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幼兒教育 >

幼兒教育反思19篇

幼兒教育反思19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育反思19篇

幼兒教育反思1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幼兒園的前面有一條小河溝,我看見受到污染的河溝水,心理很難受,我就思索要設計一個活動來培養孩子們從小愛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河溝水是否受到污染;

2、引導幼兒認知人們處理垃圾的一些壞習慣對河溝水的污染,以培養幼兒良好處理垃圾的習慣;

3、培養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操,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怎樣不讓河溝水受到污染 指導幼兒做環保標誌圖片

活動準備

清清河溝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看看圖片上的河水是什麼樣的。

同時讓幼兒討論:這幅圖畫得是什麼地方,有什麼? 河水很清,裏面有小魚在遊、 還有小蝌蚪在裏面遊, 圖片上的風景很美麗。

二、 那麼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看看我們這裏的河溝水是怎麼樣的呢?

組織幼兒到户外河溝去觀察河溝水的情況,讓幼兒討論:你看到的河溝水是什麼樣的?河溝水又髒又臭、全是垃圾和廢棄物、河溝裏的水也快乾了、河溝裏沒有了小魚小蝦!

三、 幼兒回到教室:讓大家一起討論怎樣保護河溝水?怎樣做才不會讓河溝水受到污染?

1、不往河溝裏倒垃圾,和廢棄的物品,比如;用過的`塑料袋,舊鞋子,舊衣服,不往河溝裏倒糞便和腐蝕物。

2、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去買東西時,能拒絕不用塑料袋;

四、幼兒動腦筋想辦法提示人們要愛護河溝水

1、組織幼兒利用廢舊紙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溝邊;

2、讓幼兒製作警示牌掛在河溝邊;

3、讓幼兒繪畫——請愛護環境的標誌貼在河溝邊的牆上。

五、組織幼兒在河溝邊去掛警示牌和張貼繪畫。

但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講講今天的活動,讓他們也加入到愛護環境的行列。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很仔細,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分析了河溝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各種不讓河溝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強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幼兒教育反思2

本次數學活動的選材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而進行的,日曆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説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學的開心有趣於是我在第一個環節中我以今年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説:"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説:"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説:"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裏,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

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幼兒在年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節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兒表現地很積極很認真,在此環節中得到了提升。

幼兒教育反思3

今天朱老師、徐老師來看我的試教,萍萍是“月亮隊”的孩子,她們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區角以往她是基本上不參加的,遊蕩到結束。

自由選擇開始了,孩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入區角了。萍萍照例沒有,但她今天沒有站起來到處走。(這是一個好的觀察),我問她:想玩嗎?老師幫你,她警覺地看看周圍的人,(今天教室裏的其她人很多,除了朱老師、徐老師還有其她空輪的老師)遲疑了好一會兒,發出了“哦”的一聲,代表她的回答。我為她選擇了“菜園裏的畫”這份材料,色彩鮮豔、操作簡單,簡單示範之後,我離開了。去看別的孩子了,心中也沒指望她會長時間“堅守崗位”。

奇蹟就這麼發生了,我之所以用“奇蹟”一詞,因為今天萍萍真的是表現太出乎我的預料了,前所未有的好,她一直到最後一直在她的盤上認真的操作,儘管“花開圖”不是很美,但由萍萍敲出來的,世上最美的花也不過如此,我狠狠的.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口。

離園前,我在所有孩子面前表揚了萍萍,並獎勵她一顆糖,她咕噥着發出兩個音“藉藉”,我愕然,她又一次大聲的説了一遍“藉藉”,我聽懂了,是“謝謝”。

反思:

一:是什麼原因使萍萍今天參加活動了,而且自始至終堅持了?

1、現場的氛圍有別往日,她可能比別的孩子更加敏感的發覺了今日沒有往日那麼寬鬆,那麼多的大人拿着紙和筆記呀記,這樣一種全新的壓力,使得她警覺,也可能有些緊張,她屈就了當時的環境。

2、老師為她選擇的材料也是她堅持到底的原因。材料的確定使萍萍有了目的,材料的易操作使她有了信心,材料的色彩鮮豔、圖案明快,使她有了成功感,因此她堅持了。

二:是否平常我們對萍萍的要求過於寬鬆,對她過於的低要求,也可能她覺得的自己的老師太寵她,使她沒有任何約束,她有了一張無形的通行證,導致她平時不太配合成人的安排。

萍萍,即使她確實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但是,我們似乎也該給她一定的要求和目標。

幼兒教育反思4

我們班近期開展了區域活動“站起來”。通過“讓紙站起來”:“製作紙橋”;“小動物站起來”等活動活動,引導幼兒持續深入地探究。活動中先引導幼兒探索用薄圖書站起來的方法,引導幼兒運用獲得的經驗,探索讓薄紙站起來,感知改變物體形狀後的有趣現象。再“製作紙橋”則在探索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的方法;最後是活動“小動物站起來,探索紙製的小動物站起來的方法。

“站起來”活動,一開始我直接引導幼兒探索“讓紙站起來”,但在活動中我發現:怎樣讓紙站起來,幼兒不能很好地進行探究,只有一兩個與幼兒能將紙摺疊後站立,大部分幼兒也隨之模仿、借鑑,完全是模仿性學習。怎樣在幼兒已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架構橋樑呢?哪些生活經驗可以喚起幼兒的探索?在探究紙站起來中,考慮到幼兒平時在看書時常常無意識地將書打開就可以站立在桌上。於是我增設了“探究薄的圖書站起來”這一環節,在此基礎上探究怎樣讓紙站起來,這樣不僅使幼兒無心的`操作轉換為有意的探究,探究活動適宜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平時不愛動手的幼兒都能主動參加探索,同伴間還進行了經驗交流,語言交往,真正體現的玩中學,學中樂,全體幼兒“跳一跳”都探究到其現象。足球即時比分

通過本次活動感悟的內容的安排上應注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和探究的特點水到渠成。幼兒探究的內容應根據幼兒探究的可能和探究的興趣而定的,內容難易程度應是符合幼兒年齡段水平特點,探究內容也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要幼兒“挑一跳就夠得着”,幼兒就會有興趣、主動地展開活動,積極地致力於問題的解決和探究。

幼兒教育反思5

9月1日孩子們從適應小班生活後,轉眼進入中班已半年了,其間,班級事務忙碌煩瑣,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凝集着我們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終結和反思。 我們班男小朋友二十四名,女小朋友十六名,其中6名是插班生,融合在一起是一個很大的集體。經過一個暑假,幼兒從小班升到了中班,每位幼兒都能愉 快地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不僅個頭長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張文菁、龔晗陽、夏烊洋等幼兒思維活躍,樂意發言;陸怡淏、周笑語等幼兒能在 老師的引導下大膽、愉快地參加各項活動;朱宇涵、許宸希等幼兒在老師的提醒幫助下也養成了天天午睡的好習慣;金昊揚、周祺皓等幼兒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 高。幼兒在老師和保育員的悉心教養下,良好的情感、態度正逐漸養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現將本學期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加以總結,以 便今後揚長避短,有利於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促進幼兒身心健康。

1、幼兒升入中班後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了,我們抓住幼兒渴望長大的契機,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加強觀察與指導,積極鼓勵 幼兒學做自己的事。邵戀雅、江熠琛、陳煜炫等大多數幼兒會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地有順序地穿脱衣服,並會將衣服疊放整齊。冬季來臨,幼兒的衣褲穿多了,便後 整理衣褲對幼兒來説有了一定的困難,我們一方面耐心的給予幫助,另一方面也悉心地進行指導,讓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學着自己做,在我們的努力下,不少幼兒 學會了自己整理衣服,動手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我班的錢辰等幼兒是過敏性體質,經常感冒咳嗽;許皓、許宸希長得瘦小,飯量也小;周笑宇體重超出正常標準,屬肥胖兒;王寶勇、金昊揚等幼兒體 質較差,吃飯經常嘔吐。我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對於體弱多病的幼兒,在生活上也給予較特殊的照顧,經常留心他們在進餐、午睡時的表現,户外活動中也特別關 心他們的冷暖,提醒他們多喝水。對於體重超重和不達標的幼兒我們一方面經常與家長聯繫,另一方面在進餐、體育鍛煉等環節積極配合保健醫生多給予關心和指 導。王娟是新插班的幼兒,是個外地生,由於語言上的不同,孩子在幼兒園總是默默的,針對她的情況,我們熱情、耐心地經常與她説話開導,主動了解她的內心, 鼓勵幼兒多與她一起遊戲,我們積極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放心將孩子交給我們,把她的點滴進步及時告訴家長,並提出下一步如何配合教育的建議,王娟漸漸開朗 起來,臉上綻放出甜甜的笑容,能愉快地進餐了,也能和大家一起快樂的做遊戲了。

3、在對幼兒進行生活照顧的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重視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積極為幼兒提供户外活動的機會與空間,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我 們利用每天晨鍛時間,組織豐富多彩集體遊戲,有計劃地鍛鍊各種基本動作。我們還製作了飛盤、紙芯拉力器等體育玩具,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一起追逐奔 跑,拍球扔飛盤,和幼兒一起跳,一起玩,我們的熱情和投入感染了每個幼兒,大家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户外活動,幼兒的動作更加協調和靈敏。

4、去遠足是幼兒喜歡的户外活動,在遠足活動中我們不僅鍛鍊了幼兒快走和兩兩手拉手步調一致走的能力,還注意動靜交替,結合主題活動自編了豐富有 趣的遊戲,如:《尋找五彩寶貝》、《快快走和慢慢走》、《玩報紙》、《玩紙板》等,既愉悦了幼兒的身心,又鍛鍊幼兒的各種基本動作。在我們努力下,本學期 幼兒的體重、身高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以幼兒生活為背景,預設、生成主題活動,實施課程整合。

1、我們這個班剛從小班升入,由於年齡特點的限制,自己生成活動機會較少,主要還是

教師善於捕捉時機,在幼兒周圍熟識的生活和環境中,根據幼兒 的興趣和需要,從他們尚 未明確但有價值的內容中,有選擇的直接提出主題,生成內容來推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本學期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遊戲活動、生活 環節和自然現象中生成了《身體暢想曲》、《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各種各樣的蛋》等主題活動,圍繞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置身於能產生探索 行為的環境中,及時提供豐富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幼兒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發幼兒積極主動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 加豐富和深入。我們引導幼兒做有心人從自己的生活環境裏收集材料,設置班級“百寶箱”,變廢為寶,引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根據需要自由選取材料,使探索活動 更加豐富和深入。

2、我們組織幼兒外出參觀,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在每次參觀活動中,我們都積極提供機會引導幼兒與參觀環境、材料進行互動,充分發揮參觀活動的教育價值。如: 在《豐收的秋天》中,我們帶領孩子走進田野觀看了收割機收割水稻的過程,還去剝了水稻,從中發現裏面是米。活動中我們看到了農民伯伯醃製的蘿蔔乾,寶寶們還品嚐了! 這次的參觀活動是幼兒自己發起的,老師以支持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了活動,對幼兒來説這次參觀活動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3、結合主題活動和《開展特色區域活動,推進幼兒和諧發展》科研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 探索、學習。我們開設了數學區、科學區、生活區、表演區、手工區等多個區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教育教學總目標和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有層次的、有 步驟的提出各階段的區域活動目標,自編了不少有趣實用的遊戲內容,經常更新活動內容和材料,幼兒每天都有活動機會和充裕的活動時間,活動中注重引導,不斷 增添相關內容,鼓勵幼兒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幼兒活動的興趣很高。如:結合主題活動《我喜歡的動物》,我們請幼兒收集自己 喜歡的毛絨小動物和圖片,在美工區佈置幼兒的繪畫作品《可愛的大肥豬》《熊貓樂園》,供幼兒欣賞。同時還提供橡皮泥、泥工板以及紅豆等輔助材料,鼓勵幼兒 用橡皮泥塑造動物的形象。在語言區中我們放置了許多有關動物的圖書,讓幼兒自由閲讀。又如:在《圓圓的世界》主題活動中,我們在科學區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 的圓形封閉線條裝飾並學習製作陀螺,引導幼兒發現、感受顏色在旋轉時的變化,在各個區域為幼兒提供各

種材料,更注重引導幼兒深入的探索,既豐富了主題活動 又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4 、重新認識環境的價值,讓牆面説話。

開學前我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幼兒佈置了漂亮的活動室牆飾,然而這並沒引起幼兒太多的關注,幼兒似乎早已習慣了由老師佈置的花花綠綠的環 境了,而能讓幼兒參與的僅僅是室外的作品欄或我們留出的一點空間。在《身體暢想曲》主題活動中,我們改變了這種做法,嘗試和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環境,我們 請幼兒來當模特擺一個造型,然後把他(她)的動作描繪下來,最後再在身體的旁邊有文字説明身體的部位,孩子們都搶着來做模特,而且能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達到了我們預設的教學目標,從中我們發現原來幼兒最喜歡的是自己真正參與的環境。在以後的各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隨着主題活動的發展,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環 境的創設,賞識、接納幼兒的藝術表現,引導幼兒體驗動手與創造的樂趣。在我們的主題環境中,有幼兒的手工繪畫作品,有我們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兒收集的圖 片、照片、物品等,更有幼兒的觀察記錄和活動記錄,使我班的主題環境不斷的充實和調整,真正發揮環境的價值。

三、聽故事,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學期初,我們發現不少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樂意發言,但卻不能安靜地傾聽同伴或老師説的話;看電視、聽故事的時候不能安靜地看或聽,常常會説一些與當 前無關的話題,缺乏良好的傾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於幼兒提高語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我們覺得有必要抓緊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本學期我們利用音樂遊戲、餐前餐後、離園前後等時間引導幼兒安靜地反覆傾聽故事,隔一段時間請幼兒來講述故事,漸漸地,幼兒對聽故事、講故事活動越來越感 興趣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也能安靜地聽錄音機裏的故事。在培養傾聽習慣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幼兒樂意與同伴交流,大膽發言的好習慣。如在 活動中,我們經常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操作的過程或結果,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歌曲、樂曲或繪畫作品的感受,對於一些膽子較小的幼兒我們積極鼓勵 他們發言,並在各種活動中要求説話完整,學習用較恰當的語句表達。

四、創設環境,提供條件,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1、本學期我班和小(2)班結成“大帶小”姐妹班,我班的幼兒在小班期間一直是大帶小的弟弟妹妹,常常是被照顧的,這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從弟弟妹 妹的角色一下變成了哥哥姐姐,都覺得自己長大了,幼兒感到無比自豪。每次活動幼兒都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主動和他們説話、做遊戲,還樂意將自己做的手工作 品送給弟弟妹妹。本學期我們以大帶小的形式參觀幼兒園,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會友好地拉着弟弟妹妹的手一起遊玩,上下台階時會主動攙扶,提醒弟弟妹妹注意安 全,把自己知道的幼兒園的環境講給幼兒聽。在大帶小的中秋節活動中,幼兒非常樂意在弟弟妹妹面前表現自己,自信的講故事唱歌,很多幼兒還樂意將自己的食品 與弟弟妹妹分享。

2、幼兒升入中班,自我中心仍較突出,在集體或自由活動中常常會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很少有幼兒願意退讓。本學期我們將幼兒的社會性培養有意識地 整合在各個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小組合作或想辦法解決爭搶的機會,如提供數量不足的操作材料或需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的小任務等,有目的地引導幼兒懂得輪流玩和 友好合作,有初步的謙讓意識。

五、家園合作,拓展教育資源,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

1、切實做好常規性的家長工作。為了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積極利用家長會與全班家長進行溝通,在家長會上我們不僅向 家長介紹了本班的具體情況和計劃安排,還結合新《綱要》將我班的課題研究向家長進行具體的介紹,我們提供了一些已開展的主題活動的資料,如:家長在翻閲的 孩子的作品、記錄本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進步,也看到了班級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家長們心中引起了共鳴,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了使家長能經常 性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們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主動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班級裏的重大活動如需家長配合的,我們都以書面形式通知家長,使家長了解 各個活動的目的和任務。每個主題收發的《快樂成長冊》也是我們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橋樑,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推薦了幾種記錄的方法,對家長很有啟發,有些家 長在聯繫本上認真詳細地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有的家長摘錄了孩子的童言稚語和自編的兒歌,有的向我們反饋孩子通過各個主題活動在家的良好表現與習慣等,也有 家長針對孩子的表現向我們請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問,我們都儘可能地答覆,讓家長更多的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積極爭取家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 長。

2、積極爭取家長資源,豐富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即將開展,我們通過家園櫥窗及時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目標和一些主要的活動,使每位家長了解班 級正在開展的活動。在生成主題活動《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我們設計“在什麼地方看見過五星紅旗?”,請家長仔細傾聽孩子的語言並記錄,使每位幼兒都有機 會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知識。在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題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

3、組織親子活動,拉近家園距離,增進親子感情。通過我們的熱情邀請,全體家長參與了家長會這個活動,我們在活動中設計了親子活動“袋鼠跳”,遊 戲中每個幼兒的臉上綻放着歡樂,每個家長的臉上盪漾着快樂,許多家長都説和孩子一起活動做遊戲真開心,不僅鍛鍊了身體,還加深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六、存在的問題:

1 、個別幼兒挑食,有的不愛吃肉,有的不吃蔬菜,還有的幼兒不吃水果。一些幼兒進餐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進餐習慣還有待改善。

2 、在學習習慣上,有的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幼兒樂意發言,但不愛動腦筋,依樣畫葫蘆;還有的幼兒愛插嘴,回答問題聲音不夠響亮等。

3 、不少幼兒閲讀習慣差,不愛護圖書,圖書破損較嚴重,下學期要加強閲讀習慣的培養。

幼兒教育反思6

誰都不會否認,幼兒教育應該給幼兒以知識,應該發展幼兒的能力,應該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我認為這還不夠,幼兒教育還應讓幼兒感受到幸福。並且,我堅信,幼兒有沒有獲得幸福,是衡量幼兒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標準。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作一種理論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類的根本追求,人類的一切奮鬥都指向最終的幸福。幸福是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同人生的內在生命力量聯繫在一起的。一切與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相關的積極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種外在的恩賜,幸福也不等同於物慾享受。兒童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機體在生長髮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長。兒童來到人世,就開始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入如蒙台梭利所説的“精神胚胎”期。這個時期,不同於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於日後的成人生活階段。蒙台梭利認為,“生活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時代,而是人生之初,即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這是因為,這一時期正是人的潛能,其最偉大的工具,本身開始形成之時。不僅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兒童開始心理建構的工作。這種工作,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許的確不能缺少成人的協助,但兒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長大成人。“兒童並非毫無能力,並非須事事依賴成人,好似一隻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兒童‘創造’了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從曾經經歷過的兒童時代的創造而長大成人的。”“是兒童自己從周圍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兒童用這些材料造就未來的人。”兒童生命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創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原動力。對於兒童來説,不受任何阻礙地投入到自己的創造活動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把兒童在其內在的巨大潛能指引下的創造、建構活動,看作是對整個人類的建構和完善,是人類邁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創造了人類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類所幸具有一切。”對兒童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幸福的過程,只有當兒童的精神建構活動不斷受到成人的無理阻擋的時候是例外。總之,兒童的幸福是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長聯繫在一起的。一切有利於兒童精神世界成長的活動,一切與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一致的活動都有可能給兒童帶來幸福。一切違抗兒童成長內在力量的、外在強加的 活動對兒童來説均無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須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種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內藏。所謂真正的愉快是指這種感受是發自兒童內心的,是與其成長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發兒童不斷地創造、探究和成長。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當的物慾、無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與幸福無關。

2.幸福為什麼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現實生活是否讓幼兒感受到了幸福?這個問題涉及到影響幼兒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全面深入的討論,而只從幸福為何遠離幼兒、至少是部分幼兒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討論。

首先,我要認定的一點是,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併為了幸福而生活着。同時,我也斷定,還有許多兒童並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兒童有沒有體驗到幸福,不是憑成人去問兒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斷定的。這需要了解兒童的現實生活,瞭解兒童的真實感受,要從兒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長的歷程中辨析兒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為什麼有那麼多幼教專業人士在吶喊“發展兒童的主體性,進行主體性教育”?為什麼會在我們的兒童教育領域中出現“愉快教育”的術語?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甚至某些教育理論中,兒童沒有主體性體現,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確認,兒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到真正的愉快。進而可以説,兒童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與兒童內在的不斷萌發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並非所有的兒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會、家長及教師應為兒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這是一切真正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那麼,在一個美好的社會制度下,幸福是如何與兒童至少部分兒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觀的偏差。教師尤其是家長,經常把幸福等同於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裕,等同於成人為兒童創設的各種成人認為十分優越的條件。

不可否認,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確是影響人生幸福的一個方面,但這僅僅是外在的方面,物質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兒童同樣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質條件是兒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這並不意味着物質條件越豐富,就越幸福。對有的兒童來説,各種圖書的確會給他帶來內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閲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兒童在眾多的圖書面前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圖書並沒有給他帶來積極的感受。同樣,有的兒童在鋼琴面前積極而興奮,樂此不疲;但也有的兒童見了鋼琴就煩躁不安。成人經常為兒童在不斷豐富了的生活中沒有感到幸福或沒有出現成人期待的結果而苦惱,這是一種偏差了的幸福觀導致的苦惱。這種苦惱的背後,是兒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於被迫順從而帶來的苦難。因此,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個體所從事的活動、所獲得的體驗與其生命成長尤其是內在精神成長取得一致,內在的生命潛能得以不斷激發時,個體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對於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的成人來説,瞭解兒童,瞭解兒童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兒童精神世界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就是“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教師和家長“必須遵循這些法則而行動,因為它們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權利,”併為兒童的成長、為兒童生命法則的展開提供適宜的而非奢侈的條件。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觀偏差方面,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經常誤把兒童的“高興”、“愉快”當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動中刻意去追求這種‘高興”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經常能聽家長們廉價的許諾;在幼兒園,經常能看到教師以本應屬於兒童自身權利之一的遊戲作為幼兒學習的獎賞,經常聽到教師在要求兒童“高興地”説和“高興地”唱。其實,在這種要求下,兒童臉上擠出來的“笑容”是短暫而廉價的,也是轉眼即逝的。那並不是真正的高興和愉快,因為它們並不是發自兒童內心,並不是建立在兒童對學習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的,兒童的內在需要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其次,對個體需要認識的偏差。個體能否真正體驗到幸福,關鍵在於當前的活動是否與個體的需要或興趣協調一致。在現實生活中,成人經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強加給兒童。有的成人以為,自己需要的,兒童也一定需要。其實,兒童與成人處於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他們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兒童在生命法則展開的過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興趣。盧梭在其經典名著《愛彌兒》中有一段十分明瞭的表述:一個成年人確實必須知道許多對兒童似乎無用的東西。可是,成人所應當知道的一切,難道兒童都該學、都能學嗎?把做兒童時用得着的東西教給兒童,你可以見到那已是很夠他忙的了。為什麼要叫他去求那也許終生都用不着的學問,而忽略那些足以滿足他現時需要的學問呢?盧梭提出的問題,其實在今天的兒童教育中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展,在每週五天工作制下,還有許多兒童在並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對他們來説不存在雙休日);幼兒園課程內容不斷超載,人們只知道往幼兒園課程裏不停地添加內容,從沒有想到兒童的發展是否真正需要這些內容,也從不考慮是否要從現有的課程中減去些什麼、課程的內容對兒童是否適合。人們要在幼兒園課程中注入成人自己為適應不斷髮展的社會而需要學習的內容。但兒童不是成人,兒童的生活不同於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質,不是什麼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兒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靈的迫切需要,卻被忽視了。在兒童心靈裏活着的人依然被壓抑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要解放兒童。要知道,兒童自有其特殊需要,無視這些需要,就是無視兒童的幸福。

最後,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兒童是怎麼學習的?3~6歲的幼兒是怎麼學習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不同於中國小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如飲食、勞動、遊戲、散步、衞生等等都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也都是幼兒的學習內容。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果缺少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髮展理論所明示的。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裏。在某些幼兒園,幼兒連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的手被要求擺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幼兒在動作中學習。但幼兒動作被控制了,難道不影響幼兒動腦嗎?兒童需要活動。蒙台稜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這一點:“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如果我們給他這個活動場地,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從來不能滿足的使人苦惱的小孩現在轉變成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壞者變成他周圍器物的最熱心的保護者。一個行動和活動雜亂無章的吵鬧喧嚷的孩子,轉變成為一個精神寧靜、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見,活動對於幼兒是多麼的重要,活動又是多麼有效地在改變幼兒。是兒童的生命潛能作用影響着 活動的時長及活動的性質和質量,並使兒童在重複有變化的活動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兒童的幸福與成人的作為緊密聯繫在一起,從一定意義上説,是成人的干預使兒童沒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時,我們也可以認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兒童生命潛能成長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兒童更好地擁有幸福。我認為,幸福是科學的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這是因為:一方面,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項智慧性的文明事業,它是人類幸福的有機構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類包括兒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類幸福的光輝映照下的偉大工程,而幼兒教育是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兒正是由於接受了教育,才促進了身體、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並創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應包容幸福。當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現代心理科學、教育科學而實施的教育,是確實有助於兒童生命潛能發展的教育,即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的幸福;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內容和過程應該能夠激起兒童的幸福感受,讓兒童感到滿足和興奮。使兒童教育充滿幸福的關鍵在於“在兒童教育中運用隱藏在兒童內心深處的那些力量”,這“不僅可能,而且必須這樣做”。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説過:“瞭解兒童,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事了。”只有這樣,兒童教育才可能與兒童的興趣與需要聯繫起來,與兒童的發展聯繫起來,最終與兒童的幸福聯繫起來。為此,我們熱切地呼籲,兒童教育工作者切實地關注兒童的幸福吧,兒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類未來的幸福。

幼兒教育反思7

案例:午飯後的時間是孩子們自由的時間,他們會把各自帶來的玩具在這個時候拿出來一起玩。但洲洲卻是個例外。洲洲很珍惜屬於自己的玩具,帶來幼兒園裏,自己不玩時,都會很小心的放進抽屜裏。“我的玩具很貴的,別人玩的時候會玩壞的。”可是別人的玩具也是很誘人,於是洲洲就藏好自己的玩具,很不客氣地拿別人的玩具玩。如果別的小朋友要玩自己的玩具而他還沒玩夠,他是不肯輕易放棄的:“我再玩一會嘛。小朋友不能這樣小氣的,老師説小朋友要大方。”[小孩子常常會有這種利用規則而不是遵守規則的“投機”行為。]如果遇上個大方的還好,要是遇上個“小氣”的難免是一場紛爭。可是時間長了以後,洲洲再去爭搶的時候都是自己失敗者,因為別的小朋友都會站在他對手的那一邊,並且都説:“洲洲是個小氣的人。”洲洲委屈,來告狀:“老師他們都不和我玩。”[小孩子都有點“惡人先告狀”的味道,老師則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我一點也奇怪,“是嘛,那為什麼呢?”洲洲撅着嘴巴不回答。“我知道了,我給你想個辦法吧,下次要玩別人的玩具時,先要跟別人商量,商量好了,別人就會給你玩了,這個辦法一定有用的,要記住啊。”[堅持正面教育,從幼兒的問題和需要出發,使規則成為幼兒解決問題滿足需要的工具,而不是單純的講道理。同時,教師只是提供策略,問題卻還是要幼兒自己去解決。]洲洲歪着腦袋,似乎明白,似乎又茫然。後來,又幾次的觀察,洲洲要玩別人的玩具,不在這麼理直氣壯了。有時候會忍耐着不去動別人的玩具,而是事先詢問;“讓我玩一下好嗎?”碰到爽快的,就給了,要是不那麼爽快的,就要碰釘子,或是講條件。但至少他不會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共享”了。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當被全班小朋友當成“公敵”時這感覺不好受。這是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也是個成長的過程。 反思: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是有要求的:希望幼兒能夠遵守班級公共生活中的交往規則,當然也希望幼兒會有一定程度的大方和慷慨的表現。我們又將如何將它們轉變為幼兒自己的發展與行為呢? “欲擒故縱”是一個並不恰當但卻非常形象的比喻。也就是説,教師想要提出要求,卻採取了等待、觀察、尊重的方式;不是要讓幼兒來達到教師的目的,而是教師來幫助幼兒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教師的目的如何體現和落實呢?關鍵在於,在幼兒為了自己的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上,滲透着教師有目的的設計和影響。 這兒的尊重是多方位的。它包含了教師對於幼兒的信任——相信幼兒是個具有理性的、能夠根據自己利益採取最有利於自己從而也有利用集體的個體;它包含了教師對於幼兒的人格、天性本能的需要、各種天然或許不免幼稚的心靈的尊重;它包含了一種及其可貴的耐心——對於幼兒經驗、能力的耐心和對自己情緒的耐心。 其結果,在教育過程中造成一種平等和諧的師幼關係和師幼互動的過程。在這平等上體現出真正的尊重,也就是民主;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它們的對立面:發展、要求和集中。

幼兒園中班教育活動分析與反思:我和凳子玩遊戲

背景:玩小凳子是幼兒園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遊戲,每天他們都與小椅子親密接觸。喜歡用椅子做玩具,從椅子上跳下來,跨過椅子,當馬騎等等。因此本學期,我們中班組選用凳子作為我們的器械操,如何更好的利用凳子完成我們的遊戲活動,使孩子們在合作遊戲中即能互相幫助,又能培養孩子勇敢自信和創新的精神,帶着這個問題,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我和凳子玩遊戲》的活動。

實錄:

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利用小凳子我們開展了一次教育活動。“小凳子可以怎麼玩呢?”當我的問題一出來,有的孩子就已經迫不及待站在凳子上往下跳,有的舉着凳子,有的圍着凳子跑,有的爬在凳子上,嘴裏還“駕駕駕”地喊個不停,還有幾個孩子合作把小凳子連在一起當平衡木走……放眼望去,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坐着不動,他們玩的不亦樂乎。讓我們來聽一聽孩子們是怎麼説的吧:

幼:我趴在凳子上伸開胳膊我就是大老鷹了。

幼:我繞着小凳子轉圈玩。

幼:我可以從小凳子的這邊跳到那邊去。

幼:我把小椅凳放到頭上練習平衡。

幼:我拉着小椅凳在地上走,象開車一樣……

幼:我們幾個人把小凳子連起來用來爬。

幼:我們用小凳子連起來做成小火車,“嗚嗚嗚……”

他們邊做口中邊唸唸有詞的叫着。

在這樣的探索活動中,孩子們表現了很強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合作能力。而此時我的任務就是把孩子們自己創編出來的各種各樣凳子的玩法串在一起,站着跳,跑s路,跨欄,走平衡木等,當小烏龜來爬等等;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興趣盎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平衡能力,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分析與反思:

凳子游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也給了我許多的啟示。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與小椅子玩遊戲自由地嘗試、探索、合作,從而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增強體質,同時培養幼兒大膽、自信、勇敢、互相合作、協助的.良好品質,真正體現了教育活動的價值。

在一開始我們教師組內的研討時,我們絞盡腦汁制定了各種小凳子的玩法,可是,當小凳子分發在孩子們的手中時,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多種玩法,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綱要》指出,教師要積極開發幼兒的運動資源。而運動資源的開發,不是靠我們老師的憑空想象,它是建立在孩子的運動發展基礎之上,建立在他們的興趣探索慾望之上,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綱要》和《3—6歲兒童發展指南》,瞭解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喜好和動作發展水平,和孩子一起尋求他們感興趣的遊戲玩法,並給與科學的引導和支持。

另外,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教師在組織孩子活動的過程中,面對淘氣或不遵守規則的幼兒不能給與粗暴的制止,要更好地引導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使孩子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

再次,教師要在活動中關注孩子的個別差異,不能“一刀切”。《指南》指出,“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來的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綱要》所呈現的發展階段,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對那些動作發展緩慢的孩子我們在幫助引導的同時,不僅要給與他們鼓勵和支持更應該給與他們耐心的等待,等待他們進步的那一刻,使孩子們真正體會到活動帶來的樂趣。

幼兒教育反思8

孩子的行為所想到的

這天中午,小朋友的菜是鴛鴦肉,是孩子們喜歡吃的,好多孩子都能很快的吃完,井思源也是其中一個。用完餐漱口後就站在門口,靠在門邊看別的孩子。忽然,他把兩個手撐在兩邊的`門框上,笑着看門外的孩子。這時,錢良淇剛好要往教室裏走,見門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井思源身上撞。可是不管怎麼用力,井思源就是不鬆手。而另一邊的美慧也漱完口,要往教室裏進。只見她走到門邊伸出右手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嘴裏還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馬上,井思源就把左手放了下來,讓美慧進去了。錢良淇見了走到門邊,伸出右手照美慧的樣子在井思源的左手上按了按,同時嘴裏也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井思源又立刻放開了左手讓他進了教室。從上面的近乎“惡作劇”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對遊戲的渴望。雖然只是簡單得不能簡單的遊戲規則,他們卻玩得不亦樂乎。可能平時,我們看到井思源這樣的孩子會立刻採用鐵腕政策,將他壓制,卻不知這種主觀的做法將孩子的創造天賦扼殺於無形。其實,幼兒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自己的觀察就會有所發現,待孩子體驗到了這種成功,就容易保持他們喜歡探索,發現的興趣。錢良淇沒有通過而按了門鈴的美慧則能很順利的進來。故事中的井思源在毫無提示的情況下,將自己想象成一扇門,全然不在乎這在大人眼裏可能是一個好笑的舉動。不但重複着同種遊戲同種規則,而且非常遵守遊戲規則。不是按門鈴的就不讓進,這強烈的規則意識讓我不得不為之歎服,真是不可思議。遊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只要用靈活的遊戲方式一定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教育反思9

案例描述:升入大班後,為了加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幼兒身體協調性及跳躍能力。我班從開學初就制定12月中旬將舉行一次跳繩比賽。為了讓孩子們更快、更好的學會跳繩,我們事先就以校訊通的方式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請家長為孩子購買兩根繩子一根放在家中練習,一根帶到幼兒園進行練習。跳繩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中最常見的運動項目了。鑫磊是個小男孩,每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基本都是晨間活動快結束的時候,當其他的孩子正在整理繩子要休息時他就出現了。那一天又是如此,"鑫磊去拿自己的繩子來練習一下吧,老師好久都沒看見你練習跳繩了哦"我故意這麼説道(還不會跳繩的他自己不急,我到是開始着急起來了)。而他就笑嘻嘻的去拿了自己的繩子,可是他拿着繩子左揉揉右捏捏就是沒有跳起來。我便問他:"你為什麼不跳繩呢?"他嘟着嘴巴説:"媽媽太忙了,一直在玩電腦,沒有教我跳。"聽完他的話,我便告訴他媽媽沒有教你可以自己學啊,老師也可以教你。來,先把繩子甩到自己的腳前方,雙腳再並齊向前一起跳,10分鐘過去了,雖然還沒有學會,但是看到他認真的一甩一跳的想要跳過去,我便鼓勵他再多練習幾下,並告訴他明天早點來,多練習老師相信你很快就會學會的,他笑着點了點頭。

分析:

"過於依賴"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了鑫磊不夠主動比較懶散

的習慣。在家裏,父母對他過於保護,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務都由家長包辦代理,而使鑫磊有了一種依賴思想,媽媽沒教我,我就不用學了的心理思想。缺乏了孩子的自主性及主動學習的態度。

反思:

對於鑫磊的'表現應更多的給予信任,幫其他戰勝過於依賴的思想。讓孩子瞭解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在媽媽的幫助下才能完成,要學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採取了一同練習和耐心幫助相結合的方法,促使鑫磊克服依賴思想,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鍛鍊自己。在家長方面我也和鑫磊的媽媽以電話的方式進行了溝通交流,他的媽媽聽我這麼一説也很是着急,其實在家中不是沒有教孩子跳繩而是鑫磊不肯好好的練習跳繩,依賴着媽媽就是不肯動起來。為此我和他的媽媽共施良策,促其轉變,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學的、適應鑫磊特點的教育方案。如讓鑫磊每天早點來幼兒園,多有時間參加户外運動。關注和支持鑫磊有益的興趣和愛好,併為之提供方便,培養他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多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幫助鑫磊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

幼兒教育反思10

今天開聯歡會時,我請小朋友挨個表演節目。叫到雷雷,他依然膽怯,不肯站起來,我的鼓勵沒起任何作用。我急了,對他説:“今天你必須演,我們大家都等你,唱一個歌也行,説一句話也行。”看到我態度非常堅決,雷富有點兒難堪,眼中噙着淚花望着我。我真不忍心再逼他,但為了他的發展,我狠狠心,鼓勵他説:“你能行,唱吧!今天唱了,以後就敢了!”見實在拗不過我,雷蕾惱怒而賭氣地帶着哭腔唱起來。他的音非常準,也很好聽。大家為他鼓起掌來,但他卻絲毫沒有高興的樣子,臉上掛着淚花,氣鼓鼓地回到了座位上。

雷雷是個乖巧、懂事而靦腆的男孩子,平時總是和和氣氣、輕聲細語地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他心靈手巧,學什麼都挺快,小朋友和老師都非常喜歡他。可是雷雷有一個弱點,就是膽小,從不舉手發言。即使老師叫到他,他也面帶羞色,半天吐不出一個字,更別提讓他當眾表演節目了。

據他媽媽反映,雷雷從小就不敢當眾講話,上了幼兒園以後,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惟獨怯場不敢講話沒有多大改變。雷雷媽媽的一席話,讓我更感到有責任幫助這個可愛的小男孩。於是,我想盡辦法創造機會讓他在眾人面前講話。比如,我常請他給小朋友發東西,也常讓他帶領小朋友玩遊戲,鼓勵他大膽説話。只要他説出一個詞,我就帶頭為他鼓掌。可這些做法都沒能樹立起他當眾講話的自信。都到中班末期了,我真為他着急。於是,就有了今天那一幕。

晚上,我將這件事情説給雷雷媽媽聽,希望得到他媽媽的理解。他媽媽很高興地説:“沒關係,您做得對,就得逼他,不然他永遠邁不出這一步!您這不是為他好嘛!”能獲得家長的理解,我感到很欣慰。

反思隨筆

這篇隨筆中記載的那個小男孩和那件事,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雷敢當眾講話、表演節目,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覺得,是我的認真負責幫他克服了最大的`心理障礙,讓他有了説和演的自信。但是,雷雷當時帶淚的眼神也深深刺痛了我。我知道,雖然我用這種不得已的方法幫助他克服了心理障礙,但實際上,我採取的方法是他當時無法接受的,也是我自己不滿意的。我是在他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極不情願的情況下,突然把他推到了眾人面前,這對於自尊心很強的雷雷來講無疑是痛苦的。

幾年後,我又遇到了一個叫月月的小女孩。她的不言不語和膽怯,讓我又想起了雷雷。我產生了強烈的願望,想用更適當的方法來幫助這類孩子,以彌補我對蕾蕾的歉疚。

面對月月,我開始反思自己對雷雷的教育方法。他們能和朋友、家人滔滔不絕地大聲説話,卻很少回答老師的問話,也許是我好意為他們創造了各種鍛鍊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和表現,反倒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從而起到了暗示和負強化的作用。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時時能意識到自己這方面的不足,也就難以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了。因此,當我有意識為月月創造一些機會,讓她在集體面前表現不起作用時,我採取了淡化的方式,不再時時鼓勵她、提示她説,免得造成她更嚴重的心理障礙。具體説,就是順其自然,讓她和夥伴痛痛快快地説,我儘量多參加到其中與他們平等地遊戲和交流,拉近和月月的距離。在與其他小朋友交流時,我會自然地和她説兩句。她想説不想説我都不強迫,接納她用點頭、搖頭或小聲説來表示。我還採取給她搭建台階的方式,先讓她和幾位小朋友一起上台,然後再請她和最好的朋友一起上台表演,用陪她的人數逐漸減少的方式減輕她的心理壓力。

為月月創造這樣一個寬鬆的環境,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但長期堅持下來,月月逐漸有了一些變化。有一次,在户外站隊點名,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如果月月不回答,我就先空過去。可是,月月響亮地答了聲“到”,我激動地望了她好幾眼,真想為她鼓掌,也真想再聽她喊上一聲,但我剋制住了自己,因為我知道這樣做可能無意中強化月月以往不説話的行為。還有一次,我發繪畫紙時,又聽到她一聲細小但很清晰的聲音:“我還沒有呢。”我趕緊發給她,並對她説:“月月,以後老師忘了事,你還這樣提醒老師,好嗎?”她點點頭。

月月的進步,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我相信,這樣看似自然實則有意的教育,會讓不自信的月月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慢慢樹立起自信,展現出她獨特的風采。

幼兒教育反思11

誰來還孩子一份真誠?

片段一:早上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到學校,他們都會甜甜的問候我,我也用微笑迴應他們。這時候,牛牛來了,他腆着臉對我説:“老師,你知道我為什麼來幼兒園嗎?”“為什麼啊?”“因為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媽媽可漂亮多了。”這個小人精就知道説好聽的哄老師,不過心裏還是暖暖的。

片段二:午飯時間剛剛結束,小值日生們有的拿着抹布幫老師擦桌子,有的拿着笤帚幫老師掃地,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這時候,濛濛卻什麼也不幹,還在一邊 “指揮”:“君君,你看這兒多髒啊!快來擦擦這兒。”“琪琪,這兒有很多紙,你快來掃掃啊!”我趕緊去過去問濛濛:“濛濛,今天你是值日生嗎?”“是啊,老師!” “那你怎麼總是站在這兒?”“老師,我站在這兒幫你‘指揮’小朋友啊!這樣他們就不會亂了。”

片段三:“誰幫老師去把你們的小被子抱進來啊?”中午曬得被子該收進來了。“我!”“我去!”孩子們就是這樣勤快,每次都會爭着幫老師,只有小志浩總是坐在那裏不肯幫忙。“浩浩,你來和老師一起抱被子吧!”“可是,我的畫還沒畫完呢?”他為了推辭竟拿出了畫畫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強答應了。到了曬被子的地方,他東看看,西看看,找了一個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裝着很吃力的樣子在他的身邊,可是他卻視而不見。“浩浩,你幫我一下吧!”“你長得那麼高應該抱多一點。”“你看,你不幫我,讓別的小朋友看見會笑話的。”“如果我幫了你,讓別的老師看見也會笑話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會騙人的,他們有自己純淨的小天地,可是受社會大環境及其個別家長行為的影響,他們也學會油嘴滑舌,學會偷懶磨滑,並且不為所恥,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

老師和家長都願意孩子能夠成為誠實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太誠實了會被別人欺負。誠實不是無能,誠實的品格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長,我們家長和老師必須注重培養孩子誠實的美德。我們應事事處處注意以身作則,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誠實的行為習慣影響孩子。另外,對孩子的過失,不能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制的方法,而應鼓勵孩子説真話,以免孩子為了掩飾所犯的錯誤而説謊。對孩子進行誠實品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細緻的工作,我們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因勢利導地耐心教育,使孩子養成誠實的良好品質。

二、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我們的教育活動、遊戲、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幼兒園資源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如:大班主題《我長大了》,目的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他們懂得愛勞動是光榮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於克服困難,並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音樂活動《螞蟻搬豆》,讓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體中應該相互幫忙,從而體驗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樂;語言活動《康康變了》,讓孩子們從故事中瞭解到康康的變化,誰也不想做不愛勞動,總是找理由偷懶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孩子的社會生活起步於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着孩子今後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關懷備至,而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則不盡人意,這就要求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點,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總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上片段情況,和我們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教師和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從生活的點滴抓起,圍繞一個個小目標,不放過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恆,強化訓練,就一定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教育反思12

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一開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景表演,讓幼兒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而不是抽象化的想象,有助於孩子對歌詞的理解。

二、遊戲情節地形象化,促進幼兒情感的激發。

在活動開始,教師將幼兒定位於蛋寶寶,這一角色對於幼兒來説比較熟悉,因此,幼兒樂於表現,從心底裏產生對角色的喜愛之情。其次是教師自身反思的方面:在學唱歌曲時,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好,也沒有真正落實到讓幼兒學會歌曲,而是3遍就過,比較倉促,幼兒難以接受,導致後一環節的效果呈現。

第三是對幼兒的反思方面:

我儘量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然、有趣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歌曲的`內容。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能大膽地用動作表現。

第四在師幼互動的關係方面:

作為教師,我沒有做完全的干預,而是極力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現,從而也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整個活動的設計和進行過程中,我時刻以《綱要》中藝術領域目標為要求,以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為着眼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我也堅信,雖然沒有像預期上的那麼精彩,但是通過自己課後的深思及考慮,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特別是對目標的把握以及運用,對孩子的隨機性處理,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同時,在這次教學比武中,也讓我學到了其他教師身上的優點,我要好好努力,爭取在下一次的展示課中有明顯地突破!

幼兒教育反思13

摘要】幼兒教學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學人才,一直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文藉助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從幼兒教學實踐出發,反思幼兒教育實踐的相關問題,以借教學人員與人才培養院校參考,在幼兒教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有的放矢。

關鍵詞】幼兒教學;實踐反思;新時期;人才培養

如何解決幼兒師範教育與幼兒園幼兒教學有效銜接,使幼師學生能夠更好掌握幼兒專業知識與學習方法,為勝任幼兒園幼兒新課程的教學服務,做好與幼兒園幼兒教學有效銜接是幼師教學需要研究與解決的重點問題。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銜接”是什麼?從學理上來講,“教育銜接”是指將學校教育各階段相連接,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1.幼兒教學理論層面上

1.1當下幼兒園教育需求與學前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的分裂

從當下幼兒園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高校幼兒教育課程中存在諸多不如。首先表現為課程內容陳舊課程結構安排不合理上。當前,我國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普遍重視學科專業課程設置而輕教育基礎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注重必修課,然而,對選修課程重視程度不高,幼兒專業課程所佔比例明顯大於教學類課程比例。教育類課程課時過少,在幼兒課程中教育類課程所佔課時比例小,不能凸顯出師範院校的特性。教育類課程是能夠集中體現“師範性”的課程,是幼師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師院校培養師範生職業能力和職業意識主要途徑之一。其教學設置中實踐類選修課、跨學科選修課和教育基礎課都很少,這種課程結構安排讓教師缺乏自由度與靈活性,學生不能依照自己的興趣選修課程,對培養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兒教師羣體對教學研究缺乏認識

從當下,幼兒園教學羣體來看,由於種種現實問題,大多數個體更加註重教學,而對教學深入研究不夠。其內在原因可能與當下幼兒教學院校的教學環境有直接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國幼師院校歷來注重理論課程教學、輕實踐課程教學,忽視了理論教學的價值。現今人們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除了應具備的組織管理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外,在課程開發、教學研究、教學反思和學習實踐指導等方面也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學前教育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幼兒專業實踐課程雖然是以學科為中心來設計的,但當前幼兒教育課程設置卻而忽視了實踐課程建設而偏重於理論課程建設。幼兒園幼兒的現行課程經過不斷改革,對健康、心理、體力活動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的不斷加強。

2.幼兒教學實踐層面上

2.1幼師院校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實踐實習機會過少

作為一名幼兒專業的教學人員,深感到初到教學工作崗位上的種種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實習、實踐的知識儲備過少。從根本上來講,與幼兒院校的培養有着直接關聯。當下,幼師院校對師範學生學習實習、實踐關注相對較少,以及對幼兒園幼兒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動態等銜接問題關注不夠。高校幼兒專業學生對幼兒學科認識不夠深刻,學習多有盲從心理缺乏與老師的溝通。幼兒師範的學生畢業是需要走上幼兒園工作崗位的,一味地灌輸大學知識,缺乏觀摩幼兒園課堂機會和與幼兒園課堂的聯繫。對幼兒園幼兒課堂講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對幼兒園幼兒課堂的真實感受,對幼兒園幼兒課程改革就一無所知,高校沒有建立起與幼兒園幼兒教學相聯繫的結合點,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這樣不能及時排除學生的顧慮和對的幼兒教學的疑問,對於幼師學生幼兒知識知識的鞏固和教師幼兒教學方式的培養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一些野外實踐課幾乎不開,致使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書本知識,不能對所學知識學深吃透,很難勝任在幼兒園開展幼兒第二課堂的職責需要。從培養幼兒園幼兒教師的角度看,與幼兒園幼兒教學脱節缺乏課程內容重組能力,不能適應幼兒園教學的要求。

2.1學前教育教材內容陳舊滯後與幼兒園教學內容脱節

在與幼兒園幼兒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幼兒身心特點、幼兒新時期的特徵、教學養成條件及區域幼兒與區域自然幼兒等課程的一些知識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踐課安排偏少,理論課安排較多。學前教育專業所選用教材都是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聯繫密切教材。但是伴隨學前教育課程調整和幼兒園幼兒課程教改,與之課程調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換代卻明顯滯後。知識更新相對較慢,新知識、新科技、新的教學方法不能及時被補充道幼師教材中來,現有的教材與幼兒園幼兒新課改內容相比,嚴重落後和脱離時代的步伐,難以滿足當前學前教育教學的需要。幼師教學對幼兒園教學的熱門內容,如:區域自然幼兒、區域經濟幼兒與環境資源保護教學等內容重視不夠,有的幼師學校幼兒專業即使開設了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區域幼兒等這些選修課程,也往往因為課時相對較少,缺乏實踐教學,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很難與幼兒園幼兒教改進行有效銜接。

結語

作為培養幼兒園幼兒教學人才的幼師院校,能否培養出適應幼兒園幼兒新課程的要求的畢業生,是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的。鑑於當前多數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滯後於幼兒園新課改的現實,如何加大高校幼兒課改力度,做好幼師與幼兒園幼兒改革的有效銜接是今後學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大部分都側重於自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但卻忽視了忽視專業課,同時,專業課時過多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重複過多等銜接問題,以及學前教育教材在幼兒學、教育學等缺乏實際價值的理論課程上涉及過多等問題進行關注。

參考文獻:

[1]程秀蘭.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J].學前教育研究,20xx,(09):3-13.

[2]嚴仲連,蓋笑鬆.論治理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合理路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1):150-154.

幼兒教育反思14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總會發現有幾個孩子會走神,或者做出令人煩惱的事。此時,教師如果停下教學來進行教育,這不僅僅打斷了孩子們的思路,並且效果不必須很夢想。但如果教師能在不影響正特別教學進程的狀況下,用表情、體態語等非言語手段給予用心的提示,則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時的你,該如何選取呢?

在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本來教室裏只聽到我講故事聲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聲噴嚏,這時全班孩子開始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於是我拍了幾下手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孩子們似乎沒有停止笑聲的意思,聲音十分得吵,甚至有兩位孩子已經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識地將一隻手蓋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頓時孩子們也開始模仿起我的動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邊,衝他們眨眨眼。啊呀,教室裏一下子靜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後又拍拍腿,大家個個坐得端端正正。於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們,最終在歡樂的氣氛中順利地開展完我的教學活動。

由於每位孩子的個性、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對於小班孩子來講,他們處於好奇心萌發階段,喜歡模仿成人的動作與神態。在平時生活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針對不一樣現象隨即做出各種反應。

在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語交際手段,調動了孩子們的用心境緒。對於這種方法,我們還能夠將其運用到平時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極個別孩子不認真聽講,能夠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當孩子們在玩玩具時,發生爭執或者亂扔玩具,能夠皺皺眉頭表示不滿或者搖搖手阻止他們;當發現孩子們大吵大鬧時,能夠帶領他們學習小貓等動作,學會輕輕説話。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並能正確地領會其中的暗示,自覺、愉快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孩子們還很小,為了讓他們愉快地理解教師的教育,同時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我們要做的還有許多。

幼兒教育反思15

小班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的萌發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自我中心很嚴重,認為什麼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於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齊做遊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都不説。因此,幫忙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構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好處。

在一次户外活動回來後,翟老師帶女孩子喝水,我帶男孩子入廁。這時,廁所裏傳來了爭執的聲音:“我是第一個嗎!老師他搶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個!”“哇!”(哭聲)原先,小朋友小便後喜歡趕快跑回來站隊,有些小朋友回來的早,但是不排隊,所以就讓回來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可早回來的小朋友,就是不主動排隊更不願讓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讓還給他,於是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天排隊的時候都會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我搶不到就打你、咬你”,而不會去思考別人的感受。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生衝突。我們明白幼兒模仿力極強,個性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透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能夠透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所以我們在日常活動來啟發、引導幼兒構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經過我們班級老師一段時間的耐心引導,此刻我們在如廁時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沒有搶第一”

這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潛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都在向我們傳遞着他們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為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藴含的教育價值!。

幼兒教育反思16

開學兩天的專業技能培訓展示已經結束,通過這兩天緊張的展示活動,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它也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從中品嚐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有競爭就有進步,有評比就有好壞,雖然在這次展示中我們感到緊張、壓力、反感、無奈。但是在結束時我們卻感受到了快樂,因為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在鍵盤展示的時候,我做的很不好,我這人就是這樣,一到了緊要關頭就緊張,明明在下面自己覺得彈得不錯,可是一上台就會緊張,這是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沒辦法只有勤練習,看看人家心理素質好的真是羨慕。通過這次鍵盤展示也使我感受到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努力的去做,才會有好的成績。

在鋼筆字展示中我的感受,當我拿起鋼筆的那一瞬間就感到手在顫抖,心裏想慢慢的去寫好每一個字,可是做不到,才想起卞老師説的那句話:“寫好鋼筆字,並不是寫得慢就能寫好的'。”這次鋼筆字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的寫字水平都進步了,寫完後把寫的字放在一起我們簡直認不出是誰的筆跡,老師們在欣賞着一排排的整齊的字,我想此刻她們的心情大概和我一樣:我們的字寫的真好。看了一遍又一遍,總有看不夠的感覺。原來字寫好了,也有欣賞的價值。以後還要繼續練習,只有堅持下去,我們才會做得更好。

在《快樂詩畫》展示的過程中,我看到了老師們每人都畫出了一幅好的畫,線條流暢,畫面整潔,塗色均勻,兒歌也背得爛熟,老師們真是下了功夫,這時我們制定的繪畫規則已經不起作用,看着一幅幅整潔的畫面,看着老師們的進步,我只能説:“我沒想到畫的這麼好,可以都是一等獎。”在這次繪畫中雖然我們沒評出一二來,但是我們的目的達到了,老師們努力了,老師們辛苦了,也許有的人認為這樣評不好,難道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進步,而是來評比的嗎?我不這樣認為,雖然這次我沒做好,但是我看到老師們的畫,我卻感到高興,這次進步了下次我們可以加大難度,老師們會有更大的進步,這樣才有提高,這樣老師們才有信心,以後我們也會在摸索中繼續努力,繼續提高,繼續進步。

雖然這兩天已經過去了,但是這兩天做的事時常在我的腦海裏出現,我總在尋找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失誤,有時想如果當時自己這樣去做或是那樣去做會比現在好多了,可是事情已經過去再怎樣想也是沒有用了,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化成動力,在以後的工作中儘量的去做好,讓自己在磨練中成長。通過這次培訓也使我明白,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要多考慮、多交流才能做好,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學習,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再提高。

幼兒教育反思17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要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與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從這次的調查問卷中,顯現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幼兒是否喜歡老師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我們深思。園裏針對這次問卷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園教師交流、學習活動。聽了有經驗老師的經驗分享,我收穫很大,感受很深。從這次的學習中,我從兩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總結了以下四點:

1、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

在與家長溝通時態度要熱情、有親和力、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家庭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合作者。家長出於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託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該熱情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與家長談話時坦誠相見,給人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老師對孩子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要為孩子成長而喜,為孩子進步而榮,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你和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接納我們。談話要創造一個和諧、輕鬆、愉快的氛圍。只有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誠懇地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合作就會非常愉快,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

2、語言要有藝術性

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於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不要一味的去表揚,這樣孩子容易被寵壞;也不能把孩子説的一無是處,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給家長告狀,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家長也會討厭。注意幾點:

(1)教師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情況要客觀,注意態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臉,教師不能一見到其家長就告狀説:“今天某某又抓人了。”這種直接的後果只會導致家長的反感,家長心裏就會不舒服,覺得很沒面子。説不定他會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怎麼教育的?如果換一種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頭微笑地對家長説;“某某今天畫畫很認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揚,進步非常大。但是有時會攻擊小朋友,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後我會趁機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使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我這種談話方式,家長很樂意地接受,並領着孩子一起去向小夥伴道歉。

(2)教師應儘可能地採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後才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在園學習、吃飯、遊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並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家園聯誼活動、召開家長會等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有時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

3、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傾聽家長的敍述,傾聽家長講孩子在家裏的表現,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出樂於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長就越願意與之交流。在交往過程中,儘量少運用命令、警告、責備、勸告和教訓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情感的語言,儘可能多地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説完後,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4、要學會感謝

通過溝通之後,一座心與心的橋樑已悄然出現在師生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結束之後,教師要及時地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幼兒園教育好孩子。跟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家長的角色出發,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麼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家園共育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二、多提倡賞識教育

只有多提倡賞識教育,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孩子才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針對這個我總結了幾點賞識教育方法:

1、瞭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不想來幼兒園,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説,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説,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説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孩子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善於表揚,就意味着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乾二淨,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鑑。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以此為學習準則,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有效。讓家長對幼兒園、對老師滿意,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

幼兒教育反思18

請不要如此教育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純真的,每一個孩子的眼睛都是無暇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如果以成人某些自私的思維來考慮事物,那麼,必將給孩子純真的心靈受到易想不到的傷害!

前幾天,孩子們在區域活動的時候,碩碩和成成因為搶一個玩具而動手打了起來,我看到後,連忙跑過去制止,然而為時已晚,碩碩把成成的臉抓傷了,我看到後非常生氣,批評了碩碩,而碩碩也向成成道了歉,於是,他們倆又成了好朋友,一起玩了起來,當天下午,我跟碩碩媽媽和成成媽媽分別解釋了此事,她們都表示理解。我以為這事就這樣過去了。

易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早上排隊的時候,成成狠狠的抓了碩碩的臉,我以為他倆又鬧矛盾了,我問碩碩:“成成為什麼抓你?”碩碩一臉盲然的説:“我不知道,我也沒和他打架!”我問成成:“你為什麼抓碩碩的臉?”成成一本正經的説:“老師,碩碩昨天抓我了,奶奶説讓我今天一定要抓回來!”看着成成一臉無辜而又理直氣壯的樣子,我的心裏感觸萬千……

孩子們的心靈是純真的,他們之間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更何況他們重歸於好了呢?作為家長心疼孩子,我們也可以理解,可是又何必去教孩子去“復仇”呢?如此教育方法,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多大的傷害?值得我們成人深思!

關於幼兒語言教育的幾點思考

語言是人的社會活動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前期是人的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學前期幼兒語言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語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從小教會孩子説話,會用語言準確地表達思想。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幼兒的.語言教育。

一、教師要想上好語言課,自身就要有比較強的語言功底。教師首先要會説普通話,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這樣你的語言才會生動,具有感染力。教師的語言要文明,切忌生硬粗俗,要讓文明的語言紮根在幼兒幼小的心靈。

二、語言教育要貫穿於其他教育之中,語言教育不能單打一。語言教育實際上與其他幼兒教育是一種互為基礎、互相聯繫、互相促進的關係,所以,語言教育不僅是語言課教師的責任,而且應該貫穿於其他各項教育中,也是其他教師的責任。開發幼兒的思維是語言教育的基礎,語言是思維表達方式良好的思維活動,應是語言表達的前提。如在體育課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應先讓幼兒觀察教師的動作,請教師講述爬、跳、跑等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然後讓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再用語言表達是怎樣做好動作的,這樣通過讓兒童親身體驗,再講述活動特點,從而發展兒童的語言。

三、營造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長在狼羣中的孩子只會嚎叫,這就説明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語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敢於説話,善於説話,以豐富、生動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要營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和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不能讓孩子只待在幼兒園課堂上學習語言,要讓孩子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有感而發。另外,還可以用編故事、家長沙龍的形式加強幼兒語言訓練。

四、利用多媒體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幼兒語言教育在觀念、內容、形式、方法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為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和工具。教師應充分利用眾多的視聽手段,讓幼兒在聽、備、講、做、想中充分積累語言經驗。

創設有教育價值的區域環境體現師幼互動

內容摘要 在幼兒園創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的環境是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物質環境設置和材料提供應是幼兒興趣、需求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效結合,明確環境和材料所藴涵和可能實現的教育價值,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創造與自我表現的過程。我們應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

幼兒教育反思19

幼兒在園的學習,是在與周圍環境、與人、與事件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幼兒園創造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的環境是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環境的教育價值不僅僅是裝飾和美化,更重要的事促進幼兒的發展。為了使物質環境具有教育價值,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和發展,我們應創設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這不是僅僅讓幼兒參與或部分的把環境交給幼兒佈置所能事先的,而應將環境視為課程,並使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

一、物質環境設置和材料提供應是幼兒興趣、需求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效結合

幼兒特別樂於擺弄和操作物體,符合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起幼兒的主動深究。皮亞傑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實物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藉助於對物體的直接操作。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在不斷地看到自己對客體作用的結果中得到調整、擴展和深化的。可以説,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樑。因此,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藴涵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教育所期望的經驗。

(一)瞭解幼兒的特點、需求和興趣,提供幼兒樂於探究和與之相互作用的環境和材料,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需求和興趣的變化不斷調整。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詢問和引發幼兒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來了解幼兒的需求和興趣。比如我們在區角活動中佈置了一個汽車城,裏面放置了很多幼兒帶來的汽車玩具,在玩耍中,一個孩子説:“這輛車上有一個大桶,這是什麼車哪?”教師就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討論,有的孩子説是垃圾車,有的説是灑水車,孩子們對車的興趣一下子高漲;另一個孩子説:“我們比比看哪輛車開得快好嗎?”於是,孩子們把車放在地板上、桌子上、地毯上開,接下來他們又發現玩具車在不同的地方開得速度不一樣,就這樣關於“車”的問題討論也越來越激烈了。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投放多層次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二期課改中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一次在區角活動中,幾個小朋友在合作佈置“各種各樣的路”,大家覺得還可以建高架橋和南昌大橋,這樣車可以開得快些,但為怎樣搭高架橋而意見不一。第二天我們老師就在探索角里提供了一些有關“橋”的圖片,並關注着他們的一切。

盧博文:“看這座橋,我知道它是‘生米大橋’,媽媽帶我去過的。”

吳浩宇:“這有什麼稀奇,我知道很多橋,有‘長江大橋’、‘南昌大橋’。”

馮博:“我爸爸也帶我乘過高架橋。”

民民:“可是我們不會搭橋,怎麼辦?”

馮博:“我家裏有一本書上有搭橋的樣子,星期一我會帶來。”

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會生成新的內容,作為我們老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發現和引導,像各種橋,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老師就要鼓勵幼兒進行收集,通過多方合作共同創設環境。多種渠道的材料和環境的創設,有利於活動的開展深入及拓展延伸。

比如在研究“搭大橋”中,根據孩子們的建議,教師提供了雙面膠、彩泥、各種大小形狀材質的月餅盒、繩子、模板、積木等物,孩子們一開始用彩泥粘,可是根本粘不住;他們又嘗試用雙面膠,也不行;再用繩子扎,由於繩子的區別,有的扎住了,有的滑掉了。還有的孩子用各種月餅盒堆高進行試驗,研究出了用盒子當中堆高,兩邊成斜坡的方法搭成了一座簡單的橋,不過汽車在上面開,滑下來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可以一下子開得很遠。孩子們因此興奮起來,他們又建構了許多不同的斜坡,比賽哪輛車開得遠。

不同的材料,使孩子有了不同的體驗,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教師不能用語言直接給予的,而是需要幼兒自己在對材料的探索、操作於實踐中獲得的。

(二)明確環境和材料所藴涵和可能實現的教育價值

在主題探究活動中,請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材料和資料僅僅是為了佈置牆面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應明確,收集材料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首先,幼兒可以通過收集材料瞭解通過哪些途徑獲得信息和知識,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比如在進行“清清水世界”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有的拿來了自己家裏的VCD,有的拿來了畫報,有的拿來了圖書,有的拿來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照片。他們在蒐集的過程中就瞭解了水的種類、水的用途,以及一些先進科技下淨化出的純水等。他們學會了查閲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紀錄,孩子們在主動活動中學會了學習。

其次,對於自己蒐集來的資料,幼兒格外珍惜並樂於探究,從而使學習變得富有樂趣。在“海洋生物”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如一次性紙杯等製作了“章魚”的玩具,他們用這一玩具講故事,發現原來身邊的廢舊材料可以變出這麼好看的東西,對蒐集材料的興趣也更高了。

二、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育目標的需要設置環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實現還必須有教師的支持和引導。

(一)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

經過與幼兒的'討論決定了牆飾內容後,教師應和幼兒一起設計、準備材料和製作。幼兒能想的讓幼兒去想,幼兒能做的讓幼兒去做。幼兒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想(利用已有的經驗)、問(如家長、鄰里等一切可以作為資源的)、看(書、畫報)去獲得有關的信息,通過自己動手和求得他人的幫助去獲取需要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發展了設計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每一個牆飾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例如,我班“游泳真快樂”的牆飾專欄記載的是幼兒學游泳的經歷和感受,是幼兒自己的故事。它鼓勵和支持着幼兒樂於用美術的手段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使幼兒表達出自己游泳時的害怕、勇敢和喜悦;使幼兒為更好地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而主動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使幼兒相互瞭解和溝通,看到同伴也和自己一樣怕水而感到一些安慰,看到同伴勇敢而暗下決心向他學習,看到自己的不斷進步而自豪和更加努力。這樣的牆飾實現着激勵幼兒表達與表現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學習繪畫技能、同伴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自我監控和激勵等教育價值。

(二)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創造與自我表現的過程

二期課改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環境創設的研究,談到了環境創設的重要性。我在研究與實踐中,理解到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美化環境,還是孩子們自我表現與展示的舞台,是信息與經驗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兒盡情想象與創造的天地。所以主題的進展,必須依靠環境,才能更深入,更具體的開展,從而不斷的逐漸豐富。我們班級牆面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

在9月—11月中,我們做的主題是“水的世界”,我們的教室環境處處體現這個主題。除了平時組織學習活動後,孩子們留下的種種痕跡,在遊戲區域我們也為孩子準備了與主題內容有關的材料。比如:在做做玩玩活動中,我給孩子準備了各種材料,大都是廢舊的材料,如:盒子、各種紙、鉛絲、木珠、吸管、一次性紙杯等等,讓孩子們製作各種海洋生物。小朋友很感興趣,他們用廣告紙折鯊魚,裝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做“海洋”,用磁鐵在墊板下來回移動,好象鯊魚在海洋中游泳;用紙杯和吸管做章魚,用彩泥、木珠和鉛絲做螃蟹,佈置在牆上。再如:説到水的沉與浮,我請孩子們共同收集準備了大量的材料放在探索角里,讓他們進行實驗,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並不能理解這些材料的用處,但因為有的孩子試驗後分類佈置出來,其他的孩子便能從環境中獲得經驗,提高自己的認識。

孩子們在走過主題一個個站點的時候,他們也會萌發與之有關的創造性的想法,很自然的在環境中體現出來。如:秋遊時看過海獅和海豚的表演後,孩子們就在建構遊戲中開設了一個“開心公園”,裏面有許多的“小動物”,它們住在各種不同的房子裏;還有一個水族館,住着很多“海洋生物”,連海獅和海豚表演的皮球、套圈等道具都有。孩子們不僅玩,還有角色的遊戲行為,在再現主題內容的同時,更推進了主題的進展,有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標籤: 幼兒教育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youer/7lr2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