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最新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

最新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

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我們的課程是在不斷的變化着的。從計算機課走到了信息技術課,從編程教學到應用的教學……。現在的信息技術到了非常的時期。因為,有許多人認為這門學科將來能否存在下去都成問題。尤其在於,歐、美、日本等都沒有專門設立這樣一門課程,對於中國還有必要嗎?……,這樣的問題從國外的參考到理論的推導都有許多。

最新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範文

那麼,我們如何能夠充分反思這些年的成功與教訓將是否對於發展會有更多的利處?如何我們能夠充分討論好信息技術課的意義是否會對將來有更多的利處?

l、反思: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應當是什麼?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語文課不會消亡?我們天天在説中國話,那麼我們需要學語文嗎?為什麼數學課不會消亡?尤其是中學的數學課為什麼不會消亡?在實際生活中有幾個人在利用函數計算出買東西需要多少錢?有幾個人會用平面幾何推導出居室面積中哪個牆角不太直?馬上有人會向我説:語文與數學當然應當存在了,它們的意義並不在於會説中國話,會算出大白菜幾塊錢一斤……。許多搞教育的人都可以想象,如果語文課僅僅是教會學生認識漢字,會説中國話的話,搞好雙基,語文課到了國小六年級就已經能夠完成絕大多數任務了;如果數學課僅僅是能夠學會計算買菜的錢數,中學就不必有這門課程了,在教育中這兩門課程也應當會有存在的危機。

可是沒有!這兩門學科絕對不會、也不應當消亡。因為這兩門重要學科中除了認字、算數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東西。

那麼我在想:信息技術課僅僅教會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能與技巧或者編程,就可以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嗎?

而在現在的教學中體現最多與的好象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對學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方法與策略的培養少了些?對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少了些?對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的培養少了些?

如果無法強調在本課中中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方法與策略的培養、不加強對其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應用信息能力的培養、不加強學生使用計算機學具自主學習方法、策略的培養,其他的學科一定會取代信息技術課的。

2、我們是僅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而開設信息技術課的嗎?

我一直在想,我們的教育中是僅為了語言與文字的應用而在普教中開設語文課嗎?是僅為了數字與計算的應用而在普教開設數學課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還要有高中的高難度數學問題?為什麼還要在語文課中講古文?那是一種今天根本極少用到的內容。

信息技術學科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普教中,是僅為了編程開設程序設計課嗎?我們是僅為的計算機應用而開設的信息技術課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門學科,尤其是中學的這門學科消失的時間會不會不太遠了?因為,許多教學內容象Windows98、Word200甚至WindowsXP在將來的應用會落後、消亡。

信息技術課除了技術的應用以外,還有沒有更加深層的東西了嗎?

我在PowerPoint教學中發現學生們對藝術字特別感興趣。一節課後,看到許多學生的作品中,只有設計好的藝術字標題。見不到完成的多媒體作品了。我們再回顧類似的問題比比皆是。在進行網絡部分的教學中,也發現到了學生們學會了上網,對網絡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充分的瀏覽,迷失在互聯網這個信息的海洋中。“被信息的海洋淹死了”而忘記了自己學習的目的;在畫圖課中就對翻轉與變形感興趣,卻得不到比原來更好的作品;在字處理教學中就對剪貼畫感興趣,卻忘記了學習任務的.本身……。

那麼,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是不是應當在對學生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在應用中的方法與策略。使學生們明確什麼是手段、什麼是工具、什麼是目的、如何利用手段與工具達到自己的目標?

計算機的應用固然是我們信息技術課的重要任務。而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使用工具完成任務或者作品的策略,是不是也應當或者將要是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3、信息技術課中,技術更重要還是信息更重要?

其實,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回答,當然是信息更重要了。技術是為學生獲取和傳輸信息、處理和分析信息、應用信息的而服務的。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反思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我們的教學內容、我們的教材中相關於技術方面的內容多,還是相關於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分析、應用部分的多?可以説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教材、教學內容中絕大多數的內容是在介紹:如何使用字處理軟件的各項功能、如何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的各項功能、如何使用網絡的各部分技巧、如何使用圖形與圖像處理軟件的……。而不是利用字處理軟件、多媒體軟件、網絡軟件……完成作文中無法完成的圖文作文、完成音樂與圖文配合等等。而不是在信息的海洋如何更好的搜尋到需要的信息、如何利用軟件將信息加工成為我們的各種成果。

可惜,信息技術課現在還在糾纏於如何教好學生的技術這個層次,而不是學生使用如何的方法與策略用好技術上?我想,是不是到了深化我們學科的教學內容、對我們的教材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4、能不能從教育的角度看信息技術課?

在學校中,尤其我接觸最多的國小教學中,就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例如,寫研究論文。這項在美國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的教學。可以説,是學生從對別人文章的複製、粘貼開始,最終到加工、反思這些別人的理論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論與成果。而在中國的教學中究竟屬於哪門學科呢?我曾經問過語文老師。百分之百地在説,這種從“抄”開始的“文章”絕對不是語文課的內容,應當是自然學科的事情。也問過許多自然學科的教師。也是百分之百地在説,“寫文章”這件事絕對不是自然學科的任務,而是語文學科應當培養的。我不禁迷惑起來。這種研究型的論文究竟哪一門學科的內容呢?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學生能夠完成研究論文,而我們的學科本位觀點卻不能完善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的發展能不能少一些學科本位論,多從教育的角度考慮一下自己的發展呢?

是不是我們的學科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學科。有着自己根本的任務,深化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有着廣闊的外延,與許多學科相結合。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正如美國學者比爾的“三層塔教學法”中講到的一樣。最終將各門學科通過共同的問題,互相聯繫起來。信息技術學科在這種聯繫中重點體現出本學科的方法、手段與策略。

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上説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工具,學會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在與各學科結合的過程中學會使用工具的方法與利用工具完成自己成果與任務的策略……。

  5、信息技術課現在的“大”模塊化是不是還符合學科的發展?

信息技術學科的模塊很好的解決了以前關於信息技術課教學設備與教學時間的問題。但是現在還符不符合信息技術學科發展的要求呢?從成人認知的角度來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從孩子的角度呢?

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都知道從國小一年級學生到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不僅不一樣,還會有着巨大的差異。僅從國小説,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中年級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轉變,高年級學生抽象思維基本形成。那麼,原來在大部分教材中為了照顧到教學設備而定的模塊化教材是不是合適。僅從畫圖軟件的教材來看,從易到難希望在一個年級裏完成是不是就不合適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有教師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映。例如有的老師在問,某部分的某部分內容如何處理?在這個中、低年級,學生實在是太難理解;放到高年級課時上怎麼安排?在文字處理、多媒體、圖形處理等各個模塊中都存在着這個問題。

的確是這樣。現在的“大模塊”是不是還符合學科的發展。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做了一些試驗。將教材中的字處理、多媒體、網絡等大模塊按照難度將其分解成一部分一部分的“小”模塊,即將教學內容單元化。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學習程度在每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選擇不同的小模塊進行組裝。例如,我們學校的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習內容有:認識Win98(操作系統初步)、使用寫字板(文字處理初步)、畫圖軟件的使用(圖像處理第二部分)、用IE瀏覽器看漫畫(網絡初步)……;而六年級第一學期學生則是:用Word寫研究論文(字處理綜合應2)、用PowerPoint做研究演示報告(多媒體綜合應用2)我們做網頁(網頁製作軟件基本)……。這種實驗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解決設備、教學時間、學生差異的問題。

我們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建設能不能以“小模塊化”形式出現?如果能夠設計出一種學生每年齡段信息素養的標準,是不是會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我想,如果信息技術學科能夠更好的協調使中、國小更好的配合起來,減少重複、無意義的教學;能夠深化本學科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在於教學學生使用工具,還能夠教會學生其中的方法策略;不僅僅在於本身的工具性還有更廣闊的外延;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技巧,還有更深刻的道理;不僅僅符合設備的需要,還符合學生認知的需要;不僅僅從學科本位看發展,還要從教育看學科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學會計算機這種工具而開設信息技術課。我們的明天是不是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we4y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