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精品】冬至作文集錦8篇

【精品】冬至作文集錦8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冬至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冬至作文集錦8篇

冬至作文 篇1

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一年裏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樞的日子,這一天之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原定好的去給父親上墳的日子,可是從昨天嚴重霧霾開始,到昨晚八點預期的中雨就已經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我給姐妹們打了電話,決定改變我們的計劃,因為雨,也因為我不想在這個惡劣的天氣讓大家一起遭罪。

沒有去,卻讓我一直的難受,站在霧濛濛,雨淋淋的窗前,一種刻骨銘心的想念漸漸的浮現在自己的心裏。

父親已經離開我們12年了,卻好像他就在我的跟前。

我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的爺爺在父親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以後就在奶奶的獨自帶着下長大,在我出生之前奶奶也去世了,所以老爹奶奶的概念在我心裏只是一個文字的概念,我沒有見過他們,也沒有叫過一聲他們。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在我跟前提過爺爺奶奶,我不知道是自己不善言語還是心中裝着無限的痛。

父親在我的印象裏,一直是一個閒不住的人,除了田間勞作之外,就是農閒時間義務忙鄰居村民蓋屋上牆,我那時候很小,每次去看他除了偶爾抽一袋老煙葉之外,基本上不跟別人説話,就是不停的幹活。父親一生中都很少説話,説話的時間他都用在幹活上了,那時候還是大集體的時候,他跟我遠房的表哥一起給生產隊喂牛,我上學的時候路過牛舍,每次都看到他在那裏給牛喂草,打掃牛槽,切割牛草,很少見到他閒着的時候。

父親在我印象中,很少到別人家借東西,所以我們家的農具傢俱都很齊全,閒着的時候就看見父親修補農具傢俱,那時候我家的方桌是槐樹木頭的,很結實,到了現在我母親還是用的那張桌子,家裏的小板凳基本上都是父親自己做的,家裏小鋸,斧頭,砍刀和一些常用的工具都有,我真的不知道父親那雙長滿老繭的手是如何將木頭變成一個個小板凳的。父親的行為影響到了我,我到現在都不喜歡到別人家借東西。

父親的手看起來很笨拙也很粗糙,可是在生活上的細節卻叫人歎為觀止,在那個年代生活的困難家家如是,可是我們家勞力少,入口多,生活尤為困難,家裏吃肉只有生產隊春節的時候殺豬分肉,平時都是鹹菜,最為可口的就是父親用自己磨得兩面見光,刀刃象薄紙一樣的菜刀將辣椒削的很薄很細的辣椒絲,如果沒有看見是不可能相信的那種辣椒絲,而且是削的,不是切,然後就在母親烙煎餅的鏊子上連烙代煎,撒一點鹽,別説那個困難時候,就是現在都是非常美味的。不僅人吃的辣椒絲削的好,就連我家裏豬草都是父親一刀一刀切出來的,我無數次的發現那些粗細不等長短不一的山芋葉,豬圈草等等的野菜野草在父親磨得鋒快的菜刀下,切得勻而細,應該説我家養的豬在那個窮困的時代可以吃得上這樣精細的草料是享福的。

父親可能上過幾天私塾,但是認字不多,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發現他經常看一些家裏有的書籍或者報紙,後來我給他買了一個老花鏡,很多的字他都不認識,有時候想問我還不好意思。

父親雖然很少説話,但是他又是一個嚴厲的人,我們小時候割豬草,如果誰私割了別人家的莊稼枝枝葉葉,回來肯定要揍個半死。

最後見到我父親跟我説話,是20xx年6月份,我母親回家給我大姐家看家,那時候正是農忙的時候,父親自己在我給他買的房子裏住,我給他送飯去,結果他不在家,鄰居説他可能到沭河裏去看人釣魚了,果不其然,我在半路看到他拾取一截楊樹枝回來了,我説我們中午喝一杯吧,他咧着幾乎掉光牙的嘴説好。吃過飯,外甥把他也帶回老家去了,沒有想到那是我們最後一次喝酒,也是最後一次説話,在他生命最後的40多天裏,由於重度腦梗,再也沒有跟我説過一句話。

父親,兒子無時不在想您!

冬至了,我雖然沒能在今天給看您,但是我在這裏紀念您。

冬至作文 篇2

“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朋友的一條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將至。

老人説:過了冬至就是年。當然了,已是知天命的我自是不會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來了。如果説不介意老,我還沒有那麼豁達。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懼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能耐規律幾何?我還不至於愚腐到此。

現在的節日過的實在純粹的不多。作為傳統節日,冬至節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歲末時節。與其它傳統節日不同的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竟然沒有滲入大量的、斑駁龐雜的人文典故。冬至節沒有太多妙趣橫生的傳説,幾乎還保留着這個節日原初狀態的單純節令的意義。

小的時候最怕冬天,因為缺吃少穿。冬天綿延不絕的冷,一寸寸地侵蝕着肌膚。從手上到腳上,到處有冬天的風雪在身體上雕刻的痕跡。每每從村街上瘋跑回來,羨極了父親盤腿坐在熱炕頭吃着母親給做的飯菜。聽着灶膛上,茶壺發出咕咕的聲響,看着從壺嘴裏冒出的霧氣,家由於有了父母的存在變的温暖而實在。我只是看到父親坐在熱炕上的温暖,卻不曾見父親半夜踩着“咯吱吱”響的大雪,從生產隊的飼養舍裏喂完牲口往家趕的寒冷。那時候,父親是生產隊的飼養員,每天,父親都要在頭一天吃過晚飯就去生產隊的牛棚去喂牲口,然後每兩個小時給牲口添一回料,直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能回家睡覺。父親是在其他人休息,同時也是冬日裏最冷的時段去生產隊的飼養捨去幹活喂牲口的,所以父親的累,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親的温暖時光。父親是個喂牲口的行家,原本隊裏的飼養員是由蔡有錢乾的,可是蔡有錢給生產隊當了一年飼養員,兩頭母牛產牛犢,都沒能保住,原因是母牛產仔時蔡有錢回家睡覺了。等他第二天吃過早飯來到牛棚,一頭牛犢被大牛踩死了,另一頭牛犢則被凍死在牛圈裏。加之老蔡平日裏經常將給牛吃的老黑豆帶回家,所以隊裏立馬就將老蔡攆出了飼養室。老實巴交的父親也就順順當當的進了飼養室,當上了飼養員。父親在隊裏的飼養員位置上一干就是十餘年。記得父親那時最愛護的就是生產隊的那頭紅棕色大公牛,每每看到父親揚着鞭子趕着大公牛從村道上走過,我和小夥伴們都用敬仰的目光看着父親。父親那時頭上總是籠着白羊肚子毛巾,身上穿着生產隊特意獎給他的老羊皮襖,跟在大公牛後面的神氣勁兒,那是用多少形容詞也表達不了的。興許是出於虛榮心,少不更事的我,有好幾次下晚自習都是故意當着同學的面跑到父親的飼養室要父親送我回家,幹了一天活計的父親,不得不拖着疲憊的雙腿,在給牛們添足草料後,乘着其中的間隙,用他那寬大的脊背背了我,將我送回家。説句實在話,父親那時所受的寒冷和罪過是別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為了我們兄妹六個的成長,父親從來沒有説過一聲的苦道過一聲的累,那時的冬天是那麼漫長,以至到如今,我腦海裏對父親夏天的形象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一想到父親便是冬天裏的父親。如今,父親已離開我們一十六載。記得在他去世前的幾年裏,父親一下變得很怕冷,也就在剛入秋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問父親,年輕時起早貪黑的為生產隊養牲口,你沒有覺着冷嗎?父親在回答我的問話前總會笑笑説,顧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顧不的。哪有時間去感覺天的冷暖呀。

於是,我那時一直在心裏拒絕去讚美冬天,包括與冬天相關的梅花和白雪。寫過關於雪的散文發表在《延安日報》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沒有一句是讚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編輯的青睞,因為,寫雪必是溢美之詞,像我這樣的寫法少,編輯遵循百花齊放的方針就編髮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來。與吃文化無關,也與孝文化無關。與之相關的是這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甫的詩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陽生,每當在冬至來臨時,我便早早的默唸這一句。儘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開始,但是我依然從心底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滾滾而上的氣勢。彷彿聽到地下的萬物在湧動,河流潺潺,樹木發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冬至,將至。瑟瑟寒風裏,葉落蕭蕭,我只是單純的顧念住在我心裏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們顧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唸,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作文 篇3

今天是冬至,我們上學的時候,姚老師讓我們自己嘗試下包餃子,我聽了,可興奮了。

放學,回到了家,我打開電腦看作文要求是什麼?看完老師提出的要求後,媽媽對我説:“笑笑,你有沒有聽説這樣一句話呀?”我急忙説:“是什麼呀?”媽媽笑着説:“這句話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看來冬至天吃餃子是一個老傳統了,我要去與面了。

我在面盆裏放上面,倒上水把面與成團,讓它醒一會,我先去拌餃子餡,把韭菜切碎,與上絞好的肉餡,放上些鹽與油,一聞啊:真香。接下來就該擀皮了,我用小勺挖上餡放皮裏,在姥姥的指導下,把餃子沿邊一點點的捏在一起,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雖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幾個就會好的,餃子包完了,就該下餃子了,我在鍋裏添上了水,待水燒開了,我把餃子慢慢的放到鍋裏,下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慢,要不然會被開水燙傷的,下到鍋裏的餃子,要用勺子輕輕的攪着,等開鍋後倒上三次涼水,再開鍋後,餃子就可以出鍋了。盛在盤子裏的餃子,個個水靈靈的,看看就誘人,吃上去一定非常香,當然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上些蒜泥與醋。

姥姥説:冬至天裏吃了餃子,這個冬天就不會被凍掉耳朵了。我聽了開心的笑了,其實我心裏更開心的是這次包餃子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許多快樂,也感受到了大人們做飯的辛苦。

冬至作文 篇4

冬節潮屬有上墳掃墓的習俗。按潮汕習俗,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節和冬節,謂之“掛春紙”和“掛冬紙”。一般情況下,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掛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掛冬紙”。

但人們大多喜歡行“掛冬紙”,原因是冬節氣候較為乾燥,與暮春鶯飛草長、常有紛紛細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於上山野餐。冬節掃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鮮蚶、柑橘等物及粿品。鮮蚶是必要的,意謂取其吉利的意義。拜墓之時,還須拜墓旁的土地爺,即所謂后土之神。祭拜儀式過後,人們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輕鬆又熱鬧,兒童嬉鬧,長者舉杯閒談,山野間盪漾着家族的融洽與和諧。祭品中那盤鮮蚶一定要吃完,並把蚶殼撒在墓堆上。潮人把蚶殼稱為“蚶殼錢”,撒在墳頭,是將它作為冥錢之用。

另外,祭品盤中的大魚,全尾或截分兩段的,照例是留給辦理飲酌者的家屬。所以成為規例,野餐時什麼人都不許吃它。如果你不明規例,錯吃了,人們會怪你不曉情理。

冬至作文 篇5

今天是冬至,老師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冬至大會,冬至大會的第一個節目是表演關於冬至的古詩,老師剛説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舉起了手,首先上台的是王振興,你瞧他那聲情並茂的聲音裏有點兒小小的得意勒!之後,逸琪、思琪等人都一一表演,教室裏噼裏啪啦的掌聲幾乎沒有中斷過。

大家雖然聽的都很認真,但是心早就不知道飛到哪兒了,因為大家都盼着下一個節目搓湯圓。終於到了搓湯圓的時候了,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師剛把麪糰發下去,有幾個心急的同學馬上抓起麪糰,掰下一小塊就用力搓,麪糰就碎了,逗得大家哈哈直笑。家長理事會的叔叔阿姨也來幫我們包湯圓了,他們幫我們把麪糰揉好,我們組個個都是無影手,個個手腳利索,不一會兒就搓完了湯圓,家長理事會的阿姨剛想把湯圓放進鍋裏煮,只聽,一個人説等等,原來是林家明,怎麼了?大家異口同聲的問。家明説。這兒還有幾個小饅頭。大家一聽,都哈哈大笑,笑完之後,我們趕緊把小饅頭湯圓搓圓。

終於吃到湯圓了,吃着自己包的湯圓,我們覺得格外香,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冬至。

冬至作文 篇6

時間總是過得太匆匆,從不曾放慢腳步。

昨天,又一年的冬至過了,若不是老闆娘來公司那麼一説,健忘又沒人提醒的我,壓根就不知道。

隨後我上網看了一下空間,發現大家都知道,只是我不記得而已。

看着他們有的在議論着這個冬至好無氣氛,有的在詢問對方是否吃了餃子湯圓,我像一個若無其事的人看着他們如茶似火的爭論着。忽然看到一個同學説:湯圓吃一粒長一歲哦!我才像觸電般的反應過來,這是冬至!是吃一粒湯圓就長一歲的冬至!嘴裏喃喃的説着,循着時光的軌跡回到我們那是的冬至。

那是我們小時候的冬至,是我們小孩子除了過年的最開心的節日。因為冬至在我們那裏也叫做過小年,我們的媽媽會做那種像小船一樣的冬至繭(潮汕的一種叫法,不是潮汕的人都把它叫做餃子,其實他跟餃子是有一些區別的,外形上看很像餃子而已),和湯圓。那時老輩們總嚇唬我們小孩子説:“湯圓吃一粒就長一歲哦”,那時我們都特別希望可以快快長大,所以我們在冬至裏都會吃上很多很多湯圓,然後驕傲地告訴小夥伴們自己吃了多少湯圓,然後再加起來數有多少歲,誰的加起來大的以後在玩過家家就可以做爸爸媽媽,或是哥哥姐姐了……

想着想着突然發現我居然在笑,還好老闆他們已經走了,不然會很尷尬的。

不過想想,自從一個人到這大城市來讀書後到現在就沒有再在家裏過冬至了。

一個人這樣坐在電腦前,滿眼的餃子、湯圓,滿腦的那時我們天真可愛的樣子,天天盼着快快長大,如今巴不得時間永遠的停留亦或回到那時。

冬至作文 篇7

冬至節緣於上古的“臘祭”,究其實是緣於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就把它們歸於上天神靈的操控,認為春風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漢、日蝕月虧、大旱洪荒、海嘯地震等自然現象,全都是上天神靈所為。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

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

至明、清時期,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的基礎上,更加神聖化,更加隆重。為此,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壇。天壇規模宏大,中央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東北為犧牲所,西南為齋宮。此後,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壇舉行。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駕齋宮,進行沐浴,次日在圜丘舉行祭天大禮,所用牛、羊、豬、鹿都是在犧牲所專門飼養的。祭天時,必須穿祭服,升火懸燈,樂奏鐘鼓,唱迎神曲,請神牌,行大禮,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進到唐宋時代,在民間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叫“祭冬”或“拜冬”,併成為祭祖的節日,久之則演為傳統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舉行。俗傳冬至動土百無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則不宜隨便“動土”因此,人們多選擇在冬至這天給祖墳添土或豎碑,傳説是給祖先整修居所。添土豎碑後,再在墓前擺符盤,點燭、燃香、燒紙、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禮致敬,以緬懷祖先功德。

室內祭奠,則在家祠舉行。冬至日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供三牲(豬、雞、羊或魚)。到晚上十一點鐘左右,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主祭,領合族男丁,敬香,上燈,敲磬,鳴炮,按輩分長幼依次拜祭,行三獻禮,讀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壽康寧。

無論是室外祭還是室內祭,祭祖過程中都有聚餐的風習。北方人作興冬至這天吃餃子、餛飩,南方人作興喝紅豆粥、吃湯圓。

冬至祭祖,不僅在民間,漢傳佛教界也承習了這個傳統。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數》上説:“冬至,則一陽初生,履長之始。是日持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這一天,佛教寺院多舉行祭祖法會,僧眾也要前往祖師塔墓、祖堂祭供歷代祖師大德。有些寺院為方便信眾,還要特設功德堂等,為信眾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處所,以供超薦。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華夏民族承傳了數千年的傳統。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的民風民俗,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至今仍廣泛流傳。浙江杭州等地民間至今仍盛行冬至掃墓。廣東潮州則作興冬至上墳“掛冬紙”。

冬至作文 篇8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中華人民的大日子,更是我家的“桂圓雞蛋日”。

為什麼要叫它“桂圓雞蛋日”呢?噢!原來是因為每到冬至,我們這的人呀都會去街上買桂圓,買雞蛋,然後把它們燒煮在一起,加上適當調料,燉一燉,即可吃啦。

這一天,我們絕不會睡懶覺,不管有任何原因,起了牀,大家都穿上漂亮又暖和的新衣裳,去逛街。一路上,你會不斷看見有賣雞蛋和桂圓的小攤,雞蛋有大有小,有好有壞,但不論怎樣都使我看得眼花繚亂。

買好今天的必需品雞蛋、桂圓後,我們便回家準備剝桂圓肉,大人小孩齊動手。不一會兒,一顆顆飽滿、晶瑩、甘甜的桂圓肉呈現在眼前,它們猶如一個個調皮的小娃娃,在盤子裏跳動。

準備就緒,我們就開始剝蛋,準備烹飪。外公點燃了煤氣灶,先放入適量水燒開,然後放入去殼的雞蛋、桂圓。不一會兒,雞蛋就凝固了,金黃的蛋寶寶好像穿着一件絲綢衣服,晶瑩剔透;桂圓膨脹了,滾圓滾圓的,絲滑透明。一顆顆晶瑩通透的桂圓肉和雞蛋在水中跳舞呢,我看着都垂涎欲滴了。由於我還小,所以大人們讓我到外頭等,我心裏更是好奇,想着是不是有什麼祕方,不能告訴我。

許久,香氣騰騰的桂圓燉雞蛋出爐了,媽媽兩手端着一隻大碗笑眯眯地説:“來,快來嚐嚐有營養又補身子的桂圓燉蛋嘍!”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啊,真是回味萬千。

冬至,吃吃吃,吃桂圓燉雞蛋,我喜歡!更讓我體驗到了家鄉的民族風情,感受到了一家人互相關懷,其樂融融的幸福。

標籤: 集錦 冬至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ongzhi/nlgv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