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作文7篇(優秀)

端午節作文7篇(優秀)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7篇(優秀)

端午節作文 篇1

今天,我聽媽媽説端午節的'由來:

好久好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是《離騷》的作者,非常有名。

在端午那天,他投江自盡。百姓們怕魚吃掉他,他們就包種子扔進江裏,把魚給餵飽,這樣就不會吃屈原了!這就是端午的由來。

我奶奶包了好幾天的種子了!

端午節作文 篇2

“佳寧,今天是端午節,該起來了!”

伴隨着老媽的聲音,一股清香飄進房間。咦?這不是包粽子用的竹片的香味嗎?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怎麼能不參加包粽子?接着,我一個“鯉魚打挺”,從牀上跳起來,三下兩下搞定了眼前的“必要關卡”——穿衣洗漱。隨着我越走越快,肚子裏的饞蟲開始蠢蠢欲動,彷彿要爬出去,去吃我美味的粽子了。天!我可不能讓饞蟲得逞!我施展我的“飛毛腿”,一下子跑到“粽子營地”——餐桌。

大家已經開始包粽子了。接着,我發現了兩個新品種,第一種像個牛角,這難道是傳説中的牛角粽?第二種,“小小粽”。你看,這粽子小的兩三口就能搞定,難道不是“小小粽”?大略看過“粽子兵團”的所有成員,我不由得想自己做做粽子,好嚐嚐自己的勞動果實。這不,我開始向老媽請教怎麼做好“粽子兵”。

老媽告訴我,第一步要把“粽子兵”的外衣選好,在捲成一個圓錐,兩頭稍留一點,待會好封口。這太簡單了!我隨手拿起一張竹葉,捲成圓錐。老媽看了一眼我做的“外衣”,説:“你選的葉子太薄,容易破,下面多墊一張竹葉。還有,你做的圓錐底下有個洞,米會掉出來。”聽了老媽的指導,我立刻多加了張竹葉,又捲成了個圓錐——這次沒有洞。第二步是放餡,先要放點米,再放一點餡,最後再放米,不要填滿,留下一點空間,不然會爆出來。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我做的很小心,生怕出錯。第三步是封口。這好做!我蓋上竹葉,抽了根線,繫牢,又打了個好看的蝴蝶結。這個“粽子姑娘”,在眾多“粽子兵”中格外獨特。忙了大半天,就等着吃美味的粽子了。晚飯前還有一個插曲——撞蛋!嘿嘿,看我不把你們的“蛋衞兵”殺的片甲不留!我挑了一個兩頭不是空心的蛋,向兄弟姐妹們進攻!果不其然,他們的蛋個個傷痕累累,而我的完好如初。當我正暗自得意時,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最小的弟弟出場了!“姐姐,我要撞你的蛋的身體!”我不以為然:“好啊!”只見弟弟將自己的'蛋轉了一圈,選了一個自己認為可以打敗我的面,接着,弟弟一下子衝過來,向我的蛋撞去。“啪!”天!我心愛的“蛋將軍”竟然碎了!弟弟興奮地大叫:“我贏了!我贏啦!”原來我的蛋的身體被撞得那側竟是空的,我竟然沒發現!唉,雖説“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這次真是輸的不甘心啊!

這個插曲很快就結束了。我一手拿蛋,一手拿着自己美味的勞動果實,真是優哉遊哉啊!

端午節作文 篇3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我盼望着早一點過節,吃上粽子。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這一天,我早早的起牀,如願以償地吃上了粽子。吃完了粽子我回到了房間,為了讓這一天過得很有意義,我寫起了今天的計劃。 今天由於過節,我不想讓爸爸媽媽生氣,所以我顯得格外聽話。我早早地寫完了作業,以前我的計劃裏都寫着“玩”這個字,但是今天我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麼。“我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正想着。忽然,媽媽叫我。原來爸爸媽媽要去看爺爺奶奶,要留我在家看家。“太好了!”我高興地説。我真盼望自己呆在家,我還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爸爸媽媽終於走了。我先把地掃了一遍,確認乾淨後,拖地,再擦傢俱,最後洗碗。這些活都幹完之後。我真的不知道幹什麼好了。我突然想到,我還可以洗衣服。我雖然小,不能洗大一點的衣服,我可以洗手絹等一些小的東西。洗完之後再晾,按媽媽的方法用衣夾夾住。我又戴上手套,開始刷鞋。我能做的事都做了,我還可以做什麼呢?我實在想不出什麼還可以讓我做的事。突然,一個想法閃過我的腦海:“我可以幫助鄰居家的小朋友學習!”説到就做到,我拿起鑰匙就走。學習到幾點我也不知道,直到爸爸媽媽來找我,我才知道天黑了。爸爸媽媽沒帶鑰匙,所以剛進屋就滿臉的'笑容問我:“是你把家整理的這麼幹淨的嗎?”我沒説什麼,只是點了點頭。“那你上鄰居家幹什麼?”媽媽問。“我去鄰居家給小朋友補習。”我説。爸爸神祕地打開一個袋子,抱出來一隻小貓咪。這是奶奶給你的禮物。“它太可愛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今天我不僅過得有意義,我還得到了禮物。我覺得這是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福州,每年的農曆五月七年級—初五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舉行吃粽子和賽龍舟的活動。

每年的端午節前夕,奶奶會準備好糯米、大紅棗、豆沙餡、豬肉丸、葦葉等。開始包粽子時奶奶把葦葉卷一下,把糯米放進去,再將各種各樣的餡放在中間包好。然後再包幾個比較特別的粽子,有錢幣餡的、有小粽子包到大粽子中的,然後把全部包好的粽子混在一起,這兩種粽子是有用意的,吃到錢幣的人代表今年會財源廣進、一切順利,吃到裏面有小粽子的代表多子多福。

去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小區後面的光明港觀看人們賽龍舟。到那裏觀看賽龍舟的人很多,真可謂人山人海。龍舟是長長的',兩邊坐滿了手拿船槳的賽手。隨着一聲哨響,賽龍舟開始了,參賽人員一起划槳,龍舟像箭一樣的飛了出去。這時,河兩岸的觀眾大喊“加油、加油”。呼喊聲越來越大,掌聲越來越響,參賽人員越劃越起勁,各支隊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追趕。在歡呼聲中比賽終於結束了。

我喜歡傳統的節日,我愛吃那香噴噴的粽子,愛家鄉的龍舟比賽,更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作文 篇5

一天,媽媽下班回來,我問她:“媽媽,你手裏拎的是什麼東西啊?”媽媽説:“今天是端午節,我買了一些粽子。”我聽了想: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

媽媽買來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粽、板栗粽、肉粽和蛋黃粽等等。晚上我吃了好幾個粽子,吃完飯,我和爸爸一起打開電腦,到網上查一查,瞭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原來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和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同小異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説法。最著名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軍攻破,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哦!原來粽子有這麼一個傳説。粽子真好吃,每當吃粽子時,我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作文 篇6

昨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下午去外公住的`小區裏盪鞦韆。我先玩了鞦韆,然後去玩攀爬架。我會順着上倒着下,還會順着下倒着上。

傍晚妹妹睡醒後來找我,遠遠看到我她就哭了,聽外婆説妹妹睡覺時也哭着要找我,我想是因為她太久沒見到我所以想念我。

我推着妹妹蕩了鞦韆,還帶着她爬連桿,雖然妹妹沒有爬到頂部,但爬到了一半,我覺得她很勇敢,一般像她這麼小的小孩是不會爬連桿的,因為她們會害怕。

這個端午節我本來要在深圳過的,可是媽媽帶我們回老家看望老奶奶了,我覺得這個假期一點也不好玩。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日,我漫步於小城的街頭,一般濃郁的節日氣息與初夏的薰風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處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和閩浙一帶家家懸掛鍾馗像與鎮宅驅邪不同,江淮人家的門上多懸掛着艾葉菖蒲,據説也有避邪消災之效。但這些並非我最在意的,因為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着我。

龍舟競賽是家鄉端午日的傳統節目,自從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後,龍舟競賽的規模越來越大。你看,老龍河平緩的水面上,停放着一艘艘紅漆的龍舟,輕輕的水,紅紅的龍舟,在陽光的沐浴下,儼然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參加賽龍舟比賽的都是各鄉鎮的農民,以中年人居多,也有一些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甚至還有婦女。每條龍舟十一個人:十個槳手,一個鼓手。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笑容,看不出絲毫的緊張和凝重。

鑼聲敲過,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來,“咚咚、咚咚……“鼓聲震天響亮卻不乏節奏,疾速而又充滿力量。紅槳就像一條條紅色的大鯉魚,伴着鼓聲整齊歡快地躍過。接近了!超過了!一隻紅船漸行漸疾,如離鉉的.箭一般,觀眾們的心驀地緊張起來,歡呼聲、鑼鼓聲混在一起。另一隻船當然不甘示弱,迅速追了上來。兩船旗鼓相當,猶如二龍水中爭霸。鼓聲雷鳴,兩岸的人情緒更加高漲,吶喊聲也更大了。終點快到了,只見船似疾馳的戰馬齊頭並進。把鼓敲得更響些,把槳劃得更快些。冠軍產生了,喝彩聲、鼓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水面上激盪!

隨後,人們端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把它們投入河裏,以祭祀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投江之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但人們一直懷念他。那些愛人民、愛國家的人,永不該被忘卻。

端午節伴隨着汨羅江的那朵浪花,在時間的長河裏一起流淌、永遠清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3g9q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