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精品】端午節日記五篇

【精品】端午節日記五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在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日記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端午節日記五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每次端午節,奶奶家都會包起粽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

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日記 篇2

中國有個傳統習俗,那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節日是為紀念古代詩人“屈原”而定下的。

今天正好是端午節,一看奶奶在家,就想讓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奶奶!快來教我包粽子!”我大聲喊到。奶奶趕緊走了過來,生氣的對我説:“你個壞丫頭,連電視都不讓奶奶看!”我連忙對奶奶陪着笑臉説:“奶奶,我可是想寫出實際作文,才來讓你教我包粽子的。”奶奶這才消了氣。

奶奶對我説:“包粽子時,要先把兩片粽子葉並在一起,再把它捲成圓錐型的,要卷大一點卷的結實一點讓底下不要漏米。”奶奶邊説,邊給我做示範。奶奶的手可真巧,包出來的粽子就像一個水杯,一滴水也不會漏。“先放上米,再放上肉或棗,上面再放上一層米,然後裹好了,再用線綁一下就做好了。”説着,奶奶就把一個“四角體”的'粽子包好了。

我聽了以後,準備試一下。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卷粽葉,放米,放肉,再放米。可是當我準備裹粽葉時,米漏了。我心想:唉,我從新來一次吧。我重新試了一次,又沒成功,我有點沉不住氣了:怎麼回事,再來一次吧。第三次我又失敗了,我已經怒不可遏:怎麼?你想跟我作對嗎?我就不信包不好你!再第四次包粽子的時候,我終於成功了。我開心的喊起來:“我成功嘍!

再這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不管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耐心,就一定能做好!

端午節日記 篇3

我的家在東北,家鄉的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花天酒地樣,像賽龍舟這樣的比賽我是沒有見過的,但一般的風俗還是有的,五月七年級時,我們就會在手上與脖子上都繫上五彩繩,我只知道五彩繩是由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在一起擰成的小繩,而不知道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的,因為我只在小的時候系過五彩繩,現在已經不繫了,在小的時候,我們還會戴香包,香包是用紅布包着香草做的一個小包包,上面通常用幾顆小珠裝飾着,用紅線連着掛在脖子上,香包香香的,使全身聞起來可香了,五彩繩和香包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飾品了,在五月初五時,也就是端午節那天早上,人們會去山上採一種叫艾蒿的野草,採來後會把它掛在門上或夾在耳朵上,可能是用來避邪驅蟲的,我最喜歡端午的鹹雞蛋和粽子,現在的生活很好,鴨蛋雞蛋想什麼時候吃都沒問題,但端午的雞蛋鴨蛋吃起來特別香。

現在,一要到端午節,大街小巷裏也能看見賣香包的,他們手裏拿着一個大棍子,上面掛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香包,有心形的,還有娃娃形的,讓們看的眼花繚亂,在各個市場裏都會賣粽子葉和粘米,有很多人會圍在那裏搶購着,其實超市裏有賣現成的粽子,一些人認為賣的粽子不如自己包的好,姥姥就自己包粽子,每次姥姥買回粘米,都會把它們泡上兩天,在泡之前不能撮,撮完的米就不好以前香了,米可以加點別的米,如:小黃米,還可以放上一顆棗,那樣的粽子吃起來會更好吃,粽子煮熟時會有一種香味兒,把葉子撥開,放點糖,咬上一口,又甜又酸又香又黏,好吃極了。

姥姥不光粽子做的好,雞蛋鴨蛋也醃的好,雖然姥姥的鹹鴨蛋比不上高郵的鹹鴨蛋,但姥姥醃的鴨蛋的蛋青嫩嫩的,蛋黃都冒油了呢!我最愛吃姥姥醃的鴨蛋,我每天早上,都會吃上一個呢!

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教媽媽與舅舅們包粽子,醃雞蛋鴨蛋,可他們做的就是沒有姥姥做的好吃。姥姥常説:“現在的生活好了,每個節日的風俗都變了!”姥姥説的話雖然過於肯定,但有些風俗真的已經不講究了,不知道未來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的,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日記 篇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如果少了這兩樣活動,那就不是端午節了哦!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就不要再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我來給你講講:我們南方要在端午節這天吃“五黃”,有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包黃豆瓣的粽子、雄黃酒。另外,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寫個“王”字,並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想聽不它就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你看,端午節多有意思啊!

端午節日記 篇5

日期:6月23日

天氣:陰雨

早晨起牀,似乎有些涼意。拉開窗簾,外面是陰雨濛濛。

今天,是端午啊!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啊。

透過窗户,可以看到窗外的陰雨綿綿,雨絲密密的斜織着,地上濕漉漉的,就似我心中也是濕漉漉的一般,莫名的抹上了一層傷感的色調。

心似乎被雨絲牽引一般,將我帶到幾百年前的汨羅江江邊。也是,五月初五,也是這樣的陰雨天,迷迷濛濛,看不清楚。卻似乎能看到赫然立着一位一襲素衣的翩翩公子,他便是屈原。晃得,我似乎看到他臉頰上閃爍的淚光,心微微一顫,我似乎能感受他心底的那份痛苦與無奈,連周圍的空氣都帶上了憂傷與悲愁,嘗一嘗,一定是酸的。而我,就在那不遠處,幾步之遙,卻始終無法靠近,我好想拉住他,告訴他:“你這樣是沒用的,你的那位君主並不會為你的死而改變什麼,你的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怎可以白白斷送於此?”但他卻彷彿置身與另一個世界,與我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看不到我,聽不到我。心底又泛起陣陣的辛酸,就算聽得到,恐怕也不能理解我的話吧,就算他能理解我,他一定也還會堅持,因為這是他性格所致,他骨子裏的那份堅貞,使他必然要接受這樣的結局。所以,我只是,也只能,默默地看着他,看着他,這位為後世所永遠懷念的偉大詩人,看着他,看着他的視線一點點地收縮,最後只剩下一江的汨羅水,看着他,看着他用盡全力,縱身一躍,在濕漉漉的空氣中,畫出一道完美的弧線,像一架橫跨古今的彩虹。而我仍呆呆的站在原地,一切都寧靜如初,眼前只有密密的銀簾,不停的落下,彷彿剛才只是我的幻覺,只不過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虛無縹緲,不曾出現,也不曾停留。

“菲菲,來吃粽子,誒,你在幹嘛呀?來吃粽子了,菲菲,誒,你到底要不要過來啦。”身後傳來媽媽的喊聲,顯然有些生了,我趕緊跑過去,“哎,叫你吃個粽子,叫了你半天都叫不應,拉個窗簾拉了十分鐘,站在那邊,不知道在想什麼,是不是昨天沒睡好啊?”説着就拿筷子插起一個已經剝好的粽子遞給我,咬一口,嘴裏滿是粽子黏稠的感覺,從小就喜歡粽子比喜歡飯多一點。“媽媽……教我包粽子吧。”“怎麼啦,又想包粽子啦?”“恩,好吃。”我似有若無的回答着,突然想起來,還有那個,“媽媽,也給我房門上掛上艾葉吧。”“呦,你不是説掛着難看死了,還説我沒事幹買個那個幹什麼嘛,送給你都不要的。”“我現在要了嘛。”“哎。”媽媽無奈了,但還是點點頭。

我想,或許,學會包粽子,呼吸着艾葉的清香,我就能離那個屈原更近些吧!就能離那個時空更進些吧!忽然覺得,端午節的真正含義,並不是我們所關心的放不放假,而是它的本質,這是人們懷念屈原的一種方式,是人們對美好正義永恆的追求和嚮往。屈原的死已無法挽回,那麼就只有守住他的那份堅貞的品格,永遠珍藏於心。在每每端午節時,想起屈原,懷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向後輩或老外自豪的講述他的故事,我想,這才是端午節自古流傳下來,成為我國傳統節日的真正意義。卻有越來越多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遺忘。

12點的鐘聲就將敲響,這個端午,也即將過去。或許得感謝那個虛無的夢,感謝媽媽,感謝這些習俗,讓我想起端午本質,讓這個端午過的如此深刻。

標籤: 五篇 端午節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d6g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