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經典)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經典)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經典)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與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與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

“每逢佳節倍思親”濃濃粽香情,鄰里一家親。——題記

端午節是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歷來備受大家的喜愛和重視,13歲的我今年第一次過了一個有史以來意義非凡的端午節。

那是我們中華園三個小區的新舊業主,在業主代表的號召下,開展的一個端午節公益活動——聚起來吃頓飯。活動之前大家在羣裏踴躍報名。報名費是大人50元每人,兒童和老人免費。我對爸爸説:“這太便宜了,到時候舉行的活動也就是象徵性的形式,沒多大意思。”爸爸給我看了看準備的活動節目,我吃了一驚説:“哇塞,這麼多項目。”爸爸意味深長地説:“這次活動的費用大多都是義工承擔的,另外還贊助一些獎品呢,你長大有了能力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這次活動是大家聚一聚,認識一下,吃飯是次要,主要是要你們體會一下活動的意義。”

下午,爸爸帶着我和弟弟去了。一進大門,一股熱情的氛圍便撲面而來,包圍了我全身。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出現在面前:包粽子的阿姨們有條不紊的邊包邊聊,炒菜的廚師們精神抖擻,像變魔術一樣不斷地變出一盤盤精美的菜餚,擺零食的叔叔們不停地端出各種小零食穿梭於人流之中。我都被這熱情所感染,摩拳擦掌,什麼都想嘗試,但又舉棋不定不知道到底做什麼?正在躊躇時,這時爸爸來了一句:“我們都去幫忙吧。”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喊道:“好!”於是我們各自分工,投入活動。

我主動請纓去包粽子。那些阿姨們見我來了,很高興,給我騰出個座位。她們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卷粽葉,如何放糯米、豬肉,如何放配料,如何煮粽子。我最喜歡吃肉粽子。於是拿起粽葉就學着卷,結果把粽葉撕爛了,阿姨們笑了起來,再給我演示了一遍。我暗記在心,照着步驟又轉了一次。“卷得真像”,阿姨們都誇我。她們又説:“這才對,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有勇氣接受失敗的人以後就會走向成功。”聽了他們的鼓勵,我頓時信心滿滿,一氣呵成,又包了幾個粽子,看着翠綠的粽子排列整齊地在鍋裏蒸。蓋上蓋子時,雖然有點戀戀不捨,心裏卻十分高興。

在主持人和義工們的管理下,會場安靜下來,主持人開場白後,就是小朋友上台表演各種各樣的節目的時候了。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打快板……大家吃着賞着,歡聲笑語充滿整個會場。快結束時,主持人讓我們在座的小朋友都上台唱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我卻連歌詞都忘了。接着有一個小朋友上去唱了一首《父親》,唱的主持人都哭了。我居然連一個小孩子都不如。想到父母操勞的背影,不禁潸然淚下。

活動結束了。回到家後,爸爸説:“兒子,你有沒有留意到:主持人和那些義工從始至終忙的連飯都來不及吃。”是啊!他們是最辛苦的。“那主持人還説中秋節要再辦一次,這次聚在一個小區,下次三個小區都開展,到時候我們也當義工!”我對中秋節的活動十分期待。

這是我第一次過的最開心最有意義的端午節。它,讓我知道只有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打開通往成功的大門。我們不僅做事要認真,也要好好做人。要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樂於助人,傳遞美好正能量。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粽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粽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粽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粽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粽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粽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粽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粽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粽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粽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粽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粽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粽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粽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粽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粽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4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母親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父親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母親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母親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父親,指揮着他和母親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父親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父親矯正了父親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

家鄉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方法表達對他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我們孩子焦點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興奮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方式洗刷完畢,媽媽幫助下認真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我成功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被這欣欣向榮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

我以前,只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從去年,才從網上的資料中知道,關於端午的説法不止一個,並且引出了不小的爭論。有的説是紀念屈原,有的説是紀念吳子胥,有的説是紀念孝女曹娥,有的説端午本是長江流域古代百越民族的一種祭祠活動。其實,一個節日,給歷史文化相聯繫,要的就是一種精神。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看,説紀念屈原更好。

屈原和吳子胥,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人,通過《史記》等著作可以看到,他們都是很有個性的人物。如果從文化精神的角度看,屈原的正直、愛國,更有典型性。而吳子胥的個人、民族遭遇及復仇特點更濃些。當然,仕吳而為吳服務,為興吳而直言且由此被害,這又給後人留下很多思索的材料。至於因家恨而借他國滅故國,這類事,雖然政治上代有事例,表現各異,但在道德上被人詬病,不宜成為文化祭祠的對象。

曹娥投江,是古代文化的名典。曹娥的傳説,作為孝的典範,對人是教育意義的。只是,對這個典型,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就現代人的眼光看,普遍意義的孝,永遠都需要。但,父溺水,曹娥沒有必要再投江,因為,投江是不能救父生還的'。傳説的生還,客觀上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曹娥也是一條生命,以活人投江而死,換不來父親生還,這樣的死,豪無價值。以主觀臆造的救父傳説來説教世人,這很沒有説服力。但,這樣的傳説,偏偏在中國流傳千百年,這也説明了中國封建文化在許多地方的虛偽。説起二十四孝,其實,好多都有這種虛偽的成份。比如,王洋卧魚,想打魚未必身卧,身卧未必能得到魚。還有郭巨埋兒,那是很沒人性的,兒,也是一條生命。但,這樣的行為,罩上一個孝母的光環,就被人大加讚頌了。其實,母命兒命,都很重要。為人子者,要全力敬老愛老助老,為人父者,也要全力愛幼護幼育幼。老幼雙方,損害哪一方,都不是人性的作為。還有那個割自己肉為老人吃的孝婦,聽起來很受人尊敬,但,自己的肉,又能割幾次呢?下次老人還想吃肉,如果沒辦法繼續割,是不是算不孝呢?

至於説端午源於古代祭祠,這個是很有可能的。或者,在屈原之前真的長期有類似的祭祠活動。屈子投江而死以後,人們就用以前圖騰祭祠的方式來祭祠屈子。我們寧可把百越人祭祠對端午的影響,僅侷限於祭祠的程序上,至於端午的精神,我們説,還來自於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內容需要考證。有好多事情,現在很難説清。有些事,古文化專家學者才能考察的資格。但,我們關注的是現在端午節的內涵。中國人過端午,應當有個明確的説法。我們覺得,這端午,還是要確定為紀念屈原。用這位古代先賢,來教育後人,繼承和發揚千百年來中國人所崇尚的愛國、忠貞、高潔和不息求索的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屈原,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屈原的事蹟,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腦海裏。屈原的愛國、忠貞、不與惡勢力妥協的高尚精神,哺育了一代代中國的仁人志士。至於他那些閃耀光芒的詩篇,更成了中華民族精神中重要的基因。在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們向着奔流不息的汩羅江説:屈原的精神,萬古流傳!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食粽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母親帶我去x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由於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父親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母親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母親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父親,指揮着他和母親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父親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父親,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父親矯正了父親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粽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與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與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她精心呵護與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粽子與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與上學,城裏與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與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睡夢中就能聞到粽子的清香與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粽子,裏面的各種豆兒與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粽子,我一直到現都認為奶媽的粽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粽子的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粽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脖子上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奶媽家過節,於是,包粽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與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着手裏的,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的粽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粽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仍然不會包粽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粽子與香包永遠永遠留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粽子與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粽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粽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0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1

當你看到有這樣一個節日,一定非常驚訝。是啊,那麼多的節日:“兒童節”、“勞動節”、“聖誕節”、“婦女節”、“國慶節”、“端午節”……應有盡有,可還從來沒有聽説過“泡泡節”呢?想知道嗎?請走進我們的校園,你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們學校,你總會看見有一些孩子,在廊子上吹泡泡,他們把泡泡“呼哧呼哧”地吹上天,泡泡便隨着風兒飄動。於是,許多泡泡緩緩地升上天空,然後又慢悠悠地飄落下來,在泡泡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時,“啪”地一聲,儘管聲音極小,泡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然後,許多新的泡泡又從我們的“嘴裏”誕生了,在孩子們歡快地 “吹促”下,它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飛上了天……下課時,我們就會看見滿天的泡泡飄浮在空中。

那泡泡總是一羣羣的,還有各種怪異的形狀:有愛心形的,有橢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8”字形的……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無限的`遐想……可是,老師卻把吹泡泡當作違紀的事情,從我們課桌裏沒收了一隻只孕育泡泡寶寶的 “母親”,讓我們無比難過與遺憾。我覺得,學校裏五彩斑斕的泡泡,是校園裏一處美景,彷彿是春天裏第一縷彩虹,儘管它們的生命短暫,卻充滿無比的活力。

“泡泡節”又是什麼意思呢?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好像是一個吹泡泡的節日,彷彿每人都要準備一瓶泡泡水一樣。我清楚地記得去年二月份,大約也是這個時候,也有像今天學校裏不約而同的事,既沒有人規定,也沒有人啃聲過,校園裏每個角落都有吹泡泡的孩子,我隨口把每年二月的這個時候,大約是十八日到十九日稱為“泡泡節”。

我絲毫沒有對“泡泡節”做任何準備,也沒有勇氣敢買泡泡水,我喜歡看別人玩,也喜歡別人吹好泡泡給我玩。這兩天我們各玩了自己喜歡的泡泡遊戲,我喜歡用食指指尖輕輕觸碰小泡泡,可惜一到我指尖上它們就變成了水,消失在我眼中。穿了冬季校服的女同學高興壞了,因為我們的冬季校服外層很光滑,而且富有彈性,她們用袖子輕輕一碰,泡泡不會破,卻會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在空中打盤旋,翻跟斗,實在是精彩極了。就這樣,泡泡就在我們袖臂間傳來傳去,不過,沒過多少秒鐘,又“不翼而飛”了。

看着周圍的同學吹着泡泡,我又想起了以前超愛看的動畫片《海綿寶寶》,主人公海綿寶寶是吹泡泡的高手,它能吹出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泡泡,雖然感覺有些像畸形的黃方塊,但我還是打心眼裏喜歡

不知呆立了多久,我總是喜歡這些七色泡泡。它們又似球形鏡子,把校園裏的綠樹紅花、青瓦高樓,還有一個個快樂小天使的身影……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攬入”自己的懷抱,展現出來。它們把自己印出來一切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樹木是彩色的,房子是彩色的,孩子們也是彩色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儘管“泡泡節”如此美好,但也有對付泡泡的強敵,男同學們都知道,水槍是泡泡的剋星。水槍一射,泡泡像自己因為被擊中,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幾滴“淚水”滴在地上,彷彿在哭訴着自己悲慘的命運。

泡泡節快要結束了,校園裏只剩下依稀的幾個泡泡,我很想對它們説:“但願你們命運好,一路走好保平安!”我在心裏默默為泡泡們祈願。順着泡泡的去向,向它們招手,歡送它們遠行。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候,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譭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連帶的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悲憤,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説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據説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裏面丟,説是讓魚假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説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則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説法。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着包袱,一手拉着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着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裏去?”那婦人回答:“聽説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裏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着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説:“懷裏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裏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説:“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裏,只見家家户户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3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説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稜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説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説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篇七:開心的端午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説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粽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粽子,也喜歡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粽子比賽的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粽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粽子,比賽非常激烈。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着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粽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的粽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粽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着粽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粽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粽子。最後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4

故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故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母親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開心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由於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父親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母親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母親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父親,指揮着他和母親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父親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父親矯正了父親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與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與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標籤: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gqkg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