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臘八節 >

有關臘八節作文合集五篇

有關臘八節作文合集五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節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臘八節作文合集五篇

臘八節作文 篇1

清晨,在一片霧氣中醒來,細密的水氣糊滿整個玻璃,房間好像不那麼陰冷了。突發奇想,手指在“灰”玻璃上描出幾個大字“今天過臘八。”

翻身下牀,沿着霧氣找到在廚房忙碌的姥姥。這裏的霧氣更濃。氤氲裏,我找到這暖意的源頭。滿滿一鍋的香米,燉着紅棗、花生、核桃等穀物。“咕嚕咕嚕”的沸騰着,清香迎向我的臉蛋,濕潤潤的、癢癢的。深吸一口氣,微燙的香氣直衝鼻腔,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痕跡。這怕就是新年的味道了吧。我在心裏嘀咕着,每會新年前,臘八的存在總是能讓我多一份回味,多一份期待。“別在這兒轉悠了,小饞貓。收拾收拾,今天過臘八。”我回頭,望見姥姥匯着甜蜜的笑臉,我也笑了笑,一溜煙兒跑開了。

太陽藏進雲層,霧氣可算消散了一些。我正和姥姥在廚房包着除夕夜的蘿蔔丸子,案板上,幾排淡黃色的小糰子圓滾滾的,不一會兒,就被姥姥送進了油鍋。熱油一遍遍的翻滾,蘿蔔丸子就在池子裏跳,冒着氣泡,裹上了一層外衣。這時我注意到,姥姥嫻熟地夾出一個丸子,卻擱在灶台上。隨即打開灶爐,火焰開始侵噬丸子的'肌膚。姥姥扭頭看見驚異的我,講到:“這叫祭灶,這丸子是給灶王爺的。每年臘八,灶王爺都會上天稟報一年中人間的情況。為讓他上天言好事,就給他送去點兒好吃的丸子。”哦,還真有一段這樣的傳説,臘八又多了一份趣味呢!

不覺之時,初生的一年即將到來。小年臘八的幸福承接了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引來了新一年的酸甜苦辣。淡淡臘八香,濃濃節日情。

臘八節作文 篇2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衞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説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 吳自牧撰《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臘八節作文 篇3

一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一説,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説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 臘八節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説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説,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説,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裏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裏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説,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 臘八粥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還有一説,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説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節作文 篇4

夏曆十二月初八,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臘八粥”。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按臘八粥又名“七寶老百姓在華巖寺喝臘八粥時的熱鬧情景粥”,十二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以供佛。後亦通行於民間。周密《武林舊事》卷三:“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臘八粥介紹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説,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農曆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説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

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裏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八節作文 篇5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標籤: 臘八節 五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laba/oow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