新步入學校的工作中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9

我校明確提出了“以物質文化建設為依託,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在校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以制度規範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引領師生。經過不斷努力,我校以提升學校文化的品味為突破口,以發揮文化環境育人功能為出發點,立足實際,着眼長遠,整體籌劃,全面推進,分步實施,樹立起完整的學校文化形象,打造學校文化品牌,賦予校園豐富的生命力,給教師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已建立成有花、有草、有樹、有木、有詩、有情、有畫、有意書香校園,傳承民族傳統,營造奮發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現將我校學校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明確思路、統籌規劃、有效實施學校文化建設

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先進的文化發展方向,繼承與創新發展思路,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羣策羣力,始終“以精神文化引導人,以環境文化薰陶人,以制度文化約束、激勵、規範人,以人文文化培養人、教化人”為學校文化建設思路。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提升校園靜態文化品位和創新,豐富校園動態文化活動,逐步構建具有棣花中心國小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使學校成為校園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文化底藴豐厚、各項制度完善、人際關係和諧的校園。

二、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打造整潔優美的學校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學校文化的載體。我校大到校園的.整體佈局規劃,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廁的淨化、香化,都作為一種文化內涵的表象。使學生在其間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最後形成觀念、化為行為。

一是學校成立“五化”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實施“淨化”、“美化”、“綠化”、“亮化”、“暢化”工程,使各項硬件設施做到整體規劃、分別實施。學校硬化操場,綠化教師生活區,修建花園,構造人文景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二是加強校舍改造,優化育人環境;三是部室健全,管理規劃,提供育人保障,學校不僅對已有的圖書室、儀器室、體育器材室、少先隊活動室、會議室等進行改造,增添設施、改造環境、營造氛圍。豐富了我校的教育資源。通過物質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套較為明確、完整的辦學思想體系和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並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構建和諧進取的精神文化

思想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我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德育、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尊師愛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密切合作;同學之間親近友愛——團結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勵,同時我校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學校精神文化。一是統領文化建設,根據學校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藴,結合自身實際及教育發展現狀,認真總結歸納提煉我校的統領文化內涵。我校以“全面發展、因材施教、環境育人、創建特色”為辦學理念;以“全面發展,學有專長;着眼今天,把握明天”為校訓;以“尊師愛生團結守紀”為校風;以“團結、勤奮、求實、進取”作為教風;以“樂學、勤學、會學”作為學風。把這些文字懸掛張貼在學校醒目位置,使全體師生耳詳目熟,用它來指導、鞭策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二是文化氛圍建設,學校通過對建築物的的規劃及佈置來塑造學校文化內涵,通過一定的載體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班班懸掛《國小生日常行為習慣》和《國小生守則》,時刻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生活。精心設計校園人文環境,充分利用走廊、牆壁、教室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畫像、格言、匾牌。精心繪製了多種風格的文化牆,包括益智類、剪紙類、山水畫等,同時在樓道牆面空白處為每個班設計了一面文化牆,各班文化牆佈置圖文並茂、別具一格,有漫畫、書法、詩詞,也有童謠、手抄報,體現了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特點;另外,我們還在教學樓道張貼了師生書畫作品,讓每一面牆壁變成了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文明禮儀教育,創設了一個“時時愛教育,處處受感染”文明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文明程度提高。三是學校的人文文化建設。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互相幫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賴,團結合作,樂於爭鳴的文明氛圍,積極開展各類活動,為教師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校充分利用宣傳欄、報欄、學生手抄報、學生書畫等形式大力宣傳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利用辦學特色優勢,健全民主規範的校園制度文化

如果把校園文化建設看成一個整體,比作一個完整的人,基本建設是軀體,環境建設好比外衣,文化建設是眼睛,活動建設是血脈,那麼,制度建設就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大腦和靈魂。近年來,我校先後制訂了《沙雅縣第三國小常規管理要求》、《沙雅縣第三國小班級管理要求》等工作管理制度,並編印成近兩萬字的《沙雅縣第三國小制度彙編》,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從做人到育人均有章可循。結合學校實際,構建出由“校長——校委會——教研組——班主任”組成的內部管理模式,使教師的管理與學生的管理環環相扣,相得益彰。從師生的到崗到位、儀表言行到日常工作、教研教改、課題研究,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有聲有色。學生的紀律、學習、衞生、禮儀等方面得到規範,形成“自我養成——逐漸適應——習慣遵守”這一良性循環,師生文化生活健康發展,養成了校園內“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處處有人管”,師生洋溢出奮發、向上,文明、尚美的精神風貌。同時,我校十分重視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班子成員經常學習有關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文章,多次就學校文化建設問題進行研討。並在此基礎上,合理規劃,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制訂了《沙雅縣第三國小學校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文明班級評選方案》、《師德教風建設實施方案》等,為促進我校學校文化建設的不斷髮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證。

五、構建富有文化藴含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人文文化的陶冶。

活動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血脈,它豐富活躍着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

1、堅持主旋律,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時事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多年來,我們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與改革開放和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結合起來,以新學期升旗、開學典禮、學生表彰大會及重大節日、重大紀念日、重要活動為契機,開展了“秉承傳統文明,弘揚民族精神”和“國不可辱、民不可欺、我當自強”教育活動;以改革開放好為主題,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增強了學生勤奮學習、愛國愛校、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社會主義公共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堅持開展了“塑造文明學生形象”活動,開展了“愛父母”、“愛學校”、“愛老師”、“愛老、敬老、助老”系列讀書活動、徵文比賽、演講比賽,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團結、友愛、互助、奉獻的精神,弘揚了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3、全員參與學校文化建設。良好的學校文化建設,應使每個人都是學校文化主旋律中的一個音符,因此,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建學習型校園,做學者型教師”活動,引導教師學習理論,鑽研業務,提高技能,舉辦了教師優質課大賽、課改論壇、師德論壇、師德師風演講比賽、形成了人人關心學校文化,人人蔘與學校文化的良好局面;在學生中開展了“校徽設計”、“校園文化牌設計”、“班級文化建設”、“文明班級評選”等活動,激發了他們愛我校園、美化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4、我校充分利用校廣播電台、宣傳欄、壁報欄、校園小報、讀書徵文比賽,文學、藝術、心理、歷史等文化講座和法制、安全、交通知識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園到處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使先進文化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5、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活躍學校文化。文化藝術活動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多年來,我校成立了學生舞蹈隊、合唱團、及美術興趣小組,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合唱比賽、廣播操比賽、運動會、新年晚會以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展覽等活動,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學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學生的鑑賞能力,使學校文化建設呈現多樣化、羣體性、藝術性的特點。

總之,“最好是暫時的標誌,更好是永恆的追求”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還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視學校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功能才會得到真正加強,學生才能真正健康的發展。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0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創建具有獨特品質魅力的學校文化,樹立健康向上的優良校風,是提升教育內涵的重要方面。我校在抓文化建設,樹優良校風,促內涵發展等方面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重視教師文化建設,實現教書育人

教師是學校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源,是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人本因素。重視教師和教學文化建設,培養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專業化發展的教師隊伍,是學校走內涵發展的基本保證。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是在全體教師中倡導四講氛圍:講奉獻、講大氣、講品位、講合作;弘揚四大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業精神、改革精神;確立五種方式:現代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要塑造德高者的形象、博學者的形象、外在美的形象;要具備優秀的文化素質和傳播先進理念、健康道德、正確思想、前衞科學的能力;要時刻能夠運用科學知識武裝,堅持以先進的思想培養人,先進的文化武裝人,高尚的道德塑造人,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在教職工中建立起既鼓勵競爭又提倡合作,既鼓勵個別冒尖又促進整體提高的管理機制,營造寬鬆、民主的工作氛圍,建設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教師文化。

三是強化校本教研。在教師培養中我們注重以目標鼓舞人,調動教師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堅持“看主流,重實績,不求全責備”的原則,為教師的成功創造條件。

1.立足校本,發揮本地骨幹教師的作用。校本教研,過分依賴外來專家指導是不現實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確定了一些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為本土榜樣,加大對他們的培訓。積極為他們提供外出學習機會,並實施“外出聽課帶課制度”和“外出學習二級培訓制度”,對於“走出去”的骨幹、教師,我校規定做到“三個一”:即提交一份完整的資料(經驗材料等)整理成冊,便於教師傳閲;做一場高標準的彙報講座,談別人的成功做法與經驗,談自己的感觸和體會,談會後對學校的建議與設想;上一堂高質量的移植課,起到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作用。

2.紮實開展集體備課、課例研討活動,發揮教研活動基地的輻射作用。健全和完善集體備課、教學反思制度,開展“研討日”活動,每週每學科確定一天為教研日,教務幹部必須參與集體備課的指導與研討。由於,村小的大部分教師往往要承擔4門以上課程的教學,要想讓教師坐下來研究,就必須讓他們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將教師從抄寫大量教案的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為此,我們試着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解決。探討嘗試“集體研討、分工撰寫,教學案共享、個性互補、用中完善、改中應用”的備課方法。備課時,教師把各自帶來的不同備課資料和若干個來自教學中的困惑,採取“頭腦風暴”的方式,各抒己見,然後再集體研討,整理出較好的設計思路供大家分享。同時,提倡教師備個性化的教案,在教學常規檢查中將檢查教師的備課改為着重交流教師的教學反思。

課例研討主要採取同課異構的形式。同課異構也就是是同年級、同學科商定出相同的課題內容,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設計,各自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聽完課後集體進行分析研討,在一系列多維度的反思中,不僅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及表現,依據學生學習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效果來評判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從而使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不斷的被審視、被否定、被修正、被強化、被提煉、被昇華,使每個課堂成為真實、樸實、紮實的智慧型課堂,最終促進學生和教師自身的成長,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需求。

3.在幹部教師中廣泛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閲讀一本教學專著、自主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撰寫一篇教學論文(調研報告)、執教(指導)一節課改研究課、編制一個教學案例(教育故事)。幹部成為新課改的“科研引路人”;骨幹教師成為新課改的“帶頭人”,中老年教師成為新課改的踐行者。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覺悟高、道德修養好、敬業愛生、樂於奉獻、業務精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穩定的教師隊伍。

二、重視管理文化建設,實現管理育人

重視學校的“軟件”建設,關注學校的內涵發展,加快學校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的做法是:

一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樹立“管理即服務”的觀念。着力增強管理層對於學校共同價值取向的認同感,使整個班子形成真抓實幹、敢想敢幹、團結高效的工作作風,勤儉樸實的生活作風,任勞任怨為師生服務的意識,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使學校管理層能夠更高效地服務於學校的育人目標。

二是積極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本着民主公開、一視同仁、平等競爭、任人唯賢、擇優任用、優化組合、人盡其才的原則,建立和健全公平、規範的評價制度,實行定性與定量、過程和結果、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定期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自檢、自評,定期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整個評價注重過程評價,注重從起點看變化,注重於集體評價(以備課組為評價單位),鼓勵良性競爭,整體推進,倡導打團體戰,實行捆綁考核。

三、重視班級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多年來,學校力爭用文化引領學校的發展,促進學生不斷髮展,鼓勵學生自主力行,引導學生自主實踐,關注學生和諧發展、全面發展、持續性發展。

1.強化班級文化建設。一是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注重選用骨幹教師擔任班主任,在班級內使學生有共同的奮鬥目標、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配合能起表率作用的班幹部隊伍,從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風和學風的班集體。二是充分發揮各班級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達標班、達標生評選活動。

2.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堅持利用升國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持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趣味運動會;在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文藝演出、徵文、演講比賽;開展“手拉手”、“愛心工程”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

3.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學校一貫重視學生社團組織的建設,讓學生在自己的社團組織中培養能力,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發展自己,張揚個性的廣闊舞台。學校形成“人人時時有事幹,事事處處有人管”的良好風氣。

四、塑造校園精神,崇尚人文管理。

師生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經長期積累積澱,便形成一種文化,成為校園精神,它是學校生生不息地發展的內因。有了它,不管東西南北風,學校總能堅定不移地穩步前進。近幾年來,我校着力塑造自由、向上、和諧、互助的校園精神,大力開展讀書教育。學校就是學校,是兒童讀書的地方。學校應有濃厚的書卷氣、濃烈的書香味,讓讀書渲染學校文化的底色,讓讀書增加教師的精神底氣,讓讀書增強學生的生命底藴。幾年來,學校一直開展讀書教育活動,用課題來規範研究學生的課外閲讀。把讀書教育作為學校特色來抓,培養既有科學素養,又有人文精神的道德完善的人。

在幾天的考察過程中,四所學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老師那種工作的熱情深深打動了,他們把工作當樂趣,把壓力當動力,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生活化。最主要的是教師們能自覺地學習,主動地工作。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科學地設計自己,及時地反思自己,有效地調整自己,勇敢地超越自己。這時我腦海中只有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老師們如此熱愛工作,享受工作?從校長的回答中,我捕捉到了重要的信息:既有外顯的評價制度,又有隱性的鼓勵制度;既要有嚴格的條文管理制度,更要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每個教師既有近期工作目標,又有長期發展規劃。正如他們所説:給一種目標,讓教師有學習的追求;給一種危機感,使教師必須學習;給一種精神,使教師有學習的動力(自我超越);給一種方法,使教師會學習;營造一種氛圍,保證教師能學習。

總之,文化是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沒有優秀的學校文化,便不會有卓越的學校。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它引領着學校的各項建設。賦予學校各項建設的文化內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面對更加開放的、多元文化並存的社會和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隨着市場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在社會各領域、各層面的不斷推進,以及學校自身的發展,六汪鎮國小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厚重的使命感,搞好學校文化建設。通過營造一種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氛圍,來促進健康的集體輿論,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校風傳統,使學校成為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一部和諧優美的協奏曲,為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藴。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1

我校以“搶機遇,抓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過程,促養成,育合格人才”為重點,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在團結進取、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圓滿完成了預期工作任務。

一、加快校園環境建設優化學校環境文化

本年度,學校在校園人文環境方面,着力營造淨化、美化工程。

一是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對教室、辦公室的維修改造;為各科室安裝了空調;完成“校園廣播系統”“校園安全安防監控系統”等設施設備,加快現代教育技術建設步伐,努力構建數字化校園。

二是對校園的美化進行統一規劃,使其佈局合理、規範,給人以整潔、美觀之感。

三是不斷優化校園音響廣播系統,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堅持輕聲播放經典名曲,讓師生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班級黑板報,營造濃厚的書香外部氛圍。

四是保持校園內所有教育活動、生活場所潔淨。

五是搞好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使學校周邊環境安全、健康,避免不良風氣、行為、文化對學生的身心侵害。讓每位學生在精心設計與佈置的校園環境中受到薰陶、感染。

二、搭建多彩展示舞台構建學校活動文化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血脈,是校園文化得以延續與發展的源泉,它不但為師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發展個性的舞台,還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還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得在校園內形成了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文化氛圍。

1、常規德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德育文化氛圍。

首先是狠抓班集體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活動,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此,學校開展了以“創文明班級、樹優良班風”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週一升旗儀式、每週主題班隊活動、學校及班級黑板報檢查、優秀學生評選、“流動紅旗班”月評、文明班級爭創等常規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養成教育,努力在學生中形成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的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2、加強養成教育。

我校始終把養成教育作為德育的突破口,以禮儀教育為載體,按“在家是個好孩子,在校是個好學生,在社會是個好公民”的要求,根據國小生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知識結構,提出不同的要求。積極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養成教育轉化為活動,落實到課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師生的文明言行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營造出了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

三、規範師生知情意行彰顯學校行為文化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最終體現,具體表現在學生的文明行為和教師的教育行為、學校的管理行為等方面。我校做法如下:

(一)狠抓學校領導班子行為文化建設。

學校領導是學校良好形象的代表,要重視並加強班子成員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起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真心實意謀學校發展的觀念。工作中努力做到用先進的理念引領教職工,用積極的工作激情感染教職工。生活中給教職工更多的人文關懷,尊重教師的人格與尊嚴,以德治校,以人格魅力和力量使教師信任、信服,構建以身作則、以人為本的學校領導文化。

(二)強化教職員工行為文化建設。

教師是學校文化的建設者,同時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對象,教師形象建設是流動着的校園文化。因此,我校在教師行為文化建設上:

一是實施“三抓”:抓師德建設,抓業務培訓,抓教研教改。

二是開展“三愛三心”活動:熱愛教育有事業心,熱愛學校有責任心,熱愛學生有愛心。

三是實踐“四個負責”:為學生現在負責,為學生未來負責,為學生一生負責,為所有學生負責。努力促使每位教師成為一個以信譽至上、敬業負責、正直誠信、好學力行、重視細節、團隊意識強的實踐者。

(三)落實學生行為文化建設。

我校在學生行為文化建設方面:

一是着力於誠信教育。

二是主張自主教育。

三是加強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應懂得感恩。因為懂得感恩的學生才知事、懂事、理解與尊重人。經常性組織學生助殘幫困捐款捐物等獻愛心活動中,宣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民族美德,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愛心教育。此外,還教育學生要懂得對環境的感恩,懂得珍惜環境,樹立綠色環保意識。

四是注重好學力行。教育要學生以學為本、要學以致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體驗每天有進步和成功的快樂。

五是關注特長教育。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人應該有自己的特長。

四、美化幼兒園環境,完善硬件設施,規範管理,彰顯辦園特色。

1、美化幼兒園環境,完善硬件設施,優化了辦園條件。

我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充分利用閒置校舍增設幼兒園的契機,想方設法籌措資金20餘萬元。建水泥地平1500平方,為學生提供平整、安全活動場所;修下水道150米,解決了雨天積水問題;為幼兒改建水沖廁所,鋪人工草坪600平方,購置幼兒室內外玩具及配套用品投入4萬多元;幼兒園班班有空調、電視、電子鋼琴、滅蚊燈、消毒燈等;室內粉刷內牆漆1200平方,室外彩繪600平方。

2、依法辦園,規範管理,彰顯辦園特色。

按要求配備保教人員,落實待遇,為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素質較好的保教隊伍。家長接送幼兒制、班級責任制、學期工作量化考核制等管理制度建立了正常的辦園秩序,調動了保教人員的工作熱情,規範了辦園行為。

3、開展教研,提高保教質量。

要求幼兒園教師通過參與上研討課、互動評課等環節,整體提升了幼教、保育水平。幼兒園組織園本教研時,還邀請了家長代表參加活動,這為了解社會、家長對幼兒園的要求建立了一條信息通道,也是提高辦園水平的得力措施。

4、豐富的活動,寓教於樂。

豐富多采的遊戲活動,是幼兒園進行教育教學的最主要形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了認知能力。此外,要求幼兒園還利用開展節日紀念活動的機會,充分發展學生活動能力,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是追求外在的物質表現形式,還是呈現精神層面的內涵。

回顧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工作是歷歷在目:閆偉、朱亞軍在學校籌建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中,近兩個月來沒有休息一個節假日,每天早來晚走,加班幹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只要能為學校節約資金再苦再累的活都是自己做,家裏的事顧不上管,孩子有病顧不上問,一心撲在工作上,他們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硃紅玲老師開學初動手術,病假沒有休息完就堅持上班,為了校園文化建設加班加點、不怕髒不怕累,積極承擔工作精神令人敬佩!樊森、劉冬、陳冬霞、董建華、韓豔、朱冬梅等這些老師顧大局、識大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率先垂範、身先士卒,犧牲了休息日,在為學校文化建設默默奉獻。正是這些可敬、可愛的教師們用他們的行動無聲的詮釋了我校文化的核心內涵:為師者,要敬業、講奉獻,人格上要有松樹挺拔與高潔,品德上要有竹子的虛心與堅韌。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推動教育發展的着力點和落腳點,是堅持立德樹人,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更進一步加強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根據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我校擬定了《xx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並按照方案切實開展工作,從20xx年9月啟動至今,在縣教育局、當地黨政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xx國小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初步成型。現將學校主要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xx國小是一所中等辦學規模的中心完小,573名學生,35名教職工,附設3個學前班,學生156人,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2272.8平方米,生均21.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356平方米,生均5.9平方米。

二、加強領導,成立領導機構,落實建設目標

為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中層領導及教師代表為成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研究落實了以“精心組織,逐步深入,打造精品,彰顯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目標,確定了以培養優良的校風、學

風、教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學校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活動為載體,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目的,推動形成厚重的學校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化風尚等一系列的建設綱領。旨在通過建設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把學校建設成為校園環境優美、學習氛圍濃厚、內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學質量一流、文化底藴豐富、有自己特色的人民滿意的學校。

三、20xx年9月至今完成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一)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是精神文化的建設,它是一個學校的主題,學校的發展離不開這個主題,它指導着學校發展的方向,指導着學校辦學的方向,指導着教師的工作方向。為此,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召開家長會議、教師座談會等形式,深入教師、學生、家長、社會進行調研,力求制定符合xx國小發展所具備的精神文化,20xx年9月,xx國小確定了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徽、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並製作上牆,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持。我們學校的校訓為:“健體、博學、感恩”;校風為:“明禮”、“勤奮”、“健康”、“快樂”;教風為:“嚴謹”、“求實”、“合作”、“創新”;學風為“勤學”、“善思”、

“團結”、“進取”。

(二)物質文化建設

如果説精神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發展的主題,那麼物質文化的建設便是這個主題發展的支柱。通過多方調研,我們將“美化環境文化,構建人文生態校園”作為物質文化建設的目標。美化環境文化是途徑,構建人文生態校園是目標。在美化環境文化的工作中,我們的建設方思路是: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立足傳統實際,確保整個校園乾淨、整潔、美觀、有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為了實現這個建設目標,我們將走廊文化、教室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牆面文化作為建設的主體。我們認為,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課堂説教,一所學校,教育的對象也不僅僅是學生,只要是身處學校,無論身份,都應該得到教育。而構建“人文生態校園”則可以起到全面教育的效果,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效。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物質文化建設工作:

1、校園整體規劃:對校門、操場、過道、樓道走廊、教室、辦公室、專用教室、花池等進行整體佈局美化,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育人環境。首先做到車輛擺放整齊,路面整潔衞生,校園內地面無垃圾、無痰跡、無衞生死角。其次是在樓道、牆面醒目處貼上衞生、安全標語、字畫等,對師生進行渲染教育。

2、學校樓道文化建設

樓道是學生長期經過的地方,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好陣地,我們以“安全、誠信、勤學、感恩”為主題,對教學樓的樓道進行精心佈置,張貼上下樓梯安全標語、教育教學格言等宣傳畫。“播種良好習慣、收穫健康人生”,旨在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3、打造班級文化。

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室、寢室文化設計競賽。每個班根據自己的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訓、班規,佈置學習園地、班級風采展示台等,分版塊的展示班學生作品及班級風采。要求嶄課桌、生活用品擺放整齊、科學合理佈局,並在教寢室前左角建立衞生角,工具擺放在工具箱等。良好的教室、寢室設計佈置,可以使學生時時沐浴在文化的陽光之中。

4、建設辦公室文化、功能室文化。

教師辦公室的佈置也是體現學校物質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去年我們新添置了教師辦公桌椅,今年,對辦公室進行了重新佈置,力求為教師打造一個美觀舒適、富有精神文化氣息的辦公環境。學校還重點建設了會議室、音樂教室、實驗室、圖書室、閲覽室、行政辦公室、心理諮詢室等七間專用功能室。學校利用有限的資源,規範了學校的辦公場所。為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速度,我校為每個辦公室拉通網絡,提高辦公效益。

5、校園綠化硬化美化

綠化。我校綠化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綠色”仍然不夠。在今年3月,學校對校園綠化再一次進行了添置。修補增添了幾個花壇,增添了價值2萬餘元的花草樹木,對運動休閒場所、過道教師辦公室、學校花池進行了綠化補充,使校園更加充滿綠色的氣息。

硬化。經過一年的校舍改建,校舍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地面到處坑坑窪窪,面對師生“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窘境,我校籌集資金30萬元,實施“硬化暢通工程”,硬化了各處過道共計20xx多平方米。

6、餐廳文化建設。

以“衞生文明、勤儉節約”主題,打造我校餐廳文化。每學期開學第一週,就通過班會、板報等形式,讓我每位住校生知曉學生用餐的規則要求,懂得衞生文明、勤儉節約對個人及學校、社會的重要意義。我們還在學生餐廳張貼了《學生用餐制度》、宣傳畫、名言警句等營造濃厚的“衞生文明、勤儉節約”的餐廳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我校學生用餐能很好地做到文明有序、衞生節約。

7、圍牆文化建設。

圍牆文化建設,我們準備立足傳統,迴歸經典,對圍牆進行精心打造。我們建設的主題是“誦讀經典,潤澤心靈”,主要內容是與孩子習慣養成方面的《弟子規》節選、禮儀小故事、禮儀小標語、安全常識等,旨在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3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是育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充分挖掘潛力,廣泛運用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包括:

1、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

根據新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目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我校創設了三大主題班會:

養成教育(主題有: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朋友與友誼、我心中的偶像、自信與成功等);

感恩教育(主題有:感謝父母、感謝老師、關愛、名人激勵我成長等);

心理輔導(主題有:如何適應新環境、克服心理壓力,做生活的強者、心理調試——相信自己、如何正確對待失意等)。

有時還邀請家長參加,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如黃太福老師的主題班會——感謝父母,生動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擁而泣,班主任及前來聽課的兄弟學校的老師也留下了感動的眼淚,並響起了陣陣掌聲。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得到了家長、社會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

2、國旗下的講話,莊嚴的正面教育。

我校堅持每週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如愛國主義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等等。話語雖不多,但非常注重實效,在莊嚴的國旗下,嚴肅的氛圍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國旗下的講話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發揮媒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我們充分利用好廣播、櫥窗、黑板報等校園文化設施,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努力營造正確的輿論氛圍,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學校廣播室每天廣播時間1小時,除了宣傳學校好人好事、扶正貶邪外,還根據學生年齡和興趣特點,在不同時段設計了不同的廣播板塊,大大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櫥窗、黑板報也成為學校專題教育的宣傳窗口,學校和社會的重大事件、評論及學生對專題教育的體會都能夠在校內櫥窗和黑板報中得到直接的體現,有力地配合了學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搭建個性發展平台。

我們充分廣泛地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為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搭建起一個又一個發展平台。如“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珍愛生命,拒絕”、“拒絕管制刀具進校園”、“節約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國小生”等專題活動,既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 “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 “元旦文藝匯演”、“手抄報比賽”、“書畫大賽”、“六一遊園活動”等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表現舞台,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消防應急演練”、“地震應急演練”等實踐活動,讓師生學會面對突發事件緊急自救的知識,大大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通過廣泛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進一步淨化了校園文化,抵制了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抑制了低級、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了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也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二、紮實抓好品行養成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反映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標誌。我們突出抓了兩個方面:

一是完善“他律”,倡導“自律”。

通過《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實施及校規、班規的制訂與實施,使學生熟知並達到學校生活中具體的行為要求;建立良好的獎懲與激勵機制並及時分析總結學生品德行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在班級中創設產生良好行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

二是紮實抓好生活細節,促進養成教育。

在師生中廣泛倡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等古訓和格言,提倡“寓卓越於平凡,寓成功於細節”等理念,及時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等集體輿論手段,並與家庭教育達成共識,讓學生真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經過不懈努力,我校全體師生講學習、講文明、講禮貌、講衞生已蔚然成風,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人人是赤小形象,個個是赤小環境的保護者”的局面已經形成。

三、創建優美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沒有完備的“硬件”系統,校園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為了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藴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從辦學宗旨、辦學理念、學校歷史、發展規劃、師生規範等方面綜合考慮,形成特色鮮明、統一和諧的校園形象。

1、加大經費投入,科學規劃校園整體佈局。

我們以優化育人環境為切入點,以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為突破口,以創建“縣級名校”為發展目標,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對校園進行了佈局調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已完全分開,新建了特色鮮明、寓意深遠的學校大門和硬化了寬敞美麗的校道;美化綠化了整個校園,使學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美麗幽雅。

2、重視人文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處處是教育之地” ,是我們力求讓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學校文化特有底藴的校園建設原則。走近校門,“改變自己從今天開始,良好習慣成功的起點”的大型標語,激勵着師生拼搏進取;進入校園,“文明、自信、求實、創新”的校風,“厚德、博學、自強、奮進”的校訓,“博愛、嚴謹、敬業、奉獻”的教風和“自主、好問、樂讀、精思”的學風,莊重、醒目,催人奮進;“奮鬥改變人生,拼搏創造輝煌”等警句,耐人尋味,時刻激勵着學生的鬥志;文化長廊中的《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時刻提醒着學生;巨幅《中國地圖》、《世界地圖》讓同學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時刻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學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質教育的成果。潤物細無聲,牆壁會説話,花草也賦詩,設施能啟智,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知識的載體。通過精心設計,把教育目的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3、人人蔘與,構建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教室是學生在校園裏感情最深、影響最大、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他們潛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環境,也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在校園整體規劃的同時,學校還創造性的讓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年級、班級文化建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設計的班級環境,凸現出班級特色和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教室的牆壁變成了學生學習創造的天地。

走進教室如同走進了知識的海洋,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欄目。一扇扇別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門脱穎而出;彰顯個性的班風折射出班級特色;室內的環境設計別有新意:名人畫像、名言格言、學生書畫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社會一角”使學生對社會多一份關注、多一份瞭解、更多一份責任;“學習園地”展示了學生各類優秀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魅力;“心裏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班級之星”帶動了全班,堅定了信心,每一顆“星星”都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驕傲的告訴同學和老師: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嚀”讓孩子們讀懂了父母的融融愛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學生的個性、才華。經過一年的實踐和不斷完善,班級文化建設又成為了我校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

四、樹立可學的師生楷模

榜樣的主要功能在於示範和激勵,激勵是第一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榜樣的作用必然更大。我們非常重視挖掘師生中的積極因素,樹立榜樣,大力宣傳,讓榜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如在文化長廊中開闢專欄展示“教師風采”;對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以及榮獲各種榮譽的教職工、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勞動積極分子,及時通過光榮榜的形式進行公開表揚,並在每學期開學典禮上公開表彰;各年級,各班也成立了“進步之星”、“星光燦爛”等宣傳欄,及時表揚在年級、班上有進步的學生。

這樣,既讓受表彰的師生擁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又讓他們感覺到肩上的責任,同時更為學生樹立起可學、可追趕的榜樣,讓師生明白榜樣就在身邊,讓榜樣成為鞭策自己和激勵他人的力量,讓學生更加信任和熱愛自己的老師和校園。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穫。

近一年的工作,我們最深的體會是:

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素質,締造和諧校園,能帶動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取得優異的成績,創造出一個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優質校園。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決心以市文明單位這一崇高的榮譽為目標,激勵自己,要求自己,總結經驗,克服困難,一如既往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使這枝精神文明之花越開越紅,越開越豔。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4

校園文化創建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一所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展現。根據江北區教育局文件精神的具體要求,我校實施了以“育和諧人才,創陽光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制定了《z市麻東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主題,確立了內容,籌劃了建設進程。在教育局領導的關懷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彙報如下:

我們結合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和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提煉了我校的辦學理念:培植美麗人格,奠基幸福人生——即以人為本、激揚生命、提升人格、促進師生愉快學習和生活,和諧發展,做陽光學生、陽光教師,並在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以人育人、陽光互動、和諧發展”為指導的“開展陽光德育、創建陽光課堂、爭做陽光教師和陽光少年”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陽光辦學模塊,培養性格開朗、身心健全、團結樂羣、勇於超越的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精神豐富、充滿活力、積極進取的教師隊伍,讓麻東師生的生命形態都如陽光般燦爛。

陽光校園的形象文化——和諧朝氣

1 我們設計了具有學校文化內涵的“校標、校徽、校旗”,“三校”是學校的標誌,我們的標誌文化主題是:以紅綠為主,綠色代表着麻東朝氣蓬勃,紅色代表着麻東人陽光熱情,整個校標圓形代表着麻東人團結和諧,校標中心圖案以字母"Y"變形為一個正預展翅高飛的雛鷹。我們的校歌《麻東——我啟航的港灣》,獲得了江北區校歌創作比賽一等獎的好成績。

2 在打造標誌文化的同時,我們還注重學校的環境改造,營造濃厚的人文氣息,涵養學生的心性。我們對學校一、二層的宣傳窗進行重新佈置,一樓用10個版面介紹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特色創建等情況,讓學生對學校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二樓推出兩個主題,分別是科普知識和文學知識,文理並重,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古典詩詞的興趣;另外學校大屏幕及時對陽光校園文化創建、學校各項活動進行宣傳;我們還利用課間音樂鈴聲等載體陶冶學生的心靈;各班級也制定了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對班級文化進行了個性化佈置。

其次在二樓的排練房門口走廊設立戲曲長廊,張貼戲曲劇照;做好傳承甬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戲曲教育活動。組織學校的“陽光甬劇團”的小演員積極參加各類活動,舉辦校園藝術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同時,挖掘甬劇戲曲藝術中的一些教育因素,培養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在體育方面,以“小胖墩街舞隊”為起點,開展全校性的健身鍛鍊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魄。學校每年舉行各種形式的體育競技運動會和趣味運動會,以促進學生積極鍛鍊身體。

3 陽光校園的制度文化——以人為本,制度是學校文化的一種隱形力量,可以影響學校的價值觀的實現。學校制度決定着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性、先進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為了確保學校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學校將合理規劃,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我們還制訂“陽光少年”評比標準,評選了首屆“陽光少年”;我們還將推出陽光班級、陽光班主任的評選活動。讓學校的陽光辦學理念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如今,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已初見成效,校園環境整潔,師生精神煥發;我們牢記“勤學 善思”的校訓,踐行“平等 賞識”的教風,樹立“樂學 善學”的學風, 展現“自信 自強”的校風,為打造優秀校園文化而努力。我們深信,隨着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必將極大推進學校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必將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學校文化建設總結15

我校明確提出了“以物質文化建設為依託,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以制度規範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引領師生走向成功的目標;同時加強精神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造就有特色、和諧、向上的文明集體。我們注重倡導特色,豐富載體,活動引領,學科滲透,積極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深化,內涵昇華,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愉悦成長的樂園。

一、加強校園觀念文化的導向作用

我校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德育特色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以愛育愛”新的教育理念,“以特色活校,用質量立校”成為全校上下的共識,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尊師愛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密切合作;同學之間親近友愛團結互助、相互理解、互勉互勵,學生的安全、歸屬與愛、自尊等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整個校園中有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氣氛。

為了加強觀念文化的導向作用,我們提出了辦學思想: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社會,一切為了發展。辦學理念: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弘揚特色,發展創新。培養目標:讓我們的孩子具有優良的品學習慣、紮實的文化根基,健康的身心素養,強勁的發展潛能。十幾年後,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事,學會如何生存,學會如何發展。

校訓:誠信為人、勤奮做事

校風:尊師愛生,崇尚文明,團結協作,勤奮進取。教風:為人師表,民主和諧,科學嚴謹,弘揚個性。學風:友愛互助,刻苦鑽研,胸懷大志,拼搏向上。

以上理念的形成,對提高教師的凝聚力,鼓舞師生的鬥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抓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強化環境的薰陶作用

硬化整鋪操場,加強了學校的綠化、淨化、美化、體育設備的更新,一方面加強軟環境的佈置,建起了文化牆、校訓匾、宣傳欄,廣播站。現在,無論走到哪裏,觸目所見的都是園林化、藝術化、人性化的校容校貌,校園內佈局精巧,裝飾雅緻,地面整潔,還有挺拔的松柏、美麗的小花園,牆面有壁畫語錄、班級風采、德育走廊、知識長廊等。整潔、美觀、和諧的環境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情操的陶冶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讓師生無意識地通過耳聞目染,感受到了學校生活的歡樂和諧,默默地塑造着學生甚至教師的心靈,陶冶着人的情操。力爭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

三、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高師生思想境界

1、加強師德建設。師德建設是我校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論平時教學工作有多忙,學校都要組織教師定期學習,提高師德水平。通常都是通過全校教師大會、政治學習,針對教師中出現的問題,作深入的思想工作。

2、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學校為了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提高教師的整體文化素質,在今年特別注重為教師讀書學習創造更好的氛圍和條件,在教師中開展了“好書美文推薦”活動,先由教師推薦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理論著作、教育隨筆、故事等好書美文,再由學校收集歸類整理,推薦給全校教師閲讀,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教師進行閲讀,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讓更多的教師喜愛上了讀書。堅持每週的讀書日活動,輪流讓學生在圖書室借閲,並寫出讀書筆記。

3、德育主題月活動求實效。堅持“三貼近”,如3月植樹節、4月環保節、5月讀書節、6月藝術節、7月黨建節、9月尊師節、10月國慶節、11月科技節、12月體育節等,讓師生在盡享節日快樂中得到思想境界自主提升。

4、堅持基本目標,搞好養成教育。桌凳文具擺放整齊、主動彎腰撿拾、課間活動不打鬧、地面一塵不染、牆壁新淨、玻璃完好、窗明几亮、班容佈置合理等作為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工作的基本目標。

四、完善制度建設,發揮制度文化的激勵作用

表彰先進制度,鼓勵進步政策,對學業有困難、品德有缺陷學生的幫教措施,鼓勵學生髮揮各種特長技能的培養手段,獎教獎學措施,學生校園生活規範等等,使每個學生乃至教師都有成功的體驗,得到精神鞭策。我校在學校管理、教學管理、教研管理、班級管理、後勤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夠有序的進行,保證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激勵着教師在工作中不斷創新。

五、加強學校活動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我校還充分利用校園的文化設施和校外的文化資源,開展的各種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使校園的課外文化活動具有羣眾性、自主性、知識性、娛樂性的特點,能使學生在“求知、求新、求美、求樂”的活動中提高認識、開闊視野,活躍身心,增進友誼,豐富生活。近幾年來我校每年開展的“快樂成長展能活動”、“田徑運動會”、“第二課堂活動”、“陽光運動長跑”、“體育大課間活動”、“校園藝術節”等活動,已經形成制度,這些活動由於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且活動又屬具趣味性、競技性、創造性,在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取得了累累碩果。

標籤: 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p5k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