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另一個傳説是,唐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聽見黃巢來了就紛紛逃難,惟恐避之不及。這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婦人背著包袱,手裏抱著個男孩象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詢問。那婦人説,“聽説黃巢殺人不眨眼,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裏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只好帶着孩子逃命去了。”黃巢聽罷,對這婦人產生了惻隱之心,説,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們家的人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老鄉親。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裏,只見家家户户門上都掛了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標籤: 端午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03n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