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重陽節與重陽習俗演變

重陽節與重陽習俗演變

晉代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道:“三月上巳,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重陽節及其節俗作為傳統已經在各地民間流傳了千百年,期間有發展也有傳承,擁有相當深厚的文化積澱。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為你介紹,浙江重陽節習俗的演變。

重陽節與重陽習俗演變

南朝宋孫冼有《臨海記》,當時的臨海範圍很大,浙江南部許多地方都屬臨海郡,在這部書裏説:“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數百人坐。民俗極重,每九日菊酒之辰,宴會於此會者,常至三四百人。”

另又有《風土記》雲:“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御初寒。”可見古人在九月初九這一天登高和插茱萸,都是為了躲避災禍,重陽消災辟邪的含義,隨後也一直延續到後世。

宋代的浙江杭州,據吳自牧《夢粱錄》卷五記載:“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年例,禁中與貴家皆此日賞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賞。”此時還出現了重陽糕:“兼之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

周密《武林舊事》還提到,當年有“點菊燈”的風俗,“略如元夕”,説明杭州城除了元宵燈會之外,九月九也有燈會。清代範祖述《杭俗遺風》也説,那時候的杭州人喜歡在重陽節登城隍山、紫陽山,許多廟裏都擺設燈謎,十分熱鬧。

而時至今日,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基本上已經淡出,許多年輕人也早已不知道茱萸是何物了,不過登高和吃重陽糕的風氣依舊很盛行。在一些地方,還有重陽祭祖的遺風,屆時開祠堂門祭祖,族裏分重陽餅,很是隆重。

有的地方,重陽有建灶和修灶的傳統。不過如今流行煤氣灶和電爐,砌土灶的人家正在急劇減少,所以重陽日修灶的風俗遲早是要消失的.。而在浙江新昌一帶,如今還有九月九日農民節的説法,農家在此日舂麻餈,殺豬買肉,痛飲一番。俗諺有“重陽不吃飽,虧煞種田佬”之説。

在桐鄉濮院,有這一天吃赤豆糯米飯的傳統。當地絲綢頗有名氣,古有濮綢,聞名遐邇。傳説古時有個綢匠,為了試製絲綢新品種,連續三天三夜不下織機,餓了就靠赤豆糯米飯充飢,終於在重陽節這天織出新綢,從此重陽節吃赤豆糯米飯便相沿成習。

還有一些地方性的大型祭典也會安排在重陽節,例如在永康境內的國家級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方巖,每年農曆八月初至九月重陽節前後,都要舉行朝拜“胡公”的娛神活動——方巖廟會。各地的胡公會按歷年各自約定的日期,帶領羅漢班和歌舞隊上方巖朝拜“胡公大帝”。

如今,每年重陽時節參與方巖廟會的人次多達20餘萬。熱鬧非凡,整個方巖廟會期間,不僅在方巖,全市鄉鎮處處鑼鼓喧天、鞭炮震響,一派歡樂景象,可謂永康百姓的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4jm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