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重陽節的作文集合10篇

重陽節的作文集合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重陽節的作文集合10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一大早我就想着該為爺爺作點什麼呢?

一大早,我跑到爺爺的房間看到那胖胖的身體,心想:怎樣為爺爺做一件事情呢?我問爺爺:“今天是農曆初九重陽節。你説,今天我應該為你做一件什麼事呢!”爺爺説:“不用你為我做任何事。只需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聽了之後,我認真的對爺爺説:“我保證完成任務。”爺爺聽了臉上出現了微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們應該愛老敬老。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重陽節,我和媽媽爸爸在回奶奶家的路上看到許多結婚的花車。我問媽媽為什麼有這麼多花車呢?媽媽説因為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是個好日子。爸爸説其實今天也叫做老年節,所有我們今天回奶奶家陪爺爺奶奶過節。中午我們一起到外面吃飯,爺爺還叫爸爸去接了老太和老爺。我們一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了午飯,我們都祝福老太和老爺節日快樂。在飯店的側門,我和姐姐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好像是一個樓頂花園,裏面有秋千和一些工具,還有一個小噴泉。

因為晚上我還要上課,所有我和爸爸媽媽很早就回家了,我還想和姐姐多玩一會兒呢,只能期待下個星期天了。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秋風乍起,今天是重陽佳節,重陽節思親作文400字。詩人王維已經很久沒和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興興地吃月餅,而他只能在他鄉思念親人。

詩人已經有一個節日是在他鄉度過的,今天又是一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親人了。這時,他的兄弟們都在向離家不遠的一座高山上進發。他的哥哥已經採了足夠的茱萸,正準備給大家戴上。他忽然發現王維不在,而王維的那份也採好了。他忘了王維還遠在他鄉,心裏想:“王維他今天會不會生病啊,現在天氣變涼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啊……”而王維此時卻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見別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們。兄弟們一定會看到別人一家人全部都來了,自家缺少了一個兄弟,兄弟們一定會思念他。王維又回到客棧,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時和兄弟們登高的情景,他詩興大發,作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念完之後,心裏便覺得好受了些。後來,這首詩也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傳世佳句。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今天是重陽節,我想給奶奶打了個電話問個好。

“喂,你是誰?”

電話那頭,想起了久違的聲音,是奶奶。奶奶的聲音仍然是那麼和藹,那麼親切。

“奶奶,我是小霞呀,您的身體好嗎?”

“好,好,你們就放心吧。”

“奶奶啊,您年紀大了,要當心身體,活少乾點——”

我話還沒説完,奶奶就接過話來:“不幹活哪有飯吃呀”。

“那也是,但您不要太勞累了,幹壞了身子,我們會着急的……”

我不由的想到:我爺爺早就去世了,只留下我奶奶孤獨一個人,我隨爸爸媽媽打工到了杭州,只有奶奶一人在家鄉。只有在暑假裏,我才可以回老家在奶奶身邊,陪陪奶奶,平時裏,想奶奶時只能打電話——想到這兒,我的眼眶紅了,如果時間能夠回頭,那該多好。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在電話裏我和奶奶聊了半個多小時。晚上,我躺在牀上,心理還在想奶奶。我多想馬上能回家看到奶奶呀!

奶奶,希望你重陽節快樂,等放假了,我一定回來陪您。你可要保重!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登高節。登高節是為了紀念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陽人。他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所作樂府詩雖然不及白氏樂府之尖鋭深刻與通俗流暢,但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通州就是現在的達州。他在任期間,由於為官清廉併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某年陰曆元月初九,他任滿離任,當他離去的時候,百姓們依依不捨,紛紛前去送他,當看不見遠去的船時,便登山遠望。漫山遍野都是百姓,蔚為壯觀。為了紀念他,以後沒年初九,都要登高遠望。這形成了登高節。

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清晨,我們一家三口沒有來的及吃飯就下樓準備找飯館吃飯,可是飯館沒有一個開店,公路上人山人海。我們餓着肚子找車。好不容易找了兩輛摩托車。隨着一陣涼風,我們到了兵兵哥哥家,兵兵哥哥的爺爺煮了面,給我們吃,吃完後便登山。隨着石階小路,我們不知不覺就走上了公路。公路拐彎處有些警察在檢查,維持次序。我們一邊走一邊跑,感覺越來越熱。停下來喝口雪碧,又走。大概走了四十分鐘,我們感覺好像要到山頂了,但是轉彎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遠處聳立着一座更高的高山這才是真正的我們要登的王家山,有些人喘着粗氣準備打退堂鼓了。但是我們不斷攀登高山,最後終於登上王家山…………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今天是9月8日,再過一天就是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我得給我的婆婆送一個驚喜。因為婆婆經常接我放學,家務事也很多,十分辛苦。但是送什麼好呢?對了,我可以給婆婆做一個愛心卡片,這樣婆婆就可以開心了。

一回家,我就扔下書包,快速的洗好澡,換好衣服。拿出一張卡紙,用剪刀剪了一個愛心形狀的卡片,並用筆寫上“祝你重陽節快樂”。因為婆婆每天都要從冰箱裏面拿東西,所以我把卡片藏在了冰箱裏。

第二天,婆婆打開冰箱拿東西時,發現了我給的驚喜,心裏高興的很呢!誇我長大了許多,也懂事了許多。

重陽節的作文 篇7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説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温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着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着,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説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裏罷了。”

重陽節的作文 篇8

紅葉滿山罩,金菊遍地開,又是一年重陽節。

一早起來,村裏的高音喇叭就在通知所有的老年人,去領取重陽節的禮品——一袋大米,往年的重陽節,有時發的是食用油,有時候發的是茶具、毛巾等,村裏在重陽節為老年人發送禮品已經好多年了。

古時候,《易經》裏把數字“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雙九巧合為重陽,所以叫做重陽節。

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這樣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種帶香味的小紅豆,古時候,大家在重陽節這天要插茱萸喝黃酒以除蟲辟邪,登高望遠賞菊花觀紅葉慶祝金秋豐收。

20世紀80年代,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好風氣。20xx年12月28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體現了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和關愛。“九”有長久、久久喻意,是個吉祥數字,也代表着長壽,把九月九日定為老年節再合適不過了。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光榮傳統,以董永賣身葬父、王祥卧冰求鯉等二十四孝著稱於世。

遠古帝王舜,是一個既孝又順的典範。舜是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 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繼母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一次父親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父親和象在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免了一難;舜掘井時,父親和象卻剷土填井想害舜,舜機智地在井壁上挖掘地道才得以逃脱。這些事發生後,舜也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終於感動了天帝,傳説舜在厲山耕種時,大象替他耕地,鳥也來代他鋤草。帝堯聽説舜非常孝順有才幹,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和 女英嫁給了他,舜把家務事和鄰里關係都處理的得很好,大家都愛喜歡和他為鄰,以至於很短的時間,他周圍就聚集起了村落。堯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考驗,最終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舜可説是做到了忍辱負重、不忘初心,贏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喜愛。

我們要做到敬老孝老,不需要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蹟,而是把很平常的很細微的生活小事做好就行,例如:為老人們做點可口的飯菜、洗洗衣裳、噓寒問暖多陪伴他們,讓他們衣食無憂樂的安享晚年就是最大的孝順。

記憶深處,爺爺剃頭一直由我的父親來完成的。那時候,父親還在河津糧站上班,剃頭就湊星期天或節假日父親在家的日子。

到了深秋或初冬,中午的太陽暖融融的照着,母親在一隻洗臉盆裏倒好了熱水放在凳子上,父親把毛巾打上肥皂蘸着熱水,給爺爺一遍遍的搓洗頭髮,等髮根洗軟了剃起來才不會感覺到疼痛。

小時候的我總是很好奇的在一邊觀看,然後,可以幫着父親把一條毛巾拽緊,父親把剃刀在毛巾上一正一反“嚓、嚓”的錇幾下,然後就開始給爺爺剃頭刮鬍子。剃頭後的爺爺清清爽爽、乾乾淨淨,總是露出很滿意很讚許的笑容。

後來,我也學了理髮開了理髮店,在家裏,婆婆剪頭髮不用説就是我包了。隔一段時間我上孃家去,還要為母親剪剪頭髮,有時候還幫母親把白髮染成黑髮。父親有把老式手工推子,他不願麻煩我,不要我為他理髮,總是對着鏡子自己推前面,母親幫她他推後面,推成光頭了事。我曾送給父親一個電推剪,父親堅辭不要,説他的推子還能用,捨不得丟掉,也就只好隨他了。

戲曲裏有“殺狗”、“牆頭記”等勸人要孝順老人的戲劇,教育意義非常大。我們村雖小,孝順的人卻很普遍,有在外工作為照顧卧牀老人請假日夜守在身邊的兒子,有六七年如一日為老人換洗衣裳一勺一勺喂老人吃飯的媳婦,他們為村裏人做出了敬老孝老的榜樣,也贏得了大家的稱讚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人生閲歷廣,經驗豐富,能把世事看穿看透,可以指點年輕人少走彎路。

老人就像是一年四季裏的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一個黃金季節,也正是人生路到達了一個最輝煌最圓滿的狀態,是值得慶賀的。老人如紅葉,釋放出了自己最絢爛奪目的色彩,老人似金菊,淡淡的幽香惹人醉。

水有源樹有根,做人不能忘了根本,要想做個成功的人,必須先從孝順老人做起。

重陽節的作文 篇9

20xx的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説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

重陽節的作文 篇10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説,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敍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裏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清人筆記中説“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裏所説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製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侷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標籤: 重陽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eddp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