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集合十篇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集合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集合十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家鄉清明蠶花節是最熱鬧的。

頭清明,四鄰八鄉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來到位於浙北杭嘉湖平原的江南風情小鎮——含山。通往山上的路人山人海,寬闊的山門被堵得水泄不通,場面蔚為壯觀。

含山祭蠶神風俗由來已久,歷史淵源深遠,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歷宋明清而益盛,代代相傳,在家鄉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逢此時,十里八鄉的男女傾家出動,上山祭神,熱鬧程度不亞於穆斯林在麥加朝覲。

含山的祭蠶神活動分為頭清明、二清明、三清明,從開始到結束,要鬧上十來天。傳説蠶花娘娘在清明節化作美麗的村姑,來到含山,在山上留下“蠶氣”。誰能到含山踏青者,誰就會把蠶花喜氣帶回家,得到蠶花“廿四分”。因此,四面八方的蠶農每年清明都爭相上含山。青年男女更是穿上節日盛裝,乘船或趕路或搭車結伴前來。到山上購得蠶花數朵,別在髮髻、掛在胸前,或插在帽沿或插在甘蔗上,任姑娘們跳起來攀摘,摩肩接踵,相互逗趣。民間流傳一種説法,蠶花軋得越鬧猛,蠶氣越旺,就越是會帶來好兆頭。

祭蠶習俗源於一個古老的美麗傳説,當地蠶農認為含山是蠶花娘娘聖地,修建了蠶花娘娘廟,每年舉行隆重祭蠶活動,祈求蠶繭豐收,期待帶來好運。植桑養蠶是杭嘉湖地區的傳統農業,歷史悠久,錢山漾發掘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碳化絹片,三國時有“吳綾蜀錦”之名,宋時有“湖州絲遍天下”之説,近代南潯所產輯裏湖絲獲得首屆世博會金獎,馳名中外。蠶桑絲織經濟價值較高,養得一季蠶,可抵半年糧,蠶繭成為當地村民主要經濟收入。穿越歷史長空,人們對蠶桑寄寓美好的願望,演繹出種種蠶神祭祀風俗。

離開家鄉三十多年,我感到家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人致富理念和傳統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現在的蠶花節,大多數人是衝着熱鬧去的,年輕人踏青郊遊的心理更甚。清明草木葱蘢,滿目翠綠,明媚陽光照在臉上暖洋洋,一邊體驗爬山的愉悦,一邊欣賞衣着光鮮的男男女女,很是愜意。

1993年,原本是民間自發的蠶事風俗活動,被正式定為湖州的“蠶花節”。活動項目有祭蠶神、踏青、軋蠶花、搖快船、吃蠶花飯、評蠶花姑娘等,如今已成為浙江省民間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批中外賓客前來參加這一節慶聖典。對於故鄉,我一直在相望相守中細數點滴變化,除了為之歡欣鼓舞,更期待家鄉明天更美好。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照家鄉的老規矩,清明在四月四日,就開始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年裏播種的季節;在這天,我們家在陽台上播植種子;種子裏有葵花籽、白菜籽、馬鈴薯塊、黃瓜籽、紅綠豆子等組成的。這不是陽台,而是小型的菜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做清明糰子;把豆沙、花生粒、芝麻等用摻了馬蘭頭的麪糰包裹起來,為清明上墳用。前一天將其煮熟,清明節時,中飯就吃這些。

準備過清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中祭祖。準備好雞肉、豬肉等好吃的,其中還要有一條大活鯽魚,鰓上貼一張紅紙。當然,香和蠟燭也是必不可少的。恐怕第二、第三件事才是上文提到的裹糰子和種菜。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在幾天之內上完四處墳:爸爸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媽媽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太公太婆。

先是去祭拜爸爸的爺爺奶奶,在湖山,也就是現在的湘湖二期。走一條山間小徑,路的盡頭就是一些墳,最前面的是我們所要拜祭的太公太婆墳。大人們擺弄供品,合掌行禮,恭恭敬敬。孩子們的樂趣不在於拜,而在於?“狼藉”。這是一種野菜,屬於蕨類。不過我的樂趣不在於吃,而在於?。這種菜,墳頭旁總是有很多,而墳頭上則更多。於是我常常爬到墳頭上去?,弄得渾身是泥,也因此捱過罵,但我的興致一直絲毫未減。到時候,總是採到一大袋,而且根根漂亮。有時看到人家墳上的多,難免嫉妒,也爬上去?。當然,通常總是被大人拽下來罵,但心裏卻有一種滿足感。等到了飯桌上,吃的最少的總是我,因為我覺得有些苦,所以一直弄不懂大人為什麼那麼愛吃。

去祭拜外婆家那兒的墳也好,因為附近有一個大池塘。當然,裏面沒有魚,但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上墳時,墳旁有很多竹子,外婆、外公就將其砍掉,我總會拿走一根。抓蝌蚪時,我們就用棒將其趕到一塊兒,用臉盆一撈,嘿,正着!最後總是抓到了一瓶子的蝌蚪,回去分給朋友們。

我們家鄉過清明就是這樣:大人在一邊專心上墳祭拜,小孩子祭禮之後就去玩。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漫山遍野的白花象徵着我們對現先人的追思,每當一朵朵飛機草雪白的花爬上山坡,我就會想起家鄉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我的家鄉在丘北縣天星的一個小山村,羣山懷抱,風景秀美。

春分剛過,爸爸領着我和姐姐,天亮就出發。把香、紙、鐮刀、供果。。裝在籃子裏,爸爸揹着,我們跟着爸爸去上墳。

走了很遠的路,到了我家的祖墳前,稍微休息後,就磕頭、燒香、插墳飄。爸爸提醒:小心野火,不要燃開,“燒山是要坐牢的!”

我仔細閲讀碑文,上面記載着祖先的光榮奮鬥史。

清明節,我學了很多道理,要發揚先人的優良傳統,努力學習,學做人學做事。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清明。

在一個天氣陰朗的陰天,我聽到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而且還有許多户人家,在做清明果。他們把一種綠色草類的東西放進一個很大的石碗裏,用一個木頭做的摧子咚咚咚的敲,一人敲,一人把麪粉,水,放進去搓。一人敲一人搓,配合的很默契,再把它放進廚房,一個一個的搓。圓,壓扁,把豆腐、肉、筍、豆……。放進去包起來,放進鍋裏煮。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掃墓,拿上蠟燭、香、燈籠等一同去。 家中夫妻只有一人離世,就一邊掛白一邊掛紅。而且,爸爸他們拿着蠟燭説些什麼。

回家時奶奶已經準備好拜太公的準備,要拿三柱香和燈籠在門口説些什麼,然後就在旁邊拜了,桌上有很多好酒好菜,我們有個規定倒酒時不能碰到凳子,孩子不能吃拜過太公的食物,還要燒東西,要是會滿天都是紙,説?太公很高興,會保佑我們的子子孫孫平安無事。在這天我們大家都要早早的睡覺,不能很晚回家。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啊!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在我的記憶裏,清明節是很鄭重而又充滿温馨的節日。

當柳樹穿上了淡綠色的裙子;當桃花、杏花向我們綻開張張笑臉;當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氣清潔明淨時,清明節已經到來。

爸媽早在一個星期前就被爺爺、奶奶通知哪天去“做”清明,而爺爺奶奶也早已準備好探望先輩們的“禮物”,一大堆俗稱“大裱紙”的紙,一籃子的“金元寶”(這當然不是真的金元寶,而是用一種金黃色的紙疊成的),還有很多和真錢很相似的“冥幣”,更有意思的是那種用紙剪出來的五顏六色像拉花一樣的“幡子”,我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有趣。

每次“做”清明,我們總是一行很多人,七大姑、八大姨地浩浩蕩蕩從家裏出發到鄉下。到了墓前,大人們總是有一會兒的嚴肅和傷心,外婆到了太外婆的墓前,還會掉幾滴眼淚。大人們墳前擺上豐盛的飯菜,倒上酒,然後燒掉“冥幣”和“金元寶”,説是讓老祖宗在另一個世界有足夠的錢花,我真不明白,他們究竟怎樣“花”這些“錢”呢?

接着,我們長幼有序地輪流在墓前跪拜磕頭,其實,我大多數不知道跪拜的是何人。大人們聊起往事,還有的互相揭發小時候的故事,常聽得我哈哈大笑。

我們一路走,一路祭拜自家的先輩,有時看見誰家的墳前荊棘叢生,墳頭也沒有“幡”,大人們會讓我們這幾個孩子拿上一個去插,因為據説,沒有人來祭拜,墳裏的人在陰間會受別人嘲笑,會被欺負。

山林裏很安靜,會聽見各種鳥叫聲,還有風吹松樹“沙沙”的聲音,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我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好不高興!

接下來,我會跟隨大人們去拜望活着的長輩了。我們帶着禮物一家家地串門,那些長輩早已得知,都出來迎接,一時間,歡聲笑語,熱鬧得很。有一個太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牙齒都掉光了,還拄着枴杖自己走路,身體挺硬朗。

馬路上,也是車來車往,我認得出那些車牌,有的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

清明節,長輩們掃墓,祭拜祖先,我們小孩去踏青、春遊,但這更是一個和親人團聚的快樂時光。

點評:本文以質樸的語言向人們敍述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字裏行間沒有憂傷與哀愁,有的只是温馨、休閒,充滿了生活氣息,似一首清新的小詩,不落俗套。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四月,清明,幾分陰冷,像是儲蓄了好久,一瞬間,湧了上來。

家鄉的清明,是淡淡的綠,不似洛陽城的金紅一片。門前,有點發蔫的墨綠色柳枝散發着輕輕的香氣,枕邊的艾草露出了嫩綠的臉頰,蔚藍的天空裏,遊離於白雲之間的風箏,似乎也是那樣的綠。

於是,在這淡淡的飄動着的,亦或是搖曳着的綠裏,和着細細的雨絲,清明,悄然而至,一切都靜了下來。

雨,剛剛下過,泥土變得濕潤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後,在這泥濘的小丘上走着,終於來到了墳頭。爺爺拿出兩張又白又長的紙條,用磚壓在墳頭上。接着,奶奶把紙祭品拆開,分給她的三個兒子,還叮囑着哪些東西應該放在哪裏燒。

然後,把香遞給小孩子和幾個兒媳。香一枝接着一枝被點着,頓時,小山丘上煙霧繚繞。緊接着,奶奶開始請求祖先保佑大家一年裏順順利利,大家都閉上眼睛,手裏緊緊地握着一捆香,或是蠟燭。那些平時調皮的小孩,也分外安靜,學着大家的樣子。

上過香,燒過紙,請祖宗吃過飯,放過鞭炮後,就結束了。山上,縈繞着無盡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燒豬,切成一塊一塊 的分給大家,曰:“太公分豬肉。”原本死氣沉沉,大家都靜默着,沒有一絲聲響。現在,又迴歸熱鬧。小孩子們推推拉拉,爭先恐後地搶燒豬肉,大人們則在一邊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

柳枝還像以往一樣,緊緊地貼着門,艾草的香氣溢滿了整間屋子。屋外,不知何時又下起了雨,一切景物,又變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鄉的清明。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興寧市,這裏的清明節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而且還要寒食,清明節有這種活動是因為為了紀念古時候一個叫介子推的人。這個節日中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得瓜”“植林造木,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接近寒食節,而寒食節是民間禁火寒食的日子,漸漸的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節也成為清明的別稱。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8

湖水清澈見底,河裏有幾條小金魚歡快的游來游去,旁邊的柳樹舒展着它纖細的腰肢,金黃色的麥田一望無際,勤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着充實,快樂的日子。這就是我的家鄉?福建省土??村。

我從小跟着父母在其他地方生活,只去過五六次的家鄉卻在我的'記憶中無法抹去,它迷人的風景,不一樣的人情都深深吸引着我,雖然它只是偏遠地方的一個小山村,雖然它比不上城市的繁華,可在我心中,它是世外桃源,是唯一的淨土。

4月5日是我們中國一年一度的節日?清明節。每當這一天,人們都會到商店裏買冥幣,紙衣服,並且在家裏準備好美味佳餚,一同結伴到死去的親人墳前祭奠,這是中國自古以來不變的習俗,菊花是象徵美好,純潔的定義,人們除了要把自己的祝福帶給死去的親人以外,還要準備一束菊花,放在墳前,以慰親人的在天之靈。

我的家鄉是一個非常迷信的地方,這裏的人們認為只要多向神靈祈禱,就可以過上好日子,所以每當有什麼隆重的節日,村民們都會到寺廟燒香,並且捐贈香油錢,清明節這天也不例外。一大早,主人們就在家裏準備食物,等到快中午了,就去買祭奠需要的物品,然後到親人墳前去慰問,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下午時,村民們要在自家門前放鞭炮,你可能會奇怪,放鞭炮不是表示慶祝的意思嗎,在清明節這天放鞭炮是對親人的大不敬呀,可是他們卻不這樣認為,那裏的村民們都相信自己的親人在天堂過的很好,應該為他們慶祝,這也是樂觀心態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人們放完鞭炮以後,還要到附近的寺廟燒香,在神的面前祈求已死去的親人保佑下一代永遠幸福,快樂…

大詩人李白曾經作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家鄉儘管在別人眼裏毫不起眼,甚至習俗也落後於其他地方,但是在我眼裏,家鄉是最美的,它的習俗也是最特別的,清明節是一個對死去的親人盡孝的節日,雖然土??村這個小村莊的習俗並不那麼吸引人,可是它要表達的孝道卻絕不打折扣。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9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牀,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説:“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後會變得更漂亮。”我很不情願的吃了一個。我看到門上插着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麼要插柳枝哪?”爺爺説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麼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摺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着學,也幫着折了好幾個哪,雖然不怎麼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我們又去買了紙錢和鞭炮,東西買齊了。爸爸開着車帶着我們全家去掃墓,走在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上大多拉着掃墓用的東西,真有詩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老家。拿着東西到了墓地,爺爺和爸爸開始忙着給墓地添土,我和奶奶媽媽忙着燒紙錢和元寶,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嘴裏也説着讓他們來拿錢。添好土燒完紙錢,爸爸開始放鞭炮,我們全家都跪下來給祖宗磕頭,求祖宗保佑我們國家平平安安,家人健健康康。掃完墓到了飯店,該吃飯的時候,爸爸又多添一副碗筷,一個座位,夾滿菜,説這個座位是祖宗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好多去掃墓的人。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插柳,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0

家鄉的清明節家鄉的清明節我的家鄉在安徽省渦陽縣,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裏,人們每年都要過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會用紙折一些元寶,買一些鞭炮,帶到墓地用火點燃,用來寄託對死去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但用火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防止引發火災。希望大家以後都用環保、低碳的方式祭奠先人。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dq52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