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5篇(精選)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5篇(精選)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活動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5篇(精選)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

本學期,我擔任了學校信息技術興趣小組的輔導老師。本社團每次活動人數平均保持在25人左右,全部為七、八年級學生。社團的學生對編程興趣濃厚,但實際學習能力水平參差不平。在這整整一學期的興趣小組活動中,我認真負責地進行輔導,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同學都能獲得收穫,取得進步。

在興趣小組活動開始,我首先我認真制訂了一份教學計劃,希望學生能學到豐富的知識。但在第一次課之後,在我瞭解了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特點之後,由於c語言課程難度較大,我儘量在輔導過程中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計劃制定之後,我開始認真地授課和輔導。本學期輔導的是信息學奧賽相關知識,由於知識內容繁多,難度比較大,所以我在每次講課中都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提高。又因為興趣小組是七至八年級的挑選出來的優秀學生組成的,所以我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競爭與合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學習的.時候更有動力。

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對信息學奧賽中程序編寫更感興趣了,而且學生都在學習中學會了程序設計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能力,比如:編程小程序解決數學中的計算問題等等,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程序的興趣。正是如此,今年我們的團隊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提高組一等獎一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在興趣班的活動開展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學生的自制力問題,有的學生的自制力較差,總有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藉機會上網聊天甚至

玩遊戲,造成不好的影響。其二,學生視野不開闊,不善於從大量素材中選擇合用的素材,製作手法不夠大氣,配色所需的美術功底也欠缺。

因此,對於今後的興趣班活動,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興趣班活動質量:

1、加強管理。約束學生的上網聊天和玩遊戲行為,高效應用興趣班時間。

2、與美術老師配合工作。在適當的時候請美術教師講授有關色彩搭配的知識,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覺,提高美術功底。

3、加強學生參加比賽的應試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舉行打字比賽、電腦繪圖比賽、小報製作比賽。

在這一學期的興趣小組輔導工作中,我學到了許多經驗,學生也取得許多進步,希望來年的興趣小組活動能夠讓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穫!

二〇20xx年xx月xx日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2

一年來,我校在縣教研室的領導和關心下,以促進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快速發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加強遠程教育運用為目標任務,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學生信息技術課

由於學生原有信息技術能力有一定差異,班容量較大,及學校的現有條件,使上信息技術課的難度加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校信息教師積極努力,認真備課、科研,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課程有機融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和道德素養,在素質教育的落實上做了一些嘗試。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育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死”和“呆”,不能做到學以致用,不能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學生“等”“靠”“要”的思想極為嚴重,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通過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組織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努力,我校學生的信息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校還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外興趣活動小組,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以促進學生生動、主動地學習為主攻方向,強調從多角度看學生,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本學期開展了以下活動:

1、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信息技術教研組組織併成立了“信息技術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從中使學生開拓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本領,同時培養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和應用的

濃厚興趣,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在親身參與中,展示了才華,體驗了成功。

2、為了方便全校學生利用下午第三節活動課時間,學生上網查閲資料,瀏覽信息,網上學習,我們對學生提供免費服務。指導學生上網學習,搜索學習資料等。

二、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1. 做好新理念下教學實踐、總結與反思。

本學期一方面教師認真總結前一輪新教材使用的情況,另一方面通過教研活動,採用小組討論、展示交流等形式共同分析新理念、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以及典型問題的解決方案。每次參加教研活動和聽課後,都力爭寫下個人反思,總結經驗與問題,促進下一步工作的有效開展。

2、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實踐。

本學期,我們結合教學常規工作管理檢查,深入課堂,積極探索與本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係轉向相互交往關係、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於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題的研究,

我們深信:網絡應用與課程整合能從根本上提高我校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階段中,我們充分利用

學校的硬件設施、網絡教學資源,協助其他學科教師進行課題的研究。

三、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使用

20xx年x月,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校被確定為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為我校的教育教學發展又提供了新的途徑。投入使用三年來,我校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又投入經費,將學校的計算機連入互聯網,連通局域網,同時還把遠程教育與多媒體教學設施進行整合,從而達到資源互補。目前,接收設備工作狀況良好,可以在每週5天的接收時間裏,接收到示範課、同步課堂、信息技術課等。這些課程的播放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參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示範,充分顯示了遠程教育技術的優勢。

四、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對教師進行了光盤播放教室的使用、遠程接受室接受資源的培訓、課件製作的培訓、校園網使用等相關技能的培訓,編制電腦使用注意事項,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師的信息素養,使教師能夠順利地使用遠程教育設備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但到目前,我校還有部分教師對培訓的認識沒有到位,對培訓重視不夠,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這也是我們在培訓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路漫漫,我們將上下而求索。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3

根據現代教育形式發展的要求,為了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引導學生合理休閒,促進學生的特長與能力協調發展,本學期在我校開展了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並努力提高活動質量,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為能更好地完成課外活動輔導任務,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信息技術活動興趣小組人數,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根據報名人數,從中選出18名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作為學員。活動地點為學校微機室。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要求我們在計算機引言課中,要從計算機的產生,發展,最新動態和Internet網絡有關常識的介紹,國內外計算機技術的比較,同時結合本地區,本校利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應用,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重要作用,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師時代的需要,也是個人成才的需要,機房他們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上機操作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時間,着重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某一問題,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滿一股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四、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4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從國小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相互聯繫的方面,即: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這意味着,作為以綜合課程為主的國小階段,信息技術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將是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了落實《綱要》對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新要求,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室與電子工業出版社合作開展了《基於信息技術的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研究。該課題已列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綜合實踐活動及其師資建設》的子課題,並作為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立項。經過歷時一年多的課題研究,在全省8個市(區)級實驗區和40多所實驗學校三輪實驗的基礎上,初步完成了城市版和農村版實驗教材的研製工作。

一、課程開發的新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實踐課程,其四大指定領域的內容是以融合形態呈現的。其中,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必須貫穿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教育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必須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同時還需要以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的形式,把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進行整合,使之成為學科課程的補充、延伸和實踐性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內容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既可以採取跨領域的綜合主題方式融合各項內容,也可採取兩兩結合方式,整體設計和實施。本課程的基本構想是把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機整合,力圖實現對信息技術傳統內容模式和教學模式的突破。

課題組旗幟鮮明地提出,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信息技術;把研究目標定位在: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平台下,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方法。由於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育必然要作為當前綜合實踐活動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對國小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進行使用大眾信息技術工具的一般訓練,進行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變過去那種把信息技術教育侷限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層面的弊端,由原來的“專業教育”取向,轉變為“大眾文化教育”取向,把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放在突出的位置,以迴應21世紀信息社會對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

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目前世界各國教育界達成共識的教育目標。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滲透於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從廣義上看,要從信息意識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修養、信息科學技術常識、信息技術操作應用能力等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從狹義上講,要重視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評價信息、表達信息、運用信息和發佈信息的能力,以發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的整體素質。這種能力與傳統的“讀、寫、算”能力一樣重要,是信息社會對人才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課程學習把綜合主題、綜合項目與信息技術教育有機融合開展的實踐活動,將為這種能力的培養提供十分有利的環境,課程設計也必須圍繞着培養信息素養的各個層面展開。

二、課程學習的新內容

為了實現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總目標,課程根據綜合實踐活動和信息技術教育兩方面要求,統籌考慮課程的學習目標。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要求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體驗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和責任感;形成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國小階段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一般性目標包括: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課題組認為,在培養信息素質方面,上述兩類目標的指向完全一致。將課程內容編排為一系列與信息處理有關的任務(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在任務的設計中,特別是在選擇主題方面,綜合考慮信息技術學習的內在要求,將有可能在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國小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習目標。

為此,課程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主線,安排了系列主題探究活動,廣泛涉及到科學探究、社會探究和認識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三大領域,具體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這些內容既包括了社會實踐學習(社會考察實踐、社區公益服務),也包括了生活學習(生活技能訓練、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等),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社會生活,有利於學生親身參與和社會實踐,注意照顧到與本年級學科課程內容的銜接;同時也考慮了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探究過程,便於融入信息技術有關學習內容。有計劃地安排了與信息社會關係密切的綜合主題,遴選出培養信息意識、信息常識、信息倫理和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習內容,如:信息社會的未來、計算機與網絡的發展和應用、遙控與傳感、電腦與網絡文化、信息安全和電腦病毒等等。

三、信息技術學習的新思路

信息技術教育是本課程學習活動的另一主線,重點放在利用信息技術處理完成各種探究任務,突出運用信息技術工具的思想,即:用計算機來學習,而不單純學習計算機。把信息技術當作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以及師生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的工具。

過去許多中國小信息技術課教材,無論是教學理念、內容編寫,還是學習模式都存在一些問題,如沿襲傳統計算機教材的編寫模式,片面注重傳授知識和操作要領,忽視對學生信息意識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科學技術常識和信息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要求。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以往的傳授知識課程的不同點是,傳授知識課程的教學主要圍繞知識進行,學生是“先學後練”;而綜合實踐活動課重點是實踐,在實踐中探究,在實踐中產生對計算機工具(知識與技能)的需要。必須提倡知識時代“幹中學”和“邊幹邊學”的學習理念,用什麼就學什麼,讓學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操作技能。因此,本課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水平,按照任務(綜合主題和綜合項目)的需要,有計劃、分階段融入必要的計算機和網絡基礎知識講授和操作技能訓練。例如,在課程單元《我國的橋樑》設計中,以語文課《趙州橋》為創設的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和查找文獻,發現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橋樑,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務;繼而讓學生學習使用瀏覽器上網,邊幹邊學,在網絡中去尋找橋樑,達到了解因特網是通向信息海洋的“橋樑”的目的。

目前,許多普及程度較高的信息技術,如基於圖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統、所見即所得條件下的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和幻燈演示、網絡瀏覽技術等等,其入門的“門檻”較低,為國小生的“幹中學”帶來了可能性。課程設計改變了過去計算機教材講授過多過細,以致成了“軟件説明書”的弊端,為學生留下更多的問題空間,把擴展和提高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去自主探究。

目前通行的信息技術教材,其內容大多根據軟件或者硬件功能,分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操作系統、字處理軟件、畫圖軟件、多媒體、互聯網等模塊。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學期或者學年為階段,進行各模塊的教學。這種大模塊、整體化的學習思路仍屬於專業教育的範疇,較適合於成人,對於國小生卻不太適應。本課程則把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按內容分層,組織為知識單元,並分解為不同等級的模塊,然後,分散在不同年級的綜合主題研究中學習,逐步加深,基本上滿足了《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對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課程設計的新模式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本課程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探究”模式來組織教學和實踐活動,按照創設學習環境和任務驅動的方法設計課程單元,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選擇多元化的評價和評定方法等等,以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模式,課題組參考和借鑑了國內外許多優秀探究學習範例的方法,如WebQuest網絡主題探究、Intel未來教育、7E學習模式、Big6主題探究等,初步形成一種較為規範而開放的課程設計模式。

1、學習單元

《基於信息技術的綜合實踐》課程在“學習單元”的`概念下,統籌設計編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每一“學習單元”表現為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以問題解決為主導,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為了便於操作,學習單元的內容編排是一系列與信息處理有關的主題任務,主要包括信息採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達、信息發佈、信息評價和信息應用等。每一年級的主題任務都分佈了社會探究、科學探究和認識自我等方面的內容,並且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逐步從單一主題(小任務)向綜合主題(大任務)發展。例如,國小三、四年級必須初步熟悉和學會計算機入門的操作技能,在設計中努力尋找信息技術與主題探究的聯繫點和結合點,以“小任務”的方式(如單一性的“收集信息”)設計學習內容;從國小五年級開始,逐步增強任務的綜合性,以“大任務”的方式(如綜合性的“收集、加工和表達信息”)組織學習內容,強調學生綜合應用已經學到的信息技術。根據不同主題任務的需要,對各年級“學習單元”的時間進行整體安排,分別規劃每一單元所需的課時。

同時,主題的選擇還充分考慮了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探究過程,每一主題都便於幫助引入信息技術的有關學習內容。

2、探究學習活動

“學習單元”分別由“基本探究活動”、“信息技術學習活動”、“評價與交流活動”等探究學習活動有機銜接構成,在國小高年級,還增加了“擴展(或延伸)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探究學習活動”的設計主線是“基本探究”→(“擴展探究”或“延伸探究”)→“評價與交流”;其支線是“信息技術學習”,各類活動的組織結構參見圖(略)

“基本探究活動”是研究性學習的主線,包括創設情景、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等要素;與一般主題探究的區別在於,該活動從主題選擇到實施過程,都儘可能地考慮到運用電腦和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完成各種研究任務。

“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主要意圖是為“基本研究活動”的需要服務;當課程單元進展到其他活動階段,也需要有該活動的學習支持。也就是説,課程單元的主題需要用到什麼就學習什麼,讓學生在“幹”中熟悉和掌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操作技能。它同樣必須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任務驅動”而不是“內容驅動”。它既是本單元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探究過程,用問題引導和組織學生對電腦和網絡技術進行自主探究。同時,也照顧到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推薦的6大模塊分佈,注意電腦網絡技能的銜接,使知識逐步建構成為系統。

“擴展探究活動”或“延伸探究活動”供國小高年級選用。擴展(Expand)探究即:發現本主題新的應用。包括利用以前的信息提出新問題,完成新的探究過程,尋找新答案,或者做出新的設計實驗,從而加深對主題概念的理解,以新的視角應用和擴充概念。延伸(Extend)探究即:使概念進入其他的內容領域。包括:從本主題的研究領域中,發現與其他領域相聯繫的概念或新的主題,建立概念與真實世界的聯繫。在高年級增設兩類活動的目的,在於考慮增加主題的綜合性,既可包含本主題探究內容的擴展和延伸,又可以包含信息技術學習內容的擴充和延伸。

“交流與評價活動”將集中進行本單元總結性的表達、交流和評價。評價和交流的內容既包括主題探究,也包括信息技術工具學習。本活動根據不同單元任務的需要,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表達與交流,對學生動手動腦“做”的表現進行“過程評定”,對以“長作業”方式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總結性評價”,以及對在全班範圍組織的表達交流活動進行表現評定等。評價採用了多元評價方法,如表現評價、實作評定、檔案袋評定與量表評價,既有質性評定,也有量化評價。此外,借鑑Intel未來教育“作業模式”的思想,表達、交流和評價也在全部活動中分散安排,並在課堂內完成。學生每完成一個練習,甚至收集到的一幅圖片或一段文字,都被視為一種“作業”,都是為完成總任務所做的工作,要求他們隨時進行組內交流和自我評價

3、活動模塊

每一活動均由不同的“活動模塊”組成,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自主擴充學習的空間。各類探究活動的模塊,保持了大體上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單元中,同一類型的學習活動都設置某些共同的“基本模塊”,以便於教師組織教學。如:在“基本探究活動”中,各單元都設置了“情境模塊”、“任務模塊”、“過程模塊”和“資源模塊”等基本模塊。所有模塊均採用兒童化的名稱,如:“我們的行動”、“我們的寶藏”、“跟我做”、“試一試”、“我們都很棒”等。各類探究活動的模塊也保持了一定靈活性,在不同的單元中,各類學習活動都可以根據本單元內容需要,自行設置一些特殊模塊,對名稱和內容不作統一要求。除“基本探究活動”外,其他活動也不要求保持完全一致的模塊。是否設置某一模塊,根據內容需要來決定。

五、課程編排的新體例

課程的編寫體例即學習內容的表達方式和呈現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變革”。在編寫體例方面,本課程探索了一種新的學習內容表達和呈現方式,其文本表現為一種“學材”而不是傳統的“教材”,以利於學生和教師組織探究活動,而不是用來組織常規教學。

課程教材打破了目前信息技術教材的傳統體例和編排模式,文本內容包括:活動指導書、閲讀材料、探究記錄本、課堂作業簿、評價手冊、檔案袋索引、資源導航和其他有關項目,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學生指導書”和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成長記錄。

教材還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分別開發了“城市版”和“農村版”。農村版的探究主題貼近農村生活的實際,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以廣義信息素養的培養目標進行課程編排;並且充分考慮到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設備條件較差的現實狀況,以選修方式設置了最基礎的信息技術學習內容,為農村國小因地制宜地實施信息技術教育開闢了一種新的途徑。

六、課程實驗的新經驗

《基於信息技術的綜合實踐活動》實驗課程的研製,是以課題研究方式組織實施的。為了保證設計和編寫質量,課題組組織了以省級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部門的專家牽頭,以國小語文、數學、科學和信息技術等學科特級教師為核心的總課題組(主編組),精心組織框架設計,指導實驗研究工作。

然而,課程編制是否應該吸收廣大教師參與,這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中國小教師通常被人稱為“教書匠”。作為一種“工匠”,他只能執行那些不從事課堂教學的人所建立的教學理論,他只能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傳遞一般性的課程知識,判斷某部分學生是否學到了這些知識。在我國新的課程改革中,把教師和學生排斥在課程教材改革之外,會在很大程度上壓制師生對課程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發揮創新精神,也會影響到課程制度的創新。美國課程論專家提出課程編制的“集體審議制度”,其目的就是確立教師在課程創新中的地位。應該説,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課程創新能否成功的關鍵。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過程都需要教師的參與,包括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教材的編寫、課程評價等各個環節。

為此,課題組在全省範圍內,組織了8個實驗區近40所實驗國小的教師參與了課程編制的全過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教師協作研究的有益嘗試。各學校都選擇了各學科優秀教師組成子課題組,分別承擔不同學習單元的設計、編制和實驗工作;廣大教師在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從框架構思開始,邊設計,邊實驗,反覆修改和完善,撰寫出研製報告和實驗報告。總課題組專家在各校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改寫和多次調整,以保障課程目標的實現和教材編寫的質量。這種全新的研製方式,不僅為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編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且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為課程的實施培訓了骨幹力量。

研製一套創新的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材,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我們深感力不從心。衷心期待着廣大教師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共同做好這項開創性的課程改革工作。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5

上學年,根據我校個性化教育與實踐課題方案的安排,本人承擔一至三年級電腦興趣班活動的組織與教學工作。經過一年的工作與摸索,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就小組活動情況、教學組織措施、經驗與提高措施等三方面進行總結。

一、本興趣班活動情況

根據學生自願報名與教師選拔相結合的原則,到目前為止,本興趣班共開展了16次教學活動。

二、本興趣班的組織與教學進展情況

電腦應用分支廣泛,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併為將來的區電腦作品製作競賽作好準備,本興趣班學員分為電腦繪畫、打字和word、因特網三個小組。三個小組的學習鑽研方向各有不同。

三、經驗總結

經過本學期的興趣班活動,本人總結出下列經驗:

1、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學問的內在驅動力。

因特網的出現和發展,能夠程度地激發並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在本興趣班的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程度地利用了因特網的強大威力,我們使用的教程、學習的案例以及問題解答全部來源於因特網,學生們也掌握了通過因特網查找所需信息的技巧並已習慣於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但是,因特網上的信息紛雜無序,加上國中學生好玩並且自我控制力較差,這也要求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管理。

2、注重上機操作能力,使學習興趣持久不熄。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極強的學科,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是一個融閲讀、理解思考和觀察驗證於一體的過程。學生的興趣有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趨淡,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次活動的學習目標並設置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

我們應該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實踐,着重培養和鍛鍊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某項任務或發現某項事實時,必然能夠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並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從而提高學習熱情。

3、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機實踐中,教師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時可以讓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但是,個性化教育實踐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興趣班的活動開展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首先是學生的自制力問題,低年級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學生在上機實踐時,總有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藉機會上網聊天甚至玩遊戲,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其二,學生視野不開闊,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題,選題之後不善於從大量素材中選擇合用的素材,製作手法不夠大氣,配色所需的美術功底也欠缺。

因此,對於今後的興趣班活動,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興趣班活動質量:

1、加強管理。

通過從技術上和管理制度上約束學生的上網聊天和玩遊戲行為,對不服從管教並且屢教不改的成員進行懲罰直至勸退,適當地縮小班級規模。

2、開展優秀作品欣賞活動。

通過開展省級優秀作品欣賞活動,開闊學生視野並提高見識。

3、與美術老師配合工作。

在適當的時候請美術教師講授有關色彩搭配的知識,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覺,提高美術功底。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6

學期興趣小組活動,完成了計劃中的任務。帶動了一批對計算機有濃厚興趣的同學,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提高,並且很多同學都對製作Flash動畫產生了興趣。

學生們完成了計劃中的任務,同學們瞭解了Flash界面中各種工具和麪板的用途,並能利用它們製作動畫,每位同學都製作了自己的小動畫,並保存了起來。並能夠將幾種動畫相結合,組成有創意,有主題的完整動畫,對FlashMX20xx有了完整的體會。

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經濟條件的制約,設備更新滯後,不能充分滿足活動的開展,學生的上機練習較少,影響了活動的效果。

2、學生層次不一,致使活動的'開展不能同步,增加了活動的難度,導致在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的成效不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活動成效。

3、部分家長認識不足,不能為有潛質的學生創造更優越的學習環境,也影響了活動成效。

在下一次活動中可以給學生加大練習量,通過這次活動發現同學們的接受能力普遍較高,較上一次活動時的同學學習要快,根據這個情況可以在下一次活動時多安排同學們練習範例,同時能提高同學們做某個具體動畫的熟練程度,以便將多種動畫融會貫通,得心應手。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7

依據學校未來發展規劃,加強新課程改革,促進有效教學,提升教師學科素養,全組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全新辦學理念指導下,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以有效教學理念為先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探究為重點,積極探索“學-行-思”教研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落實教學常規要求,鑽研教學大綱,把握教學要點,積極探索“以學生為本”的有效教學模式,改變舊觀念,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發揮教研組的集體力量共同探討和尋找教學中面臨的難題,開展集體備課和個性創意的.學案式教學嘗試,定期進行教學設計檢查,落實教學常規,開展教師之間進行互相聽課、磨課和評課,共享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

全組成員定期按時參加市級、校級組織的各類交流活動,外出參觀學習,準時參加省教師培訓計劃,認真總結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每次活動都制訂豐富的活動主題,內容切合實際,探究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共同探討所師生面臨的困惑,把好的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大家共享,提高教師業務綜合能力,按原定計劃順利完成各項任務,並做相應的記錄,發佈到教研組博客裏共享。

認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市、校級教學比賽,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市微課程製作比賽中,潘XX老師獲得了市一等獎;

在市教師優質課比賽中,獲得了市三等獎;

在XX市學科命題比賽中,全組老師堅持素材原創、題型新穎,發掘教材緊扣學科指導意見,取得了市二等獎。

全組教師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協助互學,共同提高。營造了濃厚的校本教研氛圍,計劃開展更多的集體活動,放鬆的同時增進了交流,加強集體的凝聚力。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8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和校教研室的領導和關心下,以促進校信息技術教育的快速發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加強軟、硬件管理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加強組織落實,規範教研管理

為了更好地貫徹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教學,本學期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教研活動的組織、研究和交流,認真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管理和教材建設。認真制定了教研工作計劃,並有詳細的記錄。

二、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本組各位教師通過學習,能夠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制定教學目標,並能認真按原定計劃完成教學工作。

2、能夠認真履行課前備課工作。能針對本學科特點,認真做好課前備課。此外,針對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認真研究討論課堂教學及管理方法,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努力提高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3、深入課堂,指導教學實踐。本學期,我們結合教學常規工作管理檢查,深入課堂,積極探索與本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係轉向相互交往關係、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由黑板粉筆的單一手段轉向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新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貫穿於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老師改變評課方法,從而改變教學方法。

三、認真對軟、硬件進行管理與維護

我們組硬件設備品種及數量比較多,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損壞及非正常流失,我們建立了嚴格的微機使用管理記錄、硬件維護的制度及手冊,做到了嚴格控管。

四、善於勤學、團結協作、爭創佳績

緊張而忙碌的教學工作就要結束了,回顧一學期,有得有失,這也為我們今後順利開展信息技術教研工作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

1、應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學習,努力提高師德和文化素養水平。

2、加強新課程新理念的滲透,在教育教學中善於思考,大膽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積極開展教育科研,認真撰寫學科論文,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3、更加認真對軟、硬件進行管理與維護。

根據上述總結,我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綱,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持,就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9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給教師們創造一個學習、展示、交流的平台,形成氛圍,促進課程改革,我校於10月7日舉行了20xx年秋季教師彙報課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是本次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全體老師對此次活動的秉力支持是活動得以開展的堅實基礎;參加彙報課活動的老師對每堂課的精心設計以及全體教師對活動自始至終的熱忱關注,是本次活動能圓滿結束的根本。

由於本人剛剛接任教導處主任工作,工作經驗足等種種原因,致使本次活動存在了一定的瑕疵,在此對各位做課老師深表歉意。

本次活動中,一共有18位教師參加了彙報課。應該説這18節課都很精彩,每位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活動中每位做課老師都經過精心的準備,都付出了很多,如:王克相老師在為每位老師製作、尋找課件的同時還要備好自己的課,講好自己的課;胡俊森老師在準備自己課的同時,還要為大家服好務,佈置好上課場地;範興華老師在家中拿來了鉗子、剪子等等做為教具,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本次活動最讓我感動的是逄世華老師,她自己花錢製作了教具,可以説既使她取得了一等獎,獎金還遠遠不能達到製作教具費用,但逄老師這種精神,這種奉獻精神,這種為教育教學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教師去學習。其他老師也都還有很多很多的閃光之處,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

本次活動中授課教師對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策略等環節的設計與組合都有科學的把握,而且基本都能熟練的運用多種電教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教師的基本素質已經大大提高。

本次評課,我們是就課評課。也就是説,我們評的是這一節課,這節課既不代表過去,也不代表將來。所以我肯請各位教師正確對待評獎結果。有問題可以找我交流。

下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總結:

一、 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改變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改變一種習慣,當務之急在於建立教學新理念,即由過去的傳授式學習變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這一方面,各位參加彙報課的老師都在力求體現這一理念。趙涇戈老師的四邊形的教學過程的設計: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説説生活中四邊形—動手實踐,層次清楚結構合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方法為四邊形分組”這一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金正文老師

讓學生讀第二——第四節提出“出現了哪些你熟悉的人和事?”通過生生交流,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範興華老師在教學中能充分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分組協作,實驗總結槓桿的作用,根據自己組中夥伴們掛砝碼的個數與力臂的長短,在小組中討論槓桿如何用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然後再以小組的形式彙報果,培養了團體合作的精神。

 二、 注重雙邊互動,關注每一個學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體現尊敬、熱愛、理解、幫助學生的理念。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師生平等交往的教學行為,這有助於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使廣大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訓練。劉麗梅老師在課堂中這樣評價學生“跟小書法家寫得一樣、你寫得真漂亮”,給孩子以鼓勵。崔嫦娟在課中説到老師當組長,你們當組員,拉近了師生的關係,這些都體現了“尊重、熱愛學生”的理念。張麗娟老師的〈認識立體圖形〉教學中,質疑問難,“我們把相同形狀的物體分在了一起,它們都叫什麼名字?你到書中去找一找。”發揮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進入學習新課的環節。

三、注重切合學生實際。

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新的課程理念。聶秀娟老師的行為藝術中設計的小熊與小狗在公園的情境劇,教育幼兒在生活中“不亂扔垃圾”;王麗娟的〈觀察物體〉,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孩子們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説説在不同的方位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這些環節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學生做起來、説起來不難,卻有助於突破難點。曾會君老師利用猜禮包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加深對單詞的識記。範興隆老師在提問題之前説:誰來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保證你一定回答得上,來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

 四、 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求異思維。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地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次活動中,老師們的這一理念的貫徹是一亮點。崔嫦娟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如何記住“問”字時,利用猜字謎、換偏旁等方法去記字。鼓勵學生動腦,充分發揮個性,從不同角度去記字;胡玉花的教學環節中,利用三角板能畫出多少度的角,讓學生想,並動手實踐,學生歸納出利用三角板可以畫出十個不同角度的角。

當然,在活動中,老師們的精彩表現何止這些?每一位老師都有各自的長處,不可能一一評述。18節課都很精彩。這次彙報課活動的課堂教學評價量分表,是由進修學校新制定出來的。根據課改動向,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必須加以調整。我們這些上課教師的素質都很不錯,怎樣把課上得更好,更受學生歡迎?本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原則,把本次活動中我認為的不足總結如下,望各位批評指正交流。

1、教學環節過於飽滿。為了能讓聽課的評委和老師有個完整的課的印象,設計的課的內容太多,致使出現為了趕課而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老師吃力,學生也沒調動起來,整堂課就見老師在講。

2、老師講的比重過多。傳統的“問教法”的痕跡太重,而生與生之間的對話太少。某些能引導學生去發現去總結的地方,老師也包辦代替了。

3、合作學習沒有得到廣泛運用。現在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就是合作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極力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重要的一環。

4、教師的角色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教師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是引導者,是參與者和評價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朋友的位置。這樣,上課時,老師們和學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輕鬆愉快了很多,課堂氣氛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在這樣的氛圍中更讓學生愉快的學,主動的學。

5、要注重教師和學生的眼神交流和接觸交流。上課的時候,教師眼神的運用,應該是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必備的條件之一。通過教師的眼神,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鼓勵、讚揚等情感。而接觸交流則是以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等這些接觸,來表達教師的情感。有些時候,它們比你的一句泛泛的表揚的話更能讓學生感興趣。

總之,希望每一次教研活動都能給同仁們以不同程度的提高。也請各位教師多多準備,多多支持,我們共同把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謝謝大家。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0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在這個學期立足實際、搞好教學,並且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現將這個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1、立足實際、搞好教學。

我校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擁有一些轉學生,與其它學科不同的是這些轉學生之前從沒有學過信息技術,在這方面是個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標的用法,不知道開關機的方法,而其他的學生呢?已經會在網上鄰居查找遊戲,知道怎麼將一個文件夾共享、隱藏、給共享加訪問權限,有的時候老師都拿他沒有辦法。怎樣讓一個從未接觸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生,熟練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我進行了“分層教學”的模式,並加強個別輔導、實現同學間一幫一、多幫一,基本解決了常規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

2、立足教學、搞好教研組工作

在教務處的'要求與指導下,這個學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個月都有工作小結,集中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落實,並有記載,每月至少有一次專題性理論學習,內容針對強。

3、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我平時注重自己的文化、業務學習,能攻記一本教學理論書,泛讀兩種以上雜誌,撰寫一定質量、教學論文,卡片摘記每月十張以上。任何教學活動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條主線,信息技術更是如此。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參加了20xx年市教育局組織的培訓,並從中汲取了不少經驗。

根據上述總結,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綱,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持,就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1

在科學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隨着課程改革的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走進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尤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作用日趨重要。信息技術走進了日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整合,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寓教於樂,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它將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學生學習、研究、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備課,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備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授課教師要熟悉教材、鑽研教材、考慮教法、學法,提高教學實效的基礎。由於條件比較差,與教材有關的資料比較少。再加上孩子見得少。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準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鑽研教材,再上網查閲優秀教師的備課。網上的備課各式各樣,一節課有多種,而且資料多。教師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加上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的拿來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它不僅需要教師、學生來完成,更要借組其他媒體才能提高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教師在發送信息時,不僅通過語言和手勢,還要藉助錄音、計算機等媒體,儘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多渠道獲取信息,並且相應地多渠道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 注意力的穩定程度和對象本身的特點有關,如果注意對象新穎、豐富而又富於變化, 注意力和興趣就比較穩定和持久。因此,在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對象不但有所變化,而且比較新穎、豐富。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各種感官形成刺激, 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中, 激起學生的情感, 讓學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説:“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學習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好奇心強, 在教學新知識時,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選用適當課件, 配以教師得當的體態、語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有效運用教育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 課件中優美的音樂, 抑揚頓挫的語言環境, 加上動靜結合的圖畫, 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知識的變化與形成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具體事物半抽象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鬆進行,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 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 誘發學生猜想、想象和聯想,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為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

機和活力。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多媒體永遠只是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效果的手段。在教學中, 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必須把握“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 並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為軸心, 這樣, 才能發揮其最佳效益。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2

本學期,根據我校提高綜合素質學生社團的安排,我負責了學校的電腦製作社團活動,學期初根據學生自願報名與年級安排相結合的原則,初高中非畢業班共有30多人蔘加到社團活動中來,到目前為止,本社團共開展了近20次社團活動。經過一學期的工作與摸索,下面就社團活動情況、經驗與提高措施等總結如下。

1、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宣傳電腦製作活動,以欣賞獲獎作品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製作動畫的幾節課中,我在課堂上帶同學們欣賞了歷年來電腦動畫項目組的獲獎作品,他們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普及相關應用軟件的基本常識和技巧,如FLASH動畫中形狀漸變動畫和動作漸變動畫的區別,什麼是遮罩動畫,為下一屆社團成員的培養做好準備。

2、指導、動員社團成員積極參加當年的電腦製作作品創作,20xx年我校社團成員共創作了11件作品參加當年的電腦製作活動,其中有7件作品獲得縣級獎項,一名同學獲得市級獎項。

3、在日常社團活動中進行相關應用軟件教學,在過去一學期中我通過集中教學的方式在每週一次的社團活動中教授學生進行FLASH動畫軟件的`基礎知識和中高級操作技巧。

20xx年我將繼續做好電腦製作社團的日常工作,為豐富我校學生特色學習,推進素質教育開展盡一份力。

4、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在上機實踐中,教師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時可以讓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5、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個性化教育實踐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活動開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學生的自制力問題,學生在上機實踐時,總有少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藉機會上網聊天甚至玩遊戲,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其二,學生視野不開闊,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從大量素材中選擇合適的素材,製作手法不夠大氣,配色所需的美術功底也欠缺。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3

我校幾年來,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發展較快,辦學效益和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學校先後榮獲"泉州市課改樣板學校"、"xx省文明學校"等十幾項全國、省、市榮譽稱號。信息技術浪潮的到來給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日前,我校順利通過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的驗收,在基礎建設、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等諸方面都跨上了一個新台階。我們將以一個更高的標準向社會展示我校的風采。乘着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的東風,在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這一塊,也得到了提高與發展,現總結如下:

1、加強管理,確保信息技術健康發展

調查研究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提出建設性指導意見。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學校領導及時組織召開會議來給予解決。召開信息技術工作會議。從而對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管理。年末對學生及老師進行信息技術的考核。

2、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快信息技術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步伐。

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着"適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則,每年都要規劃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學設備,力爭營造先進的現代化教學環境。

3、加快信息技術培訓速度,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操做能力。

根據"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培訓要求,按照省、市信息技術教育培訓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條件,經常組織教師學校自行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假期培訓和平時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原則,使我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速度得到了較快發展。幾年來,開設的講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怎樣使用WPS編輯文件》、《怎樣連接上網,怎樣瀏覽網頁》、《怎樣實現校園局域網絡共享》、《各教室終端設備的應用和操作》、《怎樣運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Authorware入門》、等十幾個課題,共計50多課時,現我校教師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給予了有效師資保證。

4、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堅持為學生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從不擠佔和挪用信息技術教育課的時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非常高,對學校代收的上機費給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計算機教師堅持深入學習,認真備課,刻苦研究,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

5、加強軟件建設,不斷豐富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我們在發展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註重軟件的.開發和利用,在軟件建設上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作用,自制教學軟件。隨着各層次信息技術培訓的廣泛深入開展,廣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一批骨幹教師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大膽製作教學軟件,並把它應用於學科教學中。

第二,充分利用市、縣教育局的軟件資源庫,組織複製、刻錄、錄像等各種資源。

第三,對教師的公開課、説課進行錄像,教師自制課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較多的校本資源,並逐步擴充資源庫。

6、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我們現階段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在教學上有二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組織學生、教師學習信息技術;二是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實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提高課程改革的質量。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和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市、縣學校開展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觀摩活動。

我們雖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於信息技術教育正處於發展階段,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3點:

1、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信息技術傳播和接收工作還沒有完全開展起來。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還遠遠不夠。

一是能夠做到整合的教師數量還比較少,二是還沒有做到經常化。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領導和教師不但要有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還要求教師具有不怕困難、努力工作的奉獻精神。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就為堅持應用信息技術帶來一定困難,所以造成軟件開發和現有軟件應用還不夠。

3、信息技術設備維護和應用還存在死角。教師堅持學習應用還不夠,有的辦公室計算機出現故障不能自行排除。

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4

本學期我有幸作為一名信息技術工作坊的坊主參加此次“國培骨幹教師送教下鄉”活動。本次培訓安排了課堂診斷、示範觀摩、研課磨課,同課異構、同伴交流等多種形式的項目。活動中我傾聽了三十三小吳淑羣老師執教的《美妙的畫圖世界》、二十七小譚紅苑老師的《走進電腦教室》和瓊山四小的蒙美明老師的《在電腦裏寫日記》,並聆聽了李誠、xx老師的精彩講座,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對教育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經過這次的培訓,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1、這些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為主轉換成啟發、發現、探究的過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為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2、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3、如何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着人情味,作為信息技術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藴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信息技術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信息技術大餐”!

4、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教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第二:不斷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斷的學習,成為長流水。在今後的工作中,還必須給自己定好位,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不斷實踐。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信息技術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信息技術方法,體現信息技術課的靈魂,使信息技術課上出“信息技術味”!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這次培訓,專家點評切中肯到位,掌聲不斷,參訓教師一致表示,專家評課緊密聯繫教育教學實際,讓我們在傾聽、反思、實踐中儘快成長起來,希望以後每一堂課都能成為自己進步的台階,每一堂課更精彩。

信息技術活動總結15

本學期信息技術活動課本着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信息素質為主要目標,使學生能夠把技術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相結合,進行創造性活動,獲得可持續發展,善於獲取、處理、傳遞各種信息。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會篩選知識和創造知識,就必須建立起一套以新的信息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礎的基本技能培養體系,培養學生從主要記憶信息到主要應用信息和創新信息。在活動中,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應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信息進行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進行信息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21世紀的協作意識和新時代價值觀念。:

(一)它是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教育活動。在這一點上,它與其它學科課程沒有區別。

(二)它具有實踐性,即學生在現實(或模擬現實)的情境中開展活動,從而獲得直接經驗。

(三)最主要的是活動中最大程度地使學生具有獨立性和豐立性,從而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培養創造精神。它符合活動課程的三項基本特徵。如何設計活動課的“活動”呢?我們認為劉修文的活動課程四個原則很有道理:依靠每個學生,遵循實踐性原則;相信每個學生,遵循自主性原則;理解每個學生,遵循趣味性原則;尊重每個學生,遵循創造性原則。我們在設計和實施活動課中遵循上述原則,開展系列活動。由於活動課沒有固定的.大綱和教材,都是自行設計教學方案,除了遵循上述原則之外,我們還講究:

(1)活動重點的突出;

(2)活動時間的把握;

(3)活動內容的選擇;

(4)活動措施的得力。

我們的活動課是一門實踐操作和信息科技知識相結合的的活動課,又是發展學生對信息科技的興趣和特長的活動課,也是把信息科技作為工具進行社會實踐的社會實踐型活動課。組織學生進行網上衝浪,學習從網上獲取信息。在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大腦、攝像機、照相機等捕捉各種信息,把獲取的各種信息經處理後,用文字、圖像、影像等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95ed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