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3篇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3篇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粽、檐、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屍、俗”9個生字,掌握“佩戴、愛戴、措施、誣陷、屍體、習俗”等詞語。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學習複述課文。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知道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並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難點: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瞭解並複述端午節的由來。

課前準備:

1.生字詞投影片。

2.課文中屈原插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你們都知道哪些?

2.每一個節日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30課《端午節的由來》,看看端午節背後有什麼樣感人的故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學生根據學習要求自讀。

 三、集體反饋,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展示課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傳頌屍體習俗疏遠

誣陷愛戴粽子屋檐輔佐駕着

2.教師根據學生認讀的情況,進行強調。

字音:“措、頌、俗”是平舌音,“屍、疏”是翹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邊不要寫成“也”。“疏”的左半邊最後一筆是提,右半邊第四筆的點不要漏掉。

3.齊讀詞語。

4.理解詞語的意思。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5.指名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憂國憂民、憤然跳江的屈原,人們紛紛把食物投入江中,保護屈原的屍體不受水族侵害。後來,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傳到現在。)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段意。

2.組內交流。

3.代表反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端午節的日期和習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體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們仍保留在端午節那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文章把人們紀念屈原的活動記錄得十分詳細。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課文,感受屈原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五、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吃粽子、賽龍舟

(紀念屈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揭題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簡要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課文分為幾部分?每部分都講了什麼?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深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二、學習第一、三部分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展示課件第三屏)

(1)農曆()月()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等。

(2)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國的()。端午節已有()年的歷史。

2.學生自由讀後和同桌討論。

3.指名答。

4.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懷念?

指名讀本段,其餘同學邊聽邊用筆畫出介紹屈原的有關語句。

指名答。(著名的詩人、有名望的官員、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就是這樣一個愛國、有才幹、深受百姓愛戴的人,卻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權貴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這又是為什麼呢?誰能在文中快速找出來。

指名答。(因為他們對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滿,這些措施觸犯了他們的利益。)

3.權貴們是怎樣對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們想方設法誣陷屈原,無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説他的壞話。)

4.結合課文內容,説説什麼叫“想方設法”“無中生有”?

想方設法:開動腦筋,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聽信了讒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熱愛祖國,寫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詩歌。

學生展示自己蒐集到的屈原詩歌,讀一讀。

(1)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淚,聲聲長歎,哀歎人民的生活充滿了艱辛。)

(2)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即使是身死,壯士們的靈魂也還在繼續戰鬥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稱雄。)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為什麼要跳江?

默讀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讀。(楚國滅亡,屈原萬分悲憤)

什麼叫“萬分悲憤”?(悲傷憤怒到了極點。)

2.出示文中插圖,問:屈原在江邊佇立,萬分悲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麼?

指名答。(國家的滅亡,百姓的苦難、自己報國無門)

3.指導感情朗讀本段。

4.從屈原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指名答。(熱愛祖國、不畏權貴、堅持正義、不怕艱難險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撓鬥爭------)

 (三)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後,當時的百姓是怎麼做的?後來,人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2.小組交流後派代表答。

3.比較句子。(展示課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樣”説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終於”説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4.駕小船、投粽子這些活動,流傳到今天,逐漸演變成了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深深懷念。

展示蒐集到的屈原詩歌並進行交流,通過詩歌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情懷,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愛國精神。

文中的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屈原在楚國滅亡後萬分悲憤的心情,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鋪墊。

比較句子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如何把句子寫得生動、感人。

複述課文,既加深了學生。

 四、複述課文

1.看板書,在學習小組內複述。

2.指名複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是一個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結,是維繫着一個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在這些節日裏有什麼風俗?

指名答。

 六、課堂小結

作為華夏子孫的一員,讓我們緬懷先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續和繼承下去!

 七、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忠誠、愛國、不畏權貴、關愛百姓

百姓、十分愛戴、萬分悲痛、深深懷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3、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屋檐、佩帶、措施、誣陷、傳頌”等詞語。

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默讀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説説屈原為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説説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1)出示課件:

屈原萬分悲憤,就在……

(悲痛悲傷)

(2)想想為什麼填寫悲憤?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

五、作業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2、寫出課文中詞語的相應近義詞。

3、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二、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題詞。

(1)題詞:

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 )

(2)屈原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 )、( )

現在的端午節()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着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四、佈置作業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3

【內容簡析】

《端午節的由來》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有關端午節由來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是流傳較廣的一種,反映了百姓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愛戴與懷念。

故事首先介紹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以及端午節的歷史與意義;接着重點講述了愛國詩人屈原報國無門,悲憤投江,百姓千方百計打撈他的屍體,用各種方法祭奠屈原的悽苦悲壯的故事;最後點明瞭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課文結構清楚,語言淺顯易懂,是進行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熟悉端午節這個節日及習俗生活,但不清楚習俗的由來這個矛盾心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閲讀。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插圖有助於學生感受屈原志潔行高、執着追求、憂國憂民、寧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要注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要努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反覆研讀,在讀中理解、感悟並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生動簡潔的語言,複述課文,促進語言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自學“粽、檐、囊”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正確書寫“佩、戴、措”等8個要求會寫的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導學生獨立閲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激發學生閲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是本課的重點,複述課文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1.製作有關戰國時期的背景資料以及地圖等課件。

2.蒐集、整理並閲讀有關端午節、屈原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閲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30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端午節的由來》。

2.誰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有關端午節的信息跟同學説一説?

3.小結:大家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還知道有這麼多的端午習俗,可你們能講出這些習俗的意義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意義。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

(1)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屋檐、佩帶、輔佐、權貴、措施、誣陷、讒言、疏遠、祭奠、忠誠、悲憤、悲痛、祈禱、傳誦等。

(3)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自學的情況。

(1)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變換語境,給生字組詞擴詞。

(2)指名讀課文,及時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的什麼?

(3)師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1.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畫出自己的疑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默讀要求:

(1)邊讀邊標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邊讀邊思考:文章講的是什麼事?

(3)為深入學習課文,請自己提出幾個問題,學習質疑問難。

3.師生梳理問題,歸納問題。

學情預設及教學策略:

(1)不理解的生詞,通過讀書或請知道答案的同學給予幫助,當場解決問題。

(2)不瞭解的歷史知識,可歸類有關的問題,存疑並集中時間給予解決。

(3)值得閲讀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問題,如百姓為什麼如此愛戴屈原,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四、介紹屈原與時代背景

1.介紹戰國時代以及“戰國七雄”。

2.出示戰國時期的地圖,瞭解當時七國的處境以及各國的治國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內政,對外聯齊抗秦”的愛國主張。

3.出示課件,介紹屈原。

屈原生活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沒有屈服。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拿起筆抒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指斥“羣小”誤國,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最偉大、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的作品為“楚辭”,代表作是《離騷》。詩中敍述了詩人為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深刻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對人民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公元278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際,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來到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五、自讀課文,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課文並整理筆記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閲讀有關屈原的故事。

標籤: 由來 端午節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m6nv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