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故鄉春節的美食

故鄉春節的美食

故鄉春節美食1

熱豆腐

故鄉春節的美食

豆腐是家家户户逢年過節少不了的,做豆腐是一件繁瑣又辛苦的事情。

首先將豆子選好,泡在水裏直到豆子發軟,找來一個手推的小石磨,放在一個搭着長條形木框的大缸上,然後用一個小勺子從盆裏舀些豆子放到磨眼裏,手推石磨,一會兒磨碎的豆汁順着石磨之間的縫隙像線一樣流下來,連續不斷地流進缸裏。

看似美妙,其實推磨是很辛苦的。推一會,胳膊就發酸了,多半天才能推兩升黃豆。

這邊推磨,那邊大鍋就開始燒水,灶膛的火將窯洞映的亮堂堂,温暖又温馨。在鍋上支一塊平滑的木板,上面鋪一塊粗布做的籠布,四角提起,然後一個人將磨好的豆汁倒進籠布,倒了幾瓢後,兩人緊拉布角,使勁擠壓,將豆汁擠到鍋裏,剩餘的豆渣以後餵豬。

豆子磨完了,豆汁也擠完了,就開始用大火燒鍋,一會兒功夫,鍋裏的豆汁滾開,就用提前準備好的滷水點豆腐,滷水是從土牆牆根鏟的細土,放在桶裏攪勻沉澱,等到鍋開後點豆腐。這種土看起來不太衞生,但點的豆腐細嫩,可口。現在已經沒人用這種土方法做了,但現在的'豆腐不太好吃

鍋裏的豆腐點好以後就聚在一起,再舀到籠布里壓實,等豆腐稍微涼了,就可以打開,切上一塊,放在手掌上用刀打成一小塊一小塊,倒進碗裏,放點醬油,醋,葱花辣子調好的汁,味道很好的。當地人把這叫“開鍋豆腐”,好吃,但不能多吃,吃多了胃不好受。一句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説的就是這種開鍋豆腐。

故鄉春節的美食2

攤黃

攤黃是硬糜子的一種做法,也是將泡好的糜子在碾子上壓好,在家裏和麪,放在熱炕上餳面。相比軟糜子製作油糕的面來説,硬糜子發的面稀,稀糊糊狀。

每家每户都有幾個黑色古董的鐵鏊子,一輩輩流傳。今年用完,收拾好,等明年過年前再用。鏊子底下有三條腿,鏊面中間高,四周低,鏊子下邊放些玉米芯加熱。鏊子熱了,抹上一層菜油,從盆裏舀一勺,倒扣勺子,那面汁細細如線,先落在熬子中間,慢慢再流到鏊子低窪的四周,直到把老碗大的鏊子鋪滿了,再給另一個鏊子倒面。

過一會,這邊鏊子的攤黃慢慢變顏色,黃燦燦,軟軟的,直到整張餅子全部變黃。用鏟子從熬子邊輕輕一鏟,剷起半邊壓在另一半上,用鏟子在上面輕輕一壓,剷出來放到篦子上。然後給鏊子用刷子刷油,又重複同樣的工序。大多數家裏攤黃時都是兩三個鏊子,這樣效率就高。剛攤出來的攤黃,有很多蜂窩狀的小孔,軟酥可口,甜甜的,香味四溢。老人小孩都愛吃。涼了後就變硬了,吃的時候再加熱吃。

故鄉春節的美食3

油糕

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有幾種美食端上餐桌。油糕是少不了的,也是款待親戚朋友的一樣美食。

熱油糕是黏黏甜甜的,吃一口,粘在舌尖,脣齒間都有糜子獨有的甜味,順滑綿軟,甜在心裏。

油糕是軟糜子做的,軟糜子是五穀雜糧中的黍子。糜子中糯性為黍,粳性為稷。軟糜子去皮後黃燦燦的,堆在一起,像一座小金山。

每年臘月十幾,母親提前把軟糜子用水泡好,在村裏唯一的石碾子上碾壓。

石碾子從早到晚,吱吱呀呀的聲音響個不停。上百户人家,在臘月天裏都要用碾子,碾子就顯得格外忙碌。家家都在碾子旁放一個面櫃,裏面搭兩根平直光滑的板,這邊碾子碾着,那邊鏟一點到羅裏,羅在上邊快速往復滑動着,糜子面就簌簌地落在櫃底。

籮好的糜面,運回家就地放到大盆裏。到水,和麪,放在熱炕上餳面。

炕洞裏填滿柴火,土炕温熱。第二天早晨,面盆鼓的老高,麪糰腫脹地像蘑菇的頂蓋。父親把面盆抱到大案板上,母親把麪糰扯出來,放在案板上滾成條狀。選一部分面做軟饃,一部分做油糕。軟饃當時就做了,用軟糜面做皮,裏面包粘軟深紅的豆沙。

軟饃呈錐形,像倒置的陀螺。下面平平的,用秋季梨樹的落葉,鋪在饃底下,這樣蒸出來的軟饃,能把軟饃和箅子輕易地分開,一點都不浪費。

做油糕的糜面,放置一天,長長的油糕條就變得硬邦邦了,緻密瓷實。父親就用鍘草的鍘刀,兩隻手壓住兩邊的刀脊,用力切下去,切成薄片。油鍋燒熱,把油糕一片一片地順着鍋沿溜下去。糕片在熱油的作用下,打着旋,一會功夫由淺黃變成深黃。用筷子夾出來,放在洋瓷盆裏。等炸的多了,夾幾片放在碟子裏,撒上白糖,白糖在熱燙的油糕上,一會就融化了,這時夾一片吃到嘴裏,黏黏甜甜的,是糜子自有的甜味。

油糕是老家人過年時招待親戚的美食,現在也是稀罕美食。其製作流程複雜,做不好油糕有淡淡的苦味,許多年輕人都不會做了。現在我每次回老家,鎮上逢集,有時還有炸油糕的,我就喜不自禁,吃過癮才回家。

標籤: 美食 故鄉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kwnn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