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寒食節 >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

關於寒食節的起源有不同説法。民間流傳最廣的説法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下面是關於寒食節的來歷簡介的內容,歡迎閲讀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

寒食節的來歷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逼其下山。誰知介子推母子寧願被燒死也不肯出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並修廟立碑。同時,還下令在介子推遇難的這一天,“寒食禁火”,舉國上下不許燒火煮食,只能吃乾糧與冷食。

古代的人們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氣節,“寒食禁火”的習俗,被後人流傳下來,形成了寒食節這個特殊的紀念節日。

民俗專家介紹説,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個月為期。整整一個月都吃冷食,對身體實在不利,漢代改為3天。

寒食節從晉國開始後,延續了不少年代,中間也有嚴禁寒食習俗的,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但是時間不長,“寒食禁火”之風又在民間自發興起。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寒食節都被當作重大的節日。唐朝時也仍然被作為全國性的隆重節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文。

專家表示,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晚唐、宋以後,禁火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許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習俗。明清時期,寒食節期間已經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們寒食了。

趙之珩説,寒食節禁火冷食的習俗,連同寒食節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地區慢慢消失了。或者説寒食節成了清明節的一部分。但是知道與瞭解這個節日,有助於人們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的文化與民俗內涵,非常有意義。

寒食節的意義

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煙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藴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與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台同胞與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與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煙冷食的執着,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與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説,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麪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

標籤: 寒食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hanshi/g0dm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