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得飛快,轉眼間端午節就要來到了,説到端午節,我不禁想起了家鄉的端午。

那天早晨,我還在做着夢呢,媽媽把我推醒,把一條用紅、黃、藍、黑、黃五色絲線編成的繩子戴在我的脖子上,在它的中心位置,還用絲線做了一個網,裏面不知裝着什麼東西,呀,太漂亮了,我一骨碌坐起來,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説:“這是五彩縷,今天是端午節,小孩子要戴五彩縷,這裏面裝的是大蒜,可以殺蟲,去邪,讓你健康成長。”原來是這麼回事呀!

我起牀一看,家裏人都起來了,外公在忙着打掃衞生,還在門上插上了艾葉,而外婆正忙着包粽子呢。包粽子用的粽葉和糯米幾天前就泡好了,只見外婆先拿起一張粽葉,靈巧地把粽葉一旋,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接下來,她把糯米倒進粽葉裏,放上肉和板栗,再用細繩把粽葉包好,一個粽子就完工了。小小的我和哥哥姐姐們也學着外婆的樣子,去包粽子,可我們不是這個掉了米,就是那個繩子系鬆了,沒有一個人能包好的,外婆就很耐心地教我們,一邊教,還一邊唱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我想像着粽子的香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粽子包好了,外婆把粽子四個四個的結成一串,就好像四隻可愛的小豬頭碰頭地靠在一起,真可愛!

接着,外婆把所有的粽子都放到大鍋裏去煮,沒過多久,就聞到了粽子的清香。我們一堆孩子趴在鍋邊看着,還時不時地問外婆:“好了沒有啊,外婆?”外婆慈祥地説:“還沒有呢,等着吧!”我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粽子流口水。終於煮熟了,我們高興得兩眼放光,外婆拍拍我們的頭説:“饞壞了吧,我拿幾個給你們嚐嚐。”我們拿到熱乎乎的粽子,趕緊把粽葉剝下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味道又軟又糯,實在是太香了!我一連吃了好幾個,而我的肚子也像皮球一樣鼓了起來。

吃飽了,媽媽又給了我和哥哥姐姐們每人一個紅蛋,我説:“媽媽,我已經吃得夠飽了,我可吃不下去了!”媽媽説:“端午節吃紅蛋也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説很久以前,天上有個妖怪,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小孩。讓小孩子發燒厭食,有的還卧牀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廟裏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神仙就找到這個妖怪説:‘今後不許你傷害我的孩子。’妖怪知道自己不是神仙的對手,便問道:‘不知您下界有幾個孩子?’神仙説:‘這樣吧,每年端午節,我讓我的孩子拿着紅蛋,不許你胡來。’從此,端午節就有了吃紅蛋的習俗。其實就是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哦,端午節還有這樣的傳説呢!媽媽又説:“我們還經常拿自己的蛋去和別人的碰,誰的蛋最硬,誰今年就會交好運。”於是我們也玩起了碰蛋的遊戲,玩得可真高興啊!

上國小後,我已經好久沒有回到家鄉過端午節了。但是,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外婆慈祥的笑臉,想起粽子的香味,想起和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的心裏感到暖暖的。“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我輕輕地念了起來,啊,我真想再回家鄉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又到了端午節,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粽子。家鄉的端午節是在龍舟競渡中拉開序幕的。端午節前幾天,他們就擺開了陣勢。贛江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比賽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千里贛江,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江邊泊着兩條龍舟——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它們龍頭翹一起,蓄勢待發。隨着一聲震天的鑼鼓響起,兩條龍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秒鐘,向着同一的目標進發。船上鼓聲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兩側,每人手中緊一握劃板,一鼓作氣。

河岸上,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起來:“黃龍加油!”“青龍加油!”划船的勇士聽着這激*情的吶喊聲,個個憋足了氣力,揮舞着劃板,身後激起的水花濺起一道道波瀾。寬闊的河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劈江斬浪向着河對岸疾馳。一條百十米寬的河牀,不到五六分鐘的時間就橫渡過江。

一場比賽下來,雙方不分彼此。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絃的競渡場面,令人們歎為觀止。比賽結束後,誰都不願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着賽船的無窮樂趣……至於那些村姑、村婦們,幾天前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箬葉、糯米,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一濕,洗乾淨,然後把一張桌子搬到院子裏包粽子。

她們拿起一片箬葉,疊成一個錐形,隨後抓起一把糯米,放進疊好的箬葉裏,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粽子包完後,她們就提着粽子放進鍋裏,加上適量的水,燒起文火,讓它蒸煮。

大約煮到一個時辰,廚房裏就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從鍋裏抓起一個粽子,不管它是否煮熟,也不管它炙熱一燙手,就解一開線一團一,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一燙的粽子在嘴巴里跳起了芭蕾舞劇,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們還是不肯吐出來,直到它冷卻後就咕嚕一聲吞盡了肚子裏。那種饞勁常常被大人們拿來當作笑料的話題。至今想來還忍俊不禁呢! 家鄉的粽子品名多,式樣也不相同,三角形的,圓形的,尖嘴形的,五花八門,有肉餡的,蜜棗的,青豆的,比較常見的是清純的粽子,什麼作料也沒有,盡是糯米煮的,隨你吃哪一種,味道都是很好。

吃一個不夠癮,你還會想吃,直到你肚子裝不下了,方才罷休。端午節這天,一家人坐在桌前,一邊吃着粽子,一邊聽着老人們講述着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戰國時,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

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粽子啊,你時時勾起我兒時的回憶。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説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我愛端午節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一天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聽大人們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因為就在這一天,屈原為了自己的祖國,跳江自殺。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吃粽子,端午節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我家鄉的端午節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

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北方的端午節是五月七年級要給家裏的孩子繫上五彩線,等下雨時把五彩線扔進水溝裏,這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不被蛇咬,這是我聽媽媽説的,我最喜歡系五彩線了,五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真的很漂亮,無論是脖子上,手脖兒上,腳脖兒上我都會讓媽媽給我係上,從我出生開始每一年媽媽都會給我係上五彩線,她希望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另外家家還要在門上插上艾蒿和葫蘆,桃樹枝,老人們説這樣可以使家宅平安,老一輩的傳統習俗不能改更重要的是吃粽子,當然首先得包粽子。説到這,我得説説我家包粽子的能手奶奶了,奶奶先買來粽子米,泡上一整天,還要買粽子葉,和捆綁粽子的一種叫‘馬蓮’的植物,這些東西都需要用開水煮一下,軟軟的才好用,媽媽不會包粽子,只好跟奶奶學。在過節的前一天奶奶就會把粽子包好,早上媽媽就跟奶奶學起了包粽子。奶奶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媽媽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三片葉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媽媽卷好了粽葉。接着,奶奶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媽媽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説;”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奶奶邊説邊示範,媽媽邊聽邊學,哈哈!媽媽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馬蓮細的跟繩一樣)。只見奶奶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2個,第3個……媽媽一連包了好幾個。奶奶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我在一旁看得直着急,於是也跟着包起來,可是我的手太小,拿不下總是包不上來,最後還是放棄了,媽媽説等你再大一點就可以學着包了,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和爸爸這兩隻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着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麼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着説;“你們這兩隻‘小’饞貓!”。我最愛吃粽子,我最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於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裏,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粽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粽子。粽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裏,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裏。她要包的是小腳粽,顧名思義,小腳粽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粽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粽葉對着雛形一裹,最後用繩子包紮。外婆嫻熟的手法,行雲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粽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粽葉裏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着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儘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並告訴我:“你捏的太鬆了,所以才會散。”聽到外婆的指導,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粽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粽子就這麼誕生在我的手裏,儘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粽子嘛。而最後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裏傳來一陣“噗嚕嚕”的聲音,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粽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粽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紮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鬆散了吧?被粽葉包裹着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又是爸爸來喊吃飯了,我飛也似地衝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裏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粽子。粽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粽葉裏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粽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廚房裏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並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裏。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粽葉清香環繞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麼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於端午的詩句。端午節當中包粽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又是一陣淡淡的粽葉氣息縈繞在我的心間,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的在心靈上跳舞,裊裊的炊煙慢慢地散開……回憶起那個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宛如梔子花在指尖上綻開了。

我的家鄉在上海奉賢,端午節裏,家家都會吃粽子。

以前,年幼的我不知道端午節是個什麼節氣,只知道每逢端午節全家都會去奶奶家吃粽子。當我漸漸長大懂事後再一次提及端午節,博學的老爸都會給我普及很多知識。還是穿越到戰國時期吧!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大人物,由於多次遭遇政敵的攻擊,被楚王流放,跳江身亡。後世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就誕生了。最初粽子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食物,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在我的記憶裏,作為本地人的奶奶也是最擅長包粽子的——誰讓我嘴饞呢!我總是對奶奶包的肉粽和蜜棗粽子念念不忘,記得去年的端午節,爸爸給我佈置了一項特殊任務——包粽子。於是端午當天我帶着激動和興奮的心情早早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準備好提籃帶上我,從原材料開始準備。我和奶奶兩個人去家門口的小河邊摘蘆葉,這是一大片的蘆葦地,在一片片的葉子中,我徹底迷糊了,到底什麼樣的葉子才是最適合包粽子呢?奶奶邊摘邊告訴我,要挑選葉子上沒有黑點、沒有枯斑、甚至連一個小洞眼也不能有的新鮮翠葉。我於是跟隨奶奶的腳步,信心滿滿地開工起來。好不容易找到了幾片好葉子,可是被我摘下來的一瞬間就不小心碰壞了。奶奶轉過頭安慰我説:“阿妹,不要緊的,奶奶小時候剛開始摘蘆葉也這樣,摘多了就有經驗了。”我又嘗試了幾次,總算摘得幾片自己還算滿意的蘆葉,回頭一看奶奶已經摘滿了一籃子。我熱得滿頭大汗,脱下外套剩下短袖T恤了。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粽葉。我也就在灶台邊,心不在焉地玩起稻草來。奶奶邊準備材料邊幫我披上脱掉的外套。

“奶奶,您材料準備好了沒有?”我焦急又無奈地喊道。“好了,快點來吧!”我興奮地蹦了過來,只見奶奶嫻熟地把一張張粽葉捲起來,做成一個小尖錐裹成三角狀,然後先放一把米墊底,再夾一個蜜棗放進粽葉裏,隨後用手抓一把米灑在餡上,再把米壓密實平整,最後就可以翻折粽葉把預留那段的粽葉蓋在米上,這樣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是想把一個粽子裹起來可真不容易,奶奶騰出一隻手抽了圍兜裏的一根線,一頭用牙齒咬住,另一頭就開始在粽子上繞來繞去,還沒看明白情況,眨眼間就包好了。第一個粽子就這樣誕生了。“我也要包!”説罷,奶奶教了我一個小妙招,一卷、一放、一壓、一裹,不一會兒我就在奶奶這位“粽子專家”的指導下成功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説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於我們這裏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牀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着幫忙裹粽子了。一開始我還不願意的,可是看着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會拿片裹粽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拿着草繩綁呀綁,終於,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條粽子。吃完飯後,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

於是,我便去河邊看賽龍舟。我拿着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着去。端午節前幾天,他們就擺開了陣勢。龍泉湖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比賽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龍泉湖兩岸,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江邊泊着兩條龍舟——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它們龍頭翹起,蓄勢待發。隨着一聲震天的鑼鼓響起,兩條龍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秒鐘,向着同一的目標進發。船上鼓聲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兩側,每人手中緊握劃板,一鼓作氣。河岸上,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起來:“黃龍加油!”“青龍加油!”划船的勇士聽着這激情的吶喊聲,個個憋足了氣力,揮舞着劃板,身後激起的水花濺起一道道波瀾。寬闊的河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劈江斬浪向着河對岸疾馳。一條百十米寬的河牀,不到五六分鐘的時間就橫渡過江。一場比賽下來,雙方不分彼此。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絃的競渡場面,令人們歎為觀止。比賽結束後,誰都不願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着賽船的無窮樂趣……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説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題記

不知不覺,離開家鄉已近八年了。又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這讓我想起童年時在家鄉那個可與春節相比較的端午節。

我的家坐落在福建一個美麗的小縣城,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早年到過那裏,稱她是中國最美麗的兩個小山城之一(另一個是沈從文的老家湖南鳳凰)。

家鄉的人十分看重端午節,在節日即將來臨時,人們就上山去割艾草,也會把家裏清掃一遍。五月初,這個小山城就到處瀰漫着濃濃的艾草味了。

端午節那天,家家户户門前都掛上艾草,家裏的角落也都要噴上雄黃酒。每當這時,我就跟在奶奶後面,看她端着一隻漂着一層雄黃的海碗,嘴裏嘬滿一口,然後一下一下地噴向老屋的每個角落。

我很好奇,追着問:“奶奶,為什麼要噴雄黃?”奶奶便會神祕地左顧右盼,然後悄悄地擺擺手,説:“小孩子家,莫問!”我又偷偷地跑去問媽媽,她説:“這是避邪的呀,奶奶怕‘邪’聽到,若是它聽見了,不就驅不了它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於是,我也偷偷地拿一小杯雄黃酒,學着奶奶的樣子,往牀頭噴一噴。我想,以後我就再也不會做噩夢了。那雄黃酒的味道可真不好聞,不過一想到已經把“邪”給驅趕了,我就揚揚得意起來。

端午節,也同樣是孩子們期盼的節日。端午節一到,我從幼兒園回家,一進屋,就會看見廚房桌台上擺着一大鍋煮好的艾草湯(其中還有許多我説不上來的草根、樹根),散發着淡淡的清香。

在午飯後。媽媽就會用這艾草湯水給我洗澡,洗完後,我便可以穿上新衣服,那衣服裏也透着艾草的氣息呢。接着,奶奶把布做成的“小公雞”掛在我的脖子上,“公雞”的尾巴上翹着幾根長長的染紅的雞毛,下面是用艾草織成的裝紅蛋的袋子,我便歡歡喜喜地上幼兒園去了。

這可是我揚眉吐氣的日子!平時在幼兒園,我是再普通不過的了,可這一天卻不一樣,我掛着“小公雞”把頭仰得高高地,兩隻手背在後面,得意揚揚地在教室裏走來走去,因為我家的“公雞”做得最好看了!

下午放學回家後,我就可以去向長輩們討紅蛋了。我一邊唱着“雞公仔,啄尾巴,一路啄到婆婆家,婆婆出來看雞仔,雞仔出來拗桃花,桃花開,李花開,開到婆婆心裏花花開……”,一邊向奶奶、外婆要紅蛋(紅蛋也是用艾草煮的),然後把紅蛋放到艾草袋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婆有兩個媽媽+一個生母,一個養母,自然我就比其他孩子多拿幾個紅蛋。掛在胸前得意地晃悠晃悠。那時候我就想:哈哈,家裏親戚多,真是好啊!

哦,家鄉的端午節!此時,我在廣州,又想起艾草浴、艾草蛋、有艾草昧的新衣服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五月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那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媽媽一大早就去買包粽子的材料。超市裏的人可真多呀!媽媽都買了2個小時才買到。材料買好了,我們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們開始包粽子了,連年紀很老的奶奶也來幫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們拿粽子去煮。過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們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還有賽龍舟。一大早媽媽就煮起了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和媽媽要去參加龍舟大賽。我們吃完早飯,就去比賽場地了。比賽開始了,我和媽媽劃呀劃終於超過了1號。我們劃了差不多1個小時。終於到了終點,我和媽媽很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贏了。獎品是大粽子。我們把大粽子抱回家給奶奶吃,奶奶説“我很喜歡”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着名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鹹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稜形。我太婆説過,做成四稜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裏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説,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説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我們撫州市臨川區的河西鄉女子龍舟隊,還在國際比賽中得過冠軍呢!

標籤: 端午節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l5kl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