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精品】清明節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精品】清明節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日記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清明節日記模板集合六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春天到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這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吃完早餐後我就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齊到鄉下掃墓。

一路上,我看見一座又一座的山上長着許多香葱頭樹,葉子紅中帶綠,十分漂亮。近處,小草從地裏鑽出來了,嫩嫩的,像給田野鋪了一層厚厚的地毯,充滿了生機。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這一朵,此時那一簇地灑在田埂上,翠綠的麥苗整齊地立在田埂旁。

遠處就是金黃的油菜花兒開得正旺,勤勞的小蜜蜂,一會兒飛到這兒,一會兒飛到那兒的採蜜。大自然可真就是美麗啊!

清明節日記 篇2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回到鄉下,來到外公家裏。屋後有密密麻麻的竹子,還有鑽出地面的筍芽兒,河邊有許多的野菜:有野芹菜、鴨腳板、野木耳、水蕨子……特別是院子門口有幾株引人注目的茶花樹和桃樹,茶花樹開滿大紅的茶花,桃樹開滿粉紅的桃花。我和哥哥好奇的數一下,發現茶花有6片花瓣,128根花蕊,桃花有5片花瓣,51根花蕊。多數幾朵花,數量就不一樣。

到下午,我和外公、舅舅、媽媽、哥哥、弟弟一起去茅園山給姥姥掃墓。到姥姥的墓前,外公用山刀砍一棵樹,插在姥姥的墳墓上,把掛山錢掛在樹上,然後點燃蠟燭、鞭炮,最後我都在姥姥的墓前拜三下,就離開。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媽媽跟我説:“清明節給已故的親人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掃墓是紀念先祖、緬懷親人及行孝的具體表現。無論是活着的還是已經去世的,我都應該尊重,愛戴,心中常懷感恩之心。”

聽媽媽的話,我明白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節日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回到了爸爸的老家,去給爺爺奶奶掃墓。

爸爸的老家在漢城湖附近,咱們拿了很多水果和點心到爺爺奶奶的墳上,擺上後,還點了紙錢,然後磕頭。最後咱們把東西一吃,就回家了。咱們回家的時候,就下起了小雨,媽媽還説: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到清明都要下雨,中國的節氣真是神奇。

清明節日記 篇4

為什麼清明節前一天不能上墳 掃墓應注意哪些事項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説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據説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的在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的人們給自己祖先敬獻的東西,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墳對你的先祖來説你奉獻的東西他收不到。

傳説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着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有些地方在清明當天上墳,因為清明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來給父母上墳。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才回來吃飯;十一上墳在吃了中午飯後。也有人説,清明上墳,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當天燒紙。傳説那時燒紙一百頂二百。

福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九年級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 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我想起啦一首古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可是,今年的清明節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上午,我們先到爺爺家。伯伯、大媽、姐姐等,都已經在啦。我們分乘啦三輛車去鄉下拜祭祖先。

到鄉下後,我見到啦爺爺的兄弟姐妹們,還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很多小朋友。該上山啦,我們有的.拿着鞭炮,有的拿着一束束鮮花。也有的拿着蠟燭、香和紙做的金元寶……。山上樹木茂盛

,有竹子、松樹、柏樹等,就像走迷宮。上山後先讓爺爺拜,再讓大家拜。拜完後要放鞭炮啦,我帶着小朋友下山,走到半路,只見一串串花炮衝向天空,就像打開啦一把把大花傘,五彩繽

紛,什麼形狀都有。後來,我們又去啦寺院拜佛。到啦下午,我和家裏人依依不捨地告別鄉下的親戚們。

我忘不啦這一天,忘不啦這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節到了,我從六歲那年,開始就要和媽媽去公園放風箏,今年也不例外,這不,下午,我們來到公園去放風箏。

我拿起風箏,可是它好像不聽話一樣,我跑了好幾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我又跑了好幾次,最後一次才飛起來。“飛起來咯”我高興極了,我不禁想起了為什麼清明節要放風箏,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放風箏,大多數都是犯下錯誤的人,他們會把自己的錯誤都寫在一個紙條上,把紙條沾在風箏上或固定在風箏上,然後,放風箏的時候(一定要看不見的時候),拿出剪刀,“卡擦”一聲,讓風箏隨風飄去,就是讓自己的錯誤流失了,自己就沒有錯誤了,也可以代表死去的先人,讓死去的先人可以安息。後來,家家户户都來放風箏,是家庭的錯誤消失,可以避邪,避免家庭遭遇不幸。

每年清明節的後天,我會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錯誤寫在紙條上,用固體膠輕輕的在風箏上抹一下,讓紙條暫時沾在風箏上,放風箏的時候,讓紙條隨風飄去,這樣,我的錯誤就沒有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e2n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