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的古詩(集錦15篇)

端午節的古詩(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究竟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古詩(集錦15篇)

端午節的古詩1

1.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説。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出自張榘的詩《念奴嬌》

2.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樑間覓宿痕。——出自李之儀的詩《南鄉子》

3.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出自蘇軾的.詩《浣溪沙端午》下闋

4.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出自朱翌的詩《朝中措》

5.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出自王充的詩《滿江紅》

6.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出自張榘的詩《念奴嬌》

7.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出自文秀的詩《端午》

8.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出自錢琦的詩《竹枝詞》

9.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黍趁天中。五日淒涼千古.與誰同?——出自万俟詠的詩《南歌子》

10.我遊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雲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出自陸游的詩《三峽歌》

端午節的古詩2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東注。

【4】《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5】《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節的'古詩3

1.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T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2.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小重山·端午》

3.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4.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 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5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6.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7.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8.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 趙蕃《端午三首》

9.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最新端午節的古詩句子--五色新絲纏角粽最新端午節的.古詩句子--五色新絲纏角粽。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説。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悦。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10.端午節燈謎

11.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12.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説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

13.菖蒲酒美清尊共。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4.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5.張榘(宋)

16.——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羣官》

17.——唐 文秀《端午》

18.因為:意思是重頭來過~

19.楊無咎(宋)

20.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21.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2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23.因為:顧名思義~

2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25.夏天穿棉襖(城市名):武漢

26.因為:過:失去 [lose]。如:過序(失去正常規律順序)——失去“二”的“天”剩下“人”

27.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8.——宋 宋祁《屈原祠》

29.——唐 劉禹錫《競渡曲》

30.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31.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 貝瓊《已酉端午》

32.南陽諸葛亮,坐在將軍帳,排成八卦陣,要捉飛來將。(動物):蜘蛛。

33.埋頭搞改革,舊貌變了樣(傳統節日):重陽節

34.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35.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最新端午節的古詩句子--五色新絲纏角粽素材庫。 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36.——唐 殷堯潘《端午日》

37.齊天樂

38.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 舒E《小重山·端午》

39.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節的古詩4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北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感興

宋文天祥

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説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端午感興

宋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下頁>>>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關於端午節的古詩端午古詩五月五日

北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端午古詩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古詩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古詩端午日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古詩和中甫端午韻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黃茅古道外,羸馬發南州。

有客嗤齊魯,何人念楚囚。

歲年付流水,風雨滿滄洲。

手把菖莆看,黑頭非所求。

端午古詩五日(選一)

唐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午古詩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古詩嶽州端午日送人遊郴連

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里客於郴。

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

競渡岸傍人掛錦,採芳城上女遺簪。

九嶷雲闊蒼梧暗,與説重華舊德音。

端午古詩五絲唐

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古詩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古詩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下頁>>>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關於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端午詩詞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同樣是競渡,在不同人的眼裏,卻有着不同的熱鬧與鬱憤。

端午詩詞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

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端午詩詞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杜甫

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鹹京。

向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

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説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

端午詩詞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宋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峯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端午詩詞端午遊真如遲適遠従子由在酒局

宋蘇軾

一與子由別,卻數七端午。身隨彩絲系,心與昌歜苦。

今年匹馬來,佳節日夜數。兒童喜我至,典衣具雞黍。

水餅既懷鄉,飯筒仍愍楚。謂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語。

寧知是官身,糟曲困薰者。獨攜三子出,古剎訪禪祖。

高談付樑羅,詩律到阿虎。歸來一調笑,慰此長齟齬。

端午詩詞到官病倦未嘗會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宋蘇軾

我生亦何須,一飽萬想滅。胡為設方丈,養此膚寸舌。

爾來又衰病,過午食輒噎。繆為淮海帥,每愧廚傳缺。

爨無慾清人,奉使免內熱。空煩赤泥印,遠致紫玉玦。

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節。禪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金釵候湯眼,魚蟹亦應訣。

遂令色香味,一日備三絕。報君不虛授,知我非輕啜。

端午詩詞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端午節的古詩5

《摸魚兒·午日雨眺》

【清】納蘭性德

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

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

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

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

沿堤忽轉,衝破翠錢雨。

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

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

也似汨羅投賦。

愁難譜,只綵線、香菰脈脈成千古。

傷心莫語,記那日旗亭,

水嬉散盡,中酒阻風去。

這首詞寫端午節雨中眺望的感觸。上片寫雨中景色,頗富詩情畫意.新荷、畫船、紅橋一一掠過,生機盎然。下片扣住端午,由後人的`懷念隱約透露出一絲愁緒。

詞人對屈原的憑弔語其實隱含了詞人自己的今昔之慨和身世之感,深厚鬱勃,沉致幽婉了。全詞通過運用典故,寓情於景,將詞人的愁緒與對戀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端午節的古詩6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宋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宋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唐·杜甫:祠南夕望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猶杖履,月斷更雲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毛澤東:屈原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衝向萬頃濤。

郭沫若:過汨羅江感懷

屈子行吟處,今餘跨馬過。晨曦耀江渚,朝氣滌胸科。

攬轡憂天下,投鞭問汨羅。楚猶有三户,懷石理在那?

集句題屈子祠

集芙蓉以為裳,又樹蕙之百畝。

帥雲霓而來御,將往觀乎四荒。

何處招魂,香草還當三户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寫屈原)

衷怨託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

(寫屈原)

旨遠辭高,同風雅並舉;

行廉志潔,與日月爭光。(董必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馬遷)

江上峯青,九歌遙和湘靈曲;

湖南草綠,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户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長沙嶽麓山的三閭大夫祠)

(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問序》:“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泄憤懣。”)

萬頃重湖悲去國;

一江千古屬斯人。(汨羅江屈原祠清·李次青)

千古名勝又重新,是誰潤色江山?應追思屈子文章,賈生才調;

四面烽煙都掃盡,到此安排樽酒,好攜來洞庭秋月,衡嶽春雲。(湖南長沙屈賈祠)

大節仰忠貞,氣吐虹霓,天問九章歌浩蕩;

修能明治亂,志存社稷,澤遺萬世頌離騷。

端午節的古詩7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日詠盆中菊》

清代·顧太清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裏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六幺令·天中節》

宋代·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感歎懷王昏聵,悲慼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臨江仙

作者: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屈原塔

【宋】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端午三首

【宋】趙蕃

謾説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端午節的`古詩8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兼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鸝時一弄,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着。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裏,送給閨中女子。

《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髮垂肩尺許長,

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説深驚訝,

卻問何方是故鄉。

離家已經整整三十五個年頭,白髮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長,小孩子見了很高興又很驚訝,卻問哪個方向是故鄉?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

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

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別友人,或是還鄉,或是感慨於時光的流逝,總是滋生異樣的深情。

端午節的古詩9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賞析:這裏的“五絲”就是指百索、長命縷,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一種期盼,反映出唐人樂生、重生的人生態度,他們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賞析: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説“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賞析:唐代人將五色絲線編織成帶,佩在身上,稱為“長命縷”或者“續命縷”,所以説“長絲續命人”。而“九子粽”源於九子蒲(一種蒲草),“粽子”又與“種子”諧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葉包裹粽子,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願。“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説的是唐代皇帝會在端午節召請羣臣宴飲。

《詩·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賞析:唐人有端午節贈物的習俗,不僅在君臣之間,一般社會成員和家人之間也有。權德輿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過端午,家人就送來了衣服(輕裾)和彩結(彩縷)等節日禮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

賞析:“浴蘭”指古人端午節“浴蘭湯”的習俗,用草藥煎湯淋浴。因為粽子用絲線纏裹,所以説“彩縷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稱粽子為“角黍”。唐代開始用糯米代替黍米來製作粽子,色澤變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為“香粳白玉團”。

《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

唐·楊巨源

彩縷纖仍麗,凌風捲復開。

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

賞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會賞賜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禮物,官員也要向皇帝進奉禮物,也以衣服為最常見。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五月五日端午節,你贈與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結交的知己在萬里之外。往日為國盡忠的人,現在白髮蒼蒼。儘管三湘和這裏相隔很遠,仍然想要從屈原那裏獲得慰藉和力量。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賞析:詩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開的石榴花,然後包粽子、掛艾草、採藥草,也在額上點了雄黃酒,傍晚忙完了,準備喝一杯。

端午節的古詩10

兩千年前

你帶着滿腹的惆悵

縱身跳進汨羅江

從此

楚國失去了砥柱

奸佞失去了顧忌

懷王失去了諫臣

今天

我們懷着無比敬仰

在長城內外、運河兩岸

在大海之濱、高山腳下

紀念你——也向你訴説

你可曾看到

而今的中國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而今的社會

經濟發展文化繁榮

而今的百姓

安居樂業幸福美滿

你可曾看到

有這樣一批人

他們立足基層辛勤工作

他們積極進取奮勇開拓

他們甘於奉獻服務祖國

他們沒有燕趙之士的慷慨激昂

他們沒有戰爭年代的金戈鐵馬

他們沒有震天動地的豪言壯語

但是——

他們有竹的堅韌挺拔高風亮節

他們有梅的堅貞自守優良品質

他們有蘭的.高雅聖潔淡泊自足

他們

不因誤解而困惑

不因清貧而卑謙

不因褒揚而得意

不因譽滿而驕傲

他們

服務社會無怨言

總把奉獻當甘甜

他們忠誠tt樂於奉獻

他們實事求是不出假數

他們依法tt嚴守祕密

他們公正透明服務社會

這是他們的品格和操守

這是他們的信念和追求……

端午節的古詩11

“五月端陽節,家家粽子香。”歷代詩人對粽子情有獨鍾,在端午這天,飲酒品粽之餘,還以粽子為題材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清代查慎行筆下的“靈符舊系千絲縷,玉粒新頌五彩筒。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用高麗貢米做粽子的情景。粽葉要用新鮮的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她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唐 元稹)煮粽子時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燒開了後換小火慢慢煮,爺爺奶奶們習慣用土灶,把粽子煮好後就放鍋裏燜一個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了,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

大文豪蘇軾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餞為餡的粽子,留下了“時於粽裏得楊梅”的詩句,清代林蘇門的“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醃酺貴,知味易牙同。”寫盡了火腿肉粽的妙處。粽子不是相思物,兩字相思寫不成。唐代殷堯藩詩云:“鶴髮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説深驚訝,欲問何方是故鄉。”表達了背井離鄉的遊子,重返故里時的激動之情。清代儒學大家謝墉筆下的粽子另有一種情調,在京城做官時,他念念不忘家鄉的粽子:“年年令節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詩人借粽子傾吐對遠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白白餈粽美,青青米果新。”粽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成為文化傳承的符號,至今在人們的心中仍有無窮的魅力。

端午節的古詩12

1、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2、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3、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端午》

4、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羣官》

5、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6、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7、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8、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端午日》

9、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10、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11、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12、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杜甫《惜別行》

13、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盧肇《競渡詩/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14、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15、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16、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7、碧艾香蒲處處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8、正是浴蘭時節動。——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9、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20、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2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范成大《鷓鴣天》

22、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遊》

23、細纏五色臂絲長。——舒頔《小重山·端午》

24、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端午》

25、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26、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27、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28、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29、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30、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31、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32、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33、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褚朝陽《五絲》

34、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歎》

35、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36、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37、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38、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盧肇《競渡詩/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39、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40、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張孝祥《點絳脣》

41、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42、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張耒《端午》

43、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44、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

45、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46、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47、謾説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48、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49、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端午節的'古詩13

1、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2、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3、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4、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5、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6、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7、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王充《滿江紅》

8、我遊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雲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陸游《三峽歌》

9、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殷堯潘《端午日》

10、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1、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12、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13、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14、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5、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遊》

16、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羣官》

17、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18、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19、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20、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21、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22、好是佳旦稱觴,班衣拜舞,有鵷雛相對。後院嬋娟爭勸酒,端午彩絲雙緊。——王邁《念奴嬌》

23、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24、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25、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張耒《端午》

26、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27、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細細。——劉辰翁《齊天樂》

28、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劉禹錫《競渡曲》

29、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30、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31、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歎》

32、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胡仲弓《端午》

33、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説。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張榘《念奴嬌》

34、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樑間覓宿痕。——李之儀《南鄉子》

35、袨服華粧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36、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37、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38、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39、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端午節的.古詩14

1、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2、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3、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4、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5、兒童見説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6、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7、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8、亦有魚龍戲舞,豔晴川,綺羅歌鼓。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問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處?——宋·盧祖皋《小龍吟淮西重午》下闋

9、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10、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11、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12、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13、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4、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15、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6、好是佳旦稱觴,班衣拜舞,有鵷雛相對。後院嬋娟爭勸酒,端午彩絲雙緊。

17、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18、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19、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20、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21、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22、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23、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24、我遊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雲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25、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26、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27、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28、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29、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30、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閒對燕飛鷗舞。

31、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2、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33、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4、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説。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悦。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35、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36、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里客於郴。

37、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38、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39、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40、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41、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42、競渡岸傍人掛錦,採芳城上女遺簪。

43、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44、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45、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46、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47、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48、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痴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薰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49、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節的'古詩15

1、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2、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端午日》

3、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4、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

5、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端午》

6、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7、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8、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9、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10、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標籤: 集錦 端午節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41r0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