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週記模板七篇

清明節週記模板七篇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週記裏了。週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週記7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週記模板七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的雨,淋濕了誰的思念;清明的雨,落寞的思念,如煙雨纏綿。——題記

天空不知何時下起了雨,一個人走在路上一言不發的沉默。低着頭,看着路面的潮濕,心也跟着潮濕起來,潮濕的空氣中夾雜着莫名的壓抑,我狠狠地吸了下發酸的鼻子,然後,就有大顆大顆的眼淚從我的眼眶中砸了下來。

從不對任何人過多得提起你,是因為我做不到平靜的提起和想起,那些記憶每每觸及一次便是撕裂心肺的疼痛和淚流滿面的思念。所以我一直一直把你放在我的心底深處,那個誰都不能觸及的地方,在自己的世界裏小心翼翼的思念……從很小的時候,爸媽忙着衝事業,所以我就和姥姥一起生活,他給了我快樂以及無憂無慮的童年……捉小蟲,挖野菜,種花草,每每想起,心裏總是一片暖意。

就這樣一天一天我在悄悄地長大,而姥姥在一天一天的蒼老。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杜牧寫的詩大家一定都會背吧?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咱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下午就出發向。

媽媽、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買好了祭拜的食物準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説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説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雖然説每年來這裏一次,但是感覺上並不是很陌生。

咱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裏耗,所以這個夢想只好作為泡影。

到了,終於到了。咱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説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到了最後的一站的時候,大家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咱們來的目標也漸漸好象不是在掃墓,而是在採茶葉(希望在天堂的前輩們不要生氣),咱們採了滿滿的一戴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看到這茶葉被咱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 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 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 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 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 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 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 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 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 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 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的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 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 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 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 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 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 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據説,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清明節插柳

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説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 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 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 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説:“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 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 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 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 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清明節週記 篇4

清明節的早上,我早早的拿着自己做的小白花,“清明時節雨紛紛”嘿,還真下起了小雨。

我們出發了,天空灰濛濛的.,不時飄下一些小雨點,是不是老天爺也在悼念戰士們呢?到了那裏,到處青翠欲滴,尤其是那高聳的松樹,無論是嚴寒酷暑,也會永遠站立在這裏。

就像戰士們一樣流芳千古。而中間那座高高的烈士塔的門上,寫的正是這四個大字,這座八角寶塔就像一位母親,哺育着戰士們的英魂,我們站在烈士塔的前面,聽副校長講話,全體同學默哀三分鐘,我們默哀後,走進烈士塔為勇敢犧牲的勇士們獻上我們自己做的小白花。

在回去的路上,我知道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節放假,第一天我便與好友起去西單買書,本身挺高興的件事卻因為一件看似不起眼小事給破壞了。

放假第一天,天還是陰濛濛的,可是我的心情卻是晴空萬里跟好友剛從圖書大廈出來都是滿載而歸,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書籍,開開心心的一邊走着一邊聊天,我正説着:“西單哪都好,就是有點亂。”突然,一雙手抓住了我的袖子。

一雙髒兮兮的手,心頭不免一陣厭惡,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過半百老奶奶,我拉住了朋友,低頭關切的問“怎麼了?老奶奶。”心想這位老奶奶想必是是有什麼麻煩吧!接着老奶奶説:“誒呀!小夥子,幫幫我吧,我在北京迷了路,行李又丟了!説實話,我當時十分同情這位老奶奶。是啊!在這偌大的北京城中,人雖多,卻都十分冷漠。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巨大如同迷宮般的城市迷路一定十分痛苦吧!

誰知她接着説,沒有錢,只能在這撿瓶子。説完她頓了下,我以為她是想要我們手中的瓶子,可是都沒喝完啊!話還沒説出口,老太太就哭哭啼啼的説:“給我幾塊錢,買碗麪吃。”

一句話,是我對他印象,從同情一下子變成了厭惡,説是撿瓶子,可他那乾乾淨淨的袋子中只有一個瓶子或是説是瓶沒打開的礦泉水,回過神滿臉厭惡的準備把朋友拉走,可善良的朋友已經把5塊錢塞到了老太太的手中,老太太轉過身伸出手來,看着他那雙貪婪的眼睛,我沒有理會徑直離開了。

走了幾米,回頭一望發覺那“迷了路”的老太太從袋子裏拿出那瓶礦泉水,喝了幾口又放了回去,踢開腳下的瓶子,去尋找下一個受騙者。

5塊錢對於我們來説也許真的不算什麼,但那個老太太騙走的不僅僅是5塊錢,而是人與人間的信任與愛心,他們為了一己私利,在放棄自己人格的同時,奪走這茫茫都市人海中已經少之又少的愛心與信任,我希望那個老太太有一天能找到路,回家的路,同時我希望我身邊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保護住自己對世間萬物的愛與對他人的信任。

回家時天放晴了,可我的心卻烏雲密佈。

  清明節週記 篇6

清明節到了,人們帶着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墓地。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那柳條也低垂着頭??啊!清明節真使人傷心!

我們全家拿着鞭炮、紙錢,帶着悲傷的心情來到公墓,一進門,就看見人山人海,聽見了炮聲濃濃,找到了地方,我們就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拿起一塊乾乾淨淨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光。我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上都繫着一根帶子,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就也買了一根寫着“音容猶在”的紅帶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為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接着,媽媽燒起了紙錢,口裏還唸唸有詞,希望外婆過得好,並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後,我們還磕了頭,放了鞭炮``````回了家。

清明節週記 篇7

清明節到了,我及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一起去老家上墳。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了老家,只見那的場景及詩人杜牧的《清明》裏寫的一樣。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吃完飯了以後,一起去拜墳,因為時間久了,經常沒有來清掃,有一些墳上面已經有很多雜草了。其中有一個我們老祖祖……的墳,雜草多得我都已經看不出那是墓了。爸爸叫我給他的爺爺奶奶燒了點紙錢,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燒紙錢呢?”“他們在陰間要用這種錢。”爸爸説到。

在清明節不僅有掃墓的,而且還有踏青的習俗。我們掃完墓後,迎着春風,看着迷人的景色,坐在草地上吃着零食。

在這令人着迷的春光裏,我心情十分愉快。到了下午,我們才戀戀不捨的回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ele93m.html