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5篇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5篇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

清明,是一個充滿哀思的日子。每每這時,心裏總燃起一絲莫名的哀愁。

這日,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東方老人的煙斗冒出一陣陣灰濛濛的輕煙,愈來愈濃,直到把人們的視線遮住。細雨象是映襯了清明人們的愁情,對家人的思念更象是一股風讓人們的愁情起伏不定。

濃濃的思念更是把我的思緒扯回過去。那時,一個滿臉慈祥的老人帶着一個扎着小馬辮的小孫女向一個小山坡走去。小山坡上長滿了茂盛翠綠的草,在那可以俯視遼闊無邊的稻田,可以嗅到一陣陣稻香,可以看到披着白紗的藍仙子。坡上風較大,放風箏正是好時宜,我和爺爺一起去放風箏。當那隻藍風箏再次飛上藍天時,他好似孩童般高呼“哦!飛起來嘍”,藍風箏和純淨的藍天幾乎融為一體。我牽這風箏跑,叫着,喊着,笑着,他正坐在大理石椅上凝眸着這個快樂的小孫女,誰又會發現那滿帶幸福的眼簾悄悄閃過一絲哀愁?風兒繼續大口大口的喘着氣,風箏愈飛愈高,好象要穿過雲層去看一看浩瀚的宇宙……現在,我彷彿還置身在這嫩綠的小草上,看着那個慈祥的,微笑着的老人,向着小山坡跑去。

至今,墓碑上的您映容並貌,還保留着孩童般天真的微笑。純淨的天空已隨着時間的長河遠去,可您搭上了末班車還會回來嗎?我就在您跟前,可我們已是兩個世界的人,我不會哭泣,我會開開心心的,讓您看到一個光彩照人的大孫女,您在下面會安心吧!就讓着綿綿細雨代替我的眼淚,讓它洗去您身上的塵埃,刷新您的面容,帶着我深深的思念與祈禱向您問候。

爺爺,我相信,我們的新年可以超越一切,就讓我們彼此的祝福,在兩個世界的交界處按裝一個信箱,讓我們的祝福信相互傳遞吧!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2

今日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淨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並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日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日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後,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濛濛的細雨中飄着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後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後,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姥姥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後,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並不時傳來幾聲歎惜聲。姥爺、姥姥也談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説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麼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着許多外地的車輛,媽媽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媽媽也跟我説起她兒時的事情,媽媽説:“當時,家裏不是很富裕,但是,媽媽總能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媽媽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説到這兒,媽媽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3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着春姑娘的腳步,今年的清明節很快就到了。清明節既是懷念先人的節日,也是一家人走親訪友、郊外踏青的好時光。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是我盼望了很久的事情。

終於,清明節前夕,爸爸媽媽帶着我到老家去掃墓。踏着山路上的荊棘,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外公外婆的墓前。面對已逝的前輩,我們所有人都肅然起敬,對着他們的墳墓深鞠躬。爸爸遞給我一根點燃的香,看着那裊裊上升的煙霧,外公外婆的音容笑貌彷彿浮現在我的眼前,回想起他們對我的疼愛,我十分難過。接下來,我們又給他們燒了很多紙錢,淨是“百元大鈔”,我們衷心希望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得無憂無慮!最後,爸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鞭炮開始放起來,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我默默地許下願望:希望外公外婆保佑我學業進步,全家平安幸福!

我們在下山的途中,走了一條近道,一路上又看見幾座墳墓。走近一看,有的墓碑上還有一個五角星,但是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代表為國捐軀的烈士。爸爸告訴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這些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永遠紀念他們”。我的心裏異常激動,滿山的杜鵑花也彷彿看懂了我的心思,此時開放得更加鮮豔。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為了安撫亡靈的”。於是,我便採了幾支放在墓前,願烈士們安息!年年都有清明節,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正如唐朝詩人杜牧詩中所描寫的情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恩德,一定要努力學習,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4

每當清明節來臨時,所有的炎黃子孫用不同的方式祭拜祖先,寄託自己的哀思。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的那天,我們全家起了個大早,換上樸素的衣服乘車回老家,在路上下着雨,使我想起一句名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回到了老家,來到了二伯家,準備一家老小一起上墳。

我們踏着泥濘的山路,一步一步艱難的往上爬,大約過了半個鐘頭,我們來到太婆和太爺爺,爺爺,婆婆的和墓,我們先一人拿支香,點燃鞠躬,不知道為什麼,這煙能使人情緒低落,我不經傷心起來,上完香後我們給太婆和太爺爺,婆婆,爺爺燒鬼票子,鬼票子是專門為死去的親人在陰間裏花的鈔票,爸爸知道太婆。爺爺。太爺爺愛抽煙,婆婆愛打麻將所以多給他們燒了些鬼票子,然後給他們鞠了幾個90的躬,在家鄉,每個來上墳的男女老少。老少爺們都要和死去的親人説心裏話,我第一個説:“太婆。太爺爺。婆婆。爺爺你們都走的那麼早。”説到這裏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連面都還沒見着,你們就撇下我不管走了,難道你們不想見我?自打我出生,就只能對着薄薄的遺像為你們祈禱,為你們祝福……”説完後我的淚水像斷線的珠子一個勁的往下流,輪到爸爸了,爸爸先恭恭敬敬的的舉了一躬,獻上了一將花,開始和爺爺。婆婆。太爺爺。太婆婆説話:“爹,娘,爺爺,婆婆,咱家打小就窮,你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為了上我們好好學習,你們隱瞞了病情,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了我們孩兒不孝!沒有照顧好您老人家,我在這給你們賠不是了……”

在場的人都哭了,願死去的親人在陰間好好生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這句詩在我耳邊響起,我就頭涔涔淚潸潸……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5

4月5日之前,我一向以為自我生活的空間是自我與生俱來的。

4月5日之後.我才明白這一切並不屬於我。

四爺爺開車接我去墳塋的路上,一句話也沒説,這是我能回憶的事情中,他最嚴肅的一次.下車的時候,有些陰天,有風從我的髮際吹過.有些潮意.是因為清明吧!

母親一向不肯告訴我,她説有些事是不用説的,唯一能夠相信的只有自我的眼睛.我也沒有再問,因為母親羸弱的身體經不起我的詢問。

對着那快墓碑的時候,開始有些感觸,因為立碑的孫子輩中竟然有我的名字。

再紙錢被點起的那個瞬間,有種想哭的念頭.不就應有這樣的衝動啊!再父親還對爺爺記憶模糊的時候,爺爺便去世了.奶奶改嫁了,而我不曾見過我那年輕的爺爺.為什麼會在紙錢燃起的那一剎那,有眼淚的温度堆積在眼角.那是一種怎樣的情節呢?

十八年,十八年啊!意味着什麼?從一個少不經事的少年到一個即將成年的男人.隱忍的是十八年的身世,母親一向都不敢告訴我,説我還太小,不就應承受那麼多.從國小,我的繼祖父去世開始到此刻,我的神經極度的脆弱,她怕!她怕啊!但此刻她怕的是自我,她怕這是她過的最後一個清明瞭。

為什麼所有的事情都在我的童年發生,接二連三.留下的只有陰影!

晚上,一個人喝的爛醉,這是我第一次喝酒,一向喝到胃裏翻江倒海的難受,再馬桶裏的水沖走吐出的東西以後,我開始哭了,哭的很留意。

就像我在未曾蒙面的爺爺墳前暗自宣誓的那樣,我,獨孤竹.必須要成為最好的作家.為這個不曾出人頭地的家族稱起一片天空。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4月4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應該回家為我們的老祖宗掃墓的。可是,我現在在離老家有一千多公里的福建!根本沒辦法回去掃墓。

早上,陽光明媚,太陽從窗口射進我的房間。我揉了揉眼睛,模模糊糊的洗了洗漱。然後看一下表,呀!今天是清明節,等下就要去掃墓了。急忙跑去問母親:“母親母親,什麼時候去掃墓啊?”母親笑着説:“你傻啊?我們在福建,怎麼可能去掃墓嗎。”我説:“是啊,我們沒辦法回去掃墓。”説完,母親就叫我去超市買些東西。我出去一看,大吃一驚,還以為我看錯了呢。街上一個人都沒有!大概都回去掃墓了吧。

我頓時感到很慚愧,慚愧我沒能回去給爺爺掃墓。我記得以前每年的這時候,我在老家都會和一些旁邊的鄰居一起到山上去幫祖先掃墓。那是多麼的開心和快樂。我們一起在山上放煙花·燒香·燒紙錢等,接着放完鞭炮就要跪下來拜一拜。我們還會偷偷在後面那起一根香,摘下集根鞭炮,然後點着,丟到有草叢的地方。不一會兒,就會從鞭炮口跑出一些煙花來,把周圍野草都點着了。我就會喊:“着火了!着火了!快來救火啊!”他們聽見了,就像犯了罪似的去找樹支來打火。終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火給打滅了。接着我有接二連三的放啊·炸啊,支到他們累的半死我才停了下來。

可是現在,我在外面,不能回去和他們一起去掃墓了。不過這樣也好,他們這次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了。

到了商店,買完東西。我還在幻想着,想着明年的清明節我會在哪呢?有可能還在外面,有可能回到老家正在幫爺爺掃墓呢。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7

每年的清明節,媽媽都要煎一鍋鍋貼,吃着香酥酥的鍋貼,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楚地浮此刻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貴州人,生前最愛吃鍋貼了,不用説了,包鍋貼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絕活,記得我7歲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廚房裏忙活着摘菜,洗菜、切菜,一會兒一大鍋香噴噴的“匯菜”就出此刻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問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飯,光炒菜,而且還這麼大一鍋,我們怎樣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對我説:“小饞貓,別急,好東西在後頭,一會兒保準你饞得流口水。”老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櫥櫃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麪糰,拿起趕麪杖開始忙了起來。哦,原先老外婆是要包鍋貼給我們吃。

原先只明白吃現成的,我還從來沒看過鍋貼是怎樣包出來的。看着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裏癢癢的,總想去包幾個試試,嗨,這包鍋貼有啥難的,不就是麪皮裏包點菜,再把麪皮合攏,鍋貼不就完成了嗎!於是我就自告奮勇地對老外婆説:“老外婆我和您一齊包好嗎?”“好吧”老外婆慈詳地説,只見老外婆手裏拿着一張麪皮兒,簡單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麪皮上兩手一合然後捏幾下“面嘴”一個鍋貼就包好了,像個吃飽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麪皮上放着一大坨菜,不是麪皮包不攏,就是菜跑到皮兒下邊去了怎樣包也包不攏,再看看老外婆,已經包了好幾個放在盤子裏了!急得我團團轉,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着頭皮包!

老外婆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説:“雯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裏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鑽進去。總結經驗,自我就特殊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後,我學着老外婆的樣貌,拿一塊麪皮放在手心裏,從菜盆裏打一小匙菜放在麪皮上,然後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麪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遊”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幾年了,每當清明節,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鍋貼的情形。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8

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清明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與常識哩!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與故人,也是對親人與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説,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中,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清明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習俗與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清明節的習俗與傳説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9

天空陰沉沉的,大片大片的烏雲像給天空打上了補丁,將太陽遮得嚴嚴實實的。天地間無光。這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

花朵似乎沒有了往日的豔麗,它們似乎一下子蔫了,無精打采。大樹似乎沒有了往日的挺拔。它們彎下了腰,樹葉看起來也不是生命的嫩綠,它們綠得很陰鬱,綠得深沉。行人們也沒有三五成羣,有説有笑的,他們似乎都有自己的心事,低着頭,默不作聲,孩子們也不嬉戲打鬧,他們乖乖地跟在大人身後。繁華的街道十分冷清,天地間似乎鍍上了一層陰影。

老天爺似乎心情也不好,見到人間蕭條陰鬱的樣子,忍不住哭了——天地間下起了雨,但不是很大。

這時候,一個詩人在街上搖搖晃晃地走着,他穿着長袍,一手拿着酒葫蘆“唉哉,痛哉”。他説着,捧起酒葫蘆,“咕嘟嘟”,喝了一大口。“清明…。時節雨紛紛。”詩人眼睛微閉,開口吟詩,他看了看周圍的行人,又喝了幾口酒,説道:“路上行人慾斷魂”詩人醖釀着下一句,於是喝起了酒,不巧,葫蘆裏的酒喝光了,他醉意正濃,搖晃着酒壺説:“酒…。我要喝…。酒。”詩人滿面緋紅,可他不知道哪兒才有酒。

這時,不遠處的小道上,一個牧童騎着黃牛,吹着短笛,笛聲悠揚,可好像沒有了歡快,多了些悲涼。詩人看見了牧童,快步走上前去,他攔住了牧童的牛,牧童嚇壞了,以為他要搶劫,坐在牛背上不敢動,問:“你要幹什麼?”詩人搖晃着空空如也的葫蘆,醉醺醺地説:“酒……我要酒………拿酒來。”牧童嚇蒙了,顫抖地伸出了手,指着遠處説:“那…。有座杏花村,那兒有酒……。”詩人向杏花村走去,説: “好,好,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至此,關於《清明》一詩完結。清明節,關於生死也。

生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亦是世界永恆的話題。嬰兒謂無,不在乎,因其不知死。老人謂生,甚是渴望,因其尊生命。我們應當像嬰兒般,不畏死,如老人般看生,方可活出精彩人生。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0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祖母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祖母,祖母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因此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祖父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祖父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由於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父親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祖母負責搞好貢品,祖父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父親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由於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1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墾利地方自清明節前三日算起,稱“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為清明,人們於這四天內掃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又稱清明節為“鬼門關節”。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姑姑,在這冰冷的墓裏,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姑姑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姑姑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姑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姑姑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姑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姑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3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

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

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4

雲遮豔陽雨綿綿,濕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着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天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裏的油菜花襯着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但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姑娘,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裏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説是能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就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説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裏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着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説這種花是能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着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以清明節為題的作文15

清明節到了,濛濛細雨密密的織成一片,像扯也扯不開的愁緒一樣,讓人的心不自覺的感染上憂愁和悲傷。在這迷濛黯然氣氛的感染下,我跟隨着家人去給奶奶掃墓。

爬過一段崎嶇的山路,我們終於來到了奶奶的墓地。一年沒過來看望奶奶了,墳墓前已經長出了不少的雜草,絨絨的青苔爬滿了墳墓四周,瑩瑩細雨下墳墓都顯出淺淺的碧色;墓台上面也已經積累了厚厚的灰塵,裏面還夾雜了許多腐爛的樹葉,整個都顯得很蕭索荒涼。姑姑見狀立刻拿出掃把,用力地掃着,頓時塵泥混着雨水,”撲撲”落下,有的還因為姑姑用力過猛而飛濺起來,我們馬上後退幾步,才倖免於難。爸爸則帶着我們拔除四周的雜草,砍去遮住墓碑的橫亂枝條。

清掃完墓,我們從車上拿下錢鈔,香燭等祭祀用品。爸爸擺上了花藍,媽媽開始摺紙幣。媽媽邊摺疊邊唸叨這一年來的生活,我想,媽媽是想讓奶奶知道我們現在生活過得很好,讓她在天國也可以放心吧。紙幣全部摺好後,爸爸把用火點燃,紙幣在火中一寸一寸地消失了,可能為在天之靈的奶奶帶來了更多錢吧!讓她在那邊也能過上富裕的日子。爸媽姑姑一邊撥動紙幣,一邊在旁邊輕輕地念叨:”媽媽,祝您在天國那邊過得快活,我們會永遠想念您的。“

祭拜完,我抬起頭來,看見爸媽沾滿了淚水的臉上滿是哀傷,剎時,我也淚眼模糊了……

在香燭徐徐升起的煙霧中,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在天國那邊活得還好嗎?在那邊應該沒有病痛了吧…。。幾乎各種跟奶奶有關的問題在我的腦海邊纏繞着。正當我們一家人沉浸在無盡在懷念中時,只聽“轟“地一聲,開始打鞭炮了。噼裏啪啦的聲音驅趕了山野的寂靜,也沖淡了我們祭拜的思念憂愁,我覺得此刻奶奶應該是微笑着看着我們吧。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把手伸向窗外,綿綿的雨輕柔地吻着我的手,像奶奶給我的愛。我想:奶奶在天之靈一定看着我呢!我可要好好學習,讓天國裏的奶奶能得到更多的欣慰!

標籤: 清明節 為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d464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